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7篇(經典)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單元備課:
本單元以“遺跡”為主題,分別通過對聯(lián)、故事、詩歌、記敘、說明等形式展開對遺跡的描述,風格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體現(xiàn)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激發(fā)起學生對古老華夏文明的關注、理解和熱愛之情。
《長城贊》
教學目標:
1、紹長城的知識;
2、了解對聯(lián)的常識。
教學重難點:
1、 對聯(lián)的常識;
2、 說明的順序。
教具準備:長城的圖片、文字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找學生介紹長城的知識。
2、找學生說說對對聯(lián)的了解。
二、教師補充介紹有關長城和對聯(lián)的知識;簡介作者羅哲文。
三、出示目標
四、學習新知:
1、師范讀對聯(lián)。
2、生自讀,師領讀。
3、生再讀,指生讀。
4、課文分析
《長城贊》
。1)這是一副對聯(lián),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lián),是對聯(lián)中的珍品。
。2)上聯(lián)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接著指出在修筑長城過程中“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后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的歷史、現(xiàn)實意義。
。3)下聯(lián)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的雄姿: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如玉帶,似明珠,最后指出長城在世界在人類歷史上的豐碑式的地位。
。4)全聯(lián)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境開闊;內容博大,意義深遠;是對聯(lián)中的精品,能給長城增色生輝。
5、 朗誦課文。
五、小結:對聯(lián)常識。
六、作業(yè):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時間:幾千年 贊美“黎庶百工”的聰明
空間:雄姿 才智和堅強毅力
教學反思:
讓學生領悟在修筑長城過程中“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后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的歷史、現(xiàn)實意義。
了解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境開闊;內容博大,意義深遠;是對聯(lián)中的精品,能給長城增色生輝。
《索橋的故事》
1. 學習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生字: 堰 àn 岷 ín 坪pínag 葺 qì
正音字:堤 dī不讀 tí 摔 shāI 不讀usāI
縫隙:裂開或自然的狹長的空處。
雪冤:洗刷冤屈。
作家簡介: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散文集《隨想錄》。解放后曾先后擔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lián)主席及多家雜志主編。
2. 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3. 思想情感目標
學習文中所贊美的犧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二. 重點、難點:
重點:的脈絡層次。
難點:故事中所蘊含的精神。
教具準備:幻燈片、。
三. 課文分析:
先來概括每一段的內容:
1. 介紹索橋的位置、名稱、橋面、橋欄、橋墩。
2. 寫我走索橋的經過及所見。
3. 寫“魚嘴”的意義。
4. 寫何先生夫婦造橋的經過。
5. 寫走下索橋的感受。
6. 收束全文,揭示全文主旨。
從上述內容看,本文不在寫“橋”,而重點是寫與索橋有關的故事,通過寫故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特點,揭示全文的主旨。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東西”。也就是上文所說的“那樣的心,那種想幫助多數(shù)人,想跟多數(shù)人的心貼近,為了多數(shù)人甚至犧牲自己的偉大的心”。
本文以索橋為線索,以故事為內容,以人物的精神為主題。
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講解。
1. 第一段寫一個鄉(xiāng)下人和兩個孩子過橋有什么作用?
表現(xiàn)索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2. 作者著重寫“魚嘴”有什么作用?
交待“魚嘴”的作用。引出下文的都江堰。
3. 文題是“索橋的故事”,為什么還要寫都江堰?
索橋造福于人民,寫索橋是為了歌頌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應,深化主題。
【模擬試題】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
岷江( ) 都江堰 ( ) 雪冤( ) 挽成( ) 頭暈眼花( ) 逮捕( )
二、辨字組詞。
瀾( ) 砂( )堤( )拆( ) 斕( ) 沙( )提( )坼( )
三、分別指出與下列各組詞不同類的一項,將字母序號填入括號內。
。1)A. 答應 B. 答謝 C. 答案 D. 答復 ( )
(2)A. 明確 B. 明白 C. 明天 D. 明智 ( )
。3)A. 探望 B. 展望 C. 盼望 D. 愿望 ( )
(4)A. 紅旗 B. 紅布 C. 紅透 D. 紅星 ( )
四、請找出下面句中的錯別字,并將正確的寫在括號內。
A. 四川灌縣二王廟山腳有一坐索橋,叫做“安瀾橋”。( )
B. 幸好橋兩旁有竹索編的欄干。 ( )
C. 過了頂蓋下面,橋身又往下邪。 ( )
D. 木板鋪得不整齊,中間有漏縫。 ( )
五、填空
1. 《索橋的故事》是作家______寫的一篇散文。他是中國現(xiàn)代_______。作品主要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提到的索橋,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________。
六、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凡是到都江堰參觀的人都要來看看索橋。那天我從山上二王廟下來,在索橋上來回走了兩次。橋身微微擺動,我往前走,橋也好象在往前走。一個鄉(xiāng)下人挑著擔子迎面走來,橋一下子動的厲害了。我走過他身邊,加快腳步往高處去。忽然起了一陣笑聲,兩個小孩子從高處跑下來,橋接著大大動了一會兒。我連忙走上高處,又繼續(xù)往下走。我剛走到一半路程,就停下來,站在欄桿前埋頭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魚嘴”上。我起初看不出來這個光滑的、魚嘴般的“石頭”是什么東西,后來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為內外兩條江的工程。這個“魚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兩千兩百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條大堤。二王廟就是為了紀念李冰和他的兒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魚嘴”,看看“魚嘴”兩旁數(shù)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貋淼臅r候,我把“魚嘴”再看了一陣。“魚嘴”依舊擺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變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象看到了兩千兩百多年前的人們的手和心。這個石頭是會說話的。那許多用手建造了這個“魚嘴”的人,雖然沒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們的心。就在離這里九公里的紫坪鋪,在將近一公里長的河谷的兩岸,上千忙碌工作的年輕人,他們的心不是跟兩千兩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樣么?大的水電站就要在那里動工修建了。
1. 說說“魚嘴”的作用是什么?
2. 說說“我好象看到了兩千兩百多年前的人們的手和心”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3. 課文說“這個石頭會說話的”,猜猜石頭說了些什么?
4. 本文寫索橋,為什么要寫都江堰工程?
【試題答案】
一、二、三、四、五題答案略
六、1. 把岷江分為內外兩條江
2. 含義:作者由眼前的工程想到兩千兩百多年前的`人們,是他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了此偉大的工程,作者更聯(lián)想到了這些人們?yōu)槊裨旄,無私奉獻的精神。
3. 開放題大意對即可(說當年人們建造此工程的艱辛,…………)
4. 索橋造福于人民,寫索橋是為了歌頌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應,深化主題。
板書設計:
介紹索橋
站在索橋上:從都江堰聯(lián)想到幾千年前人們的“手”和“心”
走下索橋:從故事聯(lián)想到為了多數(shù)人犧牲自己的心
(贊美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反思: 本文以索橋為線索,以故事為內容,以人物的精神為主題。重點讓學生進行理解。
《我站在鐵索橋上》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感悟,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達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閱讀教學的過程也就是三維目標的整合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實現(xiàn)語文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才能真正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2、了解詩歌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俗話說:睹物思人。是啊,每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不禁想起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讓后代過上好日子,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同學們,還記得咱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一首現(xiàn)代詩嗎?”教師以這樣的一段敘述語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板書課題后,全班齊讀一遍。
二、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全詩共四節(jié),開頭和結尾反復吟唱。開頭營造了很美的意境,輕輕搖晃的橋身、飄過的云霧、大渡河的白浪引發(fā)作者無限的遐想;結尾同樣的景物,卻能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情感。這兩節(jié)詩的內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順序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先學習第1節(jié)和第4節(jié)詩。
教師配樂范讀全詩,引出新課的學習,提出問題:“詩人站在橋上看到了什么?”學生先對全詩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繼而由問題導入到第1節(jié)詩的學習中。學生自由朗讀這一節(jié)后,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時出示課本上的鐵索橋圖片,學生結合圖片展開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見,對詩人站在鐵索橋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體驗。一幅靜止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經過再想象、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就變成了鮮活的、動態(tài)的場面。這里,對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傾聽能力及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所體現(xiàn)。
“此時,我們的詩人正站在橋上,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由這樣一個問題把學生引到第4節(jié)詩的學習當中去。請學生們快速瀏覽全詩,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詞語劃下來。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心潮洶涌激蕩”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讀感悟第四節(jié)詩。通過指導朗讀、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小節(jié)詩描寫的內容差不多,但第4節(jié)比第1節(jié)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一些。
這兩節(jié)詩的學習中,我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比如指名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配樂齊讀等。在所有文體中,詩歌的音樂性是最強的,很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所以朗讀自然就成為綜合感受詩歌語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領略的最主要部分內容或重點段落,體會表達的情感。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詩歌的2、3小節(jié),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節(jié)。“詩人站在橋上回憶什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第2節(jié)詩。作者追憶紅軍飛奪瀘定橋、與敵人激烈戰(zhàn)斗的內容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太遠,難以理解。學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當時激烈的場面,然后通過觀看多媒體,再現(xiàn)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飛奪瀘定橋的激烈場景,讓學生們進入到詩句所描繪的具體的情境中去。再回過頭來細細體味詩句,和小組同學交流討論出第2節(jié)詩中最能體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英勇無畏的詞句(勇士們哪,攀著一根根鐵索,冒著密密的彈雨,沖破了敵人的火網!),利用出示,深入理解!芭手⒚爸_破”這三個動詞直接體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頑強以及不屈不饒的獻身精神。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把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較好地結合在了一起。
第3節(jié)詩的內容是讓學生在小組里和小伙伴合作學習來完成的,這一部分描寫的內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隔不遠,不難理解,我主要還是進行朗讀指導。
學生帶著問題自由地讀,指名讀;經過想象畫面后的讀;觀看影片片斷后的讀;理解重點詞句后的讀;最后帶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讀。讀的層次一步步上升,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是在逐步加深,整個學習過程學生都是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
此時,學生在經歷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動的情感體驗過程后,教師引導朗讀全詩,他們在學習中積累的強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釋放出來。教學的全過程也體現(xiàn)了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到整體的教學思路。
三、拓展積累、升華情感
1、準確流暢地背誦課文。
2、學習本文后,你想對無數(shù)先烈說些什么?
3、課后欣賞。(本詩的歌曲演唱、毛澤東詩詞《長征》、蕭華的詩《飛渡大渡河》)
四年級閱讀教學要求重視詞句的教學,注重詞句的積累。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語言,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和在生活中積累。
【板書設計】
10 我站在鐵索橋上
攀著 冒著 沖破
英雄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
教學反思:
“云無定姿姿萬態(tài),教無定法法自在。”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教學過程,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白鶴梁的沉浮》
白鶴梁是國家級文物。所謂“沉浮”是一種比喻,表現(xiàn)白鶴梁的出水和沒水,盛衰命運。本文寫了以葛修潤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反復實驗,在否定一個又一個保護方案的情況下,最終設計出了原地保護白鶴梁的理想方案,表現(xiàn)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極其強烈的責任感,以及他們?yōu)楸Wo國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科考隊員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并精心保護朱鹮的經過,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
2.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科技工作者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案。
2、增強學生保護環(huán)境,保護文物的意識。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交流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重點介紹白鶴梁。
2、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要求: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
三、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的脈絡
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怎樣一步步敘述的。
第二課時
學習課文重點部分
1、小組學習
。1)白鶴梁是什么樣子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2)人們?yōu)榱藢ふ、保護白鶴梁做了哪些事?
。3)白鶴梁經過了怎樣的沉浮過程?
2、討論交流
3、白鶴梁的沉浮給我們什么啟發(fā)?(從保護野生動物和保護環(huán)境兩方面談感受)
4、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5、摘抄課文中描寫白鶴梁沉浮的有關句子。
六、總結
那么在當今社會又有多少野生動物會有如此幸運呢?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huán)境,我們應該做點什么呢?
板書設計:
白鶴梁的沉浮
相遇 → 探尋、發(fā)現(xiàn) → 保護、繁殖
教學反思:
學生對四個方案已經了解,特別是第四個方案。很好地理解課文。
《秦始皇陵兵馬俑》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段落大意歸并法給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18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陣容、神態(tài)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
教學重點 運用歸并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同教學重點。
教具準備: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邊揭題邊審題。
秦始皇誰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 (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zhàn)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tài)
3.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寫什么? (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陜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guī)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東前后發(fā)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著袍,持實戰(zhàn)兵器,形態(tài)逼真,排列有序,再現(xiàn)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說說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jié)、二、2—4節(jié),三、5節(jié)。
(段意見課后第2題。)
三、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容。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后第2題的填空。
四、課堂練習:練習冊1—4題。
第二課時
—、復習鞏固。
、备鶕(jù)意思寫出有關詞語。(可書面練習,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豎著耳朵,瞪著眼睛,形容怒視的樣子。( )
、谛稳萆鷦颖普,同活的一樣。( )
、坌稳葚澙范鴥春莸刈⒁曋。( )
、芾@到敵人側面或后面進攻。( )
2.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自由講,指名講。并要求學生講出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板書壯觀陣容神態(tài)
二、課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極為壯觀,課文哪些詞語表現(xiàn)出來?
(用小圓圈在文中圈出。(閃閃發(fā)亮鎦金大字寬敞明亮足足兩個足球場半圓形沒有柱子)
2.為什么這些詞語寫出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壯觀。門楣上鐫刻著大字。
、匍T楣上鐫刻著幾個閃閃發(fā)亮的鎦金大字:“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里面大廳很大。
、诶锩媸恰獋寬敞明亮的大廳,足足有兩上足球場那么大。
3.有表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4.這段的觀察順序是一從外到內。
5.總結學法:劃出重點詞體會理解義有表情朗讀理觀察順序
(二)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下面的自然段。
1.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課文從哪些句子和詞語表達出來?
為什么這些詞語寫出了兵馬俑的威武雄壯?結合看圖理解。(精銳的前鋒,從隊列數(shù)量、穿著、動作、佩戴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步兵、騎兵、戰(zhàn)士,也從穿著,隊列、數(shù)量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側翼和后衛(wèi)的作用,隊列、朝向寫出兵馬俑的威武雄壯。)
2.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3.這一段構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觀察兵馬俑又是按什么順序的?
(構段:整體一部分一整體) (觀察順序:從前往后再兩側和最后。)
(三)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老戰(zhàn)士新戰(zhàn)士戰(zhàn)馬
外貌(外形留著胡子束著頭發(fā)膘肥體壯
神態(tài)虎視眈眈 神情十分嚴肅一臉稚氣豎耳瞪眼 嚴陣以待
(四)讀最后一段話,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1.“沉睡兩千多年”一說明兵馬俑從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發(fā)掘,講明埋藏的時間長。
2.“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為重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薄爸卮蟀l(fā)現(xiàn)”已經說明這個發(fā)現(xiàn)的意義,所在,前面再加上“最為”說明這個發(fā)現(xiàn)對考察古代歷史的價值之大。
三.總結課文。
1.有表情地朗讀全文。
2.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這篇寫兵馬俑博物館,從外寫到內。寫威武雄壯的陣容,從前鋒到步兵,騎兵、戰(zhàn)車到側翼和后衛(wèi),整個兵馬俑充滿臨戰(zhàn)氣氛。寫兵馬俑神態(tài),分類描述。老戰(zhàn)士、新戰(zhàn)士、戰(zhàn)馬的神態(tài)栩栩如生。
附板書:
門楣 餾金大字
秦 博物館:
始 大廳 寬敞明亮 兩個足球場大
皇 前鋒 3列 210個 穿 持 負
兵 陣容 步兵 騎兵 戰(zhàn)車 穿 路 臨戰(zhàn)氣氛
馬 (威武雄壯) 側翼 后衛(wèi) 防止
俑 老戰(zhàn)士 虎視眈眈十分嚴肅
神 態(tài)新 戰(zhàn)士 —臉稚氣
(栩栩如生) 戰(zhàn)馬 豎耳瞪眼嚴陣以待
四、課堂練習。
完成課后第3題和練習冊第5題的填空題。
第二單元同步作文:
寫作要求:
我們的家鄉(xiāng)有壯麗的山川,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有景象驕人數(shù)量眾多的名勝古跡。請你了解、考察,仿照《索橋的故事》、《我站在鐵索橋上》寫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寫作指導:
1、了解與遺跡相關的故事,遺跡的現(xiàn)狀,遺跡的歷史。
2、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力求資料準確。
3、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寫出來。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并能熟練背誦。
2、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和生活中的觀察,了解秋天的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和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走進大自然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夠用一會兒一會兒造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春夏秋冬。那么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到大自然中去欣賞秋天那美麗的景色。
(板書課題) 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 看音節(jié),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畫生字。 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學生標序號)
按自然段再來讀一讀,把課后我們要認識的、要會寫的字畫出來,借助拼音讀一讀
3、讀帶拼音詞語。 藏在課文里的生字寶寶,相信大家都認識他們了吧?現(xiàn)在它們來到屏幕上了。
快和它們打個招呼吧。ㄗ约壕毩曌x一讀)(指名領讀、開火車讀)
4、現(xiàn)在拼音寶寶和它們的詞語朋友分手了,請你再讀一讀。(指名讀,同桌互查)
5、摘掉拼音帽子,你還認識他們嗎?(指名讀)
6、下面,讓我們把生字送回課文中,自由讀一讀,看誰能把課文讀的更通順,更流利。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老師請三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誰來讀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fā)生了很多變化,那么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呢? (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田野)板書
2、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
秋天到了,天氣涼了。如果換成天氣冷了行不行?為什么?你試著填上合適的詞。
。ㄕn件) 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理解一片片疊詞的'使用。
讀的時候語速慢些。葉子是慢慢從樹上落下來,讀的時候也的慢點。
3、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樣子的?
天空那么藍,那么高。抬頭看看外面的藍天,沒有那么多云,看起來真的是又藍又高。那么那么 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秋天,大雁要飛到南方去--過冬,大雁是怎么飛的呢?一會兒一會兒在很短的時間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讀的時候語速要快點。(指導讀)
你能用一會兒一會兒也說一句話嗎? 師生合作讀。
4、秋天的天空是又藍又高。那么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樣的呢?第三自然段。
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紅了,稻子黃了,豐收的季節(jié)到了。 在這段里,老師發(fā)現(xiàn)了好多表示顏色的詞,你找到了嗎?用筆圈起來。這些詞在讀得時候可以讀得重一點,莊稼成熟了,豐收的季節(jié)到了。你高不高興?那就讀出喜悅的心情吧! (看圖背誦) 秋天到了,我們身邊的事物也發(fā)生了許多變化,你發(fā)現(xiàn)了嗎?
5、秋天是這么美麗,充滿了收獲的喜悅,讓我們美美的把課文完整的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借助板書,引導背誦)
四、總結全文。
你喜歡秋天嗎?看到這么美麗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說點什么? 這個星期天,你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的美麗,你們說好嗎?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正確發(fā)音,學會本課生字的讀音。能區(qū)別聲調不同的音節(jié)發(fā)音,掌握生字的書寫筆順。
2、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大海能為人類造福,從而感悟大海之美,海之富饒。
二、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學習《浪娃娃》
(一)投影大海美麗的景色。
1、讓學生邊看邊聽錄音讀課文。
2、想:課文說了誰的故事。
(二)學習生字。
1、看課文,讓學生找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出字音。
2、投影出示認讀的生字、音節(jié)。
(1)làng shǔ qīng yīng gāi zhe
浪 數(shù) 清 應 該著
hǎo huān xiào le jǐ kē
好 歡 笑了幾科
jī fā dàin
機發(fā) 電
。2)聽學生認讀,老師正音,再齊拼讀。
Shǔ (數(shù)一數(shù))
。3)認識多音字:數(shù)
shù (數(shù)學)
3、全班齊讀生字,再分小組讀。
4、指導書寫。
。1)認識新筆畫:(橫撇)(彎鉤)
。2)投影出示生字,先口頭說說每個生字的書寫筆順。
板書:了子幾媽好機
。3)出示田字格,指導正確的書寫。
(4)看生字口頭組詞。
(三)學習課文
1、引入課文
感知大海的美麗,播放動畫。
2、學習第一自然段。
繼續(xù)看動畫,聽老師讀第一自然段。
學生想:這是什么地方?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提問后板書:跑追玩
3、學習第2—3自然段。
(1)投影出示課文第2—3自然段。
(2)聽錄音讀課文后,想:
海媽媽對浪娃娃說了些什么?
浪娃娃聽了,他們怎樣做?
板書:奔跑歡笑學做好事
4、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
想:浪娃娃做了什么好事?
投影出示圖片,指導觀察。
。2)分小組討論:
大海能幫人們做些什么?
看動畫,協(xié)助理解。
(3)小結。
。ㄋ模┳龇潘蛇\動。
1、播放歌曲錄音。
2、學生跟節(jié)拍做放松動作。
(五)鞏固練習。
照樣子說一說,填一填。
先指名口頭說一說,再填寫。
投影出示:
跑來跑去來去來去
說不完聽不看不不
1、給帶點的字找朋友,播放音樂。
zhī zhǐ
教室里只有我一個人。()
一只可愛的'小狗站在我家門口。()
shù shǔ
天上的星星數(shù)不清。()
數(shù)學課上我們學會計算。()
2、一字開花。
電 子 幾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效正。
(六)總結全文。
1、學生齊朗讀課文。
2、總結全文。
四、資料庫。
1、聽故事《海水為什么是咸的》錄音。
2、誘發(fā)思維,讓學生想:這個故事里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最后結果怎么樣?
3、口語交際,向大海提問:
大海,大海,你……?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海娃沉著機智、勇敢堅強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
2.通過海娃的言行去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海娃沉著機智、勇敢堅強的品質和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海娃的言行去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
教學準備
《雞毛信》影片片斷、彩色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海娃面對突如其來的鬼子,機智地將雞毛信藏在了頭羊的尾巴下,躲過了敵人的搜查。就在海娃松了口大氣的時候,鬼子要宰殺他心愛的羊,使海娃包括我們剛剛放下來的心又懸了起來。雞毛信是否會被敵人發(fā)現(xiàn)?海娃的命運又將如何呢?請同學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雞毛信(二)》。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二、初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
三、再讀課文
1.選擇自己覺得最有效的.方式讀課文,思考: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2)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請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
。3)為什么張連長稱贊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2.檢查交流。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海娃送信遇到的困難克服的辦法遇到鬼子巧妙藏信威逼搜身機智回答夜逃被抓重新藏信要求帶路引敵進圈不幸負傷忍痛報信
(2)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請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課文按照夜逃被抓誘敵入圈完成任務這樣的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的)
。3)為什么張連長稱贊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你是從哪些句子或詞語體會到的?(學生找句子)
句段一:
走錯了,歪嘴黑狗說,走正道。
海娃放開嗓子說:沒有錯,我走過的是條近道。放心走吧!
可是上一道崖,又是一道崖。羊道越來越陡,越來越不好走了。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遠遠落在后邊。
海娃卻一步緊似一步,使勁甩著羊鞭。羊也在頭里往上竄著,轉眼間到了半山坡。
師:你從這幾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我從中體會到了海娃的機智。他故意走羊道,拉開與敵人的距離,讓自己更好擺脫敵人的控制,更快地把敵人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真是一舉兩得。。
師:你能讀讀這段話嗎?(生讀)從你的朗讀中老師體會到了你對海娃的贊美。誰再讀?(另一生讀)我感受到了你對海娃的敬佩。誰再來讀?(另一生讀)
師: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海娃卻一步緊似一步,使勁甩著羊鞭。多么聰明的海娃。∪帻R讀。
師: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娃是個小八路、小英雄呢?
句段二:
這時候底下吼叫起來:站。≌咀!再走,就開槍啦!
海娃沒有站住抗日兒童團長,才不聽你鬼子的命令呢!海娃反而啪地又響了一鞭,拼命飛跑起來。
。ㄓ镁涠我坏膶W習方法學習這兩句)
3.同學們,在抗日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像海娃一樣的少年英雄,你能說出你所知道的兒童英雄的名字嗎?(王二小、張嘎、王惠民)對,那一個個小八路,那一個個小英雄,他們給我們力量,教我們去克服困難。那一個個故事,一首首贊歌,說不完我們的崇敬。是小英雄和無數(shù)先烈們用美好的青春,為我們迎來了光明。讓英雄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伴在我們身旁,激勵我們成長。老師希望大家勿忘歷史,好好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以先烈為楷模,努力學習,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讀書!將來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文中破折號的作用。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薄⒄J識各種鋼筆,懂得用鋼筆寫字的執(zhí)筆方法和注意事項。
。病⒘私庠诟寮埢蚓毩暠旧蠈戜摴P字的要求,掌握寫字的行款,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鋼筆字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習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
教學難點:訓練正確的執(zhí)筆和書寫姿勢,并養(yǎng)成習慣。
教學過程:
一、作品展示,導入課題
1、先出示本班學生鉛筆書寫的作品,進行表揚。(旨在激勵)
再出示幾幅鋼筆書法作品,朗讀欣賞。(旨在引趣)
。病⑻釂枺耗銈冎肋@是用什么筆寫的嗎?然后揭示課題。
上三年級了,我們也要學習用鋼筆寫字了,有沒有信心寫好?(教師板書:認真寫鋼筆字)
學生大聲齊讀。
二、認識鋼筆及墨水
1、教師出示一把鋼筆,進行實物認識。現(xiàn)行鋼筆頭有粗有細,我們學習作業(yè)應該用中等的普通鋼筆。(看樣子)教師拆卸一支鋼筆,介紹其結構。
。病W會吸水:墨水有多種色彩,我們一般使用純藍,出示樣品。教師示范吸水,提醒學生注意衛(wèi)生。如果是舊筆,要先沖洗一下保證吸管通暢。吸完墨水后把鋼筆擦干凈,擰上筆套和瓶蓋。
。场W生代表上臺試吸,課后指導其他學生。
三、學習書寫方法
。、看第一頁上部和第二頁上部圖示,仔細觀察其握筆姿勢。
教師說明:執(zhí)筆方法基本與鉛筆相同,握點與筆尖距離約一寸;坐姿端正,兩臂平放桌上,眼睛與桌面距離約一尺,胸部與桌邊離一拳
。、自己試一試教師巡視,糾正錯誤。
教師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紙,學生進行書寫練習。
提出希望:學寫鋼筆字一要肯專心,模仿字帖認真寫,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時堅持寫,一定能進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薄⒘私鈱懨P字的執(zhí)筆方法,訓練正確的握筆和書寫姿勢,初步培養(yǎng)學生寫毛筆字的良好習慣。
。、初步了解“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有關知識,懂得如何使用和愛護毛筆,培養(yǎng)正確地使用、愛護毛筆和注意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訓練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和書寫姿勢。
教學難點:培養(yǎng)正確使用、愛護毛筆和注意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作品導入,認識四寶
先出示毛筆書法作品,問:你知道這是用什么寫的嗎?
再認識文房四寶。古代沒有鉛筆和鋼筆,大多是用毛筆來寫字的,所以,毛筆書法在我國可說是歷史悠久,用毛筆寫字,還離不了幾樣東西。
出示實物。教師簡單演示,介紹它們的用途,F(xiàn)在一般用墨水。
二、學寫毛筆字
重點指導毛筆的使用方法:
。、選擇合適的毛筆。小學生初學,一般用中楷毛筆。
。、新筆軟化。新毛筆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幾分鐘,把筆毛泡開。
。、寫前注意點:寫前將適量的墨水倒進硯臺或小碟中,備好一張吸水軟紙墊在頁面下。
4、學習寫字姿勢。握筆姿勢與鉛筆、鋼筆不同,看插圖,并學著老師的樣子握好筆,坐姿與平時寫字一樣,要做到頭正、肩平、身直、臂開、足穩(wěn)。
。、學生練一練。寫時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寫后注意點:寫完后要將毛筆用清水洗干凈,把筆頭輕輕擠干,套上筆套,有條件的掛在架子上或插在筆筒中。
三、:用毛筆寫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認真練習。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一、能一句話概括文章大意,歸納中心。
二、認真審題,仔細閱讀題中每一個字,尤其注意否定詞與數(shù)量詞。
三、找到題目在原文的位置,從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盡力用原文。
五、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六、題目做完之后,要檢查一遍,看與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應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簡明化。2、綜合原文的重要詞語。3、結合原文的詞語,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八、認真書寫:工整規(guī)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觀,百看不厭。
第二課時
一、中心句(中心論點及說明對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開頭2、文章結尾3、中間4、題目5、概括
二、文章開頭的作用:
1、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記敘文)2、開篇點題,提出中心(中心論點)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論點或論題(說明對象),激起讀者閱讀興趣
三、文章結尾的作用:
、深化中心,升華感情2、篇末點題,提出中心或中心論點3、總結上文,提出倡議,發(fā)出號召
四、一句話或一段話的作用:
1、結構上的作用是: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2、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①、充當事實論據(jù),證明前(后)一句話,進而證明中心論點;②充當?shù)览碚摀?jù),證明前(后)一句話,進而證明中心論點;③說明了前(后)一話(說明事物的特征)
第三課時
一、常見寫作方法、表現(xiàn)手法::聯(lián)想、想像、象征、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欲揚先抑、先抑后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運用典故、直接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
二、“這”、“它們”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會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三、仿句:
1、話題。首先,仿句在話題上要與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緊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畫線句列舉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風里的葉”,再依據(jù)句末的“永遠伴隨著你”,可以判定仿句應扣住夏、冬兩季的特征來寫。
2、句式。仿句句式要與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主動句、被動句,長句、短句,散句、整句,單句、復句,等等。
3、修辭。仿句時應當運用與例句相同的修辭方法,所以應仔細研讀例句所用的辭格,如比喻、排比、對比、擬人、反復、設問、反問、引用等。
4、結構。仿句的成分組合方式、修飾限制語的'構成方式,均應與例句保持一致。
5、表達。仿寫的句子應做到語言通順、用詞得當、簡潔明確,不能出現(xiàn)不合邏輯、牽強附會、淺薄幼稚的說法。
6、色彩。這里“色彩”包括語體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著歡快、喜悅的感情,仿句時就不能違背這一點。
7、字數(shù)。對于某些仿句題,仿寫時還應注意,字數(shù)上應與例句完全相當。
第四課時
一、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jié)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fā)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fā)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二、限字題的解答:
1、根據(jù)題目要求作完全準確的表述(此時不要過多地考慮字數(shù)的多少);
。、對照字數(shù)要求進行簡縮:①去除無關緊要的修飾語,②多音節(jié)詞改為單音節(jié)詞,③用簡稱(尤其是地名)。
3、將符合題意和字數(shù)要求的句子連起來讀一遍,是否有語病,有,必須修改。要做到句子簡明、完整、通順、明確。
三、擬寫標語題:
。、語句必須簡短、精煉;
。、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對偶句、對稱句,也可巧妙地應用詩文名句、諺語、歇后語等稍作改動以切合語境。
第五課時
一、語句作用、含義分析、語句賞析題:
。、句中用了關聯(lián)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lián)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lián)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lián)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于強調后者。
。、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前置(即調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為了強調“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見佳,我以為”一句是為旗幟鮮明地強調作者對“雷峰夕照”這一勝景的評價是“并不見佳”。
。、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yōu)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或用了動詞、形容詞……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
。、分析一句話的含義也可從分析關鍵詞入手,著重體會關鍵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
。怠⒄f明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說明內容、說明對象的特征和說明文語言的特色(準確、生動)。
。丁⒂洈⑽恼Z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贰⒆h論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論點(或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或是所在段的分論點)以及議論文語言的特色。
。、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tài)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第六課時
一、句子比較分析題:常見題意:原句換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與改句哪個好?刪詞句。
答題方法及步驟:1、表明觀點(行不行,哪個好);2、分析原句優(yōu)點;3、分析改句缺點。
二、給文段擬題:
。、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
。、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三、根據(jù)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薄⒂玫谝蝗朔Q;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四、根據(jù)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薄⒈仨氂玫谝蝗朔Q;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五、根據(jù)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
。、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準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于夸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簡短評
第七課時
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jié)、年代)、地點、環(huán)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二、引號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對話、詩文句等);
。、表特定稱謂(特殊含義);
3、表否定、反語、諷刺等意味;4、表著重指出。
三、根據(jù)文意給相關名詞下定義:
以給“轉基因作物”下定義為例。
1、格式A:轉基因作物是一種…………的作物。格式B:一種…………的作物叫做轉基因作物。
。、注意點:下定義必須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如“作物”就是“轉基因作物”的本質屬性;“數(shù)學方法”就是“統(tǒng)籌方法”的本質屬性。
四、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一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
殊含義。二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第八課時
一、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現(xiàn)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于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诜g句子法,適用于文言文語段;
、劢忉屩攸c詞法,適用于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二、根據(jù)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必須用第一人稱;
。、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三、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借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后順序。
四、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fā)……、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
第九課時
一、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chuàng)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要求根據(jù)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
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
。、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根據(jù)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yōu)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
。、聯(lián)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xiàn)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
。丁⒄{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lián)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
。贰l(fā)揮聯(lián)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
。浮ξ闹械乃囆g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的寫法。
4.激發(fā)學生對懷特森的贊嘆和敬佩之情。
5.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tài)度,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探究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的原因。
【課前準備】
搜集關于不迷信權威的科學事例。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導入新課
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zhàn)攻關、善于發(fā)現(xiàn)、極具科學精神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僬n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谧髡邽槭裁凑f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回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后交流自己的體會。
2.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不迷信權威的事例。 六、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具體的一件事,為我們闡述了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道理。科學需要懷疑,需要“冒險”,需要挑戰(zhàn),只有我們才會擁有善于發(fā)現(xiàn)、探求真知的能力。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23
語文的教案11-29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8
語文教案12-18
語文教案02-07
語文教案02-07
語文教案02-08
語文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