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綜合實踐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1
活動背景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風俗里,甚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透過這些畫面,激發(fā)學生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對春節(jié)有更全面的了解,學會使用多種方式獲取資料,合理整理資料,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了解春節(jié)的由來、禮節(jié)及相關習俗。體會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向往。養(yǎng)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
2.通過自主探究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獲得信息。
3.提高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養(yǎng)成團結互助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較全面地了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了解春節(jié)的由來、禮節(jié)及相關習俗。體會節(jié)日的熱鬧氣氛,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向往。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學生在家長幫助下收集有關春節(jié)的圖片資料 ,利用網絡查找有關描寫春節(jié)的詩句春聯(lián)等,制作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走進傳統(tǒng)節(jié)日
。ㄒ唬┩瑢W們,老師說一句詩你知道它是我國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
老師說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你能用一句詩來描述嗎?端午,重陽,春節(jié)
我們上個月圍繞中秋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這個月我們一起走進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
二、課前準備,走進春節(jié)
課前,我們圍繞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梳理出了三個問題:春節(jié)的又來,春節(jié)的習俗,春節(jié)的食俗。同學們圍繞這三個問題做了哪些準備?(學生介紹自己的準備)聽了你們的介紹,老師為你們點贊,相信這節(jié)課你們的匯報一定很精彩。
三、匯報展示,體驗春節(jié)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當今社會,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已經慢慢變淡,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唯有春節(jié)這個節(jié)日千百年來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牽掛和難以割舍的情結。春節(ji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就請春節(jié)由來小組先給大家介紹
第一小組:
孔旭佳開頭:我們中國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過春節(jié)的?為什么要過春節(jié)?請聽我們小組的匯報:(春節(jié)的起源,春節(jié)的正式稱為,年獸的傳說,年的意義)
孔旭佳結尾:先用原來的
小結:幾千年來,春節(jié)早已在人民心中植下了根,融入華夏民族的血液里,春節(jié),滿含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播撒明天的希望,歷史在發(fā)展,社會在演變,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又保留了哪些風俗習慣呢?
第二小組展示:
組長進行開場白:下面就由我們組為大家匯報春節(jié)的習俗
逐一匯報:
1、童謠,帶著大家讀童謠,提出問題:從這首童謠中你們看出來哪些習俗?除了這些習俗你們還知道哪些習俗?下面由我們組的同學來一一介紹這些習俗。
2、掃塵, 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漢族傳統(tǒng)年俗之一。起源于古代漢族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后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漢族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這一天,房前屋后徹底進行打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凈凈地迎新春。大家小戶準備過年。在祀灶前后至除夕,應有一次衛(wèi)生大掃除,墻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處一年的積塵,均須于此日以掃帚清除干凈;箱柜上的金屬把手等,也應擦拭一新 (配圖片)
3、貼年畫,貼門神,貼窗花,中國結,(教師參與)貼春聯(lián),(教師參與)
4、放鞭炮(教師參與)拜年, 壓歲錢,守歲看春晚(春節(jié)序曲配樂)
春晚自1983年起,已陪伴我們走過了33個除夕之夜。它的娛樂方式為我們送來了濃濃的年味。除夕看春晚成為了我們現代人一種新的習俗。
總結:春節(jié)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這些風俗之外,春節(jié)的食俗也有著深刻的寓意,飽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下面請春節(jié)食俗小組來匯報春節(jié)的美食.
組長:年夜飯
生1:中國人的年夜飯不僅吃出了美味,更吃出了文化,首先講究四平八穩(wěn),誰知道年夜飯中這”四平八穩(wěn)”都是什么?(配樂)
年夜飯、餃子、年糕等
我們班的同學來自各個地方,你們老家春節(jié)餐桌上的美食又有哪些呢?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除夕夜的過法不斷翻新,餐桌上的菜肴所承載的那份親情和人們祈求來年的吉祥平安的愿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穿戴起新衣,品嘗起美食,與家人共享團圓,共享歡樂,這就是年的味道。同學們,如果讓你用一個四字詞語去形容,你又覺得年的味道是什么呢?
四、升華情感,團圓在春節(jié)
。ㄒ唬┳怨胖两,春節(jié)的魅力深入人心, 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也不管是從前還是以后春節(jié),卻有著共同的特點,你覺得是什么呢?
小結:數千年的文化傳承,讓中國人對家有著深深的眷戀。某種意義上,回家過年是中國人的一種信仰。春節(jié)期間,我觀看了央視一則有關春節(jié)回家的公益廣告,深有感觸,想與大家分享:
送禮(配樂難忘今宵):春節(jié)是喜慶的,春節(jié)是歡樂的,讓我們把這份喜悅之情與到場的老師們共同分享.
中國的春節(jié)如同西方人的圣誕節(jié)一樣,是一年當中最為盛大的節(jié)日。盡管隨著時代的.變遷,
春節(jié)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jié),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如果你用一個詞來形容春節(jié)
3、問題如下:
。1)年最怕什么?
(2)人們用什么方式來驅趕年獸?
過渡:
春節(jié)所包含的內容在變,人們過春節(jié)的方式在變,但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所凝聚的濃濃的民族情感沒有變。
4、過渡:這第一個小組的匯報給咱們的匯報開了個好頭,讓咱們期待下一個小組的精彩表現.
。ǘ┐汗(jié)的風俗
A、習俗一組:
1、以童謠形式展示,教師可帶動其他組學生一起拍手打節(jié)奏,調動課堂氣氛。
2、指名學生評價,教師可適當對童謠進行梳理。
師:這大年初一扭一扭,扭是什么呀?給咱們扭一個唄!
從童謠中,我們知道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節(jié)是指從臘月臘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3、過渡:我知道還有一個小組研究的也是春節(jié)的習俗,是哪個組,請舉手示意一下。看!他們都迫不及待了。來!請上這個小組。
B、習俗二組:學生通過解說配合實物展示。
1、放鞭炮: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人們除了在春節(jié)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jié)日及喜事慶典,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師補充:爆竹聲后,碎紅滿地,俗稱“滿堂紅”,乃大吉大利之兆。
2、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門對、對聯(lián)、桃符等,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今天,我們給大家?guī)砹艘环鶎β?lián),你們會讀嗎?
學生出示春聯(lián),指名學生試讀。
3、貼窗花: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請欣賞我們給大家?guī)淼拇盎āR环且允橹黝}的窗花,一幅是象征年年有余的全家福。(PPT)
師補充: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瑰寶,具有強烈的民俗色彩,老師也搜集了好多窗花,想不想
看?這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剪紙,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
4、貼年畫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陡5搲廴菆D》、《天官賜!、《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 一張張年畫給家家戶戶平添了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
師補充:還記得你家年夜飯桌上有魚這道菜嗎?年年有余有著吉祥美好的象征意義在里面。
5、拜 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拜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賀新年。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長輩還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矗∵@是爺爺給我的一個大紅包。 師補充:說說你是怎樣給爺爺拜年的?你們還給誰拜過年?怎么說的呢?(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人說不同的祝福話語。)
(三)春節(jié)食俗
年夜飯: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
介紹:年夜飯、餃子、年糕等
8、小結過渡:再次用掌聲感謝這個小組的精彩展示,讓我們感受到了魅力無窮的食俗文化。這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每一道食品都展現了我們悠遠凝深的文化。
(三)春節(jié)的詩詞
1、學生匯報展示搜集的相關古詩,并簡說詩題及作者、朝代。
師:咱們不聽詩的內容,光聽詩題就能充分感受到這些古詩與春節(jié)有關。如:元日指的是?除夜指的是?
2、小組齊誦《元日》。師提問:為什么要特別把《元日》這首詩展示給大家。
3、老師也搜集了一首與春節(jié)相關的古詩,請同學們試讀一下吧。ㄍ队俺鍪竟旁娫~)
甲午元旦〔孔尚任〕
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3、教師播放視頻,并加以解說。
這是一群農民工騎摩托車回老家過年的真實故事。畫面中的男主人公叫汪正年,夫妻二人外出打工6年,為了節(jié)省車費,每年他都騎摩托車帶著妻子回貴州老家過年。穿透夜色,揣著溫暖,迎著太陽,向著家的方向進發(fā)了!全程1350公里,要騎行五天四夜!一路崎嶇的山
路,風餐露宿,雨雪交加。有重重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危險時時刻刻在等待著他們。然而,所有的困難所有的危險在他們眼里都不算什么。對他們來說,親手為一年未見的女兒穿上過年的新衣的那一刻,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的那一刻,一年的辛苦,一路的奔波都有了幸福的意義。這一刻,人歡笑,家合美,幸福吉祥!
3、請學生談談看后的感受。
課堂小結:同學們,我們是個多民族、多節(jié)日的國家,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各種民俗民風形成的豐富的節(jié)日文化, 積淀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文明立身傳承之本。走進璀璨的歷史文化寶庫,收藏節(jié)氣、節(jié)日的經典,采擷一朵朵素淡清香的文化奇葩,領略唐詩宋詞、繪畫、書法、民風民俗感受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春節(jié),就讓我們一起從這里出發(fā),尋足踏跡,繼續(xù)探尋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芳華。
四、學科整合,布置作業(yè)
1、同學們,就讓我們以這次《走進春節(jié)》為主題,各個小組把你們的匯報成果制作成手抄報展示出來。
2、繼續(xù)搜集(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jié)日習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2
活動目標:
語文教育的天地是廣闊的,社會是語文學習的大課堂。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拓展語文教育新天地,給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孩子們走出封閉的課堂,去實踐、去探索,在實踐和探索中感受生活、體驗生活、關心生活、熱愛生活,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參與意識。
一、情感目標
1、通過合作小組的集體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社會參與意識。
2、通過參與此次實踐活動,增強環(huán)保意識,盡到環(huán)境保護的義務。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維能力等。
2、培養(yǎng)學生現代信息技術的熟練應用,通過與現代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和,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三、認知目標
1、在小組合作中開展共同意識,勇于在自己組內的研究中充當主要角色。
2、加強交流,在交流中實現資源共享,使雙方達到共贏。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設備。
2、照片、數據、文字資料。
活動過程:
一、導語
主持人:中國國家環(huán)?偩纸障蛏鐣剂颂幚沓鞘欣鴩倚袆臃桨,這個方案規(guī)定:今后中國的城市垃圾將進行填埋處理,并把垃圾填埋產生的氣體收集起來發(fā)電。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回憶前一段時間,我們對校園扔垃圾情況進行了調查,下面請大家說說你們小組采取了怎樣的調查方法?
。ㄒ唬└餍〗M成員在班上相互交流。
。ǘ┙處熆偨Y學生的發(fā)言:同學們分小組采取了多種方式,有的在書海中盡情遨游;有的到網上盡情沖浪;有的到校園里實地拍照、采訪、掌握第一手資料;有的發(fā)放調查問卷,到同學老師們中收集數據.........這些方法都被同學們所利用起來。這節(jié)課,我們就請各小組來展示自己的調查結果。
二、小組匯報
。ㄒ唬⿺z影小組匯報
偵察員向大家展示并交流:
。1)展示在學校老師辦公室垃圾箱內拍到的大量飲料瓶,及在校園垃圾箱邊分時間段拍攝的殘存食物的照片,并談談自己的想法;
。2)展示在學校垃圾箱里發(fā)現的大量廢紙(即作業(yè)本紙)及自己的感想。
。3)展示班級垃圾箱里拍到的大量零食包裝袋及學生飲用奶盒,并談自己的感受。
。ǘ┭菟囆〗M匯報
。1)情景再現:"殘存食物的形成"。
。2)情景再現:"廢紙山的形成"。
。3)情景再現:"垃圾箱在哭泣"。
。4)師隨機采訪:小品中雖然演的有些夸張,但是在我們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呢?學生結合實際談自己的行為習慣。
。ㄈ┱{查員小組匯報
。1)調查A匯報作業(yè)本紙用紙調查情況。然后請同學結合實際談談感想。
。2)調查員B匯報同學亂扔飲料瓶和零食包裝袋的調查情況,并隨機進行現場采訪,向同學發(fā)放調查問卷,驗證調查數字的可信度。
。3)調查員C匯報同學食物殘存調查情況,從而謹請同學"愛惜糧食,不要浪費"。
(4)調查員D匯報各班產生垃圾的`調查情況,就調查報告里提到的"凈化校園,從我做起"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ㄋ模┚W絡小組匯報
學生匯報以下相關資料(結合多媒體展示資料及圖片)
。1)有關垃圾對地球危害的相關資料。
。2)有關垃圾回收的相關資料。
。3)有關如何處理垃圾的相關資料。
三、學生自由展示
。ㄒ唬┨峁C會:據我了解,在前一階段的活動中取得成果的,不止以上四個小組,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收獲與體會。下面,就請你們來說說吧。
。ǘ⿲W生自由展示:說說自己還調查到了哪些資料,以及是怎樣獲取的。
。▽W生在課下不但在小組內交流,而且也打破了小組的限制,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學習。所以,在自由展示中從校內說到了校外,由現象說到實質;展示形式也十分豐富:有繪制的宣傳畫,有在課下自己制作的課件,還有手工制作及科學小實驗等。)
四、小結延伸
。ㄒ唬┱劯惺埽郝犃舜蠹覅R總的資料及調查結果,不知同學們有何感想?
1、學生談。
2、教師談。
師生們都感受到了校園產生垃圾情況的嚴重性,而且,都意識到了垃圾對地球環(huán)境資源的嚴重破壞。并且紛紛為減少校園垃圾情況獻計獻策。
。ǘ┇I計策:
1、請大家發(fā)揮智慧,獻出自己寶貴的金點子,讓我們的感受用盡快的時間變成行動,并且爭取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實踐隊伍中來。
2、由各小組到學校、社會上廣泛發(fā)放"金點子"調查表,征求大家有效減少垃圾的計策。以便做好環(huán)境保護工作。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了解家庭的含義,學會感受家庭的可愛與溫暖。
2、培養(yǎng)學生與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之間真誠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了解家庭的含義,學會感受家庭的可愛與溫暖。
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含義,學會感受家庭的可愛與溫暖。
教學輔助:
多媒體、掛圖、照片
教學設計:
一、情感體驗:溫暖的家庭。
小朋友,今日我們一起到小紅家去玩,好嗎
看,這就是小紅的家。(掛圖出示小紅的家)聽,屋里傳來了歌聲。(播放歌曲《可愛的家庭》)
二、實踐體驗:我敬長輩,長輩愛我。
1、可愛的家庭。
⑴聽后討論:聽了這首歌,你明白小紅的家里有些什么人歌里還唱了些什么(可愛的家庭)
、平榻B自我的家庭。
小紅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的、可愛的.家庭。我真想明白我們每一個小朋友的家庭是一個怎樣的家庭今日,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帶了一張全家福照片,請小朋友拿著這張照片來介紹一下自我的家庭,好嗎
、羌磁d小品表演《我的家》
小組活動:每個小組準備一個小品,小品的名字叫《我的家》,經過自我在家里經歷過的一件事情,來說明你的家庭是一個我敬長輩,長輩愛我的可愛的家庭。
2、小烏鴉愛媽媽。
我們人類每個人都有一個幸?蓯鄣募彝,那動物呢看,小紅家門口的樹上往著烏鴉媽媽一家。烏鴉爸爸出遠門了,呀,烏鴉媽媽怎樣了,小烏鴉又到哪兒去了叫呢
⑴討論,烏鴉媽媽家里發(fā)生了什么事小烏鴉又是怎樣對待媽媽的(烏鴉媽媽病了,小烏鴉出去找東西喂給媽媽吃。)
⑵即興表演:想象一下小烏鴉找來東西喂給媽媽吃,媽媽會對它說些什么小烏鴉又會對媽媽說些什么
3、兩只小象。
⑴說說小象鼻子在于什么(做好朋友)
⑵學生說說班級里同學問互相關心,互相幫忙,團結友愛的真實故事。
三、活動總結。
我們每個人除了有一個小家,還有—個大家——我們的學校。在這個大家庭里,我們同樣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忙,讓我們的學校成為可愛的大家庭好不好
板書設計:
可愛的家庭
可愛的家庭
小烏鴉愛媽媽
兩只小象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通過了解過年的來歷和故事、春節(jié)的習俗以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變化,了解和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2.比較各民族的新年習俗,培養(yǎng)收集資料的能力,學習如何整理資料、利用資料。
3.比較過去和現在的年貨情況,在活動中逐漸了解和掌握訪談、比較、觀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4.參加除舊布新的打掃和布置活動,學習與人合作,體會助人為樂與互助的快樂,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5.指導學生用歡快、熱烈的情緒演唱歌曲《過新年》,讓學生感受過年的熱鬧景象,教育學生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了解過年的來歷和故事、春節(jié)的習俗以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變化,了解和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2.比較過去和現在的年貨情況,在活動中逐漸了解和掌握訪談、比較、觀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教學方法:演示法、討論法、
動手實踐法教學過程:
第1課時活動
一 除舊換新大行動
生1:要過年了,人們都忙著打掃房間,迎接新年?墒俏壹亦従育R奶奶,她家只有一個人,冷冷清清的,要是能為她做點什么就好了。
生2:我們可以去幫齊奶奶裝扮房間,把過年的喜慶氣氛帶進她的家。 1.參觀齊奶奶的家。學生說說齊奶奶的家一共有多少個房間,分別是什么,基本情況是怎樣的,以及幫她布置家的時間。
2.做準備。羅列要做的事情,做好準備,列清單,準備工具。
3.動手布置。學生開始打掃房間,布置房間。
第2課時
活動二 不一樣的新年習俗
生1:昨天電視里播放各地慶祝新年的節(jié)目,我發(fā)現許多民族過年穿的衣服和我們不一樣。
生2:是嗎?我們一起來找找資料,把兩個民族不同的過年習俗做成對比卡片,向同學們做介紹吧!
1.說說自己民族的新年習俗。師:回憶一下自己每次過年的.情景。學生說一說,討論。
2.了解另一個民族的新年習俗。通過看書、看錄像、上網,了解其他民族的一些新年習俗。學生匯報資料。
3.歸類整理。師:大家找來的資料還真不少,我們一起來整理吧!學生把資料分成幾塊,分塊整理。
4.做對比卡片。學生把資料做成對比卡片。
5.作介紹。學生介紹。
第3課時活動三 年貨的過去和現在
生1:昨天我陪媽媽上街買年貨,媽媽說現在的年貨比前幾年多多了,她都挑花了眼。
生2:是嗎?過去的年貨和現在的有什么不一樣呢?
1.今年的年貨。讓學生記下家里買回來的年貨,互相說說。
2.去采訪。列采訪提綱,做采訪記錄單。
3.作比較。討論大家的采訪記錄單,把現在的年貨和過去的年貨比一比,說說有什么不同。
第4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聽音樂入室,師生用歌聲互相問好!
2.引言:今天,老師帶大家去坐一輛馬車,你們看是什么馬車呢?時間馬車會把我們帶到哪一天呢?
引入學生跟老師一起做律動《鈴兒響叮鐺》。
二、導入新課
1.從《鈴兒響叮鐺》進入新年的畫面,并配上聲音“過年啦,過年啦!”,使學生體會時間馬車載著我們到了新年這一天。
2.放歌《新年好》,師生互相祝賀新年好,體會新年氣氛。(課件播放歌曲伴奏及畫面)
3.請同學們說說過新年有哪些活動或場面,課件展示過新年的各種活動場面
4.課件范唱《過新年》,邊看邊聽,學生初步感受歌曲。
5.學生說出對歌曲的感受。
6、跟著范唱帶唱歌結束課堂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同色編和多色編的基本原理,能用編織的方法體現魚的形狀美、顏色美、花紋美。
2.掌握編織的方法,熟練利用美工刀的技能。
3.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節(jié)能教育。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用色卡紙制作魚兒的.技能。
教學難點:掌握用美工刀做魚身上劃紋的技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揭題
1.話。師:同學們,看過動畫片《海底總動員》嗎?說說這個動畫講的是什么故事,你最喜歡片中的什么魚?
2.看《海底總動員》的片段。
3.: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請來了海底的好朋友——魚兒們。
教師出示各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魚兒。
二、導探究,學會制作
1.覺得哪里最美?想一想,花紋是怎么做出來的?(教師引導各種顏色的紙條互相穿插在一起,形成美麗的花紋。)
。玻谱鞑襟E:a、畫一條魚b、剪下來c、裁出一條劃痕d、穿插紙條e、裝飾眼睛等
教師示范用剪刀剪紙條,用美工刀在魚身上劃出劃紋、如何穿插紙條和裝飾,講解要領。
3.板書制作方法的簡要提示:畫——剪——劃——穿——粘
三、放手實踐,體驗樂趣
同桌兩人合作,設計制作出一條漂亮的魚!組內的作品展示在海底卡紙上。師:這是一片孤寂的海底,只有水草在飄動。請你們趕快做出美麗的魚兒,讓這片海底變得熱鬧起來吧!
四、作品評析,課外延伸
1.展示作品。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兒?為什么?評出最佳創(chuàng)意獎和最佳制作獎。
2.延伸:請同學們發(fā)揮你無窮的想象力,在課后制作一條與眾不同的魚兒,裝扮自己的房間。教師出示可以用的材料:舊報紙、舊掛歷等,并出示一些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來的成品。
3.總結:激勵評價。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ǎ保┝私獍溩拥南嚓P知識,掌握包餃子的`基本方法。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各種造型餃子的包法,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感受勞動的樂趣。
。ǎ常┡囵B(yǎng)學生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勞動態(tài)度和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的優(yōu)良品質。
二、教學難點:
各種造型餃子的包法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課題圖片:包餃子
同學們,看老師給大家?guī)淼倪@些餃子怎么樣?
那你會包餃子嗎?
2、介紹經驗
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包餃子的?(邀請包過餃子的同學介紹經驗)
聽了這幾位同學的講述,誰會包餃子了?
看來,光聽同學說,就如同“站在岸邊學不會游泳”一樣,自然是學不會包餃子的。那我們應該怎么辦?(讓學生懂得得親自動手做一做才行。)
。场⒆鰷蕚
那么,今天,老師就給大家提供了這樣一個場地,你們愿意動手試一試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須得做好準備,包餃子也是同樣如此,F在就請大家將包餃子前的準備工作做好。
。ǘ┌溩
。、師生共同學習
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环N包餃子的簡單的方法,不過我知道有的'同學會包餃子,那你看我我們的方法一樣嗎?
。ǎ保┠闷痫溩悠な謴澇筛C形放入適量餡,
。ǎ玻⿲φ鄢砂雸A,捏牢中間,
。ǎ常┯蓛蛇呄蛑虚g封口,用雙手拇指和食指按住邊。
2、學生自己在組內練習包
。、討論交流在包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础煆娬{小結:
。ǎ保┯捎诩夹g不熟練,放餡不能過多;
(2)先捏中央,再捏兩邊,然后由中間向兩邊將餃子皮邊緣擠一下,這樣餃子下鍋煮時就不會漏湯了。
。、學生再嘗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包出完整的餃子。
。、學生欣賞
其實,包餃子的方法還不止這一種,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花樣餃子,想不想看。浚ǔ鍪菊n件:各種花樣的餃子)
。贰⒆灾鲊L試
這么好看的餃子,其實方法也是很簡單的,老師這里有每一種餃子的制作步驟,你想不想動手做一做呢?(嘗試著包不同造型的餃子。)
也可提示學生嘗試著根據自己的想象包出各種各樣的餃子,包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來。
。ㄈ┏晒故荆ㄗ寣W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讓學生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展示給同學們看,將自己的創(chuàng)意說給大家聽。
(四)總結
同學們,今天的活動你覺得有意義嗎?其實,每一次的勞動都有好多樂趣,只要我們能積極的在勞動中尋找、體味。對于今天包餃子來說,我想,如果我們再能親口品嘗到自己包的餃子,是不是更快樂的事情呢?我希望同學把包的餃子帶到家里煮熟后和家人一起嘗嘗,讓家也共同來分享一下我們的勞動成果。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并知道整地的過程、方法及使用的工具。
2、讓學生知道勞動的艱辛,珍惜糧食。
3、讓學生熱愛勞動,知道勞動可以創(chuàng)造美和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翻地、整畦、調壟
難點:拔草、搬石頭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由于工具有限,讓學生從家?guī)б徊糠诛恪⑾、戴帽子防曬、穿運動鞋
2、教師準備:工具:锨、镢、锨、戴帽子防曬、穿運動鞋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1、分組行動,地頭分工
1把地平均分給5個小組,由組長帶頭工作。
2干完分骨的活可以去給其他小組幫忙。
3溫馨提示:注意安全,注意合作,學會互相幫助。
2、搬運石頭,清除雜草
1各組把自己分得的一小塊地里的石頭、雜草清除掉,放到老師指定的地方。
2大石頭可以幾個人合作進行。
3注意別掉到路上,更不能踩別的班的地。
3、翻地(施肥后)
1各組成員從兩端同時向中間翻地。
2使用镢頭、锨注意安全。
3可輪番進行,累的可休息。
4翻好的.土隨即整平,把小石子挑出來。
5口渴的可到地頭喝水。
4、平地整畦、調壟
1根據所種蔬菜或莊稼的不同作不同的調整。
21組種蔥調壟,2組種北瓜,直接點種。(不用調整,整平即可)3組種油菜調畦,4組種玉米點種。5組種棉花,點種封膜。(4、5組整平即可)
5、噴灑肥水,明天待種。
1各組把自己的地噴適量水。
6、地頭休息,教師講評
1同學們提出自己的勞動所感。
2指出不足
3教師小結:表揚、鼓勵,體驗勞動的快樂。
4布置作業(yè)
。1)回取采訪鄰居或問家長,根據分工自己的菜或莊稼如何種?
(2)回家好好休息。
7、教學流程
分工——運石、除草——施肥、翻地——平地整地——噴水——休息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jié)室外課,同學們都喜歡上,干得那真叫熱火朝天。主要因為我施行了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每組分得自己的一小塊地,不樊比,不等,不靠,而且每個小組都在跟別的組比,但我并沒有說比,因為如果干得太快會不安全。我專門跟班長和組長開了會,注意提醒大家(穿插中間)注意安全。一節(jié)課下來都累得滿頭大汗,還有幾個同學都磨出血泡來了,他們感嘆到:勞動真不容易呀,我們以后珍惜糧食吧!但通過這次勞動課我也發(fā)現了一部分同學不熱愛勞動,愛說話,拈輕怕重,看著老師干活,對這部分人提出批評教育。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通過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并學習和比較中外節(jié)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渠道,讓學生自主學習。教給學生歸納、比較、總結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方式:啟發(fā)式、討論式、歸納法。
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討論比較、總結歸納、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告訴學生課題,讓他們多渠道地收集材料,如通過報刊、雜志、書籍和電腦。既要有中國的節(jié)日(含來歷、時間和慶;顒樱,也要有西方的節(jié)日。
1、將收集到的節(jié)日名稱按中西方分類并按時間的順序進行匯總
2、 請學生介紹各個節(jié)日的來歷和慶祝活動
3、對材料進行補充完整
4、布置作業(yè):將中西方節(jié)日重新整理并進行比較。
。ㄒ唬┻@節(jié)課基本上按計劃進行,學生對中西方節(jié)日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他們按照老師的吩咐,查閱報刊、書籍或通過網上搜索資料,進行了一番準備。課堂上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踴躍發(fā)言。但是反映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這些節(jié)日的一知半解,了解得不全面,甚至還出現了一些錯誤的信息。所以有必要對學生的態(tài)度進行糾正。另外就是由于教學設備限制和條件限制沒能提供一些彩色圖片和網上顯示,沒能讓學生比較全面地體驗到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1、小組長的.比較結果抄寫在黑板上,供全體學生修正
2、老師重點講解中國的春節(jié)和西方的圣誕節(jié)
3、布置作業(yè):
。1)將材料進行歸納和總結
(2)講講從這一主題的學習中,學到了什么?
。ǘ┱n堂上學生都能踴躍發(fā)言,積極參與。從學生課堂上氣氛來講是成功的,但是從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角度來講是不太令人滿意的。學生所作的比較缺乏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也不夠全面。同時由于條件的限制,講解也做不到形象和生動。 第三課時
1、查學生的總結結果
2、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他們的收獲。
(三)這堂課學生暢所欲言,講了他們在沒有上這些課之前,對西方節(jié)日的知之不多到現在的知道一些:講了他們如何收集材料等等。從學生的自我闡述中,我發(fā)現學生收集材料的能力還是比較差,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還得提高。課堂上感覺老師要講的還是比較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動手能力不夠,學習渠道窄。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能回答的同學很少。
三節(jié)課上下來,我覺得今后還應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括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以便課堂上老師能更好地教學。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9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2、通過搜集、整理有關風箏的故事,資料,使學生學會利用書刊及其他信息獲取信息;通過對風箏的觀察,學會描述所觀察事物的形態(tài)特征。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動手制作能力。
4、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人類對空氣性質的利用,學習風箏的制作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放風箏的錄像、各類風箏圖片相關課件。電風扇。
2、學生準備:有關風箏的資料。紙張、竹條、漿糊、線繩。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師:悄悄地春天來了,你看校園里的樹木都發(fā)芽了,好看的在校門外的小河邊上,柳樹綠了,桃花和李花剛剛開過,白色的丁香花和粉嘟嘟的海棠花又來爭芳斗艷。春天真美。【驮谏蟼春光明媚的雙休日,秘老師去了泉城廣場,去做什么呢?請看大屏幕。
2、播放老師在廣場放風箏的錄像。
3、師:老師去廣場做什么了?對,是去放風箏,同學們放過風箏嗎?這么好的春天大家一定要去放風箏!,你不知道啊,春風習習,廣場上終于是又見風箏飛滿天。出示課題:又見風箏飛滿天
4、同學們對風箏了解多少呢?小組課前查找到了有關風箏的資料了嗎?分組匯報吧。
5、學生分組匯報本組查找到的資料。
二、欣賞風箏。
1、師:想不到,同學們對風箏了解得還真不少,在我們山東省的濰坊有著風箏之都的美譽,那里的風箏博物館里收藏著許許多多美麗的風箏,同學們,想不想去參觀?怎么去呢?你信不信,老師現在就可以滿足你們這個愿望,而且老師還請來了大家的老朋友帶領大家一起去參觀,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
2.播放Flash課件。
福娃妮妮:嗨!大家好,我是奧運福娃妮妮,歡迎你們來到風箏博物館。想欣賞更多風箏嗎?跟我來吧!(大屏幕播放Flash課件的風箏圖片同時奧運福娃妮妮作風箏的分類介紹)
1.軟翅風箏
2.硬翅風箏
3.板子風箏
4.龍型風箏
5.立體風箏
6.自由類風箏
三.觀察風箏、發(fā)現風箏。
妮妮:同學們,參觀了這么多形形色色、五彩紛呈的風箏,你一定有什么發(fā)現吧,那我就考你們兩道題怎么樣?一、風箏有哪些特點?
二、人們?yōu)槭裁丛诖禾旆棚L箏?
三、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呢?
1.妮妮不能白帶領咱們參觀,還一下子提出這么多問題,這三個問題也正是我們上節(jié)課各小組找到的有關風箏的三個問題。咱們先解決簡單的,哪幾個問題比較簡單?(一和二),小組先碰碰頭,哪個小組回答?播放正確答案。(小組長記下本組加星)
2.第三個問題有難度,不要緊,小組先討論研究一下,可以拿起風箏看一看,想一想,老師這里的電風扇也許還能幫上忙,說到電風扇老師這里要多說一句,這是我們班的同學自己從家里拿來的,我們應該感謝他!現在各小組快點討論吧!
學生分組討論。
請學生回答,并播放正確答案:
福娃妮妮: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里,許多人都喜歡到野外去放風箏。當五彩繽紛、造型各異的風箏在藍天上翱翔,人與大自然就融為一體,這對放風箏和看風箏的人來說,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那么,風箏為什么能飛上藍天呢?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風箏總是迎風而上,而且風箏的“身體”總是斜向下的,這就是風箏能飛上天的關鍵。風箏總是迎著風飛,風吹在風箏上,就會對風箏產生一個壓力,而且這個壓力垂直于風箏的面。因為風箏的面是斜向下,所以迎面吹來的風對它的壓力是斜向上的。風箏的分量很輕,空氣的這種向上的壓力足以把風箏送上藍天。在風很小的時候,放風箏的人常常牽著風箏線迎風奔跑,或站在原地不斷地拉動風箏線,利用勒線來調整風箏面向下傾斜的角度,這都是為了增大空氣對風箏的向上壓力,使風箏飛得更高。
另外,風箏有大有小,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它的下邊往往還加了一些紙條或穗做成的尾巴。從物理學角度來說,這是為了使風箏的重心向下移,可以提高風箏的平衡性能,使它飛得更加平穩(wěn)。
3.小組長給自己組加星。
四.扎風箏。
1.師:哦,原來是空氣形成的風在使風箏飛起來。同學們你明白了嗎?看來想把風箏放上天并不難,那同學們想不想親手扎制一只風箏放一放呢?
2.扎風箏之前我們復習下扎風箏的步驟:扎、糊、繪、放(板書)
3.為了提高效率,扎之前,小組長還有一項工作要完成,是什么?(分工)
4.扎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記錄下來,找到答案也記下來,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咱們一起來解決。
5另外老師還要提醒大家制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五、總結:大家扎制的風箏究竟能不能飛上天呢,還要進行一次次的修改和試飛,同學們,就讓我們把美麗的風箏放飛,把美好的理想放飛,把五彩斑斕的希望放飛吧!
教師體會:
運用精美的風箏畫面,活潑的卡通形象,逼真的.模擬配音在聽覺、視覺等各種感官上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事實證明,適合學生的就是最好的。學生喜歡這種學習方式,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指導下的學生們象一個個小精靈,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求知、靈動的目光不斷地從老師,從多媒體、從同學們那里探尋著未知的世界,他們是積極的,投入的。新課程下的多種靈活的手段讓他們參與的多了,活動多了,每一位學生都不可以做旁觀者,都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既動手動腦也要動口,積極的思維,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新課標下的綜合實踐課教學,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再是主導地位,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只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師生在同一起跑線上,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每個人都有多方面的需要,只有滿足其合理的需要,才會產生學習的熱情,發(fā)揮非凡的才智。因此,只有教師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以新的理念指導教學,才能真正體現新課標的思想。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插花藝術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艑τ诓寤ㄋ囆g有初步了解。⑵掌握插花的造形方法、技巧。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具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實踐力、自主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發(fā)展
鍛煉學生獨立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具有社會效經驗及情感體驗。
3、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及熱愛生活的情感。
學情分析:
《插花藝術》一課。它是省編小學勞動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十九課內容!恫寤ㄋ囆g》是使學生掌握技能,美化環(huán)境的一項簡單的技術勞動。學好本節(jié)課,可以為高年級的各種花卉栽培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教學重點:
學生掌握利用鮮花來插枝造形的方法。因為插花藝術最主要的表現手法就是插擺的技藝。
教學難點:
作品所選用的花材意義,花材的修剪,色彩的搭配等。因為這些都與插擺造型有著直接聯(lián)系。
本節(jié)插花藝術課,涉及知識多,操作性強,技術復雜。能夠更好地結合創(chuàng)新智能培養(yǎng)的具體目標。四年級孩子年齡小,對于插花藝術的情趣、美感和技藝要求不能深刻體會。只用一堂課的時間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插花藝術的精髓是不可能的。如果還按照勞動課的老路子來上,下課后,勢必不會在孩子內心深入留下太多東西。他們可能只掌握與剪枝、造型這些知識性內容,而沒有加強與社會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在小學所有開設的學科里,勞動課是最后該與日常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所以在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上要考慮周到,既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又不能脫離勞動課特點。綜上所述,我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立足于新大綱的目的:勞動技術教育本質是以培養(yǎng)人的綜合技能為核心,以人類生產活動為基礎。根據新大綱中勞動課“三個不一定”組織教學原則:教學順序不一定;教學任務不一定;教學活動不一定在課內進行,可以采取室內外、校內外結合的辦法進行。采用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如:合作探究法、實驗觀察法、主題合作法。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教學程序的`設計,力圖使節(jié)勞動課以活動的形式展現,真正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促使他們對問題進行探索,以各種方式對信息進行加工理解,使他們對社會生活有所感悟,并在過程中體驗勞動的美麗與創(chuàng)造成快樂。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培養(yǎng)自主合作意識。因為學會合作是現代社會對人提出的重要素質因素,也是創(chuàng)新智能教育的重要內容。
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1、先調查了解學生想從那些方面對插花藝術進行了解,把各類問題收集分類。
2、合作探究:詢問學生想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來查找答案。幫助他們分成小組,進行社會調查。
3、實驗觀察:為了避免學生盲目出擊,每天列出兩項要查找的內容,給他們具體方向。
4、主題合作:每天早晨用5-10分鐘,整理共享他們找到的材料。
在課前,學生就從多個角度對與“插花藝術”有直接或間接聯(lián)系的各種相關知識、內容有了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和認識。增加了他們對“插花藝術”審美能力的底蘊。
二、課中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大致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1、匯報收獲:學生共享社會調查的結果。他們以各種形式進行匯報。朗讀材料、軟件展示、實物出示等。密切與其他學科的關系,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
。、學習技能:以游戲的形式融合插花的造型技法,教師實踐演示用鮮花來插枝造型。強調造型的主枝高度、角度、定點;介紹容器的選用。同時用實物引導學生不受基本形式的局限,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教師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學生分組合做,體驗成功喜悅。
。、創(chuàng)新開發(fā):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作品,教師不給任何技術上的要求,只給行為上的指導,讓學生有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各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新花式,培養(yǎng)學生集體創(chuàng)造及協(xié)作能力。在小組學習中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互相啟發(fā),使之收益更深更廣。
。、評論總結: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互相評論,總結本課收獲。學生對其他小組作品進行評價、比較,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學習興趣。教師起激勵引導作用,培養(yǎng)他們集體主義精神,讓他們體會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的快樂。同時,教師應給予鼓勵性評價,結合學生實際對本次作品進行總結,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通過以上設計,本節(jié)課主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學生與他人、自然、社會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充分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教學目標。真正做到廣泛的參與學習,掌握實際生活能力,提高藝術審美水平。將勞動技術與社會形態(tài)的研究與考察結合起來,使學生參與許多能引發(fā)思考的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對問題或現象進行探索和理解,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加工整理。從而形成了智慧的發(fā)展與社會能力的成熟,并由此獲得了一種個性化的學習經驗。達到了既掌握知識,又提高認識的目的。創(chuàng)新智能培養(yǎng)目標得到充分落實。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11
主題背景
現今社會,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人們越來越重視西方節(jié)日的慶;顒佣鲆暳酥袊膫鹘y(tǒng)節(jié)日。其實,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是一個國家社會精神文明的具體表現。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fā)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jié)日風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以及時代的變遷與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與傳統(tǒng)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涉及知識面廣,內容豐富,走進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我國青少年兒童文化素養(yǎng)與民族精神。
活動目標
1.知識維度的目標
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風俗習慣、地方風土人情、描寫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詞等知識內容合理恰當地融入整個實踐活動中,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而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拓寬他們的認知視野,激發(fā)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獲取新知的欲望,促進學生方法性知識的的獲得與掌握。
2.能力維度的目標
學生在經歷與體驗整個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組子課題的過程中,學生初步掌握調查與訪談技巧,提高規(guī)劃安排能力,學會整理與分析有效資源,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探討實施活動計劃。
3.情感、態(tài)度維度的目標
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在深入認識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基礎上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使命感,端正對外來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摒棄崇洋媚外的不正風氣,繼承與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實施過程
1.引導學生提出感興趣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文化悠久。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要想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它,我們就必須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同學們打算從哪一方面去研究了解有關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問題呢?
、僦笇W生調查搜索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名稱、風俗習慣、我國不同地區(qū)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習慣的差異、我國少數民族特色節(jié)日及風俗、隨時代變遷而產生的節(jié)日風俗差異、現今的人們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看法等相關問題。分小組進行活動研究,每組選擇一個子課題進行重點研究。
②引導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與圖書館等有效資源收集、閱讀和篩選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關的信息內容,初步了解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2.各小組確定研究課題,討論交流并制定本小組的活動研究計劃與方案。做好調查研究的.事前準備工作,如準備好訪談的問題提綱、收集資料的工具等。
3.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活動子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開展相應實踐活動。
、僬{查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及每個節(jié)日的起源、習俗。
、谡{查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有哪些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起源與地方風俗。
、壅{查我國不同地區(qū)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習慣的差異。
、苷{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的時代變化。
、菘疾楸镜貐^(qū)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看法與建議。
4.班級趣味活動
、賱邮制肺吨袊鴤鹘y(tǒng)節(jié)日風俗——包粽子、做湯圓
學生在相關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學習包粽子、做湯圓,在動手勞動中深入體會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的樂趣,品嘗與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谖沂切⌒±收b家——描寫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詞朗誦
指導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或圖書館的資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詩詞并背誦自己喜歡的篇章,在朗誦比賽中匯報自己的成果。通過朗誦活動,幫助學生從詩詞的角度加深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識與了解。
、畚沂寝q論小能手——外國節(jié)日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誰更好
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引導他們收集與辯題有關的知識內容,在辯論過程中端正學生對中外節(jié)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信息篩選、表達交流及臨場反應等能力。
5.學生將調查、訪談、利用互聯(lián)網或圖書館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隊趣味活動中的收獲與心得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理。
6.成果總結交流及宣傳展示
、俑餍〗M成員對本組資料進行匯總、整理、分析、研究、刪選,形成總結。小組在班級匯報展示本組的活動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組的互動提問并進行答辯,完善結題報告。做好學生對此次實踐活動的反思指導工作。
、谥笇W生利用PPT、小報、圖片及影像資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在學校及街道社區(qū)舉行成果展示活動,提高人們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視度,宣傳我國傳統(tǒng)文化。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搜集當地所產糧食,讓學生認識各種糧
2、了解各種糧食的用途及營養(yǎng)價值。
3、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口語表達、動手操作及交流能力。
4、通過活動,學生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重點:
認識各種糧食并了解它們的用途及價值。
難點:
認識各種糧食并了解它們的用途及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媒體課件
學生:
搜集各種糧食,做手工粘貼畫,上網查資料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二、檢查調查活動情況
1、指名說出當地所產糧食的名稱。
2、小組交流搜集到的各種糧食,加強認識。
3、個人展示搜集到的糧食,并說出它們的用途及營養(yǎng)價值。
4、媒體欣賞各種糧食及其用途和營養(yǎng)價值。
三、展示手工作品
1、小組內展示,選出一張最佳作品,全班交流。
2、被選中的作品的作者向全班同學介紹所用到的糧食以及設計想法。
四、媒體欣賞古詩《 憫農》。
五、教師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活動課,大家認識了當地所產的糧食, 了解到了糧食的用途及營養(yǎng)價值。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應該愛惜糧食。
六、課外拓展
把這節(jié)課的收獲、感受寫篇小短文。
板書設計
糧食名稱:
用途及價值:
學生作品展示:(粘貼畫)
教學設想
本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是針對學生不認識糧食,不了解它們的用途及營養(yǎng)價值,亂扔食品,浪費糧食等一些不良行為而進行的。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各種糧食,了解它們的用途和一樣價值,并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從而達到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實現:首先,檢查實踐調查情況,讓學生把調查到的情況表達出來,說出各種糧食名稱,再通過小組展示實物,認識各種糧食,使名稱與實物有機結合起來,加深認識。其次通過個人展示糧食,并說出它的營養(yǎng)價值,加強學生對糧食的了解,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
然后,小組內交流展示糧食粘貼畫,加深認識糧食與美術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最后,全班展示各組優(yōu)秀作品,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并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從而愛惜糧食。運用班班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整節(jié)課井然有序,效果顯著。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13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春節(jié)更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活動以“漫畫春節(jié)”作為活動主題,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輕松喜慶的氛圍中參與活動,了解春節(jié)的相關知識。從春節(jié)的由來,到春有哪些習俗……,一個個問題在學生的腦海中跳躍,有太多的問題等待著學生去探究,去實踐。
本次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掌握與人溝通、交流、合作的技巧。通過對春節(jié)的了解,使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通過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充分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才能,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展示。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收集春節(jié)相關的信息,了解“春節(jié)”的內涵和它歷史特點與地方特色,及其春節(jié)文化在新時期的發(fā)展和繼承。
2、提高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發(fā)現問題和探究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引導學生關心參與社會問題和生活現實問題逐步形成小學生的時代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春聯(lián)、年畫等節(jié)日用品。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于“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理解及體會。
五、教學實施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激發(fā)興趣,提出主題,確定小組分工,制定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研究問題階段。
第三階段:成果匯報,活動延伸
第一階段:主題確立階段
活動目的:
1、讓學生收集春節(jié)的相關信息,了解春節(jié)的涵義及特點。
2、提高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動設計過程:
(一)、問題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隆重的是哪個節(jié)日?那么過春節(jié)時,你們家里會有哪些變化呢?
2、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地方的小朋友要在春節(jié)前做什么?(課件展示)
3、你們每年的春節(jié)都是怎么過的?大家一起來說說。
(二)提出問題,歸納問題
1、大家都喜歡過春節(jié),那我們從哪些方面來研究春節(jié)呢?
2、提出問題,歸納問題。
。1)春節(jié)的由來
。2)春節(jié)的風俗
(3)不同的地區(qū)過春節(jié)有什么不同
。4)春節(jié)與春聯(lián)
3、選擇你喜歡的活動主題,重新組成活動小組。給小組起一個年味十足的名字,并選出組長。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階段教學活動的實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多媒體教學,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歸納出相關子課題,明確活動方向。
第二階段:完善活動方案,開展實踐活動階段。
活動目的:
1、提高學生整理信息,發(fā)現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活動設計過程:
。ㄒ唬┲贫ɑ顒佑媱
各小組重新進行組內角色分工,制定小組活動方案。
。ǘ┬薷幕顒臃桨
1、各小組匯報活動方案;
2、其他小組幫助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共同提出可行的方案。
(三)、實施調查活動。
各小組按照活動方案進行調查研究活動,搜集相關信息。并記錄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和肯定學生的調查結果,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查找資料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一階段,學生會隨著調查活動的深入開展,遇到許多的實際困難。教師在緊密關注學生動向,確保學生自主開展活動的同時,適時輔助學生,對學生加以方法指導,以確;顒佑行、有效的開展。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階段。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2、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以及熱愛中國傳統(tǒng)民俗的情感。
。ㄒ唬、各小組匯報成果:
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本組的實踐成果。教師指導學生要具有自己組內的特色。
(二)、活動延伸:
1、各組匯報本組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并介紹自己的解決方法。
2、對過春節(jié)發(fā)現有哪些問題或有哪些好的建議提出來,大家一起進行討論。
3、開展寫春聯(lián)、包餃子等系列活動的小比賽。
【設計意圖】學生在展示自我成果的同時,通過小組間的匯報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對春節(jié)的了解。并且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還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與自豪感!靶”荣悺边@一環(huán)節(jié),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14
一、課型設計說明:
在之前的活動中,學生對紙的各方面知識已有了全面的研究,對紙的回收再利用也有了理論層面的了解,如何借助本研究主題讓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yǎng),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呢?為此,我們開設了把知識研究與勞動技術相結合的手工紙藝制作課。
二、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猜想、實踐,探索趣味紙編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學會在具體圖形上合理設計邊框和線條,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和探究推理的能力。
2、掌握改變編織條的形狀和靈活變換穿插的制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3、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紙編的樂趣,增強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表達與交流能力。
4、在小組合作中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學情分析:
學校在初級階段開展的紙編興趣小組活動,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興趣小組的活動側重于模仿操作,少創(chuàng)作性作品,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次,興趣小組的活動缺乏必要的系統(tǒng)性,教學安排缺乏整體的計劃,活動比較隨意。為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對紙編活動進行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編排。紙編活動課程的開發(fā),糾正了這幾方面的不足。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猜想、實踐,探索趣味紙編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學會在具體圖形上合理設計邊框和線條,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和探究推理的能力。
教學策略:制作方法的探究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等方式進行探索,對于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由學生自主發(fā)現并提出來,然后想出解決優(yōu)化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并在此過程中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溝通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掌握改變編織條的形狀和靈活變換穿插的制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
突破方法:通過提供欣賞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勇于探索與眾不同的設計方法。
五、教學準備:
教師方面:用紙條編織成的材料框、各種顏色的編織條、刻刀、雙面膠、垃圾簍。(每個小組提供一組)
學生方面:用卡紙剪出的個性圖案。(每人一幅)
六、評價設計:
通過猜想交流環(huán)節(jié),完成對目標1和目標4的檢測;
通過“欣賞作品、拓寬思路”環(huán)節(jié),完成目標2的檢測;
通過“實踐體驗,動手編織”和“欣賞作品,互相評價”環(huán)節(jié),完成目標3和目標4的檢測。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一種紙編的方法,大家還記得是怎么編的嗎?
1、制作的時候,先要切割編織條,剪編織條的時候要先畫好寬度再剪,這樣省時美觀;(板書:切割)
2、把編織條穿插交錯在一起,就可以編出漂亮的圖案。(板書:穿編)
3、要一條一條有規(guī)律地編織,第二行與第一行要一上一下相互穿插起來。
4、編織的時候,動作要輕一點,不能把編織條碰斷了;還要把編織條向上推,收緊了。(板書:推緊)
看來,大家都掌握了紙編的小竅門了。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利用這些方法繼續(xù)創(chuàng)新,設計制作出更加新穎有趣的紙編作品。
(二)、講授新課
1、猜想制作過程
老師剪了兩朵向日葵。(板貼2朵,一朵沒編,第二朵是編過的)。你覺得哪朵好看?好在哪兒呢?
這朵向日葵要變成這樣,中間需要做哪些工作呢?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
哪個小組發(fā)現了其中的秘密?
小組交流、互相補充。
師小結:先打好底稿再動手刻,這是個好辦法。(板設計底稿)
由于我們是初學,一般把范圍規(guī)定為長方形或正方形區(qū)域就可以了。
。ㄔO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讓學生發(fā)現加入紙編裝飾的向日葵色彩更加和諧,形象更加逼真,這樣,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在此前提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和小組討論,探究出制作的步驟。這個過程尊重了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他們的`探究能力)
2、嘗試做外框和畫線
在每個小組的材料框里,有幾只杯子的圖形,學生二人一組,在杯子上面,確定出編織范圍,然后以1厘米的寬度來找點畫線。(師巡視,收集典型作品)
好,停。咱們來看看這幾個同學的做法。
A、(外框太靠邊)
生發(fā)現這個長方形畫得太靠邊了,刻的時候容易把圖形撕破了。大家同意這個建議嗎?是的。
B、(把底稿畫在了杯子的正面)
最好畫在反面,這樣,正面會比較整潔好看。
師小結:我們畫的線都應在圖形的背面畫,包括編好后剩余的編織條,都在留在圖形的背面用膠固定住,這樣,正面才能更整潔更美觀。
C: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小組到前面介紹演示方法。
小結:在設計時我們可以運用數學中的對稱和垂直的知識。看來,畫線中也有很多的技巧。
需要改進的同學趕快修改一下。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初次設計,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這些問題由學生自主發(fā)現并提出來,然后想出解決優(yōu)化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并在此過程中向學生滲透數學知識,溝通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3、欣賞作品,實踐體驗
。1)出示作品,引導生欣賞評價:說說你最喜歡哪件作品,它最特別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A:手套。它紙編的部分是斜著的,很特別。
這時,師板貼兩只蝸牛圖片。你有什么發(fā)現?
(第一個邊框是正的,第二個邊框是斜的)。
引導學生猜想第二種邊框是如何設計的。
小結:有時,一個小小的改變,就可以令你的作品與眾不同。
B:喜歡那棵大樹,它紙編部分是弧形的。
那線條除了可以畫成直線、弧線以外,還可以畫成什么樣的呢?大膽猜一猜。
折線、波浪線……
師出示不規(guī)則的線,這樣畫行不行?
師板貼作品,生驚嘆。
小結:有時,不規(guī)則也是一種美。
你喜歡葫蘆,它上下兩部分都有紙編部分!
這些作品各有各的美,老師相信同學們做得比他們還好。
。ㄔO計意圖:通過觀察分析,拓寬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路,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2)同學們在課前已經設計出了自己喜歡的圖形,舉起來,互相看一看。(兔子,蘿卜,蘑菇,汽車,房子)
你能通過紙編讓它們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嗎?好多同學都在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在開始創(chuàng)作之前,有幾點需要大家注意的問題,小聲讀一讀。
開始做吧。úシ乓魳罚
師巡視指導,提示:注意安全、材料的節(jié)約與回收、作品的整潔與美觀。
。ㄔO計意圖:通過溫馨提示對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細節(jié)問題加以強調,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安全意識、審美意識)
。ㄈ、欣賞作品,互相評價
完成的同學把作品貼到展板上,和大家共同欣賞。
(展板布置差不多了)(音樂停)。
由于時間的關系,今天我們就做到這兒,沒完成的同學請課后繼續(xù)完成。瞧,這么多漂亮精致的紙編作品已經匯集到展板上,藍天白云,綠樹碧水,小動物們生活在綠色家園里,多幸福!下面我們來開一場趣味紙編展示會,(課件出示標題,播放音樂)
大家都來當個小小評論家,評價一下吧。
引導生從邊框的設計、顏色的搭配、編織的技法、圖案的組合等方面進行評價。
做得好的加以表揚和贊賞。存在問題的可以共同分析原因并進行作品的再加工。使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思有所得。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充分地看、想、說,對作品進行鑒賞和再加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與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討論:這么多精美的作品我們可以干什么?
(裝飾房間、做掛件、書簽、賀卡等。)
師課件展示經過再加工的紙編作品:掛件,制成賀卡,還有手鐲、帽子等等,體會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五、課后拓展
出示一個紙編的雙層愛心,仔細觀察,它有什么用途?
它是怎樣做出來的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仔細研究研究,破解一下制作的秘密,如果有困難,可以動手拆一拆。
(設計意圖:讓學生跳出本節(jié)課的思維圈子,打破課堂的局限性,讓學生的學習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小小編織,創(chuàng)意無限,動動手,動動腦,我們就會在編織的過程中收獲很多的快樂。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懂得個人衛(wèi)生對身體健康的好處。
2、培養(yǎng)學生有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
人為什么要經常洗頭、洗澡、理發(fā)、換衣?
教學難點:
人為什么要經常洗頭、洗澡、理發(fā)、換衣?
教學輔助:
多媒體、掛圖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明白理發(fā)間隔多長時間;多長時間洗一次澡;多長時間換一次衣服?
二、探究新知。
1、人為什么要洗頭?
2、學生回答。
因為人的頭發(fā)暴露在外面,容易被灰塵弄臟,再加上頭皮油脂分泌、汗水浸漬,易構成污垢。所以要勤洗,以促進頭發(fā)健康的生長。否則在細菌的作用下頭發(fā)會發(fā)臭、頭皮發(fā)癢,用手搔破了還會發(fā)炎,有時還會引起頭癬。
3、人為什么要勤洗澡、勤換衣呢?
。1)洗澡是個人衛(wèi)生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資料。
洗澡能將衰老的細胞及時清除,并且洗去皮膚上的汗?jié)n及油垢,使毛孔暢通,人會感到舒服、簡便,充滿活力。
。2)洗澡時由于水溫、水壓以及水中所含的一些元素,能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皮膚的排泄作用。改善肌膚營養(yǎng),使肌肉松弛,起到消除疲勞的作用。
(3)換衣:衣服分內衣和外衣,外衣要經常換洗,堅持干凈衛(wèi)生。內衣要根據季節(jié)變化來選擇。夏天,氣候炎熱或勞動后,人要很多出汗,衣服被弄濕,通透性就會下降,不利于散熱。所以,夏天宜選用麻、真絲、毛、棉等通透性、吸濕性能良好的織物。冬天宜選棉、毛織物做成的內衣。
不要穿纖維類的織物內衣。夏天,每一天或每隔1~2天就要換洗一次,冬天可每周換洗一次。
、菗Q衣:衣服分內衣和外衣,外衣要經常換洗,堅持干凈衛(wèi)生。內衣要根據季節(jié)變化來選擇。夏天,氣候炎熱或勞動后,人要很多出汗,衣服被弄濕,通透性就會下降,不利于散熱。所以,夏天,每一天或每隔1~2天就要換洗一次,冬天可每周換洗一次。
4、那多長時間理發(fā)呢?
作為一名學生應當有學生的發(fā)型,頭發(fā)的長與短是學生精神面貌和儀表的體現。定期理發(fā),天天梳整,對頭皮還有按摩作用,能促進頭皮血液循環(huán)和毛囊的`新陳代謝,既有利于頭發(fā)生長,又可預防頭皮疾病。男同學頭發(fā)要短,應每隔3周理發(fā)一次。女同學頭發(fā)不宜搭肩,不要燙發(fā)。應每隔一月修剪一次。
三、課堂總結。
作為一名小學生搞好個人衛(wèi)生是十分必要的,個人衛(wèi)生做的好,不僅僅能反映出一個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儀表,并且能促進身體健康的成長。
板書設計:
搞好個人衛(wèi)生
促進身體健康
預防疾病
使人儀表美
【綜合實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設計09-23
綜合實踐教學總結05-23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07-08
綜合實踐教學總結09-24
綜合實踐教學反思06-13
《綜合練習》教學設計04-16
綜合實踐課教學反思10-26
綜合實踐教學總結范文10-24
(通用)綜合實踐教學反思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