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 了解貝多芬一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幾個創(chuàng)作階段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對他的評價。
(2)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分析概括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
(1) 了解評傳的特點,學會閱讀評傳類傳記作品,培養(yǎng)學生篩選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2) 掌握作者抓住特征進行肖像描寫,表現人物精神氣質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充滿磨難而又始終挑戰(zhàn)命運的一生,引導學生感悟和學習貝多芬那種敢于“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大無畏精神,教育學生樹立在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面對挫折不低頭,為實現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1)評傳的特點:史述和評論相結合。
(2)抓住特征進行肖像描寫,凸顯人物精神氣質的方法。
(3)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鑿壁偷光,匡衡才成為學者;呑氈飲雪,蘇武才完成使命;臥薪嘗膽,勾踐才成就帝業(yè)。很多時候,磨難和痛苦是一把雙刃劍,它讓弱者磨損意志,讓強者成就偉大。今天,我們把閱讀的視角轉向歐洲,去拜訪一位天才的音樂家--貝多芬,去聽一聽他那攝人心魄的吶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板書: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
二、講解文體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傳記是以寫人為中心,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文學形式。人物傳記閱讀在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頻繁出現,設題方式如下:
1、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質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義。
4、怎樣評價主人公?
5、文章寫作上有何特點?效果如何?
針對這些題型設計,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本文:
、匍喿x全文,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跡。
、诜治鋈宋镄蜗蠹捌湫愿裉卣。
、鬯伎既宋锲焚|給人的啟迪。
、軅性化解讀人物品質,并拓展延伸。
(按照以上方法和思路,我們進入文本閱讀。)
三、文本學習
(一)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寫,把握人物的品質特征。
1、抓住特征進行肖像描寫,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是本文的一個特點。提問:課文哪一段主要描寫貝多芬的肖像?(明確:課文第1段。)
2、這段肖像描寫抓住了哪些特征?
身材:短小臃腫,外表結實,運動家般的骨骼(強健,旺盛的生命力)
臉色:土紅到黃黃的(病態(tài))
額角:隆起而寬廣
頭發(fā):濃密而逆立(不修邊幅、倔強不屈)
眼神:威力而有獷野的光(孤僻冷峻)
鼻子: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
牙床:結實得厲害
嘴巴:細膩而下唇前突
表情:憂郁,哀傷
從寬廣的額角,狂野的頭發(fā),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結實的牙床,作者細致地雕刻了貝多芬特異的相貌。這些描寫與其說是追求一種外部的真實,不如說是在盡力再現內在的真實,再現貝多芬非凡的個性和氣質。
3、從這些肖像描寫可以看出貝多芬怎樣的性格和氣質?
性格倔強,意志堅定、外表強悍有力、內心慈悲善良,這也是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戰(zhàn)勝悲苦的資本。
(二)討論探究,概括人物事跡。
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哪些磨難和挫折呢?
提示三個方面:物質生活條件 身體健康狀況 愛情親情體驗
物質生活窘迫 身體殘疾多病 精神孤獨無依
(三)分析人物形象,歸納品質特征。
1、貝多芬不是命運的寵兒,他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大家設想一下,如果這些苦難落到我們身上,會怎樣?
逃避/酗酒/面對……如果出生貧窮,有人可能會埋怨:我怎么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有這樣的父母;如果身體有殘疾,有人可能會悲傷,甚至自暴自棄;面對困境,弱者的選擇往往讓人失望,強者的選擇才會讓人敬仰。)
2、在這苦難的深淵里,貝多芬是如何選擇的?(大家用原文語句回答)
“他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屈服。”
3、這是來自靈魂的吶喊,貝多芬選擇了抗爭,他抗爭的形式是什么?
創(chuàng)作音樂
4、了解了貝多芬的事跡之后,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用靈魂創(chuàng)作音樂的天才;對侄子像兒子一樣的慈善家;世界沒有給他歡樂,卻創(chuàng)作歡樂給予世界的大師;是與命運抗爭的強者;是戰(zhàn)勝了平庸和痛苦的英雄。
四、延伸拓展,走近生活。
1、思考:我們總是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其實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失敗與挫折在所難免。大家想一想,除了貝多芬,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像貝多芬那樣敢于“扼住命運的咽喉”,也取得了成功?
例如:古代的:鑿壁偷光的匡衡、臥薪嘗膽的勾踐、“史圣”司馬遷
外國的:保爾、霍金、海倫凱勒……
中國的:邰麗華、張海迪、半丁、楊光……
2、同學們都談到了自己所熟悉的人。這些人物都很了不起!在這些人物身上,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迪?
出身卑微,如果努力奮斗,也能成就精彩人生;
身體殘疾,如果意志堅定,也能到達成功彼岸;
身處逆境,如果頑強拼搏,也能創(chuàng)造人生輝煌。
五、課堂小結
三日不眠,才有名畫《日出》震驚畫壇;十年辛酸,才有名著《紅樓》震驚文壇;一生苦難,才有名曲《命運》震驚樂壇。下面我們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體會樂曲中所蘊含的歡樂情感,汲取精神的力量。
六、作業(yè)布置
請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成就突出的人,用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以自己的視角為他寫一篇簡評,60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
外貌特征—特異(不同于常人)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出生背景—卑微平凡 戰(zhàn)勝平庸
童年回憶—不幸窘迫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物質生活—貧困艱難 戰(zhàn)勝命運 走向成功!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愛情經歷—孤獨無依
撫養(yǎng)侄子—叛逆無情 戰(zhàn)勝痛苦
身體素質—殘疾多病
教學反思
收獲:
一、課堂語言要干凈、精煉、準確,同時也要富有美感。此次講課的課堂語言一部分出自自己的思考,還有一部分是同事的幫助。精煉準確的語言可以使課堂更有效,也能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二、課堂組織的學生活動要有效。剛接觸新課改時,組織學生進行了大量課堂活動,但是現在想來,其中有很多都是無效的活動,既占用了過多的課堂時間,又沒有讓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課堂上組織學生活動時,不能只是流于表面的活躍、熱鬧,一定要精心設計,并且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引導學生從活動中有更多的收獲。
三、課堂要圍繞文本展開。語文教材所選都是經典篇目,經得起歲月的磨洗,經得起我們細細的品味。因此課堂教學不能為了拓展、拔高而完全脫離文本,那樣只是舍本逐末。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病W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大意。
。场⑾肷钪羞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流利地讀文。
教學難點:
從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準備:
。、識字卡片。
2、錄音機、磁帶。
3、普通雨衣和充氣雨衣圖片及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讀識字
1、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切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2、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
畫出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
二、合作交流
1、分組討論,交流識字方法。
2、識字游戲: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把游戲融入課堂,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識字質量?刹扇∪缦路绞剑洪_火車輪流讀、小老師領讀、抽字卡快速讀等。
3、再讀課文。
。1)通過識字練習,能把句子讀通順,準確。
(2)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3)交流感知課文內容
4、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
看──雨水流到褲腿上
↓
想──改雨衣
↓
做──鐵絲圈氣囊
↓
受到大家稱贊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復習生字:
采用新穎多變的方式,增強娛樂性,活躍課堂氣氛。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6課《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jié)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zhí)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為了抓住低段識字教學的重點,我有意突出了識字教學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學時間,由于識字任務較重,如果按個個教學、分別強調的方式,不但會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因此我設計了闖三關的識字環(huán)節(jié),同時交流記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詞再到課文中的句子,指明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課件進行檢查,同桌合作“你讀我來糾正”,課件出示有一定識記難點的六個生字集中交流。在此基礎上,將單個生字放入詞語個句子中,給學生提供具體的識字環(huán)境,同時又能達成記詞讀句的目標,從課后反饋可以看出,識字教學還是收到了應有的成效。學生的參與面也較廣,大多數學生在識字環(huán)節(jié)中得到了展示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我還在理解課文內容適時指導朗讀,如“換好游泳褲,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huán)形的塑料氣囊!,學生很容易讀破句,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能有效克服難點。通過一系列的環(huán)節(jié)落實,學生在字詞句的收效是明顯的,但我忽視了課堂效率問題,也即所花費的時間與相應成效之間的比例關系,這一點對提高效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后,經同事點評,我覺得在字詞句方面應該加以整合,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比如,在學生充分地自主識字的基礎上,通過讀句的方式檢查字音和朗讀,可以節(jié)約很多教學時間,不至于倉促地進行后來的環(huán)節(jié)。
除了識字環(huán)節(jié)體現出了明確的意圖,最后的拓展環(huán)節(jié)也同樣體現出明確的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fā)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啟發(fā)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過改進變得更加方便。我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學生也能積極地思考,不會因為所列用品離自己太遙遠而失去思考探討的積極性。但因為時間倉促,這一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得以充分地展開,草草結束,沒有收到該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學的遺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氣雨衣的發(fā)明,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可改進的事物,忽視了指導學生交流身邊已經得到改進的用品,也即學習課文后,能逆向聯系生活實際,逆向的體驗可能會給帶去更深刻的體驗。這反映出我在預設時,存在思維狹隘性,思路不夠開闊。
蘇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讓學生每天10到12小時坐在那里讀書、聽課、思考、記憶、回想、再現,以便能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勞動,它歸根結底會摧殘學生的體力和智力,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冷漠和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因此,新課程積極倡導和實踐學習方式的個性化,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學習的機會,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課文,自主質疑,并合作探究,解決問題。自讀自悟的`方式既能為學生提供自由空間,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個性化的獨特體驗。但我對學生缺乏信心,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教學步驟束縛了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飛翔的翅膀,我一步一步引領他們前進,學生學得很被動。我從指導學生合作探究三個問題(他為什么會想到要把普通的雨衣改進一下?他在發(fā)明充氣雨衣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難題嗎?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到討論小林發(fā)明充氣雨衣受到的啟發(fā),以及指導學生找讀小林心理活動的句子,到最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稱贊小林,聯系身邊可改進的物品,都是在我逐步出示任務的情況下完成的,學生成了解答問題的客體,失去了課堂主體性。因此,學生學得很疲勞,參與積極性不高,課堂氛圍也很冷淡,這正反映出教師對學生的不信任終將導致課堂的聊無生趣,如果不給學生以鍛煉的機會,那么的翅膀總有一天會失去飛翔的能力。
這一課的教學帶給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在把握文本重點的前提下,大膽處理教材,大氣地進行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成效。
板書
。保、充氣雨衣
看──雨水流到褲腿上
↓
想──改雨衣
↓
做──鐵絲圈氣囊
↓
受到大家稱贊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一)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初步的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ǘ⿲W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三)朗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初步培養(yǎng)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理解題目“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從而明白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
三、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交互式學習網絡教室。
。ǘ┱n前布置同學們從圖書館,網絡搜集有關資料,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研究一項環(huán)保小課題,并嘗試制成電子文稿網頁。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ǘ┏踝x課文,自學生字詞;
。ㄈ┰僮x課文,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了解了哪些關于地球的知識?
。ㄋ模w納整理,找出課文中的幾處轉折關系;
。ㄎ澹R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贾谜n后研究環(huán)保小課題,利用圖書館、網絡等途徑收集相關資料,制成電子文稿網頁。
第二課時
。ㄒ唬⿵土晫,交流感受。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7課《只有一個地球》(齊讀課題。)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相信同學們都了解了不少關于地球的知識。下面請大家談一談課文中的哪些內容令你感受最深?你是怎么體會的?(自由匯報,適機朗讀,適機點題)。
小結:難怪宇航員在太空遨游時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誰來感嘆一下?(“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板書:可愛,易碎)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塊兒著重研究學習課文的3、4自然段,看看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有哪些方面?導致了怎樣嚴重的后果?從而明白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
(二)自主探究性學習3、4自然段。
1、先請同學們各自采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法讀一讀3、4自然段,讀完之后小組討論: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表格。同時,同學們還可以通過閱讀資料庫來加深對這兩段文字的理解,獲得更具體的感受。
表格:
自然資源舉例生成特點人類的破壞后果
資料庫(圖片、錄像、文字)
2、學生讀書、自學、閱讀資料庫;小組討論,交流。
3、檢查自學。
。1)交流表格完成情況。“不加節(jié)制”你能換個詞嗎?
(2)地球如此無私,慷慨,有些資源原本是可以長期為人類做貢獻的,因為人類的破壞,恰恰相反地造成了嚴重的后果,課文運用了哪個詞把這兩方面的意思聯系起來的?(“但是”、齊讀3、4自然段。)
4、小結:這些都是因為人類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客觀事實,那就是——“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板書:資源有限)
5、為了使同學更具體地了解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更深入地理解這兩段話,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了同學們從網上或書上搜集資料,獨立或找人合作研究一項環(huán)保小課題,并制成電子文稿網頁。這節(jié)課上咱們來交流展示一下。(先小組交流環(huán)保小課題,展示電子文稿,再全班匯報)相機點撥理解有關重點詞句“濫用”“生態(tài)災難”等。延伸學習3、4自然段。
6、感悟朗讀。(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小組比賽讀,齊讀,把深切感受到的從朗讀中體現出來。)
。ㄈ⿲W習5、6、7自然段。
1、如果地球資源枯竭了,我們怎么辦?有的人提出移居別處,你怎么認為?為什么?
2、引讀(注意語氣)
3、小結:茫茫宇宙,燦爛星河,只有地球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只有地球才孕育了如此豐富的生命世界,因此,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除此之外,我們別無去處。
。ㄋ模⿲W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我們應當怎樣對待地球呢?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把你此刻感受到的盡情讀出來,站起來用你們的聲音、你們的.力量呼吁全人類。(齊讀)
。ò鍟壕谋Wo造福后代)
。ㄎ澹┳鰹榈厍虼宓男〈迕,宣傳環(huán)保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讓我們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設計一條環(huán)保公益廣告。(用電腦制作后朗讀、交流、欣賞)
(六)總結課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都了解到,我們的地球是如此可愛,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那么我們更應該珍惜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植樹造林,節(jié)約用水,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是創(chuàng)建美好家園的有效途徑。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也不斷開發(fā)、利用新的能源,如太陽能、核能。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分使用?傊,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必須精心保護,才能造福后代,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ㄆ撸┎贾米鳂I(yè)。(必做題,選做題)
六、板書設計
27.只有一個地球
精心保護 造福后代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思想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社九義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說明文,它介紹了有關地球的知識,說明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條分縷晰,說服力強。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在如何滲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倡導自主、協(xié)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上進行了實踐與探索。
根據信息時代的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本課的設計思路是:
。1)以基于交互式網絡條件下的學習環(huán)境為依托;
(2)以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xié)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4)以提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等語文素養(yǎng)為歸宿;
(5)以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為德育教育目標。
本課教學特點:
。1)以讀為本,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2)培養(yǎng)新一代學生自主,探究,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文字以及口語交際的能力。
(3)公益廣告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文字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4)作業(yè)設計體現活動性、開放性、體驗性、創(chuàng)造性。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
。1)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課文的3、4自然段,目的在于讓同學們了解人類對地球資源的破壞,導致了怎樣嚴重的后果,從而明白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根據課文這兩段文字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自學”環(huán)節(jié),準備了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的豐富的資料庫,包括錄像、圖片、資訊資料,便于同學們自由選擇閱讀,理解重點詞句。
。2)同學們交流研究環(huán)保小課題,展示制作的電子文稿,通過交互式網絡學習先在小組討論交流,再在全班展示匯報,這些資料大多是從網上和書上搜集來的,是第3、4自然段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是信息時代語文教學的重大突破。
。3)利用電腦設計制作環(huán)保公益廣告,鍛煉了同學們精煉地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審美,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抓住文中描寫孔子學琴的句子,畫出重點詞語,練習上下文推想重點詞語的含義,感悟孔子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優(yōu)秀品質。
2、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孔子的琴藝是怎樣一步步的達到爐火純青的。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積累重點句子和古人名言。
4、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字,掌握厭倦、洋溢、抑揚起伏、爐火純青等詞。
教學重點:
感悟孔子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難點:
默讀課文,抓住描寫孔子學琴的語句,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字詞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掌握文章內容。
3、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字,掌握厭倦、洋溢、抑揚起伏、爐火純青等詞。
教學重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難點:
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國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傳他的學生有三千多人,他是偉大的教育學家,思想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孔子。(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提醒學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三、學習生字、新詞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
2、讀準生字字音,認清字形,同桌合作識字。
3、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教師針對學生容易讀錯和認錯的字作適當指導。
4、認讀詞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理解:畢敬、厭倦、誠懇、如癡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順暢、悅耳
知道:厭倦、誠懇的近義詞
四、練習朗讀,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2、輕聲朗讀,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同組互讀,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4、指名讀。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孔子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優(yōu)秀品質。
2、默讀課文,抓住描寫孔子學琴的語句,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
教學重點:
學習孔子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難點:
默讀課文,抓住描寫孔子學琴的語句,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孔子學琴》這篇課文,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1、讀課文想一想,根據課文中描寫的孔子彈奏的樂曲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試著用課文中的詞來回答。(爐火純青)
2、爐火純青什么意思?(比喻學問技術或辦事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彈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這你有什么疑問?
。槭裁磸椀眠@么好?他怎么練的?)
4、哪部分寫了孔子學琴的內容?(26自然段)
。1)自讀26自然段,畫出文中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想一想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高超水平呢,邊讀邊把課文描寫孔子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語句畫出來,認真讀一讀,仔細體會。試著填表,小組之間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時間孔子彈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會彈沒有真正掌握彈琴的技巧
過了幾天順暢自然、悅耳動聽沒有領會曲子的思想內容
又過了幾天令師襄如癡如醉沒有體會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知過了多少天抑揚的琴聲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誰,心情激動
三、引導學生匯報交流,抓重點詞句逐步體會
1、引導學生抓住畢恭畢敬一遍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體會孔子練琴的認真、嚴肅。
課件:(對比讀)
@他踏著琴聲來到孔子的窗前,只見孔子正畢恭畢敬地彈著那首曲子,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
。浪ぶ俾晛淼娇鬃拥拇扒,只見孔子正彈著那首曲子。
2、練習朗讀。
3、孔子如此刻苦的練習彈琴,但他并不滿足于會彈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據孔子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和師襄聽琴后的語句,說說自己的體會。
四、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1、朗讀課文
2、說說學習課文后受到的啟發(fā)。
五、課外拓展
1、摘抄描寫孔子練琴、師襄聽琴的精彩語句。
2、積累孔子的名言。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設計
《地毯下的塵土》是一篇充滿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話作品。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雜,內容也比較簡單,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課的教學設計著眼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通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動作、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三是引導學生自發(fā)、主動獲取知識和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步驟:(本課設計為一課時)
(一)由“你最欣賞你的同學、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質?”入手,導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動起來。學生也有話可說,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二)聽讀課文:(課文朗讀錄音)
1、提出聽讀要求:①給生字詞注音;
、谒伎迹耗阏J為米妮是什么樣的人?
2、聽完錄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勵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敢想敢說,不人云亦云)
(三)自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全班56個人,分成14個小組,四人一組自主合作學習。
1、思考討論
、僬n文是怎樣寫米妮的勤勞的?找出這些語句并加以分析?
、谖闹袃纱螌懙矫啄萦^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說明什么?
、圩髡哂质窃鯓訉懨啄菔莻誠實善良的孩子的?
、苊啄莸墓适赂嬖V我們怎樣的道理?
2、交流活動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
(讓學生全面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為下文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作準備)
(五)說話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說話題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對你說
(鼓勵學生勇于解剖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力爭不斷完善自己!)
(六)創(chuàng)設情景,遷移訓練,培養(yǎng)能力
作文片斷練習,學習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
1、創(chuàng)設情景一:放錄相看楊麗萍的《孔雀舞》,描寫其舞蹈動作的優(yōu)美;
創(chuàng)設情景二:受到老師的表揚或批評后的心理活動描寫。
(情景一:讓學生觀察、感受、體味;情景二:讓學生有話可寫)
2、學生習作:教師巡視
3、作品展示:師生評價
(七)總結全文,布置作業(yè)
二、精彩片斷
在教授本課時,有兩處最精彩的片斷。
1、說話練習片斷:學生根據兩個題目大膽發(fā)言,有的學生說出了自己在家從不干家務,過著“衣來伸身,飯來張口”的生活;有的學生還大膽地承認了自己考試舞弊的行為;還有的學生不僅談到了自己的缺點,還指出了同學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點擺出來加以解決。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認識。
2、學生對習作評價片斷
這一環(huán)節(jié)形成了本堂課的最高潮,學生涌躍發(fā)言,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評價,評價比較準確。現將幾個同學的發(fā)言實錄下來。
、賹狭曌鞯脑u價:
學生甲:她的習作寫的好,幾個動詞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學生乙:她從側面進行了描寫,寫了觀眾的反映,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都有,突出了舞姿的`優(yōu)美。
學生丙:我認為應該要重點寫動作,少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學生丁:我同意學生丙的看法。我認為文中的句子要盡量避免重復,用詞也要避免重復。
、趯σ﹀P錚習作的評價:
學生甲:我很喜歡她的語言,很幽默,令人發(fā)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語言都是這樣的,值得我學習。
學生乙:她寫了自己的高興心情,還寫了她回家路上見到和想像的情景,這是運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學生丙:這種寫法與課文中寫米妮的心理活動的寫法相似。
學生。簩懙奶塘,還可以寫長一些。
、蹖α沃怯铝曌鞯脑u價:
學生甲:廖志勇讀得很有感情。他寫了受到老師批評后的心情。不過,他是我們班學習最認真表現也最好的學生,應該沒挨過老師的批評,本文是他想像出來的?。
學生乙:他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寫,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學生丙:我受到批評后的心情和他寫的一樣,我認為他寫的很真實。
三、教學反思
1、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掌握了教材內的知識以后,再將知識進行遷移訓練。這種教學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教材觀:把教材看作是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由知識向能力素質形成的中介。這符合教學改革的理念。
2、童話這種體裁創(chuàng)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受到教育,得到啟發(fā),它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藍本。基于這一點,我設計的兩個說話訓練題目,就是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寓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當前獨生子女身上的嬌驕之氣,不夠勤勞、缺乏生存能力等現象進行討論,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靈魂受到洗禮。這要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良好品質和正確的審美觀的形成。
3、在知識訓練中,學生通過片斷作文訓練,將課內的知識轉變?yōu)橐环N實踐活動,把書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去思考去表達的能力,從而有利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四、專家點評
本堂課的教學體現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一是對教材處理得好,把它作為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這是一種全新的教材觀,與以往的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素質培養(yǎng)的教材觀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學按“知識──能力──素養(yǎng)”逐層推進,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努力,這是一種大語文觀,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三是通過設計題目和創(chuàng)設情景等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思維,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語言是文章的載體,要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課堂上應引導學生多對教材的語言進行品味思考。這堂課在這方面有些欠缺。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精選)08-11
語文教案【經典】08-14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8-27
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