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1
第八單元 垂線與平行線
第8課時 垂線與平行線(認識平行線)
教學內容:
教材第92-94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對具體生活場景的觀察,讓學生認識到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地認識平行線,學會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學會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培養(yǎng)一定的操作技能,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畫平行線。
教具準備:
三角尺、直尺
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認識平行線
1、認識相交與不相交
談話:同學們,生活處處皆數(shù)學。下面這些設施里你能找出哪些可以看作直的線?
出示書上情景圖(電線塔架、鐵軌、雙杠)
在學生交流時,教師畫出三組直線。
提問:這三組直線是什么關系,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并在全班交流。
活動發(fā)現(xiàn):左邊一組直線延長后會相交,右邊兩組直線無論怎樣延長也不會相交。
2、認識互相平行
聯(lián)系第二、三組直線說明互相平行。
像第二組直線這樣的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3、練一練第1題。
下面哪幾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為什么?
閉上眼睛想一想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是什么樣的。
4、回歸生活,提問:你能舉一些生活里見到的.互相平行的例子嗎?。
提問:誰能用手勢比劃出兩條直線的相交或平行。
5、小結: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就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二、畫平行線
1、探索畫平行線。
談話:剛剛我們一起認識了平行線(板書課題),那你能利用一些材料和直尺,想辦法畫出一組平行線嗎?
讓學生嘗試畫一畫,展示所畫的一組平行線,交流自己是怎么畫的。
2、教學平行線的畫法
結合學生介紹的方法,提出問題:如果要畫一組更寬、更窄的平行線,該怎么辦?設置問題,學生利用已有經驗難以解決問題時,讓學生看多媒體展示是怎樣畫平行線的。
師生交流,教師示范畫平行線的步驟、方法。
提煉方法:
一、畫(線)
二、靠(直尺)
三、平移 (三角尺)
四、再畫(線)
學生用這種方法畫出一組平行線,再給同桌說說畫的方法。
3、完成“練一練”第2、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五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判斷,再說說是怎樣判斷圖形中互相平行的線段的。
2、練習十五第7題。
學生按要求操作。
交流:量一量這些線段的長度,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2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第七冊P39—41認識平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
2.使學生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做出一組平行線,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
3.使學生經歷從現(xiàn)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培養(yǎng)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興趣,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系,認識平行線。
教學難點:
1.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
教學具準備:
1.課件
2.信紙、方格紙、彩色紙、小棒、直尺、釘子板和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錄像播放學校全景
2.展示校園景物中的四幅照片
二、觀察操作,認識平行
1.觀察比較四幅照片,理解同一平面
(1)課件演示:在花欄桿這個平面上用兩條直線表示兩根欄桿,在球門正面用兩條直線表示兩根立柱、在操場面上用兩條直線表示跑道線,在球門側面用兩條直線代表球門的底柱和支桿。
觀察每幅圖中有幾條直線?(板書:兩條直線)
舉例說說每組直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板書:同一平面內)
(2)實物演示:兩個長方體摞起,在同一平面上各有一條直線。
請生觀察這兩條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嗎?
如果轉動盒子,現(xiàn)在兩條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嗎?
小結:今天研究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2.分類比較,認識平行
(1)你能根據(jù)四幅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進行分類嗎?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生可能出現(xiàn):
A有的兩條直線連在一起有的兩條直線是分開的
B有的連在一個點上
師讓學生解釋連接的含義
出現(xiàn)
(2)讓學生閉眼想象平行線無限延長后仍不相交。逐步引導出相交與不相交,并相機板書。
總結并完成板書: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3)請同桌聯(lián)系圖意說說,如何理解互相平行?誰是誰的平行線?
過渡:生活中有沒有這樣平行或相交的線呢?
。4)想想做做第1題
在圖中找出哪些線是相交的,哪些線是平行的?(讓學生指圖說出哪兩條線平行或相交)
(5)你在生活中見到過互相平行的例子嗎?
過渡:我們認識的圖形中有互相平行的線嗎?
(6)想想做做第2題
下面每個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幾組平行的線段?
2.動手操作,深化平行認識
。1)動手做平行線
、倮檬诌叺牟牧希隳芟朕k法做出一組平行線嗎?
、趯W生操作,全班交流,展示。
可能出現(xiàn):
A在信紙上畫
B在方格紙上畫
C折
D釘板上拉
E小棒擺
F用直尺在白紙上畫或任意畫
……
。2)在點子圖上畫出兩條相交的直線、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
①想想做做第3題
②選擇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進行展示。
(3)用三角板、直尺畫平行線
、倏磿鳳40,理解圖意,照樣子自己試一試。
②匯報:說一說畫平行線的方法?應當注意什么?
③每人在白紙上再畫一組平行線
三、全課總結:
1.本節(jié)課你對平行有了怎樣的認識?(板書:認識平行)有什么問題?
總結:平行在我們生活的空間世界中無處不在,不僅因為它的美,更因為它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什么很多事物要排列成平行,或做成平行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研究。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3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平行線,會用直尺、三角板畫平行線。
教具準備:三角板,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導入新課
提問:誰能說說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
指名學生回答后,再問:兩條直線除了垂直關系外,我們還學過什么樣的位置關系呢?引導學生想到我們所學過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相交、垂直和平行。
指出: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學習兩條直線平行的關系。
板書課題:平行
二、新課
1.認識平行線。
提問:大家看,在我們的教室里有沒有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呢?
讓學生找出后,再提問:誰能說說在我們的周圍,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141頁,看看書上的三組直線。
提問:延長第一組的兩條直線會怎樣?
讓學生在書上延長,看會有什么結果。由此使學生明確第一組直線雖然畫得不是水平位置,但兩直線延長后不會相交。
再讓學生延長第二組直線,提問:第二組直線處在水平位置上,延長后會怎樣呢?
使學生明確這兩條直線延長后也不會相交。
再提問:大家看看第三組直線,你們想一想延長后會相交嗎?先讓學生觀察后再讓他們實際延長一下,使學生看到這兩條線延長后會相交。
指名一學習較好的學生,試著說一說什么叫平行線的定義。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
注意強調“在同一個平面內”?梢韵茸寣W生想一想如果這兩條直線不是限定在同一個平面內,又會怎樣?然后拿出兩根小棒來演示,讓學生看到在空間中不在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有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況。
由此提醒學生:“平行線,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個平面內!苯處熢凇巴粋平面內”幾個字下面加上著重符號。
教師出示兩條平行線:
甲
乙
提問:這兩條線,甲平行于乙,能說乙也平行于甲嗎?
由此讓學生知道平行是指兩條直線互相平行,不能孤立地說某一條直線平行。
教師用三角板在剛才出示的兩條平行線之間畫幾條垂直的線段,然后指名一學生量一量這些垂直線段的長度,其他學生打開教科書第141頁,量一量書上的幾條垂直線段?此鼈冇惺裁垂餐奶攸c?
指名學生說說自己量的結果后,教師給出結論: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2.教學畫平行線。
引語:怎樣才能畫出兩條平行線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畫兩條平行線。
教師讓學生拿出三角板和直尺,跟著老師一起畫平行線。
第一步:固定三角板,沿一條直角邊先畫一條直線。
教師邊做示范邊觀察學生畫圖的情況,注意強調此時直線一旦畫好后三角板先不能動,要用右手按住三角板。讓學生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第二步:用直尺緊靠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然后固定直尺;平移三角板。
注意強調直尺與三角板的直角邊要緊靠,然后按住直尺不能松動,再讓三角板沿著直尺的方向平移,不能讓直尺與三角板錯位,要保持緊靠。這是為什么?
第三步:再沿一條直角邊畫出另--條直線。
注意強調畫線時,要用左手將三角板固定住,不能移位。又是為什么?
示范完成后,讓學生用三角板和直尺在練習本上畫兩條平行線。(練習三十的第3題)教師巡視學生畫圖的方法,邊巡視邊提示作圖的步驟。要注意看學生對每一步的掌握情況,對未能完全掌握的學生要及時給以必要的指導。
學生作圖后,再指出:我們還可以利用畫平行線的方法檢驗兩條直線或線段是不是互相平行。然后讓學生動手檢驗教科書第141頁上面的三組直線,看看與原來的判斷是否一致。
三、小結
1.什么叫平行線?
2.怎樣畫平行線?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
讓學生先憑觀察判斷,排除直線中明顯不平行的,再用畫平行線的方法檢驗其它的直線組。強調一定要按照畫平行線的三個步驟來檢驗。
2.做練習三十的第2題。
讓學生先觀察哪些線段可能是平行的,再用畫平行線的方法來檢驗。注意提示學生要根據(jù)平行線的不同位置確定直尺和三角板放在什么位置來檢驗。
3.做練習三十的第4題。
畫法與教材上講解的畫平行線的一般步驟類似,只是第二步平移三角板時,要使三角板的`第一條邊通過線外的已知點?梢詥l(fā)學生參照前面過直線外一點畫垂線的做法。學生若還有困難,再加以輔導。教師要巡視了解學生是否都按步驟畫的,有沒有只拿三角板或只拿直尺粗略估量一下平行就畫出來。
4.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
先引導學生回憶在第五冊教科書中學過的知識,長方形的對邊除了相等以外,還有什么特點(平行)。然后引導學生想,現(xiàn)在給出相互垂直的兩條邊,要求畫出長方形的另外兩條邊,可以怎么辦?使學生明確可以按照這一節(jié)課講的畫平行線的方法畫出長方形的另外兩條邊。也要注意看學生是否按要求畫。學生畫完后,可以讓他們說說是怎樣畫的。
5.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
先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然后指名一學生說計算結果。進行集體訂正。
五、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第7題
提示學生在做題時,可以把直線從左到右編上號,再用三角板和直尺根據(jù)畫平行線的方法來檢驗。從而得到從左數(shù)第1條和第6條、第3條和第4條、第5條和第7條分別平行。
3.三角形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4
第八單元 垂線與平行線
第2課時 垂線與平行線(角的度量)
教學內容:
教材第79-81頁。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的計量單位,了解量角器的構造特點,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正確地讀寫角的度數(shù)。
2、經歷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過程,感受量角的意義。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量角器的計量單位,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
教具準備:
活動角、量角器、三角尺第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導人: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角,關于角,大家還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稱。
(1)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ń處熜『诎宄鍪荆
(2)用兩個硬紙條做成一個角,并和第一個角比較大小。
提問:哪個角大?怎樣比較出來的?
提問:這兩個角大小怎樣?是怎樣比的?能具體說出每個角有多大嗎?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會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樣量一個角的大。窟@些都是今天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量角器。
(1)出示并介紹這是我們通常用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量角器,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封了什么?
(2)指名匯報。
(3)教師講解。
、倭拷瞧魇鞘裁葱螤畹?我們把這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就是1度的角!岸取笔怯嬃拷堑膯挝唬梅枴啊北硎。如1度就記作1‘。(板書:度:)
、诹拷瞧髦行囊稽c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圓周上所刻的線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線,每10格標上一個數(shù),在測量角的度數(shù)時,我們要把角的頂點跟量角器的中心對齊。
、墼诹拷瞧魃嫌袃扇潭,在里面的一圈,稱為“內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稱為“外圈刻度”。它們都是從0°-180°。
教師指出:外圈刻度是從左往右按順時針方向從0°-180°,內圈刻度是從右往左按逆時按方向從0°-180°。
④觀察量角器的內圈刻度,從右邊起找0刻度線,再找出20°、90 °、135°、180°的刻度線。
在自己的量角器上從右邊起找0°、20°、90°、135°、180°刻度線;從左邊起找0°、20°、90°、135°、180°刻度線。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書第80頁,根據(jù)剛才對量角器的了解,自學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問,量角要分幾步?哪幾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歸納為“兩重合,一看數(shù)’,因為角是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這個點叫頂點,這兩條射線叫邊。在量角時:
、賰芍睾希阂蚜拷瞧鞯闹行暮徒堑捻旤c重合;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
、谝豢磾(shù):看另一條邊對的刻度數(shù)。
提問:在量角器上有兩圈刻度,例如書上這個角的一條邊既對著50°,同時也對著130°,這時我們應該看哪一個度數(shù)?為什么?
(3)指出,在量角時,如右邊的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就看內圈,找角的另一條邊指的刻度數(shù);如果左邊的0度刻度線與角的的一條邊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條邊指的度數(shù)。
(4)指名說說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時候,我們都應注意點什么?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練習十三第4、5、6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呢?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5
第八單元 垂線與平行線
第1課時 垂線與平行線(認識射線、直線和角)
教學內容:
教材第77、7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認識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明確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線和角的關系。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理解射線和角的關系。
教具準備:
直尺
教學過程:
一、認識射線和直線
1、出示一條線段。
提問:
(1)黑板上的圖形叫什么?(板書:線段)
(2)線段應該怎樣畫?要注意什么?(板書:兩個端點)
學生畫一條線段。
(3)觀察、回憶:線段有哪些特點?(板書:直的)
(4)剛才大家畫的一條線段‘能量出你畫的線段的長度嗎?線段可以度量,那么線段的長度是有限長的還是無限長的?(板書:有限長)
(5)誰能說一說線段有哪些特征?
2、認識射線。
(1)出示城市夜景圖。
提問:這個城市美不美?你覺得它美在哪里?
(引導學生觀察城市夜景中的追光燈。)
提問:這些燈光是哪兒來的?
說明:追光燈打出的燈光向某一個方向無限延伸,使這個城市的夜景更加美麗、迷人。
(2)說明:將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可以得到類似燈光的圖形,叫射線。(板書:射線)
(3)教師畫射線:先畫一條線段,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
提問:射線是怎樣得到的?射線的另一端可以繼續(xù)延長嗎?它的.長度可以確定嗎?說明了射線是有限長還是無限長?(板書:無限長)
(4)把射線和線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點?(板書:直的,只有一個端點)
(5)教師介紹:手電筒、太陽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學生舉例。
(6)用直尺或三角板畫射線。
教師示范:先點一個端點,再沿著直尺的一邊畫射線。
學生練習畫一條射線。
提問:誰能說一說,射線有哪些特點?
3、認識直線。
(1)(先出示一條畫好的線段)現(xiàn)在我們把線段兩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板書:直線)
(2)把直線和射線、線段比一比,直線有哪些特點?(板書:直的,沒有端點,無限長)
(3)用直尺或三角板可以畫直線,畫時要先點一點嗎?為什么?直線可以度量嗎?為什么?
(4)學生畫一條直線。
4、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的關系。
(1)看黑板上的圖說一說,直線是怎樣得到的?
(2)線段和直線有什么關系?(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3)誰來說一說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教者根據(jù)三種線的特點板書)
5、完成“試一試”。
學生量一量,說說在A、B兩點的所有連線中,是否還能找到比35毫米這條線段短的線。
6、學生動手畫。
(1)出示一個點,請同學們分別畫一條過這點的直線、射線和線段。
提問:過這一點還能畫出直線嗎?(學生動手畫)你可以畫幾條直線?
(2)出示兩個點,請同學們同時過這兩點畫出一條直線。
提問:過這兩點還能畫出直線嗎?<學生動手畫)你可以畫幾條直線?
二、認識角
1、導人:(出示角的圖形)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嗎?名稱是什么?
(板書:角)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角的知識。
2、認識角及其名稱。
(1)演示,學生仔細觀察;老師先點一點,然后從這一點出發(fā),引出兩條射線,得到一個角。
想一想:角是怎樣組成的圖形?
(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2)從角的組成過程看,畫角時應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教師示范畫角。
(3)學生練習畫角。(畫出不同方向的角)
(4)介紹角各部分名稱。
(5)提問:角的兩邊可以延長嗎?能畫多長?為什么?角的大小改變了嗎?
(6)學習角的符號、角的記法和讀法。
3、完成“練一練”。
三、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十三第1、2、3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會判斷同一平面上兩條直線是否平行。
2.使學生知道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相等,并會測量平行線之間的距離。
3.使學生會用兩塊三角板或一根直尺、一塊三角板正確地畫平行線。
教學重點:認識平行線的特征,會用兩塊三角板或一根直尺、一塊三角板正確地畫平行線。
教學難點:畫平行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ǎ保┦裁唇写咕?相互垂直說明兩條直線的位置怎樣?
。ǎ玻┫嘟坏膬蓷l直線是不是一定垂直?
。ǎ常┒䲢l直線除相交外,還有一種是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看成是永不相交?
。ǎ矗┙裉煳覀儊韺W習這種線。(出示課題:平行線)
(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
。保畯纳厦娴睦,你能知道什么是平行線嗎?
學生:兩條永不相交的直線叫做平行線。
。玻@句話中完整嗎?誰能提出反對意見?
補充:在同一平面內。
。常叫芯也可以叫相互平行。怎樣用相互平行來描述下面兩條線呢?
。
。
。矗畡偛盼覀冋f火車軌道可以看成平行線,因此要求枕木怎樣才能符合要求?
為什么一定要求枕木必須長度相等?你看到過平行線嗎?請舉例說明
。担鶕(jù)這個事實,你認為平行線應具有什么特征?
結論: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相等)
。叮蠹矣懻撛鯓赢嬕粭l直線的平行線?
(1)畫兩條長度一樣的.垂線,再連接起來。
(2)還有其它方法嗎?看書本P63自學這幾種方法。
。ㄈ⿲嵺`應用,形成經驗:
。ǎ保┡袛嘞铝懈鹘M線是否是平行線:(圖)
P641
。ǎ玻┫铝懈鹘M圖中有幾組是平行線:
P642
。ǎ常┊嬈叫芯
。ǎ矗┊嬤@些直線的平行線P644
。5)過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P645
。ㄎ澹┛偨Y提高:
1.什么叫平行線。
。玻鯓赢嬈叫芯。
(六)作業(yè):
作業(yè)本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7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特性,以及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會正確作出平行四邊形的高。
教學重點: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邊形高的作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出示:看圖填空。
1、長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四個角都是()角。
2、正方形的四條邊都(),四個角都是()角。
3、請你想一個辦法檢驗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對邊是不是平行的?
4、請你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并用一個圖來表示。
長方形
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二、教學新內容
1、演示引入:師用四根要條釘成一個長方形,然后用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的`方向拉動,得到如下的圖:
2、觀察:(1)得到的圖形四個角還是不是直角?
。2)檢驗一下得到的四邊形對邊是否平行?
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得到: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請你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個概念的?
。、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請說出理由。
。怠⒄埬阏f一說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你能不能用圖來表示?
平行四邊形
長方形
正方形
。丁熤貜脱菔荆豪瓌悠叫兴倪呅。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性?(不穩(wěn)定性,易變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你有沒有看到過這種情況,請舉例說明。
7、說明:平形四邊形每組對邊之間的距離,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請你試著作出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高。
高底
高
底
。、檢查、提問: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作幾條不同的高?為什么?
注意:和高垂直的對邊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底。(底和這個底上的高必須對應)
9、想一想:下面所作的線段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高?為什么?
。保、說明:我們以后畫平行四邊形的高不需要兩條都畫,只要根據(jù)要求畫就可以了。
三、練習
。、P681、2、3
。病⒃谙旅嫫叫兴倪呅蔚牡咨袭嫺。底
底
底
3、判斷
。ǎ保╅L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ǎ玻┢叫兴倪呅问翘厥獾恼叫。
。ǎ常┱叫渭仁翘厥獾拈L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4)四邊形一定是平行四邊形。
。ǎ担┢叫兴倪呅我粋底邊上只能畫一條高。
四、總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8
第5單元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第1課時 平行與垂直
【教學內容】:教材第56~57頁例1。
【教學目標】:
理解垂直與平行這兩種直線的位置關系、認識平行線和垂線的概念。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與垂直的特點。
難點:對平行與垂直兩種位置關系的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教師將兩根小棒隨意丟在講臺上。
提問:想一想這兩根小棒落在講臺上會形成哪些圖形呢?你能把這些圖形畫出來嗎?
2.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并在紙上畫一畫,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師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了解情況。
2.選擇其中一個小組畫出的圖形,展示出來。
3.討論探究。
。1)你能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嗎?你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說一說,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可能會按以下幾種情況來分類:
(2)把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再畫長一些會怎樣?量一量兩條相交直線所組成的角分別是多少度。
教師用課件演示把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延長,讓學生繼續(xù)觀察,引導學生認識:在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情況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
(板書:相交、不相交)
4.構建新知。
。1)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課件出示三組平行線圖:
圖中直線a與b互相平行,記作a∥b,讀作a平行于b。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線。
讓學生先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說一說,然后分小組舉例說一說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如:電線、窗子、柵欄、門兩側、軌道兩邊等等。
(3)在同一平面內相交的兩條直線所組成的角會是多少度?(90°或不是90°)
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課件出示:
上圖中直線a與b互相垂直,記作a⊥b,讀作a垂直于b。
。4)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垂線。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57頁“做一做”。
同桌或小組中說一說,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第一題。
小組中互相說一說,指名上臺指一指。
3.教材“練習十”第2題,擺一擺。
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并觀察發(fā)現(xiàn),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中相互交流。
(1)兩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平行,那么這兩根小棒互相平行。
(2)兩根小棒都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垂直,那么這兩根小棒也互相平行。
課件演示三根小棒的擺放過程。
4.教材“練習十”第3題,折一折。
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動手折一折,再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指名向同學展示一下折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9
本課題教時數(shù): 12本教時為第6教時備課日期12月9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平行線,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和檢驗兩
條直線是否平行。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畫平行線和垂線的方法畫長方形和
正方形。
3.培養(yǎng)學生關于平行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畫平行線和垂線的方法畫長方形和
正方形。
教學準備
投影儀、直尺和三角尺,一張紙和兩根鐵絲,長方體;學生每人準備直尺、三角尺、一張白紙和兩根鐵絲。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哪幾組的直線是互相垂直的?(投影顯示)
指出:在這里的相交直線里,有兩組直線相交成直角,所以是互相垂直的。
2.引入新課。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除了像上面這樣有相交的關系之外,還有不相交的情況。我們今天就研究兩條不相交的直線的關系,這就是平行線。(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平行線。
(1)在投影儀上出示畫的長方形。
老師把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分別向相反方向延長,成為兩條直線。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兩條直線會相交嗎?
指出:長方形兩條長邊延長后,這兩條直線不會相交。
請同學們打開練習本看一看,(老師出示練習本說明)如果延長練習本上的兩條橫線,得到的兩條直線會相交嗎?
指出:練習本上橫格線所在的兩條直線也不會相交。
追問:長方形兩條對邊、練習本兩條橫格線所在的兩條直線,都有怎樣的特點?
請同學們看一看第120頁上的三組直線,哪個圖中的兩條直線不相交呢?(注意以“直線”的概念說明第二組是相交的)
指出:第三組的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
(2)提問:我們剛才看到的,長方形對邊延長成的直線、橫格線所在的兩條直線、書上第三組圖中的兩條直線,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指出:它們都是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板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
追問:再來看一看,長方形對邊延長成的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嗎?(用手勢在黑板上表示)練習本橫格線所在的兩條直線和書上第三組中的兩條直線呢?(用手勢表示)
指出:這里都是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板書:在同一平面內)
提問:現(xiàn)在你能說出上面每一組的兩條直線是怎樣的兩條直線嗎?
小結: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板書: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
追問: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時,它們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
(3)下面哪幾組直線是互相平行的?為什么?
、佗冖邰
提問:圖②里兩條直線為什么不平行?圖⑧里兩條直線為什么也不平行?
在圖④里,誰是誰的平行線?(注意說明直線d是直線凸的平行線,或者說直線6是直線。的平行線。不能單獨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
指出:只要是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就是平行線。
舉例:例如,黑板面相對的兩條邊可以看做是平行線,雙杠的兩條直杠可以看做是平行線!
提問:平時生活里還看到哪些物體的面上的線可以看做是平行線嗎?
(4)請同學們拿出白紙,像老師這樣在上面擺兩根鐵絲。(在投影儀上演示擺成平行狀)
提問:這兩根鐵絲平行嗎?為什么?
再請同學們按老師做的擺。(用紙擺成異面不相交直線)
提問:現(xiàn)在這兩根鐵絲不在同一平面內嗎?看一看這兩條直線相交嗎?可以說這兩根鐵絲平行嗎?為什么?
說明:這兩條直線不在同一個平面內,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強調:平行線是指的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要看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首先要看在不在同一平面內,再看是不是相交。
2.認識平行線的性質。
用投影儀出示兩條平行的直線。
提問: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怎樣?
現(xiàn)在在兩條平行線之間畫幾條垂直的線段,(復合片投影)一起來量一量這些線段的長度。請大家看每一條垂直線段的長度,有什么共同特點。(在投影片上用直尺量線段長度)
提問:你發(fā)現(xiàn)平行線間垂直線段的長度有什么共同特點?
指出: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3.教學畫平行線和檢驗平行線。
(1)畫平行線。
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線,怎樣畫出平行線呢?請大家看第121頁上是怎樣畫平行線的。
現(xiàn)在看老師來畫平行線。示范畫平行線并說明:
第一步,用三角尺畫一條直線。但三角尺不要離開直線,暫時先按住不動。
第二步,用直尺貼緊三角尺的另一邊,移動三角尺不能移動。
第三步,沿三角尺原來的一邊再畫一條直線。
這樣畫出的兩條直線就是平行線。
請大家在自己練習本上,按剛才的步驟,畫兩條平行的直線。(老師巡視指導)
(2)檢驗平行線。
如果有兩條直線或線段,怎樣檢驗是不是互相平行呢?請看書上第121頁上是怎樣檢驗的。
、俪鍪竞诎迳袭嫷钠叫兴倪呅巍Uf明按剛才的步驟,還可以檢驗一組對邊是不是平行。
老師邊示范邊說明:
第一步,把三角尺的一邊和平行四邊形一條邊重合;
第二步,把直尺貼緊三角尺的另一邊;
第三步,移動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這條邊到這個四邊形的對邊。
看一看,三角尺的這條邊與四邊形的對邊重合嗎?說明什么?
誰來說一說,剛才按哪幾步檢驗平行線的?
、诋媰蓷l不平行的直線。
現(xiàn)在我們按剛才的三步來檢驗一下,這里的兩條直線是不是。
老師示范,說明每一步步驟。
提問:三角尺一邊與直線重合嗎?說明什么?
、壅埬惆催@樣的三步檢驗書上左邊一個四邊形,看左右兩邊是不是平行。
讓學生一步一步做,老師巡視學生每一步做得對不對。
提問:這個四邊形左右兩邊平行嗎?
經過檢驗,這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有什么特點?
指出:這個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三、鞏固練習
1!熬氁痪殹钡1題。
提問:第1題哪幾組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的,哪幾組不平行?
請檢驗一下第一組和第三組的直線,到底是不是互相平行?
2.練習二十三第8題。
請大家自己檢驗一下練習二十三的第8題,看看每個圖形中哪兩條線段是平行的。
提問:第一個圖形怎樣?第二個呢?第三個圖形有幾組對邊互相平行?
指出:前兩個圖形都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第三個圖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3.練習二十三第9題。
老師先作示范,說明第二步移動三角尺時,要使三角尺的哪一條邊通過直線外已知的一點,再畫直線。
讓學生在書上畫平行線,老師巡視指導。
4.練習二十三第11題第(2)題。
請同學們看書上第11題第(2)題。你能用畫平行線的方法,用垂直的兩條線段作長方形的兩條邊,畫出這個長方形嗎?試試看。
老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7題,第11題第(1)題。
課后感受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xiàn)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2、過程性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索、體驗,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學設計思想】
1、教材說明。
“垂直與平行”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及角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2、學情分析。
如何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xiàn)象?如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并得出結論?考慮到學生對直線的特點已有了初步認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空間想象能力,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會有更豐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現(xiàn)象居多,通過觀察、討論、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去感知、理解、發(fā)現(xiàn)和認識,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3、教學指導思想和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動手畫----分一分----概括特征”幾個階段。根據(jù)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本節(jié)課以分類為主線,通過自主探索,體會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識與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研究問題的情境
課件出示主題圖,并以談話引入: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
生:跑道線,單杠,雙杠......
師:把這些圖形看作兩條直線,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然后把你想象中的兩條直線畫下來。
二、畫圖感知,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學生動手畫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各種情況。
。ㄒ唬┏醪竭M行分類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畫出來這么多種情況,能把它們分分類嗎?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小組共畫的作品進行分類。預案:
A.分為兩類: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
B.分為三類:相交的一類,快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
C.分為四類:相交的一類,快要相交的一類,不相交一類,相交成直角的一類。
。2)匯報小組分類的結果。
。ǘ┻M一步分類
(1)指導學生把畫的兩條直線延長一些,然后小組再重新進行分類。
(2)展示其中一組的作品在黑板上,小組長代表整個組說說分類的原因。
根據(jù)小組討論、匯報,引導學生得出:在同一平面內,任意畫兩條直線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
三、認識垂線和平行線的特征。
。ㄒ唬┱J識平行線。
師(指著學生展示作品中不相交的一組線)問:這組線是不是畫的短一些不相交?如果說再畫長一些呢?請小組找出不相交的這組線再畫長一些。
師:把這些線畫長一些會相交了嗎?
1、引出平行線的定義: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2、對平行線定義中的“同一平面”、“不相交”進行質疑。
3、教師結合主題圖對“同一平面”進行解釋,如:跑道的`線和單杠的面否在同一平面。
4、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強調: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時,“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二)認識垂線。
師:我們發(fā)現(xiàn)不相交的圖形中,形成了四個角,四個角的度數(shù)有什么不同呢?
1、四人小組動手量一量,兩條直線相交所組成的角的度數(shù)。
2、根據(jù)所量的角的度數(shù),對相交的兩條直線再進行分類。小組并且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說一說依據(jù)。
3、反饋歸納: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4、引導學生在討論怎樣判斷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基礎上歸納的強調: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時,要看相交是否成直角。
四、鞏固練習,深化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
1、擺一擺。(教材P65頁“做一做”第二題)
2、找出主題圖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垂直與平行。
3、說說生活中利用到垂直與平行的現(xiàn)象。
4、找一找。(教材P68頁第1、2題)
五、總結。
強調:不能孤立的說某一條直線是平行線或垂線。
利用今天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畫一幅漂亮的畫。
【教學過程設計說明】
以主題圖的運動場引入新課,讓學生用一雙“生活數(shù)學”的眼睛,捕捉生活中數(shù)學現(xiàn)象,喚起學生濃濃的學習興趣,初步感知兩直線的位置關系。
在學生把想象中的兩條直線畫下來時,通過小組合作,先對所畫的兩條直線進行初步分類。由于此時學生只是從感觀上對其進行分類,再通過讓學生對所畫的直線進行延長,再重新進行分類,此時學生很直觀的從自己所畫的圖形中,準確地把所畫的兩條直線分為“相交”或“不相交”兩類。進而得出“在同一平面內任意畫兩條直線會出現(xiàn)”相交“或”不相交“兩種情況,而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通過四人小組動手畫、用眼觀察、用心思考合作完成。
結合學生自己所畫的作品分類出的結果,直觀反映出”平行線“的定義,再通過讓學生對”平行線“定義進行質疑,并結合主題圖進行理解”同一平面“,從而得出判斷平行線的兩個必要條件,使主題圖的作用也真正發(fā)揮起來。
小組合作進行量角的度數(shù),在得知度數(shù)的基礎上,迫使學生要通過看書學習,并明確”互相垂直“的概念,同時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知道了判斷互相垂直時,相交所形的角一定是直角,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理解。
讓學生擺一擺,找一找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的能力。由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xiàn)象上升到幾何圖形中的垂直與平行,既加深了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和掌握,又體現(xiàn)了生活與數(shù)學的緊密聯(lián)系。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1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畫線、觀察認識平行線,建立平行線的概念。
2、會畫平行線,知道平行線間距離相等。
3、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
建立平行線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
對“同一平面”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兩直線間有哪幾種位置關系?
2、對于平行線你有哪些了解?
。ǘ┌l(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
在生活中你遇到過平行線嗎?
指導:拓展思路:鐵軌,電車,算盤,直尺。
1、抽象出平行線。
2、想一想:平行線的樣子。
3、將生活實例抽象出直線。
4、指導看書
5、(異面直線)
。1)觀察這兩條能相交嗎?延長后能相交嗎?
。2)是不是一組平行線呢?為什么?
。3)試著擺一擺這組不相交的直線為什么無法擺出?并說明理由。
6、小練:哪組是平行線?哪組不是?為什么?
7、學畫平行線
。1)自學畫法,獨立試畫。
。2)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3)試用最佳方法畫一畫。
(三)鞏固練習
1、判斷
(1)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
(2)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
。3)的兩組對邊互相平行。
。4)線平行無論怎么延長也不相交。
。5)相鄰的兩邊是平行的。
2、游戲:找出圖中藏著的平行線。
。ㄋ模┳鳂I(yè):
畫平行線;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線?
五、教學反思:
學生動手畫線、觀察認識平行線,完善平行線的概念,會畫平行線,實際測量平行線間距離相等,教師在測量的過程中應放手讓學生操作。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12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64—65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知道在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存在著相交,平行的位置關系。
2: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難點: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教學用具:課件,彩紙,磁鐵。
學生用具:彩紙,紙條,黑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運動嗎?現(xiàn)在老師帶你們去參加運動會,你們喜歡嗎?(軟件出示主題圖)師:同學們看,在生活中很多物體都可以看作是由許多線組成的。
二、觀察分類,了解平行與垂直的特征。
。1)、畫直線,展示各種情況。
師:現(xiàn)在,請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讓你在一張紙上畫兩條直線,那么這兩條直線的位置情況可能是怎樣的呢?
把你想像的用黑筆畫在彩紙上。(學生自主畫直線,教師巡視)
師:把你畫的給組內同學看一看,然后說一說,你們組畫出了哪幾種情況?(選一組同學畫的直線展示到黑板上)把不同情況的再上黑板上貼。
。2)、位置關系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你們所想象的兩條直線畫下來會有這么多種情況。
師: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師:在小組中交流交流。(小組中討論,交流)
、傩〗M匯報分類情況。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為相交,不相交兩類。(學生說出自己的分法)
A、不相交
B、相交
、趲煟簩τ谒麄冃〗M的這種分法,你同意嗎?你是怎樣分的?
。▽W生自主交流)
在交流中達成分類的共識,即相交的一類,不相交的一類。(板書)
、劢沂酒叫械母拍睢
不相交的一類,讓學生動手量一量兩線之間的距離,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線之間量出的長度是相同)讓一生到黑板示范量。
、苋绻堰@兩條直線延長,再延長它們會怎么樣呢?(不會相交)
師:由此你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學生匯報)
這種情況你們知道在數(shù)學上叫什么嗎?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誰能說說什么是互相平行?
。ㄓ米约旱脑拋碚f一說)
怎樣理解“互相”這個詞?(學生回答)
。ㄜ浖鍪荆阂唤M平行線和平行線的概念。)加深對平行的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等重點詞語。
。3)揭示垂直的概念。
師;再來看看兩條直線相交的情況,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回答)
師:你們認為在這些相交的情況中哪種相交成直角的?(板書:成直角)
像這樣的'兩條直線,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是互相垂直。(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同學匯報:誰來說一說你明白了哪些知識?
(學生結合具體事例進行匯報。)
引導學生理解“在同一個平面內”“互相垂直”等重點詞語。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和同學們研究就是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平行與垂直。(板書課題)
三、應用新知:
1.看主題圖,找平行與垂直的例子。
2.同學們離開座位,在課室上找找平行與垂直的例子。(放音樂)
3.P65,做一做(2)擺一擺
4.練習十一,第一題。
5.練習十一,第二題。
6.欣賞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圖片。(進行校園美化教育)
四、暢談收獲
師: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板書設計
垂直與平行
不相交(互相平行)
貼學生作品同一平面內
相交成直角(互相垂直)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13
教學準備: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及三角形穩(wěn)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鄉(xiāng)村
我們在都市生活習慣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鄉(xiāng)村看一看田園風光,今天我們就一起跟著這幅圖來感受一下鄉(xiāng)村的風景吧。
看,這幅圖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數(shù)學模型
1、這幅圖上還有許多數(shù)學圖形呢?從圖上找出你認識的圖形,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畫出你找到的圖形嗎?試試看。
2、把你找到的圖形進行分類,采用標號的方式進行。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可以根據(jù)邊來分,看,這些圖形都是四邊形,你能把這些四邊形再分類嗎?你認為這里什么圖形很特殊?
3、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老師這準備了幾根小棒,你能選幾根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嗎?你認為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四條邊?
4、在第21頁的點陣圖上畫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頁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圖形中哪些是平行四邊形?為什么?
在這些平行四邊形中,你覺得哪個比較特殊?特殊在哪兒?
如果用一個圈把平行四邊形都放在里面的話,請你也畫一個圈來表示長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邊形的外面再畫一個圈,你覺得這應該是什么?再用一個圈畫出梯形的地盤,應該怎么畫?試試看。
三、總結,F(xiàn)在再試著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再把它旋轉。
教學反思:先從圖中找出認識的圖形。分類--為什么這樣分類--找出這類圖形的共同點--探索出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定義。這樣課的結構好,讓學生在理解與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的方法,學會學習。
課時2
教學準備:平行四邊形、梯形紙片、框架、剪刀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及三角形穩(wěn)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基本教學過程:
一、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師帶來了幾根小棒,可以作為圖形的邊,請你挑選合適的小棒,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數(shù)學模型
1、你打算挑選什么的小棒?
用螺絲固定后:拉拉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平行四邊形的框架容易變形;
。2)變來變去還是平行四邊形。
再來拉拉看,指令:變小,變大,變得最大。原來就是長方形。
看來隨便玩一玩都能發(fā)現(xiàn)好多數(shù)學的問題。
生活中你見過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這個特性的情況嗎?
2、如果是其它圖形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特性呢?
試一試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角形有穩(wěn)固性。
生活中見過運用這樣的特性的情況嗎?
分析怎樣利用這兩種圖形特性的優(yōu)勢,避免這樣的缺點。
3、我們再來看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可以拉動嗎?為什么不可以了?
不過我們也可以來研究它。拿出平行四邊形的紙片,你能剪出兩個平行四邊形嗎?還能剪出什么?能剪出兩個三角形嗎?看一看這兩個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狀怎么樣?
一張三角形的紙片,能剪出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嗎?
4、第23頁。第2題。
。1)下面哪兩個圖形能拼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剪下附頁1圖形1中的圖形試一試。
(2)下面哪些圖形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拼成的?
5、如果把一個梯形,一條邊不斷地變小,一直小到一個點,就是什么形狀?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狀?
三、總結。你對這幾種圖形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教學反思:
02、課題:動手做
內容: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課時:1
教學準備:讓學生帶軟尺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做成一個長方形,找到高,體驗高的基本特征。
2、會畫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3、根據(jù)圖形的高和底畫圖形。
基本教學過程:
一、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版,想做成一個最大的長方形桌面?梢云,該從哪里鋸開呢?
二、動手操作
6、動手剪下附頁1圖2中的圖形。
7、你認為應該沿著什么樣的線條剪?還可以怎樣剪?
8、畫一個平行四邊形,請你做一下設計師,用圖形來表示設計意圖。
這條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從兩條對邊之間畫垂直線段。)
三、數(shù)學概念
1、這條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邊就叫做底。發(fā)現(xiàn)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垂直)還有哪條邊和這條高也垂直嗎?(也是底。)
2、你還能畫出一條高嗎?(檢查三角板的擺放)
3、梯形也有高,判斷:下面哪條是梯形的高?必須是從平行的那組對邊之間畫的?
4、三角形也有高,你覺得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
5、練習:第25頁第1題。
三、運用概念
1、第25頁練一練第1題。
2、第2、3題。
3、可以畫指定底與高的圖形嗎?
四、總結。
教學反思:動手做一做對于孩子掌握高的概念,形成高的表象非常有效,他們很容易就能掌握高的特點--垂直。幫助他們總結高的概念,可以總結一些關鍵詞語,比如:垂直(重合)、對面(邊或頂點)。
注重孩子畫高方法的培訓,讓他們熟練地畫高。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84-8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角的分類,加深對銳角、直角、鈍角的認識,認識平角和周角,知道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大小關系,會用量角器畫出指定的度數(shù)的角。
2、使學生通過畫、折、量等操作活動,形成角和各類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學會估計角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知道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大小關系,會用量角器畫出指定的度數(shù)的角。
教具準備:
直尺、量角器、鐘面、一張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請同學們說一說量角的方法有哪幾步?量角時要注意什么?
2、任意畫一個角。
3、我們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角也可以按照大小分類;到底可以分成哪幾類?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一個內容。前面我們學習了畫角,今天我們還要學習畫指定度數(shù)的角。
二、教學新課
(一)教學角的分類。
1、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活動角。
2、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曾經學過了角可分為:直角、銳角和鈍角。
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活動角做出我們認識的這些角。(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3、請同學們再將這些角的樣畫在本上。
4、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這些角的大小范圍。
(1)提問:大家覺得角的度數(shù)在什么范圍我們可以把它稱為銳角?
(板書:銳角:小于90度)
(2)提問:什么樣的角稱為直角?鈍角呢?(板書:直角:90度)
5、繼續(xù)轉動活動角,使它的兩條邊變成一條直線。
(板書:鈍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提問:這還是角嗎?為什么?
指一指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并寫上角的符號。
指出: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像這樣的角,它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角叫做平角。(板書:平角)
啟發(fā)思考:一個平角是多少度?
學生量出平角的.度數(shù)。(板書:180度)
提問:想一想:一個平角等于幾個直角呢?為什么?
讓學生看一個平角,變換方向和位置。
6、繼續(xù)轉動活動角,使它的兩條邊重合。
提問:這還是角嗎?為什么?
小結:周角的定義,周角是360°。(板書:周角:360度)
提問:周角和平角、直角比,它們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7、我們剛剛認識了哪幾類角?這些類別是根據(jù)角的什么來劃分的?這些角分別是多少度?
你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它們排列起來嗎?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或者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
8、練習。
“練一練”第1題。
(二)教學角的畫法。
1、我們已經知道角的分類,如果知道一個角的度數(shù),怎樣畫出這個角呢?請同學們嘗試著去畫一個50°的角。
(1)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2)小組交流,說說是怎樣畫的。
說明:像這樣畫指定度數(shù)的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
(3)教師小結畫角方法,并演示:
、佼嬕粭l射線。
、诎蚜拷瞧鞯闹行暮蜕渚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對準50°的刻度線點一點。
、蹚纳渚的端點起,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
注意:畫角時要弄清,看外圈刻度,還是內圈刻度。
2、“練一練”第2題。
(1)請同學們試著用量角器畫出書上的角。
(2)請一名學生演示畫角的過程。
(3)畫好后同桌交換,用量角器量一量角的度數(shù)。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四第1、2、3題。
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識呢?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15
教學目標:
通過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并能進行簡單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得出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
1、讓生看P69,觀察方格紙上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并填寫:
每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2、觀察并討論:這個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怎樣的關系?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小結得出: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高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二、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1、出示:平行四邊形,請你想想辦法,怎樣求它的面積。(讓生每人先準備兩個平行四邊形)
2、讓生小組討論,嘗試。
3、檢查學生討論的結果。如果有學生想出,讓他到講臺上給其他同學介紹。
。1)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下來,移到右邊拼拼。
。2)比一比:這兩個圖形有什么關系?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這兩個圖形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3)請你量一量長方形的長與寬,算出它的面積。
。4)根據(jù)剛才的學習,你能不能得到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么你能不能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4、總結得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
S=ah
5、例: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地,底是18米,高是10米,這塊草地的面積是多少?
。1)讓生獨立做。
。2)檢查:18×10=18(平方米)
。3)注意:面積單位。
6、看書,質疑。
三、練習
1、口算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厘米)
50
12.5
100
9
高(厘米)
40
8
36.4
4
面積(平方厘米)
2、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2米
24米40厘米15米
25米
50厘米
3、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玻璃,底48厘米,高36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4、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底120米,高比底少40米,這塊地的面積是多少?
四、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垂直與平行》04-09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平行線的認識04-07
認識平行四邊形數(shù)學教案11-23
《平行線》說課稿12-21
《平行與相交》教學反思10-25
平行線教案11-01
《平移與平行》教學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