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課改工作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偨Y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課改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1
我校于20xx年3月19日、20日進行了兩天的公開課教研活動結束了,通過兩天的活動,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講課教師都能比較好的把握教學新理念、運用教學新方法,努力構建新課堂,更加符合素質教育對課改的要求。
一、教學亮點回顧
1、教師能夠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導學案式教學。能在教學中起“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的作用;能立足于學生的“學”,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注重學習小組的合作,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能夠管住自己的嘴,把時間留給學生。
2、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每節(jié)課的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和展示這兩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都比較合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在討論中學生學會互相交流,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不同見解,積極參與,培養(yǎng)了學生協作學習的'習慣以及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比較顯著的有六年級語數、四年級語數。
3、教師重讀重寫。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它不僅是學生識記、理解課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鑒賞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是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一種眼、口、耳、腦協同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活動。因此,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在瑯瑯書聲中,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交流;在瑯瑯書聲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語文課上,每一位老師都能夠認真板書每一個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我校的張君梅和呂新花兩位老師深知這些,因此在這方面做的很好。
二、要努力的方面:
1、繼續(xù)加強“導學案式”教學模式的學習和使用,不做無味的討論和交流。
2、經常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要不怕麻煩,多用多學。
3、課堂上要重視“展示”兩個字。我們鼓勵孩子在課堂上展示,就是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思考,當然展示不是不讓老師講了,而換了個小老師上臺講。所謂的高效,能不能在一分鐘內有更多的學生在展示。在同一時間,有五十個孩子有二十五個展示的,就是高效。
4、要注重課堂上的激勵評價,在教學中適時、正確地運用評價手段,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和諧氣氛,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實例,面對一個個不同特點的孩子,其評價也必須具體化、準確化,即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實現由概括性評價到有針對性評價的轉變。如“你讀得這么出色,又流利,又有感情,我們大家都聽得入迷了。”鼓勵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到一種滿足,一種驅動。
這種帶有鼓勵性、欣賞性的評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但教師在對學生給予鼓勵時還要注意因人而異。一個班學生的智力、品德、個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教學中給他們的評價也是不同的。我贊譽鞭策優(yōu)秀生,肯定、鼓勵中等生,寬容、激勵后進生。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2
課堂教學提質增效,課改是核心。20xx年3月,我校全面啟動了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試點校工作。全校21個教學班,1205名學生,38位教師參與了課改實驗。20xx年秋季提出了高效課堂“1+345”教學模式。即:“1”是指高效課堂即生本課堂,課堂教學從“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進發(fā),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是挖掘學生潛力,發(fā)展學生能力!3”是指貫穿課堂的三種學習時間:預習、研習、練習;“4”是指師生的四種教學行為:傾聽、自主、合作、展示;“5”是指教學的主要流程:預習導航、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撥升華、練習反饋。創(chuàng)新的“1+345”教學模式,打造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價值觀,F將具體工作匯報如下:
一、營造課改氛圍,開啟課改思想之門
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轉變教師固有的教育觀念,是課改實施的前提。針對課改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教師定力不足、行政推動力缺乏等制約因素,我校從營造課改氛圍,激發(fā)教師參與課改熱情入手,在做好課改組織建設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兩項工作:
一是師資培訓常態(tài)化。近九個月的課改實驗,可以說師資培訓工作貫穿始終。我校召開新課改動員大會1場,課改實驗中期小結2次,聘請專家講座3次,開展高效課堂體驗活動2次,組織理論培訓9次,組織研討課27節(jié),觀摩課12節(jié),參與導學案編寫教師41人,撰寫學習心得73篇,赴外地參觀學習123人次。
二是管理制度細致化。我校制定了《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了課堂教學改革“三步走”總體目標,即:第一步,20xx年,實現教師有所認識、模式基本成型;第二步,20xx年上學期,模式趨于成熟,質量有所顯現;第三步,20xx年下學期,模式富有特色、質量明顯上升。同時,我校先后制定和修改一系列課改管理制度,如:《高效課堂教學常規(guī)管理制度》、《高效課堂教學評價表》、《高效課堂推進工作制度》、《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獎勵制度》等。
通過持續(xù)不斷的學習培訓與制度建設,轉變教師觀念,轉換師生角色,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傳遞課改前沿知識,交流教學改革經驗,開啟教師課改思想之門。
二、完善實驗過程,構建課改管理系統(tǒng)
在全面推進課改的工作中,實驗過程是關鍵。我校實施“三抓三重”策略,逐步形成民主、開放、有效的教研機制,促進新課改工作目標的逐步落實。所謂“三抓三重”,是指抓高效課堂教學重細節(jié),抓骨干教師引領重活動,抓校本研訓重實效。
1、抓課堂重細節(jié)做到“五看”。一看小組建設,是否建立組名、設計呼號、選拔培訓組長、優(yōu)化組合組員、明確幫扶對子,是否構建“對話、交流、互動”的課改文化;二看導學案編寫與運用,是否注重導學案作用的發(fā)揮,注重學法指導,是否重視導學案反思與再研究工作;三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三要素”、“五環(huán)節(jié)”是否落實;四看課堂檢測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五看試驗示范班是否在年級中起到輻射、示范、“以點帶面”作用。而這些課堂細節(jié)的落實則通過教學部門、聯點行政嚴格的“走課”、“推門聽課”、“開門聽課”及組織“研討課”、“觀摩課”、“群議課”等制度予以落實。
2、抓骨干重活動注重“兩頭”。學科骨干教師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中堅力量,年輕教師持續(xù)發(fā)展是力量源泉。我們把骨干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師徒對子。在骨干教師中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每學期開展一次論壇,上一節(jié)研討課,研究一項小課題,帶一名青年教師。在青年教師中開展“五項研究”活動,即每學期寫一本教學反思,交一份教材分析報告,記一本讀書筆記,聽評課不少于20節(jié),組織一份集體備課的.主講稿。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的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青年教師有所依靠,骨干教師看到成果,從而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
3、抓教研重實效突出“兩點”。一是突出校本研訓重點。我校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校本研訓工作重點,要求課改教研組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研究的專題,在集體備課中得到體現。二是注重校本研訓過程管理重點。為了加強對校本研訓的過程性管理,學校明確了行政人員分工及職責,完善相關制度。行政人員必須與聯點的教研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教研活動,確保教研活動的真正落實。同時,建立行政人員檢查督導制、教師課堂教學考核制。
三、落實保障措施,建立課改保障體系
為構建以學案為載體高效、自主、開放的課堂,我校建立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一是組織領導保障。學校成立課改領導小組、工作小組,明確各職能組的作用,全面規(guī)劃、統(tǒng)籌、指導學校課改工作,切實增強對課改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二是實施操作保障。我校教學部門加強課改示范引領,完善激勵評價機制,積極營造講課改、學課改、比課改的良好氛圍,加強校本教研和課題研究,大力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三是經費投入保障。學校合理利用有限資金,加大課改投資力度。近九個月的時間里教師培訓、學習、體驗投入資金4.1萬元,編印導學案4.85萬元,擬投入課改所需教學設備資金約13萬元,為高效課堂建設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和師資儲備。
課改是一場改善教育生態(tài)的革命。這場革命只有找到了規(guī)律,選對了模式,抓住了本質,就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在近九個月的課改實驗中,我們有過迷惑,有過徘徊。但一路走來,局領導的關懷、鼓勵,業(yè)務部門的指導、幫助,老師們付出的艱辛,同學們收獲的成長,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大霧彌漫之后陽光終會普照大地,我們期待著高效課堂因此變得和諧而幸福,智慧且靈動。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10-08
小學課改工作總結(精選16篇)08-26
小學數學課改工作總結01-27
小學語文課改工作總結05-17
小學教學課改反思12-27
課改工作總結05-14
課改工作總結03-17
課改工作總結05-21
小學課改教學工作總結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