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大全7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內(nèi)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同學維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3、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同學充溢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細讀課文,了解蜻蜓的知識,懂得蜻蜓是益蟲;能用上課文中的有關語句和自身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蜻蜓,從而增強維護動物的意識,激發(fā)探究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2、抓住描寫陶行知先生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陶先生對同學充溢愛心,循循善誘的特點。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平常都喜歡哪些小動物?為什么?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俺們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放飛蜻蜓這篇課文,認識了很多生字嬰幼兒,讓俺們先到詞語樂園去走一走,讀一讀。(出示詞語)
慈祥 撫摸 復雜 入神 結(jié)構(gòu) 調(diào)整 七嘴八舌
蜻蜓 露水 蒼蠅 蚊子 孑孓 田埂 不計其數(shù)
1、你最想讀哪一行?相機糾正
2、齊讀
老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俺們知道小伙伴們將自身捉來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蟲。
老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讀課文,想一想“小朋友們?yōu)槭裁匆棚w蜻蜓”呢?
同學1:因為蜻蜓是俺們的朋友,所以小朋友們放飛了蜻蜓。(板書:俺們的朋友。)
同學2:因為蜻蜓吃蒼蠅、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蟲,所以蜻蜓是俺們的朋友。。ǔ允常
同學3:因為 陶行知 先生告訴俺們蜻蜓吃蒼蠅、蚊子、水里孑孓,所以俺知道了蜻蜓是俺們的朋友。
同學4:俺通過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的議論,得到蜻蜓是吃害蟲的,所有它是俺們?nèi)祟惖呐笥选?/p>
老師:是啊,蜻蜓是俺們的朋友,讓俺們再來讀一讀1—6小節(jié),從而加深對蜻蜓的了解。
師:老師覺得同學們在讀人物對話的.時候,要想讀好,不只要注意人物的語言,更要注意人物的表情、動作。誰來說一說,這段話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隨機引讀2—6小節(jié)。
三、再抓“放”字,了解蜻蜓。
老師:小朋友們放飛蜻蜓僅僅是因為它吃蒼蠅、蚊子、水里的孑孓嗎?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七至十自然段,俺們對蜻蜓還有哪些了解?
生5:從對話中,俺知道了蜻蜓的眼睛結(jié)構(gòu)很復雜,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蟲子。(板書:眼睛)劃出有關語段,指導朗讀。
尾巴的作用:相機劃出有關句子,指讀,再讀,個別讀(多讀幾遍)讀出蜻蜓
生6:從對話中,俺了解到了蜻蜓尾巴有堅持平衡、調(diào)整方向的作用。(板書:尾巴)
對于蜻蜓在餓極時會將自身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說法,陶行知也很難確定,所以用了“據(jù)說”一詞。其實呀(出示注釋)
老師:通過課前的資料的收集,你對蜻蜓的身體、結(jié)構(gòu)、作用還有哪些了解嗎?
同學匯報。
、衮唑腰c水(人們經(jīng)?吹津唑腰c水,實際上這是蜻蜓媽媽在生兒育女。雌蜻蜓在產(chǎn)卵時,單獨在水面上飛行,然后一次次不時地把尾巴插入水中,產(chǎn)下一些卵,立即又飛起來。這樣連續(xù)產(chǎn)卵的動作,好像蜻蜓在不時地點水。)
相機出現(xiàn):蜻蜓點水圖片。
——評:“蜻蜓點水”這樣一個簡單的現(xiàn)象原來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知識,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齊讀。
②俺們再來看看蜻蜓的眼睛
。ㄓ幸粚Ξ惓0l(fā)達的大復眼,幾乎占了整個頭部的一半,一只大復眼由1萬多只小眼組成。——(出示無數(shù)小眼的課件)評:多么獨特的一雙眼睛。
在疾飛中,能正確清楚地看到 9米 開外,處于活動狀態(tài)的昆蟲的各個局部,還能看見在千米以外飛行的同類。
——小結(jié):正是這樣一雙敏銳的大眼睛,使蜻蜓榮獲“捕蟲能手”的稱號。
關于眼睛,還有要補充的嗎?
過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還想補充介紹點什么?
、凵眢w細長,胸部反面有兩對膜狀的翅,休息時翅展開,平放兩側(cè)!阕x書很仔細,補充了翅膀的特點,你能用自身的話,把它說得更生動一點嗎?(同學說)你真不簡單,不但補充了豐富的內(nèi)容,還把它變成了自身的知識。
、芸趦(nèi)生著一對堅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腦袋可任意優(yōu)美轉(zhuǎn)動。
——評:這是它捕獲飛蟲的有利條件。
⑤蜻蜓是昆蟲世界中最出色的“飛行家”。在作急促的沖刺飛行中,每秒的速度可達 40米 左右;還可以連續(xù)飛行一小時不著陸!u:奧運冠軍劉翔跨越 110米 欄用了12秒88,蜻蜓每秒飛行 40米 , 110米 只需要兩秒多鐘,你看,比奧運冠軍還快上好幾倍,真是當之無愧的“飛行家”。
老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讀課文和補充知識,對蜻蜓有了很多的了解。老師也感覺到受益匪淺,不知不覺也喜歡上了蜻蜓,瞧,這位同學他也很喜歡蜻蜓,[出示圖片]他在干什么呢?
生:他在捉蜻蜓。
師: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生:……
師:好,現(xiàn)在你們就把老師當作這位捕獲蜻蜓的小男孩,你想對俺說些什么?
生:……
師:你能告訴俺為什么不能捕獲它嗎?……為什么說他是俺們的好朋友?
奧,其實俺捉蜻蜓并不是要傷害他,只是想要觀察觀察,瞧,他的眼睛大大的,和俺們?nèi)祟惖难劬τ惺裁床灰粯友?他的尾巴又細又長,又有什么作用?
老師:同學們,謝謝你們!俺明白了。俺們看看文中的那群小朋友此時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自由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
師:小朋友們?nèi)肷竦芈犞,告訴俺們小朋友們從想了解蜻蜓,到喜歡上蜻蜓,甚至愛上了蜻蜓,所以,小朋友們紛紛說:引讀……
老師:因為更了解、因為更喜愛、因為對生命的尊重、……所以小朋友們會放飛蜻蜓。俗話說:“知之深,愛之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四、品讀課文,感悟人品。
老師:同學們,是誰讓小朋友們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
生齊:陶行知。
老師:又是誰讓他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蜻蜓的身體結(jié)構(gòu)及作用的?
生齊:陶行知。
老師:(出示頭像課件)文中陶行知是怎樣勸說小朋友們的呢?大家打開書,找一找,課文中描寫了陶行知的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慈祥地撫摸”“拉著小朋友們坐在田埂上”——從這里你看出了 陶 先生的什么?請你再讀一讀,體會體會。(指名2、3人讀)
“高高舉起” ——為什么要高高舉起?(舉得高,小朋友們才干看得清。)多么關心小朋友啊,處處為小朋友著想。俺們一起把這一句讀一讀。
“小心地翻過去”——你讀出了什么?是的,他要求小朋友們放飛蜻蜓,他自身也十分保護蜻蜓。大家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用商量的口吻”“還給”—— 陶行知 先生沒有居高臨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飛的決定權(quán)交給小朋友們,讓他們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這種語氣讀好嗎?請你試一試。(指名2人讀)俺們一起來讀。
老師:同學們,你們真得走進了陶行知的心理,他就是這樣一位尊重小朋友、熱愛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從他的一些名言中俺們可以更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讀、齊讀: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正是他那樸實的語言,讓小朋友們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促使小朋友們主動放飛了蜻蜓!x課題——放飛蜻蜓!。小朋友們放飛的僅僅是蜻蜓嗎?不!那是小朋友們對有益動物的一份愛、維護有益動物的一份責任、人和動物之間和平共處的一份真情。
。ǔ鍪咀鳂I(yè))(查資料,學會介紹一種或幾種有益動物,做好一份讀書筆記。)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會寫2個生字:舍、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惜別深情。
3、能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惜別深情。
教學流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1、背詩導入: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誰能來背幾首你熟悉的古詩?
2、引出詩人:在眾多詩人中,因為他們寫詩的造詣和成就,被冠以不同的雅號,如李白就被稱為——詩仙,而杜甫則被稱為——詩圣,有那么一位詩人,他被后世的人稱為“詩佛”,知道他是誰嗎?——王維
3、知詩人。關于詩人王維你知道多少呢?生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
4、揭題:學習王維的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
5、解題。誰來讀讀題目?(指導在元二后稍作停頓:“送元二/使安西”)你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讀嗎?那就得理解題目的意思,題目都告訴了我們什么?
二、讀詩文,解詩意
1、生自讀古詩。
2、抽生讀詩,請生評價,相機提示正音。完成多音字的作業(yè)練習:朝、舍、更
3、理解詩意。緊緊抓住詩文中的注釋,誰能來大致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帶著對詩的理解再讀古詩
5、配樂師范讀古詩。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的畫面?
三、入詩境,悟詩情
1、體會渭城之美
。1)雨。這早春時節(jié),你看到的是怎樣的雨啊?你想用怎樣的詞句來形容這雨?
。2)柳。你看到了怎樣的柳樹?經(jīng)過朝雨的洗禮,柳樹更是煥然一新,真是“柳色新”哪!
(3)美讀一、二行詩。面對這樣的雨,這樣的柳,你想說些什么?你能讀出渭城的美嗎?
2、體會路途之艱
春雨霏霏,楊柳依依,渭城春景,美不勝收!在這樣的一個清晨,就是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間,詩人王維卻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別了。他又是怎么送別友人的呢?我們讀讀后兩句。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
西出陽關無故人,出了陽關有的是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課件:陽關以西圖片。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朝雨”、“客舍”、“楊柳”這一切,都仿佛是極平常的眼前景,詩人巧妙地運用景語,不但寫出風景,給風景抹上感情色彩,選取這些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在這里再一次巧妙地借助這些景物,對“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的反復渲染,讓學生對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深厚感情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無疑對詩意的解讀又推進了一步。】
3、對比激情
也許渭城這兒春雨綿綿,安西那兒——黃沙滿天!
也許渭城這兒生機勃勃,安西那兒——滿目荒涼!
如果是你的朋友要遠行,而且是到像安西這樣荒涼的地方去,你會怎樣?
4、激情朗讀
從渭城出陽關到安西,這一路,橫跨了大半個中國,整整3000多公里呀,滿腿的荒漠,滿目的凄涼,而且路途遙遠,王維啊,你能不能少敬一杯,好讓元二早些啟程呀?學生作答
元二啊,你能不能少喝一杯,以免醉酒耽誤行程呀?學生作答
都不會放下這酒杯,不是不能放,而是不想放,不愿放。因為彼此不舍別離,但是不得不(板書:依依惜別)把這種感覺再帶進去,齊讀這兩句詩。
5、寫話:如果你是王維,或者是元二,此時此刻,你會對對方說些什么,把想說的寫下來。
師巡視后交流
6、再讀悟情:這一杯杯的難道還僅僅是酒嗎?分明是什么?(板書:友情)
7、讀全詩。
四、拓展延伸,總結(jié)升華。
1、拓展送別詩,激勵學生課外積累。孩子們,因為一次次朋友間的深情送別,才有了這一篇篇字字珠璣的送別詩。在王維眼里,離別是一杯杯的苦酒,那么在高適眼里,朋友之間的離別又是怎樣一種情懷呢?出示《別董大》,你從中讀出了什么?(樂觀、激勵)
詩人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這也是一種別樣的友情。
遠不止這兩首。還有如:課件出示《山中送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贈汪倫》。讓我們在這些送別詩中記住朋友之間的友情吧!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語境理解和掌握“訓練”“嶙峋”“納罕”“啜泣“灰心喪氣”等詞語的意義與用法。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體味散文特點。
3、抓住文章標題,以此為線索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領會以小見大的寫法。
4、聯(lián)系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課文掌握記敘文六要素。
2、培養(yǎng)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通過朗讀、復述把握課文情節(jié),設疑探討文章主旨。
2、多角度閱讀,就文章的人物、情節(jié)、寫作手法等提出自己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角度。
3、多方面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和生活哲理。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不難做作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jīng)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才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jié)。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困難,是由于小時候的一段經(jīng)歷留下的啟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fā)生過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后,勇于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文體:本文是敘事散文。散文,是以緊湊短小的篇幅、自由靈活的抒寫、生動活潑的語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廣泛的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文學樣式。根據(jù)表達方式側(cè)重點不同,可分為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靶紊ⅰ敝杆〔膹V泛,結(jié)構(gòu)自由,表現(xiàn)方法多樣;“神不散’指立意明確,主題鮮明而集中。
二、檢查預習(生字詞的積累)
訓誡(jiè):告誡、教導。聳立(sǒng)迂回(yū)
嶙峋(línxún):形容人瘦削。凝視(níng)頭暈目眩(xuàn)
啜泣(chuò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小心翼翼(yì):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翼翼,謹慎、嚴肅的樣子。
三、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課文,給段落標上記號,并把文章分成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啟示四個部分。
(1)起因(1――3)游戲玩厭,去爬懸崖
(2)經(jīng)過(4——15)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3)結(jié)果(6——2)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4)啟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理解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培養(yǎng)學生體會情感的能力,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進行熱愛、敬重父母的教育。
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體會對母親的愛。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是怎樣對待自己母親的呢?
答:今天,我們來學習《一束鮮花》這篇課文,看作者是怎樣對待自己母親生日的。
板書課題: 《一束鮮花》
二、指導自學(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提綱:(課件)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我”開始怎樣對待母親的.生日?是什么事讓“我”改變了主意?
三、反饋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哪個詞不能理解?(討論解決)
2.課文講的是作者在去度假出發(fā)前想起母親的生日,在花店為母親買鮮花時為一位小男孩付了花款,繼續(xù)趕路時,發(fā)現(xiàn)那個小男孩正給去世的媽媽“獻花”,“我”的心受到震動,回到花店決定親自給母親去送鮮花。
3.交流“自學提示”第③題。
。ㄩ_始“我”想起媽媽的生日,到花店買了鮮花,想讓花店老板給母親送去。是小男孩給去世的媽媽送花的言行使“我”受到震動,使“我”改變了主意,決定親自給媽媽去送花。)
四、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己練讀體會:
、佟拔摇钡母星榍昂蟀l(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試讀出這種變化。
、谛∧泻⒃谀骨跋颉拔摇睋]手時,“我”會想些什么?怎么讀才能表達出“我”此時的心情?
2.交流。(隨機范讀指導)師生評議。
。ā拔摇遍_始沒有重視,無所謂態(tài)度,后來由小男孩行動心里受到極大震動,“我”的內(nèi)心是慚愧的。)
五、總結(jié)
1.通過學習課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2.指讀全文。
附:【詞語解釋】
度假(dù jià):過假日。
聊天(liáo tiān):談天。也就是說說話。
團聚(tuán jù):相聚(多指親人分別后再相聚)。
攤放(tān fàng):這里指玫瑰花被擺放在墓碑前。
麻煩(má fan):使人費事或增加負擔。
【難句解析】
“他媽媽去世了?”我心里仿佛被什么東西刺了一下。
這句話寫出了“我”看到小男孩為他已去世的母親的生日買來鮮花,并到墓前與母親“團聚”而被深深打動了!拔摇毕氲阶约簽榧庇谌ザ燃,竟對母親提出的“順路經(jīng)過那里聊聊天”都拒絕了,“我”的母親也是今天的生日,“我”卻讓花店派人幫忙給母親送鮮花。顯然,“我”對母親的關愛遠不如這個小男孩,所以“我”心里仿佛被什么東西刺了一下。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侄兒、破綻、穿梭、郎中、媳婦、輝煌、苗條、風騷、打量、標志、氣派、祖宗、可憐、精神抖擻、手疾眼快、膀大腰圓、斂聲屏氣、放誕無禮、轉(zhuǎn)悲為喜”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嚴監(jiān)生、王熙鳳這三個鮮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肖像、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4.激發(fā)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小嘎子、嚴監(jiān)生、王熙鳳這三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課前準備:
觀看電影《小兵張嘎》電視《紅樓夢》《儒林外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導語
你們看了《小兵張嘎》后,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張嘎與胖墩兒摔跤比賽的情景。老師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學生讀,正音。如“擻”,應讀“sǒu”,不要讀成“shǒu”;“綻”,應讀“zhàn”,不要讀成“zàn”,也不要讀成“dìng”;“扳”,應讀“bān”,不要讀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寫了什么
4.組內(nèi)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讀課文,感受形象
1.再讀課文,邊讀邊在頭腦里浮現(xiàn)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情景,讀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動作體會。
2.播放小嘎子與胖墩摔跤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觀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動作
4.談談:讀了課文,小嘎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課文又是通過什么方法塑造這一形象的。
出示重點語句
、傩「伦釉诩依锔怂樱幌蛘讨旨惭劭,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一摟。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zhuǎn)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
③兩個人走馬似的轉(zhuǎn)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寫小嘎子摔跤時的動作描寫,作者用了“站、圍、蹦、轉(zhuǎn)、揪、推、拉、拽、頂、扳”等表示動作的詞語
小組交流,這些語句體現(xiàn)了小嘎子什么樣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讀課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1.組內(nèi)進行朗讀,各組推薦最佳選手進行比賽。
2.體會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怎樣刻畫人物呢?方法是多樣的,有以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的間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的直接揭示,還有以動作描寫來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會生活的寫法。其中對動作描寫的偏好,可以說是任何一個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說,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這一意義上說,動作的確是透視人物心理的多棱鏡。
動作描寫動作細節(jié),尤其是凝聚人物個性的細微動作,往往是個性化人物的特有標志。重筆特寫凸現(xiàn)人物的個性,提示人物復雜而深邃的內(nèi)心世界!度辶滞馐贰分械膰辣O(jiān)生監(jiān)死前“伸”最終使其成了世界文學名著人物畫廊中的又一吝嗇鬼的典型。至于窮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臺上“排出”九文大錢時的得意,
濃墨潑寫體現(xiàn)人物性格動作是無聲的語言,是人物個性的符號。濃墨潑寫人物一連串的動作,在動作群的刻畫描寫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來。
心理描寫:心理描寫是刻劃人物的一項基本功,其表現(xiàn)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內(nèi)心獨白、表情描摹、展開聯(lián)想等。心理描寫經(jīng)常與動作描寫結(jié)合在一起,目的在于準確地傳情達意,但無論用哪一種方式表現(xiàn),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這篇短文采用的是內(nèi)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樣想"來表現(xiàn)。這種寫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跡。如“小嘎子精神抖擻,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zhuǎn)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仿佛很占了上風!边@句心理描寫。
五、拓展
閱讀《水滸》《紅樓夢》《三國演義》。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一個人,在臨死時,會說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呢?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回答。師:我們看看吳敬梓是怎樣描寫臨死地主的?你們快速讀課文。
2.簡介《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無恥行為的真實生動的描寫,深刻地揭露了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強烈地抨擊了罪惡的科舉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等,客觀上否定了整個封建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國諷刺文學中的精品,作者擅長運用典型情節(jié),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語言準確、精煉、形象,具有諷刺效果!度辶滞馐贰肥俏覈诺渲S刺小說的高峰。
3.簡介吳敬梓
吳敬梓(1710~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吳敬梓雖是名門望族的后代,小時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經(jīng)濟地位的迅速變化,使他接觸了勞動人民,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罪惡。因為思想上有進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寫現(xiàn)實的諷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寫出《儒林外史》這部十分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詞。
2.指名學生朗讀,正音
3.交流:短文主要寫了什么?短文記敘了嚴監(jiān)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
三、再讀課文,想象人物外部形象
1.師范讀課文,生想象畫面:邊聽邊想象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樣子
2.交流,達成共識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仔細觀察。作者對嚴監(jiān)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tài)作了細致的描寫,請同學們先找出有關語句細致地讀一讀,并根據(jù)他的動作、神態(tài)的變化揣摩揣摩他臨死前的心理活動,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出示句子
嚴監(jiān)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學生反復讀這句,思考:他可能說什么?心理想些什么
3.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然后指派小組同學上臺讀。老師巡視。
讀讀評評,直到讀好為止
四、體會寫法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和《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兩篇短文都刻畫了人物形象。前者運用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后者運用了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
神態(tài)描寫:就是指描寫人物臉部的細微的表情和姿態(tài)。
神態(tài)描寫要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物征
要集中筆墨,要面面俱到。
要與外貌描寫適當區(qū)別,注意細致觀察,用心揣摩。
神態(tài)是人的一種行為,指人臉各部分的動作和變化。人們常說:“臉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边@說明了神態(tài)與人物思想感情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內(nèi)心活動常常從人的臉部顯示出來的。一個人心里高興,往往就喜上眉梢;內(nèi)心得意,就眉飛色舞;心里擔憂,往往滿臉愁容;內(nèi)心痛苦,就雙眉緊皺。
要寫好人物的神態(tài),得注意如下幾點
(一)要注意人物神態(tài)的細微變化
要寫好人物的神態(tài),就要仔細觀察人物神態(tài)的細微變化。比如笑,“微笑”是反映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歪起一個嘴笑”是表示心懷鬼胎,不懷好意;“張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現(xiàn)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現(xiàn)笑得痛快?梢娭挥杏^察清楚各種神態(tài)的特點,才能在描寫神態(tài)中反映不同的意義。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在同一場合的神態(tài)往往是不一樣的。年齡相近,性別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對待同一件事,他們的神態(tài)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人,碰到不同的情況時,他的神態(tài)也會不一樣的。
。ǘ┮从橙宋锏乃枷敫星
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還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離開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為寫神態(tài)而寫神態(tài)。
。ㄈ┮袆雍驼Z言描寫相結(jié)合
神態(tài)描寫要結(jié)合在人物行為或語言敘述中,加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
五、拓展
閱讀《儒林外史》
第三課時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抽學生朗讀全文,評議。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學生思考:短文主要主要寫了什么?(短文重點寫的是林黛玉初進大觀園,與眾人相見的過程中,與“鳳辣子”王熙鳳見面的經(jīng)過。通過對這一見面過程的描寫,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潑辣張狂、口齒伶俐、善于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喜歡使權(quán)弄勢、炫耀特權(quán)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二、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1.交流:你覺得王熙鳳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2.老師在學生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欣賞從電視劇《紅樓夢》中剪輯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的片段,使學生進一步直觀地感受王熙鳳這一人物形象。
3.出示句子
①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語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谶@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 我今兒才算見了! 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
③這熙鳳聽了,忙轉(zhuǎn)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
讓學生通過句子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性格。
4.你喜歡王熙鳳嗎?喜歡,說說原因;不喜歡,也說說原因。
三、直擊重點、探究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以及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
1.正面描寫
未寫其形,先使聞聲。一語末了,只聽后院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保痪湓挘桶淹跷貘P性格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張狂放肆,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還可以看出她在賈府里的特殊地位。
王熙鳳的內(nèi)心世界。在她會見黛玉時的舉止言談中表現(xiàn)得很充分。“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 我今兒才算見了! 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短短幾句話,表面上是稱贊了林黛玉的豐姿,實際上卻是在阿諛賈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親的孫女兒,真是面面俱到,圓滑之至;
“……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痹趺蠢^而拭淚──因為提到黛玉的母親,她想到賈母定會為女兒去世而悲傷,所以便搶先“用帕拭淚”;最后又轉(zhuǎn)悲為喜──因為她見賈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這個感情的轉(zhuǎn)變。她拉著黛玉的手問長問短,一方面是為了通過待客熱情的表白,來炫耀她在賈府中的地位和權(quán)勢;一方面又是為了在賈母面前表現(xiàn)她對黛玉的關切。
作者就這樣入木三分地描繪了她察言觀色、機變逢迎的本領,揭露了她在賈府中得寵的原因。
2.側(cè)面描寫
黛玉納罕道:這些人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
賈母笑道:“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
林黛玉和賈母對王熙鳳的感覺和評價則從側(cè)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寫,與那些正面描寫共同完成對王熙鳳性格特征的刻畫。
3.外貌描寫
“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丹唇未啟笑先聞!
作品具體細膩地刻畫了王熙鳳的容貌,在服飾方面,選取頭飾、裙飾和服飾三個要點,極力鋪陳王熙鳳集珍珠寶玉于一身的妝扮,既使讀者看出了一位貴族少婦的尊貴,也在珠光寶氣之中露出了她的俗氣;在容貌方面,則著重寫她的那一雙“三角眼”,兩彎“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啟先笑的“丹唇”,表現(xiàn)她美麗的外表下隱藏著刁鉆和狡黠。
外貌所指的內(nèi)容很廣,如容貌、神態(tài)、衣飾、風度等等。外貌寫得好,對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描寫人物外貌易犯的一個毛病是“面面俱到”,眼睛、眉毛、鼻子、嘴巴、頭發(fā)、衣著等樣樣都寫。
4.語言描寫
找出語言描寫的句子
語言描寫是對人物的獨白、對話及其說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語氣等的描寫,其主要作用是刻畫人物性格。描寫人物語言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人物語言要有個性。這是語言描寫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所謂語言有個性,就是什么人說什么話。二、要寫出人物說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等。語言要簡潔明了。在進行語言描寫時,語言要簡潔。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能寫一大堆的廢話,讓"人物"說個沒完。語言拖泥帶水,沒話找話。
四、拓展
課外閱讀《紅樓夢》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認識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變”“奇”“美”.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順暢誦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復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寫景的內(nèi)容和層次。
4、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qū)懢暗姆椒ā?/p>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并培養(yǎng)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發(fā)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神奇并再現(xiàn)山市.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采用多種方式朗讀)
討論法
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海市蜃樓的圖片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進行字﹑詞﹑句解釋大比賽; 小記者采訪的形式體味山市之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多媒體顯示海市蜃樓圖片,然后請同學們說說圖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并適時引導.現(xiàn)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xiàn)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山市>>,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二. 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學生介紹作者及《聊齋志異》 ,課件出示資料助讀。
2.師生競讀
① 抽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評價。(字音﹑停頓﹑斷句)
、 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體會停頓﹑語調(diào)﹑情感.
學生發(fā)表觀點,教師總結(jié)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準確斷句﹑讀出情味.
、 選派學生代表與老師比賽,學生評論并說明理由.
、 集體有感情朗讀.
3.譯讀(字﹑詞﹑句解釋比賽)
注:在比賽中,老師提出重點字﹑詞﹑句。
(一切烏有 數(shù)年恒不一見 居然城郭 塵氣莽莽然
危樓一座 往來屑屑 或憑或立 高插青冥 歷歷在目
碧瓦飛甍 高垣睥睨 風定天清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未幾, 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屏或立,不一狀。)
3.品讀
(1) 體會山市之“變”.
、 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時間很短暫,看來山市瞬息萬“變”。
、 隨著時間推移,山市呈現(xiàn)怎樣的景象? (學生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用自己的話描述)
、 山市變化的全過程分為幾個階段? 請簡練概括。
(2) 想象山市之“奇”.
、俜纸M討論所看到的山市奇觀.同學們都是山市的目擊者,派小記者下組采訪.
參照采訪提綱:你看到怎樣的景色?
它有變化嗎?怎樣變化的呢?
你覺得這些美嗎?美在哪里?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總結(jié)小記者所了解到的山市奇景.
(3) 品味山市之“美”。
、 集體朗讀一段課文,有感情的描繪這部分景色,共同品位山市奇觀.(多媒體出示圖片欣賞)
② 師生評說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詞語﹑句子體現(xiàn)出來。
(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暗然縹緲)
三. 討論研究
為什么那時的人把山市稱作鬼市?山市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思考、議論、自由發(fā)表個人見解。引導明確:古代的人無法解釋這種現(xiàn)象,所以才歸結(jié)為鬼在作怪。實際上我們現(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完全能夠解釋這一現(xiàn)象了。自由組成研討小組。搜集相應資料或故事,討論、探究其中科學道理。
四.課堂練筆
學生欣賞煙花綻放情景的圖片,然后用筆有順序、抓特征、運用美的語言去描繪。
五. 作業(yè)設計
1. 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美麗神奇的山市.
2. 給蒲松齡先生寫信說明山市形成的原因。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特征;能夠背誦課文; 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2.通過朗讀繼續(xù)提高誦讀能力,品味意境;
3.感受作者胸襟、抱負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政治理想,引發(fā)對人生的思考、對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借鑒。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知識,背誦課文,理解文章寫景抒情、對比表現(xiàn)主旨的特點。
教學難點:
領會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內(nèi)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讀——創(chuàng)設情境說感受
1.運用多媒體,播放古典音樂,出示岳陽樓圖片,并提問:"同學們,你認識這座建筑嗎?它有什么特點? 如果你此刻站在這座高樓上,你會想到些什么?"讓幾位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感受。
總結(jié):大家會有不同的想法,是因為大家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經(jīng)歷,范仲淹作為封建時代有志文人士大夫的代表,面對此情此景,他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和范老先生一起做一次洞庭之旅,真切的去感受,去聆聽作者拳拳心語!
2.背景資料展示。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教師補充,互相交流。
(二)理讀——整體感知理思路
1.在預習的基礎上,給學生3分鐘的時間分享收獲與問題,并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列出。
2.學生自讀,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疏通文義,畫出句讀。如有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教師巡視,幫助解決疑難。
點撥:指導明確重點詞句。注意通假字(具、屬)、詞類活用(先、后)和古今異義(氣象、微)的現(xiàn)象。
3.示范朗讀,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在文中進行批注,歸納段意,理清文章脈絡。
點撥:(1)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緣由。
(2)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產(chǎn)生的兩種不同感受。
(3)借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發(fā)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
(4)點明作"記"的時間。
(三)析讀——品析內(nèi)化讀真情
總結(jié)學生在上一環(huán)節(jié)歸納出的問題,以及本課重點而又不易解決的問題一并列出,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精讀課文,并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引導逐個解決。
1.滕子京遭貶,不忘重修岳陽樓表現(xiàn)了什么?
2.文中沒有詳細描寫岳陽樓,原因何在?
3.課文三、四兩段文字描繪了洞庭湖哪兩幅畫面?
4.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5."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6.本文是如何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
點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領會本文寓情于景、卒章顯志的寫作技巧。
第二課時
(一)回顧——憶整體析局部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岳陽樓記》,誰簡單介紹一下那里的美景以及作者的感受?自由發(fā)言,共同回顧。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欣賞作者是具體怎么把岳陽樓寫的如此壯美的。
(二)品讀——含英咀華品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好的詞句,仔細品味。
點撥:體會"銜遠山,吞長江"一句中"銜""吞"二字形象地寫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壯闊氣象,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人格化了。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這段文字運用四字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極力描繪出一幅陰冷的畫面,讀后給人一種天昏地暗、陰風慘慘的感覺等。
2.體會本文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特點。簡單介紹駢句、散句的形式特點。
提問:本文的句式又是如何駢散結(jié)合的?學生思考,并分小組討論。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情況具體做出總結(jié)。
3. 競賽朗讀,尤其注意節(jié)奏和語調(diào),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學生互評,看誰能讀出文章的感染力。
4.配樂齊讀,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三)擴讀——暢所欲言話感悟
1.感受主旨,討論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分組討論,自由發(fā)言。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什么意思?現(xiàn)實生活中應該怎么做?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懷?你是如何理解的?
點撥:深入感受作者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政治抱負,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培養(yǎng)"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2.鞏固練習,擴展閱讀。
(1)完成課后習題,鞏固基礎文言知識。
(2)利用工具書、圖書館、網(wǎng)絡等資源搜集寫岳陽樓的詩、詞、文,探究這些文章為何不如《岳陽樓記》有名氣?寫成小報告。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04-24
語文教案04-24
語文教案04-26
語文教案04-26
語文教案04-26
語文教案04-26
語文教案04-27
語文教案04-27
語文教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