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1
本人在講授這篇課文時,先從課題入手,引出小女孩兒的稱贊,進而引入聾啞青年畫魚的細致生動、圍觀眾人的贊譽不絕,隨后引出聾啞青年的繪畫作品之所以如此逼真,皆因他長時間、全神貫注地觀魚,正所謂:胸有成“魚”,學生由此真正明白聾啞青年所說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這句話的真正意味。
整堂課本人認為較為流暢,但也出現了兩處延誤時間的環(huán)節(jié):
一、一名學生板書“胸有成‘魚’”這個詞語時,該學生解釋得很好,但有一筆偏誤,隨后又由兩名學生先后進行更改,方更正。由此也反映出學生確有些緊張。本人若選擇一名較仔細的學生進行更改,課堂環(huán)節(jié)定能緊湊。
二、學生們表達對聾啞青年的`敬佩時,一名學生已經說出“自強不息”這個詞語時,此表達已很精確。本人希圖豐富學生語匯,提出“身殘志堅”這個詞語,學生未接觸過此詞,有些不知所謂,以致師生互動缺乏了默契。本人若就“自強不息”作結,師生互動則較為完滿。
本人在課堂最后安排學生小練筆的環(huán)節(jié),希圖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后的感悟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實際,樹立做事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的正確態(tài)度。但由于前面授課中兩個環(huán)節(jié)有些耽誤時間,以致部分學生在下課鈴聲響起之時并未完稿。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2
《魚游到了紙上》是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題目入手,自主提問。針對問題,一步步探討。為什么說魚游到了青年的紙上?魚怎么就能游到紙上?。感悟“魚游到心里”和“魚游到紙上”的關系。學習重點放在感悟“魚游到了心里”,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及“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則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
為達到以上的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教程:
1、抓重點內容,巧設質疑點,在探究中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就出示“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段,讓學生做填空練習,這樣既復習了新詞,又自然地讓學生在此處質疑,學生提的問題很到位,“為什么聾啞青年能練得如此高超的畫技?”透過這個問題就能體會聾啞青年專注、勤奮。我覺得在高年級的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帶著問題探究的時候,他們的思考會更加深入,理解會更加深刻。
2、提倡個性化閱讀,充分尊重學生的讀書感受。
在課堂中,我始終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己找出重點句段,談自己的體會。我沒有拋問題給他們,而是通過“你從哪個詞感受到的?”“你讀了這一段,哪個詞最讓你感動?”這樣的形式慢慢地引導他們體悟課文內容。
3、抓重點詞句,在體驗中受到熏陶。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么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贊嘆之情一步步加深。
4、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chuàng)設,反復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后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鋪墊。
5、回扣重點句段,突破本課重難點
在學生感受到青年通過專注、勤奮、忘我地看魚才練成高超畫技后,我再次回扣“魚游到了紙上”重點段,并反復扣問“當青年工筆細描金魚每個部位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當青年揮筆速寫金魚動態(tài)時,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嗎?”學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為他已經把魚記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為他已經胸有成竹了!蔽翼槃菀龑В坝们嗄曜约旱脑捳f,就是“先游到了心里。”這樣,學生已感悟到“魚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關系,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
一堂課下來,教學目標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遺憾:
1、學生的發(fā)言面不夠廣。
2、學生動口動腦多了些,但動筆幾乎沒有。
3、在突破課文重難點的問題上,我設計了回扣“魚游到了紙上”的重點句段,在“還需要停下筆來看魚”的追問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順勢明白了這兩者的關系。最后用關聯詞串起這兩者的關系,感覺很好。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3
《魚游到了紙上》課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樸實而含義深刻,因此,引導學生從樸實的語言中感悟語言背后蘊涵的豐富內涵,領悟文章說明的道理,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本節(jié)課,我以參與式教學理念為指導,讓學生與教師、文本深入對話,在簡單樸實的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fā)展,F在我就從以下幾點和大家交流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思考。
一、引發(fā)質疑,激發(fā)興趣。
有一位名師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課前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兒童喜聞樂見的聽力游戲引入,然后話鋒一轉,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課題上,激起了他們的好奇,點燃他們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們能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
二、以讀悟語,以讀悟情。
我們知道,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在這節(jié)課中,我以讀代講的特色就在于:指導學生有層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讀,課題中出現的“游”字,蘊涵著豐富的內涵,我就從“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復著這個字,一步步引領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在與文本的對話中,走向文章的深處,領悟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三、動靜結合,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
受參與教學中的要素組合課型方式的啟發(fā),我想,一節(jié)課如果恰當運用動與靜的結合,學生就會學得不累,才能提高課堂的效果。居于這樣的考慮,在課堂中我就設計有了小動,如小組開火車讀,有全班的大動,如:表演當時人們聽到小女孩驚奇地叫喊后的場景,有靜心細想的,如閉上眼睛聽朗讀,想象青年畫魚的情景。做到在動中學,在靜中想,動靜結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以上幾點我自認為我還是做得比較好的。,能在簡簡單單中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一位聾啞青年是如何觀魚畫魚的,贊美了他做事專注,堅持不懈的精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tài)的。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含義及之間的關系;還有青年是怎樣“忘我的畫魚”。體會青年高超的畫技及忘我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做事專注、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流程這樣設計的。第一步:導入新課,淺疑“魚游到了紙上”。第二步: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句子,并在課文中找到這句話。第三步:引導學生逐步感悟“魚游到紙上”含義、青年怎樣“忘我的畫魚”、“魚游到心里”的含義及“游到心里”和“游到紙上”的關系。最后,揭示出文章的中心,使學生對青年產生敬佩之情。整個教學過程隱含著內容和情感的主線,內容主線是魚游到了紙上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游到紙上,由此而展開學習小女孩的那句話——“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以及描寫青年畫魚的動作和神態(tài)的段落。情感的主線隨著內容的主線而行走,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一絲不茍、全神貫注、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贊嘆之情一步步加深。兩條主線既齊頭并進又相互交融。圍繞著這兩條主線,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品詞析句積累語言,抓住課文中語言的生發(fā)點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想象魚的動態(tài)的詞語進行擴展讀;將文字還原成真實的.畫面來讀等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即抓住關鍵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發(fā)展。問題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
但是,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一些遺憾。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之間的關系時,雖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學生對這層關系已經有所感悟,但還不是很明朗。有學生說是從上到下的關系。我進一步要求學生用學過的一個關聯詞語將這兩句話串在一起理解,學生用“因為所以”這組關聯詞來說,從而感悟到它們是因果關系。學生的思維清晰了。這是,我如果用一個箭頭把這種關系表示出來,效果會更好一點。其實,這點我原先是有設計的,只是上課時比較緊張的緣故吧,給忘記了。這節(jié)課的整體感覺比較“前緊后松”,這主要是我對學生不了解,沒想到我們蘭化三校的學生程度那么好。如果我的學生要上這節(jié)課的話,肯定會比較“緊”。所以,課堂的這種隨機應變能力以后需要加強。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fā)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贊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對這位身殘志堅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聾啞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本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tài)、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fā)性,令人回味無窮。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我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充分地朗讀課文。在學生深入地了解了課文內容后,我以青年的特別為主線,把教學的核心目標鎖定于“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青年的外貌、觀魚、畫魚動作神態(tài)的相關語句,再依據這些文字,在空白處作一定的批注,寫下一些自己的點滴體會,并談談自己通過朗讀體會到的人物形象。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必須先游到心里。
本課的教學比較成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教學設計中,故意把課題錯寫成“魚畫到紙上”,由此產生疑問啟發(fā)學生針對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問?學生會紛紛提出:魚應該在水里游,怎么會游到紙上?是誰使魚游到紙上來的?他是怎樣使魚游到紙上來的?通過對課題的質疑,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當學生感悟到青年看魚的專注,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這位青年每個星期天都到這兒來看魚的堅持,由“每個星期天”這個重點詞,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氣爽的星期天,寒風凜冽的'星期天,你來到玉泉看到了――通過這一連串情境的創(chuàng)設,反復引讀青年看魚的句子,學生進入了情境后讀得有進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堅持,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鋪墊。
3、抓重點詞句,在訓練中得到發(fā)展
教學中,我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一開始學生體會不深,我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你是怎么看魚的?”,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這“靜”不只是嘴靜,更是心靜,從而體會到了青年的專注。這樣通過一邊品讀語言文字一邊體會聾啞青年那種全神貫注、堅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學生的敬佩和贊嘆之情一步步加深。
4、挖掘生成點,在體驗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繪畫技藝引來了圍觀的人,人們贊嘆著、議論著,可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們贊嘆著、議論著”教材這一生成點,利用文中插圖,播放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情景,由一個小女孩驚奇的叫起來為引子,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不同人物角色,與文中主人公零距離對話,達到師、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鳴。
5、通過魚“游到紙上”,“游到心里”的原因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課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回答也很積極。但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對于學生的評價還不夠準確豐富,朗讀方面還未很好地體現出人物的情感。還需激勵學生在思考上逐層深入。通過這節(jié)課我也學到了很多。教學中的每一次的遺憾和失敗,讓我心情沉重,但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斷自省,不斷進步。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6
本文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一是人物描細致入微,對聾啞青年的外貌,“特別”的神態(tài)、動作刻畫傳神;二是語言平實而含義深刻,很有啟發(fā)性,令人回味無窮。對于本課的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青年的外貌、觀魚、畫魚動作神態(tài)的相關語句,再依據這些文字,在空白處作一定的批注,寫下一些自己的點滴體會,并談談自己通過朗讀體會到的人物形象。最后談對“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里”的理解,然后再進行交流、探討、達到理解課文的內容、品味語句,體會人物品質的目的。在學文,美讀之后,我還引導了學生積累運用文章寫作方法,完成課后小練筆,做到讀寫、讀思結合。
課后,有老師說:“還行,你的`語氣改的還行,不過還得再親切一些。還有就是,上課的提問還不夠精煉,要繼續(xù)訓練自己語言的準確行和精煉程度。”徐老師是這么說的:“整體思路還可以,而且重復學生話的那個毛病也改了,但是歸到細節(jié)還是有不足,比如對于學生的評價還不夠準確豐富,學生的回答,你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回應,就算是表揚,也應該有層次性。這樣才能激勵學生在思考上逐層深入。在這一點上要繼續(xù)努力。”反思他們的建議,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教師語言的凝練對教學的感染和影響力。同時教師傾聽學生的回答,及時準確的點評,抓住課堂上的閃光點和生成點使教學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教學就是遺憾的藝術,在每次盡心盡力之后,心里卻總是有那么一點點的失落:怎么我能把“活靈活現”寫到板書上呢?怎么會在說話訓練中的交流做到完美呢?教學中總害怕忘記教學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總擔心學生能否回答老師的問題------真的是很多很多對自己的不滿意,但是同時也在不住地安慰自己:下次,一定爭取做到萬無一失,做到盡善盡美。(雖然我知道這不太可能,但還是這樣安慰這自己)反思教學,我給自己定了一些今后的努力方向。勉力自己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經歷了很多次的評教評學,每一次在講之前都很“發(fā)愁”生怕“出丑”,但每一次講完之后,回過頭來再去想時,才發(fā)現:自己學到了很多,收獲很多,感受也很多。首先,在對于教材的駕馭和處理上,我漸漸地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對于語言文字的品味上,我逐漸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我慢慢地開始走向熟練,在課堂上心理和應變能力的調節(jié)上,我也深深地有了一些體會-------其次,每次的評教評學都令我感動萬分,周圍每個人都在全身心地準備著,醞釀著,投入著,并盡量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也許這其中有辛勤的汗水,有苦澀的淚水,也有不眠的夜晚------無數次的修改,無數次的斟酌,無數個反復的推敲,有了所有人精美絕倫的課堂,有了孩子們閃閃發(fā)亮的眼睛,有了領導們的頻頻點頭------似乎,《魚游到紙上》這篇文章,看著看著,我們也成了文中的青年,對于我們鐘愛的事業(yè)如癡如醉,青年筆下的魚游到了他的紙上,而我們深愛著的教師兩個字,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匯入我們的血液,直到整個生命!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比較滿意,基本上體現了我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模式的運用情況,體現了我目前比較成功的做法。要總結的地方很多,總體說來,展示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基本模式以及它的特點所在。具言之:
1、由于在課堂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模式的合理運用,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
2、體現了精講多練,直接表現在學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讀書,而且讀書有目的,有互學,有交流,有合作。
3、由于這一模式的合理運用,特別是“學習目標”的確立比較合理,“自學提示”的恰到好處,這就很好地位學生的“先學”奠定了好的基礎,也為“后教”鋪平了道路,這樣課堂上也就形成了師生互動的良好局面。這也就順理成章地在突破“魚是先游到紙上”還是“先游到心里”這個教學難點的時候比較順利的'。
4、但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學過程中能體現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是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陶。不足的是考慮到是第一課時,故此,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挖掘得還不夠深,在備課的時候許多細節(jié)的地方考慮不夠,有一種為了讀而讀的感覺。比如“忘我”這個重點詞語,如果在這個地方再追問學生:“那他只記得什么呢?只記得什么呢?只記得什么呢?……你把自己當做這個青年,來讀一讀這句話。讓我們共同體會一下這個青年忘我的境界!边@樣引導一下,學生會讀得更好,也會在課堂中掀起一個情感體驗的高潮。
另外,不足之處是板書。如果能把“魚游到了紙上”“先游到了心里”和“忘我”結合起來,以一層一層上樓梯的方式呈現,這樣讓學生體會到的因果關系會更清晰,回顧整篇課文的線索是青年愛魚到忘我境界,魚先游到心上,再游到紙上。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8
《魚游到了紙上》主要講一位聾啞青年是如何觀魚畫魚的,贊美了他做事一絲不茍、全神貫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神態(tài)的。在閱讀了課程標準和單元導讀后我確立了4個教學目標。一是結合上下文體會“一絲不茍、忘我、融為一體”三個詞語的意思;二是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間的關系;三是學習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和動作的;四是培養(yǎng)學生做事專注、持之以恒的品質。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游”和“畫”的對比朗讀;想象魚的動態(tài)的詞語進行擴展讀;將文字還原成真實的畫面來讀;通過音樂感受文字來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滲透,即抓住關鍵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讀書,整體感知,互相交流。
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并且通過再讀書自己解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通過相互合作學習,嘗試解答。課堂上也應有生生互學的場面。組內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由小組代表寫在卡片上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排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多給學生活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克服課堂上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的現象。
一節(jié)課下來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對學生評價的語言欠缺,讀中感悟落實不到位。同時也認識到,課堂教學中,教學機智十分重要。我們一直說:備課,最重要的是備學生。但是,我覺得,教師的備課,除了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自己。因為,教師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必須準確地把握教材,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才能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設計精彩的課堂語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老師牽著走。同時,教師還要有收放自如的應變能力:當課堂中出現問題時,要及時解決,讓課堂教學始終圍繞一條主線,把教學目標貫穿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
語文,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每一次的遺憾和失敗,雖然讓我心情沉重,但也讓我在語文的教學之路中不斷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帶來思考。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9
人教新課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的27課《魚游到了紙上》一文,通過對聾啞青年觀魚、畫魚表現的細致描寫,贊美了其勤奮專注的品質。作者觀察細微、構思巧妙成文,寫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生動感人。其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很喜愛閱讀的一篇課文。下面是我對《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反思。
海爾集團總經理張瑞敏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這句話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也是我的座右銘。我雖很難做到,卻在努力靠近它。
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我曾先后設計了3條線:第一次試教:抓課題“魚游到了紙上”為主線;第二次試教:抓青年的'特別為主線;第三次試教:抓課文的7處帶“游”字的句子為主線,最后我把教學的核心目標鎖定于“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準了進入文本的發(fā)竅處:引領學生學習青年看魚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畫魚畫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愛魚愛到忘我的境界為主線,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必須先游到心里。
為了落實《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圍繞“讀”而展開的。以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抓住關鍵句、關鍵詞理解課文,感受青年看魚的專心致志、堅持不懈,畫魚得栩栩如生,在教學課文的畫魚這一個內容時,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句式對比、引讀、反復強調等方式進行讀議結合,在讀和議中,認識到聾啞青年身殘志堅、勤奮專注、執(zhí)著追求的品質,并受到感染。教學中反復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落實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課堂小練筆讓學生有情可抒,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每個人也都要有這種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氣,因為“未經省察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戰(zhàn)自身的弱點,并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及時糾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生命的質量。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可能不上公開課,每一次上公開課都是一種歷練,每一次歷練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樂的成長,而每一點的成長都讓你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發(fā)現自己還是很難做到游刃有余,有太多的束縛,有太多的擔心,感嘆于自己的卑微,感嘆于自己的渺小,然而,卑微不能成為我鼓足不前得理由,渺小不能阻擋我前進的腳步!我將在卑微與渺小中努力做到不卑微、不渺。
【《魚游到紙上》優(yōu)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07-17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07-14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5篇07-14
魚游到紙上教學反思(15篇)07-14
魚的教學反思04-05
關于魚的教學反思02-10
用彩墨畫魚教學反思05-10
小班教案報紙上洞洞反思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