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行道樹》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行道樹》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行道樹》語文教學反思1
在這篇課文文本解讀的時候,我把主題定在“奉獻精神”這個層面。但是僅僅挖到“奉獻精神”是不夠的,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去領(lǐng)會主題,于是,預設(shè)了一個問題:行道樹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默默奉獻的?還預設(shè)了一個“以寫帶悟”的環(huán)節(jié):用第二人稱,給行道樹寫一段話,用上四個關(guān)鍵詞“環(huán)境”“生命”“責任”“執(zhí)著”。
在研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談談“行道樹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的時候,學生果然不假思索就說出了“奉獻”。于是就追問:“課文里還有一些句子也體現(xiàn)了它的品質(zhì),找出來,讀一讀,說一說體現(xiàn)的是什么品質(zhì)?”于是,學生再仔細去選讀相關(guān)詞句,得出了“豁達”、“堅忍”、“盡職”、“執(zhí)著”等結(jié)論。接著,我們就討論行道樹在什么情況下奉獻的。學生紛紛發(fā)言,得出結(jié)論“是在遠離生存故土,不被理解,不被珍惜,孤獨、黑暗、喧囂……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奉獻的!
我最后板塊小結(jié):奉獻不僅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能力,它需要我們睿智地適應環(huán)境,需要我們堅忍而執(zhí)著地盡職做事,如此,我們的生命才能煥發(fā)出異彩!從學生最后所寫的一段話來看,學生對主題的理解確實比較深入了。
通過解讀新課標,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從這里引發(fā)出來這樣幾點思索:
首先,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缎械罉洹芬晃氖窃谂c環(huán)境的和睦相處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娛樂和心靈的滿足,那么我們?yōu)槭裁磫螁沃粚⑺闯梢粋奉獻者呢?它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說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者。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fā)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就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fā)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nèi)容提出預設(shè),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如果我們把看教學參考資料當作是與教學參考資料的編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補互啟,那么教師才會真正理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深刻意義,及優(yōu)秀教材和學生人文體驗過程中教師的關(guān)鍵與樞紐作用。
第三,教師也應培養(yǎng)人文精神。新課標重點強調(diào)了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就像張曉風,文風“亦秀亦豪”,東西方文化在她身上交織烙印,其作品中對自然萬物宗教性的虔誠的情感和對故國刻骨銘心般的相思情愫及對生命價值的沉思,我們有了解.深思與體會,就不會將《行道樹》貼上“奉獻者”這樣一個狹隘的'標簽,而應是從生命價值和生命本身熏陶感染學生的內(nèi)心,引發(fā)學生對人生,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從更深刻更廣泛的角度體味作者的思想藝術(shù)境界。
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打開束縛思想的繩索,甩開難于割舍的依賴,用心傾聽內(nèi)心自然的簫聲,引導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的體驗下,與課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的快樂與慰藉,在洋溢著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向著高曠的境界不斷升華。
《行道樹》語文教學反思2
《行道樹》這篇在中學課本里并不太起眼的文章,卻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這篇文章就其表層意義而言,是寫行道樹們?yōu)榱顺鞘械目諝馇逍聭n愁而又快樂地活著,寂寞而又悲涼的活著,痛苦卻又神圣的活著。
但這就是文章的全部內(nèi)容嗎,很明顯不是。在到處都是“繁弦急管,紅燈綠酒”的城市生活里受到污染的又何止是空氣,這只不過是一個隱喻罷了,比空氣污染更為嚴重的是人們心靈的污染。
在我們的成人世界里,有幾人的心靈還有最初的純潔與天真,我們一來不停地追求著功名利祿,卻也在追求的過程中不停地拋棄真善美,當這些心靈的“行道樹”都被我們一一拋棄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保護心靈的天然屏障,于是我們的心靈就慢慢地開始蒙塵,且在我們?nèi)松鷿u行漸遠的過程中,我們心靈的塵埃也漸厚漸重,然的我們就像廚房里的沾滿油煙的燈泡一樣,失去了它應有的光芒。我們的靈魂在塵世的喧囂中變得噪動不安,被橫流的物欲壓榨得不堪重負,茍延殘喘。為了擺脫這種噪動不安和不堪重負,我們會不斷地把身體付于聲色之樂,希望于集體的狂歡與酒精的麻醉中來來消解心靈的孤獨與無奈,可悲的是凡此種種解脫之道皆無法重獲心靈的自由與灑脫,何哉?因為我們的欲望大重,蒙塵太久,所以積重難返,然而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膳碌氖恰八械娜嗽缫蚜晳T于污濁了”,置身其中而不愿自拔了,把種種病態(tài)的生活方式看作生命的一種必然遭遇了,這是何其可悲的!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位學生出生之際都是純凈純善之軀,只是由于受到成人世界的浸染,才有了現(xiàn)在我們面臨的形形色色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的今天的`自己并非完全是自己想成為的那個自己,是家庭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共同鑄就的自己,我們可以想象,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唯利是圖、唯我獨尊的年代還能鑄就多少心理健康的學生。在這個本該是如花是玉、求知若渴初年齡的七年級學生,已經(jīng)無法從他們的眼睛里讀出對生命的極其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有的是溺愛留下來的軟弱與嬌氣,有的時被游戲迷離了的雙眼,有的是被暴力教育過的桀驁不馴或誠惶誠恐……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的教育該何去何從?可見,這個年代的教育的確是一一件令人非常痛苦的事情,然而,縱然如此我們也不以選擇隨波逐流,因為我們還掌握著改變他們心性的可能性,又因為《行道樹》告訴我們:“神圣的事業(yè)總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蔽蚁氘斘覀兡軌蚱跞牒⒆觽兊男撵`,能夠如春風化雨般地改變他們的精神世界時,我們一定可以收獲一份深沉的幸福。
想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為了能夠完成這個艱巨的使命,我們首先必須得從凈化自己的心靈開始,使自己擁有一個純凈純善之心開始,把教育的功利與自己的虛榮心拋之大海,否則我們將無法完成啟迪學生心智、凈化學生靈魂、喚醒學生良知的教育任務,且有可能在錯誤的教育道路上越走越遠,也把學生培養(yǎng)成像我們一樣充滿世俗氣息、渾身盡是貪戾之氣的人,會徒增心靈的寂寞者與荒蕪者,那樣我們就是罪上加罪了。既然我們就此生已經(jīng)深深走入教育的行列中來,我們退身而出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了,所以我們只有選擇高歌猛進,從真心與智慧出發(fā),從愛與包容出發(fā),把教育變成凈化自己也凈化學生的過程,幸福他人也幸福自己的過程,讓我們都能站成一棵樹,一棵學生心靈的“行道樹”。
【《行道樹》語文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母雞教學反思10-29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8-06
語文橋的教學反思08-05
語文《琥珀》教學反思07-09
語文個人教學反思09-16
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0-10
語文試卷教學反思08-19
語文狼教學反思10-25
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07-18
語文《雷雨》教學反思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