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月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望月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望月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月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月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生字詞,理解詩文含義,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詩人王建的生平經(jīng)歷。
2.通過合作探究、以讀促悟的過程,學生能夠理解直接抒情這一抒情方式,學習并掌握擬人修辭手法在詩文中的運用。
3.體會意境的描摹,感受詩人王建的秋思懷人之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直接抒情這一抒情方式,學習并掌握擬人的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詩人王建的秋思懷人之感。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朗讀感悟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溫故知新法進行導入:李白《靜夜思》。對話同學:同學們,我們曾經(jīng)學過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在夜晚望月,從而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無盡思念。今天我們再來走進一個被皎皎月光籠罩的世界,走進詩人王建的內(nèi)心。(板書:十五夜望月)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diào)
1.學生根據(jù)預習,自讀課文,教師講解字詞含義(十五夜: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樣子;鴉:鴉雀;冷露:秋天的露水;盡:都;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人的思緒;落:在,到。)師生共同翻譯本詩。
2.學生大聲讀詩文,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diào)、輕重音等朗讀問題。
3.讀詩文同時思考,詩中景色是通過哪個字描繪出來的?
明確:詩人在中秋節(jié)的夜晚望月,由“望”字引出對夜晚景色的描寫。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默讀詩文,思考:詩人一“望”都“望”到了什么?
明確:詩人先是望到庭院中地面潔白的樣子,通過“地白”二字可以看出月光的透明、如水、清冷,描繪了一幅非常靜謐、柔和的畫面。(板書:地白)
2.除了潔白如水的月亮,詩人還望到了什么?
明確:詩人還望到了鴉雀棲息在樹枝上。這樣的景象既是望到的,更像是詩人聽到的,運用簡潔、明白的語言進行描寫,能夠讓讀者全面感知到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板書:樹棲鴉)
3.學生齊聲讀,思考:從“冷露無聲濕桂花”中可以看到什么景象?
明確:在夜深露重之時,詩人看到了濕潤的'桂花,通過“濕桂花”的描寫,可以看出露水停在桂花中已經(jīng)很久,同時也說明了露水的輕盈之態(tài),從而描繪了這樣一個美妙的意境。(板書:濕桂花)
4.小組討論,探究:“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的“落”字換成“到”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落”有“到、在”的意思,用“落”字更能表現(xiàn)出秋思的動態(tài)感,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秋思”擬人化,化無形為有形,使表述更加新穎生動。(板書:秋思)
5.學生配樂朗讀,思考:詩人望月,望到了如水的月光,望到了無聲的冷露,望到了飄逸的桂花,從這一“望”字,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詩人又是通過什么方式來抒情的?
明確:從景物的描寫、意境的描摹,可以讀出詩人運用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表達了自身含蓄的秋思,思念親人的孤寂之情。(板書:直接抒情)
(四)拓展延伸,小結(jié)作業(yè)
1.運用多媒體呈現(xiàn)王建的《雨過山村》,引導學生思考:本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明確:這首詩描寫雨、雞鳴、綠竹、小溪、板橋、梔子花等景色,描摹了一個山村生活的景象。
2.師生共同總結(jié),通過本詩的學習,感受到了詩人王建通過描摹在中秋節(jié)的月夜“望”到的景色,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景象,運用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表達作者的秋思之情。
3.背誦本詩;課下搜集描寫中秋節(jié)的詩詞還有什么,選擇自己喜歡的抄寫下來,下節(jié)課共同分享。
五、板書設計
望月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引導學生理解文中描寫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激發(fā)學生對積累詩句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激發(fā)學生對積累詩句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guān)月亮的詩句并背誦。
2、生字詞、插圖等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望月》。
2、板書課題:望月。
二、檢查預習
師:課前同學們都做了預習,老師想檢測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
1、檢查生字詞的朗讀
、偻队俺鍪荆荷衷~。
、谥该敗靶±蠋煛保
誰能當“小老師”,把你認為最難讀的生字詞找出來,給大家提個醒。
、壑该x:
在小老師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經(jīng)能正確地朗讀這些字詞了,誰來讀一讀?
、荦R讀。
2、檢查課文的朗讀
師:課題“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們來讀課文。
、僦该肿匀欢巫x課文,師生相機糾正。
、趲熒u議:誰讀得最好,為什么?誰讀得比以前進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觀賞月亮、欣賞月光)
三、精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談話:
師:你有過欣賞月光的經(jīng)歷嗎?你見過哪些月下的景色,誰來說說看?
2、看圖說話:
師:夜深人靜,作者“我”走到了江輪甲板上也欣賞起月下的景色。
、偻队俺鍪荆簳胁鍒D。
、谥该f話:
你們看,美嗎?能用你自己的話描繪一下嗎?
3、聽第二自然段的錄音:
同學們說得真美,書中寫得更美!打開書,聽課文錄音,看書中怎樣寫的?
4、自讀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寫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讀一讀這一自然段?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遍,更深切地體會它的美。
5、指名讀:
、俳涣鳎涸谧x的當中,你覺得哪一句寫得最美?能讀給大家聽嗎?
、谥该x,師生評議。
a、師:你喜歡這句話中哪些詞語?(相機指導學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詞)
b、還有誰想讀?(或:誰愿意向他挑戰(zhàn)?)
6、齊讀:
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應該一起帶著感情美美地讀一讀。
四、精讀課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過渡:月色這樣美妙絕倫、富有詩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邊什么時候多了一個人,都沒有發(fā)覺。這個人是誰?板書:小外甥
2、討論:
、賻煟盒⊥馍莻怎樣的`孩子?請你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
、趯W生自讀自找。
、劢涣鳌
、芡队俺鍪荆
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蔟R讀上面的句子。板書:
聰明好學
小外甥
愛幻想
3、討論:
、賻煟盒⊥馍穆斆骱脤W體現(xiàn)在哪兒呢?自讀下文思考問題。
②學生自讀思考。
③交流。(小外甥敢于向“我”這個大人挑戰(zhàn)背詩,而且背了很多)
、馨鍟罕吃。
4、精讀賽詩的內(nèi)容。
、俦沉四男┰姡空埬阌霉P畫出來。
、谕婪纸巧x,要分清哪句詩是誰背的,還要注意讀出古詩的味道來。
、壑该纸巧x、男女生分角色讀。
5、引讀:月光美,詩也美。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氣氛中)。
6、拓展:
①過渡:十一自然段后面的省略號表示什么?(還有許多詩句)寫月亮的詩是多如繁星。小外甥聰明好學,能夠背誦那么多!你們是不是也和他一樣聰明好學呢?下面,我捫分成兩個組,也來你一句、我一句地賽詩,好嗎?
②學生分成兩個組賽詩。
、坌〗Y(jié):事實證明,你們也很聰明好學,如果你們還能把書中的詩句以及你搜集到的這些詩句意思弄明白,你們就顯得更加聰明好學了,能做到嗎?
五、總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隨作者一起欣賞了月下的美景,還認識了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知道小外甥的聰明好學體現(xiàn)在他能背很多的詩句,那么他愛幻想又體現(xiàn)在哪兒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討論。板書:?
板書設計:
21、望月
聰明好學背詩
小外甥
愛幻想?
望月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有關(guān)詩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小外甥對月亮的喜愛,進而體會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于幻想。
3、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人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了一幅“月夜江上美景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文字。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過渡:正當“我”盡情地欣賞著“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與小外甥在賞月的過程中談了些什么呢?(板書:交談)
1、交流,小結(jié),板書:誦月、想月。
2、講讀3—12自然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誦頌月古詩的?
。1)分一分,他們對背了幾次?同桌分角色朗讀。
(2)想一想,從“我”和小外甥對背古詩的情景中,你們體會到小外甥有什么特點?(小外甥自信、聰明、機靈;對背詩不是隨隨便便的,要靠平時的積累。)
。3)多媒體出示情景,學生背誦。
(4)那你想不想和聰明好學的小外甥一樣呢。(請同學扮演小外甥和老師對詩)出示對詩的部分。
。5)引導:是啊,每一句詩詞里都鑲嵌著一輪明月,這就是(師板書):詩中月
(6)只有這些詩詞里鑲嵌著明月嗎?(生:還有很多很多的詩)你從哪里知道的?(雙省略)
你還知道哪些?(請同學交流自己積累的詩)
過渡: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吟誦這些多情的詩、多情的'月。ǔ鍪緦υ姷牟糠,配樂朗誦)
3、講讀13—21自然段。
。1)(出示月的變化圖)引導:你看得懂這幅畫嗎?指名學生說。
過渡:月亮給了詩人以靈感,也給了小外甥以靈感,令他產(chǎn)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樣的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3——21小節(jié)。
過渡:就是這樣的一幅月亮每個月變化的圖,在小外甥眼里成了——(生:天的眼睛)
(2)指名一個學生讀一讀,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說。理解“不假思索”。那這句話應該怎么讀?(生再讀)
追問:你說說,這是什么樣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樣說這段話的呢?(生:想了一會兒,繪聲繪色。)
追問:這里的“繪聲繪色”還能換成什么詞語?(生:有聲有色、聲情并茂、娓娓動聽……)那請你繪聲繪色地讀一讀。(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師:小外甥的這個比喻為什么使“我”感到驚訝?由此你又看出什么?
師生扮演甥舅讀這些對話。師:你看,這小外甥眼里的月與“我”眼中的月,詩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樣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讓我們感覺到什么?
生:特別的有趣。生:也像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
師:是呀,就像一個現(xiàn)成的童話故事,不過你好好再讀讀,發(fā)現(xiàn)了沒有,它也像一首詩,一首童話般的兒童詩。ǔ鍪荆
學生在配樂聲中有感情的吟誦這首兒童詩。
師: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調(diào)皮可愛,一樣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賞圖片)
可以靜靜的想一想,也可以試著寫一寫?
4、總結(jié):
你看,月亮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詩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在我們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樣,是多趣多變的,每個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樣。(板書:心中月)
此時,天便那些淡淡的云絮……月光被云層封鎖住了。小外甥又說了什么?真?zhèn)是月亮困了嗎?從這句話中你又看出了什么?(小外甥的有趣、愛幻想。)
三、講讀課文第三段。
小外甥回艙里去了,此時又只!拔摇豹氉砸蝗苏驹诩装迳弦舱归_了幻想的翅膀!拔摇睍孟胄┦裁?
板書設計:望月
賞月:江中月
誦月:詩中月
想月:心中月
cia出示: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閉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睜開
每個月都要
圓圓的
睜大一次
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宋晏幾道: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唐劉禹錫: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
唐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
清蕭詩: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唐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唐杜甫: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鉅: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
宋蘇軾: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歐陽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白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孟浩然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
望月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析詞句,體會文中所蘊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激發(fā)學生,對月亮的喜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品味描寫月夜江景和小外甥的句子。
2、理解月光產(chǎn)生幻想的句子。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繼續(xù)分享趙麗宏的優(yōu)美散文(齊讀課題)
2、寫的是誰在哪兒望月呢?(一個人嗎?)
3、同學們注意有時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有時未必是本人!景鍟拔摇焙托⊥馍
4、文章寫了“我”和小外甥在江船甲板上望月。接下來發(fā)生了哪些事?文中寫了哪些內(nèi)容?(機:就這一個內(nèi)容嗎?)
(結(jié)合回答板書:江景、背詩、幻想。)
過渡:這篇文章啊,仔細讀可以濃縮成這三幅畫,這堂課讓我們走進這三幅畫生動的畫面中,一同來品味、欣賞!
二、學習第二節(jié):
1、自由讀課文第二節(jié),想想你看到了怎樣的江景圖。
2、(出示§2)指名讀,要透過文字看景色畫面,看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交流:
、佟伴W爍的光斑”你懂嗎?為什么一閃一閃?(因為流動的江水,波光粼粼,才會有“讀”“千萬點——跳動!
②“安詳”柔美、靜謚的感覺。
、、“~~剪影”沒有月光就沒有剪影,給你什么感覺?(神秘)出示“月夜剪影圖”
④、“鍍”月光均勻地灑在這些景物上。
(配樂齊讀,感受月夜江景的靜謐美好)
4、小結(jié):是啊,月灑清輝,江中有月,這幅畫面中有江,有月,如果讓你給它取個名字,什么名字比較恰當呢?(板書:江中月)
過渡:在這輪美好的江中月下,引發(fā)了作者與小外甥背誦的興致那么他們背了哪些詩呢?
三、學習第3——13自然段
1、自由讀§3——13節(jié)中帶“月“的.詩。
2、(出示詩句)請兩位同學讀,分角色讀。
3、讀得很好,可是文中是背誦,給你們一分鐘試背。
4、指名配樂試背。(剛才背誦的意境不太和課文中吻合,你想背誦要什么?下面,想象在月光下,月光沐浴著“我”和小外甥一起背誦比賽。
5、寫月詩就這6句嗎?文中哪些告訴你的?(兩個省略號,為什么要用兩個省略號?你還能說說寫月的詩嗎?
6、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寫月的詩。(出示課外詩邊上配月夜圖二幅)!拔摇昂湍銈円黄饋韺σ饕幌掳!(配樂)
7、同學們,吟誦了這么多寫月的詩句,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fā)現(xiàn)?
8、那么,“我”和小外甥此時背誦了那么多詩后,他們有什么感受啊?(提示:用原文)(出示§13)
、倌霉P找找這幾句話中有幾個詞直接寫出了他們的感受?
②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般逶、沉醉、清幽、曠遠的感覺。
9、我看,不是我和小外甥兩個人沉醉,我們所有認真讀書的也沉醉在其間,同學們,在背誦這幅畫面中看一看有詩還有月,那你說給它起個名字叫(板書“詩月中)
過:當我還沉浸在詩中月那醉人的風韻中時,小外男生卻已展開幻想的翅膀!
四、學習第15——20節(jié)
1、好,請你看一看小外甥望月的幻想有哪些詞句,一處不落地畫下來。
2、學生交流。
3、文中啊,有這么三處。(出示內(nèi)容)
①請一位學生連起來讀。你用心體會,請你說說對小外甥的幻想有什么感受?哪些語句你喜歡,最吸引你。
②非常好,聆聽了小外甥的幻想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A、眼睛,不僅形象而且非常神奇。
B、每個月都要爭開一次(相機:月變過程)
C、“把月亮寫的可愛、活潑”、充滿了童真、童趣。
帶著感受練讀,這些幻想看似不成段,其實分明是一首兒童詩啊,
、鄄恍,你瞧(出示小詩)。配樂朗讀
是啊,聽了小外甥生動奇特的幻想,簡直就像聽了一個現(xiàn)成的童話故事,難怪作者說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芡瑢W們,你們呀和小外男生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聰明愛學,愛幻想,每個人讀這段話以后,都自己“我”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呢?也寫上兩三句話,能不能也象小外男生一樣,有天的眼睛般的什么樣的比喻?
、荨敖涣鳌。
⑥是啊。作者也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在這幅畫面中,小外甥、我們、作者都一同展開了遐想。我們給它取個名可以叫(心中月)
五、總結(jié)
這節(jié)課,在趙麗宏宏優(yōu)美的語言引領(lǐng)下,一同領(lǐng)略了江中月的美麗,詩中月的醉人,江中月的美妙,相信此刻你們和俞老師一樣,產(chǎn)生了望月的沖動,有機會請你走進大自然好好地望一回月。
六、作業(yè)
1、背誦文中寫月的詩句2、課外積累一些寫月的詩句。
板書:
望月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了解中秋節(jié)的一般知識,本詩的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反復吟誦本詩,達到當堂背誦。
3.結(jié)合聲韻理解詩詞含義,體會作者情感。
4.積累意象典故,明確詩歌主題。
【教學方法】
1.吟誦教學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中秋節(jié)導入
你說我說話中秋
教師語:你都知道哪些有關(guān)中秋節(jié)的傳說呢?
。▽W生交流傳說故事,此環(huán)節(jié)重點是可定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激勵其多多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
明確: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折桂等。
2.中秋節(jié)的日期。
教師語:說了這么多有關(guān)中秋節(jié)的.傳說,那么中秋節(jié)是哪一天呢?
明確: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繪中秋節(jié)的詩篇《十五夜望月》。
二、初吟古詩,整體感知。
1.聽一聽:哪一個字的讀音你有異議?
明確:思,讀s,心緒,愁思的意思。
教師補充:秋思:樂府琴曲名,這里應當還有感秋之情思。此處的思當文讀為s。在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卷五九《琴曲歌辭》中收錄《秋思》九首。原詩另有題注為時會琴客。
。ù谁h(huán)節(jié),要求學生結(jié)合《古漢語字典》明確思字兩個讀音分別是什么意思,積累一字多義,可以回顧《采薇》里的今我來思的思,助詞,無義。)
2.自主讀誦
結(jié)合吟誦符號譜,自主讀誦。
。ù谁h(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反復讀誦吟詠,可以分小組讀,分男女生讀,指名讀等)
3.思考:符號譜上的題目和課本上有什么不一樣?
明確:符號譜上的題目多了四個字寄杜郎中。
4.題解: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什么呢?
明確:十五夜,當是中秋之夜,望月,觀看月亮。有思鄉(xiāng)懷人之感。
教師語:傳統(tǒng)中國社會,秋收之后的中秋節(jié)是一家人的團圓之日,也是唯一凸顯團圓主題的節(jié)日,這天的月亮也是一年之中最圓的一次滿月,故而古人十分重視中秋節(jié)。漂泊在外的文人們,往往在離鄉(xiāng)之后再不能與家人于中秋之夜團聚,故而中秋之夜、之月便多成為古代文人表達思鄉(xiāng)懷歸、懷人的重要題材。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的具體時間已不可考,據(jù)題可知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望月有感,進而作此篇。
望月教學設計6
一、教材簡析。
《望月》是蘇教版第十冊第六單元的首篇課文,出自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的手筆。這是一篇角度獨特、構(gòu)思新穎的寫月散文,主要寫了舅甥倆在江輪上對月吟詩和望月暢想的情景。文本中月光下的交談流淌著詩情,放飛著遐思,很能讓讀者的心伴著字里行間的情韻而融入那一片美麗的月光之中。
二、設計理念。
1、語文姓“語”,語感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本設計采用生本教學模式,引領(lǐng)學生在讀、寫、說中自主建構(gòu)語感。老師引著學生圍繞話題體悟詞、句意味,借助填詩、拓寫等方式讓學生運用和錘煉語言,學生能在潛心朗讀中沉浸于月光情境,既悟語感,又練語感。
2、語文從“文”,文是文字、文學、更是文化。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體驗、感悟,能逐漸觸摸到漢民族文化的月亮情結(jié),并積淀蘊含在文本中的情感,迸發(fā)出心靈深處的詩情和美感。
三、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策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借助情境、生活經(jīng)驗理解“呵欠、剪影、繪聲繪色”等詞語的意思。
2、能圍繞前置話題用比較生動、準確地語言傳達文本理解和感悟,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江中月、詩中月、心中月各自的美,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并能將感悟融入朗讀中。
3、能在誦讀課內(nèi)外的詠月詩文中感受月文化,讓中華民族的愛月情結(jié)根植心中。
前置性作業(yè):
1、搜集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并體會作者的情感。
2、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和詩人的“詩中月”都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內(nèi)容,認真誦讀,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語言文字
3、談談你的感受。
四、教學過程。
(一)話題定向開啟望月之旅。
1、月詩月詞、月歌月曲,多如繁星,數(shù)不勝數(shù)?磥,美麗的月亮是中國人心中解不開的情結(jié)。今天,我們繼續(xù)美好的望月之旅(板書課題)一起讀課題。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這篇課文寫了哪些人看到的月亮呢?(板書:“我”小外甥眼中月詩中月心中月)
3、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和詩人的“詩中月”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話題進行學習。
第二課時回顧課文時讓學生快速理清文脈,劃分出清晰的內(nèi)容組塊,為下面話題感悟交流部分節(jié)省時間,確定各小組的研讀課文的主方向。
。ǘ┬〗M展示采擷月亮之美。
1、出示話題,小組討論交流,自主學習課文。
討論話題: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和詩人的“詩中月”給我們帶來了怎么的美的享受?從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內(nèi)容,認真誦讀,結(jié)合相關(guān)的語言文字談談你的感受。
讀完本文的人大多會產(chǎn)生一種美的感覺,如此美文需要細讀和深悟。把話題聚焦于“美”,讓學生循著語言文字的表里而直面美的畫面,咀嚼美的語言,與文中諸人的望月情懷開始了美好的相遇。
2、交流“眼中月”部分。
小組主體展示交流:
。1)品月光之美。
、俪鍪揪渥樱涸铝脸鰜砹,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谄肺蛟~語,想象畫面。
“安詳”(如熟睡的小孩,慈祥的老人、月光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閃爍”(月光似頑皮的小孩、嫦娥的舞蹈在流動的江水中跳動)
③朗讀展示,讀出月色動靜之美。
(2)品月下景物之美。
①出示句子: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诟鶕(jù)學生感悟拓展對句:
月光照在蘆蕩上,蘆蕩那黑色的剪影上瞬間添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月光照在樹林上,樹林那黑色的剪影上頓時添上了一圈——銀色的光環(huán)。月光照在山峰上,山峰那黑色的剪影上立刻添上了一個——銀色的項圈。
、垡龑渌〗M補充,品味“鍍”的妙處。
“鍍”這個字用了擬人的寫法,充滿了人情味,表達了人們對月亮的.喜愛。向我們傳遞出這美麗動人的月色。
、芨鶕(jù)學生交流,隨機出示:
“安詳?shù)脑鹿狻,不禁讓我想起了冰心寫的一段文章?/p>
a、出示:靜美的月亮,自然是母親了。我半夜醒來,睜眼看見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著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穩(wěn)地在她的愛光中睡去!摹都男∽x者》
b、齊讀。
“流動的月光”不禁讓我想起了朱自清寫的一段文章。
c、出示: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熳郧濉逗商猎律。
d、齊讀。
課外閱讀進入課堂是“開放語文教學”的一種形式,而生本課堂也倡導打通課內(nèi)外閱讀的橋梁,讓一個文本的感悟引入和帶動相關(guān)文本的揣摩,從而讓閱讀源于文本而廣于文本,高于文本。適當?shù)赝卣怪熳郧宓摹逗商猎律芬约氨牡摹都男∽x者》兩篇文章的片斷,讓學生進行賞讀,領(lǐng)略和強化文本的美感,受到語言的熏陶,為“寫”積累語言。
。3)變月景為小詩。
、倜利惖漠嬅嫘枰}上美麗的詩。誰能幫老師把詩句補充完整?
②齊讀詩句。
月亮安詳灑清輝,江面光斑千萬點。
兩岸景色成剪影,月光鍍上銀花邊。
、蹘煟哼@靜謐的江月,流暢的文字,若再有繪聲繪色的誦讀,定會妙不可言。大家認為我們班誰最適合讀這樣的文章?學生推薦,教師為其配樂。
、茉u:我從你的朗讀中看到了一片柔和而寧靜,皎潔而安詳,朦朧而詩意的月色。
⑤師:其實這段文字適合每一個同學去讀,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聲音里就會有一片獨特的月光。齊讀。
生本課堂的基礎(chǔ)是學生學習情感的激發(fā)和保持,由情入文而感悟漸行漸遠。本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設了音樂、畫面、詩句等情境,寓講于“讀”,寓講于“思”,逐步把對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樂中,在語言文字的品讀中進入寧靜清幽的美好意境,詩畫相諧,情韻和鳴。
3、交流“詩中月”。
。1)師生、生生模擬文中對詩情景。
。2)像文中的人物這樣在月夜下對詩,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有趣,陶醉,感覺很有詩意。)
。3)作者和小外甥醉了,我們也醉了。
出示: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齊讀。
。4)其實,月亮在古代詩人的詩中有著不同的情感內(nèi)涵。哪一小組和大家聊一聊詩中月?
①預設一:
我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詩人半夜醒來,獨自一人對著月亮的那種孤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我從“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句詩看出詩人小時候特別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當作白玉盤子。
我從“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句詩中的“愁”字,感到
詩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還睡不著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詩人蘇軾在中秋的夜晚寫給他弟弟蘇轍的詞。讀了這句詩,我體會出作者在中秋月圓之時對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睂懗隽死畎纂x開蜀地時,看到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币惠喢髟聮煸诋斂眨瑓s又善解人意,似乎與詩人越來越近,給詩人平添一份溫暖和親切之感。
②預設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崩畎住豆爬试滦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崩畎住抖朊忌皆赂琛
師:同是大詩人李白的詩句。上句是詩人回憶兒時的月,下句是詩人成年時心中的月,月在詩人心中總是那么美好的,月亮就是美的象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崩畎住鹅o夜思》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睆埨^《楓橋夜泊》
師:這是游子心中的月,月亮是天下游子共同的家書。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碧K軾《水調(diào)歌頭中秋》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泵虾迫弧端藿ǖ陆
師:這是詩人孤獨寂寞時的月,在這里詩人又把月亮當作詩人的知己。
。2)古往今來,詩人鐘情月亮,寫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課前大家進行了搜集,誰愿意和大家分享,出示音樂。
預設: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边@是讓人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月。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清幽寧靜的林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边@是大氣磅礴的海上月。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边@是蒼茫曠遠的雄關(guān)月。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天上第二泉!边@是我們家鄉(xiāng),素有天下第二泉的二泉月。
(3)小結(jié)引讀。這一輪輪明月,這一首首詩歌,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吐灑著
望月教學設計7
教學內(nèi)容分析:
《十五夜望月》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中秋詠月詩詞三首》。本單元以民俗文化為主題。民俗文化是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秋節(jié)是其中匯聚著最瑰麗色彩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古典文學中有很多優(yōu)秀的中秋詠月詩詞,語言凝練優(yōu)美,情感真摯感人,并且?guī)в屑w情感的特點。王建的這首《十五夜望月》就為我們描繪了中秋之夜中庭美麗清冷的月色,表達出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思念之情,其辭約,其質(zhì)樸,較適合初一學生誦讀品味。所以本文的重點難點定為對詩歌中景物特點及情感的把握,對詩歌欣賞方法的學習與實踐。
學生學情分析:
1、《十五夜望月》面對的是一群初離家庭、寄宿學校的學生,教學時間也大約在中秋節(jié)之前。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較能體會到詩歌中的氛圍和情感,感受傳統(tǒng)中秋的文化特色。
2、相較于小學階段,初中的孩子對情感的體驗更敏銳、更細膩、更準確、更透徹。同時,學生還保有豐富多彩的想象力,較適合通過想象法來把握詩歌。
3、《十五夜望月》是初一學生在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的古詩教讀課文。雖然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一定的古詩詞,但是,小學階段的古詩學習還重在對詩歌整體的初步把握,并未涉及到鑒賞詩歌的方法指導。所以,有必要根據(jù)詩歌特點對學生讀詩進行一定的方法指導。
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jù)《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必須強調(diào)和協(xié)調(diào)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因而我從三方面擬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讀懂詩歌,體會詩中描寫的景色特點,感受詩歌營造的氛圍,體悟詩歌抒發(fā)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探究式地通過朗讀、想象、品詞、知人論世等方法來鑒賞詩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詩人在中秋之夜的懷人情思
2、教學重難點:對詩歌景物特點的把握,氛圍的感受,情感的體悟是重點。詩歌鑒賞方法的學習是難點
3、課時安排:
雖然本詩很簡短,詩歌情感本身比較明顯,但是因為詩歌語言本身的高度凝練的特性,也因為是初中階段第一次詩歌鑒賞方法的'指導課,所以在教學上我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用完整的一節(jié)課好好品味本詩。
4、課前準備:
學生:朗讀詩歌,初步了解詩歌
教師:①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诮處熕鸭娙说谋尘百Y料,并寫課堂練筆的下水片段
③問題情境的設計盡可能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要說
選擇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資源及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料
整體設計思想:
依導入新課,營造氛圍——朗讀詩歌,整體把握——想象品味、景物特點——知人論世、把握情感——再讀詩歌、課堂小結(jié)——課外小詩,現(xiàn)學現(xiàn)用的思路安排教學步驟。
先由中秋的話題引入詩歌,營造學習氛圍,并且強調(diào)詩歌的凝練和豐富,提醒學生專注學習。接著初讀詩歌,明確本詩為七言絕句,然后在聽讀和跟讀中整體把握詩歌。然后請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根據(jù)詩歌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第一二句中的景象,在分享和探討中把握景物特點,為下面的情感把握做好準備。第四步教師介紹詩人的相關(guān)背景知識,解決情感體會中出現(xiàn)的矛盾問題。第五再讀課文,在了解詩歌情感的基礎(chǔ)上注重朗讀的語音語調(diào),在朗讀中加深情感的體會。在課堂尾聲,教師要為學生小結(jié)本堂課中涉及的詩歌閱讀的方法,并提供適合的課外詩歌,運用課堂學習的方法進行賞析練習。
教學方法的確定:
針對本首詩歌的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選擇和組合教學方法。朗讀法感知文本,想象法拓寬豐富文本,圈畫法品味重要詞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啟迪思考!白灾、合作、探究”等多種訓練手段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精心設計課堂問題,循序漸進,問題明確有效。
其次,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且運用教師例文來幫助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再次,引導學生探究疑難,在討論中自主地體會到詩歌的妙處
最后,加強總結(jié)和練習,在適合的練習中強化課堂學習的詩歌鑒賞方法
本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想象描寫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給學生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詩歌,其實是對詩歌的再創(chuàng)作,并且通過交流加深對詩歌的把握。教師例文的展示,既能幫助學生彌補不足,同時也能營造課堂民主平等的氛圍,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領(lǐng)學生和教師一起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課外練習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課堂學習的基礎(chǔ)上及時地通過練習來鞏固和復習課堂中學到的方式方法,體現(xiàn)出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重視。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中秋佳節(jié)即將來臨,在這個傳統(tǒng)佳節(jié)里,我們會做些什么呢?(吃月餅,賞圓月)。確實,圓月,是中秋的象征。這天的月亮,總是帶著些平日里沒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對月提筆一抒己志。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第十三課《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大家把課本翻到109頁。一般來說詩歌是所有文體中最短小的,但是別看它們是小身材,其實有大味道呢。詩歌語言因高度凝練而充滿豐富的形象和意義,要我們花大力氣去體會。所以,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如果能夠把《十五夜望月》這首短小的詩真正讀懂,讀通,那就是同學們的成功了。這首詩的題目或者還可以寫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板書課題)(解題,見注釋,注意古代以官職來稱呼別人的文化習慣)
初讀詩歌,明確體裁
師:有沒有同學樂意先來幫我們大家讀一下這首詩?(生讀)
師:你知道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嗎?這還用問嗎?當然是古詩咯。問題是從文體上說它屬于詩歌中的哪一類?(七言絕句,另有五言絕句,八句四聯(lián)律詩。格律詩)
三、跟讀詩歌,初步把握
師:剛才這位同學讀得不錯,聲音響亮,而且沒有讀錯的地方,我們已經(jīng)邁出了讀懂詩歌的第一步。誦讀是理解詩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據(jù)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氛圍,有的需要淺吟低誦,有的需要放聲朗誦。下面請同學先聽一遍本詩的朗誦,去初步了解這首詩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
生聽讀
師:下面我們跟著錄音一起來讀這首詩。
生跟讀
師:用一句話分別概括詩歌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內(nèi)容
(描寫了詩人十五夜望月時看到的院中景象)
。ㄊ惆l(fā)了詩人懷人的思緒)
發(fā)揮想象,欣賞景色
望月教學設計8
一、 了解作者
唐代王建,與當時的著名詩人張籍齊名,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風格相似,并稱“張王樂府”,后人稱為“張籍王建體”。
二、讀出“望”之畫面美
八月十五的夜晚,詩人望月,望月到了哪些景象呢?
1、“白”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lián)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讓人仿佛置身于靜謐清美的意境之中。
我們仿佛看到月光像流水一樣傾瀉下來,地上仿佛滿浸著清澈透明的水,樹的影子照在地上,隨風婆娑,仿佛是水草在搖曳。
2、“棲”
正常的語序應該是“鴉棲樹”,但為了押韻,詩人調(diào)整了語序。
主要應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
王維“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我們仿佛聽到烏鴉等小鳥一開始被明亮的.月色所驚動,撲楞楞地展翅欲飛,聲音喧鬧,逐漸逐漸聲音低落下來,最后終于沒有聲音。
“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從側(cè)面寫了月色之皎潔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3、“濕”
夜已深,露水重,庭院中的桂花濕潤了。突出桂花在露水中已浸潤之久,也表明露水輕盈無跡。
我們仿佛聞到庭院中彌漫的桂花的清香味道!霸轮泄鹱勇,天香云外飄”,傳說人間的桂花樹是廣寒宮里那棵桂花樹的種子落到人間后生長出來的。那么人間的桂花香了,廣寒宮里的桂花也應該香了吧。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帶給讀者的是十分豐富美妙的聯(lián)想。
4、詩人望月,望出月光如水,望出冷露無聲,望出桂香飄逸,望出天上人間。畫面有聲有色有味,清美靜謐,清雅雋永。
三、讀出“望”之情感美
1、月出東山,詩人在望,烏鴉入睡,詩人還在望,桂花濕潤,詩人仍在望。從這個“望”中你能讀出詩人什么情感嗎?
“秋思”,秋天的情思。 說的很含蓄,點而不露。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 《天凈沙 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張籍《秋思》
“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齡《秋思》
“相思阻音息, 結(jié)夢感離居! ——蕭愨《秋思》
秋思:秋天,天氣轉(zhuǎn)涼,大雁南飛,花木凋零,萬物蕭條,身處在異鄉(xiāng)的游子感受到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仍不能與家人團聚。這首詩中,夜深露重,詩人卻久久不肯睡覺,從這個“望”中你能感受到詩人怎么的心情?
秋思,秋天思念親人的孤寂傷感之情。
四、讀出“望”之表達美。
但我們從詩句中能直接讀出詩人這種懷人的愁緒嗎?沒有,詩人表達得很含蓄很美。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今夜,中秋的晚上,月亮這么明亮,所有的人都在看月,賞月,不知道這懷人的愁緒會落到哪一家。
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親人,這濃濃的愁思啊,到底會落到哪一家呢。
言外之意:再怎么落,難道還有我的愁思深嗎?
不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懷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問語氣,使自己的情感表達更蘊藉深沉。
這種表達情感表達方法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這叫間接抒情。
也有一種情感表達方法,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
兩種情感表達方法各有好處。
2、“落”
詩句中還有一個動詞,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致,讓人眼睛一亮。這個詞語能否換成“在”?
“落”:理解詞語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聯(lián)系詩句意思,品味詞語在詩句中的具體意思,并與平常的用法作比較看好在哪里。
運用擬人的手法,化無形為有形,給人以動的形象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用得不同凡響,新穎別致。
五、讀出“望月”之情結(jié)美
。、按老師的要求說出詩中的詞語或詩句。
直接表達月光如水,澄澈透明;從聲音這個角度側(cè)面表現(xiàn)中秋夜晚之寧靜;突出詩人望月之久,表現(xiàn)孤寂之情;用委婉的疑問語氣含蓄表達
自己愁思之深。
。、事實上,月亮在中國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國人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麗的?吹皆铝,有許多美妙的感受、聯(lián)想就會自然而然涌上心頭。淡淡的月光,濃濃的情愫,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它,依舊恒懸于黑幕上,照在所有愛月之人的心上。于是,成就了一種淡泊叫“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種鄉(xiāng)愁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成就了一種惆悵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成就了一種傷情叫“楊柳岸,曉風殘月”,成就了一種安慰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種祝福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們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載著人世間種種情思,如詩一樣,懸掛在天空之上,懸掛在古人與我們之間,也懸掛在你我之間。
。场⒄n后請同學們搜集有關(guān)月亮的詩句,注意寫出作者及作品名。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夜憶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李商隱)
望月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并能背誦默寫。
2、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nèi)容。
3、學會鑒賞詩歌。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理解內(nèi)涵。
三、教學難點:
學會鑒賞詩歌
四、教學時數(shù):
五、課型:
朗讀賞析課
六、教法:
邊讀邊議
七、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耄海ǘ嗝襟w展示一輪圓月掛在夜空的畫面)皓月當空,月色如銀,如此美景,會勾起你無盡的遐想,今天且讓我們跟著唐代詩人王建走進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緒。
。ǘ┙沂颈菊n的環(huán)節(jié)及任務
今天我們的中心任務就是一個字——讀,具體任務是:讀順、讀義、讀景、讀情、讀味、讀韻。
(三)六步闖關(guān):
1、大聲讀——把詩歌讀順暢。學生自由讀,小組內(nèi)輪讀,熟讀成誦,毛遂自薦當堂背誦。
2、說讀——讀懂詩歌的意思。邊讀邊說,用自己的話把詩句的意思說出來。小組內(nèi)輪流說,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發(fā)言。
3、默讀——仔細閱讀,摘錄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用恰當?shù)脑~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
(銀白的地面、熟睡的鴉雀、飄灑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學作業(yè)。
4、議讀——體會詩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邊讀邊議,小組互相討論:
。1)從以上景物描寫概括詩歌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一幅安靜、凄清的秋夜景色,為秋思創(chuàng)造傷感的氛圍)
。2)結(jié)合景物意境揣摩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孤獨寂寞,對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教師相機點撥。
5、品讀——品析詩味。咬文嚼字,用比較換詞法等品析詩中精美詞句。小組互相討論:
。1)詩人寫望月,卻沒有寫到月光,從何處體現(xiàn)?(“地白”:給人予積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從側(cè)面突出了月色皎潔)
(2)“樹棲鴉”從聽覺還是視覺來寫?寫鴉雀有什么作用?(既是聽覺也有視覺,烘托夜的寂靜,襯托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
。3)“冷露無聲濕桂花”蘊含怎樣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詩人寂寞凄清的心理。)
。4)“落”換成“在”好嗎?(“落”寫出了愁思隨著月光的瀉落從上而下,富有動感,形象新穎)。小組充分討論后,學生自由發(fā)言。
6、美讀——讀出詩歌的韻律。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注意感情基調(diào)、朗讀語調(diào)、朗讀節(jié)奏、朗讀重音
。ㄋ模┱n外延伸
收集有關(guān)詠月的詩歌。
板書設計:景→境→情
銀白的地面安靜孤獨寂寞
。嵉脑律┢嗲鍖τH人的
熟睡的鴉雀傷感的深切思念
飄灑的冷露秋色夜景
芳香的桂花
分享:
望月教學設計10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小外甥對月亮產(chǎn)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收集有關(guān)月亮的詩詞。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清幽的夜空,一輪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吐灑著它皎潔的光輝。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來到江輪甲板上望月,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月光灑落在長江兩岸的蘆蕩、樹林里,灑在我們身上。漸漸地,我們陶醉了。這節(jié)語文課我們繼續(xù)(學生齊讀課題)——望月。
課文中有哪些描寫月亮的語句?(指名讀)
。ㄔ铝脸鰜砹,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
。ㄉ贂r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師:這句話描繪了好美的意境,我建議大家齊讀一遍。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fā)光。)
師:這句話含義深刻,我們也齊聲讀一遍。
……
同學們讀得正確、流利。月亮充滿詩情畫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借月亮抒發(fā)情懷,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品讀對詩的內(nèi)容。
要想讀好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對詩的內(nèi)容,可不容易呀!
(生自由練讀,師行間聆聽學生的練讀。)
同學們認為該如何讀好對詩的內(nèi)容呢?
(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語氣。)
課文中暗示我們要努力讀出什么氣氛?“清幽”什么意思?“曠遠”什么意思?
。ò鍟扒逵臅邕h”并指導學生讀一讀。)
同桌間配合對詩。
。ㄉ献骶氉x,師個別指導。)
哪對同桌愿意對詩給大家聽?
。ㄖ该麅、三對同桌合作對詩,師和其他同學給予評價。)
我們進行小組間對詩,好嗎?能不看書嗎?
。ㄈ嗤瑢W分成兩大組對詩。)
請看大屏幕上的圖畫對詩,比賽哪組同學對得好?(幻燈出示有明月的意境圖片或動畫。)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髟鲁鎏焐,蒼茫云海間。)
……
師小結(jié):清幽的月光灑在我們肩上,優(yōu)美的詩詞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我們沐浴著詩和月的光輝,沉醉在(生齊讀)——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ò鍟恒逶≡姾驮碌墓廨x)
月朗星稀的夜晚,同學們可以在院子里,在陽臺上靜靜地賞月,真切感受清幽曠遠的氣氛。
過渡:文中的小外甥聰明可愛,愛幻想,跟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突然又冒出一個問題來——(生齊說,師板書)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是有趣。
三、品讀小外甥幻想的內(nèi)容
請大家自由讀小外甥幻想的內(nèi)容,邊讀邊思考該怎樣讀。
。ㄉ杂删氉x,師個別指導。)
該怎么讀小外甥幻想的內(nèi)容?能嘗試著讀給大家聽聽嗎?
。ㄗx出小外甥的活潑可愛;像講童話故事;繪聲繪色地讀……)
會讀書的孩子準能注意到課文中對朗讀要求的暗示!袄L聲繪色”是什么意思?(板書:繪聲繪色)
請同學們繪聲繪色地讀小外甥幻想的內(nèi)容,用心體會,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大屏幕出示小外甥幻想的內(nèi)容: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生:(感受到小外甥的天真、可愛。)
。ǜ惺艿叫⊥馍幕孟敕浅F嫣。)
……
(感受到小外甥的語言很美。)
是啊,小外甥的幻想好美啊,請注意大屏幕上的變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外甥幻想的內(nèi)容變成詩的形式,用幻燈打出:
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小外甥詩一般的幻想,耐人尋味。咱們再來讀一讀,嘗試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味。
(生練讀,師個別指導。)
多美妙的語言呀,儲備到我們的“文學倉庫”里來,好嗎?
。ㄆ聊簧铣鍪荆涸铝料瘛
這是。)
一會兒后,(屏幕上出示云層封月圖片)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小外甥也搖搖晃晃回艙睡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學生齊讀:我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幻想是心靈的釋放,是智慧的.火花在閃爍。幻想的世界很奇妙,能給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讓我們一起展開幻想的翅膀吧!在你們幻想的世界里,月亮像什么?是什么樣的?(板書:月亮像。
……)
(學生寫下自己對月亮的幻想。)
寫好的同學先自己讀一讀,然后到講臺前來,把自己的幻想說給大家聽。
。ü膭蠲课煌瑢W都能走到講臺前暢談自己對月亮的幻想。)
師小結(jié):仔細品味同學們的幻想,這是一首內(nèi)容豐富、意境美妙的詩呀!今天,咱們舉頭望明月,幻想如詩。(板書:幻想如詩)
四、課堂總結(jié)
師: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們再來回顧課文: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望月。
生:月亮出來了,安詳?shù)亍鹿鉃樗鼈冨兩狭艘粚鱼y色的花邊……
師:小外甥也出來了,他要和我對詩。他背……
生: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
師生一起: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師: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說,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像一首詩。
生: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圓圓地睜大一次……
師: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小外甥也回艙睡去了。
生:甲板上只留下我一個人……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師:愿同學們也能展開幻想的翅膀,在浩瀚奇妙的科學世界里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附板書:
望月
淋浴詩和月的光輝清幽曠遠
幻想如詩繪聲繪色
月亮像。
望月教學設計11
一、設計理念:
《望月》是蘇教版第十冊第六單元的首篇課文,這篇散文是角度獨特、構(gòu)思新穎的寫月篇章。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優(yōu)美生動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欲望,讓追求真善美、熱愛語文的“月光”真正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苯處熞龑W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在對話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背誦有關(guān)月亮的詩句,積累運用。
3、學生在朗讀、背誦中感悟清幽曠遠的意境,受到美的陶冶。
三、教學流程:
一、欣賞月色。
1、教師打出投影,放音樂《鋼琴曲》。
師: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月亮出來了,吐灑著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到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二節(jié),一邊讀一邊找一找作者描寫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并思考一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月景的?(從上到下,從近到遠)
3、這一段月景的描寫很美,我們試試能不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呢?
4、個別讀,相機指導!盀ⅰ薄罢樟痢薄扒c萬點”“晶瑩閃爍”“鍍”
5、同學們讀得很投入,都陶醉在這美好的夜色中!
[設計意圖: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通過有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從而更好地了解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本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設了音樂、畫面、語言等情境,寓講于“讀”,寓講于“思”,逐步把對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月光奏鳴曲》的背景音樂中,觀賞月景,品讀課文,在語言文字的品讀中進入寧靜清幽的美好意境,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調(diào)
三、誦讀月詩。
1、畫詩句。自由讀書。畫出描寫月亮的詩句。
2、個別學生讀描寫月亮的詩句。
3、理解。古人欣賞月亮,贊美月亮,留下了精美的詩句,(板書:詩句)這些詩都是我們平時熟悉的,同學們,你能說說詩人通過這些詩句訴說著什么?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嗎?(學生說說作者、詩意。)
4、月,在詩人的眼中是多情的,是奇妙的,詩人借月亮表達自己豐富的感情。讓我們有感情的吟誦這些詩句吧。
5、讀詩。
。1)思考:小外甥和文中的我所說的詩句有什么不同?(淺顯、易懂;深奧一些)
他們年齡不同,經(jīng)歷不同,所說的詩句也不同。小外甥應該讀出什么語氣?(天真、幼稚、活潑、可愛)我是個長者,應該用什么語氣?(穩(wěn)重、老練、成熟)
。2)自由朗讀,注意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獋別讀——————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師讀小外甥。
(3)請同學們一邊欣賞月景一邊傾聽古詩。師生對詩,生生對詩。師: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4)同學們,為什么用了“,”?為什么文中出現(xiàn)了“…………”(板書…………),一般的`省略號不是六個點嗎?再強調(diào)讀書要注意標點符號。
[設計意圖: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講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痹谡莆照n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分角色訓練朗讀,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感,深刻體驗課文中人物性格特點,使之真正地進入角色。老師提出“一個人讀出兩個人的語氣”這一要求更富有挑戰(zhàn)性,讓學生興趣盎然。
對詩的環(huán)節(jié)也很有韻味,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學生欣賞著月景,吟誦著月詩。月下對詩,意境深遠。既幫助學生積累了詩句,感受到中國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使他們受到感染,感情得到了升華。]
四、想象月亮。
1、默讀,邊讀邊用"—————"劃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語句。個別讀。
2、小外甥多愛幻想啊,他的話富有情趣,他的神情和動作也是那么天真可愛,請同學們再次默讀。用 劃出描寫小外甥神情、動作的詞語。
3、個別讀。
4、師板書"不假思索",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教師范讀,故意拖慢,學生評。學生練讀。
5、板書"繪聲繪色",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教師出示投影,這句話理解嗎?怎么理解的?個別讀,教師:不光要讀出語氣,還要注意他的表情。請同學們看老師讀,范讀,同位練讀,指名讀。
6、課文的二三段寫了我和小外甥的對話,寫得很有情趣,同位同學分角色來讀一讀吧,等會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
7、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段。教師放音樂《月光奏鳴曲》、投影。
[設計意圖:詞語的理解是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可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達到讀懂課文的目的。教師引導學生讀書,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
五、幻想月景。
1、師放音樂,請學生閉上眼睛。師:天邊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覺中聚集起來,一會兒,月光就被云層封鎖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我久久地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2、同學們聽音樂很投入,你一定也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想到了什么,寫下來好嗎?
3、學生寫,教師選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音樂聲中展開幻想,讓他們?nèi)ハ胂,去表達,激發(fā)他們的感情,培養(yǎng)他們對文章意蘊的領(lǐng)悟、體味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喚醒沉睡在學生心田中的與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經(jīng)歷、經(jīng)驗和感受,從而萌發(fā)一吐為快的表達欲望。]
望月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小外甥對月亮的喜愛,進而體會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于幻想。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為什么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遷移運用,發(fā)展學生個性。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對月亮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上課前,老師先讓同學們聽幾首曲子,試試誰的耳朵最靈,能告訴老師樂曲的名稱。(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
2、月亮的美不僅被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動聽的樂曲,還被寫成了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章,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現(xiàn)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一篇課文,題目是《望月》,一起讀課題。
這樣讀課題,老師感覺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時望見的月亮是怎樣的?我們在什么時候望月?想好了誰來再讀一讀課題(指名讀)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寧靜而優(yōu)美,望著畫中的月兒在想象中沐浴著它的清輝,讓我們一起輕輕地讀課題!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進這一片江上月色,請同學們把書打開,同學們預習課文的時候最喜歡讀課文的哪個部分?
。ò鍟骸拔摇薄⑽、詩人——詩歌、小外甥——童話)
4、我眼中望見的月是怎樣的?我們先來欣賞作者用散文的語言描寫的月景。
二、欣賞“我”眼中的月景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看到了什么呢?
1、課件播放配樂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xiàn)畫面。
同學們都被這月光下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江景陶醉了,并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悄地來到江輪甲板上望月。此時,你望到些什么?
請學生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剛才這么美的畫面,這么美的文字,你也想讀一讀嗎?
2、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與作者一起去欣賞美景吧!
3、看來這樣讀,課堂顯得比較嘈雜,大家也很難真正欣賞到美麗的月色。如此優(yōu)美的文字,只有靜靜地品味才能讓人動心動情。請大家默讀第二自然段,想象出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賞(提示:如果讀到了讓你心動的詞語、句子,用筆圈畫出來,細細品味)
4、讀書有時就得這樣靜下心來品味,哪句話讓你動心動情了?
a、月亮出來了,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
安詳可是個讓人心動的詞,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種溫柔、從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讓我們感覺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親般溫柔、慈祥)
多好的感覺,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處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灑落在長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
這句話寫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種動態(tài)的'美。(“千點萬點”光斑多,數(shù)也數(shù)不清
“晶瑩閃爍”光斑有光澤,像天上的星星灑落到江面上。)
c、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黑色剪影和隱隱約約寫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朧美,伸展著和起伏著寫出了月
光下江景的動態(tài)美。
d、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銀色寫出了色彩美。
4、你們看,從這段優(yōu)美的文字里,我們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寧靜安詳?shù)、朦朧柔和的,又是具有動態(tài)美的,這是多令人動心的感覺啊。你們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這段動心、動情的文字,你們覺得最適合咱們班誰來讀呢?(學生配樂讀)
還有誰想表達心中的喜愛之情?(指名讀)
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美麗的月光美景吧。R讀)
三、感受詩人眼中的月景
過渡:月下的江景實在太美了,凝望著天上的月亮,每個人都會沉思,都會陶醉,都會在心中涌動起濃濃的詩情。正當“我”盡情地欣賞著“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他還要和我比賽對詩呢!
1、下面請你們同桌一個做舅舅,一個當小外甥,讀讀下面的內(nèi)容。讀的時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詩應該在一種怎樣的氣氛里呢?他們吟誦的每一句詩應該讀出怎樣的情趣呢?(出示課文5—12自然段)
。1)同桌自由練習對詩。
。2)指名上前表演。請學生評價:同學們,你們說說他們對詩對得怎么樣?舅舅和小外甥吟誦的每句詩是不是表達同樣的情趣呢?月下吟詩是在一種什么氣氛中進行呢?書上用了一個什么詞?(讀“清幽曠遠”)
。3)在月下吟詩就仿佛超越了時空,回到了古代。設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請一組上來對詩,看看他們有沒有把我們帶進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再指名上前表演。(點擊,音樂響起)
。4)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2、你看這每一句詩詞里,都鑲嵌著一輪明月,詩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詩人也是睡不著覺的,詩人借月在訴說著什么呢?你能從上面的詩詞中看出來嗎?(思念故鄉(xiāng),詩人小時候的天真、有趣,詩人的憂愁,思念家鄉(xiāng)親人,品味著孤獨與憂愁……)
3、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在詩人的眼里卻有著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時是詩人孤獨惆悵的哀思,有時又化作一片美麗的鄉(xiāng)愁,有時又變成詩人的天真與童趣,有時又是詩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嘆!同一種景物,為什么會表達出多種不同的情思呢?(環(huán)境不同,心情不同)
清朝大學者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樣的。關(guān)鍵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人的心情如何。
4、月,在詩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們來一起有感情的吟誦這些多情的詩,多情的月!(齊讀)
5、有月的詩多如繁星,我們也來學著比賽背有月的詩,好嗎?老師為同學們配上音樂,你聽(音樂《春江花月夜》)
6、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使得我們無比暢快,沉醉在清亮、僻靜、寬闊、久遠的氣氛中。
7、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學生齊讀)
四、領(lǐng)會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在每個詩人的眼睛里都有一個月亮,在每個孩子的眼睛里也都有一個月亮,你們說說,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里的月亮又是怎樣的呢?(指名回答)
小外甥的眼睛里充滿著童真和幻想。
1、同學們自己讀讀有關(guān)小外甥的句子吧。ǔ鍪菊n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三部分中有關(guān)小外甥的句子,學生自讀)
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好嗎?(指名讀,說說喜歡的原因)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怎么會叫醒小外甥呢?
。2)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說,月亮像什么?”
說明小外甥喜歡聊天,愛刨根問底。
(3)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fā)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愛,眼中閃動著智慧的光芒。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說。理解“不假思索”。那這句話應該怎么讀?(生再讀)
(5)“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樣說這段話的呢?(生:想了一會兒,繪聲繪色。)
追問:這里的“繪聲繪色”還能換成什么詞語?(生:有聲有色、聲情并茂、娓娓動聽……)那請你繪聲繪色地讀一讀。(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點擊,出示月亮的變化圖,理解月亮是天的眼睛)
(6)“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毙⊥馍蛄藗呵欠,搖搖晃晃走回艙里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覺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它躲到云層里睡覺去了,小外甥賦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話般的語言把我們帶進了月亮的世界。讓我們一起做小外甥吧。◣熒纸巧x)
3、讀了這些句子,你覺得小外甥是個怎樣的孩子?
所以作者說: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出示句子)
五、展開想像,寫話
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調(diào)皮可愛,一樣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賞圖片)
先靜靜地想一想,再試著寫一寫。
六、結(jié)束語
你看,月亮在我們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樣多趣,多變,同是天上的一輪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會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形式,不一樣的內(nèi)容,表達出不一樣的情感。其實,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輪怎樣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們心中的月呀!這就是(板書: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七、作業(yè)
1、閱讀寫月亮的散文、詩歌或童話故事,背誦精彩的語句。
2、用你喜歡的形式寫一寫你心中的月亮。
板書:
望月
“我”——散文詩人——詩歌小外甥——童話
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望月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鍍”的含義。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江中月”之美景,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難點:
1.能透過語言文字體會“江中月”之美景。
2.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板書“月”,你們知道哪些關(guān)于月亮的古詩?
2.除了古詩你們還能想到關(guān)于月亮的故事嗎?(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3.剛才同學們誦讀了那么多關(guān)于月亮的古詩,和月亮有關(guān)的故事。是呀,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總是能夠給人們帶來無數(shù)的遐想,無數(shù)的詩人,作家們用文字去謳歌,音樂家們用音符來贊美,畫家們用畫筆來描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現(xiàn)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所寫的——望月。 4.板書課題,齊讀。
二、生字詞教學
1.(出示詞語)點名讀。讀完找生糾正。自己大聲讀讀。
剪影 鍍上 比喻 船艙 凝望 外甥 云絮 封鎖 瞳仁 繪聲繪色 峨眉山 清幽曠遠
不假思索 呵欠 氣氛
字音:有哪些字是容易讀錯或者寫錯的?不假思索、呵欠、氣氛、外甥 字形:三個生字的結(jié)構(gòu)都是左窄右寬。 詞義: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你不太懂?
剪影:只表現(xiàn)物體的輪廓,而不表現(xiàn)具體的細節(jié)。 繪聲繪色:描寫敘述非常形象逼真。
清幽曠遠:(找近義詞)清靜、幽靜、悠然自得,形容意境的。
三、初讀課文
1.點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糾正評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同學們的小節(jié)號都已經(jīng)標上了,這篇課文一共21個自然段,哪個自然段比較特殊、和其他段落不一樣的?(12小節(jié),兩個省略號,這叫刪節(jié)號,表示省略了整個自然段。)
3.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圍繞“望月”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欣賞江中之月
品讀詩中之月
感受想象之月 (板書)
4.根據(jù)作者的寫作順序,我們可以給課文怎么分段呢?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感悟“江中月”
1.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這月光下的美景。下面就請同學們輕聲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筆畫出讓你心動,讓你覺得優(yōu)美的詞語或者句子,你覺得它美在哪里,在旁邊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
。1)將“安詳”與“安靜”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安詳:不僅包含了靜和安寧的意思,作者還把月亮當人來寫,給人以親切和親近感!鞍苍敗睂懗隽嗽律戮拔锏膶庫o,你能不能試著把這種寧靜的感覺讀出來。不要快,要體會“寧靜”。)
(2)“流動、閃爍、跳動”讓我們感受到了月色中江景的動態(tài)美!扒c萬點”說明江面上跳動的光斑極多,數(shù)不清;“晶瑩閃爍”說明光斑有光澤,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很美;“在跳動”說明光斑有節(jié)奏。有彈性地跳躍,給人以活潑可愛之感。讀出動態(tài)美。
。3)月光下,蘆蕩、樹林和山峰只留下了黑色的輪廓,真像用黑色的紙剪下來貼在遠處似的,隱隱約約,有一種朦朧美。
。4)同學們,你能否將這里的鍍字換成其他的字?(灑、鋪、罩)“鍍”妙在何處?看看它的字形,再讀讀文中那句話,想想它的意境。(金字旁表示金屬,金屬均勻的涂抹在物體的表面就叫“鍍”。這里寫出了月光的清淡、均勻和閃閃發(fā)光的意境美。)
。5)這里的月光為誰鍍上?它們是指什么?(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夜晚是黑色的,但是月亮卻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這是什么美?(顏色美)
3.配樂朗讀
。1)此時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經(jīng)融為一體。下面我們跟著音樂來讀一讀,看誰讀得最好,最有感情?其他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感受畫面。
。2)生跟著音樂齊讀,背誦。
五、賞讀經(jīng)典美文,感受語言美
過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恬靜的“月下美景圖”,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潔的月亮,清柔似水,曾給了人們多少夢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巴金、冰心等大文學家都曾描繪過它,贊美過它,F(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請同學們試著把它讀好。
1.出示《荷塘月色》、《月光曲》、《寄小讀者》,點名讀。
2.小結(jié):今天,我們靜靜地跟隨著作者欣賞美麗的月色,正當作者賞的盡興時,偶然回頭,發(fā)現(xiàn)多了一個人——小外甥,他們又會交談些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接著說。
望月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難點
1、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chǎn)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課程類型:
新授
教學方法
自學交流、講述點撥、品讀感悟、激勵評價
課時分配
第一課時:以小組為單位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交流、補充助學案
第二課時:結(jié)合助學案,深入分析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言,感悟月景的美
(1) 直接板書“月”,師問:“當月亮升起來的`時候,周圍會變成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ㄖ该麑W生回答)
。2) 師:課文中是如何描寫月色的?(指名學生讀第2自然段)
師范讀,生想象讀,初步感悟月景的美
(3) 師:望著月亮,人們會產(chǎn)生怎樣的想象?會做些什么?
引出課題,將課題補充完整,讀課題
二、借助助學案,交流預習情況
1、資料薈萃
讓學生結(jié)合助學案,交流課前查閱到的與課文相關(guān)的詞語的意思或作者資料
2、生字我來記
。1) 指名學生回答本文中難寫、應注意的字(著重指導“艙”的書寫)
。2) 交流文中多音字(注意“不假思索”中假的讀音)
。3) 交流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詞語(一人讀,其余人跟讀)
3、課文大講堂
師: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ǜ鶕(jù)學生回答,板書背詩,對月亮的想象)
。ㄉ鲜鲞^程,都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給予不同分值,并加到學習小組中)
三、深度學習課文(課文大講堂)
1、學習作者與小外甥互背的月亮的詩,拓展補充
(1) 學生自讀課文,劃出兩人所背的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
。2) 指名學生回答
。3) 同桌兩人分角色對讀有關(guān)句子
。4) 指名學生讀,評價糾正,引導感情讀
。5) 過渡:哪位同學知道這些詩句所在的古詩?
。ò鍟骸豆爬试滦小贰端{(diào)歌頭》《靜夜思》《宿建德江》《峨眉山月歌》《楓橋夜泊》)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背古詩
同桌兩個互背
過渡:望著月亮,吟著詩句,讓人沉醉,齊讀13段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感悟?qū)υ铝恋南胂,激發(fā)美感
過渡:月亮不僅讓人沉醉,還帶給了人們很多的遐想,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像什么?
。ò鍟禾斓难劬Γ
。1) 師:小外甥是如何想象的?
。ㄖ该x19段,精彩品讀,自讀)
(2) 師:你覺得月亮像什么?
用句式“月亮像----------------------,它-----------------
(學生想象回答,給予評價)
。3) 過渡:是!月亮在我們的心中是玉盤,是帶邊的鐮刀,是嫦娥姐姐的家,是珍珠,它點綴了漆黑的夜空,它照亮了寂靜的大地,它勾起了游子思鄉(xiāng)的心,它帶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幻想,所在在小外甥離去時,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齊讀21段。
想一想,作者望著月亮又會產(chǎn)生怎樣的幻想?
四、寫作方法賞析,學以致用
師:這么美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去敘述的?
(與學生交流文章寫作方法,適時加分評價)
五、走進閱覽室,閱讀延伸
師:你搜集到了哪些描寫月亮的古詩?給合《優(yōu)美詩文誦讀》和主題閱讀叢書,尋找有關(guān)詩詞,限時背誦。
六、課后作業(yè)
(1) 背過一首描定月亮的詩
。2) 解決自已所提的智慧小屋中的問題
望月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chǎn)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chǎn)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主要板書計劃]: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象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作業(yè)設計、安排]
課內(nèi):抄詞、寫近義詞、背誦課文、練習冊部分作業(yè)
課外:背課文、賽詩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文章脈絡。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guān)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zhì)疑: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lián)系課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zhàn)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4、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5、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評議。
6、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diào)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zhì)疑:月亮怎么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xiàn)在哪里?
角色讀5--11節(jié)。
4、了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復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jié)談話,激發(fā)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四、作業(yè):《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guān)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第三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中的小外甥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孩子?
愛幻想又體現(xiàn)在哪里?
讓我們繼續(xù)學習。(板書:愛幻想)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guān)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樣?請聯(lián)系你的生活經(jīng)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xù)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fā)光。
……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xiàn)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三、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fā)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
四、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xiàn)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⒈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月景的美麗以及人們借月亮來寄托思念、抒發(fā)情懷的思想感情。
、才囵B(yǎng)學生想象力、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和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笔占⒈痴b描寫月亮的古詩,學唱有關(guān)月亮的歌曲。
⒉排練小合唱《月光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傾灑著它皎潔的光輝。從古至今,月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曠遠和神秘寄寓著人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像這樣的圖片老師還收集了一些,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捕嗝襟w出示月景圖。
。弁ㄟ^觀看幾幅美麗的月景圖,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月夜,這樣的情感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渴望。]
、硰耐瑢W們情不自禁的贊嘆聲中,老師體會到同學們被美麗的月景迷住了,誰來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⒋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老師有一首最喜歡的寫月的詞,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呢?
⒌誰來把你最喜歡的寫月詩讀給大家聽聽呢?
、犊磥硗瑢W們積累了很多寫月的古詩,接下來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二、游戲輔助,加深理解。
、钡谝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弁ㄟ^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切〗Y(jié):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xiàn)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膊贿^,剛才的游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游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车诙䝼游戲:給圖畫配古詩。
、琶總詞語后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jīng)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埔来慰磮D畫配古詩,并朗讀古詩。
。圩寣W生根據(jù)自己對圖畫內(nèi)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shù)墓旁姡瑢嶋H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切〗Y(jié):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赐瑢W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弁ㄟ^恬當?shù)男〗Y(jié),揭示了傳統(tǒng)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⒌第三個游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shù)家心中也是最為鐘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月亮。
、耪l來唱幾句有關(guān)于月亮的歌曲?
、莆覀儗W校合唱隊曾經(jīng)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說說聽完后的感覺。
⑷我怎么聽著聽著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尚〗Y(jié):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里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fā)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三、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shù)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chuàng)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shù)家。
、捕嗝襟w出示:“現(xiàn)在你是一個藝術(shù)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⒊學生匯報,說清楚作品是什么?為什么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
。壑R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nèi)化的知識轉(zhuǎn)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jié)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yōu)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lǐng)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望月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望月教學設計02-08
望月教學設計18篇03-31
《望月》教學反思03-03
望月教學反思03-03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6-07
教學設計07-11
《貓》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06-10
春筍教學設計11-11
朗讀教學設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