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6篇[推薦]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一、 活動目標:
1、 幼兒學會用圓形的拼貼添畫各種物體,使幼兒在添畫過程中知道圓能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
2、 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 活動準備:
1、 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
2、 由圓變成的物體課件。
三、活動過程:
1、 引起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里來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誰呢?(請播放第一幅圖),(大家好我叫元元,我特別喜歡圓的東西,我喜歡玩圓圓的皮球,愛照圓圓的鏡子,愛吃圓圓的餅干,還會變圓的魔術!)
教師:小朋友們和元元打個招呼。
。ㄓ變号c元元打招呼)
教師:什么是變圓的魔術呀?元元到底是怎么變圓的魔術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課件第二幅圖)
2、 元元表演變圓魔術
教師:這是什么圖形?(幼兒集體回答圓形)
教師:元元就要用這個圓形來變魔術,小朋友一起說變變變。
(幼兒一起說“變變變’,教師播放課件)
教師:元元把圓變成了什么。
幼兒:蘋果。
教師:元元給圓形添了什么,圓形就變成了一個大蘋果?
幼兒:給圓形添了葉子和枝干。
教師:你們會變嗎?你們會變什么呢?(請個別幼兒來回答)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變圓的魔術學會了。
教師:元元還要變,他這次要用幾個圓來變呢?大家一起數(shù)數(shù)。
。úシ耪n件)(幼兒回答兩個)
教師:元元給圓形添了什么,圓形就變成了小雞?
幼兒:嘴巴,眼睛,腳,翅膀。
教師:那你會變什么呢?(請幼兒回答)小朋友真厲害。
教師:元元還要給小朋友們變。這次是幾個圓?(播放課件)
幼兒:三個。
教師:那你來動動小腦筋。三個圓可以變什么?
。ㄕ堄變夯卮,并到前面拼拼看)
教師:朱老師覺得三個圓可以拼成一朵花,誰愿意試試?(幼兒到前面拼貼)
。úシ耪n件)小朋友太聰明了,和元元拼得一樣好看。
教師:元元還要變,因為我們班小朋友真厲害。這次是幾個圓呢?
幼兒:四個。
教師:猜猜看。會變成什么呢?(請個別幼兒回答)(播放課件)
教師:原來,變成了一只蝴蝶。
教師:那現(xiàn)在呀,元元不變魔術了。他又要考考我們小朋友了。五個圓,六個圓,更多的圓形能變成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
教師:小朋友都很聰明,原來呀,圓形可以變這么多有趣的東西,那朱老師要讓小朋友來變變看了。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交代任務:看,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材料),請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幾個圓變成什么東西,然后找到你需要的圓形,把她貼在白紙上。你想變什么再把它添好。添一些小眼睛,小葉子,小腳…現(xiàn)在小朋友把椅子輕輕得搬到位子上去變圓的魔術。
。2)教師巡回指導
變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來。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鼓勵他大膽變圓。
4、 評價
鼓勵幼兒大膽的告訴同伴和老師,你用幾個圓變成了什么東西。
五、 延伸活動
小朋友,你們除了認識圓還認識什么形狀的圖形?正方形,三角形它們也想讓我們小朋友來變魔術,以后我們請它們都來,變出更多,更美的東西好嗎?
在區(qū)域活動中讓幼兒玩各種圖形的添畫。
教案反思:
1、由于預定計劃,因而對于目標以及在實際中根據幼兒發(fā)展情況進行靈活調整。由于我們生活周圍有各種各樣的圓形物品,因而教師把握這一有利條件引導幼兒關注周圍事物,學習尋找、觀察的方法,獲取各方面的知識。
2、將幼兒的興趣、求與活動內容有機整合起來。在主題活動中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興趣和關注是我們教師實施教育的基礎,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幼兒的好奇心強。常常對這件事感興趣,對那件事感興趣,有的孩子個性差異不同會產生不同關注點,同時根據課程的需要不斷提煉和分析有價值的內容。
在我觀察幼兒的興趣和學習需要生存了有關圓方面的活動。
如:有趣的圓、圓形的妙用,根據這些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主題墻飾有:我玩過的圓形物品、我用過的圓形物品、我吃過的圓形物品、我見過的圓形物品、我用圓形變變變,在創(chuàng)設過程中為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讓預想內容和生存內容有機整合起來,鼓勵幼兒充滿自信參與活動創(chuàng)設和諧、平等、自由的氛圍,發(fā)展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在各類活動及部分操作中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增強了關注周圍生活的愿望,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激活孩子原有的認知經驗,隨之生成了其他形的教育活動,同時調動了家長的積極參與性。
3、在主題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空間。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而且鼓勵幼兒更多的嘗試。體驗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幼兒更積極更關注自我實踐獲得的過程。
4、在集體中每位幼兒在主題實踐過程中,他們都是活動的主人、都是參與者設計者、收益者、通過實踐我們感到主題活動中對于能力強的孩子。鼓勵他們動腦用各種材料制作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對于中等水平的幼兒,我啟發(fā)引導他們畫出貼出簡單的作品,而相對能力弱的幼兒降低難度,讓他們隨意貼貼玩玩,主要激發(fā)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這樣有利于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和指導,大大提高了師幼互動的質量。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養(yǎng)成觀察事物細微變化的習慣,能把自己對小蝌蚪變青蛙過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喜愛青蛙,初步具有保護青蛙的意識。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 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類的朋友。
。病 小蝌蚪變青蛙的VCD一張,《小魚與水草》錄音帶一盒。
。、 記錄卡片每人一張,彩色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1、 導入主題,介紹記錄卡片
引入:(小朋友們,我們的生物角里有很多的小蝌蚪,大家是不是經常去看它們、照顧它們?小蝌蚪長大會變成什么?)
介紹記錄卡片:(小朋友們有的.通過觀察生物角的小蝌蚪,有的聽爸爸媽媽說,自己心里對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請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畫下來。)
出示卡片:(老師已經給小蝌蚪畫好了“家”,我們數(shù)一下,小蝌蚪有幾個家)
手從左到右指著框框(對,共有5個“家”)(有的小朋友認為小蝌蚪變成青蛙很快,覺得3步或4步就夠了,沒關系的,小蝌蚪的家可以空出來,你認為要幾步就畫在幾個框框里。還有有的小朋友可能不會畫完整的青蛙,那畫個青蛙的頭表示,只要你自己知道圖畫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畫地不好沒關系。在卡片的下面寫上學號,不會寫的可以舉手請老師幫忙。)
提要求(小朋友在畫的過程中不要看別人怎么畫,也不要討論,自己動腦筋,每個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樣。起立,拿起小椅子,輕輕地坐到位置上。)
2、幼兒在記錄卡片上完成猜想過程(這里基本不進行指導,只鼓勵幼兒把這個過程完成)
3、講評卡片,組織討論。
選兩張錯誤的卡片,請完成該張作品的小朋友講一下。
選一張正確的卡片,請完成該張作品的小朋友講一下。(后來此步驟沒完成)
在小朋友講自己的猜想時不進行“對與錯”的評斷。
組織討論(有的小朋友認為小蝌蚪是先長出前腿再長出后腿,有的小朋友認為青蛙一下子就長出了四條腿。有這么多不同的意見,現(xiàn)在請小朋友想個辦法來說明你自己的看法是對的。)
教師引導小朋友回憶過去的觀察經驗,解決本次活動認知上的難點——小青蛙是先長前腿還是后腿,還是四條腿一下子就長出來了。(我們生物角的小蝌蚪是不是都一樣的?有沒有小朋友看到過只長了兩條腿的小蝌蚪?請看到過的小朋友講一下長兩條腿的小蝌蚪長的是前腿還是后腿。)
在順利解決此難題的基礎領幼兒蛙跳著離開教室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币虼嘶顒又幸龑в變嚎匆豢础⒙犚宦、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游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數(shù)字4、5,知道他們的實際意義。
2、能對5以內數(shù)量的物體進行排序。
3、能仔細傾聽,并按指令進行活動。
活動準備:1-5的'數(shù)卡和實物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復習數(shù)字1、2、3
1、今天老師想和我們小朋友來玩一個“看數(shù)字拍手”的游戲,好不好?
2、介紹游戲玩法:老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幼兒先讀出數(shù)字,再根據卡片上的數(shù)字進行拍手,要求幼兒聽口令:預備―拍!幼兒才能拍。
3、教師出示數(shù)字1、2、3,進行游戲。
。ń處熆杉涌炫e卡的速度,培養(yǎng)幼兒的敏捷性)
4、那除了用拍手來表示數(shù)字,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呢?
。ㄅ募、拍腿、拍頭、跺腳……)
游戲好玩嗎?瞧,這里來了什么?有幾個呀?
。ń處煶鍪1―5的實物卡片)那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呢?
。ń處熛鄳刭N上數(shù)字1―5)并讓幼兒再次認讀。
二、認識數(shù)字4、5
。ń處煶鍪4、5)請小朋友來看看4象什么?
4可以表示4只帽子,那還可以表示什么呢?(幼兒自由說)
5象什么呢?5在這里表示什么?還可以表示什么?(幼兒輪流接著說)
三、排序活動
1、現(xiàn)在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數(shù)字寶寶和實物圖片,但它們混淆在一起,想請我們小朋友來排排隊,你們愿意嗎?
2、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個別指導。
3、你們真能干,謝謝你們小朋友的幫忙。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詩內容,體驗散文詩所蘊涵的美感。學習詞:靜悄悄
2、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學習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進行仿編。
重點:學習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進行仿編。
難點:引導幼兒細心傾聽,體驗散文詩所蘊涵的美感。
活動準備:
1、太陽、顏色寶寶、黑色布條。
2、大副散文圖片(根據散文詩的內容來設計)。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老師:小朋友,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是怎么玩的?今天我?guī)硪粋朋友,它也很喜歡玩捉迷藏,是誰呢?(教師出示太陽圖片)太陽公公也喜歡玩捉迷藏,那它喜歡和誰一起玩呢?你們聽了就知道了。
二、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欣賞詩歌第一段,太陽公公和誰在玩捉迷藏呢?顏色們都怎么樣躲起來的?(學習詞:靜悄悄)
2、噓,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開,太陽睜開眼睛,一下子就把顏色們都找到了。(教師出示背景圖)太陽把顏色們都找到了,你們有沒有找到顏色寶寶們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的用語言表達)。
3、你找到了什么樣的.顏色寶寶,它躲在哪里?(句式訓練:XX躲在XX里。)
4、顏色們都被你們找到了,現(xiàn)在我給這張圖片編一首好聽的散文詩給你們聽,好嗎?
5、教師有感情地朗誦一遍散文。
黑夜用什么蒙住太陽的眼睛?太陽看不見了,那是什么時候?(夜晚)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又怎么做了?太陽睜開眼睛了又是什么時候?(白天)
6、幼兒學念詩歌。
三、學習仿編散文詩。
1、想想這些顏色寶寶還可以躲到哪里去?(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幫助幼兒提煉詩句,可以適當出示圖片)。
2、請小朋友想一想還有哪些顏色可以和太陽捉迷藏?他們可以躲到什么地方?
3、幼兒與老師一起將創(chuàng)編的內容加到詩歌中,完整地朗誦一遍。
四、延伸活動:
在教師的帶領下一起去教師外尋找各種顏色的景物來仿編散文詩。
中班教案 篇5
教學準備:
獨木橋、小房子模型、幾根跳繩、幾個竹筐、小河樣板、物品(自定)。
教學過程:
1、規(guī)則:在游戲繼續(xù)中,小朋友不許停下,從獨木橋上掉下來要重來,如果在蹦跳時停下,要重上一關重新開始,不可以踩到樣板模型,雙腳合攏蹦時,雙腳不須分開。;看看哪一組小朋友在規(guī)定時間內運的物品最多。
2、玩法:
先布置好游戲場景,按順序放好準備的東西?梢园慈藬(shù)給幼兒分組。起點,一個幼兒走過獨木橋,在邊跳跳繩時跳過小河樣板,接著跳過小房子模型,運上物品雙腳合攏蹦到竹筐終點處把物品放到里面。在跑到起點讓下個小朋友接力繼續(xù)。
3、表揚及獎勵
教學目標:
在玩的過程中掌握平衡度。
玩的同時加強反應能力。
提高幼兒的蹦跳能力。
活動反思:
合作是指為了共同的目的`而兩人或多人、兩個集體或多個集體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務的行為。學會合作是幼兒進入社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主人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也是促進幼兒社會化的一個基本途徑。幼兒期是人格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一旦表現(xiàn)出不合群、自私、自戀、而不能很好的與同伴合作,必然阻礙其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影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毒V要》指出,要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幼兒合作和分享,養(yǎng)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tài)度。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不會合作,常因爭搶玩具而爭得面紅耳赤,在游戲中常聽到幼兒說:“老師說的”為了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獲得合作的快樂,我借助游戲,幫助幼兒學會合作,主動合作。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各種運動護具及其用途。
2、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的意識。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已經初步掌握身體上會動的部位。
2、一個身上穿戴著各種護具的幼兒圖例(護具包括:頭盔、護腕、護肘、護肩、腰帶、護腿、護膝、護踝等)。
3、 運動員穿戴著護具參加運動時的照片或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回憶身體上會動的'部位。
2、出示幼兒圖例,討論:
這個小朋友身上的穿戴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
你知道他們有什么用嗎?
猜猜他要去做什么?
為什么要穿戴上這些運動護具?
(幼兒無法識別的運動護具教師可加以補充,提升幼兒經驗)
3、出示運動員圖片,討論:
他們是誰?在做什么?
他們戴了哪些運動護具?為什么要戴?
。ㄟM一步鞏固運動護具的名稱及其作用)
4、說說我們平時在做哪些運動時要戴上運動護具?如果沒有穿戴運動護具,會怎么樣?
讓幼兒體會到運動護具對運動安全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幼兒在運動中穿戴運動護具的積極性,提高幼兒在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反思:
在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習慣,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fā)展。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精選】中班教案07-29
[經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選]08-11
(精選)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經典]08-17
中班教案(精選)08-04
中班教案(經典)08-02
(經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