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微課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微課的教學設計1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需要通過常見事例或?qū)嶒灒寣W生了解摩擦。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需要靈活運用教材和各種教學資源,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興趣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舉例來說,可以通過展示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之間的摩擦力大小比較,或者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體驗不同表面之間的摩擦力差異。總之,只有在教學中注重實踐和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能夠在學習完“二力平衡”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學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滑動摩擦力。
【教學重點】
學會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根據(jù)所學的二力平衡原理,在實驗中保證小木塊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法、實驗探究法、講授法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木板、木塊、彈簧測力計。
【教學過程】
摩擦力是指當兩個物體互相接觸時,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種力在我們?nèi)粘I钪须S處可見。例如,當老師將書本放在桌子上時,書本受到重力作用,向下受力。但是,由于桌子和書本接觸面之間存在摩擦力,書本沒有滑落。如果老師想把書本拉過來,他需要施加水平方向的力,這樣才能克服書本受到的摩擦力,使書本移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書本受到重力和水平拉力兩個力的作用。
很好,是四個力。分別是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老師給它的水平方向上的拉力以及受到與書運動方向相反的水平摩擦力。那你能說一下這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嗎?
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試著測量一下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既然我們需要測量力,那么用到的實驗器材就一定會有彈簧測力計,除此之外,老師還準備了一個木板和一個小木塊。
現(xiàn)將小木塊平放在木板上,我們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我們會看到彈簧測力計被伸長,木塊的受力分析就等同于我們剛才所說的那本物理書,那我們觀察到物體在水平方向上會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分別是拉力和滑動摩擦力,同學們思考一下。
沒錯,那就是二力平衡的時候。我們上節(jié)課學到當一個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時候,它就處于平衡態(tài)了。因此,我們現(xiàn)在想要測量水平方向上的滑動摩擦力,則需要在實驗過程中勻速拉動我們的小木塊。這樣,我們所得到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拉力大小)就應該等于小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至此,我們再將整個實驗整理一下。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根據(jù)的實驗原理是:二力平衡。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
實驗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沿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
最后實驗的測量結果:F=Ff=N.
在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在使用彈簧測力計之前,首先需要將彈簧測力計調(diào)零。
2、在用彈簧測力計拉動小木塊的過程中,應將彈簧測力計保持水平的狀態(tài),不可傾斜。
3、在整個拉動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小木塊為勻速直線運動,不可斷斷續(xù)續(xù),否則不滿足實驗原理,造成較大的實驗誤差。
微課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nèi)容:
新人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67—68頁,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面積的意義,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經(jīng)歷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
3、培養(yǎng)認真觀察的習慣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小測驗:
1、一個圓的直徑是6厘米,這個圓的半徑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2、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周長是31.4米,這個噴水池的直徑是()米,半徑是()米。
二、問題引入
1、師:出示圖片,小明家門前有一塊直徑為20米的圓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8元。你能根據(jù)圖中信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2、生:嘗試說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鋪滿草坪需要多少元錢?)
3、師:要想求出鋪滿草坪需要多少元錢,需要先求出圓的面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1)
三、探索新知
(一)復習,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ǘ┨剿鲌A面積的計算方法
1、我們一起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吧!
2、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1)分別把圓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拼得近似長方形。
(2)把圓128等分后,說明分的份數(shù)越多,拼得的就越像長方形。
3、在圖形的拼湊與轉(zhuǎn)化中,同時觀察與思考以下問題。
a、拼湊中,圓在轉(zhuǎn)化成什么圖形?
b、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c、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和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4、教師一邊引導學生一起回到,一邊板書以下填空: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是半徑(r)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πr×r)=(r2)
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 πr2
5、學生齊讀公式
S= πr2
教師強調(diào)r2= r × r(表示2個r相乘)
(三)應用公式
一個圓的半徑是4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
1、本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面積。
2、要求圓的面積,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把r=4代入計算。分組合作交流計算,
3、指名學生匯報結果,課件展示解答過程。并小結本題屬于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面積,可直接代入計算。
例
1、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
2、要求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應先求出什么?先求圓的面積。
3、要求圓的面積,能直接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嗎?不能,應先求出圓的`半徑。分組合作,完成計算,并匯報計算過程與結果。
4、課件展示解答過程,強調(diào)書寫格式。并小結本題的關鍵是先要求出圓的面積,是已知圓的直徑,求圓的面積。
。ㄋ模┲R應用
1、一個圓形茶幾桌面的直徑是1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已知什么,求什么?首先要求出什么?分組合作解決,并匯報結果。
課件展示解答過程,并讓學生說出本題屬于已知直徑求圓的面積。
2、街心花園中圓形花壇的周長是18。84米;▔拿娣e是多少平方米?思考要求花壇的面積,應先求什么?怎么求解呢?分組合作交流完成本題。
3、視情況作適當?shù)奶崾,展示解答過程。說出本題屬于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
四、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說出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和圓面積公式后,展示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引導學生齊答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圓的半徑。
五、作業(yè)布置:
教材第71頁,練習十五,第1題~第4題。
微課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通過緩沖溶液的定義、作用、組成及作用機制的介紹,使學生對緩沖體系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為以后學習人體緩沖體系打下理論基礎,緩沖溶液。
【教學方式】:多媒體結合板書進行講解式教學
【教學內(nèi)容】:
1、緩沖溶液的定義;
2、緩沖溶液的作用;
3、緩沖溶液的組成;
4、緩沖溶液的作用機制。
【教學重點及難點】:緩沖溶液的組成、緩沖溶液的作用機制。
【教學過程】:
引言:
通過醫(yī)學常識我們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圍為7.35 ~ 7.45,pH值不因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酸、堿性物質(zhì)而變化。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圍能保持在7.35~ 7.45?
知識準備:
1.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
2.鹽類水解。
一、緩沖溶液的.概念(由實驗引出)
緩沖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強酸或強堿,而維持pH基本不發(fā)生變化的溶液。
緩沖作用:緩沖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強酸或強堿的作用。
【提問】:1.緩沖溶液的組成是怎樣的?
2.緩沖溶液為什么能對抗外來少量強酸、強堿或適當稀釋,而保持溶液的pH幾乎不變的?
二、緩沖溶液的組成和作用機制。
1.緩沖溶液的組成
根據(jù)緩沖對不同,緩沖溶液分為三種:
弱酸及其鹽。
弱堿及其鹽。
多元弱酸的酸式鹽與其次級鹽。
12.緩沖溶液的作用機制
以HAc — NaAc為例 HAc、NaAc足量。
HAc+H23O+Ac-;
+左移3O+ 抗酸成分+抗堿成分 右移-2H2O共軛酸 — 抗堿成分 共軛堿 — 抗酸成分。
三、討論:
NH3—NH4Cl的緩沖原理。
四、練習:
五、小結:
概念:緩沖溶液
緩沖溶液組成和緩沖作用;
緩沖原理;
六、作業(yè):
搜集資料:
緩沖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微課的教學設計4
為引導大學生愛國奉獻、勇于擔當、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學會感恩、珍愛生命,加強自我教育,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與人文科學素養(yǎng)。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將通過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并以微課比賽的形式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傳。其具體方案如下:
活動目標
一、比賽時間
20xx年4月20日—20xx年5月19日
二、參與對象
全體在校學生
三、活動流程
。ㄒ唬┦谡n內(nèi)容與參評要求
1、授課內(nèi)容
根據(jù)主題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學史增信”(A類),包括但不限于黨史團史學習、重要歷史事件、國家經(jīng)濟與科技發(fā)展史、民族精神風貌、堅定四個自信等方面的新發(fā)現(xiàn)、感悟、影響,與個人生活及心理成長的聯(lián)系。
二是“榜樣的力量”(B類),組織觀看電視劇《功勛》、央視《時代楷!贰陡袆又袊贰洞髧そ场返裙(jié)目,學習國家功勛、時代楷模等各類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確立人生榜樣,做愛國上進的自我。
三是“生命教育與心理成長”(C類),包括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感恩人生、熱愛學習、珍愛生命、自律負責、理想追求等。
2、授課對象
自選主題,自行設定聽課對象(如大學生、中小學生、家長親屬、社會公眾等)。
3、參評要求
要求團隊參賽,原則上每個團隊不超過3人,倡導互助合作,共同成長。采用課堂講授、案例講解、穿插情景劇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要求主題明確、邏輯清晰、形象生動、針對性強。
。▍⑴c人員可以進QQ群:xxxxxxxxxxxx咨詢)
。ǘ┆勴椩O置
創(chuàng)作以錄制講課視頻形式進行評比,主辦方將組織專家評委對提交資料進行盲評,成績由講課文字稿評審成績(占20%)+教學視頻評審成績(占80%)構成,然后按照參賽隊伍數(shù)量的前10%進行評獎(上限10個隊伍)。
、侔匆髤⑴c者均可認證C類素質(zhì)分5分/人(加分名單模板在活動群提供)。
、诒敬位顒营勴椩O置
一等獎1個(獎金500元/作品)
二等獎2個(獎金300元/作品)
三等獎3個(獎金100元/作品)
。ㄈ┨峤徊牧弦
參賽必須提供三種電子版材料:講課文字稿、微課視頻、多媒體課件。參賽作品及材料須為本人原創(chuàng),不得抄襲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權,若發(fā)現(xiàn)參賽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權,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內(nèi)容,一律取消參賽資格。參賽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權,賽事主辦方享有網(wǎng)絡傳播權。
1、講課文字稿:應包括教學背景、教學任務、教學方法和教學總結等方面的內(nèi)容,并在開頭注明講課內(nèi)容適用對象等。
2、微課視頻:格式應為MP4,大小不超過500M,并應確保圖像清晰穩(wěn)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能較全面真實反映教學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師良好教學風貌,視頻要具有美感、動靜結合、合理安排信息量。視頻片頭應顯示微課名稱,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字幕提示,時長一般不超過5分鐘,功勛人物可以為8—10分鐘。為便于推薦參加重慶市成長論壇活動,視頻中不能透露學校與個人信息。
3、多媒體課件:限定為PPT格式,應圍繞教學目標,反映主要教學內(nèi)容,與微課展現(xiàn)形式合理搭配。
4、提交方式:統(tǒng)一交由群管理員(xxxx,QQ:xxxxxxxxxxxx)匯總,雙橋校區(qū)參與人員可聯(lián)系活動負責人(xxxx)線上傳相關文件參與評比。
四、評分細則
1、主題(25%):圍繞規(guī)定講課主題,針對性和現(xiàn)實性強,觀點正確;重大史實及人物功績講述準確,體現(xiàn)課程思政要求。
2、重點(30%):重點突出。內(nèi)容充實,講述條理清楚,有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深度和擴展性。重點講述涉及主題核心的內(nèi)容。
3、教法(20%):教法生動。教學方法運用得當,輔助媒體選擇合理,課件設計規(guī)范美觀,操作熟練、有助于主題的深化。
4、表達(15%):表達清晰。語言流暢、表述準確,普通話標準、運用得當。
5、教態(tài)(10%):教態(tài)端莊。展現(xiàn)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得體大方的儀表、站姿,教態(tài)端正。
6、時間:講課時間為5分鐘,功勛人物可以為8—10分鐘,超時酌情扣分。
7、難度加分。根據(jù)選題及教學難度適當加分。
微課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其中9個生字,并記住字形。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通過具體的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語感;真切體會“如茉莉一般的愛”是讓人回味綿長的愛、是了無痕跡的愛、是心有靈犀的愛。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緊扣課題、課題質(zhì)疑
1.語言描述,激情導入
愛是人間永恒的主題!在不同的人眼里,愛有不同的內(nèi)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篇課文,體會其中與眾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愛。
2.板書課題,引導質(zhì)疑
茉莉有什么特點?愛怎么能像茉莉呢?請同學們讀課文。
二、認讀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學課文。
要求:
。1)圈畫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3)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2.檢查交流。
。1)出示生字詞檢查認讀
茉莉掏出謊話叮囑光澤靜謐洗漱眸子胳膊嗔怪
莫名其妙平淡無奇
一本正經(jīng)躡手躡腳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一些難讀的句子,理解一些詞語
叮囑:爸爸叮囑我什么?一遍兩遍是不是叮囑?爸爸會怎樣叮囑?生活中的你有沒有受到別人的叮囑?(聯(lián)系生活與展開想象相結合理解詞語)
“尋思”、“隨手”與“一本正經(jīng)”:抓三個詞語的對比體會母親內(nèi)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樣羞澀、含蓄而芳香。
躡手躡腳:形容腳步很輕。為什么躡手躡腳?怎樣躡手躡腳?(做動作)
[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需要教師對教材深入地鉆研,靈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意思。)
三、鞏固生字,描紅臨寫
1.練讀詞語
2.趣味記字
。1)溫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靜,有話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紅臨寫
要點提示:茉莉(上下結構,上小下大);掏、謊、叮、澤、縷、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業(yè)
1.寫好生字,記住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感受茉莉
1.課文中幾次寫到了茉莉?每一次寫茉莉分別帶給人什么感受?
2.學生讀書、交流,出示詞語:
平淡無奇潔白純凈詩意彌漫縷縷幽香裊裊3.在作者眼里,茉莉開始是平淡無奇的,而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茉莉變得潔白純凈、富有詩意、散發(fā)出縷縷幽香,還裊裊地鉆進了心中。為什么呢?
二、精讀課文,品味愛心
1.描述:爸爸**的愛鑲嵌在課文的細節(jié)中,要求同學們關注細節(jié),人物的一個動作、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愛;同時要感受描述的語言。要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
2.要求:自讀課文,標出能表現(xiàn)細節(jié)的詞句,在旁邊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
三、師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組交流。交流內(nèi)容:從哪些細節(jié),那些語段中感受到愛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讀一讀,然后表述自己的觀點;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補充。
2.班級交流(預設)。
(1)第二天早晨,媽媽用虛弱的聲音對我說:“映兒,本來我答應今天包餃子給你爸爸吃,現(xiàn)在看來不行了。你呆會兒就買點現(xiàn)成的餃子煮給你爸吃。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y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yī)院。引導1:在媽媽心里,生病與爸爸吃餃子哪一個重要?練習讀。
引導2:“爸爸直奔醫(yī)院”,從“直奔”這個詞讀出了什么?練習讀。
小結: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餃子、美麗的謊言卻系著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真情,愛,如茉莉。
。2)當我推開病房的門,不禁怔住了: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初升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引導1:談談對這段話的總體感受。
引導2:從“恬靜的微笑”、“緊握著的手”看出什么?(這些問題在指導朗讀中相機引導)
引導3:一個“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媽媽恬靜的微笑、爸爸緊握住**的手,不正像盛開的茉莉嗎?作者似乎聞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驚醒了爸爸。他……她一動我就驚醒了!焙汀鞍职秩ハ词瓙廴畿岳颉。引導1: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描寫感悟內(nèi)心。
引導2:聯(lián)系當時情景、抓住提示語指導朗讀。
引導3:分角色朗讀。
引導4:為什么寫幽香“鉆”到心中?對“鉆”有什么別樣體會?小結:幽香是氣味,不可能鉆進心里,打動我們的是父母之間的愛;“愛”溫暖人們的心,所以覺得茉莉也顯得更加潔白純凈。愛如茉莉!
四、歸納提煉,誦讀積累
1.朗讀全文,整體回歸。
2.出示小詩,練習誦讀。
愛是媽媽勞作的身影,
愛是媽媽羞紅的臉,
愛是對親人的片片思念,
愛是費盡心思編織的美麗謊言。
愛是輕輕的叮囑,
愛是心情的坦然,
愛是親密的牽手,
愛是陽光的恬淡。
愛是真誠理解,
愛是溝通無限,
愛是會心一笑,
愛是溫情款款。
愛如茉莉,潔白純凈;
愛如茉莉,清幽香遠。
。1)讀一讀,背一背。
。2)不同的人對“愛”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想一想,議一議,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愛記錄下來。
微課的教學設計6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第四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識別五種不同的山體部位。
二、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體部位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
通過讀圖、繪圖,對學生進行空間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培養(yǎng);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過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判讀等高線地形圖,識別五種不同山體部位;
2、區(qū)別山谷、山脊。
五、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等高線地形圖的模型、等高線地形圖(小黑板)。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
。ǘ┦谡n:
教師拿出模型,與同學一起找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讓同學通過觀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彎曲規(guī)律,幫助學生得出規(guī)律,識別山谷、山脊;聯(lián)系瀑布的形成,強調(diào)河流的形成部位。
(三)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一、教師自評:
《地形圖判讀》這一節(jié)文字不多,但內(nèi)涵豐富,是七年級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我以自制模型為載體,以海拔的認識——等高線圖的判讀——山地部位名稱作為教學主線,較好地演示了等高線的基本原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法等知識,使教學變得形象生動,較好地強調(diào)了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獲取知識。 但是在幫助學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時,我比較著急,留給學生觀察思考的時間較少,這對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有些困惑;還有如果語言的表達能更簡短精確、風趣幽默,我相信效果會更好,還要繼續(xù)努力。
二、學生反饋:
教師語言通俗易懂,教態(tài)親切自然;教學用的模型直觀、形象、生動,讓我們似乎身臨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線地形圖也是依照模型繪制的,讓人一看就明白。
三、同行點評:
1、備課充分,教材處理得當,教學目標清晰、科學性強,教學重、難點突出。
2、運用自制模型并結合小黑板,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
3、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微課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課文的感情朗讀、喚起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勇于實踐的意識。
【教具準備】
魚缸、金魚、課件。
【課前預習問題】
1、課文講了誰的事?
2、課文說的是什么事?
3、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過程】
一、初讀設疑,激發(fā)興趣
1、今天俺們學習第13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13、動手做做看
2、檢查預習:
、僬n文講了誰的事?板書(朗志萬和伊琳娜)隨機教同學字。
師追問:“你能通過自身的學習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人物嗎?”
、趲煟悍▏茖W家朗志萬喜歡給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問題,今天他的問題又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出他提的問題,并讀一讀。(指名同學學著科學家朗志萬的樣子來問一問。)
3、有沒有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呢?
二、動手實驗,解決疑問
1、師:看來同學們的看法不一,同學們說得好,百說不如一做,俺們做做實驗來看看結果,怎么樣?
師做實驗:(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當場裝滿水)讓一名同學把魚缸里的金魚輕輕放入杯中,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結果。
2、師:通過實驗,俺們發(fā)現(xiàn)結果是──
3、師:做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歸課文,感情朗讀
1、伊琳娜和俺們做了同樣的實驗,請同學們找到她做完實驗后對朗志萬說的話,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師:誰來說說自身的體會,并讀給大家聽?(生氣的語氣、質(zhì)問的語氣、急匆匆的感覺)
師:他們的體會各不相同,也讀出了自身心中的獨特感受,讓俺們像他們一樣,讀讀這句話,讀出自身的體會。
2、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俺也想加入你們的'行列,和你們合作讀好這篇課文,你們愿意嗎?(師生合作讀課文)
師:法國科學家朗志萬有一天給小朋友們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師:一個小朋友毫不猶豫地說──
師:另一個小朋友肯定的說──
師:伊琳娜覺得他們說得都不對,于是回去問媽媽,媽媽鼓勵她說──
師:伊琳娜做了實驗,覺得朗志萬說的不對,她找到朗志萬,大聲質(zhì)問他說──
師: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說──
四、質(zhì)疑過渡,深化認知
1、師:伊琳娜原來不是很生氣的嗎,為什么聽了朗志萬的話,又高興的笑了?(引導同學練讀科學家說的話,了解他這樣做的用意,懂得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善于質(zhì)疑,注重實踐,不要迷信權威。)(師板書: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2、想一想,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以后,可能會說些什么?
五、聯(lián)系生活,以知導行
師:在生活中,有許多人(板書)都會對俺們表達自身的觀點或看法,這時候,你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呢?(生談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師:(總結)看來,其他人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俺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聽到他人表達自身意見時,要通過自身的考慮去判斷,敢于大膽質(zhì)疑,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要動手做做看。把心中的問號變成經(jīng)過實踐解決后的大大的感嘆號!(完成板書)
師:讓俺們一起再讀讀課文中朗志萬對伊琳娜說的話,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六、靜思名言,深化認知
師:在本節(jié)課將結束的時候,老師送給大家一句俺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名言:“實踐出真知!(師出示名言)希望你們永遠記住它,讓它指引你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漫游!齊讀。
七、延伸課外,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師:這節(jié)課就要結束了,可俺們實踐活動卻永遠不會結束。老師這里有兩個論斷,假如你們心中有疑問,希望你們個人或以小組為單位任選其一去探究。相信你們都會勝利!
師出示兩個論斷:
1、鳥多的是,是不會滅絕的。
2、魚靠尾巴在水里游動。
附板書:
13、動手做做看
朗志萬伊琳娜
?想、做
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微課的教學設計8
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同的教師在課堂上會演繹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而不同的教學設計對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演繹來說至關重要。對于《聲聲慢》這一課的教學,我準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師教法、學生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來進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單元解讀
《聲聲慢》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三單元,即“筆落驚風雨”專題,這個專題重點展示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形態(tài)之一二,所選皆為唐宋詩詞文的名篇杰作,分為三個板塊,《聲聲慢》所在的“詞別是一家”板塊選擇了四首婉約派詞作,代表著一代文學之盛的宋詞,或蘊藉含蓄,典雅秾麗,或疏放恣肆,酣暢淋漓,使我們?yōu)橹橹鞠蛲。本專題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詩詞的能力。欣賞詩詞要在反復的誦讀中,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詩句中蘊含的感情。
2、課文特點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李清照作為詞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為主,善于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huán)境、行動、細節(jié)來展現(xiàn)自我的內(nèi)心世界——她獨有的寂寞心境。其藝術表現(xiàn)方式是獨特的,視角和筆觸比男性詞人更為敏感與細膩,而《聲聲慢》即是此類作品的代表作
二、學情分析(包括三維目標整合及重難點確立)
1、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蔽覀冎,語文是一門與眾不同的學科,它時時震撼學生的內(nèi)心,常常牽動學生的真情,而三維目標的整合正是這樣一個發(fā)揮教育功能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學個活動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傳授新知識時,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接教學對策。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部分唐宋詞,當時的學習要求只是讀一讀,背一背,了解大意,體會情感而已。進入高中階段,這種要求顯然是不夠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們放在整個宋詞的發(fā)展脈絡中觀照、比較他們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
鑒賞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高一的學生心理上擺脫了對成人的依賴,表現(xiàn)出追求獨立的傾向,可塑性極強。
2、三維目標:根據(jù)學情特點和新課標理念,結合本詞的特點,我確立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nèi)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2)能力目標:通過“直覺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鑒賞詩歌。
。3)情感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
3、教學重難點:依據(jù)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閑愁”與“丟家棄國之愁”的區(qū)別,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教學難點:這首詞選擇的意象很符合傳統(tǒng)的審美視角,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復雜的內(nèi)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教師教法
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苯逃龑嵺`也證明,學生對學習本身、對學習科目有興趣,符合他的`由活動動機產(chǎn)生的認識傾向,就可以激發(fā)他的學習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作為教師,在本課的教學中,首先使用的方法應是誦讀法。
、僬b讀感悟法。詩詞教學貴在多讀。無論采取哪一種教法,都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作品背誦下來。因為背誦是鑒賞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誦讀就談不上深入的鑒賞。本詞是宋詞中的經(jīng)典,文辭優(yōu)美,感情濃郁,作為教師的我要認真引導學生誦讀,教師可以做示范背誦,在誦讀中體驗女詞人孤凄愁絕的情感。讓學生在誦讀中發(fā)現(xiàn)詩詞中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誦讀的過程中質(zhì)疑,思考,品析,鑒賞。
、谧灾骱献魈骄糠ā
結合學講計劃,結合導學案的“問題導學,互助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分成小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啟發(fā)。
在教學中設計有有梯度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膽質(zhì)疑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③比較分析法。
通過與《一剪梅》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多誦讀、多分析、多聯(lián)系比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芏嗝襟w“情境法”。
通過多媒體和mp3的展示,借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教學構想:以對聯(lián)“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貫穿全文,結合詞人生平大事,比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愁,通過意象的解讀領會此詞的“愁”的內(nèi)涵。
四、學生學法:
有人說,課堂好比戰(zhàn)場,教師是統(tǒng)帥,學生是士兵,統(tǒng)帥要指導士兵怎樣去打仗,但是,去打仗的是士兵,所以,士兵如何領會統(tǒng)帥的戰(zhàn)術,尤為關鍵。學生的學習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教學相長,鑒于教師的教法,學生可采取如下的學法。
1、誦讀法。把無聲的文字轉(zhuǎn)化為有聲的語言,讓文字發(fā)出丁丁咚咚的有如天籟般的音樂聲響,是一件美妙無比的事情,讓學生反復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使難以理解的文字變?yōu)橐锥模瑫r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能力,從而感染學生,使他們更進一步的接受美的熏陶。
2、圈點法:不懂筆墨不讀書,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課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要學生學會圈劃并批注,勾出疑難及哲理名句。
3、討論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經(jīng)歷生疑、矛盾、掙扎、釋惑的學習樂趣。
4、練習法:這是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方法,結合導學案的練習,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后,關鍵在一個“精”字。
五、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F(xiàn)在我們先來聽一段安雯演唱的《月滿西樓》,這首歌的歌詞化用了哪位詞人的哪首詞?(李清照《一剪梅》)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詞中,李清照的情緒若用一個字概括,是何字?(愁)如果在這個愁字前面加上定語的話,應是怎樣一種愁?(閑愁,閨愁)在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一剪梅》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閑愁、閨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聲聲慢》,看看寫的又是什么愁?(板書:聲聲慢,李清照)
設計意圖: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學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2、朗讀訓練,初步感知。以朗誦為起點,在與錄音的對比中尋找突破。通過學生齊讀、錄音朗讀、個人朗讀等形式,熟悉文本和領會情感。引導學生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和輕重讀音,注意感受朗讀中的情感基調(diào)——哀婉凄涼。
都說“一般愁字別樣情”,多愁善感的詩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千般濃、萬般深的“愁”該怎樣抒發(fā)呢?請同學們齊讀此詞,找出課文中直接抒發(fā)情感的句子。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人通過這句,直接抒發(fā)了自己的愁情。這次第,是指什么時候呢?讓我們走進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寫此詞時的情形。(展示李清照生平大事記)
1103—1126年:與趙明誠結婚,婚后融洽歡娛,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研究,度過了這一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年,腐敗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zhàn)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0年:李清照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臺州、黃巖、溫州之間奔波。
1131年:寄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34年: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李清照寫此詞時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經(jīng)歷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寫此詞的?(國家滅亡,失去丈夫,顛沛流離)正是在此情形下,詞人在《聲聲慢》中寫下了自己的愁思。
設計意圖: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nèi)容,引導學生注意語調(diào)、節(jié)奏和音樂的烘托,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3、鑒賞意象,體驗情感!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中這樣寫到:“語文教學應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根據(jù)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diào)整學習心態(tài)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請問作者在詞中選取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她的愁。自瀆課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睘槭裁词堑疲浚ú⒎蔷频,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請同學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酒的詩句?
。ň迫氤钅c,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將進酒》)
由此我們可知酒是“愁”的象征。
“怎敵他晚來風急!边@里的風是什么季節(jié)的風?(秋風)請同學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風指秋風的詩句?
。ㄇ镲L秋雨愁煞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由此我們可知秋風能渲染愁情。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睘槭裁词恰芭f時相識”?(大雁從北飛到南方的,詞人也是由北向南來的;而且鴻雁曾經(jīng)為她和丈夫穿過書信。)請同學們回憶出詞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現(xiàn)過雁的詩句以及其他詩人作品中含雁的詩句。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由此我們可知過雁象征離愁。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請同學們回憶出詞人以前的作品中出現(xiàn)過黃花的詩句?“黃花”一般喻指什么呢?(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對于滿地黃花堆積,你們怎么理解?(花開得盛:花凋謝在地。理解為花開之盛則是以樂景哀情反襯;理解為花凋謝在地則是以花喻人正襯,寫出詞人的凄苦憂愁。)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闭埻瑢W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梧桐的詩句?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獪赝ン蕖陡┳印罚
由此我們可知梧桐一葉知秋牽愁惹恨。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闭埻瑢W們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含雨的詩句?
。ㄇ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拍痢肚迕鳌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由此我們可知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
在完成該詞的教學重點目標上,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就自己最有感觸的意象進行交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安排與作者的另一首詞《一剪梅》的比較閱讀。
對比閱讀,F(xiàn)在我們來看看《一剪梅》和《聲聲慢》這兩首詞中,哪些信息是共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內(nèi)涵都一樣嗎?
相同的信息A雁“雁”這意象帶有何意?兩首詞分別用了哪個動詞寫它?
B花兩首詞所代表的內(nèi)涵相同嗎? c獨兩首詞所代表的內(nèi)涵相同嗎? D愁
不同的信息A月與梧桐、細雨B酒
這兩首詞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異同?
明確:同:愁。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種“閑愁”,《聲聲慢》則勝于“愁”“閑愁”自是相思之情,獨居生活的孤單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而《聲聲慢》中的愁我這樣引導學生,從意象入手:過雁、滿地黃花、淡酒、梧桐更兼細雨,這些意象共同的特點是慘淡,通過它們,我們能領會到詞人的亡國之痛、淪落之苦、孀居之悲。(板書:亡國之痛,淪落之苦、孀居之悲)
設計意圖:通過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對比閱讀,讓學生明白李清照前后期詞的不同風格和不同情感。通過對不同意象的解讀,使學生明白詞人“愁”的豐富內(nèi)涵,體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通過“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層深入地鑒賞詩歌。
4、學生朗讀,具體體會語言特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提問:七組疊詞分別寫什么?尋覓什么?結果怎么樣?仔細體會這一句的語言特點。
“尋尋覓覓”,李清照在尋覓什么?她當時的境況怎樣?(當時李清照的境況時國破家亡、夫死,自己顛沛流離。她可能在尋覓往昔歡樂的歲月,流亡前的他太平生活,還有丈夫在世時的愛情等等,但卻又不知道去哪里尋找。從神態(tài)入筆寫出了她的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詩人尋找到曾經(jīng)的快樂、幸福了嗎?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尋覓的結果不但沒尋回失去的東西,環(huán)境的冷清反而讓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從環(huán)境上起筆,寫環(huán)境之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詩人最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凄苦無告。從心境落筆,寫內(nèi)心之凄愴。)
開頭這14個疊詞奠定了全詞哀婉凄涼的感情基調(diào)。
設計意圖:通過誦讀體驗、語言品味、引導學生體會本詞語言的凄美,認識詞中意象的特定內(nèi)涵,初步掌握詩詞欣賞方法。
5、提煉信息,概括手法。
提問:詞人通過什么樣的手法抒發(fā)感情的?——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得藝術手法。
縱覽該詞可知,通篇表現(xiàn)的都是作者的愁緒。是的,她的國愁,家愁還有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憑借著自己極高的藝術天賦將漫天愁緒抽絲剝繭,然后進行細細紡織,化愁為美,創(chuàng)造了讓人們永遠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
設計意圖:關于該詞藝術手法的知識點,已經(jīng)在鑒賞意象的環(huán)節(jié)中散落在教學過程中,在這里提煉信息既考察了學生聽課的效果,又培養(yǎng)了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
6、總結鞏固。通過對比,我們清晰看到了詞人早晚期詞作迥然不同的風格。由此可見,個人遭遇和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抓住詞中所選擇的意象,在這些意象背后,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詞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調(diào)。早年的“愁”是“閨怨”、“離愁”、“相思之愁”,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晚年的“愁”則是在經(jīng)理了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之后的“欲說還休”的愁,是一種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明白詞人早晚期詞作風格的差異,理解了“愁”的豐富內(nèi)涵。
7、課堂小結:從《一剪梅》到《聲聲慢》,相隔將近半個世紀。同半世漂泊感生平樣寫愁,內(nèi)涵卻不盡相同。真是“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板書: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拭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這些經(jīng)歷像重物一樣壓在她生命的彈簧上,但她們不能壓垮李清照。相反,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一代詞人有舊居,半世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最后,讓我們跟錄音一起朗讀,在誦讀中向李清照堅韌、孤傲的靈魂致敬。
8、探究性作業(yè):據(jù)所學知識,搜集相關作品,比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詩人表現(xiàn)其“愁緒”的作品中“愁”不同含義。
設計意圖:根據(jù)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作業(yè)設計可以呈現(xiàn)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業(yè)的形式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素質(zhì)。
亡國之痛
聲聲慢李清照淪落之苦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孀居之悲
風急斷虹收。孤鶩搖搖下荻洲。醉帽盡從吹落去,颼颼。幸有黃花插滿頭。君唱我當酬。千里湖山照眼秋。不見故人思故國,休休。一闋清歌聽解愁!赌相l(xiāng)子·風急斷虹收》年代:宋作者:王之道
風急雁聲高,露冷蛩吟切。枕剩衾寒不耐煩,長是傷離別。望得眼兒穿,巴得心頭熱。且喜重陽節(jié)又來,黃菊花先發(fā)。
蝶戀花·急水浮萍風里絮》年代:宋作者:吳禮之
急水浮萍風里絮。恰似人情,恩愛無憑據(jù)。去便不來來便去。到頭畢竟成輕負。簾卷春山朝又暮。鶯燕空忙,不念花無主。心事萬千誰與訴。斷云零雨知何處。
微課的教學設計9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nèi)容
本課時主要學習數(shù)字6-10的英語表達法。
2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目標:學生已有的對數(shù)字的認知水平為one—five;本節(jié)課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數(shù)字six—ten.要求學生能聽說認讀數(shù)字1-10;能聽懂Let's do里的指示語,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2)能力目標:拓展學生對數(shù)字的應用,感受數(shù)字在生活中存在的廣泛性與重要性;通過一系列任務活動,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和精神。
(4)策略目標:鼓勵學生積極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和策略,自主獲取信息,主動交際,分享交流;延伸數(shù)字教學,透過數(shù)字找規(guī)律,
3.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數(shù)字6,7,8,9,10的認讀;
(2)教學難點:如何結合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大量真實、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拓展學生對數(shù)字的應用,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字在生活中廣泛存在,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否讓學生學以致用是本課教學成敗的關鍵。
4教學方法:情境探究法;任務探究法;討論法;
5.教具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圖片、單詞卡片、實物
二、教學過程
Step 1:猜一猜。Boys and girls,let’s guess what youcan many bags? many cats? many gifts? many cakes? Nine..How many monkeys? 2:興運大轉(zhuǎn)盤。教師播放PPT,反復點擊鼠標,指針停下,師生讀數(shù)字單詞。練習所學新單詞。
Step 3:計算下列算式,用英語說出數(shù)字單詞。
。1)三根香蕉+四個香蕉=
。2)二個草莓+六個草莓=
(3)one+nine=
(4)two+six=
Step4:讀出下列長數(shù)字。(播放課件,請學生快速認讀電話號碼)***
Step5教師出示自己的電話號和QQ號,師生齊讀(This is my phone number:***This is my QQ number:。小組活動,四人一組,說出自己家長的電話號,和QQ號,教師檢查2-3名學生。
Step6讀算式,說答案。 + four =__________ ÷ three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nine + three =_____________ 5.________-one = six × four =_______________ + one= _______ ÷ two =__________
微課的教學設計10
一、活動目的:
本屆微課大賽宗旨在通過微課課程的一系列培訓、制作和比賽等活動,探索教師成長的新途徑,構建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方式,幫助教師迅速轉(zhuǎn)變教育教學行為,適應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我校教學改革,神話高效課堂建設,不斷提升我校的`辦學規(guī)格。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微課大賽,進一步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
2、提高教師制作和運用微課的興趣和能力。
3、創(chuàng)新教師培訓形式、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搭建教師教學經(jīng)驗交流,進一步豐富學校生成性數(shù)字資源庫。
三、組織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全校教師
四、競賽內(nèi)容及要求:
“微課”是指視頻為主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教學內(nèi)容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用于幫助其他教師改進課堂教學、促進專業(yè)發(fā)展。參賽教師應依據(jù)學科《課程標準》為基本內(nèi)容依據(jù),結合當前的課堂教學方向,自選內(nèi)容,精心備課,充分合理運用各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及設備,設計課程。
。ㄒ唬┪⒄n視頻制作要求
1、錄制成時長在5—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
2、圖像清晰穩(wěn)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符合中學生認知特點,格式為AVI;
3、視頻片頭顯示學科、課題、作者,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字幕提示。視頻內(nèi)容根據(jù)具體學科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要求,根據(jù)實際需要,視頻中可插入動畫等媒體形式。
(二)參賽人員
在職在崗教師
。ㄈ┍荣悤r間
教師自行進行制作,作品送評截止時間:20xx年6月
(四)作品報送方式
教師將制作完成的微課,分別通過QQ或者U盤傳給潘遠俊老師。
。ㄎ澹┰u獎方式
學校組建評委小組,設立一、二、三等獎。
微課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得體、貼切地說好比喻句。
2、在活動中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識,明確比喻句的基本結構,作用及應注意的問題。
3、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識,學會說好比喻句。教學難點:掌握比喻句的基本知識,學會說好比喻句。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美麗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橋高掛在雨后的.天空。
2、彩虹掛在雨后的天空。
同學們,這兩個句子,你喜歡哪一句呢?為什么?
二、深入探究
1、是的,像第一句這樣的句子可以更好的表達思想感情,使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具有更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我們將這樣的句子稱為比喻句。
比喻,俗稱打比方。簡單點說,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
它是利用兩種不同種類的事物之間的某種相似來進行說明或描寫。
2、練習:彎彎的月兒像小船。
這個句子寫了哪兩樣事物?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尋找共同點:月兒和小船是兩種不同的事物,但它們有共同之處,都是彎彎的,而且兩頭尖。所以這個句子是比喻句。
3、一般來說,一個比喻句包括三個部分:本體、喻體、比喻詞。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體,把拿來作比的事物叫作喻體,把用來聯(lián)系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詞叫作比喻詞。
4、練習:
。1)彎彎的月兒像小船。
這個句子中的本體、喻體、比喻詞各是什么?
這個句子中的本體是彎彎的月兒,喻體是小船,比喻詞是像。
。2)孔雀那美麗的尾巴抖動著,像一把五彩灑金的大扇子。這句話中的本體是xx,喻體是xx,比喻詞是xx。
。3)判斷下面兩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并說出理由。
a、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b、小女孩像她媽媽一樣美。
分析:妹妹急得像要哭了。這個句子的比喻詞是像,本體是妹妹,但沒有喻體,所以不是比喻句。
分析:小女孩像她媽媽一樣美。比喻句中本體和喻體應該是不同類別的,而這個句子中小女孩和媽媽是同一個類別的,都是人,不構成比喻句。
三、小結
通過比較,我們應該更清楚地明確比喻句具備以下兩個特點:(1)句中有本體、喻體、比喻詞三個部分。
。2)句中的本體、喻體必須是兩種不同種類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處,存在著比喻關系。
微課的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從具體的文字中學習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嘗試運用。
2、通過《狼王夢》第三章語言實踐(第81頁—83頁),加深對細節(jié)描寫的理解;
3、運用到寫作實踐中。
導語:
現(xiàn)狀分析:作文寫不長,不會寫怎么辦?作文總是亂寫,七拼八湊的怎么辦?為什么會這樣呢?
分析:
一、和孩子寫作態(tài)度有關;
二、當然是孩子真的不會寫,還沒掌握一些寫作技巧。
總結:作文要想寫得好,細節(jié)描寫不能少。
各種感官來寫景,方能惟妙又惟肖。
事情經(jīng)過精細準,一招一式要寫到。
人物刻畫要形象,神動心語和外貌。
第一課時怎樣進行細節(jié)描寫
1、描寫上講臺發(fā)言
A、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緊張,猶豫了很久,終于走上了講臺……
B、我坐在椅子上,雙腳發(fā)抖,手也冰涼冰涼的,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動……又有兩位同學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靜。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著。我又把腳伸直了壓了壓,幾次想沖上去,可我能對班里權威人物的答案提出異議嗎?我再一次在草稿紙上認真地計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錯誤了。于是,心一橫,“呼”地站起來,跺跺腳,對著手哈了幾口氣,邁離了座位…… ——摘自《脫下自卑的外衣》
2、描寫淑女的吃相
A、她端起碗,挑了幾根菜葉,慢慢地送到嘴邊,害羞似的張開嘴巴,又迅速合上,極小幅度地嚼著食物。(原文)
B、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幾縷菜葉,慢慢地送到嘴邊,害羞似的張開櫻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極小幅度地嚼著食物,還不停地用餐巾紙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3、描寫粗漢的吃相
A、他見菜齊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對著菜就是一夾,合著飯往嘴里送。又摻和了湯水,撐的兩腮鼓鼓的。(原文)
B、他見菜端齊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對著菜就是一夾,合著飯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摻和了湯水,撐的兩腮鼓鼓的,還有一粒米粒掛在嘴角上。(改文)
4、把握動作描寫的方法——具體寫出動作的過程
A、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鳥。
B、他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A、《背影》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艱難地穿過鐵道。
B、《背影》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5、攝取細小傳神的動詞生活中,一個人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的細小動作,最能反映其內(nèi)心活動、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
比如有些同學在不自然的時候會反復地搓手,或者搔頭皮,寫文章時如能將這些運用進去,就是很好的細節(jié)描寫。
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寫孔乙己買酒時“排出九文大錢”,只一個“排”字就表現(xiàn)出了孔乙己底層文人講面子、好顯擺、窮酸迂腐的個性。
朱自清在《背影》中對父親吃力地爬月臺時的動作描寫,讓每個讀者都感動不已。例如《藥》中:“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交給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便點上燈籠,吹熄燈盞,走向里屋子去了!边@一連串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非常傳神。華老栓開的是小茶館,積攢一包洋錢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別小心,以至于華大媽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裝”、不放心地“按”,生動表現(xiàn)了在社會最地層的市民生活的艱辛。
第二課時把握外貌描寫的方法描寫外貌
不一定要像工筆畫一樣,面面俱到,對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也要著眼于某一細小的特點,這樣才能鮮明地展現(xiàn)人物形象。
魏巍在《我的老師》中描寫外貌時,只一句“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的一塊黑痣”,就寫出了蔡蕓芝先生的美麗。
魯迅在《祝!分斜憩F(xiàn)淪為乞丐后精神麻木的祥林嫂的神態(tài)時這樣寫道:“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實在是“畫龍點睛”的絕妙之筆。
描摹神態(tài)時應注意:要仔細觀察人物外貌神態(tài)的細微變化;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描寫應為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服務;外貌神態(tài)描寫應結合在人物行為或語言敘述中,以增強其表現(xiàn)力。
1、步步追問法
如:“有個小銀元落在地上。”我們就可以問“是怎樣的銀元?”“誰的銀元?”“銀元是誰弄掉的?”“銀元怎樣掉到地上?”“掉下地以后發(fā)生什么事情?”
“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年齡不大,長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范句: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fā)紫的嘴唇,頭發(fā)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
2、想象延伸法
上面追問的實際情況如何?可以通過演示實驗了解到,但在制作時,你不可能凡事都能親自演示一番,實際狀態(tài)只能聯(lián)想和想像,使其合情合理,這個過程我們又給它取名為想像延伸法。
3、局部細寫法
寫人時,要使文章具體形象,僅有上面兩種方法,還是不夠全面的,比如,描寫人物肖像時,還得對人的某一部位、某個方面進行精細描繪,我們又把這種方法叫做局部細寫法。
我們將以上三點歸納為:
具體形象=步步追問+想像延伸+局部細寫。
第三課時用以下幾種方式修改
例:語文課開始了,老師把批好的試卷發(fā)了下來。在拿到試卷之前,我緊張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試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傷心。
。1)內(nèi)心獨白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彌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聽單放機,不看電視,不打游戲機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著打游戲機,考試前一天還趁父母不在家跑出去打。老師啊,發(fā)發(fā)慈悲,我以后上課一定好好聽講,千萬別讓我不及格。±习盅剑窒铝羟榘,我以后學習一定用心呀!”
。2)夢境幻覺
我好像看見滿試卷鮮紅的叉組成一張巨大的網(wǎng)向我卷來,使我不得動彈,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師滿面的怒容,仿佛聽到了父母悲傷的嘆息聲和旁人的嘲笑聲。
。3)利用環(huán)境景物襯托人物心理
天陰沉沉的,不時刮來陣陣冷風。風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顫。教室里靜悄悄的,只聽見“沙沙”的發(fā)試卷的聲音,“嘩啦!”一個同學不小心把書碰到了地下,我的心隨之猛跳了一下。同桌的試卷已發(fā)下來了,72分,看著同桌哭喪的臉,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4)神情肖像、動作語言行動式
試卷靜靜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點顫抖的手去掀試卷,一個鮮紅的“4”字映入我的眼簾,我的手一抖,試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試卷底下,用力一翻,隨著“啪”的一聲,我看到了我的分數(shù)──48,“唉”,可憐的“48”,我癱在了桌上。
微課的教學設計13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認識鐘表》第一課時-------認識整時(84-85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鐘面,結合生活經(jīng)驗學會看整時。能力目標: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習慣。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鐘面,學會看整時。
教學媒體:課件,學具鐘。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學生對時針和分針的整體認識還不太習慣,重點放在通過觀察時針和分針來判斷所表示的時刻。數(shù)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上,要把數(shù)學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從導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huán)節(jié)都與學生的日常實踐活動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根據(jù)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shù)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zhàn)性,達到教學要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謎語導入:
1、師導言:你們喜歡猜謎語嗎(預設生齊說:喜歡)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課件顯示謎面:嘀嗒嘀嗒當當當,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師:誰猜到了這是什么生可能說:鬧鐘,師可引導說:鐘表(板書:認識鐘表)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鐘面。
(1)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鐘(課件出示),現(xiàn)在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有些什么?”
(2)學生反饋交流結果。引導學生說出鐘面上一共的12個數(shù),還有長短不同的指針。
。3)邊出示課件,邊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了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shù),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還有2根指針,又短又粗的──時針;又長又細的──分針;。 (4)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指一指,并告訴同桌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
2.認識整時。
。1)屏幕上出示主題圖。
師:請小朋友觀察,看看小鬧鐘叫醒小女孩的時間是幾時?生說。
(2)你能說出下面鐘表上的時間嗎?
。3)引導學生觀察12時、4時、6時,觀察討論:這三個鐘面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所指的數(shù)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反饋討論結果。
學生可能回答:12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2;4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4;6時的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學生也可能回答: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從1到12的任何一個數(shù),指向幾就是幾時。
。4)教師小結:在鐘面上,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5)講述電子表表示法
三、開心練習
1、課件顯示3個鐘面,學生回答:8時,8:00;3時,3:00,6時,6:00
2.《小明快樂的一天》。師:“現(xiàn)在老師要帶同學們?nèi)タ纯矗∶魇窃鯓舆^快樂的一天的!逼聊簧铣鍪菊n本92頁插圖。
。1)師:“看第一幅圖,小明什么時候?在做什么?并寫出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
(2)小組間說說:小明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
。3)指幾名學生說一說小明是怎樣過快樂的一天的,并說出是什么時候?(如7時,是什么時候的7時。)
。4)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獲的。那么你們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同組的學生說說,然后指名說說。并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作習習慣。
四、課堂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我們一起認識了表示整時的時間,并學會了表示整時的時候,有兩種表示方法,你學會了嗎?)
微課的教學設計14
【關鍵詞】微課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xx)12B-0040-02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任何學習都必須在一定的學習準備的前提下進行。初中化學學習是高中化學學習的準備,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一直是困擾高一化學教師的難題。高中化學教師到初中聽課較少,不熟悉現(xiàn)行的初中教材和教法,銜接意識不強,甚至沒有梳理初高中化學知識的銜接點;或者因高一化學教學時間緊,不能花費一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專門復習初中化學知識等,導致學生初高中化學學習出現(xiàn)脫節(jié)和低效的現(xiàn)象。還有,處于高一的學生,面對環(huán)境的新舊臨界點,也面對自身的心智發(fā)展的新舊臨界點,需要尋找一些途徑幫助學生克服他們學習的困境。
微課是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的重要資源。微課短小、內(nèi)容精、情境化、便于應用等特點滿足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微課貼合了學生的興趣,避免疲勞和乏味,可反復觀看學習。如今,以微課為主的現(xiàn)代化教育方式正在我國迅速火起來。科學、有效地應用微課,可以幫助教師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銜接,提高課堂的時效性,值得探討。在此,筆者嘗試聚焦探討,如何使用微課,助推化學教材知識內(nèi)容、教學重難點的有效銜接;助推學生學習方法的有效銜接及其學生學習心理的有效銜接。
一、微課的內(nèi)涵及其有關研究
在國內(nèi),20xx年廣東佛山教育局胡鐵生提出微課,并定義了微課的含義,20xx年再次豐富微課的內(nèi)涵。胡鐵生認為,微課又名微課程,它的主要載體是微型教學視頻,是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wǎng)絡視頻課程。他特別強調(diào)了微課的視頻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20xx年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系焦建利教授認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
近年來,黎加厚,張一春,鄭小軍,吳秉健等各地學者也都提出了微課的內(nèi)涵,強調(diào)了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xiàn)方式,融合了多種數(shù)字資源。微課在我國研究發(fā)展的時間比較短,20xx年后知網(wǎng)上呈現(xiàn)的'有關微課的研究明顯增多,研究者大多在研究如何設計微課內(nèi)容,尋找開發(fā)微課的工具、軟件,或者進行理論建構。有學者研究如何將微課融入高中的化學教學中,或者探討微課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使用策略。有關如何使用微課進行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的文章很少,20xx年中學教師鄭于藝在《地理教學》期刊上發(fā)表了《讓微課為初高中地理銜接教學潤色》的文章,對探尋使用微課助推初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銜接的策略有借鑒意義。
二、微課在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中的應用
。ㄒ唬├砬逯R內(nèi)容的銜接點,找準微課切入點
借助微課開展銜接教學,首先需要理清初高中化學知識的銜接點。初中的化學學習主要包括5個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zhì)、物質(zhì)構成的奧秘、物質(zhì)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高一化學必修模塊提出認識化學科學、化學實驗基礎、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zhì)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六個學習主題。初高中化學課程在內(nèi)容設計,教學要求,編排體系上都有相應的銜接,但是高一必修化學的教學內(nèi)容廣度大,起點高,習題相對初中難度大。通過分析這些銜接點,找準切入點,再強化和鋪墊,有效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
比如,在教材的第一章“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的第1節(jié),關于粗鹽的提純,與初中重點學習的溶解、過濾、蒸發(fā)銜接緊密,在此,可以以微課重現(xiàn)這些基本操作的過程,溫故知新。同時,以此為線索,讓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除去粗鹽中含有的雜質(zhì)CaCl2、MgCl2及硫酸鹽等,深化過濾除雜知識。再比如,學習必修1第二章物質(zhì)的分類時,以微課展示圖書館,超市等因為有序分類帶來的方便性和重要性,避免教師講解枯燥。同樣,以微課對初中酸、堿、鹽知識進行系統(tǒng)復習,從物質(zhì)進行有序分類方便生活,過渡到對化學物質(zhì)的分類,這些都是為了方便研究其性質(zhì),引導學生從分類法的高度用化學方程式表示CCO2H2CO3CaCO3和CaCaOCa(OH)2CaCO3的轉(zhuǎn)化關系,從而強化了學生對酸、堿、鹽的認識,領會對化學物質(zhì)進行分類研究的重要性,為日后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ǘ┦崂碇R銜接的重難點,建立微課資源庫
短小精悍的微課,集中幾分鐘的時間聚焦解決一個問題,豐富又靈活,可融合于課堂又可移動地學習,高效突破教學重難點。運用微課,可以濃縮初中知識關鍵點,整合教學資源。教師通過測試,教學經(jīng)驗積累等途徑找準學生初中化學知識的盲點。針對知識盲點把握關鍵內(nèi)容,包括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及其易錯點,組織語言講解透徹,錄制成微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蛘邚幕ヂ(lián)網(wǎng)上整合多方資源,形成知識關鍵點的微課資源庫,呈現(xiàn)給學生。針對高中時間緊,無法使用長時間專門對初中化學知識進行復習的情況,可以嘗試在每個章節(jié)中使用微課對銜接知識點進行鋪墊,使用微課資源包,融入課堂,或者留給他們做移動性的隨時性的自我充電,引導學生事先適當?shù)貜土暫皖A習,實現(xiàn)初高中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平穩(wěn)過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資源包也可以融入課堂教學中,比如在初學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時,學生的障礙點往往是不記得元素的化合價,或者不會判斷物質(zhì)中元素的化合價,或者思維還停留在“得氧和失氧”的片面角度。此時,把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分析的過程和元素化合價記憶口訣以微課形式呈現(xiàn),引導學生從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及時突破學生的認知障礙,也銜接了知識點,并使得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得到延伸。
。ㄈ┓治鰧W情,以微課助推學習方法的有效銜接
初中化學教學內(nèi)容貼近生活實際,教材內(nèi)容淺簡,直觀性和趣味性強,以形象思維和機械記憶為主。高中教學內(nèi)容從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化學原理多,知識的難度深度加大,抽象思維為主。學習內(nèi)容的變化,學習方法也跟隨著轉(zhuǎn)變才能適應學習內(nèi)容的變化。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不只是內(nèi)容的銜接,更需要解決學習方法的銜接。當前的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處在高一的學生,生理上從少年期向青年期過渡,潛意識里普遍存在習慣沿用初中的學習方法去對付高中的學習。生理、心理上微妙的變化,使得更多的高一學生碰到問題礙于顏面不敢于或者不愿意向教師或者同學請教。還有,學生處于求新求異求新奇的時期,手里的手機、iPad、平板電腦、MP4播放器是他們的摯愛,如何引導他們發(fā)揮這些信息設備的學習功能呢?
微課發(fā)揮獨特的魅力,使得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qū)動,有效引導學生運用微課資源庫自主掌握學習節(jié)奏,引導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點擊他們感興趣的知識點,或者重點關注自己的學習盲點,反復琢磨,因時因地因需克服學習盲區(qū),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甚至激發(fā)他們主動分享學習的樂趣,提出問題,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在線提出疑惑,在QQ群或微信群中進行討論,解決問題,收獲成就感。教師從中及時地分析出學生在哪些知識的銜接上斷鏈,或者及時反饋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采用微課這種現(xiàn)代化的教育新手段引導學生在移動中學習和在線學習,促進學生比傳統(tǒng)課堂更積極、投入地學習,在潛移默化中適應高中的學習,助推學生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另外,教師把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分析,可以使得備課更有針對性,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做到以學定教,有效助推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總之,微課這種基于學科知識點而構建、生成的以視頻為主的教學資源,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發(fā)揮著獨特的優(yōu)勢。微課為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注入了活力,是幫助學生邁進高中化學學習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為學生適應高中的學習,習得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提供資源。建議我們廣大化學教師,以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為起點,集中集體智慧,開發(fā)微課資源,不斷擴充、優(yōu)化和綜合利用微課,建立微課資源庫進行分享,促進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汪金鑫.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7)
[2]張曉菊.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論壇,20xx(13)
[3]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20xx(4)
[4]鄭于藝,黃志明.讓微課為初高中地理銜接教學潤色[J].地理教學,20xx(17)
[5]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xx(04)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xx年度廣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專項課題[20xxZJJ107]
微課的教學設計15
微課設計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
在微課的設計與制作中,“以學生為中心”是一個不可動搖的原則。微課以視頻為載體,以網(wǎng)絡為傳播途徑,是一種提供給學生自主觀看、自主學習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拔⒄n的出現(xiàn)是教育資源建設之重心由助教向助學轉(zhuǎn)變的重要契機!薄?傮w來說,微課的用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①用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補充,供學生課外復習,查缺補漏;②用于翻轉(zhuǎn)課堂,起教授新知的作用;③用于拓展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無論出于何種使用目的,都需要明確:第一,微課的使用對象是學生,不是老師;第二,微課的主要使用時間是課外,不是課內(nèi);第三,微課的使用地點一般在家里、宿舍,不是教室。因此,學生看不看、看多久,教師無法直接監(jiān)控。作為一種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網(wǎng)絡資源,微課要想達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有用和有趣,否則無法有效維持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微課設計的核心原則必須是以學生為中心。偏離這個中心,微課就很可能重復“建設——閑置——浪費”的命運。
在微課的設計中,“以學生為中心”有三層含義:
1、在視聽傳播的設計上,要用學生的眼睛看畫面,用學生的耳朵聽聲音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制作微課時會習慣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沒有認真分析一下:學生需要看到什么?學生需要聽到什么?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視聽感受。
首先,從內(nèi)容上看,學生在微課中最需要得到的信息是知識、技能本身,他不需要看到完整的教學活動過程。因此,并非教學內(nèi)容的一些因素和環(huán)節(jié),如教師個人形象、課堂提問、小組討論乃至學習競賽等傳統(tǒng)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完全可以省略的。微課不是課堂錄像的微縮版,更加不是視頻公開課、示范課、精品課。因此,微課不需要展示教學活動過程,只需要展示教學內(nèi)容本身。
其次,從畫面和聲音的'制作方面,要學會用學生的視角看畫面,用學生的耳朵聽聲音。比如,在拍攝實驗操作、樂器彈奏、手工制作、運動技巧等內(nèi)容的鏡頭時,一定要從方便學生觀察、模仿、學習的角度拍攝,順著學生的視角采用俯拍、同側拍等方式制作畫面。畫面要重點呈現(xiàn)學習內(nèi)容,而不是呈現(xiàn)老師或者教學活動全景。同理,聲音的制作要讓學生聽得清楚,感覺舒服,注意背景音樂可控等。
2、在教學思路的設計上,要根據(jù)學生的思路展開教學
一個好的微課,要善于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用學生看問題的思路來引領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比如,問題解決思路就是一種常用的設計策略。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微課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疑惑點、困難點把教學內(nèi)容分解為一系列小問題,順著學生的問題思路展開內(nèi)容講解,一步步引領學生深入學習。此外,還可以靈活使用歸納總結、聯(lián)系對比、案例分析、邏輯推理等設計思路?偠灾,要善于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按照學生的思維重組知識呈現(xiàn)順序,真正做到在教學思路上“以學生為中心”。
3、在心理感受上,要有面對面輔導的親切自然感
微課并非傳統(tǒng)課堂教學搬家,也不是課堂授課的微縮版,它是一種能夠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教學服務的資源和工具,這是微課區(qū)別于其他教學資源的重要特征之一?珊箤W院的微課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是因為可汗學院的教學信息處理和呈現(xiàn)手段非常簡單,僅僅利用了一個手寫板。微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的熟練駕馭,在于教師充滿人情味的耐心講解,在于透過語言信號傳遞出來的親和力、感染力。
當前,很多老師在制作微課時容易忽視心理感受問題。教師在錄制微課時不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感覺,還是停留在上集體課、公開課、示范課的場景,聲音會不自覺地變得生硬、呆板、不自然,讓人感覺像是大會發(fā)言或新聞廣播。也有部分教師不習慣對著計算機講課,找不到對人講話的感覺,因此語音缺乏自然感、親和力,無法在情感上傳遞出和諧的旋律。微課是供學生單獨使用、反復觀看的,要傳遞出與集體教學不一樣的,一對一教學的親切自然感,才能拉近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強微課的感染力。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是“我在你面前,我為你講解”。有了這樣的情感基調(diào),微課的制作才容易取得成功。
【微課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微課教學設計08-19
物理微課教學設計10-07
地理微課教學設計05-24
微課教學設計優(yōu)秀03-12
微課教學教學反思10-15
寫字課教學設計08-25
練習課教學設計04-17
心理課的教學設計09-16
微課程教學設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