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jié)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看電視》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看電視》教學反思1
這首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注意力“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本課的最大特點就是有濃濃的“情”,而這濃濃的情都包含在字里行間。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之一放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诖,我借助多媒體手段先指導學生朗讀重點的`句子,然后逐步擴展到全文的朗讀。,我還注意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如用“因為??所以??”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一年級語文下冊看電視教學反思
另外,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還是以識記生字為教學重點,所以我把本課重點之二放在了識字上,采取靈活的方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從文中來又到文中去,從課內(nèi)到課外。先讓學生自主交流識記生字方法,接著讓學生帶拼音讀生字,去掉拼音認讀生字,然后到課文中找生字組成的詞語,最后自己進行組詞。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基礎上,讓學生自己交流自己是如何記住生字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熟字加偏旁,增減筆畫,看電視識字等等!斑@個字,你從哪里學到的?”體現(xiàn)了識字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生從生活中識字的意識。。
由于我對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識記生字的教學,還掌握不到教學的技巧,在課堂上對要會寫的字能加以一一指導學生怎樣書寫,并讓學生即時書空,可能學生的記憶會更深。
《看電視》教學反思2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長手心里的寶,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因此,孩子的嬌氣與蠻橫是每一個家庭的必然。怎么改變孩子的現(xiàn)狀呢?趁著第二單元的學習主題,我便嘗試著讓孩子們改變自我。瞧!
《看電視》一課之前,我布置學生回家預習課文,并額外地布置學生回家觀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家里愛看的電視節(jié)目。第二天的課上,導課時,學生們都很高興地把昨天自己觀察到的情況告訴了我。此時的我,并沒有揭穿孩子們的做法,而是將話題一轉(zhuǎn),說:“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要去一個人家看看,瞧瞧他們一家是怎么看電視的”。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因為昨天的預習學生基本知道了每個人都愛看什么電視。點了一名平時還愛發(fā)言的學生回答之后,我又順勢問:“爸爸為什么把最愛看的足球賽換成奶奶最愛看的京?”有些反應比較快的學生就說:“那是因為爸爸愛奶奶唄!”真好,學生能答到這份上,應該就是能理解課文要表達的主題了。
“是呀,爸爸愛奶奶,所以把最愛看的足球賽換成奶奶最愛看的京劇,F(xiàn)在你們知道奶奶為什么又把京劇換成足球賽嗎?”
學生們幾乎不用思考,都說“因為奶奶也愛爸爸!”
“是呀。因為愛,所以爸爸和奶奶互相讓著電視節(jié)目。”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圖,奶奶在看足球賽時表情如何?
“拍手歡笑!
“誰能說說這又說明什么呢?”
“這還是說明奶奶愛我和爸爸。”
幾個小節(jié)教學之后,我不忘趁熱打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那能告訴老師,以前,你們家看電視是怎樣的嗎?是不是以你看電視為主的呢?”有不少學生沉默了,還有的`低下了頭!皬慕裉炱穑阌謺趺醋?是繼續(xù)看你喜歡的動畫片,還是把精彩的電視讓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呢?”學生們都舉起了手,大聲地說:“我不會再搶電視看了!”“我要把好看的電視留給我愛的家人看!”
聽到這樣的回答,我樂了。語文教學,不光是教學生會學生字,會讀課文,還要教學生學會愛長輩、愛家人。
《看電視》教學反思3
《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兒童詩,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把家庭的溫情和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課文十分貼近學生的家庭生活,可以使學生感到真實和親切。
在課文的`開始,我以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當學生猜出謎底為電視時,我接著問學生都喜愛看哪些電視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哪些電視節(jié)目,這很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于是氣氛也被調(diào)動了起來。學生年齡小,應該結(jié)合看圖,我卻忘了?墒怯捎谧蛱煸谡n堂上領著同學們讀課文和標生字了,預習效果好,所以學習起來很愉快,孩子們不吃力。
教學過程中我用了加分減分的方式實施獎懲,孩子們的聽課效果比較好。比較滿意的是讓大家每讀一次課文,就有一個提問:1、課文講了什么事?2、奇妙在哪里?3、秘密是什么?通過這三個問題,整個教學過程結(jié)構合理,思路清晰。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對于一年級,我采用兩人一組的形式,通過兩種形式,一個是單認字,一個是組詞認,并借助筆把彼此不會的字圈起來,便于針對難點學習,減輕老師負擔,效果較好。
整個教學自我感覺還不錯,下節(jié)課進行朗讀訓練和寫字訓練,并對二類字進行一字多組詞的訓練。第二課時,生字教學放手還是不夠,教師應只對難字指導,那樣留給孩子更多的寫字時間。
《看電視》教學反思4
上午第二節(jié)課,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第二冊第五課《看電視》。整篇課文都在寫“我”家看電視的“不正,F(xiàn)象”──每個人都主動放棄自己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換成別人愛看的頻道,字里行間蘊含著一種濃濃的情、深深的愛。但授課中發(fā)生的事情卻使我的心異常沉重。
課堂上,講到文中情深之處,我問學生:“球迷爸爸為什么不看精彩的球賽,而換成了奶奶愛看的京?”有的同學搶著回答說:“可能比賽輸了,爸爸不愿看了!庇械恼f:“可能爸爸困了!碑斘覇柕健澳棠虨槭裁从职丫⿷驌Q成了球賽”時,有的同學說:“奶奶累了,不愿看了唄!”……總之,沒有一個孩子涉及到“愛”的內(nèi)容,哪怕一個字眼!孩子們的表情是天真的,這確實是孩子們真實心靈的再現(xiàn),沒有摻雜任何偽裝的成分。在他們的小小心眼里首先想到的是個人的意志,幼小心靈的概念里還沒有滲透進給予他人愛的意識。可見,平時“愛”在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里是多么貧乏!
課后,我陷入沉思?梢哉f現(xiàn)在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愛太多太多,千般呵護,萬般疼愛,豈不知父母只是機械地單向地去愛孩子,而從不曾教孩子如何愛他人;孩子們則一味地接受、索取愛的甘露,而從不曾從心底培植“愛”,這談何愛的回饋?善良的為人父母者,可曾想過愛的簡單累積豈能等于愛的質(zhì)量?長期下去,一個連父母、家人都不愛的人,長大以后如何談得上愛社會呢?
雖然現(xiàn)在社會上下都在提倡給孩子們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注、更大的發(fā)展空間,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但我認為,在提倡這些的同時,更應注意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培養(yǎng)孩子對家人、同學、師長乃至整個社會的愛。
《看電視》教學反思5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看電視》是一首短小的兒童詩,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把家庭的溫情和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課文十分貼近學生的家庭生活,可以使學生感到真實和親切。
在課文的開始,我以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當學生猜出謎底為電視時,我接著問學生都喜愛看哪些電視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哪些電視節(jié)目,這很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于是氣氛也被調(diào)動了起來。接著我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觀察圖畫上的人物,學生就感到特別親切,因為畫面上的內(nèi)容都是他們所經(jīng)歷過的。之后,讓他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我覺得這比齊讀更有效率,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個層面上,齊讀后某些能力好的學生能夠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較弱些的學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讓他們自己讀,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和閱讀習慣去尋找答案。在自己熟讀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學會了課后的生字新詞,讀熟后讓學生采用比賽的方式,如小組比、大組比和男女生比賽等,并讓學生評選出自己喜歡的朗讀者,這樣不論對于讀的學生還是對于評的學生都是一種鍛煉,評價和被評價者都能得到一種滿足。第二課時的上課前先進行生字詞的復習,再解決上節(jié)課留下的問題:這家人看電視發(fā)生了怎樣奇妙的事情呢?采用同桌互讀的.形式,或在四人小組中展開討論,學生匯報。當學生讀到“身為足球迷的爸爸愛看球賽,卻關掉球賽,換成京劇”、“還有奶奶不看電視只看我們,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等句子時,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學生通讀上下文后很快找到了答案,再將互相關愛美德引申到課外,讓學生運用在生活實處。在本篇課文中,我還引導學生用“因為……所以……”來造句,以及課外的延伸游戲“摘蘋果”,摘蘋果的游戲設計在即將下課之時,主要是為了緩解學生的疲勞而設定的,我覺得這樣做既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又達到了一個放松的效果。
這次課給了我啟發(fā),我覺得朗讀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讀中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在讀中自學了生字詞,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在讀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嘗試了自我學習;朗讀,也讓我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看電視》教學反思6
第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由學生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入手,讓學生體會看不到心愛的電視節(jié)目的苦惱,為引出教材中的案例1設置情境,使學生有了心理體驗,產(chǎn)生共鳴,由此展開全班性討論。全班結(jié)論激烈,達到預想的效果。
第二環(huán)節(jié)的討論是真實再現(xiàn)學生在家為看電視和家長發(fā)生的分歧場景,學生在此時能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倒出自己的煩惱和迷惑,因此鼓勵學生大膽的說是關鍵。有了家長的參與,更為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和溝通提供了條件。家長能聽到孩子們的心聲,隨后孩子們又真切的感受到了父母們的一番良苦用心,對看電視這一話題又重新開始深入的認識。因此第二輪的小組討論和表演又將看電視的話題深入。
第三環(huán)節(jié)的小組討論全員參與,氣氛熱烈,孩子們選擇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說,通過小組的互動及合作幫助,認識到家長限制自己看電視的原因。
第四環(huán)節(jié):小記者的采訪實踐活動是一個全場的互動過程,也是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研究能力。但小記者能力有限,采訪效果達不到預想的要求。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簽協(xié)議活動,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共同交流,在家長的配合下,完成了協(xié)議書的簽訂,達到了目的。
本課時的教學,總體來說,效果還不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達到了本課教學目的。
《看電視》教學反思7
《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后,仔細讀課文,說說你有什么疑問。當學生提出第一個問題“我們?nèi)铱措娨暈槭裁春芷婷睿俊睍r,我感到很高興,準備帶領學生通過學文去解決這個問題。可是,一個學生說:“老師,我還有問題!边@時,我有些猶豫,讓他們繼續(xù)問下去嗎?會不會打亂課堂教學的條理性呢?不讓學生們提問會不會傷害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呢?這些念頭在我腦海中一閃而過,我決定讓學生繼續(xù)提問,學生們又提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雖然他們的問題中有些比較淺顯,如“咿咿呀呀”、“直叫”、“啥時”等詞語的意思,可是這可以馬上請學生及時幫忙解決。有些問題有一定的.針對性,可留待講讀課文時解決。從學生每一節(jié)課的提問來看,他們所表現(xiàn)的是有區(qū)別的,有層次的。我及時阻止了同學生對某些學困生所提問題的嘲笑,并借助語言、手勢、眼神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贊賞,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積極性,讓他們敢于提問、樂于提問。
《看電視》教學反思8
新教材中很多文章在結(jié)束時,都讓一位學習伙伴提出了一個使課文得以延伸,學生的個性得以發(fā)展的問題。這種小問題不僅可以使學生盡情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空間,把自己的個性想法表達出來,而且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力,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完《看電視》一課以后,學習伙伴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的爸爸媽媽,最愛看什么節(jié)目?”當老師把這個問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后,請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過一會再請學生發(fā)言,有的學生說:“我的爸爸媽媽愛看新聞聯(lián)播!庇械膶W生說:“我的爸爸媽媽愛看焦點訪談”,另外還有一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
老師順勢引導:“那你的.爸爸媽媽知不知道你最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呢?”其中有一位孩子站起來自豪的、大聲的說:“當然知道了!薄盀槭裁茨?”老師接著問道!耙驗槲业陌职謰寢屘貏e的愛我,每到動畫片的時間,我爸媽就主動給我換頻道,而且有時他們還會和我一起看,給我講其中動畫片中我看不懂的內(nèi)容,時間長了哪個臺演什么動畫片,什么時間開始,他們都知道的很清楚!薄笆前,你的爸爸媽媽真愛你,擁有別人的愛是件很幸福的事,我們都羨慕你有這么好的爸爸媽媽,同時我也替他們感到惋惜(學生驚訝的表情),他們?nèi)绱说膼勰,可是他們(yōu)槟愀冻龅膼鬯坪鯖]有得到回應,你連他們最喜歡看什么電視都不知道,你自己認為你做的怎么樣?應不應該讓爸爸媽媽也感受到你的愛了?”只見他低下頭小聲的說:“我爸爸媽媽愛看什么節(jié)目,以后我會留意,讓爸爸媽媽問樣感受到我的愛!薄笆前,在生活上在學習上,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無盡的愛,而作為孩子的我們做的怎么樣呢?老師覺得大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會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回報深愛著我們的父母的,課后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次大討論:我為爸爸媽媽做點什么?下次班會課的時候進行匯報。
通過類似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增強了要愛父母的觀念,同時通過討論發(fā)言等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看電視》教學反思9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薄耙湎И毺氐母惺、體驗和理解!薄疤岢嘟嵌、有創(chuàng)新的閱讀!北菊n教學依據(jù)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領悟課文內(nèi)容,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朗讀是引導學生還原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景,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感受力、品評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nèi)容。
我還重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詞語,例如:“疲勞”這個詞語,讓學生先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想一想意思,在想象一下媽媽“疲勞”的樣子,并用幾句話說一說。像這樣,對一些聚集著語言形象、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詞語,引導學生進行感悟、挖掘,不僅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和情感內(nèi)涵有較深的理解,還有效地滲透了理解詞語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看電視》教學反思10
21世紀的教育是關愛學生生命的發(fā)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課堂教學理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放飛靈性雙翼的機會。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那要引導學生做到:“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表達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下面這一教學片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第5課《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
教學《看電視》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后,布置了學習任務:嘗試運用“發(fā)現(xiàn)法”學習課文。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組里討論交流,并強調(diào)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fā)現(xiàn)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誰發(fā)現(xiàn)得多,看誰的思維最敏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教室里呈現(xiàn)出書聲瑯瑯、圈圈畫畫、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時,各小組的同學都爭著發(fā)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爸爸明明是個球迷,不知為啥把精彩的.球賽關掉’,這個‘關’字用得不對!蔽乙宦牐读艘幌拢瑳]想到一年級的學生敢向教材挑戰(zhàn),提出這樣的問題。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同學們的目光都投向了提問題的同學,像在問:怎么會提這樣的問題呢?我做了臨場應變,馬上用一種期待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學生說:“你真勇敢,能談談你的看法嗎?”這名學生聽到老師這樣說,馬上自信地說:“既然是在看著球賽的過程中換成京劇的,就不應該用‘關’字而應該用‘換’字!倍嗪玫南敕ò。冶銇韨順水推舟:“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到底是用‘關’字還用‘換’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再讀一讀、議一議,希望同學們都能像這們同學一樣,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見解!蓖瑢W們的表現(xiàn)欲望被激活了,讀書聲、議論聲充滿整個課堂。
自學后的自由發(fā)言,學生們積極踴躍。有的說:“我同意應該用‘換’字,因為我們平時不想看一個節(jié)目時,通常都是換頻道選另外的節(jié)目的!庇械恼f:“我也同意,因為當時給奶奶看喜歡的頻道,一轉(zhuǎn)換就行了,根本不用先關掉!庇械恼f:“我認為用‘關’字比較好,因為在一節(jié)詩里同時出現(xiàn)兩個‘換’字,讀起來就沒有這么好聽!保ㄒ荒昙壍膶W生能這樣的看法真不容易。)
有同學緊跟著說:“我反對,在這一小節(jié)之后的兩個小節(jié)中都有‘換’字,所以我認為還是用‘換’字好”。
有發(fā)言,有補充,有辯論。尤為可喜的是,有一名同學竟說道:“正是因為后兩節(jié)有‘換’字了,所以我認為在前面才應該用‘關’字!甭犕陮W生的匯報,我情不自禁地舉起雙手,幾欲拍手叫好。
一個“關”字問題的提出,擊中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上呈現(xiàn)出探討的氣氛。這無疑是真正的讀書,讀書而又不盲從于書,敢于向教材挑戰(zhàn),體現(xiàn)了探索精神。當然,學生的質(zhì)疑,不一定都正確,更不可能很完善,但這并不重要,只要沒有大錯,就應當尊重學生的認識。保護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充分展示每個個體生命的風采,課堂上才能形成探究的氣氛。
此片斷中,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議,見解讓學生講,使學生在爭辯中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喚醒了個體創(chuàng)造的潛意識。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生,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教后反思:
這堂課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fā)展靈活組織教學。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這一片斷的教學,我認為主要體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1.關注了學情的變化。
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現(xiàn)場生成性,也就是教學的過程決定于師生的雙向現(xiàn)場活動。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展示編制得十分細致的教案,把課堂教學理解為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能根據(jù)學情的變化發(fā)展靈活組織教學是可取的教學藝術。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高明的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fā)現(xiàn),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看電視》教學反思11
《看電視》這堂課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課堂教學一個啟示,即要針對學情變化發(fā)展靈活組織教學。馬卡連柯說過:“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边@一片斷的教學,我認為主要體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1、關注了學情的變化
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現(xiàn)場生成性,也就是教學的過程決定于師生的雙向現(xiàn)場活動。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展示編制得十分細致的`教案,把課堂教學理解為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能根據(jù)學情的變化發(fā)展靈活組織教學是可取的教學藝術。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高明的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fā)現(xiàn),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看電視》教學反思12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實踐說的簡單一點就是讓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主動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主動接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達到啟迪思想,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語言通俗易懂、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教學這一課時,我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孩子有的大聲讀,有的輕聲讀,有的邊讀邊用鉛筆在劃著什么,還有的讀完后就與同桌交流著什么。對于這些方式,我都表示許可。在我看來,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讀書的方式更是不同,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能調(diào)動學生讀的.積極性,充分感知課文,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學生無拘無束地展示讀的個性,體驗著語文實踐帶來的快樂。
在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后,布置了學習任務:圍繞“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秘密,到底是啥?”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組里討論交流,并強調(diào)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fā)現(xiàn)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誰發(fā)現(xiàn)得多,看誰的思維最敏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教室里呈現(xiàn)出書聲瑯瑯、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時,各小組的同學都爭著發(fā)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有發(fā)言,有補充,有辯論,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上呈現(xiàn)出探討的氣氛。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明白文中蘊含的道理,讓學生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愛,使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轉(zhuǎn)化為引導學生良好行為養(yǎng)成的動力。另外,我覺得在教學中,教師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方式上的改變和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根本上改變使課堂教學有了生氣:尤其是課活課,確確實實看見學生當了課堂主人。
《看電視》教學反思13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第二冊第五課《看電視》。整篇課文圍繞著“我”家看電視的“奇妙現(xiàn)象”展開。家里的人都把電視換成別人喜歡的頻道,在換來換去間體會出一種濃濃的情、深深的愛。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家看電視誰喜歡什么頻道,喜歡看什么,怎么才能看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有的學生說爸爸最霸道,看球賽不準我看動畫片,有的說我陪媽媽一起看韓劇,有的說我媽媽說我半小時之內(nèi)寫完作業(yè)就讓我看動畫片,聽著學生或撅著小嘴的稚嫩話語,或遺憾的口吻,或得意的炫耀,或自滿的陶醉,我皺眉說我遇到了特殊的一家人,他們看電視啊非常有趣,老師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誰愿意做小偵探幫老師分析下?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開始聽我講故事——讀課文。講了兩遍后我問學生:“球迷爸爸為什么不看精彩的球賽,而換成了奶奶愛看的`京劇?”我猜啊是爸爸怕球賽輸球了不敢看。同學們都搶著回答說:“是爸爸愛奶奶。讓給奶奶看”有的說:“我們要尊老愛幼,奶奶最老。所以奶奶先看”說完還用不屑的小眼神看看我,那小神氣勁像是在說,這都不知道?當我問到“那為什么奶奶又把京戲換成了球賽”時,我猜啊,奶奶看累了,需要休息后,有的同學說:“爸爸是奶奶的孩子,奶奶也要愛自己的孩子啊”還有的說“奶奶知道爸爸讓著她,他也想爸爸開心啊”……后來媽媽又出現(xiàn),大家又把電視換成了媽媽喜歡的,總之,孩子們整節(jié)課都充滿著 “愛”的內(nèi)容,孩子們用各種他們知道的愛的句子表達著他們的心意!有的說尊老愛幼,有的說大愛無疆,有的說不以小事而不為,還有的同學居然說出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讓我驚嘆不已!
分析完課文我們又回歸了生活,讓他們重新回想了一下他們回家的表現(xiàn),他們的小表情似乎變了很多,皺著小眉頭思考著剛上課時自己說出的話,然后默默地舉起小手,有的對我說回家后我要陪爸爸看球賽,給爸爸遞個大蘋果吃,爸爸上班很辛苦,有的說回家媽媽做飯我要墩地,做媽媽的小幫手,有的說我可以幫奶奶燒火做飯。五花八門的,可我從這些小事中看到了有一顆火紅的愛心在他們稚嫩的心中發(fā)芽~
課后,我陷入沉思。可以說現(xiàn)在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愛太多太多,小皇帝,小公主,無處不在。如何讓這些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們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看電視》教學反思14
《看電視》是一篇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語言通俗易懂、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
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以課文的“奇妙”為線索貫穿全文詩,讓學生反復讀課文,在讀中理解:“我家看電視奇妙在哪里?”通過學生的反復朗讀和全班的交流,同學們知道了爸爸把自己最愛看的球賽換成了京劇給奶奶看,奶奶有又把京劇換成了球賽給我和爸爸看,我、爸爸和奶奶有把電視換成了媽媽愛看的頻道。讓學生知道“奇怪”的原因是——全家每個人的心里都裝著一個互相關愛的親情。從而揭示了課文的主題。
我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思想教育和參與性,讓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讓學生自讀、自悟,明白文中蘊含的道理,讓學生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愛,使課文蘊含的人文精神轉(zhuǎn)化為引導學生良好行為養(yǎng)成的動力。 例如:在學習課文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最愛看什么節(jié)目呢?”當老師把這個問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后,請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流,過一會兒再請學生發(fā)言,同學們討論的很熱烈,有的學生說:“我的爸爸愛看新聞聯(lián)播!庇械膶W生說:“我的爸爸愛看球賽”,還有的說:“我媽媽愛看電視劇。”還有的說:“我奶奶愛看電影!绷硗膺有一大部分學生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我順勢引導學生說:“那你的爸爸媽媽知不知道你最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呢?”其中有一位孩子站起來自豪的、大聲的說:“當然知道了。“為什么呢?”我接著問道:“因為我的爸爸媽媽特別的愛我,每到動畫片的時間,我爸媽就主動給我換頻道,而且有時他們還會和我一起看,給我講其中動畫片中我看不懂的內(nèi)容,時間長了哪個臺演什么動畫片,什么時間開始,他們都知道的很清楚!拔矣猪槃菀龑W生說:咱們有誰和他一樣,爸爸媽媽也是這么關心你呢?請舉手!”三十多個小手都齊刷刷地舉了起來”。我又說:是啊,你們的爸爸媽媽真愛你你們。老師都羨慕你們有這么好的爸爸、媽媽。他們?nèi)绱说膼勰,可是我們當中有的同學連他們最喜歡看什么電視都不知道,你自己認為你自己做的怎么樣?應不應該讓爸爸媽媽也感受到你的愛了呢? ”只見他低下頭小聲的說:“我爸爸、媽媽愛看什么節(jié)目,以后我會留意,讓爸爸媽媽問樣感受到我的愛。”
我又說“是啊,在生活上、在學習上,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無盡的愛。而作為孩子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的話剛說完,許多的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搶著回答。有的說:“我以后把電視讓給爸爸看。”有的說:“我看到媽媽累了的時候給媽媽看,讓媽媽好好休息!蔽腋吲d地說:老師覺得大家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希望你們學了課文以后,更加熱愛自己的家人,會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回報深愛著我們的所有親人的。你們愿意這樣做嗎?”同學們高興地齊聲回答:“愿意!”
通過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增強從小就要愛父母、愛長輩、愛所有的.親人的觀念。讓尊老愛幼的好風尚從小在孩子們的心里扎根,結(jié)果。同時通過討論發(fā)言等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雖然現(xiàn)在社會上下都在提倡給孩子們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注、更大的發(fā)展空間,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但我認為,在提倡這些的同時,更應注意從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培養(yǎng)孩子對家人、同學、師長乃至整個社會的愛。這是我們每個家長、老師和社會的職責。讓尊老愛幼的美德在我們的國家發(fā)揚光大、源遠流長。
《看電視》教學反思15
一、讓學生敢問樂問
【一年級下冊《看電視》教學片段】
師:(初讀課文后)讀課文時有沒有遇到難題?看看誰是今天的問題專家?
生:我想知道“奇妙”是什么意思?
師:(板書:奇妙)誰來說說?
生:我知道!我可以用分解法來解釋,“奇”就是奇怪的意思,“妙”就是美妙的意思。也是“奇怪美妙”的意思。
生:不對!
我認為“奇”應該是奇特的意思。
生:不對!我覺得是“希奇”的意思。
(場面有點亂,幾種意見相持不下。)
師:看大家討論得這樣熱烈,說明這個問題提得不錯!大家找找“奇妙”躲在課文的哪個地方?找出有關句子來讀一讀。
生:在第一節(jié)。(生讀句子。)
生:在最后一節(jié)也有。(生讀句子。)
師:誰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這個詞提一個問題?
。ㄕn堂一下子安靜下來。)
生:為什么說“我們家看電視,真有些奇妙”?
生:為什么課文的前面說“我家看電視,真有些奇妙”,課文的最后一節(jié)還要說“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妙”?
生:為什么前面的“奇妙”后面用的是橫線,最后一節(jié)的“奇妙”后面用的是感嘆號?
師:(板書:──)這個符號不叫橫線,叫“破折號”。
生:那什么叫“破折號”?有什么用?
師:這些問題都提得很好,你們能通過讀課文自己解決嗎?
生:老師,我還想提問題。
師:好,你問吧。
生:什么是“咿咿呀呀的”?
(許多學生都笑出聲來,還說:“這都不懂?”該生臉都紅了。)
師:你們別笑,能提出問題就說明他認真讀書,認真思考。我想他肯定沒聽過京劇,誰來幫幫他?
生:“咿咿呀呀”就是這樣。(學唱京劇,全班哄堂大笑。)
師:學得真像,懂得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真棒!
生:“精彩”是什么意思?
生:爸爸明明是足球迷,為什么要把精彩足球賽關掉?
師:(板書:精彩)非常好,你問到關鍵了,待會兒讀到這一段時,大家可要認真思考。
生:“打盹”是什么意思?
生:(生笑)這有什么難的!我知道,就是“打瞌睡”嘛!
師:謝謝你幫他,不過,可別笑他,學問學問,不懂就問嘛!
生:那么,“打盹”和“睡覺”不是重復嗎?能不能只說“我和爸爸都在睡覺”或“我和爸爸都在打盹”呢?
師:好問題!(師笑著看了看剛才回答問題的男生)你還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搔了搔頭,不好意思地笑了。)
師:那好,我們讀課文的時候再來解決,還有問的嗎?
生:“啥時”是什么意思?
生:奶奶為什么不看電視,只看我們?
生:“直叫”是什么意思?
生:“快射門”后面為什么用感嘆號?
生:我覺得“好球,好球,”后面也可以用感嘆號,為什么課文用的是“逗號”?
生:我們家每個人心里裝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不說你也知道?我就不知道呀。
……
【教后反思】
一直以來,課堂上的提問是教師才有的“特權”。教師問,學生答,似乎天經(jīng)地義。而教師的提問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來設計的,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失去了提問的權利,也失去了質(zhì)疑深層次的思考的機會,最終失去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以教促學”的習慣,在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問,以學定教。當學生提出第一個問題時,我非常高興。高興的是學生提的“奇妙”一詞剛好是課文的文眼,與我心中確定的教學思路是一致的。接著,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根據(jù)“奇妙”一詞繼續(xù)提問題,應該說學生提的三個問題是十分精辟的,我是既意外又得意,這說明一段時間來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是頗有效果的。因而,我急著讓學生按這條思路走下去,馬上就問:“你們能通過自己讀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嗎?”準備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沒想到,學生說:“老師,我還有問題要問!蔽乙粫r有點猶豫,讓他們繼續(xù)問下去嗎?會不會打亂課堂教學的條理性?會不會影響教學的`節(jié)奏?還好,我意識到如果一意孤行阻止他們的提問,會扼殺了他們提問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呢。于是,我讓他們繼續(xù)提問,果然,學生又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課后想想,我心中固有的教學模式還是在不斷地發(fā)揮作用,我差點又屈服于習慣的力量。我想,老師有容納學生提問的雅量,學生才有想提問題的欲望吧。
后來提的問題中,有些問題提得較為淺顯,比如“咿咿呀呀”“直叫”“啥時”等,可以馬上就請同學及時幫忙解決;有的問題比較有針對性,就留待講讀課文時再隨機解決。從所提問題中可以看出,每個學生在一節(jié)課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有區(qū)別的、有層次的,這也是正常的。我及時阻止了同學對某些學困生所提問題的嘲笑,并借助語言、手勢、眼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保護他們提問、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讓他們敢于提出問題,樂于提出問題。
【《看電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看電視》教學反思06-14
看電視教學反思09-25
《看電視》教學反思(精選15篇)02-26
《看電視》語文教學反思03-17
《看電視》教學反思(15篇)12-21
《看電視》教學反思15篇11-08
《看電視》教學反思匯編15篇03-28
《看電視》教學反思(匯編15篇)04-03
《看電視》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3
《看電視》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