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面積單位》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面積單位》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面積單位》教學反思1
在教學三年級下冊《認識面積單位》時,首先請學生回憶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幫助學生再次建立1厘米、1分米和1米的表象,再找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大小的正方形,讓學生摸一摸、量一量,并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激發(fā)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從而在頭腦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今后計算和估算物體表面的面積。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說到了很多身邊面積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大小的物體。在認識1平方米時,我制作了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并且讓學生四人一組制作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學生依次進入,親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當學生一個個擠進去時,他們既高興又驚訝,原來1平方米的大約能容納這么多名學生,這時的學習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緊接著我將學生分為4個大組,讓學生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擺一擺數(shù)學書,估計一下大約能擺20本數(shù)學書,幫助學生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
最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學生們說到了洗衣機的一個面的表面、包裝大彩電的箱子的一個面等等。這樣,學生在活動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下認識了面積單位。使學生思考數(shù)學,以生成新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同時,利用生活經(jīng)驗幫助學生經(jīng)歷、體驗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簡單明了,而且生動形象,有利于學生的經(jīng)驗從一個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實現(xiàn)經(jīng)驗的升華。
《認識面積單位》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認識,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初步建立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
重視引入面積單位。在提出測量課桌面面積的要求后,讓學生各自在小組里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認真去測量,使學生在活動中深深感受到統(tǒng)一計量單位的必要性。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引出面積計量的單位,同時也能使學生體會到計量單位的本質(zhì)特征,為今后合理選擇不同策略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打好基礎。
把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混在一起填寫,有的`學生感到難度較大。比如:數(shù)學書的封面長大約是24(),方桌面的面積大約是64(),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操場的面積大約是3600()。
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例子,幫助學生不斷積累有關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如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的物體,除了大拇指指甲之外,還有襯衫的紐扣、電話機的某個按鍵等等,而一張普通郵票的面積大約是5平方厘米、一張電話卡或銀行卡的面積大約有46平方厘米。當學生頭腦中儲存了一定數(shù)量的典型例子之后,他們在實際測量時,便能迅速提取有關面積單位的表象并作出初步的估計和判斷,進而提高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的針對性。
組織好應用面積單位直接計量或估計面積大小的活動,逐步提高對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大小的直接判斷能力。一方面,要求學生用有關的面積單位去實際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另一方面,啟發(fā)學生尋找更為簡潔和合理的方法,促使學生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部分學生對生活中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實物表象,感受不夠扎實,這有待以后進一步了解。
《認識面積單位》教學反思3
面積單位是在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能夠初步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認識的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是本節(jié)課學習面積單位的知識基礎。本節(jié)課教材通過測量物體表面的面積,使學生認識到測量工具不同則測量結果不同,引出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積單位。
面積和面積單位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懂的數(shù)學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本人多次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如比較三組圖形面積的大小,我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研究材料,包括圖形紙、剪刀、尺子、透明方格紙等。讓學生自己動腦想、動手做,在實踐中找出比較面積大小的常用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學生的思維在這種帶有開放性的活動中被激活,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了發(fā)展,豐富了對數(shù)學學習的體驗學生自己動腦想、動手做,在實踐中找出比較面積大小的常用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學生的思維在這種帶有開放性的活動中被激活,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了發(fā)展,豐富了對數(shù)學學習的體驗。
《認識面積單位》教學反思4
引入新課內(nèi)容后,學生的第一個活動就是摸身邊的物體的表面——摸自己的臉面。初步感知什么是物體的表面,然后請學生到臺上摸長方體、正方體及硬幣的表面,在引導學生評價的基礎上,讓學生清楚地理解,物體的表面是指一個物體露在外面的每一個面。第二個活動中,讓學比較三個平面圖形誰的表面大,誰大誰小?數(shù)學書的封面與課桌面誰大誰小,……在這些比較活動中讓學生感知到,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此時,老師適時告訴學生,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物體表面的面積,引出面積的一部分意義。
接著,老師舉例說,比如:這塊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這塊黑板面的面積。并讓學生照樣子說一說,進一步理解面積的這一意義。接下來,讓學生在觀察、傾聽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封閉圖形”的意義,然后通過比一比、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封閉圖形也有大有小,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封閉圖形的面積。接著教師又提出一個物體到底有多大?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物體來說明,這樣就出現(xiàn)了單位統(tǒng)一的必要性,接著教學面積的有關單位。整節(jié)課條理清楚,在需要的前提下出示一個個概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最后讓學生歸納概括及看書得出面積的準確意義,到此時,學生通過大量的活動,充分地理解了面積的意義,并理解面積的有關單位。
【《認識面積單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面積單位教案02-21
《認識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11篇)01-09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08-05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05-23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08-17
《面積和面積單位》優(yōu)秀教學設計12-23
《面積》教學反思09-02
《面積》教學反思05-27
面積與面積單位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