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灰雀》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簡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了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三只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深受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城實和天真。
通過言語和行動的描寫揭示人物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發(fā)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動物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本文篇幅較長,難度的句子和詞語較多,文章中有幾個生字是平常不常見的,很容易讀錯,部分詞語的意思比較抽象,給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增加了難度;列寧的循循善誘學生也不易領會!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苯Y合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本課的教學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歡快、面包渣、
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1.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難心,得體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jīng)過。
2.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和語言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五、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列寧的照片,指名學生談談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簡介列寧。
3..出示灰雀圖,板書:灰雀。 師:我們來和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齊讀課題三遍。
指導書空“雀”
師:灰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列寧的故事,為了這只可愛的灰雀,列寧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美美的去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學習生字,新詞。重點指導讀準“胸脯、白樺樹、散步、婉轉(zhuǎn)、面包渣、誠實”,。
3.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師適時指導。
4.生自由讀,以小組為單位賽讀課文,互相評價,幫助。
5.分角色朗讀課文。
6.理清文章脈絡。
課文那幾個自讓段是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設計意圖:養(yǎng)成讀書自學的好習慣。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讓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讓段。說說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課文是怎樣描寫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讀,體會灰雀的可愛。
借助多媒體,相機理解“婉轉(zhuǎn)、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列寧喜歡灰雀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指導朗讀,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
4.齊讀課文第一自讓段。
5.就是這樣惹人喜愛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竟然不見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設計意圖: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并積累文中的詞語。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 .分組出示“渣、胸、脯、惜、低、誠” “郊,步,或,散,敢,者”
2. 說說這些字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記住這字的。
3. 指導書寫。第一組強調(diào)左窄右寬,第二組強調(diào)“或、步、者”。
4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 學生作業(yè)講評。
設計意圖:養(yǎng)成正確,規(guī)范的寫字習慣。
五、課堂作業(yè)
1. 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 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預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抬著頭向上看。 ( )
2 書寫生字并組詞。
設計意圖:鞏固字詞的學習。
板書:
兩只粉紅 一只深紅
三只灰雀 惹人喜愛
來回跳動 婉轉(zhuǎn)歌唱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語句。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頭唱歌,跳躍的畫面。
2.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愛。列寧每天都來這兒散步,和他們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寧發(fā)現(xiàn)風有一只灰雀不見了,那只灰雀去哪兒了呢?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讀課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幾段話是列寧講的,那幾段話是小男孩說的?找出來。
2.灰雀不見了,列寧的心情是怎樣的?(急)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敝笇Ю首x。
3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對小男孩說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2) 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4)會飛回來?
細細讀這些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指導朗讀。列寧的關心,惋惜,焦急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字來概括,是什么呢?(板書:愛)
4.聰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兒了呢?你是從哪兒知道的呢?說一說。
出示:1) 沒……我沒看見
2)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3)一定會飛回來。
細讀這幾句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嗎?指導朗讀。
5.小男孩為什么要捉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列寧的愛是給小鳥自由,小男孩的愛卻奪去了小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 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10自讓段。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出示灰雀在枝頭歌唱的畫面。在列寧真該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灰雀有在枝頭歌唱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11---13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zhì)疑,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3.朗讀課文最后三個自讓段。
設計意圖:感受孩子的誠實,列寧對孩子的愛。
4課堂練筆:1)(課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頭歌唱的灰雀,你想對小男孩和列寧說些什么呢?請在課本的空白處寫下你的“三言兩語”。
2)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拓展延伸
1.這個故事寫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感動了小男孩,放回了灰雀。及時改正了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
2.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拓展知識。
五、課堂作業(yè)
1.讀一讀,寫一寫。
1)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我從“……”體會到
2)“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我從“一定”和“!”里推測出男孩當想什么?
2.摘抄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
【教學總結】
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xiàn))、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qū)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xiàn)流暢的態(tài)勢,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個問題 “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么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學生讀書思考。然后,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愿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庇械恼f:“列寧怕小男孩難堪!边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蔽矣X得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fā),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合適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流露出。但在這下面,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
1、 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占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于學生的發(fā)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fā)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fā)揮作用,示范朗讀,可我卻忘了這么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并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huán)節(jié)。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不會采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后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2、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jīng)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并不是說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匯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扎實。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后不斷發(fā)現(xiàn)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文中人物的經(jīng)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把握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借助資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風格。
3、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 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 培養(yǎng)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
2、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人物的經(jīng)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生于鄉(xiāng)村醫(y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18歲起進入報界,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出生人死以致傷痕遍體。1954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開槍自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正如約翰·肯尼迪總統(tǒng)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tài)度產(chǎn)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為“本世紀(20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你必須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著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范的.文學長廊中來。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發(fā)表的《太陽照樣升起》。這部表現(xiàn)戰(zhàn)后青年人幻滅感的作品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馬扎羅的雪》《喪鐘為誰而鳴》(一譯《戰(zhàn)地鐘聲》)和以“精通現(xiàn)代敘事藝術”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俗稱“電報式”,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他創(chuàng)作風格也很獨特,從來都是站著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尤以《老人與!分猩L醽喐缱顬榈湫。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二、關于《老人與!
海明威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也是當時“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繼承了馬克·吐溫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一方面又在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方法上進行了革新,形成了獨特的風格。1952年發(fā)表的中篇小說《老人與!肥撬笃诘拇碜,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創(chuàng)作特色。當年他獲得普利策獎,兩年后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學習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有個人的獨立感受。
。、進行創(chuàng)作表演活動,激發(fā)學習熱情及思維活力。
。、進行練筆訓練,激發(fā)學生再次創(chuàng)造。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放錄音,請同學們側耳傾聽,當意境悠遠的音樂、嘩嘩的溪流聲、小鳥悅耳的歌聲、小動物們歡快的嬉鬧聲在教室每個角落回蕩,孩子們臉上出現(xiàn)神往的神情時,問他們:“你仿佛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告訴學生,在美麗的樹林中,發(fā)生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你愿意讀讀它嗎?
二、自讀自悟
。、自讀課文,思考:
三個青年和智慧女兒的話你聽明白了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交流感悟:
由學生選有關語句朗讀,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創(chuàng)作表演
。、讓學生在讀通的`基礎上,自己找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感受不同角色的語氣,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課本劇展示。同學們互相評議。
四、發(fā)散訓練
讓學生任選一題,表達你對幸福是怎樣理解的?
。、說:
以其中一個牧童的口吻,給身邊的人講一講發(fā)生在村子里的一口噴泉邊的美好
經(jīng)歷。
2、畫:
借智慧的女兒的神筆,畫一副畫,并寫上幾句話,表達你對三位青年的贊美。
。、編:
村民們來到井邊,看到不噴水的小井又流出了清涼的泉水,肯定有一段對話。找2~3名同學扮演村民,進行對話訓練。
4、寫:
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困難嗎?你想智慧的女兒給你幫助嗎?請給智慧的女兒寫一封信,和她交個朋友吧。
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6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課件、搜集20世紀科學技術發(fā)展成就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按動遙控器看電視的時候,當你打開冰箱取飲料的時候,當你撥通電話與同學交談的時候,當你登錄網(wǎng)站查閱資料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什么?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簡單介紹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寫作意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生詞,讀通課文。
2.默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用劃出來。
三、抓住重點,深悟課文。
1.直入中心,引導質(zhì)疑。(出示: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句話自成一段,簡要地點明了課文的中心。
學生齊讀語句,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質(zhì)疑。
2.細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設問句。理解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一百年和上百萬年的區(qū)別。
3.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自學提示(出示課件):
動筆畫畫:劃出描寫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的生活狀態(tài)和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發(fā)展成就的語句。
用心想想:課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們介紹了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成就的?用這樣的方法寫有什么好處?
小組交流:把你的'學習收獲在小組內(nèi)與同伴交流分享。
學生自學,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巡視指導。
教師提出匯報要求,學生匯報自學收獲。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理解農(nóng)耕社會。
理解重點句子: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結合第四段內(nèi)容,進一步理解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體會對比的說明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會科學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和好處。
學生舉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課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圖片。)
指導朗讀。
總結寫法和說明方法運用的好處。
4.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齊讀。思考:你認為20世紀是一個怎樣的世紀呢?
。ㄕn件出示)20世紀是一個的世紀。
同桌交流,補充空白。
。2)學生暢想21世紀的科技發(fā)展,暢談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總結全文。
五、作業(yè)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動筆畫下來,講給爸爸媽媽或長輩聽,聽取他們意見和建議。然后運用今天學到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為《科技天地》的剪貼報或手抄報,全班展評。
板書設計:
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
↖
科技→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指導書寫12個生字。
3.交流、品評小練筆《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報《科技天地》。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賴、幻、潛的寫法。
三、全班交流小練筆《暢想未來》,互相品評,再次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和表達特點。
四、手抄報《科技天地》交流展評。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四個生字,讀準“葡萄”的字音,認清“酸,憾”的字形,理解“遺憾”詞義。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積累文中克雷洛夫的寫這則寓言中有關描寫葡萄的句子。
3、展開想象,體會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了解寓言的寓意
4、初步感受不同作家的寫作風格。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了解作家,激趣引入。
1、同學們,你們學過什么寓言?(學生交流)
2、寓言常常通過一個短小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就是——(板書課題38 葡萄是酸的)(學生跟讀)
(1)正音“葡萄”的“萄”要讀輕聲。
。2)正形“酸”(師用紅筆板書,學生同時書空)
3、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寓言的內(nèi)容就是一只狐貍說——葡萄是酸的(學生齊讀課題)
4、借助預習我們知道這則寓言有三位作家都曾寫過,(出示三位作家名字),師引讀。注意:《伊索寓言》收集了伊索和其他作家的寓言。
5、這三則寓言內(nèi)容相同,寫法卻各有各的特色,今天,我們就走近這三位作家,學習他們的作品。
二、細讀課文,研讀描寫葡萄的句子。
1、三則寓言的內(nèi)容都寫了狐貍說——葡萄是酸的,那么葡萄究竟是不是酸的呢?
請你打開書,自由讀課文,劃出三則寓言中描寫葡萄的詞組或句子,讀通順。
2、學生交流,出示: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豐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陽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3、指導朗讀:
。ㄔ~組)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注意停頓)
。ň渥樱┴S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陽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讀通)
4、這樣的葡萄你覺得會是酸的嗎?
學生談感受,(板書:熟透了)(注意“透”的筆順)
出示:
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陽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5、熟透了的葡萄大家都吃過,一定是甜的。(板書:甜),讀好這句句子。
6、這樣的葡萄的確十分——誘人(出示詞語),你看著這樣誘人的葡萄就會感覺——(學生交流,師總結出示:饞涎欲滴)
7、引讀:
葡萄架上掛滿了葡萄,——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陽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這樣的葡萄不要說去嘗,就是看著也都會讓人——饞涎欲滴。難怪饑餓的狐貍一看到這誘人的葡萄,眼睛和牙齒都發(fā)亮了,它會想——
三、深入讀文,體會狐貍的心情,了解寓意
1、出示填空:
狐貍的視線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齒都發(fā)亮了,它想:。
。▽W生交流)
2、狐貍那么想吃葡萄,可為什么卻說——葡萄是酸的
3、自由讀課文,找找原因。
出示:唯一的遺憾是葡萄都掛得高高的,狐貍無論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得見,牙齒可咬不著。
4、出示圖片,想象,狐貍為了吃到葡萄,用了什么方法?
5、可是,葡萄實在掛得太高了,它白費了一個鐘頭,累得氣喘吁吁,卻——無論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得見,牙齒可咬不著。這對于一只饑餓的狐貍來說,真是——遺憾(出示詞語)
6、引讀:狐貍望著果園里——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陽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墒菂s吃不著,為了不讓自己太難過,所以它說:——“葡萄是酸的”。這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7、我們再來讀讀狐貍說的`話,讀出狐貍當時的心情。
。▽W生練讀,交流)
8、引讀:明明是——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陽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珊倕s說——沒有一顆不是酸的!
你們說他說的是事實嗎?(學生交流,師總結出示:歪曲事實)
9、狐貍歪曲事實的目的是什么?(學生交流,師總結出示:安慰自己)
四、點明寓意,總結全文。
1、狐貍吃不到葡萄,為了安慰自己,就歪曲事實,這是不對的,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出示寓意)
遇到困難,我們要勇于面對現(xiàn)實,想辦法解決,即使無法解決也不該去埋怨。
(1)學生自由讀。
。2)聽記寓意。
2、現(xiàn)在這則寓言常常用來諷刺那些沒有真才實學,對真正有本領的人卻又非常嫉妒的人,人們把這樣的人稱為“吃不到葡萄的狐貍”。
3、今天我們學習的三則寓言,講了同樣的故事,不過風格各有不同,有的比較簡練,(齊讀第一則寓言),有的生動具體(齊讀第三則寓言),但無論哪種寫法,都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我們要勇于面對現(xiàn)實,想辦法解決,即使無法解決也不該去埋怨。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語文教案11-18
語文教案12-08
語文教案12-08
語文教案12-08
語文教案12-08
語文教案12-08
語文教案12-08
語文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