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1、美麗的大自然
教學內容:美麗的大自然
教學目標
(1)觀察總結自然界中的色彩,進一步感受色彩。
(2)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混合、并列、覆蓋后的不同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4)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由創(chuàng)作,在觀察中去發(fā)現(xiàn)蘊藏于生活中的美,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觀察大自然,感受色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色彩,觀察色彩變化。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觀察總結生活中的色彩,進一步感受色彩。
2、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混合、并列、覆蓋后的不同效果。
3、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由創(chuàng)作,在觀察中去發(fā)現(xiàn)蘊藏于生活中的美,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ㄒ唬┮胝n堂
找一找:
欣賞教材中的各種自然風景圖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尋找自然界中豐富的色彩。
(二)講授新知識
你想把自己看見的色彩記下來嗎?
試一試
(實驗一)
畫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色塊,注意色與色不要重疊在一起,觀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實驗二)
1、分發(fā)冷、暖色紙兩張。在一張紙上用筆中含水多的顏料試試,再用筆中含水少的顏料圖色試試,有什么變化?
2、多選一些顏色涂在同色紙上,看看它們在有底瑟的紙上有什么變化?
。ㄈ┚毩暬顒
創(chuàng)作:要求學生畫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色彩鮮艷、畫面充實飽滿。
(四)欣賞與評價
以積極向上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的畫。
教學小結
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還是很感興趣的,特別是畫出自己眼中的自然世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欣賞繪畫作品,進一步感受色彩。
2、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由創(chuàng)作,在觀察中去發(fā)現(xiàn)蘊藏于生活中的美,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堂
欣賞:
欣賞《向日葵園》,你感受(想象)到了什么?
學生發(fā)言。
。ǘ┲v授新知識
1.欣賞多幅作品,你對色彩有什么感受?
2.教師引導學生多多幅作品進行賞析,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ㄈ┚毩暬顒
創(chuàng)作: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繪畫。
要求學生畫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色彩鮮艷、畫面充實飽滿。
。ㄋ模┬蕾p與評價
以積極向上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的畫。
教學小結
學生對色彩有了心得認識,學會較好的進行色彩搭配。
2、畫畫大自然的風景
教學內容:畫畫大自然的風景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使學生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并結合自己的認識和聯(lián)想,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活動規(guī)程中感受發(fā)現(xiàn)美的愉悅,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增強環(huán)保意識,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之情。
教學難點:如何啟發(fā)引導學生用簡短的語言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及愛護的.方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欣賞使學生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并結合自己的認識和聯(lián)想,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活動規(guī)程中感受發(fā)現(xiàn)美的愉悅,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設問:
同學們經常到外面去玩嗎?哪里的風景美不美?給你印象最深、感覺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請學生大膽地談談。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很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們都非常喜歡大自然。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ǘ┲v授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并讓學生說出課本上的圖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
2、教師重點介紹一至兩幅圖片,重點從圖片中的造型、顏色及給自己的美的感受上來介紹,為學生分組評述作品時提供一個范例。
3、學生分組進行欣賞與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景物以及為什么喜歡。
4、小組學習后進行匯報。教師要多鼓勵發(fā)言的學生。
。ㄈ┨剿鲗嵺`活動
嘗試用繪畫你眼中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欣賞使學生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并結合自己的認識和聯(lián)想,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2)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活動規(guī)程中感受發(fā)現(xiàn)美的愉悅,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ㄒ唬┮胝n堂
學生拼圖。請學生把被分割的風景圖拼貼成完整的畫面,再讓學生們根據畫面的內容,說出本課的主題。
。ǘ┬蕾p與交流
1、向學生展示欣賞作品,讓學生感受色彩美,在欣賞中,教師可用有沒的語言對作品描述,或配樂欣賞,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審美感受。
2、感受作品,設疑解惑。教師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風景畫作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山水風光嗎?你覺得這幅繪畫作品漂亮嗎?你能說出幾種顏色?(教師給予提示)生活在山清水秀的環(huán)境里,你喜歡嗎?
。ㄈ└惺芘c創(chuàng)作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風景畫,為什么?
2.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的繪畫語言所表現(xiàn)的不同風格的美。
3.引導學生用簡短的語言進行簡單的評價。
4.學生分組或獨立完成一幅創(chuàng)作。
。ㄋ模┬蕾p與評價
教師是當?shù)貙W生作品評述和贊美,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大地是張大畫紙
教學內容:大地是張大畫紙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運用身邊各種材料用組合、繪制等方法表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造型。
(2)嘗試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在室外進行美術活動和造型活動。
(3)初步感受不同的美,培養(yǎng)學生快樂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樂于與人合作,增強探究意識和交流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如何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造型活動,并由一定的創(chuàng)意。教學難點:組織學生在室外有序地開展活動。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運用身邊各種材料用組合、繪制等方法表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造型。
(2)嘗試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在室外進行美術活動和造型活動。
教學過程
。ㄒ唬┯^察與交流
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上的范圖,了解美術創(chuàng)作形式的多樣。教材展示了學生學習活動情況:有的用各種廢舊物品在的上面擺成各種造型,有的用自己的玩具、學習用具、體育用具等組合成造型,有的在地上畫畫,有的在堆沙雕等。通過觀察,引起學生興趣,然后師生共同探討交流所備材料可組合成哪些物體和造型。
。ǘ┧伎寂c討論
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分組展示學生所備的物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開展積極想像,怎樣利用手中材料擺出新穎的平面造型或立體造型,怎樣用彩色粉筆畫出豐富飽滿的畫面。然后分組展開活動,如有些組用粉筆在地面上作畫,有些組用材料工具在地上拼圖。每組選出一位小組長負責本組的學習活動。
。ㄈ┨剿鲗嵺`活動
嘗試用多種物品在地面上或桌子上擺出造型,如用坐得椅子放在一起課擺成各種造型,學生手中的學習用具匯集在一起也可擺成豐富造型。還可以運用多種材料等等。
教師巡視指導。注意學生的完全問題。
美術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遠古時代,我們的先民在極其簡陋的物質條件下創(chuàng)造了光輝的燦爛的原始藝術,它以夸張變形的手法、稚拙樸素的表現(xiàn)形式及神秘的藝術風格,給人以強烈的震撼。這些原始作品都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瑰寶。
2、教學目標: ① 技能方面:懂得欣賞原始藝術特點,初步了解原始的藝術風格在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如:設計面具,設計服裝等。 ② 情感方面:培養(yǎng)學生珍視各民族的文化的寬容態(tài)度和健康審美心理,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活動能力。
3、教師的任務: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收集資料。 4、學生的.任務:對原始的藝術進行探究,試用原始的藝術手法畫一些面具。
二、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有關原始藝術的一些材料。 學具準備:卡紙、顏色、和收集的一些材料。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知識競賽導入新課: (1)有關中國古代的一些知識。 (2)有關世界的原始藝術的知識 (3)現(xiàn)在的土著人的一些趣聞。
2、基礎知識: (1)原始藝術和面具。 (2)原始藝術與圖騰,迷信、原始人的生活的關系。 (3)面具設計的特點:夸張 象征 神秘
3 、學生分組活動: (1)、把學生分為 10 個小組 (2)、每組對原始部落中的酋長、部落男青年、部落女青年、部落長老、巫師、太陽神(從上面人物選 2-3 人)分別設計一幅面具。
4、生作業(yè)。教師輔導。 輔導要點: (1)色彩運用和人物的要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 (2)面具制作要體現(xiàn)原始藝術的特點。 (3)面具制作要符合人的臉部結構。
5、 課堂小結: (1)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闡述自己創(chuàng)作的理念。 (2)教師對作品進行總結
6、 教法:以學生自主合作的形式學習。
7、 課堂組織:分組討論學習。
8、 課后教師總結: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ㄒ唬┚C合分析
蘇教版第十一冊美術教案(新) 第四課:我設計的橋
本課教材是前一課《橋》的知識延伸,在學生考察了解家鄉(xiāng)風貌,體驗家鄉(xiāng)人文景觀的基礎上,用美術表現(xiàn)的方法,為家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未來的橋梁。以家鄉(xiāng)小主人的身份,來表現(xiàn)家鄉(xiāng)未來的風貌;以橋梁設計師的身份,通過多種材料的運用來設計制作未來的橋梁。
蘇教版第十一冊美術教案(新) 第四課:我設計的橋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橋梁設計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間。橋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體,本課教學中,要提供學生活動的情趣性,以及給予學生表現(xiàn)活動的自主性,讓學生大膽設計,巧用材料合作制作。以多元的教學形式,多樣性的評價方法,激勵學生勇于想象,勇于實踐的情感。
仿生學已成為人們日益重視的科學研究領域。六年級學生對于動物世界已有較深入的'認識。教學中,可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或辯論的方式進行探究性教學。教學可采用豐富有趣的資料,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目標
本課教材是“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在學生對橋梁有基本認識的基礎上,以美術課程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和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啟發(fā)他們暢想未來,讓他們想一想,未來的橋會是怎樣的呢?本課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造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培養(yǎng)科技發(fā)展和藝術創(chuàng)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以多種美術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學生對橋的獨特想象,制作和繪畫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n前準備
蘇教版第十一冊美術教案(新) 第四課:我設計的橋
教具:錄像帶(反映大都市的現(xiàn)代橋梁)。
學具:各種廢舊材料、沙盤、繪畫和創(chuàng)作工具等。
課時:1課時。
。ǘ┰O計方案
● 教學導入:
。1)教師展示前一節(jié)《橋》的優(yōu)秀學生作業(yè)。
。2)評價學生作業(yè),并提出如何為未來的家鄉(xiāng)進行規(guī)劃,使家鄉(xiāng)更美麗。學生分小組討論。
(3)交流各小組的規(guī)劃和暢想。
●教學新授:
。1)教師播放現(xiàn)代大都市的橋梁錄象,請學生欣賞。
。2)教師提出我們能不能一起根據我們的規(guī)劃和暢想,為家鄉(xiāng)設計未來的橋梁。
。3)各小組討論,畫出橋梁設計稿。通工具等問題,并把問題寫在問題板上。
(4)交流各小組的設計稿。
●布置作業(yè):
。1)教師要求各小組根據設計稿和所帶材料,分別創(chuàng)作橋梁模型。
。2)各小組學生合作按設計稿巧用材料,制作橋梁模型。
制作一:
利用廢可樂罐、紙板、絲線、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橋梁。
制作二:
利用廢紙盒進行切割組合制作廊橋、公路鐵路二用橋等。
制作三:
利用廢泡沫、筷子等切割組合,制作多種藝術造型的橋梁。
●作業(yè)展示評價:
。1)各小組為自己制作的橋題名。
。2)各小組分頭參觀交流。
。3)投票選舉“創(chuàng)意獎”、“技術獎”。
。4)授予“榮譽設計師”稱號。
●結束教學。
美術教案 篇4
美麗的花叢;(撕紙點畫);活動目標;1.感受春天的氣息,喜歡親近大自然;2.學習運用撕貼表現(xiàn)綠草,手指點畫花瓣;3.養(yǎng)成良好的水粉操作習慣;活動準備;1.經驗準備;會使用廢舊紙條、固體膠棒進行撕貼;了解花、草的外;2.材料準備;①教師用材料:示范畫紙一張、綠色卡紙一張;音樂《;②幼兒用材料:《情景創(chuàng)意美術.繪畫篇》第1~2頁;活動過程;一、情境導入;教師打扮
美麗的花叢
。ㄋ杭堻c畫)
活動目標
1. 感受春天的氣息,喜歡親近大自然。
2. 學習運用撕貼表現(xiàn)綠草,手指點畫花瓣。
3. 養(yǎng)成良好的水粉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
會使用廢舊紙條、固體膠棒進行撕貼;了解花、草的外形。
2. 材料準備
①教師用材料:示范畫紙一張、綠色卡紙一張;音樂《春天在哪里》。
、谟變河貌牧希骸肚榫皠(chuàng)意美術.繪畫篇》第1~2頁;水粉顏料、綠色卡紙、固體膠棒、材料筐、抹布。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打扮成“春姐姐”,引導幼兒回憶春天的變化,引出花的主題。
指導語:“春姐姐”來了,我們幼兒園里什么地方發(fā)生了變化?草叢里有花嗎?你看到的花兒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呢?
小結:草叢里有五顏六色的小花兒,在綠綠的`草叢里隨風舞蹈呢,太美麗了!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 引導幼兒討論表現(xiàn)花叢的方法。
指導語:“春姐姐”想把美麗的花叢帶到我們幼兒園的花叢里,我們來幫助她實現(xiàn)這個想法吧!用什么方法來變現(xiàn)花叢呢?
2. 翻開《情景創(chuàng)意美術.繪畫篇》第一頁,引導幼兒欣賞“藝術角”中的作品,學習撕貼草叢、點畫花朵的方法。
指導語:猜一猜,畫面中的草叢是用什么做的?上面的花是用什么畫的?
3. 出示繪畫材料,引導幼兒用撕貼、點畫的方法變現(xiàn)花叢。
指導要點:先將綠色卡紙撕成條狀或塊狀,再用固體膠棒將其粘貼在示范畫紙上表現(xiàn)草叢,最后用手指蘸上顏料點出美麗的花朵。
三、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 請幼兒翻開《情景創(chuàng)意美術.繪畫篇》第2頁,鼓勵幼兒在“創(chuàng)意墻” 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 指導語:把你心中美麗的花叢用撕出的紙片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變現(xiàn)出來吧!
2. 提醒幼兒將碎紙片放入指定的材料筐里,點畫時注意水粉操作的常規(guī)。
3. 播放歡快的音樂《春天在哪里》,幼兒自由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欣賞評議
1. 幼兒互相欣賞作品,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2. 集中展示幼兒作品,重點從作品構圖及色彩搭配兩方面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五、結束活動
引導幼兒收拾整理自己的材料,并保持環(huán)境的整潔。
美術教案 篇5
情況分析:秋天是一幅豐收的美景,它有艷麗的色彩和豐碩的果實。孩子們對于這個季節(jié)并不算陌生。因此,特設次活動。調動已有經驗,讓幼兒探索用多種方法來表現(xiàn)樹冠,并且嘗試用色彩來表現(xiàn)秋天。使幼兒的繪畫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進步,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了集體合作畫的樂趣。
活動名稱:美術
活動內容:秋天的樹林
活動班級:大班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艷麗的色彩和果園豐收的景象。
2、探索學習用多種方法表現(xiàn)樹冠,嘗試用紅黃和黃綠色系表現(xiàn)秋天色彩。
3、學會與同伴合作作畫,感知集體作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感知秋天艷麗的色彩和果園豐收的景象。
活動難點:探索學習用多種方法表現(xiàn)樹冠,嘗試用紅黃和黃綠色系表現(xiàn)秋天色彩。
活動準備:示范圖,展示儀,油畫棒,畫紙。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小樹葉。
教師帶領幼兒有表情地隨著音樂演唱歌曲《小樹葉》,感知秋天的氛圍。
二、欣賞《秋天的樹林》,感知秋天的色彩。
1、引導幼兒觀察示范畫的畫面。
2、你知道這是什么季節(jié)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畫面上有什么?樹林是什么顏色的'?
三、重點引導幼兒感知樹木的形象和結構。
1、樹是什么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你看到的樹冠是什么
樣子?
2、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樹干,請個別幼兒上來畫出不同的樹冠(圓圓的、高高的、三角形、花瓣形、多個三角形的等)。
3、啟發(fā)幼兒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畫樹冠?
四、探索用紅黃色系和黃綠色系表現(xiàn)秋天的色彩。
1、你看見的秋天的樹林時什么顏色?
2、教師在黑板上用黃、橙、紅三種顏色給大樹涂色。
五、幼兒作畫并評價。
1、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商量在紙上畫出大地和樹林。
2、請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并且進行簡單的評價。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經典)09-26
美術教案12-31
美術教案01-01
美術教案01-01
美術教案01-01
美術教案01-02
美術教案12-31
美術教案12-31
美術教案01-03
美術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