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氏獻璧》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1
1、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些環(huán)節(jié)也較新穎,如“學了課文,你準備給和氏打幾分?”讓學生對教材中的人物進行正確地繼承與批叛,達到揚長避短的教育作用。在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中,老師抓住三次獻璧的不同,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感受,通過比較第三次獻璧和前兩次獻璧的不同、找出描寫卞和動作、語言的詞語,達到積累語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同時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注重學法的指導,如“獻”字的解釋。
2、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能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如“你很棒,提了個重點問題。”,“你提的問題很有個性。”,“你能通過對比,提出問題,這很好!薄
3、教師具有敏感的課程資源意識,課前立足課本,放眼課外,讓學生廣泛涉獵相關資料,增加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促進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由封閉的課堂走向廣闊的世界,溝通了課內(nèi)與課外,拓展了學習的領域。老師先向?qū)W生介紹了和氏璧本屬楚國,后來又是怎樣流落趙國的有關資料。還有學生交流了自己收集的資料,如生1說:“我在課外書中了解了另一個有關和氏璧的故事《完璧歸趙》……”又如生2:我上網(wǎng)查找了有關“玉”的成語資料,如玉石俱焚、冰清玉潔、拋磚引玉、金玉滿堂、如花似玉……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匯報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并且說明搜集渠道,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另附個人的一點看法:
1、在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和評價方面還有點欠缺,學生聽寫完后的講評及發(fā)表意見后,老師代替了學生的評價,應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要注重評價在課堂上的作用,讓學生成為評價的發(fā)言人,成為課堂的主人。
2、教師把問題拋出后,應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不要急于點撥指導。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2
《和氏獻璧》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從課本內(nèi)容到生活實際,從課內(nèi)知識到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逗褪汐I璧》這篇主體課文是一貫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我所教學的是《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第1課時。它的教學目標是:
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zhì);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在教學前,與學生一起收集關于"和氏璧"的資料,初感知。
《和氏獻璧》在教學時,為了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理解"獻"、"璧"的意思,導入新課,并質(zhì)疑。
然后,在新課的教學時,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1、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步,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習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獻璧。學生自愿起立朗讀,知道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
2、學習卞和第三次獻璧。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卞和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
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這時,并引導學生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再讀卞和說的話,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是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領悟的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讓學生審題:"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
最后,拓展延伸學習,讓學生將自己收集的關于"和氏璧"的資料,互相交流。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既說明玉的珍貴,又襯托出卞和的忠誠之心。并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3
在教學《和氏獻璧》這篇課文時,我按照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建議,先在課前組織學生收集有關何氏璧的故事,如為學生講《完璧歸趙》的故事,為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準備。接著,我從課題入手,先理解“獻、璧”的意思,再引導學生質(zhì)疑,激起學生探究課文內(nèi)容的興趣!昂褪蠟槭裁纯薜媚敲磦摹笔菍W生理解討論的重點,弄明白了這個問題,也就了解了和氏獻璧的原因。學生討論得很熱烈,但在匯報討論結果時卻讓我感到意外:一學生說:“連汴和都知道是一塊含有寶玉的石頭,為什么玉匠卻看不出來?”一學生說:“我覺得這個汴和很笨,他為什么不自己去找一個玉匠把這塊石頭雕琢以后才去獻給厲王呢?”一學生說:“如果文王請的玉匠也不識貨,那么汴和不是要把頭也失去了?”一學生說:“如果他真是忠誠于他的祖國,他可以自己把這塊寶玉換成錢財去救助那些老百姓。這樣做也是愛國的表現(xiàn)”“為什么厲王把汴和的腳都砍去了,那么殘忍,他還是要獻璧呢?”……最后,我們得出結論,像汴和這樣獻出忠誠的方法,是一種愚忠。要表達自己的真誠和忠心,是有很多種途徑和方法的,不一定要付出那么慘重的代價。還有,厲王和武王那么兇殘,值得汴和去為他獻出真誠和忠心嗎?討論的結果完全和教學參考書中編者的意圖背道而馳了。
課后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其實,我覺得學生們能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了他們對課文已經(jīng)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學生不唯書,不唯權,只唯實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我們新時代的教育就是需要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學習精神。同時,我也在想,編者把《和氏獻璧》這篇課文安排在“奇妙的石頭”這個單元里,而且還要從這篇課文中向?qū)W生進行一種“做人要真誠、忠心”的思想教育,也太過于牽強了。社會文明已經(jīng)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都提倡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厲王和武王那么輕易就把汴和的腳砍掉,汴和卻還要對他們忠心耿耿,這種愚忠根本不值得提倡,因此,我們認為教材這樣安排這篇課文不太妥當。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4
從淮北聽名師授課回來,收獲頗多,但真正要把這種收獲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像名師那樣吧,是盲目的模仿,更何況我也沒名師那種駕馭課堂,隨機應變,順血二導的能力。搞不好會東施效顰鬧出笑話。課堂沒變化吧,那豈不是白跑了一趟?真難!
最終自己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上完了《和氏獻璧》一課,一堂課下來自己感受頗多,學生這不是完全能自己來完成課堂內(nèi)容嘛!以前怎么就放不下呢,費上時間精力辛辛苦苦的備出課來,課上只能引起幾個學生的“興趣”,老師是唾液漫天飛揚,嗓子干啞,學生是昏昏欲睡這又是何苦呢?我們的語文課堂應是活的、動的、充滿生機的;是能打動孩子那純真的心靈,讓孩子展現(xiàn)出燦爛的笑容或是留下感動的淚的。
教學中,我從卞和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語言入手,用“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焙汀啊也⒎菫槭ルp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石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這兩句話統(tǒng)領教學,使課堂教學的思路清晰。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卞和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保,因為整篇課文就那么一句描寫卞和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所以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然后我讓學生理解這句話,并結合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反復練讀這句話,體會卞和的痛苦之心。學生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后,問學生:卞和如此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引出卞和說的話(“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石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然后我讓學生自由匯報,抓住對“堅貞之士”這個詞的理解回到課文的前兩段,看看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讓他們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zhì)。搞清楚卞和痛苦的真正原因,從而深刻地感受卞和的忠誠。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時,我還對文本進行了加工處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我在教學卞和第一次獻璧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卞和第一次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獻璧的?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有在最后,我問學生:學了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再一次被激發(fā),他們發(fā)言踴躍,思維活躍,其中不乏一些個性化的回答。如:“我覺得卞和太笨了!這樣做太不值得!”“我覺得玉匠太不負責了應該治他的罪!”“卞和可以把這塊璧買了,把所得的錢用來救濟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也是一種對國家的忠誠嗎?”等等。其實學生的回答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上У氖怯捎跁r間關系我沒能讓學生進一步去探討這個問題就草草地進行了總結。我覺得學生們有這樣的想法也是無可厚非的,。我在試教時也有同學提出過這個問題,事后有不少老師提醒我要把握住課文的.中心,不能偏離了主題。當時我也為這個問題所困惑了好幾天。到底如何去解決這一問題,我沒少費心思?墒冀K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合適的辦法。后來我索性不去考慮了,隨便學生怎么說吧。恰恰這節(jié)課學生又提出了這個相同的問題,F(xiàn)在靜心想來,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也不為過。畢竟讓一個生活在現(xiàn)代的開放的社會里的小學生去單純地看待和接受這樣一個歷史故事和人物也太過于牽強了。社會文明已經(jīng)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都提倡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厲王和武王那么輕易就把汴和的腳砍掉,汴和卻還要對他們忠心耿耿,這種愚忠根本不值得提倡。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并非一成不變。因此,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應大膽突破教材預設的思想局限,甚至大膽地推翻歷史上沿續(xù)幾千年的說法。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海闊天空,我們的思想才能不斷地躍上一個新的境界,我們也才能培養(yǎng)出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一代新人。其實學生能有這樣的想法恰恰說明了他們對課文已經(jīng)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學生不唯書,不唯權,只唯實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一切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正是從懷疑開始,我們的課改不正也是倡導大膽質(zhì)疑,張揚個性嗎?向權威挑戰(zhàn)——我們新時代的教育就是需要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學習精神。
在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讀出人物的不同心理來。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培養(yǎng)讓學生主動領略和體會語言文字,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xiàn)用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來體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卞和的忠誠。
人們常說“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在這次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改進:
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及時,評價的語言還不夠豐富。評價學生,是對學生現(xiàn)階段學習方法的一個小結,也是調(diào)動其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手段,因此做為老師一定要關注并評價每一次學生的發(fā)言,用真心的鼓勵換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沒有適當?shù)狞c睛之筆。當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品質(zhì)時,做為教師要有梳理、概括學生的零亂的發(fā)言的能力,把學生語言中提到的閃光點做一下恰當?shù)慕Y語,這樣對文章的內(nèi)容學生就會產(chǎn)生整體的認識。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5
記得,20xx年在觀摩竇桂梅、孫雙金等名師的現(xiàn)場教學后,我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當時印象最深刻的是課堂教學一定要主線明確,而這條主線必須是自己對教材的深讀熟思、精心琢磨后的成果,這條主線就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就是教材的精髓。此后,我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開始這種嘗試、摸索,或許有時做的很粗糙,但確實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今天,我就以《和氏獻璧》為例談談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初讀《和氏獻璧》覺得這故事如此精短,一讀就通,怎么用、怎么講?當十幾遍讀下來,感覺這文章有嚼頭,最終我確立了以 “獻”字為主線,以關鍵詞句為突破口,理清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教學思路。課堂上我從課題入手,先理解“獻、璧”的意思,指導孩子們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例理解何為“獻”,它同給是否一樣,使孩子們初步感知到卞和對國家的忠心、對楚王畢恭畢敬的誠心,為后面的.學習鋪路搭橋。再以“卞和抱著這塊石頭,連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血都留了下來”拋磚引玉,引導孩子們反復朗讀體會之后比較抱字的表達效果,從而與“獻”字融為一體,再次感受卞和的忠心耿耿;接著,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想象空間,假如你是卞和,在接連兩次獻璧之后痛失雙腿,是否會第三次獻璧?為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暢談,“如果我是卞和,我還會第三次獻璧,如果不去獻璧,那人們就認為我真的是個騙子,為證明自己不是騙子,必須獻璧!薄叭绻沂潜搴,我還會第三次獻璧,這樣才能讓無價之寶的說法得到證實。”“ 如果我是卞和,我不會第三次獻璧,因為我不想再讓自己的身體遭受痛苦,不值得!薄瓕W生的爭議在我的意料之中,課堂上每個學生有所想、有所表達,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最后,回歸整體,回味全文,結合自己的想法再次探討卞和的“獻”的價值、意義,從而讓學生的學與個性體驗巧妙結合。
這堂課我上的激情飛揚,學生熱情洋溢,我想正是有了課堂主線的捕捉,才讓課堂活起來,今后我想在教材主線的捕捉上繼續(xù)努力!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和氏獻璧》教案優(yōu)秀09-12
蒙氏教學反思10-06
蒙氏工作教學反思10-13
蒙氏數(shù)學教學反思07-06
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09-28
比和比例教學反思09-17
狼和鹿教學反思10-26
孔子和學生教學反思11-01
倍數(shù)和因數(shù)教學反思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