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優(yōu)秀教案大班數(shù)學測量《飛奪瀘定橋》含反思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yōu)秀教案大班數(shù)學測量《飛奪瀘定橋》含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利用自然物,對物體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2.大膽的用語言表述測量的結果,體驗合作測量帶來的愉悅。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掌握對物體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活動難點:能與同伴合作進行測量活動
活動準備
不同長度的積木、吸管、書本、紙條等材料若干,記錄表、白板筆若干,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景導入,引出主題
師:在《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中,瀘定橋被敵軍炸毀了,我軍在作戰(zhàn)路線中需要通過瀘定橋去攻打敵軍,所以紅軍叔叔們決定修復瀘定橋。
提問:紅軍叔叔交給小小兵們一個任務,幫他們一起修橋梁。
二、“作戰(zhàn)路線有多長?”幼兒嘗試測量
(一)鼓勵幼兒用自然物(如長度相同的紙條、布袋等)進行直線距離的測量。
1.請幼兒觀察測量材料,嘗試用一種測量材料;
2.幼兒嘗試測量,教師觀察;
3.鼓勵別幼兒分享自己的測量方法及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中的問題。
。ǘ┙處熛蛴變褐v解正確的測量方法
1.觀看課件,了解測量的要領:頂端要對齊,末尾做標記,首尾要相接,結果要記錄;
2.教師小結及介紹測量方法和測量統(tǒng)計表的使用方法。
。ㄈ┯變河谜_的方法進行再次測量,討論交流并小結
1.讓幼兒明確測量的要求及規(guī)則;
2.幼兒嘗試操作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討論測量的結果;
4.教師做小結。
三、游戲“橋梁有多長”感知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長短不一的積木、吸管、書本、紙條、繩子等自然測量物品,請幼兒分別分組、分工合作進行測量并記錄;
2.幼兒自由分為兩人一組,分工合作進行測量并做好記錄;(引導幼兒自己分工:一個幼兒負責測量,一個幼兒負責記錄;規(guī)則:頂端要對齊,末尾做標記,首尾要相接,結果要記錄);
3.交流討論測量結果,引導幼兒感知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間的關系;
4.教師小結:測量工具長,測量次數(shù)少,測量工具短,測量次數(shù)多
四、結束部分
教師提出帶領幼兒一起去戶外幫紅軍叔叔測量鋪橋工具,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總結
一、教學活動設計意圖反思
測量是幼兒認識量的手段,幼兒的測量最早是“目測”,通過感知比較量的差異!3—6歲幼兒發(fā)展與指南》指出:“引導幼兒體會數(shù)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幼兒參加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的愿望。”同時建議教師:“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活動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
在設置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發(fā)展特點,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更多的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紙條、書本、吸管等)作為量具進行直接測量。同時結合班級學軍主題活動的開展,幼兒對“飛奪瀘定橋”這一故事中橋的長度產(chǎn)生了興趣,結合幼兒的這一興趣點,于是我們設計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為幼兒準備充分的操作材料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通過游戲形式讓幼兒在獨立操作、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體驗測量帶來的樂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對測量進行探究,逐步幫助幼兒學習利用自然物來進行測量,并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目標反思
此次目標設定為:1.初步學習利用自然物,對物體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進行測量;2.大膽地用語言表述測量的結果,體驗合作測量帶來的愉悅;顒又薪處熓占硕喾N測量工具:不同長度的紙條、彩帶、書本、吸管、筷子等物體分別對“作戰(zhàn)路線”和橋梁進行個別測量、和同伴合作測量。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進行示范講解幼兒進行實際操作以及師幼不斷地驗證總結。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測量結果,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整個活動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本次目標在教師的預設中逐步達成。
三、活動過程性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我們進行了多次試教,每次試教后我們都一起探討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正。第一次試教中我們發(fā)現(xiàn)測量方法介紹的視頻講解不夠明確,導致幼兒在測量中不明白要如何進行標記;幼兒對記錄表的使用也不夠清楚,材料的準備不夠充分。在第二次試教過程中我們進行了改正,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新問題:
教師在講解測量時沒有進行示范操作,導致幼兒在測量時不明確對橋面測量時要首尾相接的進行測量。同時教師沒有講解和同伴合作測量時記錄表的使用,導致多數(shù)幼兒記錄測量的結果有誤。在一次一次的試教過程中我們進行討論、改正,最終呈現(xiàn)了一個較完美的游戲活動設計。
本次我們活動設計有幼兒游戲、探索、體驗、嘗試、合作、自主的過程。整個活動流程合理安排,緊緊相扣、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先是創(chuàng)設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緊接著是幼兒探索,教師示范,幼兒合作游戲,在一次次的測量驗證中找到了測量次數(shù)結果。
1.教師靈活掌握幼兒學習興趣情況。以幼兒感興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中橋的長度銜接到測量的關系中去。在此過程中幼兒們都積極的配合并且參與了測量游戲互動。緊接著教師出示彩帶,讓幼兒對紅軍叔叔的“作戰(zhàn)路線”進行直線測量,教師觀察,讓幼兒分享自己的測量結果,幼兒分享完后教師出示測量方法的講解視頻,幼兒觀看,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的方法。
2.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并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及記錄方法。
教師創(chuàng)設情節(jié)讓幼兒給紅軍叔叔測量路線,幼兒自由選擇路線,給作戰(zhàn)路線進行測量,并對測量的結果做記錄。教師對幼兒的測量結果進行了驗證,大部分幼兒都能利用彩帶測出路線長度。
3.幼兒分組合作游戲“橋梁有多長”,注重幼兒個別化教育以及社會性發(fā)展。在本次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增加測量的量具,有紙條、筷子、書本,幼兒和同伴商量合作一起對橋梁進行測量。在活動中幼兒們傾聽表達能力較強,動手操作的能力也較強。在第一次利用紙條進行直線測量時孩子們很快就測出“橋梁”的長度,并進行了記錄;在“任務分配中”幼兒們相互商量分工,一個負責測量,一個負責記錄,都能合作一起將橋面的長度測量出來,還能和老師、同伴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也驗證了幼兒的測量結果,并進行了小結: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
測量工具越短,測量次數(shù)越多。讓幼兒感知了測量的有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很輕松愉悅的完成了“任務”。在這個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們都很感興趣。,求知欲也很強。
四、不足之處
本次活動雖然順利完成,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教師沒有在“橋”的左端起點做標記,讓幼兒明白從左往右依次進行測量。
2.在測量的過程中沒有提醒幼兒注意測量的姿勢,不要趴在地上,應注意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改進措施及再教經(jīng)驗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活動過程中加以改正。在活動前充分準備,多和同伴一起探討。發(fā)現(xiàn)活動中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同時也要認真學習《3—6歲幼兒發(fā)展與指南》的先進理念作為理論指導,明確各個年齡段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各個領域幼兒要達到的發(fā)展目標,明確科學領域的特點掌握科學活動的要領。有機地實施教育教學機智,不斷提高游戲活動的質量。同時在活動結束后教師也可帶領幼兒一起去戶外選擇適合的物體進行測量,將幼兒學習到的測量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并嘗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幼兒園優(yōu)秀教案大班數(shù)學測量《飛奪瀘定橋》含反思】相關文章:
飛奪瀘定橋教學設計優(yōu)秀09-14
《飛奪瀘定橋》語文教案02-18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含反思優(yōu)秀04-07
大班數(shù)學《錢幣》教案含反思04-03
幼兒園大班教案《春曉》含反思02-14
大班教案《小丑》含反思11-01
健康教案大班含反思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