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華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燭之武退秦師》是記述行人辭令的散文。該文形象鮮明,語言優(yōu)美,層次分明、組織嚴密,說理透徹、邏輯有力,是《左傳》乃至中國文學史一篇優(yōu)秀范文,入選全日制高中必修課程。高中語文教案燭之武退秦師,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材分析】《燭之武退秦師》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中“尋覓文言津梁”專題“因聲求氣”板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專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覓得文言文的津梁,汲取古代經典的智慧,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豐富其精神世界。本板塊的教學必須以“讀”為重點,以“讀”為主線,以“讀”為主要的手段,要讀出文言文的特點、氣韻和魅力。
課文安排在專題首位,是因為內容情節(jié)相對簡單,但是又涉及秦、晉、鄭三國歷史上的恩怨和古代官職、人稱以及外交辭令,更涉及到許多古今異義的詞語,所以掃除文言字詞障礙是理解文章邏輯美和語言美的前提。
【學情分析】“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古人總結的讀書方法,但是現在的學生普遍不會讀或者讀不好文言文。因而,本文的教學,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誦讀時間,指導誦讀的方法,切實使學生了解文言文誦讀的要求、特點和方法。
關于文言文內容理解,學生經過初中三年和高中一年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疏通簡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師要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加強對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避免逐字逐句式枯燥的講解。
【設計思想】《燭之武退秦師》是一篇敘事文章,有敘述,有描寫,以人物的對話為主,有多種語氣的表達,因而我在設計此篇課文時注要采用誦讀法,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同時,在掌握重點文言句式和字詞的基礎上,通過問題設置將燭之武退秦師的背景、結果以及燭之武的形象特點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了解勸諫藝術。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左傳》及相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句式及實虛詞,了解文言文誦讀的基本方法;
3、分析人物(燭之武)形象。
【過程與方法】
1、以誦讀為手段,以問題為線索,梳理文章脈絡;
2、探究燭之武退秦師的原因;
3、了解勸諫藝術的現實意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習燭之武臨危受命,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學會如何與人交流、溝通。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英雄在人們心目中是偉大的,他們?yōu)槊衽艖n,替國解難,殫精竭慮,置個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時期鄭國的燭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借選自《左轉》的這篇歷史散文了解燭之武退秦師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一起去學習他的說話藝術。
題目中的“退”是使動用法,“師”解釋為軍隊。
【設計意圖】利用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急于閱讀的興趣。
二、檢查預習
引導學生質疑,對課文中難以理解的字詞解難。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了解學生預習情況,把握學生學習能力。通過強調文中重點實虛詞,疏通課文內容,提高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
二、了解《左轉》
《左傳》是我國第一步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多價值的文獻,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蹲髠鳌飞朴诿鑼憫(zhàn)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生動,是歷代散文的典范。
【設計意圖】文科生對于文學常識的學習需要落實到每節(jié)課,每篇課文中。
三、把握文章脈絡
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請大家再次速讀課文,回答問題。
。ㄒ唬T之武是在怎樣的背景下退秦師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倨錈o力于晉:鄭國曾經對晉文公無禮
、谇屹E于楚也: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國
投影:補充故事背景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鄭國做了兩件對不起晉國的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鄭國沒有以禮相待;而是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果楚國大敗。
(二)一言使國興,一語使國亡,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的呢?生讀第三自然段。
、汆嵓戎鲟崱芷滗J氣。
理解:燭之武似乎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說話,這自然會使秦伯放下戒備之心,愿
意聽他把話說完,從而為進一步打動秦伯提供了可能。
、卩徶,君之薄也。——闡明利害。
理解:秦、鄭相距遙遠,晉、鄭確是近鄰,因此亡鄭只能對晉國有利,對秦國不但無利益可言,反而因“鄰之厚”而“君之薄”。燭之武這兩句話的目的是闡明利害,委婉而謹慎地動搖秦君。
、坌欣钪鶃,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以利相誘。
理解:以利益引誘秦伯,說明保存鄭國對秦國可能有種種好處。當然,獲得這些好處的前提就是要秦國放棄進攻鄭國。
、芫病允窞槔
理解:在一番拉攏利誘之后,燭之武察言觀色,又不失時機地從兩國的歷史關系上說明晉國曾對秦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
、莺螀捴?不厥秦,將焉取之?——推測未來。
理解:從歷史講到現實,進而推測未來,燭之武分析了晉國的貪得無厭,推測其滅鄭之后必定要進犯秦國。燭之武**裸地挑破秦晉關系,可以讀得慷慨一些。
誦讀指導:這段話說的委婉謹慎,但又有著很強的內在邏輯力量,誦讀時要注意說話的口吻,口氣不可太強,更不能咄咄逼人,但又不能軟弱無力。
文言實虛詞:①越國以鄙遠。②敢以煩執(zhí)事③焉用亡鄰以陪鄰?④何厭之有?⑤舍鄭以為東道主⑥行李之往來⑦既東封鄭⑧唯君圖之
齊讀第三自然段。
【設計意圖】本段的古今異義詞語較多,重點講解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
(三)燭之武退秦師的結果如何?
、偾貒鴲,與鄭人盟。
、谑硅阶、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蹠x文公: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芪崞溥也。
、菀蛉酥Χ种蝗;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誦讀指導:此段以整句為主,思維嚴密,表現出晉侯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
斷,要讀得沉穩(wěn)自如。
自由誦讀課文一、三、四自然段。
【設計意圖】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課文和尋找關鍵詞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
。ㄋ模T之武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是自告奮勇要求去勸退秦師的嗎?
①佚之狐:“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保▊让婷鑼懀⿵呢谥形覀兊弥瑺T之武的能言善辯、才華橫溢早已聞名鄭國。
、冢T之武)辭曰:“臣之壯也嗎,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業(yè)已。”(語言描寫)有滿腹委屈和牢騷,不過牢騷發(fā)泄后又義無反顧地奔赴敵營。說明他是個深明大義、知難而退的勇士。
③巧妙地掌握秦伯的.心理,一番話便說服了秦伯,說明燭之武是個不卑不亢、機警善辯的外交家。
④之所以能夠抓住秦伯要害,是因為他對鄭國這樣一個小國的地位、力量以及兵臨城下的局勢了如指掌,說明燭之武還是個審時度勢、統觀全局的政治家。
誦讀指導:燭之武滿腹牢騷,鄭伯情真意切,讀這段話時虛詞是關鍵。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總結人物形象特征,對人物塑造方法的把握。
。ㄎ澹T之武為什么會成功?除了他自身的機智、善辯這些主觀原因還有那些客觀原因?
、儇垩圩R英雄的伯樂。
、卩嵅朴诩{諫、勇于自責!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弊鳛橐粐,能主動自責,可見其肚量和情真意切。況且鄭伯不止于自責,還能指明鄭國滅亡的后果。誠意和透徹的分析終于打動了燭之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邸盁o禮于晉”、“貳于楚”之事也是小事,晉鄭間并無深仇大恨,且與秦關系不大,所以危急情形尚可緩和。
、軆绍姺直v扎,使鄭有機會單獨接觸秦君。
。﹥热菪〗Y
全文以“退秦師”為中心,從秦晉圍鄭開始,到秦晉退兵作結,塑造了燭之武有勇有謀、能言善辯、審時度勢的形象。
再次自由誦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篩選課文中有用的信息,并發(fā)揮想象,加深對燭之武形象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按課文順序講解的枯燥沉悶。
四、合作探究
1、古話說:伴君如伴虎。披“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大勇,而作為君王更需要虛心采納方可成就偉業(yè),你還知道哪些善諫忠臣和善納明君?
①鄒忌與齊威王:齊王接受鄒忌的進諫,聽取群臣的意見,于是有“戰(zhàn)勝于朝廷”的美談。
②觸龍與趙太后:觸龍抓住趙太后愛子之心,將心比心、動之以情、申明大義,最終解開太后心結。
、畚赫髋c唐太宗:唐太宗“夫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歿,朕失一鑒矣!
④管仲與齊桓公:齊桓公豁達大度,不但沒有治管仲的罪,還任命他為相,后來齊國日益強大。
2、勸諫藝術對于現代人有怎樣的意義?
、倮斫鈱Ψ礁惺,委婉對話,有效溝通;
、趦A聽別人意見,完善自我,提高修養(yǎng);
【設計意圖】通過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鼓勵學生更好地把理論用于實踐。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了燭之武退秦師的相關內容,感受燭之武的勇敢、機智和善辯,這種委婉勸說的藝術在今天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我們還應學會傾聽和交流,唯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整理課文中文言句式和實虛詞。
七、板書設計
燭之武退秦師秦晉圍鄭
臨危受命
語文教案 篇2
面對本班的實際情況,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強學習常規(guī)教育,讓每位學生明確“我”是一個小學生了,言行舉止要文明,作業(yè)要按時完成。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課堂上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平時和學生親密接觸,教他們唱歌,給他們講故事,讓學生順利完成由幼兒向小學的過渡。
3、培養(yǎng)學生自理能力,樹立勞動觀念,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學生自己會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徑是讓學生當好一天的值日生,培養(yǎng)主人翁責任感。
教材分析
一、教材編排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四幅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guī)。然后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后是識字
。ㄒ唬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個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在每個單元之后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
二、教材特點
。ㄒ唬┚C合性
教材采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作好奠基的工作。學習內容的安排、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漢語拼音階段,適當出現短語、句子和兒歌,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漢字、發(fā)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獲得成就感,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又如,在課后練習和語文園地中,設計了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語文能力的整體發(fā)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
。ǘ┛茖W性
漢語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的編排,都注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以認字和寫字為例,要求認的字,都是最常見的、出現頻率最高的;要求寫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簡單的。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生活關系最密切的"爸、媽、我"。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字,都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識字的安排重視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采用象形字、會意字、看圖識字、按事物歸類識字等形式,使兒童在識字的同時了解漢字文化,認識身邊的事物。要求寫的100個字,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有獨體到合體的順序編排,每課只寫3--4個字。結合寫字指導,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打好寫字基礎,使每個學生不僅能把字寫對,而且能把字寫好。
(三)時代性
這冊教材大幅度更新內容,不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現了少年兒童對祖國的熱愛,《自己去吧》。體現了對獨生子女主動鍛煉、大膽實踐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積木》贊揚了兒童關愛他人、敬愛父母的美好心靈,《爺爺和小樹》《小熊住山洞》蘊含著保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教育因素。此外,有關計算機、自選商場等具有現代氣息的內容,城市、農村、學校、家庭生活的內容,通過有趣的故事滲透科學常識的.內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ㄋ模┤の缎
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例如,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中學習拼音、認識漢字;在連、涂、畫、拼、擺等游戲中,鞏固知識,啟迪心智,培養(yǎng)動手能力;在課后練習和語文園地中,大量采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
排的各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都有助于學生在游戲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五)廣泛適用性
針對我國地域遼闊、文化教育發(fā)展不平衡的國情,本冊教材內容兼顧城鄉(xiāng),難度適中,分量適當,為教師、學生留有拓展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在識字方面,采取種種方式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認字,如,在語文園地中鼓勵學生認姓氏字、牌匾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認記身邊的漢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又如,本冊最后編排了兩課連環(huán)畫形式的課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課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師可鼓勵學生借助圖畫或通過其他方式認讀生字,讀通課文,在自己認字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獲得自學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三、學習目標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ǘ┳R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4、初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ㄈ╅喿x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思路:
文章的人文氣息和抒情色彩很濃,如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因為現在的學生比較缺乏人文氣息。
初步設計以情境導入,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貫穿于教學始終,力求做到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學課時:
擬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體會文章流露的真摯感情。
2、理解標題的雙關含義。
3、掌握本文的結構。
難點:第3點
多媒體:PPT制作歌曲《送別》夾竹桃圖片電影《城南舊事》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播放歌曲《送別》,詢問學生聽完后有什么感覺?
歌曲用音樂的語言告訴學生這是一種離愁別緒,離別的惆悵和失去親人的悲傷,人生的悲歡離合和失意悵惘盡在不言之中,而課文使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而已。
。ǔ潭雀叩陌嗫梢匀嘞葘W唱這首歌,程度差的班較困難)
只要學生領會到這層感情基調,就進行課文賞析了。
二、 標題的解讀,運用討論的方式。
1、 雙重含義
質疑:重音應放在哪里?落了——花兒凋謝了爸爸的生命之花凋謝了
詢問: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2、 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線索的作用,類似學過的課文《紫藤蘿瀑布》。
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3、 爸爸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討論得出的結論大概幾點:
a、 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b、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c、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d、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由上述幾點闡發(fā)出來的觀點點到為止即可。
三、 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問題a,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即可。
回憶爸爸的.事:
1、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
2、爸爸愛花的情形
3、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
問題b,有四處:
1、開頭“我”回憶去醫(y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
2、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
3、“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
4、“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問題c,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作業(yè):采訪爸爸,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作為父親的感想,寫成小作文,明天交。
語文教案 篇4
一、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師:今天,咱們班要來一位小客人。瞧!她正朝我們走來了!
(播放課件,可愛的植物小精靈由遠走近,邊走邊介紹有趣的植物知識。)
師:聽了小精靈的介紹,你對植物一定很感興趣吧!想去認識它們嗎?
生:(齊答)非常想!
(點評:起始環(huán)節(jié)為整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情境,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再配上小精靈生動有趣的介紹,使學生對植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為學習作好了良好的鋪墊。)
二、精讀課文,理解重點
師:通過剛才的檢查,我發(fā)現小朋友自學得不錯,能流利地讀課文。那么我們再來讀課文,邊讀邊想兩個問題:
。、課文寫了哪幾種植物?用“——”劃出來。
。、植物媽媽在什么方面有辦法?
(生自讀,師巡視。)
生:課文寫了蒲公英、蒼耳、豌豆這三種植物。
。◣熧N三種植物的圖片。)
生:植物媽媽在傳播種子方面有辦法。
師:你認為哪位植物媽媽最聰明,她的辦法好在哪?
。ㄉ杂蛇M行討論,師巡視。)
生:我認為豌豆媽媽最聰明!她只要讓豆莢在太陽底下曬曬,就可以把種子傳播出去。
師:豌豆們到底是怎樣離開媽媽的呢?我們去看看。
(播放課,:豌豆傳播種子的全過程,并配有解說。)
師:豌豆娃娃蹦著跳著出去旅行,多開心呀!小朋友們,你們出去旅游,高興嗎?
生:(齊答)高興。
師:對呀,所以,這兒要讀出高興的語氣來。誰來試試?
(指名讀—點評—再指名讀—點評。)
。c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朗讀指導,十分到位。)
生:我認為蒼耳媽媽最聰明!她讓孩子們穿上了帶刺的鎧甲,只要動物走過,就可以把它們帶走。
師:每一小組的桌子上有一個小禮包,請你們打開。老師送給你們每人一粒蒼耳。摸一摸!想想看,它還可以靠什么傳播種子?
生:(都在摸)我剛才把它放在衣袖上。嘿!結果它粘住了我的衣服。它應該可以靠人傳播吧!
。c評: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很好。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既培養(yǎng)了觀察能力,又訓練了思維能力、想像能力。)
生:我認為蒲公英媽媽最聰明。她的種子被風輕輕一吹,就傳播出去了。
師:我們去看看她到底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課件演示,蒲公英傳播種子的全過程,并配解說。)
師:那毛茸茸的降落傘乘著風一朵接一朵出發(fā)了,蒲公英娃娃們多開心呀!一起讀讀。
師:讀得真美!植物媽媽們是不是只有這幾種辦法呢?請自由讀第五節(jié),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辦法不只幾種,有許許多多。
生:大自然的許多知識,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得到,不細心就得不到知識。
(點評:整篇課文的學習是通過此文轉自淘.教。案網().三個思考題和兩次自讀來完成的。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關系。對于重點、難點的突破,教師設計得很好。在思考題的引導下,學生初步自學。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的認知進了一層。)
三、延伸課外,拓展知識
師:對呀,我們平時要注意多觀察周圍的`事物。那么,通過你的觀察,你還發(fā)現了植物媽媽有些什么辦法傳播種子?
生:有些果子成熟了,它就自己掉下來,掉進泥土里。
師:植物王國的博士阿姨還要向小朋友介紹幾種呢?我們去聽聽。
。úシ耪n件,介紹有關蓮子、野葡萄、鳳仙花的傳播方法。)
。c評:這一環(huán)節(jié)很好地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并且緊緊圍繞教學目的中的“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這一要點。)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復習鞏固利用偏旁識字的方法,積累詞語,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每道題目的特點,在讀中積累詞語,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字、詞、句的拓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及積累語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快看,這個大花園里,風景多美呀!這就是(板書)語文百花園。你們想不想去逛一逛?走呀,咱們瞧瞧去!
二、新課:
1漢字真有趣:
進了百花園,首先看到了什么?(帶有漢字的花)
讀讀這些漢字,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ㄟ@些字都是上下結構;這些字有的偏旁是艸、有的偏旁是宀、有的偏旁是穴)
艸、宀、穴
你們觀察得真仔細;ㄗ值谝粋跑出來,看看它應該站在哪個隊?誰該站在它后面?(圖片出示6個字)
其他的字呢?
下面請你們再讀一讀,想一想這些字的意思和偏旁有什么關系?
(1)草字頭:請一位同學讀字。你能說說“草字頭”的字和什么有關系嗎?
。ú葑诸^與草本植物有關)
教師:你們的發(fā)現真有價值,偏旁能表示字的意思。以后再看到帶艸的字,就知道它和草本植物有關,其他的偏旁的字是不是也能表示字的意思呢?讓我們看看下一個偏旁。
。2)寶蓋頭:讀字。你們猜猜“寶蓋頭”的字和什么有關系?
“寶”(出圖及甲骨文)先看圖,說說圖上畫什么?在一間屋子里,有貝(表示財富)有玉(表示珍寶)這些都是珍貴的東西。猜旁邊的甲骨文念什么?
“安”:(出圖及甲骨文)先看圖,你能猜出甲骨文念什么?能看圖說說甲骨文的意思?
女子坐在屋頂下。表現了一個人安寧的感受,就像女子靜坐在家中,沒有災禍及戰(zhàn)爭,平靜的.生活。安定、安全。
猜猜這個字念什么?你能看圖說說它的意思嗎?
你發(fā)現寶蓋頭的字和什么有關了嗎?
。3)穴寶蓋:
讀一讀,穴寶蓋頭的字和什么有關?你們有問題嗎?
誰知道空為什么用“穴寶蓋”?
“穿”:“穿”字可有趣了。牙把食物咬個洞。也是穿衣、穿針的穿。
你們覺得漢字有趣嗎?什么地方有趣?
教師:的漢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我們的祖先在造字時,想到用偏旁表示字的意思,使?jié)h字成為惟一能表示字義的文字,他們多聰明呀。
你還知道哪些帶有這三個偏旁的字?說一說。
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字,看來你們都很會學習和積累。
你們聽,這些偏旁在告訴我們什么?
草字頭:同學們,在漢字花海中,我可是個大家族,我有5百多個呢。
宀蓋頭:字典中收錄我的兄弟姐妹有90個。
穴字頭:和他們倆相比,我是小弟弟,我才有52個兄弟姐妹。
教師:今天我們只是對這三個偏旁的字有初步的了解,的漢字還有好多,有許多有趣的地方等著我們去發(fā)現呢!你們可要努力呀!
2讀一讀、說一說。
我們賞過了百花,繼續(xù)向前走,一條河擋住
了去路,看,那有一座小橋(出示第二題的6個成語),同學們,你們又發(fā)現什么了?
(橋上有字)
多有意思的橋呀,我把每塊磚上的字抄下來了。你們看,這些都是什么呀?快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指名讀)是四個字的詞語組成的,第一和第三個字是數字。
老師告訴你們,這些詞語都是成語,自己讀讀這些成語,想一想成語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和同學在小組內商量商量,還不懂的再提出來。
你知道哪些詞語的意思?
一干二凈:十分干凈,一點不剩。
七上八下:形容心情十分慌亂。
三心二意: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九牛二虎:極大的力氣。
四面八方:指周圍各處。
五顏六色:形容色彩或花樣繁多。
小橋看見你們很高興,聽,它和你們打招呼呢。ㄎ沂切颍瑲g迎你們,F在我們做個游戲,你們能說出一些像我身上的帶有數字的成語,就能從我這兒過去。)
你們快想想,互相商量商量,看哪個小組說得多。
成語是漢語獨特的詞語形式,像這樣帶有數字的成語還有很多。你們看,語文百花園里不僅漢字有趣,詞語也很有意思呢!小橋,我們能過橋了嗎?
。銈冋媛斆鳎e累的詞語真多,說出這么多帶有數字的詞語,現在請你們過橋吧。)
3看圖填詞語,讀句子。
過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們很快過了小橋,這邊一片綠草地,不僅吸引了我們,還吸引了許多小動物。你看,它們是誰?
它們在哪?做什么?你能看圖說說嗎?
小明也寫了三句話,請你讀讀:
孔雀在草地上散步。
青蛙坐在荷葉上唱歌。
鴨子在小河里游水。
你聽,他又說什么?(小朋友們,我想用上這三個詞把句子寫具體,不知怎樣加,你能幫助我嗎?)
我們先讀一讀這三個詞語。這三個詞語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結構相同XX的形容顏色、形狀、程度等
讀讀這兩個詞語,你有什么發(fā)現?有什么區(qū)別?
怎么加呢,看圖想一想,()的草地、()的荷葉、()的小河。小組商量,再填寫。
。▽W生動筆寫后,實物投影。指名讀讀)
出示三個句子,句式,出示在句子上邊:
誰在什么樣的地方做什么?
和原來的句子比較一下,加上這些詞語句子就更具體了。
看還有好多小動物呢(將動物圖補充在中),你能具體地說出誰在什么樣的地方做什么?請你選擇一種最喜愛的小動物說一句話。
。和瑢W們,今天我們游覽了語文百花園,在花叢中賞花時,我們發(fā)現了許多漢字,它們的偏旁能表示字的意思。在過橋的時候,還積累了一些帶有數字的成語,最后我們在綠草地上,幫助小明把句子寫具體,鍛煉了自己語言表達的能力,你們真能干!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展示字的演變、聯系上下文、圖片、串詞等方法學習“地質勘探隊員”、“刨根問底”等12個生字,會寫“巖”“冊”“底”“質”“厚”這些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明白巖石是最大的書。
3、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
教學難點:
了解“書”中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教師做好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讀課題,你有什么發(fā)現?(書為什么加引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思考:這最大的“書”到底是什么?
2、學生回答。學習“巖”,并能正確書寫“巖”。
3、學習字詞:藏著鐵礦 埋著寶藏 地質勘探隊員 刨根問底
(1)認讀第一組詞語 藏著鐵礦 寶藏
。2)那為我們祖國尋找這些寶藏的人,我們叫他(出示地質勘探隊員)
。3)刨根問底 什么是刨根問底?
。4)齊讀這4個詞。
三、再讀課文,讀好川川的問題。
1、請小朋友們自己讀讀1-12自然段,用橫線劃出川川問的問題。
2、讀好川川的六個問題。
。1)川川問了哪些問題?出示六個問題。
。2)小朋友,這些都是川川問叔叔的問題,我們要把它讀出問的語氣,自己試著像川川一樣問一問。
(3) 齊讀問句。
(4) 師:川川為了弄清楚這本巖石書,向叔叔一連提了這六個問題。我們說,川川真愛刨根問底。大家再讀讀這個詞語----刨根問底
四、讀好對話,感受“書”的神奇。
1、再讀課文,思考: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讀川川和叔叔的話,檢查學生是否讀對叔叔的話。
3、讀好對話
出示第一二次對話
。1)哪兩個人來讀一讀呀?
(2)出示圖片。理解一層一層的巖石就像一冊厚厚的書,讀好反問句“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3)那叔叔說的這句話,它的意思就是----?出示“巖石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4)寫好生字“冊”“厚”
出示第三次對話
。1)理解“腳印”、“足跡”、“雨痕”、“波痕”。
、 腳印 在這句話中,跟腳印意思相近的詞是----足跡。
② 雨痕,波痕。 雨痕是雨點留下的痕跡,波痕是波浪留下的痕跡,眼淚在臉上留下的痕跡是---,車輪在地上留下的痕跡是----刀留下的痕跡呢---
、劭磮D片,猜猜哪張是雨痕,哪張是波痕?
。2)什么是礦物?看圖片。這些礦物有什么特點?
出示第四次對話
。1)出示課件:巖石上的圖畫和書上畫有什么不一樣?
。2)這些巖石上的畫就是化石。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呢?請學生讀一讀課后“我知道”第一條。
。3)多么神奇的圖畫呀!我們一起來讀讀。
。4)除了這些化石,你還知道什么化石?
。5)出示化石圖片:試著說句子:你看,這兒有_____,有______,那兒還有________
出示第五次對話
。1)看課件,知道化石的作用。學生朗讀。
。3)補充資料:在珠穆朗瑪峰的峰頂發(fā)現了魚類化石,便可知道這一片曾是大海。
出示第六次對話
。1)自由讀,說一說,巖石有什么作用?
。2)叔叔還能為祖國找到哪些寶藏?從而初步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五、結合板書,回顧全文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而巖石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這本書里有許許多多的奧秘,正等著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走進大自然,一起去探索,一起去發(fā)現呢!
六、布置作業(yè)
推薦書目:《自然百科全書》 《十萬個為什么》
推薦觀看中央電視臺:《神奇的地球》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8-11
語文教案07-20
【精選】語文教案08-03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精選]語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