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初步形成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認知結構,并能合理、靈活地進行100以內加減法進位和退位的計算。
2、提高學生歸納、推理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和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4、培養(yǎng)正確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00以內加減法進、退位知識的整理以及靈活運用。
教學難點:
100以內加減法進位、退位知識的整理以及靈活運用。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你們想知道老師的年齡嗎?老師的年齡和同學的年齡加起來是36,同學的年齡是8歲,那老師的年齡是多少歲?生:用34—8=26得出老師的年齡是26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進退位的加減法。今天我們就來復習一下吧!老師出示問題。
學校組織學生春游,一年級一班有23人,二班有22人,三班有24人,四班有25人。一輛大巴車限乘50人。請問馬兩個班級能共乘一輛大巴車?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我們乘車時會碰到哪些問題?學生不斷提出問題。教師及時肯定引導,鼓勵拓展思路,盡可能多提出問題。
問題1:一年級一班和二班能合乘一輛車嗎?列式計算。說一說你的計算方法。
23+22=
生1:計算23+22=時,我是用數(shù)的組成,先算23+20=4323加整十數(shù)再算43+2=45得到的數(shù)在加一位數(shù)。
生2:計算23+22=時,先算20+20=50整十數(shù)與整十數(shù)相加,再算3+2=5一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最后算40+5=45最后兩個和再相加。
生3:我是在計數(shù)器上撥一撥的方法,現(xiàn)在計數(shù)器十位上撥2個珠子和個位上3個珠子表示一一班23人,再撥十位上2個珠子和個位上2個珠子表示一二班人數(shù)。
生4:我列豎式的計算23+22=55的,相同數(shù)位對齊,2+2等于4,3+2等于5。
。ǘ┨骄啃轮
師:先來看情境圖,學校開設運動會。小紅、小亮、小東進行1分鐘跳繩比賽。
人員
小紅
小亮
小東
成績數(shù)量
50
23
39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問題可能有:
。1)小紅和小亮(小紅和小東、小亮和小東)一共跳了多少下?
(2)小紅比小亮(小東比小亮、小亮比小東少)多跳了多少下?
師:誰能列式?
加法:50+2350+3923+39
減法:50—2339—2350—39
師:那下面請同學們在本子上列豎式計算,請6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加法:50+2350+3923+39
減法:50—2339—2350—39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找出這些式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1:我發(fā)現(xiàn)加法減法算式都是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
生2:不同點是一個是求加法,一個是求減法。
生3:加減法算式里都有今為何退位,也有不退位和不進位。
生4:我們在進行列豎式計算時都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棒!那我們一起檢驗一下吧。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小馬虎做的題對嗎?大家?guī)蛶退桑?/p>
44+48=
病因:個位4加8等于12,向十位上進了一,但沒有進位。
改正:把進位的1加上。
60—17=
病因:看錯了符號,把減法看成加法。個位上的0不夠減7,向十位上借了一沒有減去。
改正:把借走的一減去。
師:在筆算加減法時,我們要注意什么?(1)認真審題,看清數(shù)字。(2)看清運算符號“+”或“—”。(3)相同的數(shù)位要對齊。(4)橫式上不要忘記寫計算結果。(5)進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豎式時,要注意從十位數(shù)上借和進的“1”。
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復習得很好,知道了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進位和退位的計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我們要細心做、勤檢查。那么,好的學習之后更要認真檢驗并復習,請你把學習內容分享給你的爸爸媽媽吧!
作業(yè)布置:
1、列豎式計算
82—23=50—43=28+43=59+23
2、解決問題
汽車上已坐42人,還差9人剛好坐滿。這輛汽車有多少個座位?
列式:
答:這輛汽車有多少個座位。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
口算
列豎式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口算:
34+8 32-10 3+7 61-60
42-20 15+30 60+4 88-80
2、填空:
17=( )+7 68=60+( )
42=( )+2 93=90+ ( )
二、 新授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的口算,又學過了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今天我們要學習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
1、課件出示例1的主題圖。
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容。
教師提問: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1) 想一想:二(1)班、二(2)班都坐這一艘船能坐下嗎?
。ㄖ灰讯1)班和二(2)班的人數(shù)加起來,看一下有沒有超過68人就可以了)
出示:23+31
教師引導學生想:怎樣計算呢?能不能改成我們學過的`口算?把31看成哪兩個數(shù)的和?(31=30+1)這一道題該怎么加?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說出口算的過程。
想:23+30=53 53+1=54
教師:54小于68,所以二(1)班、二(2)班都坐這一艘船能坐下。
。2) 想一想:那如果二(3)班、二(4)班合乘這一艘船能坐下嗎?
引導學生思考,該怎樣列式?
出示:32+39
教師引導學生想:怎樣計算呢?
想:32+30=62 62+9=71
引導學生小結誰能說說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方法?
提問:還能想出別的算法嗎?(鼓勵學生用多種思考方法)
A、先算30+30=60,2+9=11,再算60+11=71,所以32+39=71。
B、先算32+9=41,再算41+30=71,所以32+39=71。
C、也可仿照筆算的方法,從低位算起。即個位上的2加9等于11,寫1進1,十位上3加3等于6,再加進上來的1得7,也就是71。
教師:71大于68,所以二(3)班和二(4)班合乘這一艘船坐不下。
2、教學例2。
(1) 教師:剛才我們知道二(1)班和二(2)班合坐這一艘船能坐下。有沒有坐滿?沒有坐滿,那二(3)班還能上多少個人?該怎樣列式?
列式:68-54
提問:能不能也改成已經(jīng)學過的口算呢?把54看成哪兩個數(shù)的和呢?口算時是怎樣想的?
想:68-50=18 18-4=14
或這樣想:把68看成60和8,54看成50和4,60-50=10,8-4=4,10和4合起來是14。
教師:因為68-54=14,所以二(3)班還能上14個人。
(2)二 (3)班上14個人以后,二(3)班還剩多少人?
怎樣列式?列式是:32-14
那這一道題該怎樣計算?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一個小組討論,然后再匯報討論的結果。
匯報結果:
A、列豎式: 3 2
- 1 4
1 8
B、把14看作10和4,32減10等于22,22減4等于18,所以32-14=18。
C、把32看作30和2,14看作10和4,2減4不夠減,30就退1剩20,退下來的1表示1個十,10加2得12,12減4等于8,20減10等于10,10和8加起來是18。
3、小結:引導學生歸納兩位數(shù)加減法的口算步驟。
三、鞏固練習
數(shù)學書第93頁的做一做。
分別指名口算,并說說怎么想的。
四、小結
1、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并出示課題: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
2、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應注意什么?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和檢查能力。
3、通過把算式填完整,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和推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獨立學習、小組合作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計算、分析、概括等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評價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細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查漏補缺,診斷、反饋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算法思維,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度和準確度。
【教學難點】
通過把算式填完整的變式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和綜合應用能力。
教學過程:
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今天我們來練一練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計算。(揭示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練習。
一、引入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搶答游戲,全班分成兩組,1-3為第一組,知道結果的同學請起立,4-7組為第二組,做小老師,用手勢判斷對錯。
搶答:24+32=56 84-24=60
45+13=58 57-45=12
5+44=49 63-40=23
師:你們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真快!
二、布置合作任務和要求
接下來老師把難度增加到用(豎式)進行計算,這個本領你會么?
。ㄒ唬⿵土曈嬎惴▌t
1、媒體呈現(xiàn):一道進位加法計算48+36
師:你能完整地說出豎式計算過程嗎?(同桌交流)
師:剛才這個小朋友完整地說出了計算過程,那你能不能提醒大家在進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板貼: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滿十進一)
媒體呈現(xiàn):一道退位減法計算51-36
師:你能完整地說出豎式計算過程嗎?(同桌交流)
師:我們在進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ò遒N:退一作十)
(二)改錯
師:小胖呀,他也做了幾道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豎式計算。你能不能做他的小老師,幫他看一看有沒有問題?
師:錯在哪里(個位、十位)?應該怎么改?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避免這樣的錯誤?(回到計算法則)
診斷——糾錯——避免錯誤的方法
1、十位漏進1;個位上7+6=13,寫3進1,十位上2+3+1=6;當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3、減數(shù)顛倒,直接用大數(shù)減小數(shù);漏退1;個位上1-8不夠減,向十位借1做10,11-8=3,十位上5退掉1是4,4-2=2;當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1。
4、個位上減法誤看成加法;個位上2-6不夠減,向十位借1做10,12-6=6,十位上4退掉1是3,2-2=1;檢查。
(三)練習
師:剛才我們既復習了豎式計算法則,還幫助小胖找出計算中的錯誤。
接下來,我們用這個本領來做個“奪星星比賽”的.游戲,做對一道題,就可以得到一顆星。
21+55= 38+57= 65+19= 18+36=
67-27= 43-25= 73-67= 25-19=
打開學習任務單第二題,左邊有4道,右邊有4道,一共有8道計算題,計算的時候把豎式列在左邊,右邊用來訂正(投影展示)。時間是四分鐘,我說停你就(停),準備開始。
操作1:學生之間互相當小老師批改,將錯的圈出來,正確的畫一顆五角星。
操作2:展示做得最多的作業(yè),幫助他核對。
文本框: 21+55= 67-27=做對的同學起立,做錯的同學交流錯誤的原因。
文本框: 38+57= 65+19=選擇一道進位加法,一道退位減法交流計算過程。有錯,則指出錯誤,并改正。同上,找出錯誤原因。 43-25= 73-67=
反饋:你做了幾題,得到了幾顆星星?
看來我們不僅要做得快,還要做得對!
三、探究練習,拓展思路
師:這些小朋友們在干什么?(摘水果)
果園里有許許多多的水果,摘到這些水果可不容易,要猜出水果背后的數(shù)字,你想不想試一試?
。ㄒ唬┎乱徊拢禾O果和梨分別是幾?
1、師審題:兩個一樣的梨子相加等于4,兩個一樣的蘋果相加等于6。
跟左邊一樣,兩個一樣的梨子相加等于4,而兩個一樣的蘋果相加等于7。
你能猜猜它們分別表示幾嗎?
2、生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師小結:
A、梨子、蘋果表示的數(shù)量是一樣的。兩個梨子加在一起是4,一個梨子表示2;兩個蘋果加在一起是6,一個蘋果表示3。
B、十位上兩個蘋果加起來是7,想一想,兩個相同的數(shù)加起來一定是一個(雙數(shù)),7是(單數(shù)),那我們就要考慮下個位上進位了。現(xiàn)在,個位上兩個梨子加起來是14,一個梨子表示7,十位上進了1,所以兩個蘋果加在一起是6,一個蘋果表示3。
有小朋友摘了4個水果嗎?舉舉手。你們觀察得真仔細!
。ǘ┨钜惶睿核澈蟮臄(shù)字是幾?
師小結:
1、個位上:7+()=1,考慮進位,7+()=11,=4;
十位上:()+2+1=8,=5。
2、個位上()-4=6,考慮退位,()-4=6,水果(6)=0
十位上9已經(jīng)借了1,9-1-()=1,草莓=7
。ㄈ﹦幽X筋
同桌討論,在紙上填一填;學生交流想法,可以填哪些數(shù)。
師小結:如果考慮不進位加法,個位上()+()=5,十位上7+1=8;
如果考慮進位加法,個位上()+()=15,十位上7+1+1=9。
拓展:如果把加號變成減號呢?課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xù)探究這個問題。
四、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練習,我們小朋友不僅能夠更加仔細地對待兩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養(yǎng)成檢查的好習慣,還能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解決問題。
【《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教學反思01-19
《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口算》教學設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