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花山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花山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花山教學反思1
一、抓住一個點,牽成一條線,逐步深入。
都說課堂上只要抓住一個點老老實實地進行訓練既可,那《五花山》這篇課文我到底抓哪一個點呢?思來想去,我決定從文本的語言入手,本課描寫秋天的五花山時,聯(lián)想的句子比較多,那我就抓“聯(lián)想”這個點。
目標:1、知道什么是“聯(lián)想”,
能找出運用“聯(lián)想”這一手法的句子理解體會。
2、能掌握讀好“聯(lián)想”的句子的方法,并嘗試著運用聯(lián)想的方法寫一句話。
過程如下:
出示句子:下過一場秋霜,有的樹林變成了金黃色;
下過一場秋霜,有的樹林變成了金黃色,好象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
1、
自己好好地讀讀兩句話,第一句話已經寫出了樹林的顏色,可是作者為什么還要加上去后面這半話呢?
2、
交流第二句好在哪里。
生1:第二句話寫出了“好象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
讓我感覺這金黃色很亮很亮。
生2:第二句話讓我感覺到這陽光一定是金燦燦的。
師:像這樣的句子,作者看到了金黃色,就想到“陽光到集中到一起”,這種由一樣事物想到另一樣事物的寫法我們叫它聯(lián)想。(板書:聯(lián)想)同學們想想看,為什么作者看到金黃色,想到會是陽光,而不是別的燈光、月光或者什么光呢?
生1:因為陽光是金黃色的。
生2:因為燈光、月光都不會給人金黃色的感覺。
師:是的,金黃色和陽光的顏色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會由金黃色想到了陽光。那你能讀出聯(lián)想的感覺來嗎?
指名讀,讀得不好。
師:當我們讀聯(lián)想的句子時,讀到聯(lián)想的這一部分,速度可以慢一點,仿佛一邊讀一邊想。你們用這個方法試試看。
指名讀,讀得不錯。
師:你剛才讀的時候語速比較慢,我聽著聽著也仿佛產生了聯(lián)想。這里還有一個詞語,它提示了我們這個句子是聯(lián)想句,如果你讀的時候注意一下這個詞語,相信你會讀得更好!
指名讀,該生讀得很好,也突出了“好象”這個詞。
師:你是很聰明,一下子就找到關鍵的詞語。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定要牢牢地抓住關鍵的詞語,現(xiàn)在大家一起來讀這個句子,注意速度和關鍵詞。(生讀,讀得相當好。)
師:聯(lián)想的句子中往往都會有個詞語提示我們這是作者的想象,句子中的“:好象”就這樣的一個詞語,你能給這里的好象換一個詞語嗎?
生1:仿佛
生2:似乎
師:是的,這樣的詞語都能提醒我們這是一個聯(lián)想的成分。
那你們再繼續(xù)讀描寫秋天的這一段話,找出同樣是用了聯(lián)想這一方法的句子來。
3、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理解,體會,朗讀。
4、學完課文后,師:《五花山》這篇課文不僅景色美,作者寫得也很美,這和作者恰當?shù)剡\用了聯(lián)想這一手法是分不開的。如果我們也會寫一寫聯(lián)想的句子,我們也可以把文章寫得很精彩。課文中正好冬天這一景色沒有寫,來,試試看,你能用上聯(lián)想的方法寫一寫嗎?
在學生欣賞完冬天的景色后出示例句:
下過一場秋霜,有的樹林變成了金黃色,好象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
有的樹林變成了杏黃色,遠遠望去就像枝頭掛滿了熟透的杏和梨;
然后把句子補充完整,不用寫很多,一兩句話就可,一定要用上聯(lián)想的方法。
下過一場大雪,有的樹林變成了白色,好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過一場大雪,有的樹林變成了白色,遠遠望去,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采用朗讀評價法,抓關鍵詞以讀促思。
課文的第二和第三小節(jié)分別描述了五花山春、夏兩季美麗的綠色,學生在理解方面沒有難點,關鍵是教師要點撥他們體會“冒、涂、染”這三個詞的恰當運用。那到底怎樣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這幾個重點詞上來呢?怎樣才會讓學生很自然地關注這幾個詞,而不是因為教師生硬的`牽引呢?我的教學過程如下:
出示:春天的山是綠色的,那綠色淡淡的,許多樹葉剛冒出芽來,還帶著嫩嫩的黃色呢。
師:這種綠色多美,淡淡的,嫩嫩的,你們還等什么,快好好地讀一讀吧!
生自由讀。
師:同學們,讀著讀著,你有沒有讀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呢?
學生紛紛說有,指名讀。
師:到底是哪個詞給了我們這樣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呢?
生1:是“冒”,我讀到“冒”就覺得樹葉正在長出來。
生2:我讀“冒”的時候,好象看到樹葉正像小草一樣偷偷地鉆出來。
師:你能用你的朗讀把樹葉“冒”出來的經過讀得很生動嗎?
生讀,很恰當?shù)刈プ×恕懊啊钡闹匾簟?/p>
師:你讀得真好,我聽你讀的時候就感覺這樹葉在長啊長啊,好象一直在長。小朋友們,這么多的樹葉不停的冒出來,有趣極了,美麗極了,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有重音,有感情,讀得還不錯。
師:同學們,這著這個句子,你們有沒有想到以前也學過這樣的感覺差不多的句子?
生很興奮地說:是“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師:你真聰明,是啊,無論是“冒”還是“抽出”,都給了我們一種化靜為動的感覺,語言文字真是奇妙,我們平時讀書的時候一定多留意這些寫得特別生動的詞語。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句子吧!
三、從詞語切入,再以詞語結束,在詞語中走一個來回。
我經過再三思考,還是決定要以“五顏六色”這個詞語為切入點展開教學,最后再以這個詞語結束閱讀轉到寫話環(huán)節(jié)。具體過程如下:
1、五花山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山呢?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找出一個能概括五花山的特點的詞語。
學生很輕易地找出“五顏六色”這個詞來。
2、“五顏六色”的五花山到底都有哪些顏色呢?現(xiàn)在老師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圈出寫五花山顏色的詞來,并完成填空。
五花山是五顏六色的。
春天的山是()。
夏天的山是()。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種顏色了,有(),有(),有(),有(),有().
3、理解“五花山”的花的意思。
師:看到這么多的顏色,你能理解“五花山”的“花”的意思了嗎?
出示詞語解釋,讓學生選擇:
1、花朵
2、花紋
3、顏色或種類錯雜
引導學生理解,此處的“五花山”應理解為各種顏色交錯在一起。
4、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這美麗的五花山中,去欣賞它一年的美麗景色。(接下來是學課文,春夏、秋,重點是秋天的景色。)
5、學完秋天的景色后,讓學生配樂齊讀。
師引讀:秋天的山有如此美麗而多樣的顏色,難怪作者這么寫道:“秋天的山一片金黃——”學生接下來讀最后一段。
6、理解省略號的用法,讓學生體會五花山還有很多的顏色,圖片欣賞五花山的美景。
7、師:同學們,課文學到此處,難道我們僅僅只能用““五顏六色”來形容五花山的美麗嗎?你還都想到了哪些詞語呢?
生1:五彩繽紛
生2:五彩斑斕
生3:萬紫千紅
生4:……
8、
師:“五彩繽紛”很美,“五彩斑斕”更美,這一節(jié)課讓我們把這美麗的景色記在心里,更把這些美麗的詞語記在心里。
有待改進的地方
一、沒有很好地把握教學的生成。
在學習“還有的樹林變得紫紅紫紅,跟劇場里的紫絨幕布”的顏色一樣。”這一句話時,一學生說:“老師,我看到了紫紅紫紅,就聯(lián)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蔽矣悬c緊張,不知道該怎么辦。因為我接下來的操作是讓學生看看“紫絨幕布”和“紫紅的樹林”的對照的圖片。這孩子突然來這么一句話,可能是前面聯(lián)想的句子的理解讓他學得太專心了,哈哈。我很笨,很沒勁地說:“你的想象能力很好,能由紫紅紫紅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想到的是紫絨幕布,這紫絨幕布到底什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然后我仍然照自己的教學設計走。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得有點郁悶。
現(xiàn)在我想,如果我當時能這么引導
“你很會想象,老師可以看出剛才我們學習聯(lián)想的句子,你學得是非常認真的。你能由紫紅色想到了田里成熟的茄子,那作者為什么會想到的紫絨幕布呢?”
把問題拋給學生后,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再讓學生看“紫絨幕布”的圖片,然后慢慢地引導學生得出:田里的茄子矮矮的,顏色雖然也是紫紅色,但是給人的空間立體感不夠強。而紫紅色的樹林應該是比較高的,而且一棵棵樹相連著,所以說他和“紫絨幕布”的顏色一個樣應該更恰當些。
二、課堂的教學評價語不夠豐富。
五花山教學反思2
《五花山》這篇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描寫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顏色,贊美了五花山優(yōu)美的風景。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思考:
1、以疑導學。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帶著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揭示課題后,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中心句質疑,然后共同梳理問題,確定本課學習目標。
2、自主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秋天的五花山這一段的學習設計體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我緊緊圍繞五花山的色彩,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yǎng)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自悟自讀”的境界。
3、讀中感悟。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边@篇課文,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到五花山的色彩多姿。因此,教學本課,我既注意到課型特點,更注意到教材的特點,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帶領學生借助圖畫和相應的語言文字,通過讀去感受五花山的美及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4、讀寫結合。寫是讀的延伸和深化,通過三個季節(jié)美景的閱讀,我在課要結束前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吐露的機會,訓練了學生想象、表達的機會,雖然只有一半的學生寫得流暢,一兩個學生寫得不切合實際,但是學生總的表
現(xiàn)還是在以前基礎上提高了不少。
總體來說這節(jié)課整個環(huán)節(jié)較流暢,學生掌握的也很不錯。在比喻,聯(lián)想等的知識點運用上還要更加深入,再落實。經過這一次與學生積極地學習探討,覺得還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比如朗讀,應該更有感情,對學生的評價語也應該豐富等。
五花山教學反思3
《五花山》這篇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描寫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顏色,贊美了五花山優(yōu)美的風景。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考慮:
1、以疑導學。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帶著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揭示課題后,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中心句質疑,然后共同梳理問題,確定本課學習目標。
2、自主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秋天的五花山這一段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我緊緊圍繞五花山的色彩,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yǎng)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自悟自讀”的境界。
3、讀中感悟。新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边@篇課文,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到五花山的色彩多姿。因此,教學本課,我既注意到課型特點,更注意到教材的特點,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帶領學生借助圖畫和相應的語言文字,通過讀去感受五花山的美及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總體來說這節(jié)課整個環(huán)節(jié)較流暢,學生掌握的也很不錯。在比喻,聯(lián)想等的知識點運用上還要更加深入,再落實。經過這一次課,覺得還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比如朗讀,應該更有感情,對學生的評價語也應該豐富等。
五花山教學反思4
今天上了《春到梅花山》。在朗讀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描寫一朵一朵梅花的語句時,我先請學生朗讀了這一句話:“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瑩透亮,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边@句話中,晶瑩透亮是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果光從字面上來講的話,光亮透明,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清楚,我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支白色的梅花,先給學生觀察,學生看到,花雖小,但完全開放了,非常惹人喜愛。但是這時的花并不是晶瑩透亮的。我拿出一瓶噴霧,朝著梅花噴了幾下,花上一下了沾上了很多小水珠,放到陽光下一看,學生都發(fā)出驚訝的贊嘆:“好漂亮。 拔覇枺骸澳銈兛吹搅耸裁?”有的學生說:“花變成透明的了。”有的說:“她會發(fā)光!”我馬上加以總結,“對啊,梅花山上的.梅花沾上了清晨的露水,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這樣的晶瑩透亮啊!”接下來,我還讓學生把梅花全班傳看了一遍,本來我是想讓他們在近距離觀察一下的,結果產生了一個讓我很意外也很驚喜的場面,很多學生聞起了手中漂亮的花,紛紛發(fā)出“好香啊”的輕嘆聲。我正好利用學生這一反應過渡到下一個短句――“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并加以說明,梅花的香味清新淡雅,只有細細地聞才聞得到。之后,學生在朗讀這句話的時候,不用我多做指導,很自然地就把“晶瑩透亮”讀得緩慢,“淡淡的”讀得輕聲,表情配合得也到位,很好地做到了有感情朗讀。
我想,如果不是把這么形象的梅花放到給孩子們面前,不給他們親身體驗的機會,他們是不會有這么真切的感悟的。《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而我在這堂課中運用幾支梅花這一直觀的教具,讓學生在觀察體驗中,形成個性化的感悟,加深理解,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
五花山教學反思5
《毛主席在花山》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通過敘述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幾件事,表現(xiàn)了毛主席熱愛群眾、關心群眾、愿意和群眾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懷。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板塊:
一、揭題質疑,理清文路。
在學生讀通課文之后,再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地說說課文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幾件事,再想一想從中你體會到主席是怎樣一個人。
二、研讀課文,走近主席
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通過理解這些句子,讓學生對毛主席作為偉人的高尚品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并且通過文字的比較,引導學生關注課文在表現(xiàn)人物品質時所采用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豐滿人物的形象。
三、聚焦矛盾,升華主題
在探究文中最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后,讓學生思考一下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哪些內容寫得比較簡略,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知道從三件小事體現(xiàn)的偉人的普通人的情懷。
五花山教學反思6
《春到梅花山》記敘了早春時節(jié)梅花山梅花盛開的動人景象和人們游覽梅花山,觀賞梅花的情景。這么美的文章,要引領智障孩子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覺得以下三個方面是不能少的,我也是這么上的,效果還可以。提煉出來,供大家一起討論:
一、借助圖片,增加視覺的美感
色彩鮮艷的圖,是很受智障孩子歡迎的,直觀形象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根據(jù)《春到梅花山》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覺得用到圖的機會是很多的'。上課伊始,出示掛圖,讓孩子仔細觀察圖,采用抒情的語言吸引學生漸入情境,問: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孩子們告訴我從圖中看到了很多美麗的梅花,還有很多的人。看來,孩子們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早春梅花景象。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充分利用掛圖這生動的教學資源,穿插于語言感知與朗讀訓練中。圖的展示,讓孩子們更容易深刻感受到花的美與人的多,增加了視覺的美感。
二、緊扣詞句,感悟課文的意境
這篇課文的語言是很美的,也是很注意細節(jié)的。比如文中表現(xiàn)梅花開得早,它用了這樣的句子:寒氣還沒有退盡,滿山的梅花就開放了。我讓孩子們想想,這句話寫出了梅花的什么,接著,一起找出有關的詞,通過讀思關鍵詞句,加深感悟。再如寫盛開的梅花很多,它用了“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這樣的詞句,我先讓孩子理解什么叫“挨”,再加以想象“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是怎樣一種情景,接著讓孩子們結合看圖、表演,體會這句話的意思。后面的教學同上,如抓住理解“涌動、人流”體會人的多,抓住理解“歡樂的海洋”感受人們的熱情,等等。通過抓詞句,不僅讓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加深感悟,同時也在無形中學會了學習。
三、充分朗讀,培養(yǎng)孩子的語感
在看圖、抓詞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加以充分的朗讀,孩子們對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印象就更深了。朗讀的形式多樣,且穿插于分析理解的過程中,比如,拎出重點詞句時,抓住重點詞進行感情朗讀,以加深理解;比如,邊看圖邊朗讀感受梅花的美、梅花的多、人的多、人們的熱情,輔助理解;比如,說話訓練過程中,通過反復朗讀以仿之說話,等等。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沒有朗讀的課堂是干枯的,是沒有活力的,有目的的充分朗讀,孩子們不僅愛讀,同時也讀得有效,培養(yǎng)了孩子的語感。
總之,對智障孩子閱讀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實踐。
五花山教學反思7
這學期我有幸參加了青云譜區(qū)“青云杯”教學比賽。從抽到課題感覺手足無措,到一次又一次的磨課,聽取專家的意見,讓我對這篇課文的脈絡漸漸清晰起來,心中對上這節(jié)課有了一個大致的框架。
《新課程標準》中對三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句段。
《五花山》這篇課文五個自然段,層次清楚,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結尾回扣課題,中間分春、夏、秋季節(jié)描寫。三個段落都是先總寫顏色,再通過“看到的,聯(lián)想到的”具體描述,但聯(lián)想具體在高段才涉及,《月光曲》一文就是重點品評聯(lián)想。要突出三年級學段特點,最后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本語言之美;在朗讀中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受五花山顏色豐富之美,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xiàn);學習先寫看到的,后寫想到的寫段方法,并仿寫片段;體會大自然的美,激發(fā)熱愛大自然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 品讀關鍵詞句,在朗讀中感悟五花山之美。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對樹林顏色的生動表現(xiàn),學習先寫看到的,后寫想到的寫段方法,并仿寫片段。
教學第四自然段時,重點在朗讀,通過學生讀,老師范讀,師生合作讀,理解朗讀,配樂朗讀和積累背誦,在反復朗讀中感受五花山秋天之美,學會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結合起來寫,使原本普通的景色變得靈動豐富起來,讓讀者身臨其境,仿佛看到了那一幅幅美麗的畫面。
在前幾次試講時,我讓學生自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輪讀,讀的形式多,次數(shù)多,但只停留在了表面,我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不知道如何通過評價去指導學生的朗讀。學生沒有投入進去,不能很好地去體會,感受課文帶給我們的語言美!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見,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
因此在最后上課前,我反復的斟琢老師的評價語言,怎樣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和領悟,真正的知道如何朗讀。
描寫“杏黃色”的這一句,我?guī)蛯W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同學閉上眼睛想象,“你現(xiàn)在就來到了這片杏黃色的樹林,滿樹杏黃的葉子,這一片像杏,那一片像梨,滿樹的葉子就像是掛滿了熟透的杏和梨”!澳憧吹搅诉@片杏黃色的樹林嗎?”讓學生在朗讀中把畫面感讀出來,讓學生體會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人們的心情無比的喜悅,讀這一句時,就要讀出高興,喜悅之情來。
描寫“火紅色”這一句,我對同學們說:讓我們試著把這片火紅的樹林讀活起來!
描寫“紫紅紫紅”這一句,我讓學生重點理解“紫紅紫紅”,一個紫紅不夠,還得兩個紫紅。
描寫“金黃色”時,我讓學生通過朗讀給我們帶來溫暖的感覺,抓住“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不是一絲絲陽光,也不是許多的陽光,而是“所有的”陽光。
通過對這些句子的品讀,我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悟,讀中去品。讓學生從讀中去感悟文本帶給我們的那種自然美。學生讀的也是津津有味。
但是整堂課的教學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幾次試教,都超時了,因為學生沒有充分讀書,要在一節(jié)課里完成這些教學任務,難;仿寫,學生語言貧乏。而正式賽課的班級,和我配合得非常順,幾乎一問就到位,很快就順利地走完教程,發(fā)現(xiàn)還有7分鐘。其實課堂有許多生成的資源,我都沒有加以利用?倱慕虒W設計完不成,擔心超出備課設計,自己無法駕馭。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沒有順學而導。
2、如檢測學生詞語的朗讀情況,第一位就讀的非常正確,我就沒有再進行教學了。也許正好叫到一位好學生,但她的預習情況不能代表全體。這里的檢測還可以請一組同學輪讀詞語,大家都讀對了,才能判斷,所以最少都要檢查2、3位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3、再如“梳理文脈”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再有個學生“自讀各段,畫出這段寫了什么?”的學生學習過程再交流,更務實。
4、“品讀第四自然段”這一過程,八次朗讀,后六次朗讀的細節(jié)就程式化了,沒有融入教學,不扎實。
5、另作為語文老師,普通話一直是我的硬傷。
雖然從教十多年,但這是第一次參加比賽,結果也不令人滿意。課后想想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其實本來可以這樣可以那樣,但過了就沒有機會了,要珍惜。另指導朗讀也一直是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很困惑很棘手的地方,通過這次的比賽,讓我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方面也學到了一點。
五花山教學反思8
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這里的山是什么顏色嗎?
春天的山是綠色的,那綠色淡淡的,許多樹剛冒出芽來,還帶著嫩嫩的黃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綠色,那綠色濃濃的,一片片樹葉,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像被綠油彩涂過,連雨點落上去,都給染綠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種顏色了。下過一場秋霜,有的'樹林變成了金黃色,好像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有的樹林變成了杏黃色,遠遠望去,就像枝頭掛滿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樹林變成了火紅色,風一吹,就像枝頭掛滿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樹林變成了火紅色,風一吹,樹林跳起舞來,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躍;有的樹林變的紫紅紫紅,跟劇場里紫絨屏布一樣。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針一樣的葉子還是那么翠綠。
秋天的山一片金黃,一片火紅,一片翠綠……人們給這五顏六色的山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五花山”。
【五花山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花山》教學設計10-31
《毛主席在花山》教學反思12-01
春到梅花山教學反思02-23
五花山教案02-10
《五》教學反思03-18
《識字五》教學反思06-14
《識字五》教學反思(熱)07-09
《識字五》教學反思【熱門】07-05
第五單元教學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