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精選3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1
今天剛剛上完踏上講臺后的第一次公開課《我的叔叔于勒》,后來聽課的同事問我:“我看你怎么一點兒也不緊張?”我說怎么不緊張,跟學生說第一句時都不知說什么好了。只是一進入課文,心思都在聽學生說,和學生對話上,就這樣一節(jié)課就過去了。課后反思,如果有從容的話,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堅持民主、求實的教學態(tài)度,二是深刻、準確的把握教材。
民主更能促進學生思考,更能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也能更好地協(xié)調(diào)二者的關系。教師首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學生的知識、認識水平去理解教材,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然后傾聽學生的聲音,觸摸學生的感受,用尊重、寬容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用學生的語氣跟他們對話、交流。教師只是用教師的高度適時地去點撥而已。教學的最終目的遠不是一兩個知識點的獲得,而是學生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收獲方法,收獲思想,這是教學求實的`需要。任何凌駕于學生需要之上的,越俎代庖的提示、演練都違背教學的本來目的。這一點得到申青竹老師的肯定和指點。她告訴我老教材也要用新理念來教,教學要有自己的特點,教學中的亮點要讓學生去點。
民主、求實的態(tài)度只是教學的前提,具體到一節(jié)課上,一定要深刻、準確地把握教材。作為一篇3000字的小說,要把對作品中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主題的理解,尤其是主題地深入探討,加上學會學習小說的方法在一節(jié)四十分鐘的課堂之內(nèi)完成,注定要舍棄,注定要凝練,注定要儲備更多的理解。這一點孫平老師把她獨到的、精準的理解傳遞給了我,才使得上課時能放得開,還能收得攏,多些從容。
課上我雖然敢讀、敢說,其實我很為我的普通話汗顏;盡管我最終選擇了以探討主題為主,可對小說三要素在這一課上的定位還是不夠清晰;自己的語言也不夠精練。這些還需要今后多學習,多磨練。
最后想說的是,一節(jié)課,無論多么獨到的設計,多么精彩的開場白、過渡語,多么絢麗的課件,都要統(tǒng)一到學生的學上,都要教師自己認可,理解并把握。因為課是自己上,結果要學生能學會。
以上都是自己平時努力的方向,真正體現(xiàn)在平時每一節(jié)課上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2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小說──一篇構思巧妙、含義雋永、引人入勝的小說精品。這篇小說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金錢關系這一主題。它圍繞于勒的命運構成了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
小說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但于勒卻是文章的暗線。雖然作為暗線處理,但整篇小說中于勒無處不在。清潔跌宕曲折,圍繞著于勒的貧富變化,一步步推向高潮。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安排時間讓學生弄清文章的`構思,并在寫作中借鑒。同時,對人物進行評析、討論。人物形象分析充分了,文章的主題就顯現(xiàn)出來了。在分析文章結構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雙線交織,情節(jié)完整而緊湊。尤其是合理的板書設計,讓學生一目了然。繼之,我又巧妙構思,寫了一個“人”字,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正直、寬容,才是做人的本性。以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因為,我深深地認識到:語文課堂,應注意學生正確人生觀與道德觀的培養(yǎng),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輸死知識,語文離不開生活。
總之,本節(jié)課的安排合理有序,基本上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們感情投入,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但是,面對當今社會,一些人被金錢蒙住了大腦,在金錢的驅(qū)使下,他們喪失了做人的本性,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所以,一味的說教未免有些蒼白無力。應就這一現(xiàn)象,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聯(lián)系實際,認識光明面,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教育學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安排《我的叔叔于勒榮歸故里》這一續(xù)寫,要求圍繞主題,握住作者情感的脈搏,遵循人物性格特點。
所以,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應集眾家之長,補幾之短,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涵養(yǎng),作到駕馭教材游刃有余,讓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的快速通道。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3
《我的叔叔于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家莫泊桑的小說作品。主要是通過發(fā)生在親兄弟之間因貧窮而不認弟的故事講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以及小人物的辛酸。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對小說的結構和特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樹立正確的親情觀、人生觀。要想在一兩節(jié)課的有限時間里,詮釋這篇經(jīng)典作品,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嘗試“長文短教”法。打算用兩個課時,重點理清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題。第一課時緊緊抓住文體特點,把握小說三個要素,精心設計了幾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注意到了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自然銜接。
首先,從人物出發(fā),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圈點出人物,理清人物關系。通過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稱呼、心理、采取的行動的變化,完成對表格的填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對課文材料進行篩選,培養(yǎng)學生的速讀和提取重點信息的能力。同時,表格的'填寫,對文本又再次熟悉了。為情節(jié)的梳理作好了鋪墊。
其次,對情節(jié)復述的處理。在表格填寫的基礎上,結合書后練習,請學生從邏輯、心理、技巧、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討論交流后選取喜歡的角度進行復述。然后,相互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和評析能力。
再次,對重要文段的處理。根據(jù)最能體現(xiàn)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高潮部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放手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后來看,成了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很多學生都參與進來,提了好多問題,而且他們相互的解答也完成的很好,掀起了一個課堂學習氣氛的高潮。
再其次,對主題的把握。通過文中“父親看著女婿給她(母親)使了個眼色”這處細節(jié)描寫中,父親心理的猜測,引出金錢在人物親疏關系上的決定作用,自然而然的得出本文的主題——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以及小人物的辛酸。再次用填表的形式提示性的完成,增加了文章線索的理解和概括主題的規(guī)范化訓練,為今后的主題歸納打下基礎。
最后,對主人公的把握。課前我想通過討論,把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成本堂課的又一個高潮。果然,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用人物描寫中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重要字詞概括了人物性格,圍繞主人公是誰這個問題,分別找出自己的根據(jù),展開了積極的交流與討論。之后,我不失時機的點評并且給出了小說主人公判斷的標準和方法。加深了學生的印象,鞏固了教學成果。
整個課堂,雖然容量很大,但是思路很清楚,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緊緊相扣的,上個環(huán)節(jié)為下個環(huán)節(jié)做了很好的鋪墊,使得每個結論的得出都是水到渠成的。教學的整個過程始終貫穿“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真正讓他們參與了課堂,在潛行中收獲了知識,鍛煉了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因此,教學預想完成的很成功。當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復述故事情節(jié)的時候可以再簡潔點,上一個同學復述了,不足的地方同學點評后,下一個同學就要有改進,避免重復相同的不足。這樣就可以節(jié)約時間,使課堂更注意到實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07-03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07-18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必備)08-29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反思14篇(精選)03-18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0-01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08-20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1-06
《我的叔叔于勒》說課稿06-25
我的叔叔于勒說課稿05-09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