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及其變化過程。
2、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
3、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蝴蝶玩偶,教學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引出蝴蝶主題。
老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請你們猜猜一個謎語它是說的是什么的小動物呢?"有樣東西真美麗,四片翅膀像花衣,春天飛到花園里,停在花上好神奇",你們來猜猜是什么小動物呢?(蝴蝶)老師:你們說說為什么是蝴蝶呢?(幼兒回答)老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這個謎語的謎底就是蝴蝶!你們真的很棒呢,給自己拍拍手吧!
二、出示蝴蝶實物,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的外形特征。
老師:好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美麗的蝴蝶是什么樣子的呢?
老師設置以下問題進行提問:
(1)蝴蝶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橢圓形的)(2)蝴蝶的頭上面有什么?(兩個觸角)(3)蝴蝶的胸部有什么呢?(有腳)(4)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翅膀上面有花斑)(5)蝴蝶有幾只腳呢?(六只腳,腳也叫做足,兩只腳就是一對足,那我們數(shù)一數(shù)有幾對足,三隊足)(6)蝴蝶在哪里生活呢?(蝴蝶喜歡花,生活在花叢中)(7)它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是在干什么呢?(蝴蝶喜歡吃花蜜,所以它們就喜歡待在花叢中)老師小結(jié):剛剛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好,蝴蝶的身體是長長的橢圓形的,頭上有兩個觸角,胸部有和腹部長有三對足,翅膀上有花斑,喜歡生活在花叢中,因為它們很喜歡吃花蜜,它們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就是在尋找自己喜歡吃的花蜜哦!它們只要找到了自己喜歡吃的花蜜就會賴著不走。
(8)那小朋友知道蝴蝶是怎么來的嗎?
三、引導幼兒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1、老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一只美麗的蝴蝶媽媽在她要死去之前在樹葉上產(chǎn)下了一批像菜籽一樣大小的東西,這個東西的名字就叫做卵。這個卵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成長,慢慢的蛻變成了一只毛毛蟲;因為天氣的變化,這個毛毛蟲就把自己藏到了一個橢圓形的小簍子里,這個橢圓形的小簍子的名字就叫做蛹,慢慢的這個蛹長出了翅膀,長出了橢圓形的'身體,兩只觸角,三對足,身體上也長出了花斑,漂亮極了。春天到了,花兒都開了,蝴蝶姑娘們都出來了,看!她們正在吃著甜甜的花蜜呢!
2、老師進行提問,幫助幼兒了解蝴蝶生長變化的過程。
。1)蝴蝶媽媽在樹葉上產(chǎn)的什么呢?(卵)(2)蝴蝶的卵是什么樣子的呢?(像菜籽一樣大小的東西)(3)這個卵經(jīng)過成長蛻變成什么了?(毛毛蟲)(4)毛毛蟲在小簍子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長出了翅膀,還有三對足,兩個觸角)(4)蝴蝶是由什么變的,怎么樣變的?
3、鼓勵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變現(xiàn)蝴蝶的生長過程。
老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蝴蝶蛻變的過程,好嗎?
四、結(jié)束部分:
我們美麗的蝴蝶仙子們我們一起出去吃花蜜吧!跟我們后面的客人老師說再見吧!
。ㄓ變河兄刃虻碾x開,活動結(jié)束)
活動反思:
由于本次活動的開展,是從孩子的興趣點生成的,所以幼兒對整個活動充滿了興趣,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激發(fā)。活動中蝴蝶圖片的欣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游戲與音樂的有機結(jié)合,不僅使幼兒了解了蝴蝶的種類、成長過程、身體特征,使重點和難點的學習得到很好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美,在游戲中體驗到了快樂。整個教學活動中,語言(故事)、藝術(表演)、健康(游戲)等領域教育的滲透,體現(xiàn)了新《綱要》中“整合”的教育理念。表演和游戲活動的開展,也正順應了孩子活潑、好動、愛表演的年齡特點,幼兒在動靜交替、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真正體驗了快樂。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兒歌的韻律,感受音樂強弱變化。
2、喜歡打擊樂活動,體驗拍打不同位置發(fā)出的各種拍打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節(jié)奏棒每人一副
2、大貓、小貓圖片;磁帶;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出示玩偶引起幼兒興趣,用歌歡迎。啟發(fā)幼兒變換拍打的部位和動作。
3、分辨聲音游戲
教師用不同強度的.聲音呼喚幼兒
啟發(fā)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大貓和小貓》、《幸福拍手歌》,并用身體動作和節(jié)拍表現(xiàn)
4、敲敲奏奏
按教師提示的節(jié)拍嘗試敲擊節(jié)奏棒的各種方法
按兒歌韻律敲擊《孫悟空打妖怪》 《修鞋匠》
嘗試敲擊《大貓和小貓》、體驗節(jié)奏的變化
5、音樂游戲 《 聽音學走路》:啟發(fā)幼兒注意傾聽,根據(jù)音樂的變化模仿鳥飛、大象走、解放軍走路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fā)揮想象,表現(xiàn)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和涂色活動,區(qū)分2—3樣同類物體的長短,培養(yǎng)動手能力、比較能力。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能根據(jù)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體驗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蠟筆、紙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請幼兒觀察桌上的不同實物,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二、比一比
1、同樣兩類物體進行比較
問:你覺得哪把尺長,哪把尺短?
追問: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們的長短?
2、師:老師手里的兩條綢帶哪一條綢帶長,哪一條綢帶短?
追問: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們的長短?
分別比較兩把尺和兩條綢帶的長短,說說哪把尺長,哪把尺短;哪條綢帶長,哪條綢帶短。
3、三樣同類物體進行比較
師:我這里有3支蠟筆,哪一只蠟筆最長,哪一只蠟筆最短?
誰能來給蠟筆排排隊,從最長的排到最短的?
師:我還請來了管子,我們也來給他們比比誰最長,誰最短?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他們誰最長,誰最短了,誰能來幫它們按照順序排排隊?
三、涂一涂
1、師:我的紙上還有一些朋友需要小朋友來幫助他們比出長短。
師:我們把長的尺和長的綢帶涂上黃色,把短的尺和短的綢帶涂上藍色。
師:把最長的蠟筆和管子涂上黃色,把最短的蠟筆和管子涂上藍色,剩下的就涂上紅色。
2、請幼兒在練習紙上按要求涂顏色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jié)小班的數(shù)學活動,活動的重點在于區(qū)分物體的長短。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興趣都很濃厚,最后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完成度也還不錯。活動中我通過出示不同的物體來讓幼兒進行長短的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我忽略了一個細節(jié)就是長短的比較應該放在水平平面上,不應該豎著放,這樣更適合比高矮。在出示綢帶進行比長短的時候,由于操作紙上一條綢帶是彎曲的,我選擇了同樣長短的綢帶進行比較,孩子們不能很好的理解,應該選用長短不同的綢帶,然后將長的綢帶進行彎曲變長和短的綢帶一樣長,這樣孩子們或許能更好的理解。整個活動,我缺少了讓幼兒操作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就缺少了趣味性和游戲性,操作也是一個讓孩子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過程,應該加入活動中。在選擇比較的物體時也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這樣孩子們在講述時更容易也更清楚。
活動點評: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的設計沒有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沒有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掌握比較的`方法來掌握物體的長和短。本次活動,大多是教師在前面說教,而幼兒不是很主動的學。并且在活動中,教師對于比較的方法講述的也不是很清楚,(重疊和長短排等)雖然在活動設計時體現(xiàn)出來,但是在活動中沒有。在活動中,幼兒講述的較少,教師講的太多。這些作為新教師需要注意到的。
亮點:
1、教師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環(huán)節(jié)能層層遞進。
2、材料的準備比較充分。
不足:
1、目標制定時,教師應考慮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什么。這次的活動是數(shù)學活動,讓幼兒區(qū)分長短,應該讓幼兒看卡,比較物體的長短。
2、對于數(shù)學活動,教師對于語句的概括一定要規(guī)范,正確引導幼兒。
3、材料的準備要考慮周全,如像比較長短,就要選擇不同的顏色,使能力差的幼兒在同伴的啟發(fā)下也能掌握。
建議:
1、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因增加幼兒的操作機會,使幼兒掌握比較的方法。
2、操作紙的要求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有機的進行調(diào)整。
小百科: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所產(chǎn)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nèi)庋鬯姷降墓饩,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chǎn)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xiàn)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視覺神經(jīng)感覺。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幼兒感受色彩的.美。
2、體會吹起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畫紙、裝有顏料的眼藥水瓶兩只
【活動過程】
一、老師做示范
1、首先,把水彩顏料滴在紙上。
2、然后用嘴輕輕向各個方向吹,邊吹邊滴顏料。
3、顏料會在紙上形成各種形狀,讓寶寶看看,這些形狀像什么?
二、幼兒親自試一試,吹出他們想象的圖案。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從牙印來判斷是誰啊嗚了一口。
2.大膽講述,感受故事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啊嗚一口》
活動過程:
一、演示多媒體課件1,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吃過大餅嗎?味道怎么樣?
2.師:咦,這一塊大餅是誰做的?小豬做了這塊大餅后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二、演示多媒體課件2-15,觀察餅上的牙印。
小豬分別遇到了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
1.小鳥在大餅上“啊嗚一口”,留下了一個什么樣的牙齒印?
2.兔子在大餅上“啊嗚一口”,留下了一個什么樣的牙齒印?
3.狐貍在大餅上“啊嗚一口”,留下了一個什么樣的牙齒。
4.鱷魚在大餅上“啊嗚一口”,留下了一個什么樣的牙齒。
5.河馬在大餅上“啊嗚一口”,留下了一個什么樣的牙齒?
三、演示多媒體課件16—17,判斷是誰啊嗚了一口。
1.師:小豬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啊嗚”,他也在大餅上咬了一口,看看他的牙印是什么樣的?
2.師:現(xiàn)在,小朋友們猜出來了嗎,到底是誰先在大餅上“啊嗚一口”了呢?
四、游戲:誰的牙齒印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旋律,學習蹦跳步,并能按音樂節(jié)奏和情節(jié)進行表演。
2、能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編出花的不同造型動作、小兔動作和自然物。
3、體驗游戲中小兔和兔媽媽捉迷藏時的愉快情緒。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yǎng)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于幼兒人數(shù)相等、錄音機、磁帶2、日;顒又袔ьI幼兒觀察并模仿花的造型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春來到》,鼓勵幼兒有表情的表現(xiàn)小動物出來玩的樣子。
二、熟悉音樂旋律,了解游戲玩法1、教師引導幼兒完整欣賞a、b、c三段音樂1)、導語:春天來了,還有許多動物出來玩了,你們聽它們是誰?
(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完整欣賞三段音樂)2)、提問:你覺得這段音樂里都有誰出來了,它們在做什么?
2、幼兒聽音樂看表演(使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音樂,了解游戲情境)教師表演后提問:
1)、你們喜歡剛剛的表演嗎?想再看一遍嗎?你們要注意看看都有誰出來了?它們在做什么?(引導幼兒了解游戲情節(jié))2)、剛剛的游戲中都有誰?它們在做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ㄟM一步引導幼兒了解游戲順序和小兔動作)3)、它們是不是一開始就在捉迷藏啊?
(引導幼兒再次完整欣賞兩段音樂,感受兩段音樂表現(xiàn)的不同內(nèi)容和游戲情境)3、學習蹦跳步和小兔子動作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chǎn)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fā)揮想象,表現(xiàn)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初步感知哄小花貓睡覺時安靜、恬美的氛圍。
2.探索用輕柔的聲音與雷公公對話,哄小花貓睡覺。
3.注意與同伴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朗誦兒歌,體驗關愛小花貓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雷公公”(雷聲)
2. 圖片:大花貓。
3.《搖籃曲》的音樂磁帶。
聲音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初步感知哄小花貓睡覺時安靜、恬美的氛圍。
1.教師懷抱“小花貓”
2.我們的小花貓晚上抓了一夜的老鼠,很辛苦,該睡覺了。
演唱《搖籃曲》哄其入睡。
二、學習兒歌。
1.幼兒產(chǎn)生請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花貓的愿望,引出活動名稱。
。1)播放聲音:雷聲
(2)是什么聲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嚕呀!都要把我的小花貓吵醒了,
我們一起來請求雷公公輕點打呼嚕,好嗎?
2.幼兒初步感知兒歌內(nèi)容。
教師用請求的語調(diào)示范朗誦兒歌,然后再對幼兒說
雷公公聽到我們的'聲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嚕了,我們再把小花貓哄睡著。
最后,與幼兒一起繼續(xù)哼唱《搖籃曲》哄小花貓睡覺。
3.幼兒跟誦兒歌。
教師繼續(xù)放錄音,雷聲繼續(xù),教師號召全體小朋友跟誦兒歌。
“雷公公呼嚕打的太響了,沒聽見,我們再一起說說它吧!”
4.幼兒集體朗誦兒歌。
再次引導幼兒哼唱《搖籃曲》,突然雷聲又響起。幼兒自然遷移。
集體朗誦兒歌,注意聲音要保持一致。
5.幼兒有表情的朗誦兒歌。
教師提問,啟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用輕柔的聲音朗誦兒歌與雷公公對話。
“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嚕啦!想想看,我們應該怎么樣請求它,雷公公會聽得舒服,
又不會吵醒小花貓。
三、幼兒人手一只“小花貓”,唱《搖籃曲》,哄其入睡。
1.雷公公它不打呼嚕了,還和我們一起哄小花貓睡覺呢!
2.聽音樂《搖籃曲》,教師啟發(fā)幼兒,輕輕將小花貓送到小床上,
讓小花貓安靜地睡覺,再提醒幼兒輕輕地、有序的離開教室。
附兒歌
《小花貓睡了》
雷公公,雷公公,
請您清點打胡嚕。
我的花貓在睡覺,
不要吵醒小花貓。
小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初次接觸武術,同時對繪畫也比較生疏,但他們的好奇心比較強,什么都愿意試一試。隨著我園的武術課題的開展,我就嘗試了這個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在邊做邊看中了解這些兵器。同時,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對色彩的辨別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在輪廓線內(nèi)均勻涂色,色彩要鮮艷。
2、通過涂色活動,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武術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zhì)。
活動準備:
各種彩色的兵器圖片,每人一盒油畫棒,每人一張操作紙,一塊空白的KT板,輕音樂磁帶一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小二班請來了一些客人,你們看看它們是誰?
出示各種兵器圖片,讓幼兒認識。
你們喜歡各種兵器嗎?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它們?
出示未涂色的圖片,它現(xiàn)在身上的衣服漂亮嗎?你們愿意把它打扮漂亮嗎?
幼兒的.想象討論,想象怎樣為兵器寶寶打扮。
二教師示范
教師先邊示范用鮮艷的顏色在輪廓線內(nèi)上下均勻涂色,邊講解涂色的方法。
請一個能力強的幼兒上來示范,為接下來小朋友集體練習做榜樣,使幼兒能大膽嘗試。
三幼兒進行涂色
讓幼兒在輪廓線內(nèi)均勻涂色,同時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顏色要涂滿,握筆姿勢要正確。
四教師和幼兒一起把把涂好的作業(yè)紙貼在KT板上。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是比較高的,他們的持久性也較強,能自始自終地完成自己手中的作品,還愿意用語言來表達出自己簡單的觀點。
可能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吧,他們涂的色彩比較單一,對色彩的搭配幼兒也比較欠缺,審美感比較缺乏吧,喜歡用一種顏色進行裝扮。以后還要多注重這方面的練習。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和教師的引導知道漱口可以清潔牙齒。
2、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活動準備:芝麻糖、調(diào)羹、鏡子、杯子、水、臉盆等。
活動流程:
請客吃芝麻糖 --〉送禮物照鏡子 --〉討論清潔牙齒的方法 --〉教師總結(jié) --〉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嘗試漱口--〉讓老師看看誰的牙齒最干凈
重點難點:
讓幼兒掌握正確漱口的方法 活動過程:
1、請客吃芝麻糖:過新年的時候,我買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今天請你們吃好嗎?(幼兒品嘗芝麻糖)
2、送禮物,照鏡子:我還準備了小禮物送給你們,你們看看是什么?(鏡子) 今天我們來照照嘴巴里面有什么?(牙齒)牙齒是什么顏色的?(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牙齒上的黑芝麻)黑芝麻爬到牙齒上去了,牙齒變臟了,你有什么辦法把黑芝麻從牙齒上趕走呢?
3、幼兒自由討論清潔牙齒的方法。
4、教師總結(jié):牙齒臟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辦法,可是幼兒園里沒有牙刷,就讓我們來漱口吧。
5、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 (1)教師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起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幼兒邊念兒歌邊學習正確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 請個別幼兒聽口令做動作。 集體聽口令做動作。
6、漱口:幼兒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吐在臉盆里。
7、讓客人老師看看誰的牙齒最干凈。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2.能響亮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3.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繪制《洗手步驟圖》。
2.在盥洗間墻上便于幼兒觀察的位置張貼《洗手步驟圖》。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戶外活動,發(fā)現(xiàn)手的變化。
師:剛才我們在外面玩了什么?(玩皮球、玩小狗爬等等)
開心嗎?(開心)
師:可是瞧,我們的小手變成什么樣子了呢?
幼:手變得臟了。
幼:手變花了。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幼兒自由地說出經(jīng)驗)
幼:要洗手。
幼:要用餐巾紙擦手。
師:對了,我們要洗手,做個愛衛(wèi)生的孩子。
師:不然臟了手會怎樣呢?
幼:好吃的東西會不好的。
幼:去吃牛奶會不好的。
教師總結(jié):去抓了餅干牛奶好多吃的東西放到肚子里會不舒服的,而且臟手弄眼睛,眼睛也會生病的呢。
(給予孩子講出經(jīng)驗的機會,孩子們很會說,在平時生活中爸爸媽媽經(jīng)常教孩子們注意平時的衛(wèi)生給了孩子們很多的經(jīng)驗。)
二、出示《洗手步驟圖》,了解洗手步驟。
師:洗手很重要,那么怎樣洗手呢?
教師請幼兒觀察掛圖:洗手順序是什么?
教師:打開水龍頭、沖水、擦肥皂、再沖水、擦干。
三、教師總結(jié)正確的洗手順序,并通過念兒歌幫助幼兒學習洗手。
1.教師先卷起袖子,打開水龍頭淋濕雙手,然后抹肥皂,再搓手,最后沖凈手上的肥皂沫,關上水龍頭,用毛巾把手擦干,放下衣袖。
2.教師邊念兒歌邊教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和孩子們一起來示范如何開水龍頭和關水龍頭,如何處理沾濕水后水龍頭的關,節(jié)省水資源。
3.教師和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洗手。
4.教師示范講解用毛巾把手擦干的'方法:洗完手后,用自己的毛巾將一只手的手心、手背擦干,再將另一只手的手心、手背擦干,最后放下卷起的衣袖。(出示洗手的圖片,和孩子們一起再學一遍)
四、引導幼兒跟教師進盥洗間學習洗手。
教師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跟老師進盥洗間學習洗手。
五、幼兒相互比一比誰的手最干凈。
活動延伸:
此活動可作為專門的活動開展,并讓幼兒進行練習,也可以在午飯前、吃點心前的洗手活動時進行。
教學材料:
。蹆 歌]
洗手
搓搓搓,搓手心,
搓搓搓,搓手背;
換只小手再搓搓,
一二三,搓好了。
課后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跟著我一起來玩洗手的游戲,孩子們玩得也不亦樂乎,大家都喜歡洗手,但我知道不是孩子們很愛干凈,只是他們喜歡擦肥皂的環(huán)節(jié),這可以在平時洗手的環(huán)節(jié)中感受得到,孩子們喜歡有許多泡泡的感覺,孩子們將這做為很大的樂趣,那么怎樣讓孩子們既把手洗干凈,又養(yǎng)成節(jié)約水源的習慣呢,我讓孩子們在沾濕手后加了一句,“輕輕擰緊水龍頭”,孩子知道了,同時我還督促孩子們洗手,不讓孩子們將洗手變成玩水活動,當然這也需要孩子們的自我管理。
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的孩子他們雖然將小手洗得很干凈,但是他們的手指甲卻讓他的手顯得很臟,我讓孩子們注意手指甲也要注意勤快地剪掉,這樣我們的小手才顯得更加干凈。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小班教案07-24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4
小班教案【精選】08-16
【精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01-12
小班教案01-12
小班教案01-13
小班教案01-13
小班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