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經典)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懂得冰塊會慢慢地融化。
2.簡單表述企鵝送禮物的故事情節(jié)。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企鵝送禮物》。
2.冰塊數塊,較大的透明玻璃杯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教師點擊朋友圖片,展示企鵝和一只小熊的圖片。請幼兒分別認一認他們是誰?
2.教師:這是住在南極的`小企鵝和他住在北方的好朋友小熊。小企鵝今天特別高興,因為他剛剛收到了小熊從北方給他寄來的禮物。企鵝也想給小熊送一份禮物,他送了什么呢?
二.欣賞故事:《南極的禮物》
1.老師播放故事第一段,幼兒欣賞。
2.教師:企鵝最后想給小熊送一份什么禮物?為什么要送這件禮物呢?
3.教師待幼兒回答后取出裝有冰塊的透明玻璃杯,舉起給幼兒展示。
教師:老師也從小企鵝那里要來冰塊,咱們把它放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等故事講完了,大家就知道小企鵝送禮物會遇到什么問題了。
4.教師播放故事第二段,請幼兒欣賞故事后半段。
5.教師:小企鵝的禮物怎么了?此時引導幼兒觀察玻璃杯里的冰塊是否也發(fā)生了同樣的變化。
6.啟發(fā)幼兒討論:為什么禮物不見了?
三.想一想:企鵝再送禮物怎么辦
1.教師:企鵝為小熊準備的禮物卻什么也沒有送到。企鵝很難過,誰可以幫幫小企鵝,說說如果他再送禮物給小熊可以送什么?
2.教師:想一想,如果小企鵝還想送冰塊的話,有沒有辦法讓冰塊不會化掉呢?
3.激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不讓冰塊融化的辦法,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續(xù)編故事。
教學反思:
經過課后反思,我總結了一下幾點:第一,我在啟發(fā)引導問題這一方面,還不夠自然,有時候孩子回答問題好了之后,我卻不知道如何回應他,還要思考一下再給他回應,這方面真的非常欠缺。第二,怎么把幼兒的回答引導到主題上也是非常關鍵。孩子畢竟年齡很小,有時候他很愿意回答,但是總是回答不到那個點上去,這時候如果我跟著他的思路走,就是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他們學習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有經驗的老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回答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導到課的主題上去,這樣幼兒學的開心,效果也非常好!第叁,我的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幼兒的思維很廣,上課時老師必須靈活掌握每個孩子的心!有時候一個小忽視,孩子就容易受傷。今天我在提問的時候,有一個寶寶忽然說:“老師,我舉手了你都沒叫我!”臉上很失落,我馬上說:“我看見你了,但是有好多寶寶也在舉手,一個一個來,待會讓你回答,好嗎?”然后一個孩子回答完后,我馬上就讓那個寶寶也來說一說,說完了她就很開心。雖然我反應的不是很快,但是也抓住了孩子的心!所以以后我的隨機應變能力還需要增強啊!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雞、小貓、螃蟹的腳及初步了解其腳的作用。
2、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PPT、小石頭項鏈、動物圖片、動物腳圖片
活動過程:
一、視聽感受并討論小石頭由開心變傷心的原因。
1、播放ppt1,提示幼兒觀察小石頭的表情,讓幼兒說小石頭的表情是怎么樣的?
師:有一塊小石頭,圓乎乎、光溜溜,就像小鳥生的蛋,它每天都趟在草地上曬著太陽,聞著花香,很開心。
2、觀察ppt2,看看小石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哪里變了?請幼兒模仿小石頭的表情?猜想小石頭為什么不開心?
師:可是,有一天……
3、播放錄音——看見別人都能走來走去,可以到處去看看,我小石頭的心里可羨慕啦!
提問:你能想想辦法幫助小石頭嗎?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小石頭到處走走看看?幼兒自由討論述說。
教師:謝謝你們幫助小石頭想了這么多的辦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石頭自己想了一個什么辦法呢?
二、視聽感受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說說小動物的腳作用。
1、播放ppt3、4、5 提問(1)小石頭想了一個什么辦法?
提問(2)它問哪些小動物借腳了?它是怎么向小動物借腳的?小動物是怎么說的?
2、幼兒將動物及其腳進行匹配,再次認識小動物腳的作用。
3、教師總結:小動物們把腳借給小石頭了嗎?(沒有),小石頭沒有借到腳,心情會怎么樣?
三、了解故事后半部分內容,說說小石頭變開心的原因。
教師:ppt6:小石頭沒有借到腳,很傷心,心想:“唉,我自己要是能長出腳來該有多好啊!
小石頭多么想到處去看看。
1、觀看ppt7、8、8、9教師講述故事后半部分
問(1):誰來了?(小姑娘)仔細看看小姑娘把小石頭做成了什么?
問(2):小姑娘帶著小石頭去了哪些地方玩?
問(3):小石頭最后長腳了嗎?它有沒有到處去看看?
教師總結:小石頭在小姑娘的幫助下,就像自己長了腳一樣,跟著小姑娘去了幼兒園、花園和游樂場,跟著小姑娘玩得很開心。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故事。
四、延伸部分:
1、請幼兒帶上小石頭項鏈,幫助小石頭實現(xiàn)愿望,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2、出示小石頭的愿望神秘袋,請幼兒看圖片說說自己愿意帶小石頭去哪里?
活動反思:
《想長腳的石頭》是一個簡單、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中的語言簡單、語句多次重復,三次借腳均只有小石頭單方面的語句“XX你把腳借我用一用好嗎?”而對方沒有語言回答只是搖搖頭,不肯借腳來回應。顯得無趣,無法滿足孩子好模仿的愿望。也不利于幼兒學習語言、詞匯、句式。于是我在三個小動物對話處添加了回應對話“不行、不行我也要用的。” 如此添加后使得句子更加的完整性;顒又懈鎏韥砹擞變喊缪萁巧珮啡。
幼兒在活動中既是積極能動的主體,同時又是受客觀規(guī)律制約的客體。在教學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應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然而,在活動中幼兒并不會自發(fā)地發(fā)展!毒V要》在語言領域指出:要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寬松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中,幼兒的心情自然是舒暢愉悅,活動氛圍也顯得輕松自在。石頭是一種十分容易獲取的教育資源,活動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幼兒帶著問題與老師共同的理解故事內容。同時以問題前置作為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引領幼兒邁入故事的情境之中。
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的好奇心較強,但探索能力有限,因此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往往不帶有目標性!缎淙~找家》這一活動我選取了三種特征較明顯、幼兒平時生活中有點認識的樹葉,通過擬人化的情景,讓孩子們在撿一撿、看一看、貼一貼的過程中對三種樹葉有更深刻的認知,從而嘗試對它們進行分類
活動目標:
1、 觀察銀杏樹、柳樹、楓樹葉子的特征,并嘗試將同一種類的樹葉歸類
2、 知道天氣涼了,秋天來了,樹葉落下來了
活動重點:
認識銀杏葉、柳葉、及楓葉的形狀特征
活動難點:
判斷、嘗試將同一種類的樹葉進行歸類
活動過程:
一、情景游戲,引發(fā)興趣
請小朋友到“公園”里撿樹葉
二、認識樹葉,發(fā)現(xiàn)特征
主要從樹葉的形狀認知
三、操作游戲,“樹葉找家”
1、 第一次操作: 根據樹葉的形狀找到它們的家,貼在相應的樹上
2、 第二次操作: 教師總結后,請幼兒再次貼樹葉(其中可增加其它樹葉的.干擾)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性較強,且小班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弱,科學活動很容易變得枯燥乏味,于是整個教學活動我運用擬人化的情景貫穿,請小朋友到“公園”里撿落葉,幫小樹葉找家,縱觀活動,我的反思是:
(1)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三種樹葉的不同特征,但在探索過程中,我讓幼兒自己說的部分不多,沒有很好地引導幼兒拓寬想象思維,使得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不夠
(2)在第一次操作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楓葉和柳葉的歸類相對比較好,而在銀杏樹上卻貼了各種不同的樹葉,反思其原因可能跟背景圖的設計也有出入,因為銀杏樹和柳樹都是向上長,樹干差不多,而楓樹是橫著長,比較容易區(qū)分,因此為銀杏葉和柳葉找家時出現(xiàn)了幼兒難以區(qū)分的狀況,于是在第二次操作時,我重點強調了這一方面,讓幼兒再來比一比、找一找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知道不能隨意離開老師或家長,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兩位幼兒不認識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與之設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活動過程
1、講故事《小華和陌生人》。
2、根據故事內容,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1)小華為什么沒有跟陌生人走?
。2)小華是怎么說的?
3、情景練習。學習對付陌生人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情景一: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了,讓我來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老師提示:你認不認識她?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跟她走?小朋友都來想一想:××應該對這位阿姨說什么?(讓幼兒練習:對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還是等媽媽來接我。
情景二:小朋友們正在草地上做游戲,一位陌生的叔叔走過來,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真可愛,叔叔給你吃巧克力,我?guī)闳ネ姘伞!?/p>
老師提示1:陌生人給你的東西能不能吃?為什么不能吃?
老師提示2:能不能隨意接受陌生人的禮物?為什么不能吃?集體練習一些委婉而禮貌的'謝絕語。
4、結束:教育幼兒和陌生人打交道時也應該有禮貌。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jié)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3
(精選)小班教案07-24
(經典)小班教案07-24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小班《過橋》的教案09-29
小班手的教案11-13
小小班教案07-28
小班健康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