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品嘗并感知跳跳糖特點,學習用簡單的語言和身體動作表現(xiàn)跳跳糖。
2、能根據(jù)教師的簡單指令進行顏色分類,嘗試不同跳法。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集體游戲,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幼兒練習并掌握各種跳法,嘗試用各種不同的動作來表現(xiàn)跳跳糖,體驗快樂的情感。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教師的簡單指令進行顏色分類。
活動準備:
1、不同口味的跳跳糖若干包、一次性小勺子若干
2、"糖媽媽"頭飾 ,紅、黃、綠跳跳糖圓點標志。
3、歡快音樂、輕柔音樂各一首。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扮演"糖果媽媽",提問:我是誰?(糖果媽媽)
2、觀察跳跳糖,了解跳跳糖的樣子。
師:糖果媽媽帶來了一樣奇怪的`糖--跳跳糖,我們搖一搖、聽一聽,它是什么樣的?
。ㄓ變夯ハ嘤懻摻涣鳎 。打開看看(緩慢倒出),它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小結(jié):摸起來硬硬的,看起來細細的、小小的、一粒一粒的,還有聲音""
二、品嘗跳跳糖,感受其味道及在嘴里跳動的感覺,并交流感受。
1、品嘗跳跳糖,幼兒自選跳跳糖品嘗。
師:你們嘗嘗看,什么味道?奇怪在哪里?(交待吃法)幼:草莓味/桔子味/西瓜味, 甜甜的,酸酸的。
2、交流:這種糖吃到嘴里有什么感受?(跳/動)
三、讓幼兒扮演"跳跳糖",并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糖寶寶。
1、請個別"糖寶寶"在集體面前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跳跳糖。
師: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么跳的?(用手動作一上一下跳 ;手腳并用,一上一下交替跳 ;雙腳跳)
2、聽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跳跳糖。
師:糖寶寶們,讓我們身體跳起來,頭、手、腳,還有小屁股也扭起來。
3、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幼兒對各種跳法的練習,并引導同伴間相互模仿。
四、 顏色分類游戲。
1、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標志,鞏固對顏色分類認識。
2、幼兒自主選擇標志扮演,并按顏色信號做游戲。
師:請寶寶們?nèi)ミx一種喜歡的顏色胸飾掛在脖子上,讓自己變成該顏色 的跳跳糖吧。
師:紅色的跳跳糖,跳跳跳,快快跳來媽媽這!(選擇紅色標志的糖果寶寶跳來老師這里) 紅色的跳跳糖,跳跳跳,跳回家里休息吧。ㄅ吭谧雷由闲菹ⅲ┯猛瑯臃椒ㄗ屘菍殞氁来翁惶
3、集體游戲:"跳跳糖"跳跳跳。
"糖媽媽"和孩子一起跳,并適當控制活動量。
五、放松活動:跳跳糖化了。
1、師:各種顏色的跳跳糖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2、跳跳糖在嘴巴里化了,用幼兒想象的動作一起做放松運動。(跳跳糖頭化了,脖子化了,胳膊、身體、腿、腳化了,從上到下慢慢放松身體)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玩玩、說說、擺擺中感知不同大小、顏色的石頭。
2、能夠愉快地用石頭進行分類、排序等操作活動。
3、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石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操作盒人手一個:盒子下面分三格分別是紅、黃、藍石頭的家,盒子上面是紅黃藍三條小路。
2、紅、黃、藍,大、中、小不同的石頭每人各一份放在盒子里。
活動過程:
一、感知石頭的特征。
1、出示用布蓋好的禮物,請幼兒猜一猜。
2、和石頭玩一玩,感受石頭的特征。
3、認識紅、黃、藍的石頭,感知石頭大小的不同。
4、總結(jié):原來我們的禮物是不同的顏色、不同大小的石頭。
5、石頭玩累了,把石頭送回家:石頭的家在哪里?(送石頭回家)你是怎么送的?
二、認識大、中、小三種石頭
1、去石頭家做客。
2、以“敲門做客”的`游戲進行:認識紅爸爸、紅媽媽和紅寶寶。說說為什么覺得那個是爸爸、媽媽、寶寶?(最大的是爸爸,最小的是寶寶,還有一個中間的是媽媽)
3、分別和黃爸爸、藍寶寶打招呼。
三、 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1、石頭們要玩排隊的游戲。
2、出示小到大排列的紅石頭。提問:看他們是怎么排的?
3、小結(jié):寶寶排在前面,爸爸排在后面,媽媽排在中間。是從小到大排列的。
4、紅石頭變魔術:出示大到小排列的紅石頭。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變化?
5、小結(jié):爸爸排在前面,寶寶排在后面,媽媽排在中間。是從大到小排列的。
6、按照剛剛的方法給黃、藍石頭排排隊。
7、介紹:你的石頭是怎么排隊的?
四、游戲
1、石頭們都排好隊了,我們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吧!
2、紅寶寶和紅媽媽躲在家里面,紅爸爸躲在家外面。
3、黃寶寶躲到了黃爸爸的身上。
4、藍寶寶躲在藍爸爸的身體下面。
活動結(jié)束:
石頭真好玩,讓我們帶著石頭們繼續(xù)去玩更好玩的游戲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加深理解春天的景色。
2、樂于學兒歌《春姐姐變戲法》,能愉快的和大家一起說兒歌。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xiàn)詩歌內(nèi)容嘗試仿編兒歌的最后一句。
【活動準備】
大幅背景圖片及能活動的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小伙伴,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是誰?那么請小朋友坐好。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春姐姐”,這個春姐姐很神奇,會變戲法哦!
二、出示背景圖片。
提問:圖片上都有什么?(只有一顆大樹,而且沒有樹葉)
噓!現(xiàn)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春姐姐要變戲法了,教師邊朗誦兒歌邊出示小的活動圖片。
春姐姐變戲法后,大地怎么樣了?小草怎么了?柳樹怎么了?誰——飛回來了?
兒歌:春姐姐變戲法
沙沙沙,沙沙沙,春姐姐變戲法。
她放下雨簾子,悄悄的.變呀變。
她收起雨簾子,哇!
大地變美了,小草兒青了,
柳樹綠了,小燕子飛回來了。
春天來到了。
三、請小朋友分組說兒歌。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動手畫春天的美麗景色。
【活動反思】
我上的是語言課《春姐姐變戲法》,目的是讓孩子進一步加深了解春天的景色,樂于學兒歌《春姐姐變戲法》,能愉快的和大家一起說兒歌。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生成課,領孩子在做戶外活動《尋找春天》時,孩子發(fā)現(xiàn)草堆下面小草綠了,小燕子飛回來了……特別的興奮,為了讓孩子加深了解春天的景色,所以設計了這節(jié)課。
本節(jié)課師生互動非常好,課堂氣氛活躍,能夠完成教學目標,作為教師能夠巧妙緩解,孩子因為羞澀不回答問題的尷尬,教具設計新穎并很好的為教學服務。
如果教師教授兒歌時,能夠和孩子一起探索,加入表演成分會更好,如小燕子飛啊等等。教授兒歌人之前加入事先錄好的兒歌,讓孩子自己聽,如此就能動靜結(jié)合,而不是一味的老師說、孩子說、一起說。教師的提問過于局限,若改為:剛才老師說的兒歌,你聽到了什么?“會更好,充分的展開孩子的想象空間,給孩子語言表達的機會,效果會更好。
小班教案 篇4
教育作用:
1、培養(yǎng)寶寶聽故事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學說禮貌用語"謝謝"材料與場地:背景圖和小鴨、鴨媽媽、山羊、小雞、雞媽媽頭飾。
活動過程:
一、問候時光:
1、接待。
a、教師熱情的接待每一位寶寶:教師與寶寶及他們的爸爸媽媽交流問候。
b、唱歌曲:《找朋友》,穩(wěn)定孩子情緒。爸爸媽媽握著寶寶手跟著音樂節(jié)奏學著拍手,跟著教師一起學唱歌曲。
2、點名游戲。
a、教師主動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姓名,并向他們問好。
b、教師走到被點到名的幼兒面前,用鈴鼓輕輕拍一拍寶寶的手并熱情的問好。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回答。
二、運動時光:小動物模仿操
1、寶寶欣賞教師做操。
2、寶寶(爸爸媽媽)和教師一起學說操里地兒歌。
三、快樂時光:
1、教師出示圖片,吸引寶寶的注意。
2、故事:《小鴨找媽媽》
a、教師講故事。
b、 教師邊操作材料邊再講故事。爸爸媽媽幫助寶寶感受故事的內(nèi)容,練習故事中人物對話。
c、教師提問幫助寶寶理解故事。爸爸媽媽協(xié)助寶寶回答教師的提問。
"故事里有誰?小鴨向山羊哥哥說了什么?山羊哥哥是怎樣說的`?爸爸媽媽幫助寶寶戴上頭飾與教師一起表演故事。
四、溫馨時光:親子游戲"走圈圈"1、請媽媽拉著寶寶的手,面向圓圈站好,準備游戲。
2、媽媽跟著教師隨著音樂向逆時針的方向走。
3、走圓圈可與走方框相結(jié)合。
4、走時可嘗試變化其他方法:踮起腳尖走,爬著走。
附:故事 小鴨找媽媽小雞和小鴨在河邊玩,但是,小鴨出門時,沒有告訴媽媽。太陽快落山了,雞媽媽接走了小雞,小鴨的媽媽沒有來接小鴨,小鴨急得哭了起來。山羊哥哥看見了,說"小鴨你別哭,我?guī)湍阏覌寢?。山羊哥哥把小鴨送回了家,看見鴨媽媽正著急得找小鴨。小鴨找到了媽媽說"謝謝山羊哥哥""不用謝!下次你出門去玩,要告訴媽媽一聲。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們由于受到年齡、生活經(jīng)驗等方面的限制,特別是我們都是縣城周邊農(nóng)村孩子多,缺乏各種必要的感性經(jīng)驗,尚處于直覺形象階段的思維方式的局限,使他們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復雜的音樂材料,對歌詞記憶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記憶。以前我總是先教幼兒跟著我按節(jié)奏念幾遍歌詞,再分句教唱,但一節(jié)課下來,還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圖譜這樣的視覺符號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圖形譜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內(nèi)容和旋律風格,同時,又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等等,讓孩子主動愉快的學習,讓孩子們的音樂活動不再枯燥,也讓我上音樂課不再單調(diào)。我選歌曲《郊游》,是因為旋律平易親切,朗朗上口,為小朋友所喜愛,歌曲描寫了小朋友結(jié)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風”、“青山綠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們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點題。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唱會歌曲的基礎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歡快的音樂,B段優(yōu)美的音樂。
2、掌握XXXXX這一走步節(jié)奏,并且用肢體動作創(chuàng)造性的展現(xiàn)郊游的游戲化情境。
3、在音樂和游戲的情景中,能用歡快、活潑、興奮地情緒,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時的輕松愉快。
4、通過演唱《郊游》使幼兒喜愛春天,從而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難點:歌曲的三、四、五樂句。教學重點: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動準備】
錄音帶,錄音機,歌詞圖譜,節(jié)奏型卡:XXXXX。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入室律動。組織幼兒做課前手指游戲坐好,
2、復習歌曲《茉莉花》;復習節(jié)奏:XXXXX。
二、基本部分:
1、談話引入:小朋友你們跟家人去郊游過嗎?(幼兒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師出示歌詞圖譜以講故事形式與幼兒一起回憶郊游的快樂,并引導幼兒按照圖譜說唱歌詞。
3、放錄音帶《郊游》,引導幼兒聽出有兩段“不同的”音樂。
4、教師邊指圖譜邊范唱一遍,讓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歌詞,熟記歌詞。
5、學唱歌曲。
。1)教師以分句教唱法并結(jié)合歌詞圖譜帶幼兒唱歌1-2遍。
。2)教師以整體教唱法用不同的動作帶幼兒唱歌,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節(jié)奏和AB兩段不同的“情緒”。
(3)教師彈歌曲旋律,幼兒根據(jù)圖譜用自然,歡快的聲音有感情的唱歌曲。
。4)分小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錄音,教師與幼兒一起按歌詞合節(jié)奏地進行歌表演。
6、音樂游戲:《去郊游》
教師與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聽歌曲音樂進行開火車狀等不同動作進行游戲,還引導幼兒去邀請其他老師一起游戲。
三、結(jié)束部分:
1、小結(jié)。
2、出室律動,活動結(jié)束。
小班教案 篇6
設計背景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秋天的果園更是一派美麗的景象,成熟的水果掛滿枝頭,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在我們開展“秋天”這一主題活動時,水果是幼兒熟悉、喜愛的食品。它形態(tài)各異的外形、鮮艷美麗的色彩、奇特豐富的口味,都對幼兒有著巨大的誘惑力。因此,選擇這個幼兒既熟悉又感興趣的內(nèi)容,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探索,獲得直接經(jīng)驗,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產(chǎn)生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
活動目標
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了解其形狀特征,并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2、課堂內(nèi)容能吸引住幼兒,且能讓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樂意與教師、同伴交流分享。
重點難點
讓幼兒說出蘋果,梨,橘子的顏色,形狀和味道。
活動準備
蘋果,梨,橘子若干;水果魔箱(教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將水果放在神秘袋,幼兒蒙眼睛,伸手在袋中摸水果進入主題。
二、幼兒認識水果,了解其典型特征。
。1)問摸到的是什么水果?取出來,讓幼兒說出水果的名稱,顏色和形狀。
。2)教師藏水果,幼兒判斷哪種水果不見了。
。3)水果魔箱的出現(xiàn),把幼兒的積極性提升一個高度。(讓水果魔箱把幼兒喜歡的水果再變出來)
三、 嘗一嘗,說一說
教師將事先切好的水果拿出來,讓幼兒品嘗蘋果、梨、橘子,說說所品嘗的水果是什么味道。
教學反思
幼兒對水果有著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和濃厚的興趣,這為幼兒在活動中發(fā)揮主體性提供了保證。活動過程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地、較系統(tǒng)地感知水果的特征。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積極主動,感知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均得到了鍛煉。
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玩皮球是孩子們所喜愛的一項戶外活動。盡管小班孩子小,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差,較難掌握玩球的技巧,但他們始終對此有著濃厚的興趣。張文豪小朋友說:“大皮球太調(diào)皮了,一點也不聽話!睘榱俗尯⒆觽兞私鉃槭裁创笃で蜻@么調(diào)皮?由此選擇了這一活動主題。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科學探究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想象、口語表達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3.了解皮球的外形特征及各種玩法。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同等數(shù)量的大皮球;方形、圓形大積木各一塊。
2.癟皮球兩個,充氣針、充氣筒。
3.請家長協(xié)助搜集各種類型的球充實體育角,準備各種球類運動的圖片、光碟資料。
4.用各色即時貼剪出眼睛、鼻子、嘴巴若干。
活動過程:
一、大皮球,滾得快1.幼兒自由玩球,主動探索球的各種玩法。
2.鼓勵幼兒積極說出并示范自己的玩法。
3.幼兒通過玩球,感知球的外形特征,并能說出自己是如何感知的。
4.通過同時滾動皮球與方形積木、皮球與三角形積木,讓幼兒了解:圓的東西滾得快。
5.游戲:(1)我和皮球賽跑。(2)兩人合作滾、接球。
二、大皮球,跳得高1.請兩名幼兒玩癟皮球,其他幼兒觀察討論:癟皮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跳不起來?怎樣才能跳得高?
2.為癟皮球充氣,幼兒仔細觀察如何用充氣針、充氣筒充氣使皮球逐漸鼓脹的過程。討論:能不能填充別的東西?
3.拍球比賽:我的.皮球跳得高。在拍球過程中探索:怎樣讓球跳得高?
4.收放好皮球。游戲:“皮球漏氣了”。
三、大皮球,伙伴多1.討論:你知道的球類有哪些?怎樣玩?
2.觀察各種實物球說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觀看圖片與光碟,了解各種球的玩法,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4.任選一球玩。
四、皮球是我的好朋友1.討論:玩兒皮球的益處。
2.打扮“我的好朋友”:自選所喜歡的各色五官裝飾皮球。
3.我和“好朋友”一起玩。、
活動反思:
“物”雖普通,切入點有新意!耙晃锒嗤妗敝小拔铩焙汀巴妗笔莾蓚關鍵詞。在一物多玩的活動中即離不開“物”,也離不開“玩”。在選擇了“球”為本次活動的“物”后,怎么玩?引導幼兒怎么新穎的玩是我不斷思考的問題。分析孩子對球的原有經(jīng)驗,孩子們從小班開始就能滾球、拍球、拋球等技能,到了大班下學期如果還是重復這些他們已經(jīng)掌握的技能,對孩子們來說還會有興趣嗎?所以我在引導孩子們動腦筋“一球多玩”的基礎上,結(jié)合足球,讓孩子們學習“控球”的技能,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9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小班教案07-24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4
小班教案03-23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31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區(qū)域教案06-21
水果小班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