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產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擁有探索昆蟲的欲望。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昆蟲操作卡片若干張,多媒體。
活動重難點:
通過故事情節(jié),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熟悉昆蟲的定義,并能根據(jù)此作出判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師組織幼兒進行手指游戲。
2、師:今天大家表現(xiàn)的這么好,我很開心。其實老師今天也有一件開心的事要和大家分享。你們想知道嗎?其實今天是我們班上一位小朋友的生日,猜猜他是誰?
3、師揭曉答案:出示毛毛蟲的圖片。在他生日的時候來了很多的朋友,猜猜都有哪些小朋友?
二、幫助幼兒了解昆蟲的特征。
1、教師出示圖卡
師:
。1)你們發(fā)現(xiàn)了哪些昆蟲來參加毛毛蟲的生日會呀?
。2)蜈蚣和蜘蛛來參加生日會,毛毛蟲為什么要請他們回去呢?
。3)毛毛蟲是怎么說的?他的昆蟲朋友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
小結:原來它們都是昆蟲,都有六條腿,有頭、胸、腹、也有翅膀。
2、毛毛蟲的秘密。
師:毛毛蟲為什么只邀請昆蟲朋友參加它的生日聚會,那毛毛蟲自己是昆蟲嗎?(師播放《毛毛蟲變成蝴蝶啦》兒歌,了解毛毛蟲的蛻變過程。)
三、通過操作活動鞏固幼兒對昆蟲特征的了解。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集體辨認。
活動延伸:
1、我們帶著剛認識的新朋友一塊給毛毛蟲唱首生日歌,祝它早日變成美麗的蝴蝶。
2、去戶外找一找,看看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昆蟲。
教學反思:
隨著天氣的升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都出來活動了。學校四周,平時在小區(qū)里,小朋友們看到了很多小動物,那么在這里面有哪些是昆蟲?哪些不是昆蟲呢?小朋友們都還不是很清楚。
昆蟲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幼兒在生活中有著很深的探索欲望。教師出示動物圖卡片,讓幼兒自由發(fā)表對圖中的'動物的了解,幫助幼兒在交流的過程中正確認識昆蟲和非昆蟲。活動再次通過故事《毛毛蟲的生日會》歸納總結幼兒眼中昆蟲的特征。
活動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幼兒的參與性也比較高,能積極地表達自己對于昆蟲的認識,而且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以幼兒為主,順應幼兒的發(fā)現(xiàn)與認識。更加的讓活動變得生動。
通過本次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昆蟲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課后教師沒有給幼兒預留學習運用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方面有待加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分析畫面內容,能較合理地猜測故事情節(jié)。
2、積極參加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關于倒影的經驗。
2、多媒體課件一組。
【活動過程】
1、導入:
(出示狐貍圖片)這兩個是什么字?關于狐貍,你知道些什么?(……)你們知道的真多。是呀,許多故事里都有狐貍,它很會動腦筋,會想出各種各樣的點子。
2、觀察狐貍的三種表情,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狐貍的表情發(fā)生了三種變化。哪三種變化呢?
。2)(出示表情一)狐貍在干什么?(很饞、滴口水、口水直流……)它在什么時候會有這樣的表情?(……)狐貍看到好吃的,就會口水直流。
(3)(出示表情二)接著看。這是什么表情?(很得意、很神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4)(出示表情三)再看第三個表情。狐貍怎么啦?(低著頭、垂頭喪氣、無精打采。)誰來學學?我們一起試試。
3、引導幼兒感知圖片之間的對應關系,理解圖片內容。
(1)狐貍的表情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它到底遇到什么事情了呢?
。2)(出示三幅肉位置變化的圖片)這兒還有三幅圖,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張畫上都有什么?(烏鴉和肉)再仔細看看,這幅畫上說了什么?
a.烏鴉叼著肉飛走了。
b.烏鴉叼著肉站在樹枝上。
c.烏鴉嘴里的肉掉下來了。
。3)你覺得這個表情和哪幅圖有關?為什么?(肉在烏鴉嘴里。引導幼兒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表達)因為狐貍看到烏鴉嘴里叼著一塊肉,它非常想吃,所以饞得口水直流。
。4)后來,狐貍很得意,很神氣,這又是為什么?(……)是哪幅圖呀?因為狐貍得到了肉,所以很得意,很神氣。那狐貍是怎樣得到烏鴉嘴里的肉的?(四個幼兒說)這塊肉在烏鴉的嘴里,狐貍要得到這塊肉,必須使烏鴉怎樣?(啟發(fā)幼兒想出使烏鴉張開嘴巴)怎樣才能使烏鴉開口呢?你認為狐貍會對烏鴉說些什么?(充分發(fā)揮幼兒想象,想出烏鴉開口的多種句子。)狐貍想了許多點子讓烏鴉張口。最后,烏鴉還是上當了,嘴一張,肉就掉了下來?础傇趺礃?很得意,很神氣的。
(5)可是烏鴉呢?它會怎么想?(想把肉奪回來)看最后一幅畫,肉又回到了烏鴉的嘴里。這時候,狐貍的表情就垂頭喪氣,無精打采。那么,烏鴉是用什么辦法奪回這塊肉的?和你旁邊的伙伴商量商量,一起想想。
。6)烏鴉可能想了什么好辦法?(……)
。7)烏鴉究竟想了什么辦法?(出示河邊的圖片)狐貍來到了哪兒?它看到了什么?河里真的有嗎?為什么?烏鴉對狐貍說——(課件)“河里的那塊肉比你的大多啦!”烏鴉說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說?狐貍會上當嗎?為什么?你們看——(課件)最后,狐貍沒有吃到肉,只能垂頭喪氣地走了。
4、完整欣賞故事?偨Y寓言的中心思想。
(1)想不想聽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欣賞故事。)
。2)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3)你想對烏鴉說什么?你想對狐貍說什么?
小結: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我們要像烏鴉一樣,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如果自己不能解決的,可以請教你的朋友、老師、阿姨、爸爸、媽媽等其他的大人。
【活動反思】
《狐貍和烏鴉》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里的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故事簡短有趣,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xiàn)了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對于這種以對話為主又揭示一個道理的童話故事,怎樣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全身心地投入進入;怎樣上才能落實“預習指導”,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跡;怎樣上才能適合低年級的孩子,上出低年級語文的味道。
一、以讀為主線,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語感。
學生的朗讀與感悟是相輔相成的,感悟可以提高朗讀,朗讀可以加深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孩子們在悟中讀,在讀中悟。1、悟中讀。學生預習過課文,對文中的狐貍有個初步的印象——狡猾。怎樣把狐貍的狡猾通過朗讀讀出來呢?關鍵還在于對“狡猾”的真切的體驗。我首先是通過抓關鍵詞來體會。第一次對話中“親愛的”和“您”可以看出狐貍的狡猾。第二次對話中,狐貍的'表情是“賠著笑臉”,通過討論,學生了解到狐貍的“笑”并不是真誠的,不是發(fā)自內心的,他的笑是另有所圖的,是裝出來的,是虛偽的笑。這一下,孩子對狐貍的“狡猾”的感受又深了一層。隨著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學生入境又入情,,朗讀就不再是難題。孩子們會露著“做作”(表現(xiàn)狐貍的狡猾)的笑容,用很溫柔的語氣去討好“烏鴉”,有的孩子在“騙肉”時還會晃著腦袋。一臉的“親切”樣。邊悟邊讀,學生完全沉浸在角色中。2、讀中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表現(xiàn),同時也是加深感悟的一種方法。孩子在投入的朗讀中,其實已經進行了一種角色互換,自己顯然已成了故事中的狐貍,故事中的烏鴉。他們在繪聲繪色的演讀中,又一次加深了對文中角色的認識。
二、上出低年級特點,教給自主學習的方法。
低年級的語文,除了活潑開放,重視語言的發(fā)展,朗讀的訓練等等,學生對字詞的認讀、識記、理解與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課前,孩子只是讀熟課文,自己認讀生字,因此,在課堂上,我很重視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正確認讀,對于一些新詞的理解,我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
在教學中,我圍繞狐貍騙烏鴉的三次說話及烏鴉的三次態(tài)度上的變化這一重點來設計問題的,先指導學生學習第一次的對話,然后指導學生根據(jù)預習提綱自主學習3 -5自然段,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
小百科:狐貍,哺乳綱,食肉目犬科動物。屬于一般所說的狐貍,又叫紅狐、赤狐和草狐。它們靈活的耳朵能對聲音進行準確定位、嗅覺靈敏,修長的腿能夠快速奔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復習5以內的數(shù)字,初步認識數(shù)字“6”
2、感受數(shù)字的豐富變化,體驗操作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電話本,1—6的數(shù)字卡
活動過程:
一、用打電話的方式,列出不同數(shù)字的排序
1、小動物要開運動會了,我們怎么才能通知他們呢?
2、打電話要知道電話號碼,我們來查一查,小動物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3、這么多的電話號碼哪些地方是一樣的?
4、都有5個數(shù)字,為什么電話號碼是不一樣的呢?
小結:相同的幾個數(shù)字,經過不同的排列,就會有不同的電話號碼,真有趣!
二、初步認識數(shù)字“6”
1、還有一個動物朋友我們沒有通知到,他的電話號碼變成了6位數(shù),看看,多了哪個數(shù)字?
2、出示電話卡,讓幼兒觀察尋找6
3、“6”象什么?6的小圓圈是在下面的。
三、幼兒動手操作,感知數(shù)字的變化
1、你們想不想用123456這6個數(shù)字來給小動物編電話號碼?
幼兒操作,并愿意將自己的電話號碼讀出來與大家分享。
2、幼兒再次操作,并展示。
四、延伸活動:
1、你們知道老師家的電話號碼是幾位數(shù)的?
2、那你們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回家教室以后,我們來做一本電話號碼本,記下好朋友的電話。
活動反思:
一、 活動背景
數(shù)的組成是數(shù)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shù)的組成》,對于數(shù)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平時執(zhí)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于是在選材后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游戲覆蓋傳統(tǒng)的記憶和訓練。新《綱要》中關于數(shù)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闭伊嗽跀(shù)學教學中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討教,他們給我的建議是:不要花哨要實用;不要枯燥要趣味。細細研讀他們給我的建議,回憶著以前聽過的優(yōu)秀數(shù)學活動,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也時刻遵循著這個原則。
二、 活動過程中的思考
。ㄒ唬⿵土5以內各數(shù)的組成
1、師:春天到了,花園里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我們一起去摘花吧!不過花園里的叔叔說要答對題目猜可以去,讓我們認真聽題目吧!
2、進行游戲:出手指
(思考:在課前,我思考了很多,如:座汽車游戲、按票座位游戲,但是考慮到活動是全班幼兒一起參與的,一個人數(shù)比較多,再一個開始的有些總覺得不用太復雜,只要簡單能見效果就行,于是就選擇了簡單的游戲:出手指。在活動后發(fā)現(xiàn)這個游戲還是太過于簡單了,如果再增加一點趣味性就更好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操作活動,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
2、初步感受風產生的原因,簡單了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玩具電扇、風葉小狗和汽車、紙飛機;扇子、圖書、報紙、帽子、盒子、盤子;各類彈性瓶、塑料玩偶;噴霧器、打氣筒;充氣玩具、氣球等。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風便會動的柳枝、彩旗、彩鏈、風車、乒乓球、花等。
3、記錄紙和筆:反映風與人們生活關系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人: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最近我們開展了“預防甲流”的.活動,都認為勤開窗、勤通風是預防疾病的一個好辦法。今天我們自己動腦筋也來變風好嗎?
師:老師準備了各種東西,你可以選擇一樣來變風,等一會兒把你用什么東西、怎么變出風的介紹給大家聽。
二.探索操作:變風游戲(探索變風的方法和風產生的原因)
師:小朋友,你們變出風來了嗎?把你的方法告訴大家。
幼:我用扇子扇一扇,就變出風了。/我打開電風扇的開關就變出風來了。/我用力捏空的洗潔精瓶子也會變出風。
師:(教師邊總結變風的方法,邊出示記錄圖)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想辦法。原來――圖書、墊板、扇子、手工紙等用手來回扇就會有風;而各種塑料瓶、塑料玩偶和橡皮球等用手連續(xù)捏也會有風;針筒、噴霧器等上上下下來回推動拉桿也會有風;有風葉的電扇、電動汽車、飛機等一按開關風葉轉動起來就有風……
師:為什么一扇、一捏、一推一拉、一擠、風葉一轉動就會有風呢?
幼:小氣球里邊都是空氣,一擠里邊空氣跑出來了就有風了。/扇子一扇空氣也會跑起來,這樣就有風了。
師:對了,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當我們一扇、一捏、一推一拉、一擠壓、一開開關風葉轉動時,空氣就流動了,空氣一流動就產生了風。
三.再探索操作:送風游戲(運用各種感官及參照物感受風)
師:下面我們分組協(xié)作來玩送風游戲。你可以把風送給自己或好朋友,也可以送給你喜歡的東西。請一個記錄員記下你把風送到了哪里,送風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秘密,等一會兒我們來交流。
幼:我們把風送給了彩帶,彩帶飄起來了。/我們用小氣球把風送給好朋友時,聽到了風的聲音。/我們把風送到了好朋友的臉上,好朋友感到很涼快。
師:原來,許多東西有風就會動起來,因此我們能用眼睛找到風。有風的時候,也會聽到聲音,因此,用耳朵也能找到風。風吹到身上感到很涼快,用我們身體的皮膚也能找到風。
四.討論:喜歡風嗎?為什么?(簡單了解風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師:今天我們自己動腦筋變出了風,平時你發(fā)現(xiàn)哪里有風?
幼:操場上有風。/教室里有風。/公園里、家里都會有風。
師:原來風就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那你喜歡風嗎?為什么?
幼:我喜歡風,天熱的時候吹在身上很涼快。/我不喜歡風,天冷的時候,吹在身上很冷的,著涼了會感冒生病的。/我喜歡風,工人叔叔用風來發(fā)電。/我不喜歡風,因為臺風、龍卷風會把樹吹倒,房子吹垮,人吹走。
師:原來風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好處,但有時卻很危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如臺風和龍卷風。
五.結束游戲:與泡泡和風兒共游戲(升華與風兒游戲的快樂情感)
師:泡泡想請小朋友與風兒一起做游戲,大家用力吹氣變出風來幫助泡泡飛高點、飛快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樹的結構,知道樹是由樹根、樹桿、樹枝、樹冠組成。
2.學習用顏料吹畫,能吹出樹的形態(tài)。
3.在吹畫的過程中感受吹畫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薯片筒、教學PPT、顏料、餐巾紙、白紙。
經驗準備:了解各種各樣的樹。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了解結構。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東西,大家看看是什么?(樹)
2.提問:你們都見過樹,那你們知道樹有那幾個部分組成嗎?
小結:樹有樹根,樹桿,樹枝,樹冠組成。
3.你見過那些奇形怪狀,有趣的樹嗎?
小結:世界上的樹有很多種,千奇百怪,形狀各異。
4.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一些有趣的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欣賞PPT)
二、欣賞范畫,示范步驟。
過渡:剛才我們見過了這么多有趣的樹,感受到了樹世界的魅力。
1.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種特別的樹,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呢?(出示范畫)
2.請你看看這棵樹和剛才的樹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3.你能猜出來這顆樹是怎樣畫出來的嗎?
4.教師示范:
第一步:用毛筆在畫紙上滴幾滴黑色顏料。
第二步:使勁將顏料吹開,盡量往上吹,吹出樹桿,吹出樹枝。
第三步:用彩色顏料點畫在樹枝上。
第四步:最后把畫包在薯片桶上。
5.你們看看這種做畫的方式和平時作畫的方法一樣嗎?
小結:這種作畫的`方法叫做吹畫。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
提出操作要求:
1.每個一張紙,用顏料的時候盡量不要弄到自己的身上,注意衛(wèi)生。
2.吹的時候要注意吹的方向,不要四周吹,要往上吹。
3.畫面保持干凈,不要用手隨便的點畫。彩色顏料點的時候注意要用餐巾紙擦一擦,注意保持干凈。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展示,集體評價。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誰吹出來的樹最好看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了解黑夜,樂意嘗試一個人自己睡,并能用各種方法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
2. 通過故事和體驗,了解黑夜并不可怕,逐漸適應并喜歡黑夜。
3. 教會幼兒做個膽大的孩子。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材料準備:
PPT、音樂、調查表、有學號標注的笑臉人手兩個、記號筆、大拇指;事先了解班級孩子一個人睡的情況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
1.這是什么時候?——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夜。
2.大家怎么了?——關燈、睡覺了
小結:睡覺是件舒服的事,可以讓我們的大腦、身體得到休息。
二、調查交流
1.出示調查表,調查幼兒獨立睡覺情況
2.交流:那你們?yōu)槭裁床桓乙粋人睡呢?到底怕什么?
三、故事遷移
有一只小老鼠也和你們一樣。這是它第一次一個人睡,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它害怕黑漆漆的夜,總覺得那邊的墻角有一個黑黑的`大怪物,一想到這兒,他就嚇得渾身發(fā)抖。
小結:解決了小老鼠的問題,再來看看我們害怕的事!
四、黑夜探尋
教師邊朗誦邊播放夜景圖(從森林——鄉(xiāng)村——城市——小朋友的窗前,層層靠近)
這些就是我們生活的黑夜!黑夜怎么樣?
五、再次選擇
活動延伸:
我們來一個約定,誰能每天都堅持一個睡,就能得到一顆小星星。把它張貼在班級的墻上。下次陳老師再來的時候,就知道你們有沒有做到!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于這個活動的興趣是很充足的,孩子們能夠從頭到尾都跟著老師的思路來走,感受對于黑夜的害怕,體驗從害怕到不害怕的情感遷移。當然,這只是大多數(shù)孩子一個思想上的轉變,對于個別孩子的真正的不害怕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因此,我認為,在平常就可以多多跟孩子交涉此類問題,讓孩子知道我已經長大了,可以一個人睡覺不害怕了,成為勇敢的孩子了。只有這樣,孩子的進步才能夠直接凸顯出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材料準備:
小碗、棉線、亮光紙紙屑、水。
制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紙紙屑,并倒?jié)M水。
(2)將棉線的一頭放入小碗中,另一頭露在碗外面。
(3)將小碗放入冰箱冷凍(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凍)。
(4)凍好后,把冰花提出來即可。
實驗操作:
(1)把凍好的冰花掛在樹枝或者陽臺上,請幼兒一起欣賞。
(2)讓幼兒到戶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著玩,摩擦產生的熱量會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條水痕。
指導建議:
●在制作和操作冰花的過程中,幫助幼兒體驗水遇冷凝結成冰、冰遇熱又化成水的過程。
●提醒幼兒在選擇紙屑做冰花時,要選擇不怕水的紙。
●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拓展與替代:
鼓勵幼兒選擇各種漂亮的紙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將它們放入碗中凍冰花;也可以讓幼兒在水中加入各色顏料,看誰的冰花最漂亮;還可以讓幼兒選擇不同形狀的容器,凍不同形狀的冰花(球狀、三角狀等)。
和幼兒一起觀察冬季路面結的冰、屋檐上凍出的冰凌以及霧凇,進一步感受水遇冷結冰的現(xiàn)象。
科學小知識:
凍冰花的過程就是水遇冷結成冰的過程,如果我們選擇不同形狀的容器,會出現(xiàn)不同形狀的'冰花。
霧凇,俗稱樹掛,是北方冬季可以見到的一種類似霜降的自然現(xiàn)象,是一種冰雪美景。它是由于空氣中溫度低于零度卻沒有凍結的霧滴隨風在樹枝等物體上不斷積聚凍結的結果,表現(xiàn)為白色不透明的顆粒狀結構沉積物。霧凇現(xiàn)象在我國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區(qū)也很常見,只要霧中有冷卻的水滴,并達到一定溫度就可形成。
活動反思:
抓住冬天這一很好的季節(jié)教育時機,和孩子們一起制作凍冰花,感受冬天氣溫的變化,探索水的形態(tài)變化與氣溫的關系。 讓幼兒知道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室外是凍不出冰花的。 一個簡單的凍冰花制作給幼兒帶來了莫大的快樂。雖然凍冰花的制作過程很簡單,但由孩子親手來制作,體會制作過程的快樂這才是活動最根本的目的。
科學意圖:
學習科學有利于幼兒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開發(fā)創(chuàng)造他們的潛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發(fā)現(xiàn)班里的幾個孩子在爭論一個問題,仔細一聽,才知道他們在爭論什么東西會發(fā)生變化,什么東西不會發(fā)生變化。我知道這里蘊含著一個科學哲理,于是我靈機一動,設計了這一課,目的是讓孩子明白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
二、活動目標
1、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想物品可能發(fā)生的變化。
2、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物品變化的現(xiàn)象,感知事物都是處于變化之中,激發(fā)對周圍事物的探索熱情。
三、活動準備
1、與本課有關的各種實物教具。
2、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過程
。ㄒ唬┱勗拰胄抡n。
。ǘ┏鍪緦嵨锝叹,讓孩子們根據(jù)要求進行區(qū)分。
1、幼兒任意選取一樣物品,經過觀察、擺弄、分析和思考后說出該物品是否發(fā)生變化。
2、孩子們根據(jù)自己所得出的“變”或“不變”的結果,把手中的物品放到相應的位置。
3、根據(jù)幼兒所區(qū)分的.結果老師逐一講解,并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敘述物品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
。何锲芳有l件(水、火、電、風、時間、手操作等)就會發(fā)生變化(大小、重量、形狀,形態(tài)、長短、質地等)
。ㄈ┬蕾p一些偉大的變化。
1、人類的演變。
2、漢字的演變。
3、錢幣的演變。
4、珠峰高度的變化。
5、通訊工具手機的變化。
6、房屋的演變。
7、家鄉(xiāng)阜陽的變化。
。ㄋ模⿴熡坠餐蕾p彼此的變化,探討自然界中可能發(fā)生的變化。
: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沒有一直不變的東西。
五、活動結束
1、
2、延伸
六、活動延伸
尋找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變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運用豐富優(yōu)美的詞句表述四季樹木的特征及給人們的感受。
2.熟悉詩歌內容,了解詩歌句式,大膽仿編兒童詩。
3.感受詩歌的意境和韻味,體驗成功仿編的快樂。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音樂
2.圖譜(ppt)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充分感受詩歌的韻味和結構,有感情地朗誦。
2、難點:創(chuàng)編屬于自己的兒童詩。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表述四季樹木的特征及感受
(一)認識四季的樹木
1.小朋友,你們認識圖片上的四棵樹嗎?你們知道這些樹代表的是哪個季節(jié)?(PPT2)
2.教師小結:圖片上分別是春天的桃樹、夏天的梧桐樹、秋天的楓樹和冬天的松樹。
(二)描述四季的樹木(PPT3-6)
1.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那就讓我們先來看看春天的桃樹。
春天里的桃樹怎么了?桃花是什么樣的?你有哪些好聽的詞來說一說春天里的桃花?在春天里看到×××××的桃花,你想到了什么?
2.再來看看梧桐樹吧!有哪些好聽的詞可以形容夏天很綠很多的梧桐樹葉呢?閉上眼睛想想在炎熱的夏天,站在××××的梧桐樹下,會有什么感覺呢?
3.這是秋天的楓樹和冬天的松樹。楓葉到了秋天就會變的?誰有好聽的詞?
我們遠遠地看著××的楓葉感覺怎么樣?到了寒冷的冬天,火紅的楓葉就會凋零,可是你們看松樹,松樹在冬天里又是怎么樣的呢?
二、朗誦詩歌第一段,了解詩歌句式(PPT7-10)
1.四季的樹木真美呀!我也想把自己變成其中的一棵樹,聽一聽我想變成一棵什么樹?(配樂朗誦詩歌第一段。)
2.我想變成一棵什么樹?為什么要變成春天里的一棵桃樹呢?(朗誦詩歌第一段。)
3.我把這好聽的詩歌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一邊聽一邊看。
4.看著圖譜一起來朗誦。
三、仿編兒童詩,體驗成功創(chuàng)編的快樂
1.討論:假如你是一棵樹,你愿意變成一棵什么樹?為什么要變成××××××的樹呢?
2.分組仿編詩歌。
誰愿意變成春天的桃樹(夏天的梧桐樹、秋天的楓樹、冬天的松樹)?請你約上你的好朋友一起說一說。
3.誰愿意來朗誦一下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歌?(分組朗誦兒歌)
4.小朋友朗誦的太美了,我們把這四段連起來,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假如我是一棵樹》。
5.配上音樂,完整地來朗誦一遍吧!
四、活動延伸。
除了圖片上的`樹,你還想變成一顆怎樣的樹呢?我們回去以后也把它畫下來,編成更好聽的兒歌吧!
附:詩歌《假如我是一棵樹》
假如我是一棵樹,我愿是春天的桃樹,開出粉嘟嘟的花兒,把春天裝扮的格外美。
假如我是一棵樹,我愿是夏天的梧桐樹,撐著傘兒一樣的樹冠,給夏天送去片片涼爽。
假如我是一棵樹,我愿是秋天的楓樹,亮著火一般的紅葉,讓秋天充滿生機。
假如我是一棵樹,我愿是冬天的松樹,聽著落雪的聲音,為冬天留住綠色的生命。
【活動反思】
《我變成了一棵樹》從一個孩子的心理來想象一棵樹的感覺,但它所要敘述的又不僅僅是“我”變成一棵樹的感覺。從媽媽出現(xiàn)在樹下,隨后又住進樹上的鳥窩起,“我”變得有些緊張起來!拔摇奔炔幌M约旱摹澳Хā北粙寢尶雌,又盼望著媽媽能認出自己。讀到最后,我們才知道,“我變成了一棵樹”的意思其實是說,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還是媽媽”。在母親眼里,每一個孩子都是不會被錯認的使。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想象的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學生的想象也得到了盡情發(fā)揮,學生說得意猶未盡。在孩子們的心中,想象的世界里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發(fā)達就有多發(fā)達。所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不能實現(xiàn)的,在想象的世界什么都實現(xiàn)了。你看,我們的孩子對未來充滿著多大的希望呀!我們的孩子多會想啊!
在教學中,緊緊扣住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地進行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安排了說話練習“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對有些達不到要求的學生可以適當放寬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通過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靈感,體會成功的喜悅。想象的多樣性,符合生活的客觀現(xiàn)實,便于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06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05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06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06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8-30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8-23
幼兒園大班教案06-17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9-07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9-0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