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學會單韻母ɑ,能認清形,讀準音。
2.知道漢語拼音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正確認讀ɑoe的四聲
3.體會書寫漢語拼音的樂趣,會在四線格內正確抄寫ɑoe
教學重點
ɑoe的正確認讀和四聲練習
教學難點
ɑo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讀法
課前準備
拼音筆順韻母聲調歌
教學過程
二度備課
1、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漢語拼音
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你們知道學習拼音有哪些好處嗎?
2.帶領學生邊拍手邊讀兒歌: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幫助說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2、情境揭題。
課件出示圖片,過渡:瞧,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圖上畫了誰?它們在干什么呢?
學生看圖自由發(fā)言:早晨,太陽出來了,大公雞oo啼,路旁的白鵝ee叫,女孩唱歌ɑɑɑ。大白鵝好像在對我說:“早上好!
2.引導學生讀兒歌。其實,我們今天要學的拼音呀,就藏在這幅圖和這首兒歌里呢!
跟著老師讀兒歌!按蠊u,oo啼,女孩唱歌ɑɑɑ。大白鵝,ee叫,連聲叫我早上好。”
3、學習“ɑ”的讀音
2.出示字母“ɑ”的卡片,引導學生跟讀。
3.指名讀,相機點評。
4.組織學生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
5.組織學生讀兒歌:ɑɑɑ,阿姨的阿;嘴巴張大,ɑɑɑ。
6.出示“ɑ”的四聲,引導學生自由讀。
7.組織匯報展示讀
讀兒歌。
汽車平走āāā,
汽車上坡ááá,
汽車下坡又上坡ǎǎǎ,
汽車下坡ààà。
四、學習“ɑ”的字形
出示插圖,引導學生再仔細看看圖,找一找小女孩身體的哪一部分像ɑ的形狀。
仔細看圖,找一找小女孩身體的.哪一部分像ɑ的形狀,并在全班交流。
跟著老師念兒歌。“圓臉小姑娘,小辮右邊扎,要問她是誰?就是ɑɑɑ”。
認識四線格,并按要求在四線格中書寫ɑ。四線格是由四條線組成的,分上格,中格,下格。我們的ɑ就住在中格里。好,我們比一比,看誰寫得好。教師范寫。并強調書寫要點:ɑ要一筆寫成,先寫半個圓,就是小姑娘的頭和臉,連上去再寫一筆豎彎,像條辮子,最后向右邊稍彎一點兒,不要太長。
5.教師巡視,糾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ɑ的四聲卡片,引導學生開火車認讀。
2.指名在四線格中書寫ɑ。
二、學習單韻母“o”
1.引導讀準o。
。1)引導學生念兒歌。
1.跟著老師念兒歌,“一只大公雞,早晨oo啼!薄按蠊uoo叫,叫我早起上學校!弊x準o。
。2)出示o的四聲,引導學生練習讀。
。3)組織開火車認讀o的四聲。
2.引導認清o。
。1)出示四線格,教師范寫。并強調書寫要點:o要一筆寫成,從左上起筆寫成半圓后繼續(xù)往上寫,與起筆處相接。
。2)引導學生練習書寫o。
三、學習單韻母“e”
1.引導讀準e。
。1)課件出示大白鵝的圖片。
。2)引導學生念兒歌。
跟著老師念兒歌,“河里一只大白鵝,水中倒影eee。”讀準e。
。3)課件出示e的四聲,引導學生練習讀。
。4)組織學生開火車認讀e的四聲。
2.引導認清e。
。1)出示四線格,教師范寫。并強調書寫要點:一筆寫成,從中格里面的起筆往上,再接著寫左半圓。
。2)引導學生練習書寫e。
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正確掌握連減筆算豎式的寫法及能夠準確計算100以內連減式題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
能正確掌握筆算連減式題。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100以內的`連減式題。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流程
個性化設計
一、 學前準備:
1、口算下面各題。
44+6 18—11 24+17 27—9 20—9
96—16 18—9—7 20—5—10 16—4—9
2、筆算下面各題:
27 77 84 100
+36 —39 —26 — 82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口述題意。
一年級的小同學去游玩,一共有92人,乘坐兩艘船,一艘船最多乘26人,另一艘船最多能乘44人,有幾位小朋友不能上船?
2、獨立探索,解決問題。
(1)列式:92—44—26=22(人)
92減44是什么意思?再減26是什么意思?
(2) 92 48
—44 —26
48 22
。3)列式:44+26=70
44加26是什么意思?92減70是什么意思?
92—70=22
三、 鞏固練習:
1、算一算 89—36—27= 100—54—38=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77—33—28= 96—39—45= 100—91—9=
3、看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
。1)哪個班訂的報刊最少?
。2)二班訂了多少份兒童報?
(3)三班訂了多少份小畫報?
。4)四班的小畫報有多少本?小故事有多少本?
三、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連續(xù)減法,我們在計算時可以用第一個數(shù)依次分別減去后兩 個數(shù),也可以把后兩個數(shù)加起來,再用第一個數(shù)一起減。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提供適當?shù)膸椭忘c撥,選擇教材和生活中有價值的問題與學生展開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同時培養(yǎng)學生表達和傾聽的習慣,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結合注釋及工具書,自學古詩,了解古詩大意。
。、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感受詩歌彰顯出的博大人性美。
3、課內外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對唐詩的興趣以及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想象,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讀出詩的味道。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意境。
教學方法:
1、想象法2、以詩解詩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邊塞詩資料。
教時:一課時
教程:
一、想象解題,營造意境。
1、簡介邊塞詩,引出課題《出塞》
2、齊讀課題,詩題中的“塞”是什么意思?(邊關、邊塞)
3、看到這樣的詩題“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個詞描述、用一句話說一說、用一句古詩呢?(學生想象,感知邊塞的環(huán)境惡劣、戰(zhàn)事頻繁、生死慘烈)
5、引出《出塞》詩句,齊讀。
二、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1、糾正讀音:教應讀一聲!豆糯鷿h語字典》中教的意思是讓、使,不讓胡馬度陰山,這里應讀jiāo。按韻律的時候,也應該讀教。唐人寫詩通常要遵循平仄的規(guī)律,這個字讀仄,跟我讀,再讀。
2、古人吟誦講平仄規(guī)律,我們也試著把一聲當平聲,這樣的字音可以拉長,讀的平緩;三聲、四聲當仄聲,讀的短一些。學生試讀。
3、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還要根據(jù)這種詩體的特點來讀,前面每兩個字停頓以下,誰來試一試?
4、師范讀。
5、師做手勢,學生讀。
6、學生讀,把古詩的節(jié)奏讀出來。
三、讀中想象,讀出情感。
1、再把詩讀兩遍,試著想一想這首詩大概在講什么。(學生自學,默讀,思考詩的大意。)
2、展開想象,讀出情感。
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1)讀完這首詩,你的眼前會浮現(xiàn)怎樣的畫面?
。ㄔ诨臎龅倪呹P,一輪明月將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
(2)對于“秦”和“漢”,你了解多少?
。2)在“明月”和“關”前面加上“秦時”和“漢時”這兩個時間詞,讓你想到了什么?(說明邊塞上的戰(zhàn)爭經歷了很長時間,經歷了許多朝代,從未停止。)
。3)正確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邊關”。像這樣前文含有后文省略的詞,后文含有前文省略的詞的修辭手法叫“互文見義”。
。4)引讀:明月依舊,邊關如故,只是這延續(xù)了千百年的戰(zhàn)爭,從未停止過,依然是——“秦時明月漢時關。”
。5)再來看第二句,“萬里長征人未還”,這里的“人”指的是誰?(征人)他們在那里?他們在干什么?一句“人未還”讓你想到了什么?(拓展思維,引導學生想象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征途遙遠、歷盡苦難。感悟詩歌的情感。)
。6)出示“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車轔轔,馬蕭蕭,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7)想象練筆:征人的親人們,又會想些什么?
白發(fā)蒼蒼的雙親,拄著拐杖,倚在門口,對遠方的'兒子說——
勤勞善良的妻子,牽著一雙兒女,站在村口,對遠方的親人說——
孤苦年幼的孩子,對遠方的父親喊一聲——(學生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完成練習)
。8)引讀:
這千百年來的千百萬征人啊!千百年來千百萬人縈繞心頭的夢,卻都只化成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這千百年千百萬白發(fā)雙親,千百萬可憐妻子,千百萬孤苦孩子,對征人的期盼卻也只能化成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9)一句“人未還”讓我們嘗盡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情感寫這一句的?(體會詩人對征人的同情,對和平的渴望。)
(10)帶著這種感受,再讀這一句,把這種情感帶到字里行間去。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
第二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根據(jù)課前搜集的資料,談談對這句的理解。
。2)“龍城飛將”是誰?(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歷史資料)
。3)出示課外資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良將的渴求,和對朝廷的不滿。
。2)介紹陰山:陰山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是一座東西走向的山脈,自古以來以來是中原地區(qū)抵擋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陰山這邊,就是我們可愛的家園,怎能任由侵略者的踐踏?王昌齡啊王昌齡,你為什么對朝廷不滿,為什么這么渴望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同學們,在讀讀這一句,有沒有更深的體會?(通過探問,激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體會作者滿腔的愛國之請,把對詩歌的理解推向高潮。)
。3)正是因為王昌齡這滿腔的愛國熱情,才發(fā)出了這氣壯山河,流傳千古的感慨——“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4)閉上眼睛,品讀詩的意境,背誦詩歌。
四、拓展讀詩,讀懂詩人。
1、一句“萬里長征人未還”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而王昌齡在《出塞》(二)中恰好又給這“人未還”交上了另一份鼓舞人心的答案。(出示詩歌內容——“騮馬新跨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光寒。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保
2、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3、師生一起用拍桌子代替擊鼓,問:戰(zhàn)士聽到這樣的鼓聲,會有什么表現(xiàn)?(引導學生想象戰(zhàn)士奮勇殺敵的表現(xiàn)。)
4、有沒有疑問要問這些戰(zhàn)士?(你們?yōu)槭裁催@么勇敢無畏?難道你們不怕死,不想念親人?)
5、戰(zhàn)士們會怎樣回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一片愛國之情)
6、激情總結:戰(zhàn)爭從未停止,但歷史卻留下了王昌齡的《出塞》一個良知者渴望和平、關愛所有生命的最強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詩,學生齊誦全詩。
尾聲:回到現(xiàn)實,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仍有邪惡的組織給國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寧造成威脅,我們不得不警鐘長鳴。對于戰(zhàn)爭,你有什么看法,這是老師留給大家的一份思考。大家桌面上還有一份唐代邊塞詩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一讀,背一背。
板書設計:
《出塞》
明月關
人未還
同情征人渴望和平熱愛祖國
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會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病⒗斫庹n文,品位課文,領會內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懂得并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看待自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課前談話,感受掌聲的魅力。
。、揭示課題《掌聲》。
二、情境渲染,啟動情感
。、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主人公英子。聽課文第一自然段的`錄音。
。、讀讀議議第一自然段,感受殘疾給英子帶來的憂郁自卑:
、 自由輕聲讀一讀,讀準字音。
、 說說英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哪些詞句里體會到的?
⑶ 引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三、讀中感悟,體驗情感
1、這么自卑的英子后來怎么樣了呢?翻開課本讀全文。
2、組織交流,深入感悟:
、 說說英子后來怎樣了?怎么會有這樣的改變?
、 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故事會:
、 體會上講臺前的艱難選擇:
出示:
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指名讀、指導朗讀。
② 感悟兩次掌聲里的濃濃情意,抒發(fā)情感:
說說寫寫:
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想對英子說的話寫下來。
b、分男、女生讀第四自然段。
。、放錄音。
d、你們又想用這掌聲告訴英子什么?
3、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掌聲給英子帶來的巨大變化。
四、悟真情,升華情感
。薄F(xiàn)在的英子自信而又開朗,而這一切歸功于那兩次熱烈持久的掌聲。
這掌聲給了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⒏形蛘坡暤恼嬷B,其實,愛的表達方式有許許多多,拿起筆把心中涌起的話語記錄下來:
愛是什么?
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ㄒ魳讽懫。)
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讀準“懇”、“袒露”、“貢”、“劈波斬浪”等字詞,理解文中重點的詞語。
2、通過閱讀語言文字,體會錢學森的拳拳報國之心,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見“自學導航”。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可以嘗試先學后教的原則,因此課前設置了自主預習的環(huán)節(jié),采取“自學導航”的策略,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形成新知的認知、心理儲備,“學教”統(tǒng)一,讓學生把握目標,標注疑點。
一、情境導入
播放音樂:班得瑞《追夢人》。
1、播放音樂(《我的中國心》)
2、導入:這首歌體現(xiàn)了華夏兒女無論身在何方都心系祖國,有這樣一位科學家就深深地感動了所有的中國人,“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
3、你知道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嗎?(錢學森)
4、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友善用腦的教學方法將由壓力引起的學習障礙減少到最小程度,因此在課開始時,設計“神奇的音樂”:播放一段與心跳節(jié)奏相符的音樂,讓學生放松身心,傾聽音樂,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二、預習交流
1.師:昨天我們已經回家預習過了,請把你的收獲和同伴分享一下,小組輕聲地交流。
2.交流匯報:學生分小組共享預習收獲。
a、本課有哪些難讀、難寫的生字詞?
b、讀了課文,錢學森的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小組匯報,展示自學的收獲。
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拳拳報國心
【設計意圖:】通過預習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交流、達到收獲共享,目標:1、掃清生字詞障礙,讀通課文;2、整體感知課文,感受錢學森擁有拳拳報國之心。
三、課間活動
做健腦操。
【設計意圖:】課堂上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專注力,一旦學生出現(xiàn)疲勞狀態(tài),就要安排活動讓學生放松,因此根據(jù)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階段設計了健腦操,讓學生在音樂中積極活動,通過交叉活動來調整學習狀態(tài)。
四、探究新知
1、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我們能夠感受到錢學森的拳拳報國之心,找一找,畫一畫,寫一寫。
。1)生自讀自悟
(2)小組交流
(3)組際交流,教師點撥,配樂誦讀
預設:
a、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呀!
b、“我是中國人。我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c、“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祖國現(xiàn)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
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chuàng)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
師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相機總結板書:魂牽夢繞時刻不望日夜盼望
【設計意圖:】先學后教,合作交流,啟發(fā)引導,在自主學習和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在語言文字中走一個來回,由拳拳報國心這個點,畫出一條線,鋪開一個面,以“從哪兒體會到錢學森的拳拳報國之心”這個問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2、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品讀語言文字感受到錢學森的深深愛國情,拳拳報國志。我們都被他的愛國情懷打動,讓我們一起贊美他。(讀“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漫漫的五年歸國路,他是如何沖破重重阻礙回到祖國的,我們留到下節(jié)課學習。
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重點:
結合圖畫和注釋了解詩句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體會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通過反復誦讀古詩,達到熟練成誦,讓學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體會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教學過程(牧童短笛)
一介紹詩人,激發(fā)興趣
1師談話:童年,是一個個美妙的夢;童年,是一支支動聽的曲ujrh,是一串串雛鳥般的笑聲;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詩。
2回憶舊知:以前,我們就學過一些表現(xiàn)兒童快樂生活的研討,同學們還記得嗎?出示《所見》《村居》,齊讀。
3揭題: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童年生活的古詩《牧童》。提示“牧”字第三筆是豎,第四筆是提。齊讀課題。
4介紹作者:大家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聠?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唐代人。本單元的主題是童年,那在呂巖筆下的牧童,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出示書中插圖,想象古詩大意。
2請同學們慢慢地,認真、仔細地將這首詩讀三遍以上。
3誰有勇氣單獨為大家朗讀這首詩。(評價:讀通順,流利)誰再讀?
他讀準了一個生字,生板書:蓑強調字音不卷舌?分析字形
4出示節(jié)奏,自由練習朗讀,指名讀,齊讀。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境。
1詩的意思搞清了嗎?那老師要考考你:誰先來讀這首詩?結:讀得字正腔圓?有節(jié)奏?大家注意詩中有一個多音字,是哪一個?生板書:鋪詩中為什么讀pu?:(多音字從字義上區(qū)分讀音)把東西散開放置,平擺。詩中指什么?(草長得很茂盛,像平鋪開一樣)
2你能根據(jù)第一小句給我們描述一下那是那是一片怎樣的原野?(“鋪”字,讓我們想起眼前綠草蔥蘢,一片生機!傲呃铩保貉矍八坪醺‖F(xiàn)寬闊的原野)你能美美地讀出這樣的原野嗎?
3眼前綠草茵茵,我們耳畔似乎又聽到什么?(清脆悅耳歡快牧童的笛聲)你是從哪個字中,聽到了這樣的笛聲?生板書:弄??“弄”什么意思?(逗弄)“笛弄晚風”是笛聲逗弄晚風嗎?你從弄字體會出什么?(把風中笛聲時斷時續(xù),悠揚飄逸和牧童吹笛嬉戲的意味傳達出來)結:剛才抓住一個”鋪、弄”字去體會詩句的意思,這是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
小結出示:抓重點字?體會詩意??齊讀
4快樂的牧童邊吹笛邊嬉戲。同學們,張開我們想象的翅膀,聽著晚風中傳來的牧笛聲(點音樂《牧童短笛》)或許,他剛一吹氣,老牛便抬起頭看著牧童;或許,不遠處傳來了更悠遠的牧童歌聲,或許老牛一聽著笛聲,便安詳?shù)某灾。或許誰能試著邊想象畫面邊朗讀這兩小句詩?小結:讀出視覺上的寬闊和聽覺感覺上的美好。
5一片蔥蘢的廣闊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爾吹出幾聲清脆的笛聲,好不悅耳。隨身一躺,都似乎躺進了大自然的懷抱。可是牧童在哪里呢?出示:(1)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牧童?(你看他,正撐著小肚皮,一路歸來,吃飽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風明月為伴)你從古詩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根據(jù)剛才學古詩的方法,你認為這句詩中的重點字是哪一個?生板書:飽臥??你能試著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6的確,廣闊的原野上,鋪滿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閑地放著牛,吹響了短笛,幾聲悠揚的笛聲和著徐徐的晚風傳來。多美的風光,多自在的牧童。∧镣氐郊依镆训搅它S昏,晚飯吃得飽飽的。連蓑衣都沒脫,就躺下來,有滋有味地觀賞那漸漸升起的明月。這正是“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7蓑衣是什么意思?怎么知道的?(注釋插圖)
小結出示:學看注釋?理解字義也是學古詩的一種反方法齊讀
蓑衣那決不是一件漂亮舒適的衣服,牧童為什么不脫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樣想的?(①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來不及脫下蓑衣。
、谒呛茏栽跒t灑的,沒有想那么多。他可能想用蓑衣當被蓋吧。
以地為床,以天為帳,餓了就吃,困了就睡,無牽無掛,自由自地,是多么可愛的牧童。≌埬銈冇米约旱南矏壑椋僮x這句詩。
(2)這樣的生活真是——?(悠閑、自在、無拘無束)
。3)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牧童會是怎樣歸來呢?(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
7眼前綠草茵茵,耳畔牧笛聲聲;白日老牛牧笛為由,晚上清風明月為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在這樣懷抱中的牧童,是怎樣的感受?師板書:安然自樂如此悠閑、自在、輕松,誰能將他的感受讀出來?(讀出牧童吃飽后躺在月夜下的愜意)你向往這樣的生活嗎?自由讀讀全詩,讀出你的向往。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閉上我們的眼睛想象,眼前綠草茵茵,耳畔牧笛聲聲;老牛品草靜靜,夜晚清風習習,高空明月朗朗,牧童臥草眠眠,太愜意了!你能再讀出這樣的快樂嗎?(齊讀)結:剛才大家一邊想象,一邊用朗讀把牧童的情感表達出來,這又是學習古詩的另外一種方法。小結出示:想象意境?感悟情感?齊讀
2、作者呂巖為什么要寫這樣的牧童?大家從呂巖小傳中或許就能明白。出示讀你明白了嗎?生于兵荒馬亂的呂巖多么渴望能過上這樣悠閑快樂、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啊!誰還能讀出作者這種渴望?
3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xiāng)村生活圖,刻畫了一個可愛、調皮、安然自樂的牧童形象。這樣的生活不但作者十分的喜歡、熱愛、向往,連我們都十分的羨慕,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情感再來讀一讀或背一背這首詩吧。
4能背下來了嗎?試著背一下,注意感情。
五總結學習方法: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習方法、詩意……)今后用學到的方法靈活學習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出示黃庭堅的《牧童》,自由讀,指名讀,體會兩首古詩不同的主題。
小結出示:學習古詩,還可以對照著來學習,這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意圖。
2、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山村原野迷人景色的同時,認識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實古代有不少詩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寫入詩里。你知道這樣的詩嗎?
如《所見》、《小兒垂釣》、《清明》、《村晚》等,課下多背誦積累這樣的詩
3同學們,透過詩人的筆觸,我們對千年之前的兒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無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小小的鏡頭,只是無聲的電影。如果這個鏡頭再放大一點,電影里的人物動起來,這部電影有了聲音,有了色彩,那該多好啊!很多反映歷史的電視電影,其實是幾句話就能寫完的事,可經過現(xiàn)代人的想象復原,就成了充滿生活氣息有聲有色的故事。能不能嘗試著今天學的這首古詩改寫成一個故事,讓詩中的牧童更加生活化,離我們更近?
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理解發(fā)育的概念和青春期的發(fā)育特點,了解從嬰兒到成人的發(fā)育分期。
能力方面:
通過課本中曲線圖的認識和使用,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圖表進行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
情感方面:
通過對青春期發(fā)育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性道德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重難點分析:
青春期的性態(tài)、功能發(fā)育和性發(fā)育的特點。
青春期神經系統(tǒng)和生殖系統(tǒng)的發(fā)育特點。
課時安排:
參考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
人體發(fā)育的分期圖,有關青春期發(fā)育特點的錄像片。
教學過程
引言: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人類的生殖細胞是如何產生的,同時也介紹了受精卵在子宮內發(fā)育成胚胎所需要的營養(yǎng)是如何供給的。當胚胎經過大約280天的發(fā)育后,就從母體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了。
現(xiàn)在我問大家一個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問題:你從記事時開始到現(xiàn)在,是從幾歲開始猛“竄個子”的?男同學和女同學一樣嗎?我還可以告訴同學們:一般說來,你們這種“竄個”一直要到18歲左右才會慢慢停止下來。這是人生中的一個生長高峰,而且每個人在這一段時期里正是精力最充沛、記憶力最好、想象力最強的.最佳時期,是人生中的黃金時代,因此,通常人們稱之為“青春期”。
一、什么是青春期(板書)
從生物學觀點看,青春期是指一個人從生殖器官開始發(fā)育到成熟的階段。一般女性12~18歲,男性比女性晚2年左右。當然這還要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居住地區(qū)和氣候冷熱等條件。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們都知道,城里人一般總是比山區(qū)里的人發(fā)育早些,而熱帶的黑種人與我們相比,他們又明顯比我們早熟。
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介紹人體青春期發(fā)育的特點和這個時期應該注意的衛(wèi)生。顯然,這是和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有關的。
二、青春期發(fā)育特點(板書)
我們介紹一下人體青春期發(fā)育的特點。
1、身體外形上有什么變化(板書):剛才我們提到青春期是人體的一個生長高峰時期。其實在青春期之前,人體還有一個生長高峰期,這就是從受精卵到形成胚胎直到出生后兩歲左右。在這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個體的體重純增了22億倍。這里要注意的兩點是:①個體發(fā)育應該是從受精卵開始算起的;②當時的個體重量只有一個細胞的重量。小時候身體生長情況都是頭部優(yōu)先,上身其次,最后是下肢。所以嬰幼兒都是明顯頭大、上身長、下肢短。因此在第二次生長高峰時必然要有一個“后來者居上”的勢頭,這樣才可能使身體長成和成年人那樣各部分恰當?shù)谋壤。所以在青春期,每個人的下肢骨生長速度明顯超過上肢。所以在你們之中不少人的身體呈現(xiàn)“豆芽菜”體型。
不僅身高增長,而且體重也明顯增加。體重的增加對人體有特殊意義:因為它反映出人體內臟增大、肌肉發(fā)達、脂肪沉積和骨骼增大增粗的程度。
除此以外,青春期人體還出現(xiàn)第二性征(板書)。什么是第二性征?兩性外生殖器官的差別、這是第一性征;兩性性別在其他方面的差異都稱第二性征。例如:男性的胡須、喉結、音調、體毛等;女性的臀部寬大、乳腺發(fā)達、皮下脂肪多、聲調尖等。我們經?吹揭恍┤税涯泻⒆哟虬绯膳⒛,但是要把一個成年男子打扮成婦女模樣就不那么容易了。
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都是由于青春期人體分泌的性激素增多引起的。
青春期發(fā)育的特點不僅表現(xiàn)在身體外形上,還表現(xiàn)在:
2、人體內臟功能逐步健全(板書):例如,大腦功能。雖然人在10歲左右大腦的重量和容量都已經達到了成年人的95%,但是大腦皮層的功能完善卻是在青春期之后。如果我們把人腦比作儲存器。那么青春期開始以后的大腦的儲存量已經和成人差不多。關鍵是看這時候輸入什么信息和如何使輸入信息更系統(tǒng)化的問題了。更何況由于這個時期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大增強。分析、判斷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發(fā)展智力的“黃金時代”。我們見到不少老年人感嘆自己:年紀老了、記憶力差了。誰見過哪個小伙子說自己因為年紀輕,所以記憶力不行。
內臟功能的健全還表現(xiàn)在心臟收縮力的增強和肺活量的增大,各項生理指標都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3、生殖器官發(fā)育成熟(板書):青春期發(fā)育的標志是生殖器官發(fā)育成熟。女性開始出現(xiàn)月經,月經是指女性從青春期開始,每個月有一次子宮出血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卵子在成熟和排出過程中,卵巢分泌出的激素使子宮的血管增生、內膜增厚,為受精卵的植入和發(fā)育準備條件,但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卵巢分泌的激素就會顯著減少,從而使子宮內膜破裂出血。經血從陰道流出,這就是月經。女子第一次來月經稱“初潮”。這是女性青春期來臨的標志,也是生殖機能開始的信浩。
卵巢排卵功能一般可維持30年,因此女子在45歲左右就會停止排卵。從而月經也隨之停止。
男性在青春期也由于睪丸的成熟而開始產生精子。精子生成后可以貯存在精囊中而不流出。并隨之在這里死亡和被吸收,也可伴隨男性的性沖動由尿道溢出。因此,進入青春期的男子有不定期的現(xiàn)象。初次往往發(fā)生在夏季,這說明不僅僅是生殖器官的事,和氣候、身體活動也有密切關系。
以上我們介紹的是在青春期男女身體在外部和內部的變化特點。值得提出的是青春期人體在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功能方面已經“基本成熟”,但也只是“基本”。一個人骨骼的完全鈣化、心腦的完全發(fā)育成熟一直要到25歲左右才能完成。
綜上所述: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發(fā)育時期?茖W的重視青春期衛(wèi)生,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否則會造成終生悔恨。因此,我們要根據(jù)青春期生長發(fā)育的基本規(guī)律來注意青春期衛(wèi)生。由于時間有限,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許多內容還有待同學們自己進一步學習。
教學設計8
設計理念: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
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遵循學習古詩的過程和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和背誦課文,體會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理解字詞在古詩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3、在學習中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采用聽讀,借助拼音自讀,重點句跟讀等不同方法,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順全詩。
2、抓住重點字詞,借助插圖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提示,逐句朗讀領會,再聯(lián)想全詩大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它們在詩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句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難點:了解古詩語言顛倒、減縮的特點,能把省略的詞語補進去,顛倒的次序順過來,間斷的意思連貫好。
教學突破:在朗讀和現(xiàn)在語言習慣的對比中,了解古詩的特點。
教學準備:
樂曲《竹林春曉》、詩歌填空《春天的樂曲》。
教學設計:
一、復習古詩,導入新課。
1、齊誦古詩《春雨》,說說詩意。
2、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游春踏青,高興嗎?春游不一定要遠行,“身未動,心已遠”,咱們今天就用耳朵去試著感受春天。閉上眼睛,仔細聽(播放樂曲《竹林春曉》)。輕輕睜開眼睛,說說你從歌中聽到了什么?仿佛見到了什么?(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蘊含春日特點的樂曲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在動聽的歌聲中使學生感受春天美妙的情景,和詩人一樣從聲音中走進春天,為學生理解《春曉》的詩意作好鋪墊。
3、老師這兒有首沒完成的小詩——《春天的樂曲》
。ǔ鍪菊n前準備的打印稿)
你能用春天是什么聲音來補充完整嗎?別著急,咱們看看學了課文能不能對你們有所啟發(fā)。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細心觀察感受、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優(yōu)美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看圖,了解圖意。
1、打開課本,仔細觀察插圖:從圖上看這是什么季節(jié),圖畫中都有誰?在干什么?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只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3、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板書課題《春曉》(齊讀)。
4、課題中的“曉”是個生字,伸出小手跟著老師按正確的筆順寫寫這個字,注意“曉”字的右上角沒有點。
5、作者具體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走進詩中。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鼓勵他們有序觀察、完整表達。同時,隨文識字,及時指導“曉”字的正確筆順與書寫注意點。
三、初讀古詩,讀準字音,介紹作者。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讀準古詩。
2、發(fā)現(xiàn)了嗎,詩中還藏著一個多音字“覺”,在課文中讀“ju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孟浩然。他是咱們熟悉的唐代另一位大詩人李白的好朋友。孟浩然一生都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他擅于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自然山水的熱愛之情。
【設計意圖】解題是理解古詩的第一步。簡介作者,幫助學生積累人文素養(yǎng)。
四、讀中入境,理解詩句之意;境中體情,體味詩中之情。
1、聽課文朗讀,結合圖片想想作者描繪的是什么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詩指早晨(在課題旁板書:早晨)。那么詩題的意思連起來說就是——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仔細讀讀詩的前兩行,想想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沒讀懂的,同桌一起商量。
(2)匯報交流。
眠:睡眠,睡覺;所以“眠”是目字旁。 曉:天亮。 不覺曉:不知不覺天亮了?梢姶汗饷篮,連睡覺都那樣舒服,不知不覺就天亮了。注意課題里“曉”的意思和這兒不同,要聯(lián)系句子來解釋。
。3)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春天的天氣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耳畔傳來了什么聲音?閉上眼睛聽錄音,體會“處處聞啼鳥”,說說自己的感受。
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處處聞啼鳥”該怎么解釋呢?(到處聽到鳥的叫聲。)那么詩人為什么不寫成“處處聞鳥啼”呢?(是呀,同學們都覺得這樣讀起來有些別扭。寫詩是要押韻的,讀來才瑯瑯上口,這首詩押的是ao韻,所以把“鳥”字放在句末。)
【設計意圖】抓住看似簡單的詞序變化,使學生對古詩的語言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認識。
。5)你能連起來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嗎?(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從鳥兒婉轉動聽的歌聲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處處聞啼鳥”,可以讓人感受到背后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仿佛滿目春光映入眼簾。
。6)從詩的前兩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喜愛春天嗎?從哪兒看出?(春色之美,詩人對春光的無限喜愛。)你能讀出詩人對春色的喜愛嗎?(板書:愛春)
(7)指名讀,點評激勵,讀出詩句中美好的感覺:1、你讀得真棒,老師仿佛聽到了鳥兒們動聽的歌唱!2、老師聽出來了,有幾只鳥兒應經在鳴叫了,可好像還不夠多,不夠熱鬧,再試試!3、咱們一起來讀,小朋友們清脆的讀書聲和在一起,仿佛無數(shù)只鳥兒在婉轉歌唱呢!……
【設計意圖】詩歌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引導學生透過處處的鳥啼聲想象無邊春色,走進廣闊的大自然,使學生自己去想象、去體味詩中那鳥語花香的爛熳春光,產生與詩人一樣“愛春”的情感共鳴。
4、過渡:春天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齊讀后兩句)
5、學習“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觀察文中插圖:地上有什么?作者回想到了什么?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
(3)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么樣呢?結合圖片,試著說說第四行詩句的意思。(經過風吹雨打,不知不覺又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從詩的`后兩行你又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啟發(fā)引導:想想此刻你就是大詩人孟浩然,昨天還是百花盛開,一派爭奇斗艷的美好景象;今晨醒來,一場春雨卻在夜里不知不覺吹落了多少花瓣,庭院里的落花飄了滿地,面對此情此景,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5)是呀,落花總是叫人惋惜,大好的春光不能長駐,應加倍珍惜(板書:惜春),因為“一年之計在于春!”(板書:一年之計在于春。
【設計意圖】“夜來風雨聲”轉為寫回憶,“花落知多少”又回到眼前,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由愛春轉為惜春。正是因為愛極而舍不得這大好春光,惜春即是愛春。此處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設計教學步驟,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啟發(fā)他們將自己置身春日一夜風雨過后的庭院中,面對滿地飄零的花瓣,體會大好春光轉瞬即逝,從而與詩人心意相通,產生美好春光需倍加珍惜的感悟。
五、領悟內化,誦讀出自己的感受。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注意節(jié)奏: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讓我們閉上眼睛,伴著美妙的音樂感受春日清晨的美好,誦讀古詩,提醒自己加倍珍惜這明媚美好的春光、愛惜時間!
【設計意圖】在配樂誦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配合詩意在腦海中想象畫面,把對詩句的感悟融會貫通。
六、拓展:爭當小詩人。
1、春天有迷人的色彩、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的角度著筆,寫春天的聲音,那處處鳥啼、那瀟瀟風雨,婉轉悠揚、悅耳動聽。耳朵里聽到的聲音,用心去感受,真美!你也能當一回小詩人,完成咱們課前交流布置的小詩——《春天的樂曲》,從聲音中去描繪春天嗎?可以怎么寫呢?(可根據(jù)學生回答適當提醒,比如“春天是清晨鳥兒動聽的歌聲……)大家在你們4人的小組里討論討論,一人貢獻一句合作完成精彩的小詩,別忘了完成后在“作者”后面端端正正寫上你們的名字,大家爭當小詩人哦!
2、學生4人小組討論、填寫。
3、交流、點評:“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同學們用心書寫了最自然的詩篇,奏響了春天最動聽的樂曲!
【設計意圖】緊扣主題,引導學生像孟浩然一樣從細節(jié)處、從聽覺里親近春天、珍惜春光。激發(fā)學生自由想象、自主創(chuàng)作的興趣,重視對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創(chuàng)作詩歌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孩子用充滿童趣而又優(yōu)美細膩的筆觸在語言文字里與大自然的一次親密接觸呢?
教學設計9
【設計理念】
小學語文教學應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這個交際工具為主,滲透人文性。《窮人》一文設計,我著眼于學生發(fā)展,講求實效,先從題目入手,讓學生明白課文寫了什么;再思考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最后從中進行表達方法訓練,進而理解文本內容,掌握語文這個工具,以此達到簡單教語文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窮人“窮”的特點,感受窮人的善良心靈。
。、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習寫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
【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課文表達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過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矛盾內心),寫與人物相關的事例、襯托等表達方法突出人物特點及品質。
【教學準備】
學生認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認真讀課文(不少于三遍)。
【教學過程】
一、檢查導入──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
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自學了字、詞,請自由拼讀課后生字條里的生字,并各組一、兩個詞,不好寫的字可動手寫寫;再讀讀課文中自己勾畫的新詞。
。病胄抡n:
齊讀題目兩遍,我們可知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文中寫出了人的什么特點?(板書課題,給“窮”字加點)寫了哪幾個窮人?(相機板書:桑娜一家、桑娜、漁夫、西蒙。)
學法總結:這里告訴我們學課文要看題目,要多思考題目。題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據(jù)題目可知很多與課文相關的知識。
二、走進文本──課文寫了什么
。、讀文勾畫。請同學們潛心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窮人的一些什么事?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畫,還可在一些句段處寫旁注。
點學法: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匯報板書。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并板書關鍵詞句:⑴學情預設:
、偕D纫患邑毟F、艱難,但桑娜勤勞、能干。
、谏D葥恼煞颉㈥P心西蒙,抱回西蒙孩子心里忐忑不安、臉色發(fā)白。
、蹪O夫要求快去抱回孩子,說總能熬過去。
⑵教學策略:
學生說說自己理解,并讀讀相關語段:
①學生一起賞讀第一自然段。
②第7自然段抽學生讀,其余同學閉目邊聽邊想象情景。
、鄢閷W生讀第8、9、24自然段。
。场⒖偨Y過渡:
⑴結合板書復述課文講的要點。
、普勗掃^渡:窮人雖窮,但從他們做的一些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窮人有一顆什么樣的心?(板書:善良)課文是怎樣表達窮人善良的.呢?
三、感悟外化──怎樣寫的
。薄⒆ァ包c”品讀:
、耪Z段一:第九自然段:
抽讀──說體會──默讀質疑(如:矛盾心理、省略號處)──解疑中有感情朗讀──評價后再讀──對比讀(材料見下面)──體會不同表達方法(直接描寫矛盾心理,更好表達真情實感)──背誦。
對比讀的材料(曾有學生這樣寫了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情形):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后,她想到這件事沒征求漁夫同意,自家養(yǎng)活5個孩子很艱難,再增加兩個怎么辦?因此她一會兒想該抱回兩個孩子,一會兒想不該抱回……
總結過渡:課文除了通過直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外,(相機板書:心理)還用了些什么表達方法刻畫人物?
、普Z段二:第24自然段:
、冽R讀第24自然段。
、谡f說表達方法;(相機板書:語言、神態(tài)、動作)
③自由背誦。
。、自讀感悟。自由勾畫、再讀讀文中其它地方寫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
。、教師點撥。學習襯托寫法:
、耪n文第1自然段寫天氣起什么作用?(襯托桑娜、漁夫勤勞、能干。)
、评蠋熆偨Y:襯托寫法是指為了突出事物特點,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
、菫g覽課文,說說文中其它地方用的襯托寫法。
學情預設:
、俚冢、3自然段中,用桑娜擔心丈夫襯托桑娜關心西蒙、心地善良。
、诘冢纷匀欢沃校梦髅杉腋F襯托西蒙愛自己孩子,也有善良心靈。
③第8~11自然段中,用桑娜忐忑不安的內心襯托桑娜淳樸、善良。
、艿冢保病玻醋匀欢沃校脻O夫回家后桑娜的神情襯托桑娜、漁夫善良……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瀏覽相關自然段,提示:“用……內容襯托……”,或“為了襯托……,用了……內容”說說。
四、總結升華──為什么這樣寫
1、總結過渡:
老師結合板書總結:課文寫了窮人很窮,但寫“窮”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窮”,襯托出窮人善良,這樣寫更好地達到了作者的寫作目的,更好地表達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結延伸:
我們學習課文、讀課外書,不光是明白文章寫了什么,還應思考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
五、遷移運用──學習表達方法
。、總結寫法:
老師結合板書總結表達方法: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明白了窮人盡管很窮,但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靈,這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家托爾斯泰是怎樣表達人物特點的呢?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呢?(見板書)
。、表達運用:
學習本課表達方法,以“西蒙的孩子醒來之后”為話題寫一個片段。
⑴注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盡量舉事例,用上襯托等表達方法。
、茖懞蟪閷W生讀讀自己的片段,再自評──他評──師評。
、侨嗤瑢W自己修改片段,然后小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窮人
桑娜一家:貧窮、艱難
勤勞能干、擔心丈夫
桑娜:關心西蒙、非做不可
忐忑不安、臉色發(fā)白
漁夫:快去抱來、總能熬過
西蒙:蓋在、包住
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寫事例、襯托等表達方法
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子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美)
孩子們,你們當中有誰去過大草原?草原美嗎?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播放電子課件,有草原美麗風光,有牛羊成群地走過草原的動感畫面,有牛、羊、馬的叫聲,有《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聲。)
二、草原美嗎?我們今天就學習小學課文《草原》。
1、板書課題。
2、全班集體讀題。
三、朗讀課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讀——體驗美)
1、學生用快速閱讀法讀課文。
2、鼓勵學生“讀了以后就想說”。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駿馬、牛羊、人物,特別是自己讀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書:景美、人更美)
3、精讀課文(學生自找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風俗、人情等等。)大聲讀。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讀。(品詞賞句——領悟美)
1、讓學生自主挑選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風俗人情、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詞語。(分學習小組或學習小伙伴交流。)
品讀方法:讀一段或句子,再說說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
2、教師引導。播放電子課件。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輕輕流入云際!
說說這句子美在哪里,或為什么美。(詞語、色彩、具體、生動、準確、詞語豐富、動靜結合)
五、導游觀光表演(表演想象——創(chuàng)造美)
學生即興表演,外地旅游團去草原觀光,小導游向游客介紹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介紹時盡量用上課文中的詞語。
六、播放電子課件,再次欣賞和體會草原的美景。
課件內容是:小學課文《草原》內容全過程的影片和小學課文《草原》課文同步朗讀配音。
七、總結全文。
八、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附板書設計: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麗大、綠、靜
人更美→熱情遠迎
激情會見
盛情款待
深情話別
--------------------------
贊美草原風光歌頌民族團結
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jù)。
2、感受課文細膩傳神的語言、大膽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節(jié)。
3、能用自己的語言條理清楚的介紹琥珀的樣子及形成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及作者這樣想象的依據(jù)。
難點:體會文章豐富的想象力和生動的表現(xiàn)力。
三、教學準備:
師:琥珀圖片和幻燈片
生:搜集有關化石和琥珀化石的資料。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前同學們搜集了資料,誰來談談對化石和琥珀的了解?
2、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黃河象》嗎?在北京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里陳列著一具大象的骨骼,那是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塊珍奇的化石——琥珀,(出示)跟隨作者一起去推測關于它的故事
3、看到這美麗的琥珀,你有什么感受?最想了解點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問得好!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
1、接下來,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認真的默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獲!
。ㄎ抑懒恕
你從哪些語句中知道的?
你真會讀書!說得真好!
2、所有這些都是作者親眼看到的嗎?
課文中有一個詞“推測”(板書),推測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推測:根據(jù)已經知道的'情況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能說“猜測”嗎?
為什么?
哦,推測是有根據(jù)的,而猜測只是猜的。
3、嗯,說得真好!看來,用詞準確是多么重要呀!那作者是根據(jù)什么推測了這個故事呢?(作者看到了琥珀,根據(jù)它的樣子推測的。)
什么樣?你能讀讀相關的句子嗎?(出示)
三、深入理解、重點感悟
是的,作者就是根據(jù)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了它的形成過程和發(fā)現(xiàn)過程。我們先來看它的形成過程。
。ㄒ唬1、大家自己讀2——14自然段,畫出你感覺寫得好的地方、多讀幾遍。(生讀,師巡視指導)
生交流讀句子
為什么覺得好?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師適時板書)
它好在哪里?
預設:
2、重點理解:
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fā)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面。
、購倪@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
你從哪幾個詞能感受到?
、诖蠹襾碜x讀這兩個句子,比較一下,哪個更好一些?(出示)
1、蜘蛛撲過去,發(fā)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包在里面。
2、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fā)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面。
③好在哪里?
、茏屛覀冊賮碜x這個句子,注意這幾個詞——
⑤(出示圖)讓我們再來目睹這驚心動魄的一幕,看到這,你想到了我們中國的哪個成語?
真是無巧不成書呀。ò鍟呵桑
3、交流到這兒,我們歸結一下:琥珀的形成過程,要經過幾個階段?需要哪些條件?小組內交流討論!
生說——師完成板書
(二)發(fā)現(xiàn)過程
就這樣,這塊琥珀化石一直沉睡在海沙下面,過了很久很久,終于有一天他被發(fā)現(xiàn)了。大家和我讀漁民和兒子對話,你們是小男孩,我是漁民。
1、咦?作者為什么推測是漁民的兒子發(fā)現(xiàn)了琥珀?
看來,作者的推測是有道理的。
2、漁夫說這塊琥珀很少見,原因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從我們這塊琥珀,可以推測發(fā)生在一萬年以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這就是它的科學價值。
2、大家看,(出示)作者通過這塊琥珀的樣子,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推測了發(fā)生在遠古時代的故事。你想試試你的推測能力嗎?
在我國甘肅永靖縣首次發(fā)現(xiàn)了120多個恐龍腳印化石。(出示)
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誦讀課文。
2.能從不同角度理解課文的結構。
3.理解課文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和人物形象。
4.體會作品簡練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說出有“狼”字的詞語,這些詞語中,你對狼的印象是什么?
有天晚上,一個屠戶賣完肉回家,卻遇到了兩只狼,結果如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清代著名的小說家蒲松齡先生一篇短篇小說〈狼〉。
二、大家已經預習過了這篇課文。誰來給大家讀一下,大家看看哪些地方讀得不錯,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出示誦讀要求:
1、讀準字音。
2、讀準節(jié)奏,一是句內節(jié)奏,二是讀出層次。
3、把握語氣語調。
4、結合注釋,讀懂文意。(注意難句)
難句指導、
1.投以骨
2.兩狼之并驅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
4.其一犬坐于前
5.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6.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教師示范。學生自讀。
三、理情節(jié)。從不同的角度理清課文的情節(jié)。
從屠戶的角度,教師指導示例第一段,學生自己完成其他段落。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笑狼
從狼的角度去理解。讓學生自己去完成。
四、評形象。
1.抓住描寫的方法分析。
狼的.神態(tài)描寫:眈眈、目似瞑、意暇
屠戶的動作描寫:投、顧、奔、倚、弛、持、劈
屠戶的心理描寫:懼、窘、恐、悟(讓學生揣測屠戶的心理變化)
教師歸納板書:戰(zhàn)勝
狼:狡猾、狠毒、貪婪←屠戶:勇敢、機智
抓住心理、動作、神態(tài)描寫。
2.本文是以屠戶為主還是以狼為主?能從課文中找到依據(jù)嗎?
讓學生研究閱讀,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五、小結本文的主旨。
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指導學生分別站在狼和屠戶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能給我們哪些啟示?
小結:
本文中的狼狡猾、狠毒、貪婪,可在自然中的狼又是咋樣的呢?說說你的看法。
教師小結,自然中的狼,聰明、強悍、團結、生命力強,狼也是懂得感恩的動物,我們應與狼共處,我們這星球才會更加美好!
教學設計13
教材解讀:
唐代詩人林杰所寫的《乞巧》是人教版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jié)”、“少女節(jié)”。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選編這首古詩的意圖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體會到詩中展示的姑娘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強烈心愿。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古詩,理解詩意,展開想象,獲得詩中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教學時,采用意境互動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的互動,如借畫面互動,借音樂互動,借吟誦互動,借想象互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對詩文的理解,以學生為主體,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誦讀,感受,提升文學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賹W會“乞、宵、霄”三個生字,區(qū)分同音字“宵、霄”兩字的'含義。了解詩句的意思。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默寫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民間歌謠的引入,課件的激發(fā),語言的啟發(fā),來引領學生理解古詩內容,升華情感體驗。
。3)情感與價值目標
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古人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是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內容,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情感是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民謠激趣,揭題引入。
1、 出示《織女乞巧歌》,指名讀,齊讀。
2、說說民謠中的關鍵詞,教學“乞”字。
3、簡介織女及《牛郎和織女》的神話傳說。
4、揭題。
設計意圖:(選用與課題內容密切相關的民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探究古詩的熱情,對“乞”的教學,既解了課題中的重點詞,又帶出了神話傳說,從而為古詩教學打好了鋪墊。)
二、初讀自悟,整體感知。
1、 解題。
2、簡介作者。
3、采用多種形式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讀出節(jié)奏。
4、教學“宵”和“霄”。
5、整體感知古詩所呈現(xiàn)出的兩幅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個別讀、合作讀、齊讀的方式,將古詩讀通、讀順、并讀出節(jié)奏。在反復朗讀后,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畫面,抓住古詩的主線。)
三、創(chuàng)設情境,個性解讀。
1、自由讀古詩,根據(jù)課后注釋及資料袋上的內容,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這兩幅畫面各描繪了什么內容?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全班學習的時候再提出來解決。
2、交流。
3、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
4、配樂齊讀。
5、配樂吟誦古詩。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兩幅畫面的內容,實際上是對古詩理解的一種體現(xiàn),不僅降低了理解古詩的難度,而且避免了串講的古板模式引起學生的厭倦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及由此帶出的相關古詩,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感情朗讀能力、背誦能力及積累古詩的興趣。)
四、移情體驗,升華情感。
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讀多音字“桿、轉”。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文本中三個小朋友的聰明,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明白遇事要多動腦筋想辦法。
課前準備
田字格、課件、人物頭像、三幅風畫
教學預設
一、課前交流
1、談話:哇,一個個都這么有精神,又和你們一起學習了,真高興!上課之前,老師想先了解一下,《畫風》這篇課文你讀了幾次呢?(指名說。)3—5個。
。A設評價:①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 ②這個習慣真好。)
2、配樂朗誦:想知道俞老師讀了幾次嗎?我讀了整整20次,反反復復,一次又一次地讀,一邊讀一邊想,讀著讀著,我們心中就產生了一種情感,后來我就寫了一首詩,想看嗎?(點擊cai)念給你們聽聽,好嗎?
(配樂朗誦:風來了。)
3、營造氛圍:喜歡嗎?(喜歡)其實寫詩并不難,俞老師寫下這首詩,就是因為多讀課文,且一邊讀一邊想,大家多讀課文,也一定能寫詩,還能比俞老師寫得精彩呢!因為有人說,你們是天生的詩人。這節(jié)課有你們這群小詩人,咱們一定會學得很快樂,是嗎?
二、導入新課,趣味識字
1、大家都在上課前預習了課文,讀了課文,你認識了哪三位新朋友?
(1)指名說。宋濤、陳丹、趙小藝(課件出示)
。2)指名讀。誰愿意來和他們打聲招呼?
預設評價:
a、翹舌音都讀準了,趙小藝聽了真開心。
b、“陳丹”有一點不滿意,“陳”字得注音翹舌、前鼻呢,再來一次。
c、你瞧,老師一提醒,“宋”字的平舌音就讀出來了。)
。3)齊讀:來,我們大家一起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預設評價:
(a、聽到你們親切的叫聲,他們聽了真開心!b、真有禮貌,他們聽了都笑瞇瞇了。)
。4)生活中識字: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些字?
。A設評價:①電視里,也能學知識。
、诿种校行┤说拿种幸膊刂@些字)
。5)書寫生字:對,在這些地方我們都可以認字,學知識呢!他們的名字我們都會讀了,藏在他們名字中的這幾個字你能把它們寫下來嗎?(點擊cai)
a、齊讀:先來大聲地讀讀吧!你覺得哪個字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把它寫好呢?
b、師范寫:寫字最重要的是有觀察的本領,才能把字寫得漂漂亮亮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先一起寫好“濤”,其它的字小朋友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觀察,自己努力把它們寫漂亮,好嗎?
觀察一下“濤”,有什么特點,左小右大,“橫畫”很多,寫的時候“三”,橫往左斜,看老師寫。
c、生臨寫:拿起你的筆,身子坐正,腳放平,照著老師的樣子在書本68頁寫一個。寫好的,請自己觀察其它幾個字,并也認真的寫一寫。
三、初讀文本,體會“畫風”難
把筆輕輕放下,現(xiàn)在他們是我們的好朋友了,再來叫叫他們吧。ò遒N)趙小藝 陳丹 宋濤
你瞧,他們在一起畫看不見摸不著的風呢!
1、設疑:小朋友們,學習從“提問”開始,看著趙小藝、陳丹、宋濤在一起畫看不見摸不著的風,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們嗎?(板書:?)
2、體會“畫風”難:對呀,陳丹和宋濤也覺得沒辦法畫呢!誰來讀讀他們說的話:(cai出示)。
(1)指名讀。
。2)男女分角色讀:我們男同學當宋濤、女同學當陳丹也來讀讀他們沒辦法畫風說的話吧!
四、讀讀悟悟,感悟“畫風”趣
那他們有沒有把風畫下來呢?別急著告訴我,現(xiàn)在老師和你們一起讀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流利,邊讀邊思考,他們有沒有把風畫下來,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了?
。ㄒ唬┥杂勺x文,反饋:他們有沒有把風畫下來?(有)
你從哪兒看出來了?(點擊cai,出示文本4—8段。)
。ǘ┠x課文,體會“畫風”:剛才小朋友通過讀課文,知道三個小朋友把風畫下來了,那他們又是怎樣畫風的呢?這一次請小朋友默讀課文4—8段,想一想他們是怎樣畫風的,并用“——”劃一劃他們把風畫下來的句子,聽明白了,是他們畫風的句子。
(三)反饋、交流:誰愿意來說說它們是怎樣畫風的?
貼畫a、 噢,你覺得這是趙小藝畫的風(板貼),咦,他畫的風藏在哪兒呢?(板書:旗子。)
b、 噢,陳丹也會畫風了,她畫的風藏在哪兒呢?(板書:小樹)
c、 這是宋濤畫的風呀!她畫的風藏在哪兒呢?(板書:雨絲)
d、 唉,趙小藝畫風的辦法真多,她還把風藏在哪兒了(板書:風車)
1、感悟“飄”
、僦该f:咦,這旗子里真的有風嗎?(沒有)(出示實物)。
小朋友剛才不是說風藏在旗子里嗎?
預設:圖畫中的旗子是飄著的,而老師手中的旗子是垂著的。
、谥该x:對呀,旗子里不一定有風,只有飄著的旗子才有風藏著,你能把風讀出來嗎?(點擊cai)
。A設評價:這是微風,旗子都迎風飄揚了呢。
③師范讀:老師也想來試一試,可以嗎?邊聽邊想,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
、荦R讀:噢,風藏在飄著的旗子里,我們一起把趙小藝畫的風讀出來吧!(點擊cai)(配樂讀)
2、感悟“宋濤、陳丹、趙小藝”畫的.風
①趙小藝畫的風藏在飄動的旗子里,那么宋濤他們畫的風你又從哪些詞中特別能感受到有風在呢?
a、自由讀文:自己去找一找,圈一圈,并且去讀一讀他們畫的風好嗎?
b、反饋:誰愿意來說說?
“彎彎”:對呀,直直的小樹筆直的站在那里,多神氣呀,有風來了,小樹被吹得彎彎的,這風可真有趣,它還藏在彎彎的小樹里呢。c擊cai)
c、拓展說話:如果你也來畫風,你覺得怎樣的小樹也可以藏著風?
d、齊讀:來,讓我們把陳丹畫的風讀出來吧!
②感悟“斜斜”、“呼呼轉”
a、指名讀。(1—2個)
b、男女同學讀。
、鄯执蠼M讀“畫風”,你最喜歡誰畫的風?
五、畫畫寫寫,拓展“畫風”
(師指板書)對呀,紅旗飄動,小樹彎腰,雨絲斜斜,風車轉動,都是因為有風,不能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直接畫下來,我們可以通過與風有關系的景物把風表現(xiàn)出來,讓我們加入他們的行列,也來想想辦法畫風吧!你想怎樣畫?
1、指名讀。
2、課外拓展:其實風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請你在下課后也來想想辦法把你發(fā)現(xiàn)的風畫下來,并在旁邊寫一寫,你畫的風藏在哪兒,好嗎?案
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整體把握作者感情。
2、體會本詩優(yōu)美的意境,品位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養(yǎng)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體會本詩優(yōu)美的意境,品位語言凝練、形象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敝娙饲镨谠娭姓f“秋風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牧《山行》中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因其成熟與收獲,因其蕭瑟與凄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現(xiàn)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也繪寫出了秋天的風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詩作《秋天》,去傾聽秋的訴說,體味動人的秋魄。(板書文題、作者)
二、預習交流
1、交流字詞
2、交流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現(xiàn)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
3、檢查背誦。
三、精講點撥
(一)朗讀詩歌,感知情感美。
1、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
明確: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xiàn)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2、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明確:(1)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2)由遠及近。
3、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對秋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教師小結:(朗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chuàng)造了一種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二)誦讀詩歌,描繪意境美。
1、朗讀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說說為什么喜歡。
2、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模板-教學設計模板07-20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6-07
《貓》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06-10
《窗》教學設計01-24
《羧酸》教學設計03-05
《蜘蛛》教學設計03-07
實用教學設計10-24
簡短教學設計04-12
《所見》教學設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