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教案4篇【經(jīng)典】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懂得小雪花散文中“比喻”手法的特殊作用,學習并理解“潔白”、“松軟”等詞匯.
2、通過欣賞散文小雪花,使幼兒對散文詩感興趣,萌發(fā)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
3、根據(jù)小雪花散文原有的格式,引導幼兒學習適當?shù)姆戮帯?/p>
活動準備:
課件、配樂散文詩磁帶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雪花”你們看到過小雪花嗎?什么時候才能看到的它?老師把小雪花請到教室來了,你們想不想看?
。1)幼兒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散文詩。
(2)提問:詩里說了些什么?聽了有什么感受?
2、再次欣賞散文詩、體驗作品
。1)欣賞第一自然段,問:小雪花是怎樣落下來的?
。2)欣賞第二自然段,問:雪花分別落在哪些地方?那里會有什么變化?
理解詞匯:雪花像“美麗的白紗”、“閃光的`銀瓦”、“松軟的棉絮”?
(3)欣賞第三自然段,問:“為什么能讓空氣更加清新?
3 、集體朗誦散文詩。
4 、遷移作品
。1)提問:你看到小雪花還會落到哪里?那里會有什么變化?
。2)幼兒回答發(fā)表自己見解。
。3)請幼兒自己說說:如果你是小雪花,你想落在哪?
5、幼兒創(chuàng)編 師:你們喜歡小雪花嗎?請你們像詩中說的那樣也說一句話好嗎?
幼兒練習仿編,教師引導。
6 “你們想和小雪花一起跳舞嗎?那我們一邊唱歌,一邊來和小雪花做跳舞,好嗎?”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各種物品進行自然測量,并能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寬窄。
2、發(fā)展幼兒對自然測量及寬窄比較的學習興趣。
3、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jié)果。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將兩條一樣寬,但花紋分別是橫條和豎條的毛巾固定在演示版上。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小棒,繩子,鉛筆,長木片等。
3、請幼兒帶一些平時自己收集的東西,如糖紙,貝殼等。
活動過程:
一、排一排。
1、出示三張不一樣的紙,區(qū)別寬窄。
指導語:這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哪個寬?哪個窄?在操作活動中,讓幼兒獲得物體轉(zhuǎn)動的感性經(jīng)驗,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你怎么知道?(重疊比較)2、按寬窄排序。
指導語:請你按從寬到窄(從窄到寬)排一排。
二、看一看。
1、教師向幼兒出示兩條一樣寬但花紋分別是橫條和豎條的毛巾引導語這兩條毛巾什么地方不一樣?這兩條毛巾哪條寬,哪條窄?(指橫向距離)2、幼兒得出不同的比較結(jié)果。教師:怎樣來證明誰說得對呢?在交流中引出測量的方法。
三、學一學。
1、教師出示各種工具:小棒,繩子,鉛筆,長木片,任選一種,重點演示測量時收尾相接的方法,量橫向距離。
2、幼兒選擇一種工具,通過測量來判斷哪條毛巾寬,哪條毛巾窄,最后得出結(jié)論:兩條毛巾是一樣寬的。
3、小結(jié):剛才有的小朋友受了毛巾上直條花紋和橫條花紋的.影響而判斷錯了毛巾的寬窄,因為直條讓人感覺很窄,橫條讓人感覺很寬,其實,它們的寬窄是一樣的。
四、試一試。
教師發(fā)給幼兒各種測量工具,請幼兒嘗試測量其他一些物體的寬窄。如:門和窗,哪個寬哪個窄?桌子和椅子,哪個寬哪個窄?等等。
教學反思:
繼續(xù)引導幼兒關注教室里面、幼兒園里面、家里面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理解課程表的作用,嘗試看課程表整理書包。
2. 初步了解小學生的課本內(nèi)容,激發(fā)幼兒入小學的愿望。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一套小學用書、小書包、卡片)、ppt(小學課程表)
活動過程
一、看小學生的書
1. 老師帶來一套書,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語文、數(shù)學、英語、唱游、美術、自然、社會與品德)
2. 這套書是誰用的?(一年級小學生)
3. 九月份,我們就要上一年級了,每天上課都需要帶這么多的書嗎?
這么多得書全部放進書包,多重呀,你們有沒有好辦法,讓書包變得輕一點。
4. 老師有一個好辦法,只要你每天和他見一次面,它就能告訴你每天需要帶哪些書,它是誰呢?
二、解讀課程表
1. 這張課程表你看的.懂嗎?
2. 看了這張表。你有什么想問的問題?
3. 一個星期上幾天課?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4. 這張課程表我們可以橫看也可以豎看,橫看是告訴我們上課的日期,豎看告訴我們什么呢?
5. 星期一要上哪些課?一共有幾節(jié)?這6節(jié)是怎么安排的?
6. 游戲:搶答:星期三的第三節(jié)課是什么?
小結(jié):課程表真有用,上課要帶什么書,看看課程表,心里就知道。
7. 你們會看課程表整理書包嗎?
三、幼兒操作。
1. 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一只模擬小書包和一些書的卡片,我們大家一起來看課程表整理書包,比一比、賽一賽,誰整理得又快又正確,好嗎?
3. 現(xiàn)在是星期一晚上,請你整理書包?(教師觀察幼兒整理情況)
4. 我們打開語文書,看看第一課教我們學什么?
5. 現(xiàn)在是星期三晚上,請你們整理書包?
6. 現(xiàn)在,我們打開英語書,看看英語學什么?
7. 時間過的真快,一眨眼就是星期五晚上,你們覺得星期五晚上要整理書包呢?
三、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就是夸課程表的。教師念兒歌。
附:課程表
小小課程表,
作用真不小,
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美術、唱游和勞技,
一本書也不能少,
到底哪本進書包,
仔細看看課程表,課程表。
大班教案 篇4
一、 活動目標
1、 學習5的分解。
2、 在記錄中觀察發(fā)現(xiàn)5的分解規(guī)律。
3、 樂意參與操作活動。
二、 活動準備
5顆糖果、3個動物布偶。每位幼兒一張記錄紙,鉛筆。
三、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5的分解。
活動難點:發(fā)現(xiàn)5的分解規(guī)律。
四、 活動過程
1、 每位有5顆糖果(可用別的東西代換),兩個動物布偶,一張記錄紙和筆。老師利用布偶向幼兒提問:5顆糖果要分給兩位好朋友吃,請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種方法,并請小朋友將分類的方法記在記錄紙上。表揚積極參與的小朋友。
反思:通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作為老師應充分地相信幼兒,放手讓幼兒去探索、思考、并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直到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急于告訴幼兒答案。大膽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實物時,在操作過程中他們逐漸體會到一個數(shù)可以分成兩個數(shù),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
2、 請幼兒介紹糖果的分法。
反思:在介紹分法過程中,幼兒通過表過加深數(shù)分解含義,可以減少老師的講解演示。
3、 老師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記錄下來,并引導幼兒回答:
5顆糖有多少種分法?(4種)
5人分解怎么排列才更有規(guī)律?
。ㄒ龑в變喊l(fā)現(xiàn)遞增遞減的排列順序----一邊的數(shù)字越來越大,另一邊的數(shù)字越來越小。)
反思: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給幼兒充分的思考空間,了解兩組數(shù)的互換與互補規(guī)律關系,讓幼兒自己知道這樣的分法即有序又整齊,也記得牢,不會漏掉,也不會重復。
請小朋友按照這個順序自己將記錄紙上5的分解重新排列。
反思:記錄將加深幼兒對知識的認識。
4、 與幼兒重溫3、4、5的分解方法。
反思:老師可以要求幼兒運用新的規(guī)律重溫知識,促進幼兒知識遷移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推理能力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5、 請幼兒觀察分解的現(xiàn)象,說出其中的規(guī)律。(3有2種分法,4有3種分法,5有4種分法。)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石頭》大班教案 大班關于石頭的教案12-19
大班教案12-16
大班教案12-17
大班教案12-17
大班教案12-17
大班教案12-14
大班教案12-14
大班教案12-14
大班教案12-14
大班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