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7篇(合集)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一、概述
1、課題來源:人教版教材小學語文小第二冊16《要下雨了》
2、所需課時:3課時
第1課時:初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認識部分生字、詞,能夠利用詞語說句子。
第2課時:隨文繼續(xù)學會部分生字新詞,知道是夏秋季節(jié)下雨前的征兆有“魚游水面” “燕子低飛”等,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第3課時:了解下雨前還有哪些自然現(xiàn)象,擴展延伸。
課前透視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介紹了雨前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讀來饒有趣味。通過小白兔去河邊田邊兩次奇怪疑問,最終明白魚游水面,燕子低飛的原因,使學生知道通過觀察小動物“魚游水面,燕子低飛”等異常表現(xiàn)也能預(yù)測天氣變化,也是向?qū)W生進行科普教育,發(fā)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三點:一是抓聯(lián)系理解課文內(nèi)容,要引導(dǎo)學生認識到雨前動物行為的變化與雨前氣候狀況的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注意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習慣;二是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要引導(dǎo)學生通過分析一些重點詞句的意思來體會、揣摩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三是抓朗讀訓練,以讀促理解,特別是對話,帶有疑問語氣、感嘆語氣的句子的朗讀訓練要到位。
課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生留心觀察下雨前的天氣及物候變化,并做好記錄。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由于以前教學始終把識字和朗讀放在重點,所以學生在這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本課合體字居多,教師可引導(dǎo)學生利用形聲字規(guī)律或熟字帶偏旁的方法自主識字。對于朗讀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方法遷移,在讀中感悟,培養(yǎng)語感。
二、教學目標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xiàn)象是夏秋季節(jié)快要下雨的征兆。初步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
2、能夠注意到寫字姿勢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指出不認識的生字朋友,進一步掌握和體驗識字的方法。
2、能夠通過創(chuàng)編故事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意見或看法。
3、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有將生字識記方法或?qū)φn文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愿望,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結(jié)合圖片和語境理解新詞的意思,會用“奇怪”說話。
2、 學會本課的12個認讀字,會寫“嗎”、“吧”等6個生字和組成的新詞,書寫端正整潔,筆順正確,間架結(jié)構(gòu)規(guī)范。
3、 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 以課文為范例,自主閱讀課外學習資料,豐富表象。
5、 結(jié)合個人感受,自主創(chuàng)新寫作出小故事。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使學生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是夏秋季節(jié)下雨前的征兆。
2、教學難點:通過對話的朗讀體會,知道下雨前“魚游水面,燕子低飛”的原因。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1、對于本課生字,部分學生在課前就能夠認讀,其他學生也能夠認讀部分。但是生字的書寫,大都比較生疏。
2、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結(jié)合課文學習,編寫小故事。但在這一點上,學生之間存在較大能力差異。
3、學生能較好地接受活潑有趣、直觀形象以及貼近生活實際的.知識。
4、在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dǎo)下,總結(jié)出有個性的學習方法,部分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較好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5、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shè)有趣的活動情境,促進學生的投入程度。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shè)計
啟發(fā)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六、學習資源
1、錄音、投影、生字卡片。
2、圖片:小白兔、小螞蟻、小燕子、小魚兒。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認識部分生字、詞,能夠利用詞語說句子。能夠正確
流利的朗讀課文。
課前預(yù)習:1、完成預(yù)習任務(wù):圈畫生字、讀讀認認
2、用前面學過的方法認識、記憶生字。
3、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教學過程
【激情導(dǎo)入】
1、出示課題“要下雨了” ,比較讀題,發(fā)現(xiàn)要字加與不加有什么不同?
提問比較:“要下雨了”與“下雨了”意思有什么不同?(“要下雨了”說的是將要下雨了,“要”是將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說雨已經(jīng)下來了。)
2、下雨前有哪些特別的現(xiàn)象?我們來學習課文。
【初讀課文,自學指導(dǎo)】
。ㄒ唬、聽錄音,邊聽邊特別留心生字的讀音。
。ǘ、提要求:讀生字詞時,要求讀準字音。
。ㄈ⒊鍪旧~新句:
1、山坡、割草——小白兔彎著腰在山坡上割草。(直——彎)
2、悶——天氣很悶。
要下雨了,水里悶得很,我到水面上來透透氣。
(1)自由讀,說說應(yīng)該把哪個詞說成重音?
(2)悶得很——也可以說很悶很悶,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3)假想:捏住鼻子,閉上嘴巴、眼睛試著沉入水底,體會透不過氣來的難過,與透了氣以后的輕松。
。4)再讀:“悶得很”難過“透口氣”輕松快
。5)要下雨了:因為要下雨了,所以悶得很,透透氣,游到水面上來了。
(6)多音字:悶 ——悶熱、悶悶不樂
3、伸腰、大聲喊、潮濕、捉蟲
。1)用動作理解“伸腰、大聲喊”
(2)反義詞:潮濕——干燥
。3)蟲的書寫
。4)出示句子,練習用“因為??所以??”說話:
“要下雨了?諝夂艹睗,蟲子的翅膀粘上了小水珠,飛不高。我正忙著捉蟲子呢!”
。5)句子訓練:書上71頁讀讀說說
3、消息——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訴螞蟻。(謎語識字:告)
4、消息、搬東西——注意輕聲
5、籃——字理配圖講解
小白兔連忙挎起籃子往家跑。
6、嘩嘩嘩——引導(dǎo)讀出下雨時的聲音,比較春雨的聲音“沙沙沙”
(四)、鞏固生字:坡、割、伸、喊、消、陣、嘩、潮、濕、悶、蟲、搬、籃
【通讀課文】
1、自由讀全文,回答下面問題:
。1) 這個童話寫了小白兔和( )、()、()的對話,從對話中,小白兔知
道天( )。()、( )和( )知道要下雨了。
。2) 在文中找一找,“要下雨了”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在書上用鉛筆畫出來,并且看
一看是誰說的?
。3) 課本劇表演:
小組內(nèi)1人陳述課文,1人扮演小白兔,1人扮演小燕子,1人扮演小魚兒,兩人扮演螞蟻(也可兩組合作)。
2、指導(dǎo)書寫: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知道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用“要下雨了,(誰)(怎么樣)”說話。
3、指導(dǎo)學生用“看、讀、議、讀”的方法學習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進行句式練習。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下雨前一些動物活動的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小動物頭飾。
課前預(yù)習: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給要寫的字注上拼音,并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我能正確書寫下面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1、上課了,我給大家?guī)硪环荻Y物,你看到什么?知道了什么?(出示雷雨圖片)
2、引題,齊讀課題:要下雨了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ㄒ唬┦堑模掠炅耍埻瑢W們打開書,到68頁。
1、自學提示:指導(dǎo)畫批——正確、名字
(1)、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中有哪些小動物?圈出他們的名字。
①課文中有哪些小動物,板書貼圖:小白兔、小燕子、小魚兒、小螞蟻
②用一句話說說:誰知道要下雨了?
。2)、思考:課文中有哪些小動物?用——畫出他們的名字。
(2)、看著課文中的拼音,把1—3自然段讀正確。
。3)、用()畫出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對話。
。ǘ、學習1—3節(jié)。
1、那么,下雨前,正在割草的小白兔有什么感受?
3、讀1—3節(jié)。(板書:讀)要求: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1)學習生字:悶、坡、割、伸
(2)理解“割”:看圖——割草、收割、切割
(3)指名讀第一段。
。4)教師引讀第二段:小燕子從他頭上飛過。小白兔大聲喊--(學生讀)。
。5)小燕子飛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問燕子為什么飛得這么低。學生練習朗讀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大聲喊”和句尾問號。
。6)指名讀第三段,然后逐句以問引讀:
①教師指第一句問:燕子邊飛邊說——
、谛⊙嘧语w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學生接讀第二句)空氣很潮濕,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飛不高,我正忙著捉蟲子呢!
③教師板書:捉蟲子,學習生字“捉”,練習朗讀句子。(板書:議)
。7)朗讀第三段。
4、利用句式進行說話訓練,小結(jié)內(nèi)容。
要下雨了,小燕子()。(板書:燕子低飛)
6、指導(dǎo)朗讀。(板書:讀)
7、小結(jié)學法——讀、畫、議、讀
。ㄈ、學習4—6節(jié)。
1、出示“是要下雨了嗎?”請學生讀。小白兔聽完燕子的話,相信了嗎?書上這句問句該怎么讀呢?
比較句子:(1)要下雨了。
。2)是要下雨了嗎?
指導(dǎo)朗讀句(2)。
2、不相信要下雨的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同學們先自己讀讀四到六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讀一讀。
3、匯報
、傩◆~游到水面上來的原因是什么?(板書:透透氣)
②句式練習:要下雨了,小魚()。(板書:小魚游到水面)
③指名練習分角色朗讀對話。
4、看見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聽了燕子和小魚的話,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嗎?大家讀讀下面幾段課文就知道了。
(四)、學習第七節(jié)。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dǎo)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大森林里正在舉行運動會,你們想不想去看看?老師這里有運動會的門票,要想得到門票必須把上節(jié)課的生字詞組記住。
設(shè)計意圖:拓寬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課文創(chuàng)設(shè)情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把生字的復(fù)習融入其中,既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
配樂(快樂的小熊貓)快聽運動會開始了,小猴小鴨小鷹(板書貼圖)分別學會了爬樹游泳飛翔的冠軍,你們佩服他們嗎?想不想知道他們是怎么練就一身本領(lǐng)的嗎?
讓我們這節(jié)課再次走進11課,回到小猴小鴨小鷹的童年去看看吧!
同學們以后做人也要像老師寫的中國字一樣端端正正、誠實守信。
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打開書,結(jié)合課本的圖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小猴、小鴨小鷹獲得冠軍的秘訣是什么?
2、你想先學習哪種小動物的故事?
三、深入理解課文,感悟內(nèi)涵。
(一)、品讀第一段
1、師:小猴子到底想干什么?
。ó嫵觥皨寢,我要吃果子。”一句)
誰愿意讀這句話?學生評價,教師評價(聽了你讀得,猴媽媽忍不住要答應(yīng)小猴的要求了)。
2、誰能加上動作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3、聽了小猴的.話,猴媽媽怎么說的?
。ó嫵觯骸皹渖隙嘀,自己去摘吧!保
4、誰愿意做猴媽媽讀讀這句話?指名朗讀。
5、聽了你們讀的,老師也忍不住要做一次猴媽媽了,誰來做我的寶寶呀?師生對讀。
6、“這樣,小猴學會了爬樹!
板書:小猴學會了爬樹
7、小猴是怎樣學會爬樹的,小猴會遇到什么困難呢?他是怎么想的?學生自由討論,大膽發(fā)表意見,理解自己親自去做的必要性。(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可以是小猴自己不怕困難,也可以是小猴在猴媽媽的再一次鼓勵下大膽地去學爬樹。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
8、小猴學會了爬樹,他多高興呀。
同學們,你有什么話要對小猴說嗎?
9、有感情的朗讀第一自然段。
老師想和你們合作讀讀第一段好嗎?師生分角色朗讀。
設(shè)計意圖:啟發(fā)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在分角色練讀中熟練課文對話,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從而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二)、舉一反三,自主拓展(學生自學第二、三自然段)。
1、小組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2、指名讀小鴨和媽媽、小鷹和媽媽的對話,要求讀通順、流利,讀出恰當?shù)恼Z氣。
3、進一步啟發(fā)想像,鼓勵創(chuàng)造。小鴨和媽媽、小鷹和媽媽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說這些話的?小鴨、小鷹又會遇到什么困難?小鴨、小鷹會怎樣克服困難、最終學會游泳和飛翔?
4、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小組進行討論,并合作創(chuàng)造、編排、表演童話劇。
四、課外拓展
今天,同學們的表演真不錯,結(jié)合你的生活,最近,你又學會了什么?是怎么學會的?說給大家聽一聽。
你們真了不起,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像小猴、小鴨和小鷹那樣,不怕困難,什么事自己去做,自強自立,勇于實踐,那樣,你一定會成功的。
五、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以后我們把自己學會的一件事或者一個本領(lǐng)都要寫在自己的小本本中,積累起來,比一比誰是獨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識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韻律。
3.培養(yǎng)學生愛查字典,主動、經(jīng)常翻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愛查字典,主動、經(jīng)常翻字典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認識本課14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韻律。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dǎo)入
同學們,你們帶字典了嗎?趕快翻翻,說說你對它有什么印象?讓我們到課文里了解了解它吧!
二、自學
1、自主讀文,輕聲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和自己喜歡的方法如:問一問,猜一猜,查一查等去認識字。
2、嘗試查字典
三、識字。
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四、交流
1、讀文整體感知
2、你喜歡哪小節(jié),就可以讀哪小節(jié),并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五、誦讀
1、練讀: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選擇喜歡的方式練習讀文。2、匯報表演: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讀文。
六、評價
七、寫字
1、認讀生字卡片并擴詞。
2、自主學習較簡單的字
3、交流學習較難的生字。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充溢和平意味的兒童詩,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小朋友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里,和不同國家的小朋友游玩!疤柺谴蠹业摹奔础笆澜缡谴蠹业摹,全世界小朋友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定。詩歌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游戲。詩人從“太陽普照全球”這一自然現(xiàn)象中提煉出詩意,把太陽當做所有國家的朋友,她從西山落下,走向別的國家,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帶去了快樂和希望。
【公開課教案理念】
以新課程規(guī)范為指導(dǎo),體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以讀為主要方式,利用IP資源協(xié)助同學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詩歌的意境,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提升同學的朗讀、感悟、創(chuàng)作等語文素養(yǎng)。
【同學情況分析】
這首詩歌想象豐富、形象感強,文字優(yōu)美、意境深遠,富于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同學非常喜歡。而且因為文辭比較簡單,所以他們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字面意思,但詩歌的深層含義及詩歌的語言魅力則不容易領(lǐng)悟,需要教師的引導(dǎo)。
【教學內(nèi)容】
本課的第一課時,講讀課文。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jié)友愛,以及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引導(dǎo)同學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含義。
【教學資源選用分析】
。薄lash動畫:
課前活動時使用,活躍氣氛;
。、錄音資源:
開課時播放配樂動畫范讀詩歌,讓同學整體感悟詩歌內(nèi)容,引發(fā)了同學的學習興趣;
。场D片資源:
采用課件形式出現(xiàn),學完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讓同學觀看課件上的云霞圖,讓同學在美的享受中進入新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對他們學習一三四小節(jié)內(nèi)容做了感知上的鋪墊;當同學理解了太陽是大家的是全人類的這樣的思想后,讓同學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觀看陽光下事物的圖片,激發(fā)創(chuàng)作詩歌的欲望,讓同學即興創(chuàng)作一節(jié)詩歌;
。础⑽淖仲Y源:
采用課件形式出現(xiàn),學習詩歌的哪小節(jié)出現(xiàn)時出現(xiàn),方便同學老師有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教師活動:
。、談話導(dǎo)入。
2、你喜歡太陽嗎?為什么?
。、今天俺們就來學習詩人薛衛(wèi)明寫的一首關(guān)于太陽的詩歌。
(出示課件上的太陽圖。)
同學活動:
。薄⒄f說喜歡太陽的理由。
2、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教師活動:
。薄⒔處熖嶙x書要求。
。、抽生分小節(jié)讀。
。场⒔M織同學評價讀課文情況。
。、動畫范讀課文。
(動畫配樂課文范讀。)
同學活動:
1、自由小聲地讀詩歌,注意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認真聽,仔細看。
。、評價同學讀課文的情況。
。、同學看動畫聽詩歌,考慮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三、指導(dǎo)精讀積累感悟
教師活動:
。、文中哪小節(jié)寫了太陽做的好事?
。病衙鑼懱杽幼鞯脑~語畫上圓圈,并說說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什么?
。、師小結(jié)。
4、指導(dǎo)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jié)。
。、假如你是盛開的鮮花,你是茁壯的小樹,你是花間嬉戲的.蝴蝶,你是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或者你就是你自身,當你沐浴著陽光,享受著溫暖,此時,你想對太陽說點什么呢?
。、讓俺們懷著這份快樂,帶著對太陽的愛,再來讀讀這一小節(jié)。
。R讀)
7、老師引讀第一小節(jié)。
8、太陽就要從西山落下了,她要去哪兒?引讀第三小節(jié)。
9、她為什么要到別的國家去?
。保、那里的小朋友和鮮花正在睡夢中等她、盼她做什么喃?
。ǔ鍪久抗(jié)詩歌。)
同學活動:
1、抽生讀第二小節(jié),其他同學考慮太陽做了哪些好事?
。病⑼瑢W勾畫動詞并交流體會。
。场⒂懈星榈乩首x詩句。
。、同學各抒己見。
。、齊讀詩歌。
。、同學跟師讀。
7、同學跟師讀。
。、請一個同學來讀讀第四小節(jié),其他同學考慮,匯報。
。埂別回答,其他補充。
四、創(chuàng)作詩歌拓展深化
教師活動:
。、教師出示圖片,提要求。
。、師小結(jié):
是呀!太陽把每一份光,每一份愛都無私地奉獻給大家。太陽是你的,太陽是俺的,太陽是小樹的,太陽是鮮花的,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世界萬物都擁有一個一起的太陽,所以說太陽是大家的。
。、除了太陽是大家的,還有什么是大家的呢?
。、出示圖片,同學對全世界的小朋友說說自身的心愿。
。ㄅ錁穲D片。)
同學活動:
。薄⒖磮D片,同學仿寫詩。
2、交流創(chuàng)作的詩歌。
。、齊讀課題。
。、個別回答,其他補充。
。ńY(jié)合自身收集到的資料談體會。)
。、同學暢談心愿。
五、總結(jié)全文,深情朗誦
教師活動: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的心已經(jīng)和太陽緊緊貼在一起了,不然怎么會有如此精彩的語言?讓俺們再次走進詩中,用你深情的語言來誦讀這首詩,把和平幸福的心愿傳達給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同學活動:
同學感情朗誦詩歌。
語文教案 篇5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shè)計
課題
地震中的父與子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設(shè)計
。、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昔日、廢墟、瓦礫”等詞語。積累文中關(guān)于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的佳句。
2、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悟父與子的“了不起”。
。、初步感受借外貌、語言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
教學方法設(shè)計
教法:1、朗讀法: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散讀、默讀,讓學生感悟作者平實、自然、柔美的風格。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心到、手到”,積極讀書,
3、朗讀法:指導(dǎo)學生各種形式的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程序設(shè)計
教材處理設(shè)計
師生活動設(shè)計
一、情境導(dǎo)入,引讀課題
播放地震錄像邊描述1994年1月17日發(fā)生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場大地震的情景。
引出 課題
二、檢查前置性學習收獲,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重點理解“昔日、廢墟、疾步、破爛不堪”等詞語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整體感知主要內(nèi)容。
3、交流讀書收獲,提出問題。
三、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薄⒀凶x“時間長”:
。、研讀“沒人再來阻擋他”:
。场⒀凶x“可怕的樣子”:
四、研讀畫面,感受兒子的了不起
。、感受兒子在廢墟中頑強等待的畫面:
【教學重點、難點】
1、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
2、領(lǐng)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表達方法。
【生字全解】
生字、新詞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在檢查時注意下列這些字的字音、字形:“礫”讀:li “堪”、“墟”筆畫較多指導(dǎo)分析結(jié)構(gòu)。
【多音字】
le (好了)
了
liao(了不起)
【詞語全解】
昔日:指往日,從前。
廢墟:城市或村莊遭受破壞或災(zāi)害后變成的荒涼地方。
疾步:快步行走。
絕望:毫無
希望
了。
瓦礫:破碎的磚頭瓦片。
開辟:開發(fā)開墾,把荒地開墾成可以種植的土地。本課是打開的意思。
【句段解析】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dǎo)學生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導(dǎo)學生理解。①“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薄傲瞬黄鸬母概c子”,是提領(lǐng)全文內(nèi)容的關(guān)鍵句子。抓住它品讀全文,其他重點句如“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再沒人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薄安徽摪l(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等等,就會迎刃而解。“了不起的父與子”要從“父”與“子”兩個方面來理解。說父親了不起,是因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過后,就絕望地離開了!倍@位父親一直不停地挖掘。人們勸阻他,“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他便埋頭接著挖!薄八诹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睘榱藘鹤樱瑳Q不放棄,實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多么堅忍不拔決不放棄的父親!多么恪守諾言有責任感的父親!說兒子了不起,是因為在長達38個小時的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
希望
;當?shù)玫礁赣H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同死神搏斗,最終生還,巨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對父親真誠諾言的信賴;奇跡的出現(xiàn)來自偉大的父愛。②“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為什么文中3次出現(xiàn)反復(fù)出現(xiàn)類似的話?因為他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是兒子在絕境中滿懷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親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原因。反復(fù)出現(xiàn),多處呼應(yīng),通過父親的責任感充分表現(xiàn)了崇高的父愛,通過兒子對父親諾言的.深信不疑說明了對父親多么信賴。了不起的父與子,共同創(chuàng)造了神話般的奇跡。
一、情境導(dǎo)入,引讀課題
二、課前前置性學習
自讀課文,完成前置性學習要求。
三、交流前置性學習情況
1、看大屏幕,認讀生字詞
2、小組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自己寫的四字詞語。
3、集體交流自己弄懂和不懂的詞語。
4、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經(jīng)過怎樣,結(jié)果如何?
四、誦讀全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學課文:思考:哪個地方最讓我感動?
五、為什么說“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小組合作學習
。ㄒ唬└惺芨赣H的了不起
教師出示課件第12自然段的前兩句。
同學們深情地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自己能讀出什么來呢?(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主要抓住以下三點隨機點撥。)
。薄⒀凶x“時間長”:
⑵ 感受“父親累”:
。、研讀“沒人再來阻擋他”:
3、研讀“可怕的樣子”:
⑶ 感情朗讀:
(4)教師引導(dǎo) 回放畫面:領(lǐng)悟父親說的話。
。ǘ└惺軆鹤拥牧瞬黄
1、在長達38個小時的漆黑的瓦礫堆下,沒有水,沒有食物,只有恐懼與危險。然而7歲的阿曼達卻能在這種情況下,告訴同學不要害怕,堅持生的
希望
。
2、當?shù)玫礁赣H的救援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
教學程序設(shè)計
教材處理設(shè)計
師生互動設(shè)計
五、回復(fù)全文,升華情感
。、品味感悟: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這個結(jié)尾,回味剛才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幕,說說你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理解。
2、回復(fù)全文:
讀到這里,老師相信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形象一定刻進了同學們的心里,他們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深深地感動著我們,讓我們永遠銘記。請你選擇一句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話,再一次飽含深情地說出來或讀出來與大家分享。
六、走進情境,感受阿曼達所經(jīng)歷的38個小時的考驗。
小練筆: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篇章指導(dǎo)】
本篇課文情節(jié)感人,催人淚下。按著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清楚地記敘了整個事件的過程。全文線索清楚,緊緊圍繞著父子都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來展開。文中父親對兒子說的那句話共出現(xiàn)了三次,雖分別出自父子之口,但一次比一次表現(xiàn)了父親,一個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影響,從而進一步寫出了父親的偉大。
【寫作特點】
1、緊緊抓住了父親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及心理活動,生動地刻畫出了父親的形象。
2、多處語句的處理作者都采用了感嘆句,表現(xiàn)了事態(tài)發(fā)展的緊張,表現(xiàn)了父子二人焦急、迫切的心情。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一位年輕的父親堅持要救回兒子的事,贊揚了威難之中父子間的偉大親情和父親執(zhí)著的信念及兒子先人后己的品質(zhì)。
【拓展閱讀】
朱自清的《背影》感受不同父愛。
六、加強朗讀訓練。披文入情,以讀促思,在讀中悟。
七、課堂練習
。、我寫的字最漂亮(看拼音,寫詞語):
bào zhà( ) fèi xū( )
chàn dǒu( ) wǎ lì( )
hùn luàn( ) xī rì( )
。、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危險──( ) 絕望──( ) 幸福──( )傷痛──( ) 漂亮──( ) 悲痛──( )
。、我能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型(只填序號) A、陳述句 B、反問句 C、感嘆句 D、疑問句
⑴ “誰愿意幫助我?”( )
、 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
、 “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
、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個故事難道不感人嗎?( )
板書設(shè)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親――――挖
了不起
兒子――――等
課后反思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如學生從課文對父親的外貌描寫說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親在廢墟中挖了36小時,聯(lián)想到阿曼達在廢墟下等了36小時,并由此想象廢墟下的阿曼達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這樣做,填補了課文空白,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與子的了不起。又比如,學生在用“不論……總……”進行說話訓練的過程中,對父親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感到一個直面困難、永不言棄的父親形象逐漸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我更欣喜地看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累語言,內(nèi)化語言,并靈活地運用了語言。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培養(yǎng)了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地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每一位學生得到了扎扎實實的發(fā)展。
語文教案 篇6
【設(shè)計意圖】
這是一個優(yōu)美動人的童話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個個人性化的角色,一定會感動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
本設(shè)計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自主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深化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預(yù)設(shè)目標】
。、理解文章內(nèi)容,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yǎng)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體會人、動物、植物(環(huán)境)之間的和諧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讀悟文中的角色對話,體會童話角色的心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dǎo)入,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鳥兒的日記:
1、2001年10月28日 晴
給好朋友大樹唱歌并告別。
。、2002年2月28日 陰
給好朋友大樹唱歌并告別。 師導(dǎo)語激趣:同學們,看!這是鳥兒寫的日記,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課題:去年的樹。
二、自主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 讀準、讀通、讀懂;
。、個體質(zhì)疑→組內(nèi)探討→集體釋疑。
3、抽讀、評議、正音。
4、感知內(nèi)容: (學生暢談)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yīng)好朋友 。
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fā)現(xiàn) ,于是就在火柴點燃的`燈火前 。因為它 。
三、對話朗讀,培養(yǎng)語感
師引:這篇童話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B兒、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他們還會說話呢!
1、找出角色對話。用“﹏﹏﹏”畫出小鳥說的話,用“”畫出、樹、樹根、門、伐木人、小姑娘、燈火……說的話。
。病⒛7吕首x(學生自主嘗試)選讀喜歡的角色對話。
3、出示對話,通過個別讀、對讀、組內(nèi)演讀、師生互讀互議等方法來感悟角色,體驗心情:
小鳥、大樹:
“好。我明年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再見了,小鳥!明年請你再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樹根:
“站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B兒向山谷里飛去。)
門:
“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他被機器切成細條兒,做成火柴,運到村子里賣掉了!
(鳥兒向村子里飛去)
小姑娘:
“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火柴已經(jīng)用完了,火柴點燃的火,還在燈里亮著。”
。、想一想,說一說:
伐木人來砍大樹的時候,樹對伐木人說:“ ”
四、延伸拓展,自主發(fā)展
。薄熂ぃ 大樹還在嗎?鳥兒又怎么認為的?
。、有感情地回讀大樹與小鳥的對話,再次體驗大樹與小鳥的情意。
。场⒊鍪荆骸皟罕牬笱劬Γ⒅鵁艋鹂戳艘粫䞍。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歌兒,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飛走了!睂W生自讀思考:鳥兒盯著燈火看的時候,在想?
鳥兒唱完歌兒,對著燈火看的時候,在想?
出示:跳躍的燈火、抒情音樂。 學生靜悟,對著燈火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余念: 鳥兒明年還會來嗎?2003年的日記又會怎樣寫?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構(gòu)想】
《懷疑與學問》是一篇觀點鮮明、論證充分、說理透徹的議論文,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17課《懷疑與學問》。
因此,我想從議論文教學的結(jié)構(gòu)人手,既注重課文的整體把握,又注重語言文字的教學,使兩者得到統(tǒng)一,從而使傳統(tǒng)教法與教學創(chuàng)新得以有機結(jié)合。
【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論點層層深入的寫法和層進式論證法、對比論證法。
2.認識“懷疑”、“思索”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
3.學習本文明白樸實、簡潔準確、通達流暢、長短相宜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運用。
難點:理解論證的層次和過渡句的作用。
[教學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國當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學家叫顧頡剛,他幼年讀的.書多,知識面廣,并且讀書時就不肯盲從前人之說,敢于提出疑問。因此特別喜歡考證。有一次,他看見一個飯碗,上面畫著許多小孩,有的放紙鳶,有的舞龍燈,有的點爆竹,題為《百子圖》。他知道文王有100個兒子,以為這一幅圖畫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證一下文王的兒子。他從常見的書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幾個人。他很奇怪,為什么這樣一個名人兒子竟如此難考證。后來才知道文王百子說是從《詩經(jīng)》中來,只是一種諛頌之詞,并非實事。這就是做學問。我們在學習中要心存疑問,勇于提問,不恥下問,隨時反問,善于提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顧先生的一篇議論文——《懷疑與學問》。
(板書課題)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布置閱讀思考題
思考題一:文章的論點是什么?總論點是如何提出來的?
思考題二:分論點是什么?分論點的提出有什么特點?分論點與總論點之間有何聯(lián)系?
思考題三:試找出本文的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思考題四:文章用了哪些議論方法?
(此環(huán)節(jié)指導(dǎo)學生通過抓住關(guān)鍵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
三、學生分組閱讀課文,合作探究,考慮思考題的回答(學生通過交流討論領(lǐng)會作者的觀點,這一過程教師應(yīng)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自由解讀文本,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集第17課《懷疑與學問》》。教師以平等對話的形式加入學生的學習討論過程中。)
四、師生共同討論并歸納
1.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2.分論點:
、賾岩墒菑南麡O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
②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shè)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
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之后,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從消極方面進行論證,第6自然段再從積極方面進行論證。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啟下的遞進復(fù)句,精當?shù)馗爬饲昂髢蓚分論點:“懷疑不僅是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也是從積極方面建設(shè)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倍耙环矫娴恼撌觯址譃閮蓪觼碚撟C中心論點:第3、第4自然段先說對傳說要有懷疑精神,既然學問的基礎(chǔ)是事實和根據(jù),這種證據(jù)有時又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而這種傳說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對于傳說都應(yīng)當經(jīng)過一番思考亦即懷疑;第5自然段擴展開來,又提出“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懷疑”的小論點。這樣,本文議論的內(nèi)容從對于傳說的懷疑,進而擴大到對于不論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囊饬x,進而轉(zhuǎn)到從積極方面建設(shè)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作用,層層深入論證,對懷疑精神在做學問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做了全面而精當?shù)年U述。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尤其要注意鼓勵學生。此外,在評價時我們應(yīng)采用多種方法,比如說讓學生自評、互評等,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也更能投入到學習中去。)
2.試找出本文的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請學生各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書,評出歸納準確、簡潔的學生,增加學生自學的興趣。)
討論并歸納:
、偈聦嵳摀(jù):
a.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
b.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
c.聽說“腐草為螢”。
d.戴震善問的例子。
、诘览碚摀(jù):
a.“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c.“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3.請編寫本文的閱讀提綱,并請同組互評,選出優(yōu)秀的提綱板書。
(這個步驟有利于學生梳理文章,理清思路。)
五、小結(jié)
本文論述了學者先要會疑,學則須疑的觀點,強調(diào)了懷疑精神在治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學者應(yīng)有懷疑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本文圍繞著中心論點,分設(shè)了兩個分論點,分層次地進行論述,條理清楚,中心明確。這種論證結(jié)構(gòu)和方法值得同學們學習。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11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0-06
(精選)語文教案08-01
【精選】語文教案08-03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