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設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案的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案的設計1
一、 教材內容:八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第二課時
二、 教學設想:學案式教學法初探;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
三、 課堂目標教學要點:
。ㄒ唬┌盐杖墓适虑楣(jié)。
(二) (二)理解小說主題。
。ㄈ 體會作者通過荒誕的故事為文章增加機趣的方法。
四、課前準備
問題材料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設計一:M先生的煩惱(1),推銷員推銷(1)。煩惱(2),推銷(2)。煩惱(3),推銷(3)。煩惱(4),推銷(4)。煩惱(5),推銷(5)。M先生變成,推銷員回收。M先生稱贊經(jīng)營方針是。
問題設計二:
1、推銷員能將產品推銷成功的原因有?這是真誠的服務還是欺詐,請說明理由。
2、M先生追求完美,但最終并沒成功,這告訴我們。
3、文章諷刺了人性的弱點。譴責了商家的。
4、文章在內容上有那些看起來是荒誕之處。這可以增加文章的`。
5、文章在結構設計上也有特點,它是。它的好處是?
6、本文通過的故事,揭露了。
問題設計三:小組陳述學習報告
六、作業(yè)
搜集一些富有機趣的資料,體會其妙處。
教案的設計2
教學目的:
一、領會“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才能辨?zhèn)稳ネ,才能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觀點;
二、理解、掌握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
教學重點:
一、理解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
二、理解論證的層次和過渡句的作用。
教學難點:
一、理解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
二、理解論證的層次和過渡句的作用。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二、新授。
。ㄒ唬┍尘凹白髡呓榻B
顧頡剛(1893—1980),江蘇省吳縣人,歷史學家,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和歷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懷疑和辨?zhèn),有不少?chuàng)見。編有《古史辨》,著有《漢代學術史略》、《史林雜識初編》等。
。ǘ├首x課文,了解內容,學習文中的生字生詞。
頡()滯()儒()塾()
啟迪墨守虛妄辨?zhèn)稳ネ?/p>
。ㄈ┰僮x課文,熟悉內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歸納教學設計>文章各自然段的段義。
第1自然段:“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第3自然段:傳說不一定可靠,但做學問有時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論述對于傳說,無論信不信,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論述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辨別是非。
第6自然段:論證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ㄋ模┳屑氶喿x課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論點和兩個分論點。
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或“學者先要會疑”,或“學則須疑”)
兩個分論點:
1.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
2.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ㄎ澹﹦澐纸虒W設計>文章的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或“學者先要會疑”,或“學則須疑”)的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論證懷疑是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仨毑襟E。
第二部分第一層(3、4自然段):論述對于傳說,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
第二部分第二層(5自然段):論述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辨別是非。
第三部分:論證懷疑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小結:本文的結構是層層深入的遞進式結構。
三、作業(yè):熟讀課文,記憶生字生詞。給本文列提綱
一、復習引入新課。
教學設計>文章的結構層次。
二、新授
。ㄒ唬⿲W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1.破折號后注明作者,是完整的引用格式,體現(xiàn)了作者治學嚴謹?shù)娘L格。
2.這兩句名言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中心論點,并證明中心論點)
3.這兩節(jié)作為教學設計>文章的開頭,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不把他們從文中刪去?[用了引用名的寫法。這兩節(jié)在全文中起了提出中心論點,并充當論據(jù)的作用,還使教學設計>文章開頭顯得活潑有新意,所以不能刪去。]
。ǘ┓治鰧W習教學設計>文章的第3、4節(jié)。
1.朗讀課文,找出3、4節(jié)中舉的三個事例,說說它們要證明的內容分別是什么?[國難危急時刻有各種傳說的例子,“三皇”、“五帝”的傳說,和“腐草為螢”的傳說。第一個事例論證的傳說不,定可靠,不能隨便相信;第二和第三個事例,論證的是對于傳說要善于懷疑,告訴人們怎樣以懷疑精神做學問。]
2.我們怎樣才能正確對待傳說?[經(jīng)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
3.什么是懷疑精神?[經(jīng)過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隨便輕信的態(tài)度就是懷疑精神。]
4.“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中的“這”指代的是什么?[懷疑精神]
5.給第四節(jié)課文劃分層次。
、佗冖邰//⑤⑥⑦⑧⑨⑩//○11
。ㄈ⿲W習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1.細讀這節(jié)課文,想想這層內容與上一層的內容能否調換位置?為什么?[不能,因為這一層緊承上一層內容,也是更進一層的說明。相對于書本、學問來講,人們很容易對傳說產生懷疑,只有人們能對傳說產生懷疑,才有可能對書和學問產生懷疑,課文中的排列更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
2.“懷疑、思索、辨別”三步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不能。因為人之有先懷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別是非,三個步驟是按人對事物進行懷疑時的先后順序排列的,進行調整后就不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了。]
3.作者是如何論證對一本書或一種學問進行懷疑的?[先從正面論證要對書和學問進行懷疑,再從反面論證對書和學問不懷疑就是盲從,就是迷信。]
4.文中引用孟子的話的作用是什么?[證明作者的觀點正確,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三、小結:
1.思考這部分課文用哪種論據(jù)證明作者的觀點?[用了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2.作者用兩個小層次論證了具有懷疑精神的必要性,它可以幫助人們消除迷信或盲從,進而也論證了第一個分論點,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
四、作業(yè)。完成課后第二題。
第三課時
一、復習引入。
二、新課。
。ㄒ唬⿲W習課文第三部分。
1.朗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第一句在內容和結構上起的作用是什么?[在結構上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前半句歸結上一部分所論述的論點,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論點。]
、谖闹械冖冖邰堍菥渑c第①句的關系是什么?[第②③④⑤是用講道理的`方法證明第①句提出的論點,第②③句從反面說理,第④⑤句從正面說理]
、畚闹械冖蔻摺8句與第①句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第⑥⑦○8句是用事例論證第①提出的論點,第⑥句提出一個小論點,第⑦○8句是用事例來證明第⑥句提出的小論點和第①句的全段論點。]
④第○10○11句分別是從那什么方面論述的?[第⑩句是從正面論述,第○11句是從反面舉行論述]
2.思考第⑨句中“一切學問家”中的“一切”能否刪去?為什么?[不能刪去,因為“一切”包括所有的學問家,表示無一例外,有強調的作用,如果去掉就失去了這種強調作用]
3.第⑨句中的四個“常!钡捻樞蚰芊裾{換,為什么?[它們的順序不能調換,因為“懷疑”、“辯論”、“判定”、“修正”這四個詞的順序是人們對過去學說進行懷疑的全過程,如果調換順序就與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不相符合。]
4.這段文中共有三個“這樣”,把他們找出來,說說它們分別指代的是什么?[第一個“這樣”指到“對別人的話,不僅過思考,都不打折扣的承認;第二個和第三個“這樣”指代的事“對過去學者的學說常常抱懷疑的態(tài)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
5.第○11據(jù)中“學術”和“文化”這兩個詞語能互換嗎?[不能,因為“學術”是人類眾多“文化”活動的一種,文中的順序是從部分到整體,互換之后就講不通了。]
6.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
(二)分析本文中論據(jù)的種類。
本文中共用了兩種類型的論據(jù):到理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事實論據(jù)體現(xiàn)在第4節(jié)和第6節(jié)。道理論據(jù)體現(xiàn)在第1、2、5、6中。
。ㄈ┓治霰疚牡恼撟C,各舉一例。
本文中為了突出論說的力度,是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和道理論證三種論證方法。舉例略
(四)總結擴展。
論點和論據(jù)是被證明與證明的關系,論點能統(tǒng)率論據(jù),論據(jù)能緊扣論點。我們不僅要學習扣住論點選擇有說服力的論據(jù),還要能夠從材料中準確的提煉論點。
完成下列擴展練習。
美國一家工廠的大型機器發(fā)生了故障,許多人都未能修好,老板請來一位專家。專家仔細檢查后用粉筆在機器的某個地方花了一條橫縣,機器很快修好了,老板為此付給這位專家一萬美元。有人不服氣,這位專家說:“畫一條線,只值一美元;知道在哪畫,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1.從這則材料中提煉一個觀點,并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知識有價]
2.根據(jù)這則材料,寫一篇議論文。
三、作業(yè):完成課后第二題和第四題。
教案的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積累文中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與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兄弟間的至愛親情。
教學重點:反復閱讀課文,能根據(jù)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子猷獨特的悼念方式。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成語填空練習。(出自《世說新語》)
望(梅)止渴 (鶴)立雞群
口若(懸)河 應接不(暇)
大家知道這些成語出自哪本書嗎?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出自《世說新語》的文章。(出示課題)
二、簡介作者、作品,出示教學目標。
1、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
《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志怪小說,較為集中地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
2、出示目標:
。1)掌握積累文中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背誦課文。
。2)體會兄弟間的至愛親情。
三、學習課文
一讀課文,正確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
1、自由讀課文,將課文注釋中的注音讀準確。
2、請一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聽有沒有讀錯的地方。
3、生齊讀重點字詞讀音,師范讀課文。
4、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二讀課文,理解地讀。(要求:文從字順)
1、學生對照注釋,試譯課文,如有不會的詞句標注出來小組合作解決。
2、教師解疑。
3、教師檢測。
你能訂正下列譯文中的錯誤嗎?
。ㄒ唬┙忉寗澗的詞
(1)……俱病篤 (忠實)
(2)語時了不悲 (句末語氣詞)
。3)便索輿來奔喪(繩索)
。4)子敬素好琴(白色)
。5)弦既不調(既然)
(6)因慟絕良久(因而)
。7)月余亦卒(結束)
。8)便徑入(小路)
。ǘ┓g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
憑什么總聽不到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jīng)死了。
。2)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就把繩子放在車上來奔喪,一路上都沒有哭。
4、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三讀課文,發(fā)現(xiàn)地讀。(要求:讀出疑問。)
1、學生思考提出疑問。
重點研討:
(1)為何“了不悲”、“都不哭”?
。2)“琴不調”說明什么?
學生質疑預設:
。1)在第一段中為什么子猷久不聞子敬的消息就認為子敬已經(jīng)亡了呢?(俱病篤)
(2)子猷聽見自己的親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呀,這怎么理解?(強忍悲痛,道是無情卻有情)
師從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某種思想性格特點和文化特征方面引導。
。3)為什么“琴不調”?
。ǘ梦锼既,悲痛至極,無法將琴彈協(xié)調)
。4)子猷是怎樣一個人?
。ń處熝a充故事加課理解)
故事:夜訪戴逵
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夜下大雪,他從睡眠中醒來,打開窗戶,命仆人斟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游的剡(shàn)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jīng)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
誦讀課文:有感情地讀。(配樂:《高山流水》)
學生讀出哀怨、悲涼、凄婉的感情。
四、鏈接生活,體驗深情
結合語境,仿寫句子
“兄弟”這個詞語的內涵在今天已發(fā)生了變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脈相連。我們這個集體就是一個家,同學們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我們是兄弟姐妹,當你需要幫助的時,我會悄悄站在你身邊。
我們是兄弟姐妹,當你獲得榮耀時, 我會第一個為你鼓掌。
我們是兄弟姐妹,當你失敗苦悶時, 我會默默地為你驅趕心靈的陰霾。
……
五、熟讀成誦,背課文。
方法:減字背誦法
六、布置作業(yè)
書面翻譯并背誦全文。
教案的設計4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
1通過數(shù)數(shù)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shù)數(shù)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shù)數(shù)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第2~3頁彩圖
數(shù)學思考
初步了解學生的數(shù)數(shù)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shù)數(shù)的方發(fā)
問題解決
第4~5頁彩圖,10以內的數(shù)字卡片
情感態(tài)度
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點
讓學生學會數(shù)數(shù)的方法
難點
學會數(shù)數(shù)的方法。
活動內容和目的
看圖數(shù)數(shù)認讀1~10各數(shù)數(shù)身邊的實物小結
問題情境
活動1:看圖數(shù)數(shù)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一所美麗的小學校。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同桌的`小朋友。
1.激發(fā)觀察興趣。出示教科書
2.數(shù)圖中的數(shù)量。2~3頁彩圖幅圖上這么多事物的數(shù)量能用數(shù)來表示,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也用這些數(shù)來表示呢?誰來說一說這幅圖上都有些什么?還有什么? [剛步入課堂,學生會出現(xiàn)緊張情緒,首先運用輕松的談話,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然后轉入了解學生的數(shù)數(shù)情況,輕松自然。]
活動2:認讀1~10各數(shù)
10個數(shù)都數(shù)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shù),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10個數(shù)都數(shù)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shù),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同時,促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和提高。]可以打亂順序指數(shù)讓學生讀。[掛圖也可以制成多媒體電腦課件出示。先引導學生看圖自由發(fā)現(xiàn),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按數(shù)量的多少數(shù),并從數(shù)數(shù)的過程中抽象出數(shù)。。]
活動3:數(shù)身邊的實物小朋友們認真地數(shù)一數(shù),這里有幾面國旗?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shù)字“1”表示。數(shù)數(shù)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同學、老師或爸爸、媽媽、(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此處安排學生數(shù)身邊事物的數(shù)量,將數(shù)與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活動4:小結
小朋友們再數(shù)數(shù)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多少?今天,我們一起數(shù)了美麗的小學校里面的紅旗、花、樹木和鴿子等許多東西,還數(shù)了我們身邊的門、窗、鉛筆等事物。下課后,小朋友們還可以數(shù)一數(shù)我們校園里的事物。放學爺爺、奶奶,好不好? (配合學生的回答,依次貼出教科書4~5頁上的各圖片及對應的數(shù)字卡片。)
教案的設計5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1.生字:晌、恰、豈、誤、梁、哮、酥。
2.新詞:晌午、恰當、豈不、請勿自誤、脊梁、咆哮、酥軟。
3.理解重點句、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ǘ┠芰τ柧汓c
1.訓練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2.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3.指導朗讀,培養(yǎng)朗讀能力。
4.訓練學生思考能力、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對武松的英雄形象有進一步的認識,教育學生做不畏,勇敢的人。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課文第一段與第三段細致描寫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無畏、倔強的性格,是文章的重點,作者在“喝酒”和“打虎”兩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點詳細敘述的也是文章的重點。
。ǘ┙虒W中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詞語是文章的難點,體會“喝酒”、“打虎”兩件事如何詳細敘述的也是難點。
。ㄈ┙鉀Q辦法:采用教學時先從理清故事的內容入手,把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弄清楚,借助文言注釋、字典解決重難點。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ㄒ唬┗卮鹫n文中設計的問題,勾畫重點詞句。
。ǘ┯^察掛圖,發(fā)揮想象表述練習。
。ㄈ┞犱浺,復述故事。
。ㄋ模┣昂笪挥懻摻涣。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鞔_目標
l.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讀訓練。
(二)整體感知
《景陽岡》是古典小說《水滸傳》的節(jié)選,成功地塑造了英雄人物武松的形象。文章半白話半文言,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
。ㄈ┠繕送瓿蛇^程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1)正音:晌(sh3ng)午 咆哮(xi4o) 請勿自誤(w)) 脊梁(li2ng)
。2)解詞:
一飲而盡:一口氣喝完。
如何:為什么。
過往:來來往往。
平生:一生。
請勿自誤:請不要自己耽誤了自己。
2.揭題引讀,學生自悟。
(1)板書課題,啟示談話。
同學們都知道有個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簡介時代背景及作者。
這篇課文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端疂G傳》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本課寫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后,趁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讀課文,說出大意,前后討論交流。
3.理解脈絡,討論分段。
。1)這篇課文按什么順序寫的?(事情發(fā)展順序。)
(2)討論分段(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進店喝酒,不聽勸要過岡。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岡后的思想變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岡。
。3)根據(jù)段意列出每段的小標題。
①喝酒②上岡③打虎④下岡
4.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默讀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這段中詳細描寫了武松與店家的對話,根據(jù)要點劃分層次。
(a.談酒,b.談虎。)
、诜纸巧x這一段。為什么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結果呢?
、鄯治鑫渌尚愿裉攸c。
。ê婪诺男愿裉攸c:倔強、勇敢的性格。)
④討論。這一段與打虎有什么關系與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ㄟ@一段主要通過寫武松與店家對話刻畫了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為下文徒手打虎做鋪墊。)
、菪〗Y學習方法,討論歸納。
。╝.抓重點理層次,b.通過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5.教師.總結,學生質疑。
(這一段主要寫了武松在酒店與酒店主的對話,通過對話我們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強的性格特點,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鋪墊。)
6.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利用工具書理解文中難懂的文言詞語。
第二課時
。ㄒ唬┲v讀第三段,默讀提問。
這篇文章通過自讀、默讀,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讓你喜歡?(第三段)
1.這一段可分幾層,每層即一個要點。
。突⒊霈F(xiàn)、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2.這一段表現(xiàn)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點?從什么地方最能體現(xiàn)出來?
。ū憩F(xiàn)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的特點。)
。1)從半空里躥下來,吼一聲,把腰胯一掀……,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為了寫人,虎有如此氣勢,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這是反襯法。
。2)武松雙手掄起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芸闯鑫渌蓹C智勇敢、武藝超群。)
3.前后位討論:這段主要通過什么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具體描寫了虎的哪幾方面?用意何在?
。ㄟ@段主要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xiàn)出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群的特點。)
(“從半空躥下來”表現(xiàn)出虎的氣勢。)
。ā鞍蜒枰幌啤北憩F(xiàn)虎的靈活。)
。ā昂鹨宦,就像半天里起了個霹靂,震得山岡也動了!北憩F(xiàn)虎的聲勢,從虎的氣勢、聲威上反襯出武松的勇敢無畏,這是反襯的寫法。)
4.朗讀指導。
讀的時候語速可稍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ǘ⿲W習第二段
1.指讀提問:第三段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出了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我們仔細閱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武松的性格特點,第二段與第三段有什么聯(lián)系,省略掉可以嗎?
2.默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動。)
3.武松的思想活動表現(xiàn)了他什么性格特點?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寫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了武松好強、無畏的性格特點。)
4.這一段不是重點有什么作用?
。ㄟ@一段雖然不是重點段,但是對于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思想活動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為下文做了鋪墊,對于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
。ㄈ⿲W習第四段
1.指讀課文。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ㄎ渌傻男睦砘顒,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卻怎么斗得過?)
2.此時武松的心里有點畏懼,這與武松勇敢無畏,武藝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ㄓ懻摎w納:武松畢竟是個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當艱難,況且此時已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寫他斗志旺盛,準備再戰(zhàn)猛虎就不真實了,不能讓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實地對武松這個英雄人物做了補充使這個人物更真實、具體,讓讀者更喜歡他。)
。ㄋ模﹪@中心,學習表述。
1.文章通過什么深化中心?
。ㄍㄟ^對人物動作、心理的描寫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畫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運用反襯手法,通過寫虎的聲威,襯托出武松的無畏勇敢。
(2)不脫離實際,盡管武松是個英雄人物,但畢竟是個普通人,作者認識到這一點,在結尾一段中體現(xiàn)出來。
。ㄎ澹.總結、擴展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2.為什么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歡他?
聯(lián)系全文對武松神情、動作、語言和內心活動描寫,加以體會。
六、布置作業(yè)
1.復述故事,講給父母聽。
2.抄寫生詞并解釋“晌午”、“請勿自誤”。
教案的設計6
一、復習
1、讓學生自由小聲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各節(jié)大概講了什么。
說明:即復習鞏固生詞,又讓學生主動了解課文內容。
2、指名學生回答:說說課文各節(jié)的內容。
提示:第一節(jié)講長城的長;
第二節(jié)講長城的高大堅固;
第三節(jié)講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第四節(jié)講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
3、讓學生組成小組,給各節(jié)編一小標題。然后小組陳述,師生一起選出優(yōu)秀準確的標題。
教師啟發(fā)學生以課文內容為線索小組合作定出小標題。
提示:
(1)一條"龍"
(2)高大堅固
(3)結晶
(4)奇跡。
或啟發(fā)學生以課文結構為線索列出小標題:總貌;構造;聯(lián)想;地位。
二、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你從哪里體會到了長城的長?用書中的語言回答。
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會。
2、師:什么是蜿蜒盤旋?
提名學生回答。
師:請同學們感情朗讀第一句,看看你還能體會出什么?
提示:長城的雄偉氣勢。
3、指導朗讀
4、滲透寫作方法。
師:作者在這段描寫中,分別運用了打比方和列數(shù)字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5、明確觀察點。
師:這是在哪里看長城?
生:遠看
6、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還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名學生回答。
提示:高大堅固。
2、師: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xiàn)在哪兒?
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磚。
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朗讀。
3、師:長城為什么要修筑得這樣高大堅固呢?
提名學生回答。利用上節(jié)課留給學生的作業(yè),讓學生用自己收集的資料來講述。
教師可以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讓學生深入了解。
說明:意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長城是古時候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城墻。
4、師:既然是作為防御的城墻,長城除了建的高大堅固,還有什么特點么?
提示:設計有方,設施齊全,在長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臺,城墻還很寬,便于奔跑。
教師可以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讓學生深入了解。
5、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構造:城墻頂上、城墻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臺。指名學生到黑板上邊畫邊說。
6、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
提示:近看
7、教師小結:作者按照由遠及近,從整體到部分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了長城,層次清晰,使長城的遠景近貌一一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lián)翩,誰來讀第三自然段?
指名學生讀。
2、師:讀了這一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提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3、師: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提名學生用課文中的文字朗讀回答。
說明: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并且知道朗讀。
4、師:作者為什么會"很自然地聯(lián)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說明: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聯(lián)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生的,體會到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和不易,以及花費的代價和非凡的創(chuàng)造。
5、師:為什么說"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提示:結合看書上的圖和課后思考練習之中的句子比較來理解:我國勞動人民憑著勤勞的雙手,無窮的智能,想方設法,戰(zhàn)勝困難,修筑起這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此時此刻,作者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贊嘆,請大家齊讀最后一段。
2、師: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讓學生分組討論、想象,最后小組陳述,教師歸納。
提示:
、龠@樣的城墻舉世無雙;
、谶@樣雄偉的工程世界少有;
、圻@樣艱巨的任務卻用簡單的工具完成歷史罕見;
、軇(chuàng)造這樣的奇跡,勞動人民表現(xiàn)出的毅力和智能絕無僅有。
3、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示:作者為長城這一世界歷史奇跡感到激動、自豪;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能表達了贊美、敬佩之情;對偉大祖國表現(xiàn)了熱愛之情。
4、讓學生畫出最能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一句話。
提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師總結:長城建筑規(guī)模宏偉,氣魄雄偉壯觀,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高大堅固,建筑結構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嶺,施工環(huán)境艱難;它動用的材料重大、數(shù)量多;他建筑于兩千多年前的秦代。你們說長城是不是一個奇跡呢?
三、講述故事,訓練語言。
在同學們的陶醉與神往之中,教師把話題一轉:大家知道長城歷史悠久,它是什么時候開始建造?怎樣修繕和連貫?有怎樣的動人故事和傳說?現(xiàn)在請大家把收集到的長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說明:讓同學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繪聲繪色,各抒己見,滔滔不絕,使課堂氣氛再一次升華,讓學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教案的設計7
一、目的:
1、組織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秋天的落葉。
2、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動作并合拍地表現(xiàn)樹葉飛舞的景象。
3、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二、準備:落葉頭飾人手一個,落葉等。
三、重難點:幼兒能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
四、設計:
1、引入
師:老師今天帶你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這個小園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樹葉)
樹葉怎么都地上。浚ㄒ驗楝F(xiàn)在是秋天,葉子都落下來了)
是啊,秋天的'時候樹上的葉子就都要掉下來了,聽——
2、錄音機范唱《秋天》
師:秋天真美,那你們知道這小樹葉是怎么掉下來的嗎?
(幼兒討論)
我們在來聽聽歌里是怎么唱的,幼兒教案《秋天的落葉》。
3、教師一邊灑落葉,一邊先念歌詞,再唱歌曲。
師:葉子是怎么掉下來的?(幼兒講講:飄下來的,飛下來的,滾下來的等。)
那我們也來做小樹葉,來學學樹葉從樹上落下來的樣子好嗎?樹葉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樣的?(睡地上)
4、幼兒帶頭飾扮演落葉,模仿落葉的樣子。(放錄音2遍)
師:小樹葉,你是怎么落下來的?(幼兒講講)
5、挑選動作好的幼兒做示范。
師:你們的動作都好漂亮!我們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動作。(放錄音1遍)
師:秋天了秋風一吹,樹葉寶寶都離開的樹媽媽,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么多的落葉,我們把落葉都送回家吧,你們先每人撿一片樹葉,看看你撿的樹葉是什么樣子的?
7、延伸活動:把不同的落葉歸類。
落葉有3種,梧桐樹葉,廣玉蘭樹葉,小樹葉。請幼兒講出區(qū)別后,把落葉送到指定地點。
8、小結:
師:現(xiàn)在這個園子里,又干凈,又整潔,小落葉都找到了新家,我們寶寶也回家吧!
9、回教室,結束。
教案的設計8
教學目標 :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注意從內容中體會思想,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從描寫年輕人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同學們,活人一定要活出,就像老師今天介紹給大家的這位年輕人。
二、學生自讀課文
讀前設問: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邊勾畫描寫年輕人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年輕人的表現(xiàn)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三、小組合作研討
四、集體匯報交流
1.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直接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幫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抓住年輕人的`表現(xiàn),談各自的體會。
如:描寫小伙子神態(tài)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體會思想。
3.點撥,揭示中心
年輕人的表現(xiàn)令人欽佩,更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明確:因為他有。
4.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他為什么會從一無所有到后來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他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五、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
六、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七、布置作業(yè)
以“《》給我的啟示”為內容,寫一篇日記。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師可以用一些有關“”的小故事導入 新課,先讓學生準確理解“”這個詞,然后放手
教學目標 :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描寫年輕人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過程 :
。ㄒ唬┙翌},導入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個饑腸轆轆、精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會怎么做?(出示課文插圖)有一位年輕人,他沒有這么做,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讀完《》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
。ǘ⿲W生自學課文
。ǔ鍪鹃喿x提示)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邊讀邊勾畫描寫年輕人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年輕人的表現(xiàn)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ㄈ┬〗M合作研討
教師深入到各小組,了解學生自學課文和小組討論情況,適當給予點撥、誘導。
。ㄋ模┘w匯報交流
1.指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直接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幫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抓住年輕人的表現(xiàn),談各自的體會。
(如:描寫小伙子神態(tài)的句子“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描寫年輕人動作的句子“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描寫年輕人語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句子,從內容體會思想。)
3.點撥,揭示中心
年輕人的表現(xiàn)令人欽佩,更引發(fā)了我們的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ㄒ驗樗。)
4.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這個年輕人是誰?他為什么會從一無所有到后來擁有一筆讓所有美國人羨慕的財富呢?
。ㄒ龑W生深入體會對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他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五)結合自身實際,談感受
(鼓勵學生從小就要有自尊心,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
。┲笇Ц星槔首x課文
1.自由讀。
2.指名讀。
3.分角色讀。
。ㄆ撸┎贾米鳂I(yè)
以“《》給我的啟示”為內容,寫一篇日記。
探究活動
1.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名人的成長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查閱資料后寫出來。
2.小組為單位,讀一讀自己所寫的資料。
讓學生去自讀自悟,重要的是能通過本篇課文學會怎樣去做人。
教案的設計9
課題:《童趣》(第一課時)
授課人:中華中學黃燁
課堂整體設計思路:
本文系該屆初一新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過早過深的講授文言知識將影響學生對古文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不宜在字句上過分苛求標準答案;《童趣》一文充滿奇思妙想,意趣盎然,正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沒有畏難情緒的好教材,可充分利用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到自然之趣、生活之趣乃至學習之趣、語文之趣、古文之趣。
基于以上三點,第一課時將側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文章內容之間的共鳴點,來感性認知古文。字字落實及當堂成誦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將作為第二課時的重點內容。
教學過程:
課題:《童趣》(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疏通文意
簡要概括
想像聯(lián)想
教學難點:控制好概括復述的分寸
教學目標:1、疏通文字,掌握文章大意并能概括。
2、通過閱讀討論,學習本文運用聯(lián)想、想像突出“物外之趣”的方法。
3、體驗自然之趣,聯(lián)想之趣。
教學過程:
1、導入(計時3分鐘討論童年趣事)“游戲是兒童的天性”,還記得你們的游戲和快樂嗎?(記錄32個)
2、說趣(挑選一至兩個游戲,請學生講述)
[投影]“趣”
[投影]“童趣”
3、[投影]“文學常識”
[投影]“文章”誦讀文章、疏通文字
[投影]“文字注音”
3、[投影]“難句舉例”
難句釋疑(學生自己討論,教師點評)學生首先互相提問和回答結合課后練習的譯文方法:A加字B換字C用自己的話概括,進行舉例說明投影難句,學生運用方法解決
4、概述文意(講述的是故事,不是翻譯)
5、學生探究學習、研究課文(學生提出問題并討論解答,教師協(xié)助)
6、[投影]“作者在本文要表現(xiàn)的主題”
“主要內容”
“方法”推出→想像與聯(lián)想(簡釋)
7、[投影]“同心圓”
想象力訓練游戲,體驗“趣味”
教案的設計10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yǎng)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幾個孩子放風箏的情景,點擊后,畫面出現(xiàn)清代詩人高鼎的詩《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PPT課件:(1)本課要求會認及會寫的生字詞。(2)宋代寇準的詩《紙鳶》: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托,終共白云飛。(3)明朝徐渭的詩《風鳶圖》: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女上青天。
3.借助課后“資料袋”的內容,引導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風箏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
2.觀察說話,導入新課:誰能把看到的畫面向大家說一說?(根據(jù)回答板書課題:風箏)
3.聯(lián)系生活,請放過風箏的同學談談放風箏的情景、感受以及風箏的來源。
4.交流資料,展示查閱能力。教師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簡介古代風箏的七個名稱:紙鳶、風鳶、風鷂、鷂子、紙鷂、紙鴉、紙鴟。
二、初讀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讀課文,先讀得正確、流利,再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著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聰明的小朋友讀書的'時候會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根據(jù)學生的自由述說,相機反饋,并總結概括出下列內容:
(1)童年時候放風箏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2)課文分寫了幾個小伙伴在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情。
三、朗讀感悟,體會心情的變化
。ㄒ唬┱w感悟。
1.默讀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組交流:將自己認為最有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并說出自己認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學生認為“找”也很有趣,應予以特別肯定和鼓勵。
。ǘ└形蜃鲲L箏的樂趣。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根據(jù)朗讀情況,相機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
2.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1)“憧憬”的意思。幾個小伙伴精心地做著風箏,風箏做好以后該是什么樣的情景呢?誰能想象一下?(這就是“憧憬”)
。2)“依”的認讀及“依然”的意思。
。3)為什么做好的風箏什么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樂?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1)激趣:課文當中的幾個小伙伴做風箏時很快樂,誰能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呢?
。2)練習朗讀。
。3)小組內比賽朗讀,評選優(yōu)秀朗讀者。
。4)展示朗讀。
(三)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兩個詞語描寫了風箏剛剛起飛和已經(jīng)飛到空中時的優(yōu)美樣子。找到后把這兩個詞語多讀幾遍。
2.再次播放課件(風箏飛舞的片段),引導學生理解并讀好“翩翩飛舞”。
3.指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4.分小組練習朗讀、比賽朗讀。
5.展示性朗讀。
6.拓展。
。1)復習《村居》:看到這些孩子放風箏的高興勁兒,大家都會想到一首詩──《村居》,還記得是哪個朝代的哪位詩人寫的嗎?
出示課件,引導讀背:《村居》清·高鼎草長駕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村居》描寫的是春天放風箏的情景,明朝還有一位詩人寫了一首描寫春天放風箏的詩歌,要不要讀讀?
出示課件,引導誦讀:
風鳶圖
明徐渭
柳條捷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女上青天。
。3)我們這篇課文寫的是秋天放風箏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學想讀讀描寫秋天放風箏的詩歌。宋朝有個詩人寇準就寫了一首描寫秋天放風箏的詩,大家想不想讀讀?
出示課件,引導誦讀:
紙鳶
宋寇準
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托,終共白云飛。
。4)下課后,老師會把這兩首詩抄寫給大家,愿意背誦的同學
。ㄋ模w會找風箏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讀課文描寫找風箏的部分,看看哪個詞語最能表現(xiàn)“我們”的心情。
2.理解“垂頭喪氣”:老師告訴大家,“垂頭”就是低著頭的意思,哪位同學能做個垂頭喪氣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3.相機指導認記“喪”字。
4.請學生先談談應該怎樣讀好這段課文,再練習朗讀、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5.討論:“我們”在水磨坊那兒能找到心愛的“幸福鳥”嗎?
四、識字寫字。
教案的設計11
教學目標
1、在對實際情境的觀察中,認識物體“前后”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yǎng)空間觀念。
2、通過創(chuàng)設運動會的情境過程,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間的前后關系。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及應用意識。
重點
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前后位置關系。
難點
體驗前后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關鍵
體驗前后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內容
1、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小淘氣想請大家?guī)蛡忙,你們愿意嗎?
2、淘氣說:“我老是忘記自己排隊的位置,聰明的你們能幫我想個辦法嗎?”,那個熱心的小朋友來給淘氣處處主意呢?
。ㄓ涀∽约呵懊媸钦l,后面是誰就可以了)
3、你想的辦法真不錯,原來利用前后可以幫我們找到自己的位置,這節(jié)課我們就隨著小鹿導游一起進一步認識“前后”。
1、今天,森林里舉行了一次隆重的運動會,哪位同學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參加跑步比賽的運動員呢?
。ㄐ÷、小松鼠、小兔、小烏龜和小蝸牛)
。ㄈ缬腥苏f大象的話就提醒:大象相當于我們的體育老師,他是裁判)
2、那你們猜一猜誰會跑在最前面呢?為什么?
3、一起來看一看xx猜的對不對。(播放flash)
4、誰跑在最前面?(小鹿)
5、睡在它的`后面?(小兔)
。ㄒ龑W生說完整:小兔在小鹿的后面)
6、小兔在小鹿的后面也就是說小鹿在小兔的?(前面)
7、誰來完整的說一遍?
。ㄐ÷乖谛⊥玫那懊,小兔在小鹿的后面)
。ㄗ尪鄠學生練習說)
8、誰在小兔的后面?
。ㄐ∷墒笤谛⊥玫暮竺妫
那小兔在小松鼠的?(前面)
完整說(小兔在小松鼠的前面,小松鼠在小兔的后面)
9、老師都糊涂了,怎么一會小兔在前面,一會小兔又在后面呢?
(因為和小鹿比,小兔在后面,和小松鼠比,小兔在前面)
10、他說的很好,前后是相對的,我們在說前后的時候要說清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
11、說一說小松鼠在誰的前面?小松鼠在誰的后面?小烏龜在誰的前面?在誰的后面?
12、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動物,同桌兩人練習說一說。
13、知道了他們的前后,我們就能給他們頒獎了,一起來說說,誰跑了第一?誰跑了第二?誰第三?誰第四?誰第五?誰來給他們頒獎?(把小動物的頭像貼在黑板的領獎臺上)
1、跑步比賽結束了,下一環(huán)節(jié)進行的是賽車比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播放flash)
2、說一說1號車排第幾?5號車在幾號車的后面,在幾號車的前面?(4、2、3)
完整的把題再讀一遍。
3、書上56頁有一道題和它非常相似,你們試著來做一下
4、照樣子,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號車排第幾?2號車排第幾?3號車在幾號車的前面?在幾號車的后面……)
。1)回過頭來看一看你的后面同學,說一說你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ㄖ该毩暬卮穑
。2)說一說你的前面有哪些同學?后面有哪些同學?
(3)第3豎排起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xx同學前面有幾個人?后面有幾個人?
。ǘ嗑毩晭讉同學)
。1)(播放ppt)小淘氣聽了大家的勸告,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高高興興的來動物園玩,到動物園一看,小動物們正在做捉迷藏的游戲,小牛找不到大家了,咱們一起來幫幫它,好不好?誰來告訴它小雞在哪?(房子的后面)小貓在哪?(房子的前面)小狗在哪?(大樹的前面)小兔在哪?(大樹的后面)……
教案的設計12
一、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適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好辦法。本課主要寫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chuàng)作名詞《水調歌頭》的經(jīng)過,屬于“文包詩”類文章。課文用詞豐富傳神,意境深遠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和廣闊胸襟。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為此,我運用自主探究與朗讀感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聯(lián)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并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二、主要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引入課題:
1、同學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又要來到了,中秋節(ji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古代文人都喜歡以月亮為題材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你能說幾句嗎?
2、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與月亮有關的文章。
(板書:但愿人長久)
。ǘ┞(lián)系課題,鼓勵提問:
1、看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師歸納:
。1)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書上寫的那幾句詞該怎樣理解?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
。ㄈ┏踝x課文,抓住情感線(著重圍繞第一個思考題):
1、學生自讀圈畫(讀的形式可多樣化)。
2、組織交流,教師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3、引導學生看板書再提問,即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重點學習目標)
(四)轉換師生角色,深入探究課文:
(學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四年級的小學生)
1、學習1—3自然段:
。1)師:蘇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在品嘗月餅,欣賞明月,您老為什么如此“心緒不寧”呀?
。2)學生讀書準備。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說話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說服力,使人信服。
。ㄆ溟g穿插多形式的`朗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蘇老先生,您在遙遠的他鄉(xiāng)思念弟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嗎!這我已經(jīng)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誰呀?
。2)學生說(穿插讀)
。3)看圖想象(利用多媒體):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時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點讀好: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學生練習讀——指名讀(評點讀)——齊讀第四自然段
3、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師:蘇先生,后來你的心情變了,還吟誦了一首千古名詞,最后五行我已讀過,可我還是不明白這幾行詞怎么能表達你的“寬慰”之情呢?請您給我解釋一下,行嗎?
(2)學生各自朗讀后兩段。
。3)鼓勵學生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圈畫重點句段,準備回答。
(4)組織班級交流:
、僦该f;
、谛〗M間相互補充;
、蹖W生在書上畫出相關詞的意思:
(重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軒熒纸巧x(分詞和詞的意思);⑤男女學生輪讀。
。ㄎ澹├首x四、五、六自然段,加深體會作者情感。
。┱n堂小結(結合板書)。
三、板書: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埋怨:月圓人不圓
寬慰:真情留人間
教案的設計1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首先通過做相同功所用時間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再全面解析物理量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計算公式、單位等,通過估測學生上樓時的功率學以致用。功率是初中物理量力學功能中重要的一個物理量,也是后面將要學習的電功率的基礎,并且是生活中機械的一個重要指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 理解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公式和單位。
2、會估測人做功的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歸納認知功率,提高學生的自學歸納能力和交流能力。
2、經(jīng)歷估測功率,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估測功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將物理與生活聯(lián)系的`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認知功率,估測功率的大小。
教學難點:
功率物理意義的認知理解。
教具:
每組鉤碼一盒、彈簧測力計一個、米尺一根、機械停表一塊。
教學程序: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漫畫:小華和小明同時從一樓到三樓。
討論:對他們的做功情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二、 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自學:功率。
自學提示: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計算公式、單位。
2、 認知:一些功率值。
3、 活動:估測人將物體從地面提升到桌面的功率。
討論:
。1)實驗原理。
。2)猜測:怎么能使功率更大一些?
(3)測量工具和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三、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你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四、學以致用,布置作業(yè)
1、設計方案:估測人做引體向上時的功率。
2、收集家中用電器及其他機器的功率,并對它們進行排序。
教案的設計14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七、八年級
2.學科:美術
3.課時:1課時
4.學生課前準備:(1)搜集有關漫畫的報刊畫冊或視頻資料。(2)準備繪畫用品:鉛筆、橡皮小刀、素描或水粉紙、彩筆或水粉色等。
二【教學課題】
本課旨在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對漫畫的欣賞和初步創(chuàng)作能力,了解漫畫的基本常識,認識漫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審美功能。體驗漫畫藝術的魅力,知道漫畫藝術根源于生活,服務與生活。
本課在能力培養(yǎng)上要求學生能領會漫畫作品的寓意,能用簡練的線條對物象進行夸張,提煉,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
另外,本課要利用漫畫教育性、針對性很強的特點,讓學生們用漫畫對照自己的言行,去理解,去反思,使他們分清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審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
本課是自編教材《漫畫》
本課內容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主要介紹了漫畫的特點與作用,基本類別及創(chuàng)作常用方法。對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起到很強的鍛煉作用。就最常見的畫種來說,漫畫對于學生來說應該算是最熟悉的。由于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使然,傳統(tǒng)的國畫,油畫,版畫雖然有著很高的藝術性及欣賞性,卻并不如漫畫吸引他們。但他們對漫畫的了解普遍簡單,對漫畫的創(chuàng)作思路,表現(xiàn)方法,類別特點等都缺乏認知。因此本課將使學生更系統(tǒng)的了解漫畫知識。
教學重點
用簡單漫畫的形式表現(xiàn)一定寓意的事物,傳達自己的思想及感受。欣賞和討論漫畫的特點、意義及藝術性。
教學難點
如何將素材的表現(xiàn)點提煉整理出來,如何對物象的特征進行夸張變形。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分組討論法辯論法
本課關于漫畫的理論性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漫畫繪制技法和創(chuàng)作方法的講解,采用講授法,以便學生對漫畫知識的系統(tǒng)性、思想性有個完整的了解,講解時特別注意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內容變換講授方式。漫畫繪制技法部分采用演示法,全程詳細演示,要準確生動,使全體學生能看清看明白。學生創(chuàng)作階段采用練習法,是把掌握的知識變?yōu)槟芰Φ?/p>
1、教師提問:大家說剛看到的這些作品屬于那種繪畫形式呢?
學生回答:漫畫
2、教師提問:我們在報刊雜志經(jīng)?吹胶芏嘤腥さ穆嬜髌,在電視上也可以看到許多吸引人的動漫劇,你們都喜歡看什么漫畫?
學生回答:《喜洋洋灰太狼》《龍珠》《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海賊王》《蠟筆小新》《火影忍者》等。
3、教師提問:看了這些漫畫,你們誰能說下漫畫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回答:形象有趣,夸張,幽默,諷刺等。
二、講授新課
1.讓學生通過欣賞漫畫作品,了解漫畫基本常識,明白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繪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是一種具有強烈的諷刺性或幽默感的繪畫。常采用夸張、比喻、象征等手法,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具有較強的社會性。
2.漫畫特點:
有愉悅功能、表現(xiàn)方法多樣性、構思夸張和造型夸張。
3.教師講解諷刺和幽默構成了漫畫最基本的屬性,那么這種屬性是通過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來傳達的。
給出漫畫分類:
根據(jù)表現(xiàn)形式來分:(課件展示漫畫作品)
1)、幽默漫畫:是一種含笑的勸說,使人在輕松的微笑中,否
定、摒棄社會生活中的不合理的現(xiàn)象。
2)、諷刺漫畫:通過對丑的直接否定,達到對美的間接肯定,創(chuàng)造了高于現(xiàn)實的藝術美?梢灾S刺大到國際問題,小到生活瑣事。
3).肖像漫畫:用夸張手法,描繪人物形象
教師提問:魯迅和潘長江這兩幅漫畫夸張了什么?
學生回答:夸張人物的特征。
教師總結:肖像漫畫在強調抓住人物特征的同時,還要將這些特征夸大。就是要“合理夸大”這些特征,而不能“無理扭曲”。
4.從篇幅分類(課件展示漫畫作品)
1)、獨幅漫畫
2)、連環(huán)漫畫
3)、長篇連環(huán)漫畫
5.教師動畫展示漫畫作品,請同學辨別其種類,并討論漫畫的作用。
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總結漫畫的作用:
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形象,帶給人們快樂的同時,可以將生活中的現(xiàn)象反映出來,引起大家的關注,可以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6.張開想象翅膀,完善創(chuàng)作構思;
教師向學生提供幾種構思方法,夸張、比喻、對比、集中、矛盾等。誘導學生開闊思路產生發(fā)散思維,激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去完成漫畫創(chuàng)作。例如老師問:如今的江河干凈不干凈呢?學生們立即回答,不干凈,被人類污染了!人類用什么污染的呢?亂倒垃圾!還有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老師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提問,就把學生帶到有“魚”的地方.于是學生們的`創(chuàng)意之手就抓到了一個個閃光的創(chuàng)意之“魚”!——丑小鴨想吃魚卻吃到了人們扔掉的烤鴨!——掌握了這幾種聯(lián)想,就覺得有許多內容可畫,就可以想出別出心裁的點子,往往誰想的豐富,誰就能畫出不一般的漫畫來。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討論,談自己的聯(lián)想構思,可以在圖畫紙上進行草圖練習。通過這樣的思維訓練,可以引導他們用發(fā)自內心的表達方式作畫,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7.教師示范
教師當堂畫一副漫畫請同學根據(jù)老師的繪制過程總結一下漫畫的技法步驟。讓學生用可以掌握的簡練的線條表現(xiàn)方法來完成。
8.學生創(chuàng)作
1、從社會生活中取材,通過夸張、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和幽默、詼諧的畫面,借以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或事。
比如:“拜金主義”、“亂扔垃圾”、“破壞地球環(huán)境”、“攀比心理”等創(chuàng)作一幅漫畫
2、嘗試運用夸張和變形的手法設計一個自己或同學的漫畫肖像。
學生根據(jù)已學技能進行漫畫創(chuàng)作練習。要求用簡單的線條展現(xiàn)自己具有個性的表現(xiàn)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9:總結展示
展示學生作業(yè),同學互評,既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提高語
言表達能力,又能起到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作用。教師以恰當?shù)恼Z言和方式評價和激勵學生,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教案的設計15
新課程要求教學要從學生的經(jīng)驗和體驗出發(fā),密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而以往的現(xiàn)代文教學,喜歡將文本肢解,拆解成許多知識點,重視對文本結構、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主旨的歸納,但文本與學生的經(jīng)歷缺乏聯(lián)系,學生獲得的是一地雞毛式的知識,缺乏了整體的情感體驗和熏陶。由于有效品讀與生動體驗的缺席,學生對文本也就漸漸失去興趣。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以品讀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學生才會學得輕松有效,又感覺興味盎然;既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又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案例背景】
《春酒》這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第四單元的內容。思鄉(xiāng)是本文的一大主題,作者通過描寫故鄉(xiāng)的民俗、故鄉(xiāng)的人來抒發(fā)自己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而思鄉(xiāng)的情緒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基本上缺乏切身的體驗。如果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經(jīng)歷,使之深入文本,就很難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那主題的揭示與升華也是空中樓閣,缺乏鋪墊了。之前筆者曾以一則住校生的日記引入,由于八年級學生都沒有離家住校的經(jīng)歷,開始情感沒有被調動起來,后面的品文就相當吃力,課堂就像一臺老化的機器有氣無力,只能勉強完成教學任務。教后進行了反思、調整,改從民俗入手,從大家都熟悉的過年的風俗、游戲導入,進行了一次嘗試,效果不錯。本案例描繪了這節(jié)課的一些片段。
【案例片段描述】
一、導入
(在輕快的《喜洋洋》的樂曲中)展示一組有關過年風俗的圖片。(孩子放鞭炮、吃年夜飯、貼對聯(lián)、拜年和拿紅包等)
師:看到這些似相識的畫面,你們會想到自己哪些類似的經(jīng)歷嗎?
生1:我想到了自己放鞭炮的事。
師:能講得具體些,說一下細節(jié)嗎?
生1;那次我偷偷地把鞭炮放在妹妹的腳邊,啪一聲,我妹妹嚇得大叫。真是過癮!
師:嗯,有聲有色!
生2;我想起自己拿壓歲錢的事,我覺得拿到爸媽給的壓歲錢,心里特別舒服,甜滋滋的!
生3;我想到正月總是要到親戚家拜年,也總是要喝酒,喝了這家喝那家的,很熱鬧!
生4;我記得那次爸爸叫我貼對聯(lián),我費了好的勁才能貼正,看著紅紅的對聯(lián),也挺有成就感的。
師:同學講得很生動。是的,過年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而我們也是伴隨著這些風俗長大的。其實我們古人就有這些活動了。
(展示王安石的《元日》、瞿佑的《屠蘇酒》、文征明的《拜年》) 生齊讀。
那你們知道在六七十年前,我們溫州過年時都有哪些風俗嗎?(不知道)好,那我們就隨著琦君一起走進她的文章《春酒》。
二、一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簡介琦君,字詞教學。
學生帶問題自由放聲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總體內容,并回答問題。(過程略)
三、二讀課文,品味細節(jié)
師:這一杯春酒是一杯甘醇的美酒,因為它是由許許多多鮮活的細節(jié)汁液釀成的。文中的一處處的細節(jié)描寫充滿情趣,體現(xiàn)了作者富有情趣的生活。你能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品一品嗎?
(學生勾畫出各自認為寫得最有情趣的句子,并小組討論。)
生1:我喜歡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這一句,因為用了比喻,形象地寫出了我很貪心。
師:比作蜜蜂為什么好?換作小豬不是更能寫出我的肚子吃得鼓鼓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1:蜜蜂是小小的,很可愛,可以寫出我的活潑可愛。
生2:蜜蜂是活潑的、靈巧的,寫出我很有靈氣,而小豬是傻乎乎的。
生3;蜜蜂肚子里蜜是甜的,說明酒是甜的,而小豬是臭烘烘的。
生4:蜜蜂是勤快的,而小豬是懶惰的,只知道睡覺。文中的我吃飽了還捧了一大包回家,說明我很勤快。(邊說邊比劃)
師:同學們想得真是仔細,還配上肢體語言,精彩!這個細節(jié)是寫我的,文中寫我的細節(jié)還有嗎?
生1:我找到了,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這句。細致地刻畫出我的好奇。
師:為什么要偷偷?去掉行不行?
生1:因為媽媽警告過只能舔一指甲縫的。因為偷偷能寫出媽媽釀的八寶酒太香了,我忍不住想多吃,所以不能去掉。
生2:偷偷說明酒對我的誘惑太強了,連媽媽的警告也顧不得了。
師:你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呢?你當時的感覺怎樣?
生2:有。有一次到姑姑家玩,她家冰箱里放了許多碎碎冰,這是我最喜歡吃的。姑姑不讓表哥吃太多,一天只能吃兩支,但我們實在忍不住,便和表哥偷吃了好幾支,那滋味真是好極了!
師:呵呵,講得老師都流口水了。(生笑)
生3:我覺得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中的端著,聞著這兩個詞用得很好,能寫出我對酒的珍惜,舍不得喝的樣子。
師:上文不是說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嗎?改成一口氣喝了下去不是更好嗎?
生3:可是媽媽不可能給我倒很多呀!就眼前杯底里這一點點,我只能好好聞聞嘍!
生4:我喜歡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這里的也字從側面說明我貪愛春酒,富有情趣。
師:找得真仔細!看來小花貓和我有共同愛好呀!
生5:老師,跨門檻里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我認為這里的捏字用得很傳神,能寫出我對酒非常珍視,在我看來,它是最寶貴的。所以就是摔倒了也要緊緊捏住杯子。
師:人摔傷了會好,杯子摔碎了就完啦!對比之下,還是杯子要緊。
生6: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這句能寫出媽媽釀的八寶酒太香了,我舔一下根本不過癮。
生7:第五段的眼巴巴這個詞中可以看出我對十二碟非?释
師:好像在說十二碟,我的眼里只有你! (生笑)
師:同學們真是慧眼獨具,從動作、心理等角度品出了蘊含在字里行間的童趣,深刻而又細致。文中那個活潑可愛又有點淘氣的小女孩似乎正歪著腦袋向我們微微笑呢!
那文中寫母親的細節(jié)又有哪些呢?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母親形像呢?
生1: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很是得意的說。這句放看出母親對自己的手藝很自豪。說明母親是個能干的人。
生2: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地把花廳給大家請客,樂意可以說出母親是個大方的人。
生3: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母親對自己釀酒的秘方一點也不保密,說明母親很無私、是個熱心腸的人。
生4: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的說明母親不沾惡習,有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
生5;可見她做什么事,都有個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說: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說明母親作事很有尺度、是個有原則的人。
生6:母親總是笑迷你,樂意,說明母親很慈愛、溫柔、善良。
師:是的。這樣的母親實在是太完美了。她身上幾乎擁有了女性所有的美德。到哪里找這么好的人呢!文章中除了描繪了我和母親以外,還寫了哪些家鄉(xiāng)的人?
生1:阿標叔。巴結地把煤氣燈下班罩擦得亮晶晶,可見他熱情好客,樂于助人。
生2:第5段也有提到鄉(xiāng)鄰,只要鄉(xiāng)里有人急需用錢,大家都很樂意幫忙,說明鄉(xiāng)鄰關系融洽、家鄉(xiāng)人個個心地善良,樂于助人。
生3:我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這句也可以看出鄉(xiāng)鄰關系非常融洽,不然我不會在每個人的懷里靠一下的。
師:對。文章從正面、側面多角度地描寫了家鄉(xiāng)淳樸的.民風、融洽的關系,這樣溫馨的氛圍,實在令人向往?梢妵@著春酒,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家鄉(xiāng)的母親、家鄉(xiāng)的風俗、自己的童年。
師:這樣看來,回到剛上課時的問題,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xiāng)的春酒嗎?
生:不是,是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xiāng)深深的懷念,抒發(fā)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師;對,是思鄉(xiāng)之情。完美的母親,難忘的童年,淳樸的鄉(xiāng)親只有在家鄉(xiāng)才有,叫我怎能不想家呢?
文章中哪一段思鄉(xiāng)之情體現(xiàn)得最濃最深呢?
生:是最后一段。
通過對這一段中的兩個語氣詞啊和呢的語氣和節(jié)奏的朗讀指導,品味句子當中強烈的感情。
至此,那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就象春酒一樣氤氳環(huán)繞,學生沉浸在濃濃的思鄉(xiāng)的氛圍中,久久不能自拔。主題的揭示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鄉(xiāng)愁詩欣賞,課堂小結(略)
【案例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銘記于心的、最重要的問題始終是:
學生對這一具體的情境、關系或事件的體驗是怎樣的?所以課堂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如本課的導入部分,原來是以一則住校生的日記引入的,由于八年級的學生缺乏相關的經(jīng)歷,情感就難以調動起來。而以過年的風俗入手,因為學生都有感觸,都有過打鞭炮、喝喜酒等的經(jīng)歷,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情感氛圍的營造也就容易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經(jīng)驗、積累,學生就能快速、深入地進入文本,實現(xiàn)與文本的情感共鳴。學生的思維一旦活躍起來,往往會產生許許多多智慧的火花,往往許多想法令人耳目一新,讓人意想不到。教師往往也能從中獲取不少收益教學相長啊。
2、語文課姓語,也就是說語文教學不能脫離對文本的品讀:
從文字入手,結合學生的體驗,理解文章蘊含的深意,再從文本出來,進行拓展延伸,進而上升到文化的層面,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我想,這是語文的根本。音像、媒體資料僅僅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累、經(jīng)歷,營造更好的氛圍來品讀文本,而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把語文課上成民俗介紹課、多媒體展示課等等。只有抓住了品讀這一關鍵,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如品文環(huán)節(jié)中的換、刪、 改等,引導學生找出一些關鍵字詞深入文本,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祖國文字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素養(yǎng)。更是借品讀來喚醒學生的體驗與思考,形成一種深層體驗與思考的習慣,透過文本中文化意象,揭密傳統(tǒng)文化,為構建新文化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
3、有效的學習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交流的平臺:
學生深層次的認知發(fā)展既需要獨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學生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有差異才有交流,由交流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接近最近發(fā)展區(qū)。本課中,老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找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富有情趣的句子,再小組交流。學生在展示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老師因勢利導,適時評價,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及交流欲望。教師的教學行為由原來高高在上的指點型變成平等參與的合作型,老師成了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引領下逐步深入文本,探究蘊含在字里行間深刻的內涵和豐富的韻味。教師的平等交流換來了學生的積極的動腦動口,在交流中碰撞出絢麗多彩的思想火花。
4、新課程標準倡導用新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行為:
透視本課案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新課程教學不僅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需要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認真鉆研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編寫的精神,創(chuàng)造性開展教學設計;更需要我們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大膽付之于實踐,勇于嘗試,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能促進學生學習,師生互學,和諧交流的平臺,在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
【教案的設計】相關文章:
面具設計教案12-27
《雨后》教案設計07-14
《漫畫》教案設計11-14
美術教案設計12-09
我設計的橋教案11-22
《囑咐》教案設計11-21
錢的教案設計01-03
我設計的服裝教案12-30
燈的設計教案最新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