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中班教案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教案 篇1
一、設(shè)計思路:
盒子是日常生活中幼兒常見的物品,不管是家中還是街上都隨處可見,因此,我選擇了以“盒子”為主題在中班開展一次體育活動,我覺得此活動比較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中班幼兒正處于想象力豐富的時期,借此讓幼兒對盒子的玩法進行創(chuàng)意,與同伴一起合作探索“紙盒”的多種玩法,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思維。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等幼兒到大班時能開展更多更有趣的.盒子玩法。
二、活動目標
1、喜歡體育活動,樂于與同伴交流,體驗活動的樂趣。
2、與同伴一起合作探索“紙盒”的多種玩法,分享游戲中的喜悅。
3、學會聽指令在場地做集體游戲,并能聽提示迅速的將皮球放在盒子內(nèi),提高幼兒注意傾聽的反應(yīng)力和手腳的靈活性。
三、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紙盒。
2、紙制皮球若干。
3、活動所需音樂。
四、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準備活動:
在音樂伴奏下,師幼一起做活潑、輕松的準備操。
。ǘ┱归_部分。
1、 幼兒自由玩盒子,激發(fā)幼兒對玩盒子的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每人帶來了一個盒子,咱們現(xiàn)在就跟盒子一起做游戲好嗎”?(請幼兒自由玩盒子)。
2、學習、探索不同玩法。
教師巡回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有趣的玩法。
教師:“你剛才是怎么玩的?(請個別幼兒演示,講述自己的玩法,其他幼兒也學習這種玩法)。
3、學習障礙走。
教師;“剛才老師也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玩法,我們一起來把盒子擺起來走一走好嗎”?
教師示范:一只腳站在第一個盒子里,第二只腳站在第二個盒子里,依次這樣走下去。(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幼兒對游戲的反應(yīng)程度更新游戲的玩法)。
4、游戲:“聽音撿球”。
幼兒在聽到音樂響起后拉著自己的小貨車(紙盒)將老師散落在地上的彩球放在自己的小貨車里。(游戲可重復(fù)直到彩球全部被幼兒搶完)。
。ㄈ┙Y(jié)束部分。
1、請幼兒到老師的跟前來看看誰的收獲最多。
2、幼兒將玩具歸位,幼兒排隊離開活動場地。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輪子是圓的、會滾動,能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
2、體驗與同伴合作與不能玩具的樂趣。
3、了解輪子在社會生活中的應(yīng)用。
重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輪子是圓的,會滾動的特性。
難點:如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并感受輪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
活動準備:
1、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積木若干。
2、課前幼兒搜集的玩具汽車。
3、各種有輪子的物體的課件
安全教育:教育幼兒在進行操作時做到不爭搶物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qū)?激發(fā)興趣
1、引導幼兒在教師課前準備的裝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積木的;百寶箱;中摸一摸,感知物品的形狀,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積木,在地上玩一玩,滾一滾。
2、教師提出游戲小任務(wù):看看哪個會滾,哪個不會滾?纯凑l最先發(fā)現(xiàn)它們的小秘密?
3、教師提出問題:想一想,哪塊積木滾得快,滾的時間長,為什么?
4、幼兒進行討論,教師適當小結(jié)。幼兒通過玩游戲發(fā)現(xiàn)了圓形積木會滾,滾得快,滾的時間長,因為它沒有角是圓形的。從而了解到圓形會滾動的特性,為后面認識輪子和它的作用做好了鋪墊。
二、展開:
1、探索發(fā)現(xiàn) 認識輪子
①師: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帶來的玩具小汽車,啟發(fā)幼兒: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小汽車上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幼兒自由觀察討論,通過觀察幼兒認識到輪子是圓形的這一特征。
、谟變鹤杂赏嬉煌孀约簬淼钠囃婢摺
、劢處熖岢鰡栴}:你是怎樣玩玩具的?玩具汽車是怎樣前進的?幼兒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輪子是圓圓的,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的。并請幼兒演示輪子的滾動。
2、拓展思維 啟發(fā)聯(lián)想①在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教師與幼兒進行談話:你還見過哪些東西上有輪子呢?為什么要安裝輪子?
②引導幼兒發(fā)散思維,想一想除了車以外還有哪些東西上有輪子,并結(jié)合自己生活中的經(jīng)驗,談一談輪子的`作用,感受輪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
③教師小結(jié):輪子可以幫我們;走;的更快,還能省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3、輪子自述,拓寬視野①教師進行小結(jié):這些輪子真了不起,幫我們做了很多事情,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還有哪些東西上有了不起的輪子吧?
、诓シ耪n件,以輪子的身份引出進行自述:我是了不起的輪子,你瞧,溜冰鞋上有圓圓的輪子,自行車上有圓圓的輪子,摩托車上有圓圓的輪子,汽車上有圓圓的輪子,火車上也有圓圓的輪子,它們都因為有了我而跑得很快很快!把大家?guī)У较肴サ牡胤健?/p>
4、創(chuàng)設(shè)情景 感受體驗①創(chuàng)設(shè)情景:請幼兒分組感受搬動滑板車和拉動滑板車有什么不同。請幼兒說出答案:利用輪子拉動更加省力氣,更加快!
②教師小結(jié):有了輪子,我們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會更加省時,省力,更加方便!
三、結(jié)束:教師帶領(lǐng)幼兒手拿大圈,將小車子開到活動室的外面。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吃店的重要性。
2、了解點心的制作步驟,在操作的過程中心情愉快,
活動準備:
幼兒美術(shù)用書《小吃店》,橡皮泥,墊板,牙簽等。
活動重點:知道各種早點的名稱,制作步驟。
活動難點:學習制作早點的操作技能。
活動過程:
1、提問:今天早餐你吃了什么?你還吃過哪些早餐?吃了早餐以后,你有什么感覺?( 請講得好的.幼兒想大家介紹自己吃的早餐,并說出沒吃過早餐后的感覺。)
2、教師指導幼兒看懂美術(shù)用書中關(guān)于大餅、油條、湯圓、小籠包子等泥塑的制作步驟。
3、教師示范,幼兒重點學習油條盤卷和捏小籠包子的操作技能。
4、幼兒學習運用輔助材料點綴點心。如:在大餅上用牙簽輕輕地戳幾個洞,表示大餅上面得芝麻。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家鄉(xiāng)的話是xx話,并能區(qū)分xx話和普通話。
2、能根據(jù)圖片理解童謠的內(nèi)容,并學習用方言念童謠。
3、感受童謠的節(jié)奏變化和押韻的.樂趣,并激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難點:
理解童謠的內(nèi)容,學用方言念童謠。
活動過程:
一、xx話引入,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指導幼兒用xx話和客人老師打招呼,讓幼兒初步感受xx話。
二、引導幼兒認識xx話,能區(qū)別xx話和普通話的不同。
1、引導幼兒認識xx話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剛剛說的是什么話嗎?
師幼用xx話和客人老師打招呼。
2、教師引入童謠,引導幼兒感受xx話和普通話的不同。
師:你聽到了哪句有趣的話?
師:這和我們小朋友平時用普通話念的兒歌一樣嗎?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根據(jù)圖片理解童謠的內(nèi)容,并學習每張圖所對應(yīng)的xx話。
1、觀察ppt2,理解并學習童謠第一句
。1)一、一,一啥個一?一只小貓跑得急。
2、觀察ppt3,理解并學習童謠第二句
。2)二、二,二啥個二?二只小狗吹風涼。
3、觀察ppt4,理解并學習童謠第三句
(3)三、三,三啥個三?三只小豬爬雪山。
4、觀察ppt5,理解并學習童謠第四句
(4)四、四,四啥個四?四只老鼠偷吃油。
5、觀察ppt6,理解并學習童謠第五句
(5)五、五,五啥個五?五只小鴨捉小魚。”
四、完整念童謠,并介紹童謠的名字
1、教師五張圖一一出示,引導幼兒回憶童謠。
2、教師指圖,引導幼兒連起來完整念童謠
3、師介紹童謠名字
五、問答表演
1、教師答,幼兒問
2、教師問,幼兒答
3、集體表演
六、結(jié)束,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家鄉(xiāng)話的學習興趣。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復(fù)雜的語言信息。
2.理解長短、粗細等關(guān)系。
3.能根據(jù)語言指令找到符合要求的選項。
活動流程:
引入活動――游戲"它在哪里"――觀察旅行包――分類紙筆――幼兒操作
材料準備:
1.掌偶"青蛙小姐"一個。
2."青蛙小姐的朋友們"圖片一張(教具)。
3.幼兒操作材料:旅行包、筆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教師出示"青蛙小姐"玩偶后提問:"她是誰?"讓幼兒認識她是一只青蛙小姐。
教師:"為什么她快樂?"(因為她有許多朋友。)
。ǘ┯螒"它在哪里?"出示大游戲圖"青蛙小姐的朋友們"。
教師:"看,這就是她朋友們的照片,青蛙小姐都有些什么朋友?"(青蛙。)教師:"這些青蛙長的一樣嗎?"(不一樣。)教師:"怎么不一樣?"(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教師:"每個青蛙的身上都有一個什么樣的符號?"(數(shù)字符號。)教師:"你能按我的要求,找到青蛙小姐的好朋友嗎?"教師提問:
1.照片上最胖的是青蛙小姐的好朋友,它的數(shù)字符號是幾?
2.照片上最瘦的也是青蛙小姐的好朋友,你能找出它嗎?
3.照片上最小的青蛙是誰?
4.照片上又高又瘦的青蛙在哪里?
5.照片上最胖最矮的也是青蛙小姐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嗎?
請幼兒一一指出。
。ㄈ┯^察旅行包
1.教師:"小朋友真能干,幫青蛙小姐找到了好朋友。今天,青蛙小姐想和這些好朋友一起出去旅行,她想把剛買好的東西也帶去給朋友們展示一下,怎么帶出去呢?"(用包。)教師:"對,青蛙小姐有一個旅行包。"
2.出示"旅行包",請幼兒觀察認識。
教師提問:"旅行包上許多圓圓的東西是什么?"(紐扣)"這些紐扣有什么不同?"(顏色)"有幾排?"(四排)"第一排第三顆紐扣是什么顏色?""第三排第四顆紐扣是什么顏色?"
。ㄋ模榧埞P分類
1.教師神秘的:"青蛙小姐想把什么好東西裝進這個漂亮的旅行包里呢?"給幼兒猜一猜的機會后出示"鉛筆"圖片,請幼兒觀察。
提問:"這些筆一樣嗎?"(不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分別從顏色、長短、粗細等方面進行討論認識)
2.教師請幼兒拿出自己的操作材料(鉛筆)幫助青蛙小姐分類整理好鉛筆,把相同的'筆分在一起。
鼓勵幼兒邊分邊說,"最長的筆"、"最短的筆"、"不長不短的筆"、"不粗不細的筆"等等。
。ㄎ澹┯變翰僮
1.幼兒取出"旅行包"準備。
2.教師以"青蛙小姐想把哪些筆裝進旅行包呢?""她想把找到的筆放進哪個紐扣的口袋里呢?"為問題,讓幼兒根據(jù)練習冊上的練習題逐一提出指令,讓幼兒選擇適合的筆將其插在"旅行包"圖片指定的位置上。
3.幼兒和老師一起檢查,驗證答案。
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用長頸鹿尺子作為獎品送給幼兒。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是成功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來源:孩子是個調(diào)皮的小天使,雖然他們有時候調(diào)皮搗蛋,但是他們都很善良都很愿意幫助同伴、為老師做事情。于是我生成設(shè)計了這次活動,想讓孩子的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中,區(qū)分小雞和小鴨的特征并學學畫鴨子來救小雞,感受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區(qū)分小鴨和小雞的特征,根據(jù)故事情境學畫鴨子。
2、感受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背景圖、小鴨、小雞、音樂、繪畫用品、剪刀、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發(fā)興趣
教師:孩子們今天張老師帶你們?nèi)コ靥吝,看看池塘里有什么小動物,它們在做什?
小結(jié):剛才我們看見了小鴨子,它們在游泳。
二、通過比較區(qū)分不同
教師:上一次我們已經(jīng)認識過小雞了,想想看小雞和小鴨有什么不一樣?
重點提問:它們的腳有什么不一樣?它們的本領(lǐng)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鴨子會游泳小雞不會游泳?
小結(jié):小雞的嘴巴尖尖的,小鴨的嘴巴扁扁的;小雞腳是細細的腳趾是分開的,而小鴨的腳趾上有腳蹼是連起來的;小雞的身體是圓圓的,小鴨的身體的扁扁的尾巴翹翹的.;最重要的是小雞不會游泳,而小鴨會游泳。
三、學畫鴨子感受快樂
1、聽故事想想救小雞的方法。
重點提問:兩只鴨子太少了,它們的力氣不夠,無法把小雞救上岸,我們有什么辦法來幫幫它們?
2、教師示范畫鴨子,幼兒學畫,幼兒剪貼鴨子。
3、教師講完故事,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小結(jié):小雞謝謝小鴨們救了自己,小鴨子們心里常高興,因為幫助別人是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小朋友你們快樂嗎?
延伸活動:
孩子們我們一起幫助了小鴨救小雞,它們可高興了,邀請我們來跳一支舞,一起來跳舞吧!
活動反饋:
本次活動用了通過參觀美麗的池塘,以小鴨和小雞的故事來引出學習畫鴨子的活動,孩子們先的很感興趣;顒舆建立在孩子的經(jīng)驗點上,因此孩子在說說小鴨個小雞有什么不一樣的時候舉手的積極性很高。最后孩子們完成作品的情況也不錯,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結(jié)束了本次的活動。
中班教案 篇7
主題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實際任務(wù),幼兒學會跟客人主動打招呼,會用適當?shù)恼Z言行為跟人商量著玩,當別人接受時,能從表情動作表示高興。從而培養(yǎng)幼兒愿意運用這些方法,主動與人交流,并友好相處。
一、教學性情境
活動名稱:交朋友
活動要求:讓幼兒學會用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當別人不接受自己時,會想辦法讓別人喜歡自己。
活動準備:木偶劇表演,課前學習表演《拉拉勾》。
活動指導: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啞巴老虎》,幼兒觀察交流。
1.小動物們愿意和老虎威威交朋友嗎?為什么?
2.老虎威威想了一個不說話的辦法來跟小動物們交朋友,你們想一想不說法這個辦法好不好?為什么?(可用表情、動作,好聽的聲音)(幼兒嘗試)。
3. 除了用這些方法交朋友,還有什么好辦法能交朋友?(幼兒商量,教師巡迥指導)。
4.小朋友們想了這么多好辦法,看看老虎威威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
5.它終于交上了朋友,老虎威威是怎么交上朋友的?
(二)小結(jié):關(guān)心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和你交朋友。
。ㄈ┯螒颉独础罚w驗交上朋友的快樂。(實踐操作)
二、實務(wù)性活動
。ㄒ唬┚唧w內(nèi)容
1.接待客人
2.外出作客
3.結(jié)伴游玩
4.打電話
。ǘ┚唧w方法
1.時間:可利用節(jié)假日。
2.交往對象:成人、孩子(熟悉的、陌生的)。
3.鼓勵幼兒在家里自己給老師打電話,并能找話題與老師交談。
。ㄈ┗顒又攸c:積累交流經(jīng)驗。
。ㄋ模┗顒又笇В
1.請爸爸、媽媽反饋活動情況。
2.幼兒完成任務(wù),老師與他們個別交流。并加以鼓勵。(你和誰一起玩的?玩得怎么樣?為什么……)
三、分享交流活動
(一)活動要求:通過運用已經(jīng)學會的適合的.交往方式,獲得成功的體驗,激勵小朋友以后再次使用這些交往方法。
。ǘ┗顒訙蕚洌涸O(shè)置“借東西”的情境障礙:
1.老師正在上課,門關(guān)著;
2.我的老師不在;
3. 老師說:“哎呀,你們要借的東西我沒有,在其他老師那里”;
4.老師正與別人談話。
(三) 分享交流:
1.創(chuàng)設(shè)“借東西”的真實情境,從中觀察孩子的反應(yīng)。
。1)我想請小朋友幫忙,向其他老師借一些東西,誰愿意幫助我?
。2)我非常需要這些東西,請小朋友一定要想辦法借到這些東西。
2.根據(jù)幼兒的實際反應(yīng),進行交流討論。
。1)你們是怎么借到東西的?(笑咪 咪,有禮貌,不打擾別人……)
。2)你們在借東西時碰到了哪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3.實務(wù)性經(jīng)驗的聯(lián)想,幼兒交流分享。
。1)今天我們學會借東西的本領(lǐng),那么平時你們遇到事情是怎么與人打交道的?
。2)是不是也用過這些好方法呢?
4. 幼兒得到的體驗:如果我們有事情,應(yīng)該主動地告訴別人,讓別人明白,看看別人是不是愿意幫忙,當別人給了我們幫助,我們要感謝別人。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精選】中班教案07-29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精選)中班教案07-27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精選】07-21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