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古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1
《古詩兩首》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一課的內容是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春雨》表達的是對春天的喜愛,而《春曉》則側重詩人愛春、惜春的感情。在備課的時候,我感受到無論是生字還是重點詞的意思,第一首詩都比第二首難理解一些。因此將兩首詩分兩個課時分開教學。如何上好古詩教學的課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我是這樣做的:
一、讓學生自主識字。
本課7個生字,有6個是左右結構的生字。我同時出示“乃、隨、潛、潤、細”幾個生字,讓他們自由識記。接著我問:“你已經(jīng)會寫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紛紛發(fā)言:“細”用“絞絲旁”+“田”;“潛”用“三點水”+“替”;“潤”用“三點水”+“閏”這幾個字的書寫,孩子們很快就解決了。接著我就讓學生給這些字分別找找朋友組組詞,他們還是學的很積極主動。對于另外一個生字“乃”字,我讓學生書空筆順,解釋了這個字的意思。
二、《春雨》這首詩。
學生在《古詩文誦讀》里早就背過,重點是理解意思,我圍繞“好雨”一詞讓學生探索:哪里體現(xiàn)出是“好雨”?學生首先找到的是“潤物細無聲”,說明對第一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還不太理解。我通過課件中的圖片讓學生去感受春雨及時的重要性,學生很快體會到春雨的及時。最后讓學生再讀原題《春夜喜雨》,感受春雨隨風悄悄地飄灑下來,無聲無息地滋潤萬物。體會詩人贊美春雨的.及時無聲的滋潤著萬物的生長。抒發(fā)了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不足之處:
上課的時候,由于經(jīng)驗不足,當學習“為什么說這是一場好雨呢”時,學生說雨下的很及時,沒有給予肯定,有些欠缺。今后還需鍛煉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整個課堂教學節(jié)奏比較緊湊,關注了重點詞的理解,并讓學生整體把握了全詩?傊,要幫助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關注了學生的發(fā)展,全方位的學習,多角度的鍛煉,才能真正的駕馭課堂。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2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xiāng)寄情的佳作,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暗藏于詞中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讀出詞的韻味,讓學生走進詞境,進入詞心。同時,作為一節(jié)整合課,我設計了三個整合點:一是在初讀詞之后,讓學生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關于《長相思》的內容(作者,題目,寫作背景,詞義,感情,寫法等);二是在學生學習完《長相思》之后,搜集關于思鄉(xiāng)的詩詞;三是在練習環(huán)節(jié),引入李煜的《長相思》,利用網(wǎng)絡資源完成閱讀小題(詞的主要內容,表達的情感,運用的表達方法等)。
1、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體味情感:
朗讀是解讀文本的重要形式,學生通過聽(聽老師范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言語材料,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讀的功能,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師的范讀中啟動情感,在朗讀和想象中整體感悟。
2、在想象中與文本對話,感悟形象:
在朗讀感召下,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學生們通過想象,感悟納蘭性德的“征途”,充滿了遠離與牽掛。在與“征途”對話后,通過問題將對話切換到詞人的家鄉(xiāng)和故園。學生們想象并感悟著家鄉(xiāng)的美麗、溫馨、安寧和祥和。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首先是學生匯報搜集的關于《長相思》的資料時,談到了詞的意思,我只讓兩個學生回答了,沒有因勢指導,讓全體學生練習。其次是讓學生想象匯報納蘭性德家鄉(xiāng)溫馨畫面之前,僅用了一個問句“但是,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面,在他的家鄉(xiāng),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來進入學生的'想象。課后回想,如果能先理解詞中的“故園無此聲”,然后再進入想象,效果會更好。最后,我覺得在時間的調控分配上,有些不合理,最后一個整合點——理解李煜的《長相思》,由于時間原因沒能讓學生很好地完成,下次要合理安排好。
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嘗試,讓我收獲了許多,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后,我會針對自己的缺點,多學習,多實踐,在學科整合的路上爭取更大地進步。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認識本課的“楚瀲”等4個生字,會寫“斷楚”等9個生字。
2、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體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兩首古詩,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之情。
4、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
1、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體意思。
2、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出”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習了《富饒的西沙群島》,了解了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今天我們將和唐宋兩位大詩人一起到安徽的天門山、杭州西湖去游覽一番。出示課題。
二、指名朗讀,檢查預習
1、自由放聲朗讀兩首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3、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提示七言詩的停頓規(guī)則。
4、再次朗讀,讀出節(jié)奏。
三、借助注釋,理解《望天門山》
1、提問:天門山是幾座山?楚江指的是哪條江?學生回答,表揚學生會看注釋。出示古詩《望天門山》“開回出來”四個字紅筆標示。
讓學生根據(jù)注釋講一講意思。
2、教師引導:默讀古詩,看一看這幾個動作分別是誰的動作?
3、指名交流。
4、教師梳理:滔滔的江水沖斷了天門山,把天門山從中劈成兩部分,洶涌而下。江水在這里遇到大山的阻擋,只好折往北而流,形成漩渦。所以稱“回”。剛才有同學講“出”是青山的動作。青山真的會移動出來嗎?
5、學生回答,教師引導:邊說邊在黑板上畫:你是想說,青山并沒有移動,只是因為李白乘坐的小船順著江水向天門山漂過來,讓李白感覺到兩座青山像是迎賓一般,相對出來迎接自己。那么課題是《望天門山》,作者在哪里望見的天門山?(引導學生更加明確作者望的位置。)
6、指名配樂朗讀。其他學生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
7、用自己的話講述剛才想象到的畫面。
四、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1、把剛才想象到的畫面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
2、全班齊誦。
五、理解并感情朗讀《飲湖上初晴后雨》
1、根據(jù)注釋,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解釋,及時引導。
2、作者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
3、把“方、亦、總”去掉可以不可以?
4、想像下雨和晴天的西湖,有感情朗讀詩句。師生接誦,全班齊誦。
六、拓展積累與運用
1、我們的祖國風光秀麗,引得無數(shù)詩人都歌頌它。你還知道哪些詩句?
2、學生交流,會背的可以一起背。
3、拓展古詩《望岳》
。1)屏幕出示,教師范讀,學生練習朗讀。
。2)學生根據(jù)注釋,試著理解。
(3)提出不懂的地方,討論后理解大體意思。
。4)師生對讀、接讀、齊讀、熟讀成誦。
4、創(chuàng)設情境加以運用。
配樂《高山流水》,師語言描述:我們的祖國美麗如畫,當你來到江南,看到青山綠水時,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詩句——(生);當我們來到洞庭湖邊,看到湖光山色,不禁放聲朗讀——;當我們來到茫茫大草原時,禁不住——;當我們看到巍峨的泰山時,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杜甫的——;當我們蕩舟西湖時,不禁想起蘇軾的——;當我們來到乘船沿著滾滾的長江順江而下,望見雄偉的天門山時,我們不禁朗誦——。能把這首詩寫下來嗎?
5、默寫《天門山》
。1)仔細觀察生字“斷、楚”老師提醒“楚”的中間部分。
(2)學生默寫。
(3)全班展示。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4
學習目標
①認識2個字。會寫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③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贂䦟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弁ㄟ^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偻瑢W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介紹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幼年隨父遷居綿州昌隆青蓮鄉(xiāng),他一生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 二、讀通詩句,了解詩意
、賹W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
②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留給你的初步印象。(感覺到這首詩描寫了雄偉的長江,有一種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給人歷歷如眼前的感覺)
、哿私獗尘埃禾菩陂_元13年,25歲的李白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jīng)過安徽省當涂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此時的李白年輕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豐富的想象力。
b.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碧綠的江水奔騰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俳處煼蹲x,學生自由體驗。
、谏毩曌x,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壑该首x,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④引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四、自由練背。同桌互相背。
五、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倬毩暽帧皵、楚、孤、帆”。
②默寫《望天門山》。
六、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僬J識2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弁ㄟ^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課件。提問:西湖的景色美嗎?如果你欣賞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別有一番滋味呢!
、诎鍟n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俳柚匆舫踝x課文。
、诮處熤攸c指導:瀲空蒙淡妝濃抹相宜
、圩x通詩句。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jié)奏。
④同座互讀全詩,并相互正音。
三、熟讀成誦,體驗情境
①朗讀交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隗w會詩意。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陽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蕩漾,閃爍著粼粼的金光。風景秀麗;在陰雨的天氣里,山巒在細雨中迷蒙一片,別有一種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濃妝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妝的西施,都是同樣的美麗無比。
、墼僮x課文,讀出詩情。你能將西湖雨中的美景讀出來嗎?
學生借助多媒體的音畫反復誦讀體驗。
、軐W生自由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俳涣髡n前搜集的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②舉行“美麗的祖國”古詩詞朗誦會。
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與《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兩首描寫祖國風光的詩,重點是學生體會到從詩句中所反應出的意境,學習詩人的觀察及表達。所以在同年級的老師問我怎么講,我就想先讓學生讀讀詩大概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再看圖體會作者看到的景物美,再讀詩,用自已的話說說詩人看到的景物,我想如果學生能說出來,并體會出美,那么學生就肯定已經(jīng)理解了古詩,再帶著感情反復讀一讀體會作者的詩,說不定學生也能作詩了。所以課堂上我也這么做了,學生確實能自已悟出來,并比我想象得還要好,所以一節(jié)課就把兩首古詩全部學習了,但課尾就沒有時間讓學生自已練習作詩了,只好留在課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已試著把祖國那美麗的山河之景用詩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雖然我沒有給學生講詩的寫法,因為自已實在也是個笨手,但我想學生學了不少詩歌可以比葫蘆畫瓢,說不定會有人寫出更好的句子,到時可以讓大家學習。下課后想想自已不禁臉紅,學生也是剛學,我為什么不可以和他們一起來學詩,一起來寫,說不定我還能因此學會寫詩。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5
在昨天晚上,師傅在忙碌中給我修改了最后一遍教案,非常感動和開心。今天的教學反思主要關注到教師講課語言自身表達的缺陷以及教師評價語的匱乏。
中國古典詩詞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許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但是,教師語言的不到位就很難去表達出詩詞深刻的內涵和哲理。
比如在《登鸛雀樓》中,教學難點很容易去分辨出是寫情的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人王之渙在登上鸛雀樓的時候,給我們留下了這一千古名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勇于攀登,才能開闊我們的眼界。但是,這個道理不能夠一味地說教由老師總結,而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語文經(jīng)驗,去完成情感價值觀上的提升,那么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語言非常關鍵!
在這一段處理的時候,我似乎是在分析前兩句寫景形式和內容上特點后,創(chuàng)設了一個身臨其境的氛圍,引出了詩人的感嘆,再解決這句話中的關鍵詞義,加上動作神情,聲情并茂地讀一讀就結束了這兩行詩的教學。
到《望廬山瀑布》就要更糟糕一點,因為這首古詩難度比第一首大。詩仙李白善于運用的夸張、虛指、聯(lián)想等手法很難在教學中落實。我解決的方式是回顧舊知,結合《靜夜思》中出現(xiàn)過的“抬頭望明月”來理解“望廬山瀑布”的遙看,“疑是地上霜”來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好像。在同課異構中聽實習的小伙伴也學習到幾點:比如,一個“掛”字的妙,可以通過手勢誦讀,理解水流之快之急,看上去像靜止了一樣;又比如一個“銀河”,我是通過語言來解釋銀河和九天的意思,突出山勢之高,瀑布似從天降,但可以借助圖片讓同學們感受真實的銀河呀!流的如此快的瀑布,詩人發(fā)出了感嘆,讀!哇,這個時候感覺瀑布怎樣的?除了快可以形容出瀑布的特點以外,瀑布還是怎樣的?長。哪個詞能體現(xiàn),三千尺。這樣一步步有設計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就能夠更加容易去體會瀑布的磅礴氣勢啦!
但是,總感覺缺失了古詩的語文味,該怎么去飽滿呢?今天就低年段古詩文學習進行一個記錄吧。
低年段有低年段的學情,以生為本,才是教學的立足點和基本點。如低年級段的學生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進行古詩詞朗讀,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每一句的釋疑。教師要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樂于參與,或者采取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進入詩詞意境。在低學年段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反復吟誦,并引導學生初步了解、鑒賞、感知詩詞音調美,再通過多媒體課件等輔助形式讓學生了解詩詞的意象和意境。
我們怕學生的作文語言空洞,那么老師的評價激勵語言也是值得可圈可點的。教師的評價語言不能單一,不能一律地說好說壞,而是具體的及時的給予相應的評價,怎么好了,怎么不好了?哦,你把掛字讀得有滋有味,仿佛在我們眼前懸掛著的就是三千尺的瀑布呢!
葉圣陶先生在談到詩歌教學時,曾經(jīng)把“閱讀感受”作為教學的重點。他認為:“所謂感受,就是讀者的心與詩人的心起了共鳴,仿佛詩人說的正是讀者自己的話,詩人宣泄的正是讀者自己的情感似的。閱讀詩歌的受用在此!逼鋵,不僅詩歌,其他體式的文本教學無不如此。而教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受”,這就需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閱讀需求、閱讀心理。
古詩詞教學要注重讓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漢語之美,也許一時說不清美在哪里,總之是積淀下來,有所感覺了。
時光,宛如一盞澄瑩的泓月,一不小心會掉入水中,波光粼粼,若隱若現(xiàn)?傁霃澭疲瑓s一撈就碎了……
以今天傍晚散步到月亮升起的校園照片結尾,宛如一彎月牙……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6
明白了詩體之后,我就讓孩子們標平仄。像黃海韻、張嘉文這些預習比較自覺的孩子來說,他們在預習的時候已經(jīng)標好平仄了。我讓黃海韻上黑板來寫平仄,她只錯了一個地方“隔”標成平聲了,這是受普通話的影響的,其實“隔”是入聲字,所以是“仄聲”。如果是標平聲的話,就違反了平仄的原則了。整首詩的平仄如下: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很重要,這關乎這首詩是怎么去讀的:平長仄短。我們首先是誦,也就是按照平仄的原則去讀——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即使不會吟,也要懂誦。不懂的人,按照以往的“2221”或“223”節(jié)奏了,其實這一對比,就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會誦了,吟就水到渠成了。應該說,會誦,“礦泉水調”都會吟的。為了更準確表達詩意,創(chuàng)特色的吟誦調,那是更好的要求了。
越來越感覺到如果語文老師不學吟誦,不學平仄,古詩詞的.教學就永遠是相隔的,根本不懂古人為什么這樣寫詩,詩是如何表達感情的。教會了學生古詩的方法,以后他們拿著一首近體詩或詞,也懂得該從哪些方面去欣賞了,而不僅僅是從字面意思去理解,要知道單憑字面意思去理解,很大可能是曲解了詩人的愿意和情感的。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7
古詩教學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內容,大概緣于我對古人文化的情有獨鐘吧!所以在上古詩的時候,我特別有激情,也渴望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灌輸給我的學生們。雖然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掌握古詩的背景和一些相關的文學知識對于他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我還是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將古詩的寫作背景和一些文學知識傳授給了學生,而學生那似懂非懂的眼神中卻還透露著些許的興趣,個個饒有趣味的聽我講著……
《秋浦歌》《蜂》是唐朝著名詩人的巨作,在導入課題時,我運用本學期學過的一首古詩《回鄉(xiāng)偶書》的作者引出李白(因為我在《回鄉(xiāng)偶書》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過李白與賀知章是好友的事實),此環(huán)節(jié)也可幫助學生復習與鞏固《回鄉(xiāng)偶書》的作者。然后,我又向學生介紹了有關李白浪漫主義色彩中的豐富想象的知識,要求學生在學習李白的詩歌時要多讀多想。果不其然,學生對于浪漫主義的概念猶如霧里看花,什么都不知道,但也按照要求在古詩學習中多讀多想了,畢竟學習李白的詩不是一根筋到底的事,還要多繞幾個彎。
李白的這首詩,字里行間充斥著濃濃的愁味,所以,我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也緊緊抓住“愁”這一詩眼,開展了朗讀教學的.訓練,來理解與體會詩人的情感。在中間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入了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的寫作背景,個人認為寫作背景的加入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反映還算積極,也確實投入進了古詩的境界中,細細地品著詩歌。只是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些許失誤以及課堂的時間關系,使學生缺少了一次鍛煉想象表達能力的機會。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8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詩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的側重點,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寫不同的事物。而古詩教學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1.教學效果(思效)。
古詩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詩學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對于其中的寓意學生又是極難掌握的,把握不好便會將課上得枯燥乏味,所以我試著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這也是古詩教學的重難點。
古詩中有些語句不好理解,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我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币簿褪俏覀兂Uf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弊寣W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懂得今后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還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也需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教學收獲(思得)。
。1)古詩詞學習以“讀”為本。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夠做到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領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注重了資源開發(fā)。在理解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然后讓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yǎng)讀書能力,激發(fā)閱讀興趣。寫字環(huán)節(jié)中若是能夠到學生身邊單獨指導的話會更好。
(2)抓住關鍵詞語加深古詩的理解。比如啟發(fā)學生抓住“鋪”“瑟瑟”等關鍵詞,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澗、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比如“可憐”一詞的理解;比如“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以點帶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而保留了古詩的整體美,放手給學生自讀感悟的個性空間。
。3)尊重學生的誦讀意愿。課上我給足學生時間,放開手腳盡是讓學生獨立練讀,而不是課堂上那種整齊劃一的齊讀,達到熟讀成誦,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語言中來。
3.不足之處(思失)。
古詩教學說起來簡單,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并沒有符合年級學生的領悟水平。最大的不足就是課堂局限于三首古詩的學習,沒有進行適當?shù)耐卣寡由。古詩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這一首詩,而應該聯(lián)系相關資料,拓展大量相關古詩詞,橫向縱向聯(lián)系起來體會“處處皆學問”的道理。
4.改進措施(思改)。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后再學習古詩,要引導學生借助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想象”的作用,還原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小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9
兩首詩一個主題,與其說是在教學兩首古詩,不如說是讓學生通過兩首古詩徜徉在更多描寫春天的美詩文中,從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機,春的萬紫千紅。教的時候既要注意區(qū)別,又要注意聯(lián)系,前者為點,后者為面,點面結合構成了美麗的春天。
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為二次整合鋪墊基礎。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絕句》如細筆勾勒出祖國山河的美;《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并非為求異,而為探求兩首古詩內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讓學生學詩畫畫是最佳選擇。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詩文得以整合。兩首教學有所不同。《絕句》是讓學生感受到春天并用自己的話將一、二兩句詩寫下來!洞喝铡穭t是任選一個景物展開想像說具體感受景物美。還感受語言美、空間美、詩人情操美等。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以詩歌的語言最為精煉,感情最為豐富。而“每一首詩都離不開意念、意象和意境這三個層面”(張厚感)。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崩蠋熞龑W生把握好這三個“意”,品讀好這三個“意”。就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習慣,讀出語調、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讓他們在反復吟誦中浮現(xiàn)出詩的意蘊。讀詩,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細玩味,抓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去體會,這是一個體味詩意的.過程,更是一個煉字的過程,一個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這是讀詩的關鍵,也是進入詩境、體會詩情的關鍵。我們要盡量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會詞的妙處。教師只起引導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自然領悟意味深長的詩意。
誦讀是引發(fā)讀者與作者情感共鳴的酵母,是作者和讀者情感交流的紐帶,通過有聲有情的誦讀,文中的字句就會活起來,文章整體也會更具形象性,在潛移默化中,讀者就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驗。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10
通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后)。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學生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二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學生對古詩詞有升華理解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學生學習的需求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fā)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學生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學生品味詩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創(chuàng)造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僅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產生分歧的理解。他們是辯論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辯論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shù)厥崂韱栴},使學生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一首詩中“出”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學生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師配樂范讀,學生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學生邊理解邊想象邊朗讀,依據(jù)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像片,詩畫結合,引導學生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圖像及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chuàng)造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蘇軾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后,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打破,F(xiàn),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jié)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構,我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锻扉T山》和《飲湖上初晴后雨》相比,第二首易學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為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插圖的運用,為重難點的突破口。因此,增大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容量,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1.自學時間充分。
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同時滲透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潛移默化培養(yǎng)自學能力。
2.質疑環(huán)節(jié)落實。
在匯報了讀懂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且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水平。如,“出’是“出現(xiàn)”的意思,為什么這里不用“像”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張老師并不急于解答這些問題,而轉向全班學
生:“誰幫他解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傳給了學生。
3.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二首古詩。
基于《飲湖上初晴后雨》淺顯易學的特點,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宣布:“對于這首古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边@樣的安排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體現(xiàn)出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課堂氣氛熱烈。
三、創(chuàng)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四、主導作用發(fā)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xiàn)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觀察點的巧妙解決:“我應該站在哪兒望著天門山來吟誦這首詩呢”當一學生沒有說準時,老師問:“誰還有不同的意見”當學生能聯(lián)系詩句說準觀察點后,老師仍引導到“再看一看題目,還有補充嗎”這些指導與點撥,及時、準確、到位。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xiàn)出素質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五、加強了課內外的結合
課堂上啟發(fā)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特別是課后作業(yè)的布置:“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jié)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焙苡行乱,它打破了課內外的界限,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11
在古詩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先讓學生讀,那么應該讀到什么程度才行呢?要讀到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才行。那要怎樣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呢?這就是古詩教學中重點討論的問題了。我們應該先讓學生了解古詩的背景和古詩所寫的意思以及古詩所描繪的情景,以此來設身處地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想法和想說的話及當時的思想。
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首先,我讓學生了解了古詩的題目,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古詩中字詞的意思了解了每一句古詩的意思。并想象古詩中所描繪的依依分別的情景。然后我就告訴學生這一首古詩的大體背景:李白與孟浩然在這里談古論今已經(jīng)好長時間了,而且彼此在一起談得很投機,彼此作為好朋友真是難舍難分?墒敲虾迫粎s必須有事要離開這里到揚州去,于是兩個人不得不分開,那么,兩個人分別的時候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學生說:應該用難舍難分的語氣、用依依不舍的語氣、用想留下孟浩然但又不能不讓他走而嘆氣的語氣……學生們就能夠把思維拓展出去了。
這樣讓學生再去讀學生就能夠有一定的語氣了,于是再加上課件的范讀和渲染,學生再跟著朗誦。就這樣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古詩所包含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夠了解古詩的意思 再體會感情再范領讀的方式,讓課堂達到了最高潮,也使學生能夠忘我的`表演朗讀,從而引出他們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學生就暢所欲言,很有的說了。
總之,我們就想盡辦法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去學,學生能夠***的學習,才能夠***的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從而為教育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12
1.在教學詩句時,我首先找出詩句中關鍵和難理解的字詞,掃平障礙,繼而再理解詩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詩朗讀同樣也要讀出感情和抑揚頓挫。除了老師示范,我還利用本課現(xiàn)成的朗讀磁帶讓學生連聽幾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讓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效果的確好多了,真還有些古人吟詩的味道呢!其次老師還在古詩釋義的基礎上再加以聯(lián)想和想象,另配上悅耳的輕音樂朗讀給學生聽,讓學生邊聽邊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既能把學生帶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為學生后面能順利改寫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學古詩大多采用串講形式,這里且不談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為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維活動,自主合作,帶著問題,由淺入深地學習理解詩句,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不能直接釋題,還得逐詞理解后才能釋題。這是四年級的第一首古詩教學,也算是學習古詩的起步,學生理解詩句的方法還要加強。應以解詞串句法作為理解古詩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課堂部分在以學生為主體這一點做得還不夠,不自覺地以教師為主,應讓“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成為習慣。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13
兩首詩一個主題,與其說是在教學兩首古詩,不如說是讓學生通過兩首古詩徜徉在更多描寫春天的美詩文中,從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機,春的萬紫千紅。教的時候既要注意區(qū)別,又要注意聯(lián)系,前者為點,后者為面,點面結合構成了美麗的春天。
《詠柳》從剪、裁入手,學習完后自然剪出《春日》,過渡自然。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為二次整合鋪墊基礎。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詠柳》如細筆勾勒,由一柳而見出整個春天;《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并非為求異,而為探求兩首古詩內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誦讀是引發(fā)讀者與作者情感共鳴的酵母,是作者和讀者情感交流的紐帶,通過有聲有情的誦讀,文中的字句就會活起來,文章整體也會更具形象性,在潛移默化中,讀者就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我用了多種方式讓孩子們誦讀了這兩首古詩。
在教學時,由于有課件的演示和學生對春天已有的認知,因此在課堂中大部分學生發(fā)言積極,對古詩的學習也有濃厚的興趣,氣氛很好。但基礎較差的一部分學生,他們幾乎不思考,不想像,不發(fā)問,好像看戲的旁觀者,讓我覺得有點掃興,還有就是要學生自己說詩意的時候,學生牽強附會,毫無章法而言,優(yōu)美的古詩到了他們嘴中就是干巴巴的話語,還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其中包含的哲理我沒有引申,只是總結的時候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也不知道三年級的孩子是否理解,總之,在講解春日的詩意時,不是很盡人意。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14
當完成教學寫這篇教學反思的時候,我心中涌動的是濃濃的感謝和感動,低年級的古詩教學很難定位,僅僅將古詩作為識字的載體,教學時滿足于一遍一遍地讀,缺失了發(fā)展學生思維、語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形同囫圇吞棗,讓學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討,對于學生來講,又是強人所難,會令他們喪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級古詩教學中,從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學生年齡與認知特點,古詩重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解讀古詩時,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達到“思接千載”“神通萬里”的.境域。古詩教學情趣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作品描繪的場景、畫面,豐富作品中的形象,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和共鳴,融情于境,入境悟情!痹诮裉斓慕虒W中我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結合關鍵詞深入理解古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筆下的柳樹的樣子——高,綠,柔軟,茂密,美麗等,從而引出“高”“綠絲絳”“妝”“萬條”“垂”等關鍵詞。
2.淡化詩意,寓詩意教學于無形:如設計賀知章和老船夫的對話,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
3.激發(fā)學生想象,發(fā)展學生思維。
4.結合圖片,激發(fā)向往:在這節(jié)課上,我多次通過圖片,讓學生欣賞春天,并力爭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使學生產生“春天真美呀”的感嘆,從而與作者賀知章產生共鳴——表面是贊美柳樹,實際上是在贊美這催生萬物復蘇的春天。
5.旁征博引,指導積累:讓學生匯報所知道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不足之處:
1.在語文課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東西太多,導致主題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師本人,表現(xiàn)過于緊張,缺乏從容,導致課堂死板。
3.在備課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學生,同樣一節(jié)課,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孩子。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15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古詩詞的語言精煉,想象豐富,情愫真摯,傳唱千年不衰
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jù)書中和詞語手冊上的注釋,自己弄懂詩句意思,然后比較三首古詩詞,體會其內容上的相似之處,在寫法上讓學生體會詩與詞的不同,學完后,我讓學生進行一個小練筆(嘗試著把感興趣的一首詩或詞改寫成一個故事),使詩中的人物更生活化。通過改寫,讓學生走進詩歌,與古代詩人進行心靈對話,領略古代詩歌的深邃意境,認識祖國古代文化的燦爛悠久,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祖國語言表情達意的能力。
總體來說,學生課外收集了很多描寫思想的.詩歌,由于課堂展示時間有限,留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少了,這些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引起注意。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反思05-16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03-19
蜂古詩教學反思12-22
(優(yōu)選)古詩教學反思07-06
古詩村居教學反思11-13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03-16
古詩教學反思15篇03-23
古詩詞教學反思05-15
【經(jīng)典】古詩詞教學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