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粘杯子的氣球
【活動目標】
1、了解杯子被氣球“抬”起來是因為氣球與杯子壁之間有摩擦力。
2、探索加了水之后的杯子是否能被氣球“抬”起來呢?體會摩擦力大小的變化。
3、了解簡單的氣壓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材料:杯子(塑料杯)、氣球、打氣筒、刻度貼。
其他:水、抹布。
【重 點】
了解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摩擦力。
【難 點】
用打氣筒吹氣球或者用嘴巴吹氣球。
【活動過程】
過程一:導入
教師可以跟幼兒一起進行討論拿起杯子的多種方法,隨后出示氣球,氣球是我們平時用來玩的,我們可以不用手而用氣球把杯子抬起來嗎?
過程二:觀察氣球在杯子里慢慢膨脹后,會有什么現(xiàn)象?
把氣球放入杯子中,利用打氣筒或者用嘴巴把氣球慢慢吹起來,然后用手捏住并拿起氣球,會發(fā)現(xiàn)杯子和氣球緊緊的“粘”住了,這是為什么呢?有的小朋友會想到是因為氣球太大了,把杯子撐住了。我們試著把杯子拽下來,會需要用到一定的力氣,原來氣球和杯子“粘”在一起是因為它們之間有一定的摩擦力,而且由于杯子比較輕,所以很輕松的就把杯子“抬”起來了。而且隨著氣球慢慢的膨脹,杯子里的空氣被擠出去,這時杯子里的氣壓小了,氣球就被“吸”進去了。
過程三:試著往杯子里加水,氣球還能把杯子抬起來嗎?
先把刻度貼粘在杯子的外面,根據刻度貼上的格子往杯子里倒入相應量的'水,從第一個刻度到最后一個刻度,我們發(fā)現(xiàn)杯子的重量在逐漸增加,而水面與杯子邊緣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所以放入前三個刻度的水時,氣球還可以“抬”起杯子,而隨著杯子的重量越來越重,水面與杯子邊緣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時,氣球與杯子壁之間的摩擦力也越來越小了,氣球就“抬”不起來杯子了。
過程四:除了用氣球,我們用嘴巴試一試,也可以把杯子“抬”起來。
用嘴吸一吸杯子里的空氣,杯子也可以“粘”在我們的嘴巴上了,因為我們把杯子里的一部分空氣吸走,杯子里的氣壓變小,所以杯子就“粘”在了嘴巴上,這個和吸盤的原理是一樣的。
【活動拓展】
用氣球在光滑的物體表面上和粗糙的物體表面上分別進行摩擦,感受哪兩個物體之間的摩擦力大。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操作、實踐,引導幼兒區(qū)分泥與土,了解他們的性能用途,感知泥、土的不同特性。
2、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泥工技能,進行泥工創(chuàng)作,啟發(fā)幼兒合理利用輔助材料和工具塑造作品,運用分泥、連接、捏邊等技能塑造組合物體。
3、鼓勵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愿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充分發(fā)揮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1、準備大量不同種類的土(紅土、黃土、沙土等)、水、玩泥工具、和好的泥(少量)、各種泥玩具。
2、準備相關的圖片資料,如:水土流失圖、填海造田圖。
3、錄音機、《泥娃娃》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1、感知觀察土。
出示準備好的土,請幼兒仔細觀察、感知。
“請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用小棍翻一翻,看看土是什么樣的?聞聞有什么氣味?大;考吧.幼,師網出處看看土里有什么?各種土有什么不同?”
2、了解土的用途。
討論:想一想土有什么用處?引導幼兒自由發(fā)言,說出土可以用來種花、種樹、種莊稼,人們蓋房子也要用土,有的小動物也生活在土里(小螞蟻、蚯蚓……)。通過組織幼兒討論,使幼兒了解土對人及動植物的重要性。
3、玩泥活動。
出示和好的泥,觀察和好的.泥與土有什么不同,怎樣才能讓土變成泥,老師和幼兒共同嘗試和泥巴:
、偶铀^少,泥土有點干,不易成型易破碎。
⑵加水過多,泥土就變成稀泥,順手流淌,不易成型。
、羌舆m量的水和土,泥土就會粘在一起,使勁揉幾遍就會變得光滑細膩。
4、師生共同玩泥,體驗玩泥的樂趣。
、磐婺喟,說一說泥巴是什么樣子?揉一揉、捏一捏有什么感覺?
⑵民間游戲《放炮仗》:請幼兒將手中的泥團圓、捏成碗狀,念兒歌:“東胡同,西胡同,都來聽我放炮仗”,然后用力將泥碗口朝下,摔到地上,泥碗會發(fā)出清脆的“啪”聲,比賽看誰摔出的聲音響亮。
、切蕾p泥玩具,猜猜這些可愛的泥玩具是怎樣做出來的?引導幼兒邊欣賞歌曲《泥娃娃》邊動手創(chuàng)作各種泥玩具,鼓勵幼兒學習使用輔助材料,塑造組合物體。
5、教育幼兒要珍惜土地資源。
出示有關土壤流失的圖片,講解河流兩岸的土地逐漸被沖刷,土地越來越少,使幼兒知道中國的人口很多,土地資源有限。因此,要珍惜僅有的土地資源。告訴幼兒,人們?yōu)榱吮Wo土壤所做的工作:人們用植樹造林來固定土壤,填海造田來擴大土地面積……
討論:如果沒有土的話,會怎么樣呢?
[活動延伸]
觀察自然角里種植的植物,了解泥土與植物的關系。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 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錄音;小記錄表6張;小昆蟲4只為一組共6組;保護色前期準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么玩?(一個人抓,其余人躲)
2. 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認識他們嗎?
3. 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蝴蝶、瓢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木枝節(jié))
二、基礎部分
。ㄒ唬├ハx捉迷藏
、蹦銈儸F(xiàn)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吧!
⒉找昆蟲
、牛ǔ鍪緢D二)誰躲在了這里?花螳螂為什么躲在這里?(看看它的顏色,花的顏色:花螳螂的顏色和花的顏色一樣,這樣子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哦!花螳螂是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什么事保護色呢?(這種躲在與自己顏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護的方法就叫做保護色)
、七有許多昆蟲也藏了起來,你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只昆蟲?(出示木枝節(jié))
木枝節(jié)為什么要躲在樹枝上呢?(看看它的顏色、形狀,所以藏在樹枝里不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
總結:原來木枝節(jié)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悄銈兊.眼睛可真厲害,那還有一只昆蟲也藏了起來,你們找到它了嗎?(出示枯葉蝶)
枯葉蝶為什么要躲在樹上呢?(看看它的顏色、形狀:像枯葉,躲在樹上就不容易發(fā)現(xiàn))
總結:原來,枯葉蝶也藏在了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辰裉,我們了解了一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家什么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先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雌鋵,會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昆蟲可不僅僅只有花螳螂、枯葉蝶和木枝節(jié),還有一些昆蟲也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呢!你看!它是誰呀?(紡織娘、尺蠖)它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躲在與自己顏色相近的地方)
(二)幫助昆蟲藏一藏
⒈還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么地方,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好嗎?
介紹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別放了一張記錄表和一些小昆蟲,待會每張桌子坐四個小朋友,然后這四個小朋友根據“保護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幫這些小昆蟲找一找最合適它們的隱藏地方。操作前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這一欄表示什么?(隱藏的地方)那么另外一欄就請你貼上隱藏在這的昆蟲。昆蟲后面我貼了雙面膠,待會把雙面膠撥下來后請你放在盒子里就行了。行動!
、灿變翰僮,教師指導。
⒊評價:誰來介紹一下?這是誰?為什么躲在這里?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為什么?(顏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來躲藏)
總結:原來,你們都是利用保護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三、本領遷移
⒈(過度)其實,除了一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好嗎?
、玻úシ艅游飯D片)
、弄{子:這是誰,它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曝堫^鷹:你看誰藏在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抢坐B:這又是誰?它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雪地的顏色和自己的顏色相近)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哦!我們的雷鳥可厲害了,它還能根據季節(jié)的變化改變自己身上的顏色呢!冬天的時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變成了與周圍顏色一樣的顏色呢!
⒊那我們人又是怎樣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呢?(出示圖片)(看看衣服、臉上的顏色和周圍的顏色怎么樣?)哦!他們?yōu)槭裁匆帽Wo色保護自己?
四、活動延伸
、逼鋵,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誰愿意說說你想躲在哪里,為什么?
、参蚁嘈拍銈兌加凶约旱南敕ǎ敲从锌盏臅r候就來用保護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好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從頭到尾,幼兒的參與性都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再次利用游戲將本節(jié)活動的核心內容提升,并與開頭的游戲相呼應,使幼兒在愉快而又輕松的氛圍下達到了預設目標要求。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當然,在活動中也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總是急切地想告訴幼兒答案,沒有讓幼兒盡情地回答;環(huán)節(jié)設計方面,感覺還是不夠新穎,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繼續(xù)完善。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阻力,了解降落傘的作用。
2、知道當載重相同的情況下,傘面越大接觸的空氣越多,所受的阻力就越大。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大小不同的塑料薄膜、紙杯、剪刀、跳傘兵圖片
重點與難點
傘面越大接觸的空氣越多,所受的阻力就越大
活動過程:
一、奇妙的降落傘
1、請幼兒猜謎語:“背著像個布疙瘩,灑在半空像朵花,騰云駕霧本領大,空軍叔叔喜愛它!弊層變赫f說是什么。
2、出示跳傘兵圖片,提問幼兒:這是誰?他為什么可以從飛機上跳下來?為什么降落傘可以讓人安全地從半空中落下來?
3、教師出示自制降落傘,并拋向空中,請幼兒觀察降落傘的下落。引發(fā)幼兒討論:降落傘下落時傘面是怎么樣的?為什么傘面會鼓起來?
小結:降落傘下落時傘面打開,將空氣包裹起來,空氣產生阻力使降落傘慢慢下落,人活著物品依靠降落傘從高空慢慢落地,就不會摔死或者摔壞。
二、制作降落傘
1、引導幼兒觀察教師自制的降落傘,思考并回答:這個簡易的降落傘是怎么樣做的?
2、介紹提供的各種制作材料,幼兒兩人一組合作制作一個降落傘。
三、玩玩降落傘
1、請幼兒同時將降落傘從較高的地方降落下來,比比誰的降落傘下落得慢。
2、選擇最先落地和最后落地的兩個降落傘再次降落,請幼兒觀察并思考:哪個降落傘下落得慢?為什么?
3、討論并引導幼兒比較兩個降落傘,知道傘面大的降落傘下落速度慢。
小結:因為大的傘面接觸的空氣多,所受到的阻力也大。
價值分析:
以謎語的形式引出降落傘,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同時通過觀看自制降落傘,了解降落傘的原理。
親自動手制作降落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通過第三環(huán)節(jié),讓孩子知道當載重相同的情況下,傘面越大接觸的空氣越多,所受的阻力就越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11-21
科學教案11-22
科學教案11-23
科學教案11-23
科學教案11-23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1-26
科學教案11-28
科學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