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案 推薦度:
- 《拜年》大班教案 推薦度:
- 《動物》大班教案 推薦度:
- 最新大班教案 推薦度:
- 白露大班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大班教案8篇【精】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生活中笑容的重要性,能微笑面對生活,勇敢面對挫折。
2.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能大膽地用語言、動作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
3.在生活中,能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萌發(fā)愛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笑臉娃娃、哭臉娃娃圖片。
幼兒日常生活中笑和哭以及不開心的照片。
2、圖片:各行各業(yè)的人們微笑工作的圖片;
課件:有關(guān)貧窮山區(qū)孩子的生活、四川地震等內(nèi)容。
3、自制的“心愿墻”。
4、彩色卡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引導幼兒比較笑、哭的心理感受。
1、出示笑臉娃娃、哭臉娃娃的圖片,幼兒觀看比較他們五官的變化。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這兩個娃娃臉上的表情,比較一下,它們哪里不一樣。
2、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幼兒自由猜測娃娃笑、哭的原因。
師:小朋友猜一猜,笑臉娃娃為什么事笑呢?哭臉娃娃為什么哭呢?
3、結(jié)合自己的照片,說說笑、哭的不同心理感受。
師:這是你們自己笑和哭的照片,老師要問問你們,你們當時為什么笑?為什么哭?都有什么感受?
4、將笑臉娃娃和哭臉娃娃圖片貼在相應的照片旁,教師引導提問:你們更喜歡笑還是哭呢?
(二)、基本部分:結(jié)合圖片引導幼兒感知微笑的重要性,理解笑比哭好的含義。知道每個人都要多一些微笑。
1、引導幼兒講述生活中在哪里見過誰的微笑,并說說當時的情形。
師:小朋友,你在哪里見過誰的微笑?他們?yōu)槭裁葱δ?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事?
2.幼兒自由講述生活中見到的笑容,老師結(jié)合幼兒講述內(nèi)容,出示有關(guān)圖片。
A、蘇果超市工作人員的笑容。
B、醫(yī)護人員工作時的笑容。
C、飯店服務(wù)員的笑容。
D、老師和孩子的笑容。
E、老人與兒童的笑容等等。
3、引導提問:A、畫面上的人都是什么表情?
B、看到他們的笑容,你們心里什么感受?
4、教師小結(jié):微笑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重要,它是人與人之間友愛的體現(xiàn)。如果大家都能用笑容來面對自己和別人,我們就能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5、師生互動,師生一起隨音樂《幸福拍拍手》自由做動作。
6、拓展幼兒思維空間,遷移新的經(jīng)驗。知道生活中也有一些不開心的人和事,引導幼兒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A、出示圖片(受傷生病的孩子、哭泣的'孩子、貧困失學的孩子),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這些人的臉上都是什么表情?是什么原因讓他們有這種表情呢?
B、引導幼兒自由猜測各種原因。
C、出示視頻(四川地震災區(qū)的孩子)引導幼兒產(chǎn)生移情心理,提問:你們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D、幼兒講述后,老師貼上相應的圖片(大一點的哭臉)。
E、引導提問:我們前面所說的不開心的事情和這些貧困災區(qū)的孩子相比,誰的更嚴重?今后我們再遇到那些小小的、不開心的事情時,該怎么辦?
三、結(jié)束部分:提供彩色卡紙,幼兒自制小禮物。(播放音樂《歌聲與微笑》)將禮物貼在心愿墻上。
l活動延伸部分:結(jié)合圖片(貧窮山區(qū)孩子、地震的圖片、戰(zhàn)爭帶來的災難的圖片等)內(nèi)容,引導幼兒用各種形式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并提供美工材料,引導幼兒自制小禮物送給他們。)
l活動區(qū)域布置:“今天我高興”。引導幼兒把每天能讓自己露出笑容的事情畫出來,以圖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同伴之間共享高興的事。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tài):飛、爬、跳。
活動準備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游戲,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并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里。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于什么?螞蟻呢?
為什么說它們是昆蟲?
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征。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么也是昆蟲?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游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蟲,想一想它是怎么運動的,它愛吃什么。
幼兒尋找并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
放音樂,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教師小結(jié):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什么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
請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教師:蜜蜂采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
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
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
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
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jié),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大班教案 篇3
課時目標:
1、復習鞏固復韻母ie üe,學習特殊韻母er。
2、能掌握ü上兩點的省略規(guī)則。
3、能夠看圖說話,根據(jù)音節(jié)拼讀詞語和句子。
4、能夠自己拼讀兒歌,做到詞語連讀。
5、認識“家、飛、機、有、兒、河、入、校”8個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
6、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7、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zhì)。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老師讀音節(jié),說說韻母是什么,是第幾聲。
寫 xiě 謝 xiè 雪 xuě 學 xué 耳 ěr
2、找整體認讀音節(jié)。
把拼音卡片ie ye üe yue er放在黑板上,指名學生找整體認讀音節(jié),并領(lǐng)讀一遍。
3、拼讀音節(jié)。
(二)拼讀üe構(gòu)成的音節(jié),使學生掌握ü上去點的規(guī)則。
1、n——üe——nüe j——üe——jue l——üe——lüe q——üe——que x——üe——xue (復習j q x碰上ü,兩點
省略規(guī)則。)
2、練習lüe nüe jue que xue的四聲,并組詞。
lüè(掠起) lüè(簡略) nüè()
juē(撅起) jué(感覺) qué(瘸子) juè(倔強)
(三)教學特殊韻母er。
1、出示插圖,這是什么?(這是耳朵。)
2、教師范讀er,出示特殊韻母er,講解它是由e和r合在一起,但不是復韻母,它發(fā)音時舌頭要往上卷。
3、讀er,練習er的四聲。 ér(兒童) ěr(耳朵) èr(第二)
小結(jié):er發(fā)音時舌頭往上卷,是個卷舌音。它只能單獨做音節(jié),不和聲母相拼,用法很特別,所以叫它“特殊韻母”。
(四)鞏固練習。
1、比一比,讀一讀。
ie-----ei ei------er iu-------ui ie-------üe
2、讀一讀,用音節(jié)口頭組詞。
yē椰子 yé爺爺 yě田野 yè樹葉
ér兒童 ěr耳朵 èr一二三四
3、游戲:“看誰聽得清,找得快”。拿出自制的復韻母卡片,老師找一位同學讀韻母,看誰找得又快又準。
(五)看圖拼讀音節(jié)。
1、看插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他們在干什么?你能看圖說幾句話嗎?
2、拼拼讀讀圖中的音節(jié),你能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嗎?
3、拼拼讀讀圖下面的音節(ji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連成句子讀一讀,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
(六)拼讀兒歌。
1、出示兒歌《月兒彎彎》,請學生自己試著拼讀,你讀懂了什么?
2、你會拼讀哪些音節(jié),做做小老師帶著大家讀一讀。
3、教師帶讀紅色的音節(jié)。(范讀、指名讀、開小火車、齊讀)
4、在老師的指導下試讀兒歌。(以詞語為單位,做到詞語連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問:你知道還有什么是彎彎的?你也能來編一句兒歌嗎?(什么彎彎怎么樣。)
6、課后能夠背誦兒歌。
(七)認生字。
1、卡片抽讀認過的生字。
2、出示生字:家、飛、機、有、兒、河、入、校。這些生字你認識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認識的,你有什么好辦法能把它們記住?
3、擴詞練習,誰能給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八)鞏固練習。
跟錄音讀課文,試著背誦兒歌。
(九)小結(jié)。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
2、引導幼兒積極參加討論,并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鵝、刺猬、鴨子、蝴蝶貼絨教具
2、在分區(qū)中投放萬花筒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師朗誦詩歌2遍師邊朗誦詩歌邊出示貼絨教具后,并提問:詩歌中提了哪些問題?你們有些問題提問嗎?
2、組織幼兒討論
(1)為什么說世界象個萬花筒?
(2)詩中提到的“就像爺爺那樣,眼睛一戴,哈!什么都知道!笔鞘裁匆馑?
(3)詩中提到哪些問題你可以解答?
3、鼓勵幼兒帶著詩中的`問題回家問父母或其他人,并把答案告訴大家。最后在完整地朗誦一遍詩歌。
活動反思:
我覺得詩歌欣賞不單單是讓孩子們欣賞,更是要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他們?nèi)谌氲皆姼柚校L試對詩歌進行一個簡單的創(chuàng)編。雖然這節(jié)課結(jié)束了,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要注意不要再犯同樣的問題。
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遇事不要緊張。
2、培養(yǎng)幼兒基本的防火意識與能力。
3、讓幼兒初步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火、滅火知識,學會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記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
2、相關(guān)VCD一盤。
3、消防標志“嚴禁煙火”、“安全出口”、“火警119”,相關(guān)字卡、電話機一部、濕毛巾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火災錄像,使幼兒感受火災的危險性。
(二)出示圖片,幼兒觀察。
教師提問,啟發(fā)幼兒討論。
1、你剛才看到了什么?
2、火災會帶來什么后果?
3、消防員叔叔用什么來滅火?是怎樣滅高樓上的大火的`?(云梯、高壓水龍頭、空氣呼吸器。)
(三)著火了,怎么辦?
1、火燒得很大,自己沒辦法撲滅怎么辦?(打電話報火警)你知道火警電話號碼是多少嗎?(119)
2、如果小朋友家里著火了,屋里很多煙怎樣逃出來呢?(觀看錄像后得知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下腰往樓下跑)
2、為什么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大火燒著的許多物體冒出濃煙,人們呼吸困難,容易窒息死亡)
3、為什么要彎著腰往外跑呢?(煙火上升導致上層空氣更加缺氧,盡量降低身體,呼吸近地面的氧氣)
。ㄋ模┠M打火警電話。
教師演示撥打“119”電話的方法,提示幼兒說清楚著火物、著火地點和自己的姓名及電話號碼。
引導幼兒模擬打火警電話。
(五)預防火災。
出示消防標志“嚴禁煙火”、“安全出口”、“火警119”,講解其含義。
觀看錄像,教育幼兒不玩火、不燃放煙花爆竹。
大班教案 篇6
設(shè)計意圖:
每一個“我”,都是一個獨特的“我”。每一個“我”,都是唯一的“我”。世界上的“我們”,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因為每個幼兒都是非常特別的個體,他們的所思所想,都會通過行為表達出來,在本節(jié)活動中我按照動作體驗--線條勾畫--欣賞--合作創(chuàng)作的順序,讓孩子通過做一做、畫一畫、看一看、說一說,讓孩子們大膽創(chuàng)作,通過行為來體驗藝術(shù),在游戲的情境中收獲快樂。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長相,發(fā)現(xiàn)自己與別人不同的外貌特征。
2、通過傾聽來辨認老師和同伴,指導每個人聲音不同。
3、嘗試對著鏡子,給自己畫一幅自畫像,突出自己五官的特點。
活動準備:
1、搜集鏡子,盡量讓幼兒一人一面鏡子,請家長協(xié)助提供。
2、節(jié)奏歡快的音樂。
3、白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拿出鏡子,對著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臉。
引導幼兒依次觀察自己的`眼睛、眉毛、睫毛、鼻子、嘴巴、牙齒等部位。
二、請兩名幼兒上臺,與其他幼兒一起討論。
1、他們兩個的眼睛是什么樣子?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那你們自己的是什么樣子?
2、他們的鼻子是什么樣子?那你們的是什么樣子?
3、他們的嘴巴是什么樣子?薄薄的、大大的?那你們的是什么樣子?
4、除了眼睛、鼻子、嘴巴之外,你的臉上還有什么?(頭發(fā)、酒窩、痣等)
5、做一個笑瞇瞇的的表情看看是什么樣子?再做個生氣、難過的表情。
6、請幼兒看看身邊的小朋友,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頭發(fā)和其他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最喜歡哪個部位?為什么?
三、老師說一說自己長相中最有特點的地方,并說出理由。
引導幼兒說出自己長相中最有特點的地方,嘗試說出理由。
四、游戲活動“摸一摸、聽一聽,猜一猜”。
蒙上一位幼兒的眼睛,其他幼兒愉快地在教室自主地隨音樂走動。音樂結(jié)束后,大家原地靜止不動,蒙上眼睛的幼兒去摸一摸同伴的臉,讓被摸到的幼兒說一句話,給被蒙上眼睛的幼兒提供一點信息,猜猜同伴是誰。
五、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畫一幅自畫像。
請幼兒拿出勾線筆,看著鏡子中的自己,嘗試在白紙上畫一幅自畫像,教師指導。
提醒幼兒畫出自己五官的特點。
六、展示幼兒作品,觀察誰的最像。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轉(zhuǎn)動現(xiàn)象,了解轉(zhuǎn)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探索讓物體轉(zhuǎn)動起來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一輛。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風車、陀螺、嘩啦圈、繩子、光盤、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數(shù)量要多于幼兒總數(shù))。
3、課件;各種能轉(zhuǎn)動物體圖片,如:洗衣機、風扇、直升機等。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汽車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東西?那你知道汽車上哪一部分會轉(zhuǎn)動嗎?引出主題。
2、提問:在我們生活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能轉(zhuǎn)動?它是怎么轉(zhuǎn)的?請幼兒用身體模仿物體轉(zhuǎn)動的樣子。
用課件出示生活中能轉(zhuǎn)動的物體,并請幼兒說說這些能轉(zhuǎn)動的東西的用處。如:風扇轉(zhuǎn)動能使人感覺涼快,洗衣機轉(zhuǎn)動能洗干凈衣服,車輪的轉(zhuǎn)動能讓車跑起來,鐘表轉(zhuǎn)動能讓人知道時間等。
小結(jié):轉(zhuǎn)動的作用可真大,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3、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讓容易轉(zhuǎn)動的物體轉(zhuǎn)起來。
(1)請幼兒觀察老師提供的風車、呼啦圈、礦泉水瓶、陀螺、繩子等材料,猜猜哪些東西能轉(zhuǎn)動,哪些不能轉(zhuǎn)動。
(2)引導每個幼兒選擇一至兩種材料,想辦法讓某種東西轉(zhuǎn)起來。
(3)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讓材料轉(zhuǎn)動起來的方法。
4、第二次嘗試操作:想辦法讓“不能轉(zhuǎn)”的材料轉(zhuǎn)起來。
提問:剛才的材料中,你覺得有不能轉(zhuǎn)動的嗎?有沒有辦法讓它也轉(zhuǎn)動起來?鼓勵幼兒想辦法讓看似不能轉(zhuǎn)動的物體轉(zhuǎn)起來。如:用勺子攪動碗里的水,水會轉(zhuǎn)動;把筷子伸進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轉(zhuǎn)動等。
小結(jié):只要我們肯動腦筋,也能想出辦法讓看起來不能轉(zhuǎn)的東西轉(zhuǎn)起來。
5、觀看課件,進一步了解轉(zhuǎn)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觀看機器轉(zhuǎn)動、風力發(fā)電機、直升機螺旋槳、旋轉(zhuǎn)木馬等畫面,請幼兒觀察并說一說:這是什么東西在轉(zhuǎn)動?猜一猜它有什么用?
小結(jié):轉(zhuǎn)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還利用轉(zhuǎn)動的原理發(fā)明了很多東西,轉(zhuǎn)動的用處可真大。
6、結(jié)束部分:小朋友,在我們活動室外就有好多能轉(zhuǎn)動的玩具,我們?nèi)フ乙徽彝嬉煌姘?
7、活動延伸:可以將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學區(qū),讓幼兒繼續(xù)進行有關(guān)轉(zhuǎn)動的探索。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jié)束,并不是真正的結(jié)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shè)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學會念兒歌,培養(yǎng)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 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匯:拿、唱、抬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fā)音。
3、 知道漱 口可以保護牙齒,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shù)目和幼兒人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1、 教師表演兒歌內(nèi)容,激發(fā)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沤處熓帜眯』ú璞,做漱s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平處煟骸皠偛拍銈兛吹嚼蠋熢诟墒裁?”
(幼兒:“漱口”注意發(fā)準 shu的音) ⑶教師邊動作過示范朗讀兒歌。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 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nèi)容。
、沤處煟骸皠偛爬蠋熢谑,還念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 提問兒歌的名稱,練習發(fā)漱的音。
、怯變涸俅斡^看并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忍釂枺 a、“教師手里拿著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手拿花花杯,學習詞:拿) b、“喝口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喝口清清水,學習詞:喝,注意“清”的發(fā)音) c、“然后頭怎樣,嘴怎樣?”(引導幼兒說出抬著頭,閉著嘴,學習詞:抬、閉,注意“嘴”的發(fā)音。) d、“水吐出來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咕嚕咕嚕吐出水,學習詞:咕嚕,并發(fā)準音)
集體學念兒歌:
1、 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 幼兒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結(jié)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jié),讓幼兒知道要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飯后漱口,并對兒歌及時進行鞏固。
教學總結(jié):
《漱口》這節(jié)課里面為了讓學生掌握漱口的方法,我安排了《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閉著嘴,含口水,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吐出水”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句子意思,我一邊教學生讀歌詞,一邊做相應的動作。學生一看動作就明白了意思,很容易就記住了歌詞,對學習內(nèi)容也感興趣了,很樂意學。接著我再要求學生們和我一起做動作,他們更高興了,都認真地跟著我模仿起來。這樣,整個課堂氣氛不但活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濃厚了。因為孩子們都跟著老師在做動作,這充分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肢體語言的教學,不但可以吸引智障孩子的注意力,不讓智障孩子分心,而且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
【大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27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8-23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8-20
大班教案(精選)07-27
大班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精選]07-31
大班教案【精選】08-01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8-02
[精選]大班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