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圖夾文的手法表現出自己對醫(yī)生、護士的熱愛和敬重。
2、初步地了解一些簡單的書信格式。
活動準備:
繪畫紙、記號筆、工種不同的人物造型、教師設計的一封信。
活動過程:
1、引出活動主題:
。1)“在地震期間,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最值得大家尊敬?為什么?”
(2)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將幼兒講到的人物用圖片展示出來。
2、了解信的書寫格式:
(1)出示教師寫的一封信:“在地震期間老師最敬重的人是誰?你是怎么猜到的?”
。2)閱讀教師信的內容,在讀信的過程中教師幫助幼兒理解信的內容,知道書信的格式。
。3)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疑:“你們想對醫(yī)生、護士說些什么?”
3、分組討論信的.內容:
(1) 幼兒自由結伴,分組討論:“給醫(yī)生、護士的信可以寫些什么內容?”
(2) 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大膽地寫信。
(3) 各組介紹信的內容。
設計制作“愛心卡”(手工)
活動目標:
1、知道醫(yī)生的工作與人們的關系,感受醫(yī)生工作的辛苦。
2、嘗試使用畫、剪、粘貼等方法,制作卡片。
活動準備:
1、已收集的關于醫(yī)生、護士工作時的圖片、資料。
2、各種形狀的彩色卡紙、剪刀、裝飾材料、顏料、自制的印章。
活動過程:
1、交流:
幼兒互相介紹自己收集的有關醫(yī)生、護士如何工作的材料。
2、討論:
。1) 醫(yī)生的工作和人們的關系:“醫(yī)生和護士是怎樣關心照顧病人的?”
。2)“我們能為他們做什么?”
3、想像:
“可以為他們做些什么?”
“你最想送什么東西給醫(yī)生和護士?”
4、 表現:
。1)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在賀卡底版上做鏤空的圖案。
。2) 能運用多種材料大膽表現。
5、交流分享:
“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你制作的‘愛心卡’有什么內容?”
6、延伸活動:
將“愛心卡”送給自己最敬重的人。
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雪碧是孩子們平常很愛喝的飲料,但喝完后的雪碧瓶大家往往是隨手一扔。如何使這樣的廢舊物品有利用價值,我設計了《玩瓶子》這一體育活動,引導幼兒自己玩瓶——合作玩瓶——集體玩瓶,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體能鍛煉,同時又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體驗運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玩雪碧瓶,發(fā)展跳躍能力、臂力以及機體的協調能力。
2、培養(yǎng)團結協作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情緒。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只雪碧瓶,內裝大半瓶水;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準備動作
幼兒聽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準備活動不僅讓幼兒進行了走、跑、跳等的預備練習,而且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引起了幼兒的活動需求)
二、自由玩瓶
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激發(fā)幼兒自由玩瓶的興趣,在玩瓶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玩了哪些花樣,抓住幼兒的幾個動作,讓幼兒集體練習,特別是對立定跳遠的動作加以規(guī)范的指導。
。ㄗ層變鹤杂赏嫫,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能更好地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老師深入觀察,能了解幼兒動作發(fā)展的具體情況,使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成為可能)
三、組合玩瓶
幼兒組合玩瓶,教師巡回觀察各小組的玩法,并參與游戲,對與眾不同的玩法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ㄟ@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培養(yǎng)幼兒團結協作的精神,也有助于更好地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并且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參與游戲能使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間得到及時的交流,可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四、集體玩瓶
這么多瓶子放在一起可以怎么玩呢?
。ㄟ@一環(huán)節(jié)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說說大家把瓶子放在一起像什么,
然后玩一玩,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教學反思:
這一節(jié)課是以廢舊材料作為道具,通過讓幼兒玩飲料瓶來提高幼兒進行廢物利用的興趣,鼓勵一物多玩,激發(fā)幼兒玩瓶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與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本次活動的的教學設計是讓幼兒利用好廢舊物品大膽地玩起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這節(jié)課中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都能夠大膽的創(chuàng)想,在課的開始部分積極主動的跟著老師一起完成了上課的熱身準備活動,基本部分一開始讓幼兒自由玩飲料瓶,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大膽的發(fā)揮想象玩出了很多種不一樣的玩法。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小組合作玩瓶,主要是讓幼兒學習與同伴商量合作玩,這一部分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大部分的幼兒能很快的和同伴進行合作,但有個別幼兒還不太懂得與同伴合作,仍然沉浸在獨自玩瓶的環(huán)節(jié)中。最后設計的游戲活動,讓幼兒通過游戲對整個活動的鞏固,更體現出了“教、學、練”。從整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來看,幼兒還是十分喜歡這種練習方式,從課的開始到結束,幾乎每個人都沉浸在一種積極學習的.氛圍中,也樂于參加各種教學實踐活動,并敢于在活動中表現自我。
這節(jié)課上下來,我發(fā)現這節(jié)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如: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距離靠得比較近,在進行練習的時候活動的空間不夠大,因為這是一次全鎮(zhèn)的教學觀摩活動,來到的教師很多,孩子們都特別想表現自己都往我的身邊擠,以至于在重點教學繞“S”型跑的時候顯得有些擁擠,如果在擺放障礙物(瓶子)的時候是按面對我的方向豎著擺放那就能很自然的將孩子們分在障礙物的兩邊,這樣孩子們就能有更多的空間進行練習也能讓來觀摩的老師把這個環(huán)節(jié)看得更清楚。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
蛇皮袋是農村常見常用的一種工具,對孩子來說非常熟悉。此外蛇皮袋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它可以任意折疊、任意拼搭、任意卷捏、任意拉升。對孩子來說非常神奇和好玩。我設計這次活動,正是利用了蛇皮袋可以任意拉升的這一特性,讓孩子把蛇皮袋當成一個個小跳袋,并賦予孩子喜歡的動物角色——袋鼠來開展體育鍛煉,讓孩子玩的快樂,玩的有趣。
【活動目標】
1、學習雙腳行進跳,提升跳躍的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鍛煉腿部肌肉,掌握協調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并能勇敢的嘗試各種挑戰(zhàn)。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根《蛇皮袋》卷成的金箍棒。
2、《西游記》音樂。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模仿孫悟空做動作。
2、教師把金箍棒變出蛇皮袋,激發(fā)幼兒玩蛇皮袋的興趣。
3、幼兒自主玩蛇皮袋,教師觀察指導。
4、請幼兒展示自己的`玩法。
。ㄐ〈筇、拉大鋸、舞龍、炒豆豆等)
5、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玩一個新游戲搶四方
介紹游戲玩法:幼兒五人一組,四個角上分別放四張凳子,五人分別雙腳鉆進蛇皮袋,其中四個幼兒分別站在四張凳子前,另外一名幼兒中間。游戲開始幼兒開始念兒歌“搶、搶、搶四方”當念到最后一個字時幼兒開始跳著去搶椅子,沒有搶到的幼兒到中間去。游戲反復幾次,教師觀察盡量能讓每個幼兒都有搶到椅子的機會。
6、師:剛剛你們都已經玩累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幼兒盤腿而坐,教師和幼兒玩變變變的游戲。讓幼兒把蛇皮袋變小,在變小。最后整理好蛇皮袋回教室休息。
大班教案 篇4
游戲目標:
1.通過玩玩、講講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認識草字頭。
2.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及協作能力。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游戲準備:
1.墻面布置漢字:“火車站”。紅色、黃色、藍色卡紙剪成的火車頭各一個。
2.漢字卡片:“花”、“草”、“苗”。
3.紅色、黃色、藍色的長方形小卡片(車廂)、水彩筆、雙面膠若干。
4.幼兒操作字卡人手一份。
游戲玩法:
一、激發(fā)興趣
老師提問:“火車站”馬上就要發(fā)車了,今天的第一列火車帶來了哪個字寶寶呢?
二、猜謎識字
1.請一位幼兒看火車頭后面“花”的圖片,提出要求:不能說出這樣東西的`名字,要用自己的話說出這樣東西是什么樣子的,讓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誰第一個猜出來,就請誰把“花”的字卡貼上火車頭,表示發(fā)車)
2.請幼兒在自己操作的字卡中找出“花”字并認讀。
3.同樣以猜謎識字法認識“草”和“苗”。
4.比較三個字的相同之處:你們發(fā)現這三個字寶寶有一個什么秘密嗎?(幼兒發(fā)表意見)
老師小結:這三個字寶寶都戴了一頂草帽,這頂草帽我們叫它“草字頭”。
三、說說、畫畫玩組詞
1.我們的字寶寶有許多好朋友,要請小朋友把這些朋友找出來并送上火車,讓字寶寶帶它們去旅游。比一比,哪列火車接的朋友最多?老師舉例:比如,“花朵”、“草帽”、“小樹苗”。
2.幼兒分成三組,每一組管一個字寶寶列車,說出許多有這個字寶寶的詞語,不會寫的字可以用畫畫代替。
3.幼兒分組合作,老師觀察,給予適當幫助、指導。
4.交流:每一組派兩位幼兒將同伴想到的詞語告訴大家,并將正確的、合適的詞語接上火車頭。
5.老師將幼兒用畫畫代替的詞語寫出來,貼在“車廂”的上面,幫助幼兒認識與鞏固。
6.組織幼兒用火車上的詞語講優(yōu)美的句子。
游戲建議:
本方案適合大班幼兒,學習型區(qū)域活動
游戲反思:
1、上課時我會讓他們的發(fā)言權多一些,盡量讓他們多與老師小朋友開口說話,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的能力。
2、大家在一起玩游戲的時候,我會讓他們來觀察小朋友,讓他們與老師示范動作,讓他們感受到都是老師的好寶寶。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里人之間的親和力比較強,易溝通,放學的時候我會與家長溝通,讓家長與孩子交談,關于幼兒園的事情,詢問一下他們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關系及其他們的點滴瑣事,讓他們喜歡說話善于交流。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孩子在參觀農村的過程中,發(fā)現了稻田中的稻草人,都很好奇,用手去摸摸,并問這是誰做的?有什么用?我就給孩子講了有關稻草人的故事,給孩子看了有關稻草人的flash。并想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對稻草人的作用有更多的了解,從中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表現能力。
活動目標:
1、會跳雙圈扇子舞,能用肢體語言表現稻草人的動作。
2、練習在音樂的間奏處交換舞伴,嘗試在間奏終止處做不同的稻草人造型。
3、感受音樂活潑的.情趣,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人手2把扇子
2、人手一朵手花
3、《稻草人》的音樂、《秋天多么美》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在《秋天多么美》的音樂聲中邊唱邊跳進入活動場地。
2、用談話引出課題
秋天到了,看著成熟的稻谷,農民伯伯可開心了,可是有一天來了好多的小鳥吃谷子,農民伯伯很著急,你們有什么辦法幫農民伯伯趕走小鳥,保護糧食呢?為什么要請稻草人呢?
4、學習舞蹈的基本動作
(a)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稻草人的動作。
。╞)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趕小鳥的動作。
。╟)請幼兒坐成一個圓圈,說說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
。╠)教師用故事小結孩子創(chuàng)編的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音樂。
。╠)老師:稻草人趕走了身邊的小鳥,發(fā)現其他地方還有小鳥,怎么辦呢?引導幼兒學習9-10的動作,并提示孩子在音樂的終止處做出不同的造型。
5、幼兒學習舞蹈,學習交換舞伴
a)幼兒自由找空地方和老師一起跳舞2次。
過渡:變換對行成雙圈,面對面站好,引導里圈的幼兒在聽到間奏音樂的時候要移動位置到下一個小朋友的位置并擺出一個造型,然后再和新的朋友一起跳舞。
b)幼兒在圓圈上跳2遍,重點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動作,變對形。
6、聽著音樂完整地跳集體舞
a)要求:注意動作的順序和方向,能有表情的跳。
b)跳2遍后結束。
老師小結:今天你們幫了農民伯伯的忙,農民伯伯可高興了,要給你們獎勵呢,放好扇子和我一起去拿禮物吧?(在音樂聲中離開活動室)
活動延伸:
1、自己制作稻草人。
2、玩稻草人捉小鳥的游戲。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愿意大膽講述開心的活動,用連貫的語言描述笑話故事情節(jié)。
2、嘗試用復寫紙印畫和描畫方式合作制作笑話故事書。
3、體驗滑稽,有趣的活動方式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師自繪故事圖片,制作好的圖書,復寫紙,鉛筆,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回顧近期開心的活動
師:最近我們班開來說給客人老師聽聽!
幼:幼兒個別表述(我們玩踩泡泡游戲,很開心;我們學做吹牛大王,很開心;我們拍“好朋友”的照片;我們玩撓癢癢的游戲,很開心;老師給我們講“一根頭發(fā)”的`笑話故事;我們和老師一起包餃子……)
二、遷移故事“笑出來的眼淚”
師:昨天,我們又學習了笑話故事“笑出來的眼淚”,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帶領幼兒借助漫畫圖片描述故事。
(圖1:猴子給獅子做理發(fā)師,猴子給獅子剪成了光頭。圖2:聽說鱷魚眼淚抹在頭上,可以很快長出頭發(fā),猴子和獅子就去跟鱷魚要眼淚,講:“我不小心給猴子剪成了光頭……”,鱷魚聽了哈哈大笑,眼淚笑出來哈哈……)師結合幼兒表達進行。
三、介紹自制圖書“笑出來的眼淚”
師:老師把這個笑話故事,編成了有趣的漫畫圖書,看!這就是我編的漫畫圖書。我用了一種神奇、滑稽的方法編出了一模一樣的書(師引導幼兒看四本一模一樣的圖書)。你們想試試嗎?
師:引導幼兒共同了解制作方法(這張復寫紙夾在中間,上面第一張放圖畫紙,白紙放在最下面,只要用勁認真描畫這上面的圖畫,就能印出一模一樣的圖畫)
四、合作制作圖書“笑出來的眼淚”
(1)復寫紙印畫法師:這本書一共有幾頁(5頁),一人印一張,我們每一小組幾人(5人),然后按順序排好,就可以裝訂成和老師一模一樣的書了。
(2)描畫修飾法師: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按圖樣細心的描畫,然后按順序排好,就可以裝訂成和老師漂亮的書了。
五、裝訂書本,展示制作圖書。
幼兒翻閱自制的圖書,講述故事。
結束活動:我們把自己做的圖書借給其它班小朋友看看,也讓他們來講講這個笑話故事好嗎?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屬相是孩子們生活中常接觸到的一個有趣而又神秘的話題。針對個別孩子對屬相生肖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引發(fā)幼兒對一些生肖屬相疑問的探究,并結合新年這一主題,讓幼兒了解一些我國的民俗。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了解十二生肖有哪十二種動物,在討論中引發(fā)對屬相的進一步探究的愿望。
2、情感目標: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國人發(fā)明的,只有中國人才有。激發(fā)幼兒關注我國豐富多彩的文化習俗的興趣。
3、能力目標:幼兒在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種動物及輪回的規(guī)律的同時能把十二生肖的動物按順序粘貼到鐘面上。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探索與實驗,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幼兒對我國文化習俗的探究愿望!
教學難點:十二生肖的輪回規(guī)律和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認識時鐘。
物質準備:1、教師自制的十二生肖鐘。
2、十二生肖由來的故事課件。
3、幼兒制作生肖鐘的鐘盤和十二生肖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huán)節(jié):
導入引發(fā)孩子探究興趣:教師出示朋友給買的生肖手機鏈,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老師的手機鏈上是“!?不是別的動物呢?調動幼兒探索生肖屬相奧秘的興趣。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屬相和家人的屬相。
2、引導幼兒討論:我們知道的屬相一共有多少種?人的生肖屬相到底有多少種?
3、教師通過出示生肖鐘,引導幼兒說出生肖鐘和我們的時鐘有什么異同點從而輕松了解和掌握十二生肖都是什么?(小朋友看看老師帶來的這個東西像什么?它和我們平時見過的鐘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鐘面上的十二個數字變成什么了?)
4、通過演示生肖鐘,讓幼兒知道生肖輪回規(guī)律。
小朋友知道我們的鐘表是不是一圈一圈的轉個不停。课覀兊纳ひ埠顽姳硪粯右蝗σ蝗Φ霓D個不停,狗年出生的屬什么?雞年出生的屬?今年是什么年。拷衲瓿錾暮⒆邮菍偈裁窗。恳荒暧幸粋屬相,十二個屬相轉完需要多長時間啊?
5、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探究十二生肖排列順序的奧秘。
為什么選這十二種動物做人的生肖呢?誰規(guī)定的用他們十二個呢?為啥沒有貓呢?
幼兒欣賞完故事課件回答:屬相里為什么沒有貓?誰排在了第一,為什么小小的老鼠排在了第一?
情感教育:不要像老鼠學習,因為他太自私,要守信用,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第一。
。ㄈ┙Y束環(huán)節(jié):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在這十二個動物中,有一個動物不僅動物園里沒有,而且我們都沒有見過真實的它,這是哪個動物呢?(龍)那么龍是什么動物?為什么也要選它呢?(引導幼兒討論一下)
教師小結:龍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吉祥之物,龍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吉祥物,傳說它能消災降福,所以人們特別喜愛它。而且20xx年就是龍年了。小朋友回家可以讓家長幫助查一查過新年我們中國有哪些風俗習慣,明天和小朋友們分享。
(四)延伸環(huán)節(jié):
今天我們知道了十二生肖這么多的奧秘,下面小朋友自己動手把十二個小動物按順序粘貼到自己準備好的鐘面上,看看還能發(fā)現哪些十二生肖的秘密。
大班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道故事內容所講述的意思。
通過故事明白今后應該怎么做。
教學準備
一個大西瓜
《飛來的西瓜》故事
教學過程
一、抱出一個大西瓜
聊一聊西瓜的'外表,還有內在的樣子以及味道,引出下文。
二、講《飛來的西瓜》故事
提問:
1、夏天的天氣太熱誰不敢才出門?
2、天氣熱強強和爸爸吃什么了?
3、誰來到強強家了?
4、那半個西瓜是怎么來的?
三、討論故事意思
1、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孝順長輩。
2、我們今后應該向強強學習。
3、大家一起品嘗西瓜。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幼兒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06
大班教案02-06
大班教案02-07
大班教案02-07
大班教案03-07
大班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