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變更合同模板錦集七篇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建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合同來調和民事關系,簽訂合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行為。那么相關的合同到底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變更合同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變更合同 篇1
核心內容:什么是合同變更和合同轉讓?合同當事人在合同成立后,需要對合同內容進行修改,就是合同變更。而把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權利義務轉讓給第三人,就是合同轉讓。接下來法律快車小編為您詳細介紹合同變更和轉讓。
(一)合同的變更
1、合同變更的涵義
合同變更是指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完全履行之前,當事人就合同的內容進行的補充和修改。
2、合同變更的實質
合同變更不會導致原合同關系的消滅和新的合同關系的產生,僅僅是對合同內容局部的、非實質性的變更。是在保持原合同效力的前提下,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新的債權債務關系。
3、合同變更的'條件
(1)合同關系原已存在;
(2)必須有合同內容的變化;
(3)合同的變更必須依當事人協(xié)議或法律的規(guī)定(《合同法》第77條為協(xié)議變更的法律規(guī)定;第54條為法定變更的規(guī)定);
(4)合同的變更必須遵守法定的方式。
4、合同變更的效力
(1)合同的變更不能對己履行部分產生效力;
(2)合同的變更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shù)臋嗬?/p>
(二)合同的轉讓
合同轉讓,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合同當事人依法將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法律行為。
按轉讓的內容不同,合同的轉讓可分為三種形態(tài):合同權利的轉讓;合同義務的轉讓;合同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
變更合同 篇2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如果在合同訂立之后,因為各種原因使得合同內容或者合同主體發(fā)生了變更,則為合同的變更與轉讓。如果當事人基于履行、提存、抵銷等原因使得合同消滅,即為合同的終止。
一、合同的變更《合同法》所稱合同的變更是指合同內容的變更
不包括合同主體的變更。合同主體的變更屬于合同的轉讓。
合同是雙方當事人合意的體現(xiàn),因此經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當然可以變更合同。但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應當辦理相應手續(xù)!逗贤ā芬(guī)定,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除了雙方通過合意變更合同以外,還存在法定變更的情形,即一方當事人單方通知對方變更合同的權利。如《合同法》分則第三百零八條、二百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
合同的變更,僅對變更后未履行的部分有效,對已履行的部分無溯及力。
二、合同的轉讓合同的轉讓
即合同主體的變更,指當事人將合同的權利和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合同的轉讓分為債權的轉讓和債務的轉讓,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也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給第三人,即合同的概括移轉。
。ㄒ唬┖贤瑐鶛嗟霓D讓1.債權轉讓的概念及條件。債權轉讓,是指債權人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法律制度。其中債權人是轉讓人,第三人是受讓人。《合同法》規(guī)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無須債務人同意,但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根據(jù)此條規(guī)定,債權轉讓不以債務人的同意為生效條件,但是要對債務人發(fā)生效力,則必須通知債務人。
2.禁止債權轉讓的情形!逗贤ā芬(guī)定,下列情形的債權不得轉讓:(1)根據(jù)合同性質不得轉讓。主要指基于當事人特定身份而訂立的合同,如出版合同、贈與合同、委托合同、雇用合同等;(2)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3)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
3.債權轉讓的效力。對債權人而言,如果在全部轉讓的情形,原債權人脫離債權債務關系,受讓人取代債權人地位。在部分轉讓情形,原債權人就轉讓部分喪失債權。
對受讓人而言,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如抵押權,但該從權利專屬于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對債務人而言,債權人權利的轉讓,不得損害債務人的利益,不應影響債務人的權利:(1)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后,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如提出債權無效、訴訟時效已過等事由的抗辯。(2)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并且其債權先于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ǘ┖贤瑐鶆盏某袚逗贤ā芬(guī)定,債務人將合同義務的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這是因為新債務人的資信情況和償還能力須得到債權人的認可,以免債權人的利益受到不利影響。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新債務人應當承擔與主債務有關的從債務,但該從債務專屬于原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債務承擔除了《合同法》規(guī)定的免責的債務承擔以外,還有并存的債務承擔,即第三人以擔保為目的加入債的關系,二與原債務人共同承擔同一債務。由于并存的債務承擔并不使得原債務人脫離債的關系,因此原則上不以債權人的同意為必要。
。ㄈ┖贤瑐鶛鄠鶆盏母爬ㄒ妻D合同權利義務的概括移轉,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義務一并轉讓的法律制度!逗贤ā芬(guī)定,當事人一方經他方當事人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義務一并轉讓給第三人。概括移轉有意定的概括移轉和法定的概括移轉兩種情形。意定的概括移轉基于轉讓合同的方式進行。而法定的概括移轉往往是因為某一法定事實的發(fā)生而導致。最典型的就是合同當事人發(fā)生合并或分立時,就會有法定的'概括移轉的發(fā)生!逗贤ā芬(guī)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三、合同的終止
(一)合同終止的原因合同的終止,是指因發(fā)生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情況,使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消滅,而使合同終止法律效力。
《合同法》規(guī)定的終止原因有:(1)債務已經按照約定履行;(2)合同解除;(3)債務相互抵銷;(4)債務人依法將標的物提存;(5)債權人免除債務;(6)債權債務同歸于一人,即混同;(7)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終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后,有時當事人還負有后合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jù)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xié)助、保密等義務。
。ǘ┖贤慕獬贤慕獬,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沒有履行或者沒有完全履行之前,雙方當事人通過協(xié)議或者一方行使解除權的方式,使得合同關系終止的法律制度。合同的解除,分為合意解除與法定解除兩種情況。
1.合意解除。合意解除,是指根據(jù)當事人事先約定的情況或經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而解除合同。其中協(xié)商解除是以一個新的合同解除舊的合同。而約定解除則是一種單方解除。即雙方在訂立合同時,約定了合同當事人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一旦該條件成就,解除權人就可以通過行使解除權而終止合同。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了解除權行使期限的,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法律沒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合同訂立后,經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也可以解除合同。
2.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而解除合同。《合同法》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5)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一方行使解除權,或依照《合同法》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當事人解除合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應依照其規(guī)定辦理。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不影響合同中結算和清理條款的效力。
。ㄈ┑咒N抵銷是雙方當事人互負債務時,一方通知對方以其債權充當債務的清償或者雙方協(xié)商以債權充當債務的清償,使得雙方的債務在對等額度內消滅的行為。抵銷分為法定抵銷與約定抵銷。抵銷具有簡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的作用。
1.法定抵銷。(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
法定抵銷中的抵銷權性質上屬于形成權,因此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2.約定抵銷!逗贤ā芬(guī)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xié)商一致,也可以抵銷。
。ㄋ模┨岽1.提存的概念。提存是指非因可歸責于債務人的原因,導致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或者難以履行債務的情況下,債務人將標的物交由提存機關保存,以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逗贤ā芬(guī)定的提存是以清償為目的,所以是債消滅的原因。但是《擔保法》規(guī)定的提存并非以清償為目的,而是以擔保為目的的提存。
2.提存的原因!逗贤ā芬(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將標的物提存:(1)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2)債權人下落不明;(3)債權人死亡未確定繼承人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未確定監(jiān)護人;(4)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3.提存的法律后果。標的物提存后,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孽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標的物不適于提存或者提存費用過高的,債務人依法可以拍賣或者變賣標的物,提存所得的價款。
標的物提存后,合同雖然終止,但債務人還負有后合同義務。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jiān)護人。
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jù)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則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此處規(guī)定的"5年"時效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guī)定。
。ㄎ澹┟獬c混同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債務的,合同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債權和債務同歸于一人,即債權債務混同時,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變更合同 篇3
甲方(男方):
身份證號:
聯(lián)系方式:
乙方(女方):
身份證號:
聯(lián)系方式:
甲、乙雙方于年月日協(xié)議離婚,現(xiàn)就雙方離婚后變更子女撫養(yǎng)權等相關事宜,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經充分的協(xié)商,達成合同如下:
第1條被扶養(yǎng)人(基本信息)
,,現(xiàn)年歲,原由方撫養(yǎng)。雙方協(xié)商同意自年月日起,隨女方生活,其撫養(yǎng)權歸女方。
第2條被扶養(yǎng)人的撫養(yǎng)費及支付方式
2.1撫養(yǎng)費:從年月日起由方每月付給方人民幣元作為孩子的'撫養(yǎng)費(直至滿十八歲周歲)。
2.2方應于每月的日前將撫養(yǎng)費匯至方指定的銀行賬號。
第3條探視權
3.1方對孩子享有探望權。
3.2探望時間及方式:。
3.3探望之前,必須先經與方電話聯(lián)系。探望期間,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及身心健康、愉快,不得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學習。
第4條附則
1.如遇其它未盡事宜或應時事宜,按照一切有利于孩子的原則,互諒互讓,協(xié)商解決。
2.本合同一式份,雙方簽字后生效,甲、乙雙方各執(zhí)份,一份交派出所辦理孩子的戶口遷移手續(xù)。
簽署時間:年月日
甲方(簽字):
簽署時間:年月日
女方(簽字):
變更合同 篇4
聘用合同變更書
經甲、乙雙方協(xié)商一致,同意于 年 月日變更 年 月 日雙方簽訂的聘用合同(編號:)。聘用合同的'內容作如下變更:
1、
2、
3、……
聘用合同書未變更部分的內容,雙方仍繼續(xù)遵照執(zhí)行。
甲方(蓋章) 乙方(簽字蓋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簽字蓋章)
年 月 日 年 月日
變更合同 篇5
甲方:
乙方:
丙方:
甲乙雙方于20xx年簽訂了一份《場地租賃合同》(以下簡稱“原合同”),因客觀情況變化,經三方協(xié)商一致,決定對該合同進行變更,具體約定如下:
一、甲方同意乙方將原合同項下所有權利義務全部轉讓給丙方,由丙方繼續(xù)履行合同。甲方對乙方名稱變更予以理解和接受,對本次合同變更不發(fā)生影響。
二、原合同所有其他約定不變,甲、丙雙方繼續(xù)遵照執(zhí)行。甲乙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終止。
三、乙方場地內的所有運營設備、合同保證金人民幣伍萬元都歸丙方所有,所有會員等相關事宜由丙方負責。合同一經簽訂之后,所有相關事宜都與乙方無關,乙方不負任何責任。
四、本協(xié)議一式﹍﹍份,三方各執(zhí)﹍﹍份,自三方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理人): (或委托代理人):
丙方:
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理人)
簽約時間: 年日 月
變更合同 篇6
合同的簽訂一般是不能進行撤銷和變更的,因為這可能會涉及到雙方之間的利益問題,合同簽訂之后如果違約必須要進行賠償,那么造成重大誤解合同是否可以變更或撤銷呢?請閱讀下面的文章進行詳細的了解吧。
所謂重大誤解,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規(guī)定,是指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guī)格和數(shù)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行為。
重大誤解主要有以下5種:
(1)對合同性質發(fā)生的誤解。因為合同的性質往往決定了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例如將買賣合同誤解為贈與合同,勢必改變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從而違背當事人的初衷,因此,對合同性質發(fā)生的誤解應屬重大誤解。
(2)對對方當事人的誤解。在即時清結或不具有人身性質的合同中,對對方當事人的誤解一般不構成影響合同效力的重大誤解,因為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不會因具體當事人的不同而存在重大改變。但是在以當事人信用為基礎的合同中(信托、委托、寄存、信貸),在以某種感情或特殊身份關系為基礎的合同中(如贈與、無償借貸),或者在以當事人的特定技能的合同中(如演出、加工承攬),對對方當事人的誤解則明顯屬于重大誤解。
(3)對標的物品種的誤解。如將冷凍機誤解為冷藏機。因為對標的物品種的誤解屬于對合同標的本身的誤解,所以將造成合同的目的落空,使誤解者遭受重大損失,當歸屬重大誤解。
(4)對標的物質量的誤解。如將贗品當作真跡,將合金當作純金購買,即屬重大誤解。但僅對標的物的非主要功能或效用發(fā)生的誤解不屬重大誤解。
(5)對標的物數(shù)量、包裝、履行方式、履行地點、履行期限的誤解。如果對上述的誤解造成了誤解者重大損失的當歸屬重大誤解,如果未造成誤解者重大損失則不屬重大誤解。
構成重大誤解必須具備以下4個要件:
(1)必須對合同主要內容發(fā)生了重大誤解。如果僅僅對合同的非主要條款發(fā)生誤解,并且不影響合同的目的及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則不構成重大誤解。
(2)誤解人因為誤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誤解人的誤解與其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3)誤解是由誤解人自己的過錯造成的'。這也是誤解和欺詐、脅迫及乘人之危的主要區(qū)別之一。即誤解人的錯誤認識不是源于對方當事人的遺錯行為,而是由于自己的不謹慎。
(4)誤解是誤解人的非故意行為。在此不允許當事人以重大誤解為借口,而實屬于故意或重大過失的行為來撤銷合同。
根據(jù)(合同法)第54條規(guī)定,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誤解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因此,當事人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合同內容,也可以申請其撤銷合同。另外,撤銷權的行使還可以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進行,如果對方未反對撤銷權人作出的撤銷合同的意思表示,則可以直接發(fā)生撤銷合同的后果。由于可撤銷的合同屬于效力未定的合同,因此誤解人行使撤銷權必須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行使,否則撤銷權消滅,可撤銷的合同變?yōu)橛行У暮贤榇耍?合同法)第55條規(guī)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合同成立之日起1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變更合同 篇7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七十七條 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合同變更的內容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未變更。
第七十九條 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據(jù)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
第八十條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一條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于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第八十二條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后,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第八十三條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并且債務人的債權先于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 銷。
第八十四條 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第八十五條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
第八十六條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應當承擔與主債務有關的從債務,但該從債務專屬于原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第八十七條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轉讓權利或者轉移義務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八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給第三人。
第八十九條 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的,適用本法第七十九條、第八十一條至第八十三條、第八十五條至第八十七條的規(guī)定。
第九十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使合同權利,履行合同義務。當事人訂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合同轉讓的涵義
合同轉讓,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合同當事人依法將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法律行為。
按轉讓的內容不同,合同的轉讓可分為三種形態(tài):合同權利的轉讓;合同義務的轉讓;合同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
合同轉讓內容
合同的轉讓涉及合同債權的讓與、合同債務的承受、合同債權債務的概括轉讓、合同的承繼。
(1)債權讓與。是指合同的債權人將其在合同中的權利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人(受讓人)的行為。債權人部分轉讓債權的,第三人(受讓人)成為合同債權人之一。債權是債權人享有的權利,依法可以讓與他人,債務人無權干涉。但為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維護合同關系的穩(wěn)定,法律對債權的讓與也作了些限制。根據(jù)合同法第七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合同債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轉讓:
1)根據(jù)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2)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3)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
所謂根據(jù)合同性質不得轉讓是指合同具有某種人身性質或當事人訂立合同目的的實現(xiàn)有賴對方的特殊技能、技巧或其他因素而不得轉讓的情形。如委托合同、勞務合同。所謂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或通過其他方式約定,債權人不得轉讓合同債權。合同是當事人訂立的,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合同債權,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體現(xiàn),
法律自應尊重。如:商業(yè)秘密許可合同,當事人可以約定被許可人不得轉讓許可合同。唯應注意的是,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合同債權的,本身不得具有合同無效的情形。否則,這部分約定無效。所謂依照法律規(guī)定不得轉讓由法律直接作出限制轉讓的規(guī)定。如民用爆炸物是特許經營項目,具有民用爆炸物經營資格的人就不得將民用爆炸物的買賣合同轉讓給不具有民用爆炸物經營資格的.人。
債權人將債權讓與第三人(受讓人)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通知的,轉讓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債務人可以向債權人履行債務,債務履行完畢,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消滅,第三人不得向債務人主張履行債務。債權人將債權讓與第三人的通知,一旦發(fā)出,不得撤銷。但經債權的受讓人同意的,可以撤銷。
債權人將債權讓與第三人(受讓人)的,第三人(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從權利。但從權利專屬于債權人自身的除外。債權人將債權讓與第三人(受讓人)后,只是變更了合同的主體,合同的內容并未發(fā)生變化。債務人對原債權人(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新債權人(受讓人)主張。如同時履行抗辯權。
債權人將合同債權讓與第三人(受讓人),固然是行使權利的行為,但權利行使不得用來規(guī)避債權人應負的義務。債權人將合同債權讓與第三人(受讓人),若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債務,且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權先于轉讓的債權到期或同時到期,債務人在接到債權讓與的通知后,債務人可以將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權向第三人(受讓人)主張抵銷。合同法第八十三條規(guī)定,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并且債務人的債權先于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
【變更合同】相關文章:
變更的合同08-30
變更的合同08-04
合同變更函07-22
合同變更范本09-02
合同變更協(xié)議10-10
合同變更函10-11
變更勞動合同08-07
合同主體變更協(xié)議10-13
股份變更合同10-17
合同主體變更協(xié)議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