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教案范文錦集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敲擊物體能夠發(fā)出聲音。
2、探索發(fā)現用一種工具敲擊不同的東西,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3、自主敲擊環(huán)境中的物體,樂意將自己的發(fā)現講給大家聽。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室里有各種可以讓幼兒敲擊的物品,例如:玻璃杯,茶杯,各種玩具等。
2、幼兒人手一把金屬勺子。
3、放了不同數量水的玻璃瓶5個。
活動過程:
1、兒歌表演親一親,引出敲一敲的主題。
。1)誰想讓老師親一親?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兒歌親一親好嗎?
。2)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表演兒歌。
。3)教師:小勺親小勺能發(fā)出叮,小勺敲別的.東西,它會發(fā)出聲音嗎?
2、教師用勺子敲一敲,幼兒感知聲音。
。1)教師用小勺敲擊自己的手心。
(2)師:你聽到的什么聲音?啪啪啪
。3)教師用小勺敲擊桌子。
。4)教師:你聽到了什么聲音?篤篤篤勺子和勺子敲一敲能發(fā)出聲音嗎?能發(fā)出什么聲音呢?你們想試一試嗎?
3、幼兒玩敲一敲游戲,感知勺子接觸不同物體產生的不同聲音。
。1)讓幼兒用勺子在自己身上任意部位敲一敲,然后,講一講,你的勺子在哪里?發(fā)出什么聲音?
(2)教師:敲擊不同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我們教室里有許多東西,請你找一找,用勺子敲一敲,聽一聽它發(fā)出的聲音好聽嗎?
。3)幼兒探索敲擊活動。
(4)教師:你敲擊了哪些東西?你發(fā)現哪些聲音?
4、欣賞敲擊樂器出示準備的玻璃瓶樂器,請個別幼兒上來敲擊或老師敲擊,感知玻璃瓶的清脆的聲音,體驗敲擊的樂趣。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角色對話,知道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
2、初步嘗試閱讀,體驗閱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桌面教具一套:動物圖片(小螞蟻、小雞、小貓、小狗、小熊、小象就、藍鯨)背景圖(森林、大海)
2、每個幼兒一只動物圖片。
3、大的圖書《最大的動物》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森林里真熱鬧,來了許多動物,它們正在討論:它們中誰最大?寶寶,你們來看看呢,它們誰最大?誰最。
二、 看大書,學習角色對話
1、出示圖書
動物們也不知道誰大誰小,你們看,動物們都跑到書本里來找答案了,我們也來看看這本書,到書里面來找找答案。
2、我們要準備看書了,“叮咚”你看到了誰?小螞蟻看到小雞說:“小雞、小雞,你長得真大!”小雞笑著說:“嘰嘰嘰,我不大,小貓比我大。”小雞怎么說的?(請幼兒集體說)
3、分角色練習對話 我來做小螞蟻,你們來做小雞,練習角色對話。
4、“汪汪汪”誰來了?小狗和小貓比誰大?小貓會怎么說?
5、還有什么動物比狗還要大?(幼兒猜)看看誰大?
小狗會怎么說?
6、“咚咚咚”是誰呀?腳步聲這么響,來的一定是個龐然大物,大塊頭,是誰呢?(幼兒猜)
小象真的很大很大,它的身體像座山,腿粗的像四棵大樹。小熊會怎么說?
7、你還看到誰?(小螞蟻)很小很小的.小螞蟻抬著頭,才能和小象說話“小象、小象,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毙∠笮χf:“我不大,有種動物比我大多了,它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保ǚ瓡
8、它的名字叫藍鯨,寶寶,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誰?(藍鯨)藍鯨生活在哪里?它每天快樂的在海洋里游來游去,捉小魚小蝦吃,藍色的海洋就是藍鯨的家。
三、游戲
1、我們來玩?zhèn)找朋友的游戲,找比我大的動物朋友。小動物的后面有個小口袋,我們的小手伸在小口袋里。我們先從小椅子底下把動物圖片輕輕拿出來,套在小手上,看看你戴的是什么動物?寶寶,你是誰呀?請幾個寶寶來說一說。
2、請一個寶寶來找朋友,找到朋友碰一碰,你找了誰呀?說一說誰比我大。
3、寶寶們,你們也來找比你大的動物朋友,碰一碰,拉拉小手,說一說,誰比我大。
4、寶寶們,比你們都要大的動物是誰呀?(出示藍鯨的圖片)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人不同的面部表情所表達的不同心情;
2、通過比較老師、同伴和自己的表情變化,知道笑比哭好;
3、初步養(yǎng)成樂觀的心態(tài),嘗試用微笑面對各種情況。
活動準備:
大小鏡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老師的.表情變化,說出相應的表情名稱。
小朋友,看看老師的臉,猜猜我是什么樣的心情?
(老師做出哭、笑、生氣等表情讓幼兒猜并說出名稱)
二、討論:你喜歡什么樣的表情?
1、你們最喜歡老師什么樣子呢?
2、你們猜猜老師遇到什么事情會笑呢?
3、你們遇到什么事情會笑呢?
鼓勵幼兒先相互討論在個別發(fā)表見解。
三、游戲:變臉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老師發(fā)出指令幼兒隨指令變化自己的表情。
2、老師控制速度,由慢到快。
3、游戲分層次進行,先由老師和幼兒之間進行,后由幼兒間相互進行,一人發(fā)指令一人做表情。
四、初步養(yǎng)成樂觀的心態(tài)
1、你們最喜歡自己是什么表情呢?
2、你們最喜歡伙伴是什么表情?
3、我們怎么讓自己開心起來呢?
引導幼兒學會排解不開心的情緒,保持開心的笑容。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剛入園幼兒的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不強,于是我就設計了《鉆山洞》》有趣的游戲活動,將幼兒扮成動畫片里最熟悉的人物,培養(yǎng)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力求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和玩耍的氣氛中、練習一個跟一個走、不掉隊、不推不擠。
目標:初步懂得輪流的含義,學會一個跟一個走,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
重點:學會一個跟一個走。
難點:學會輪流鉆山洞、不推不擠。
準備:拱門、了解火車鉆山洞、cd。
過程:
1、準備活動:隊列隊形的練習。
將幼兒按照托馬斯(紅、黃、藍、綠)四種小火車排成四列縱隊,練習稍息,立正和搭肩看齊。
2、組織幼兒玩游戲“開火車”
(1) 教師扮火車頭帶領幼兒開火車,后面幼兒拉著前面幼兒的衣服往前走,待聽到“火車到站了”的口令后,即可自由走動;疖嚴^續(xù)開始,每人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繼續(xù)往前走。
(2) 增加游戲難度:《開火車》。鉆山洞時要一個跟一個走,不推不擠。
3、結束、放松活動:放音樂小火車跳快樂的火車舞。
教學反思:
我首先在游戲中讓幼兒拉著前一個小朋友的衣服,放慢開火車的速度,盡可能的保證幼兒不掉隊。同時在每次游
戲的間隔期間,我們以“火車到站”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活動,在以“火車出發(fā)了”的口令提醒幼兒排隊,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還是需要給予幫助的,在體育活動中,我遵循循循漸進,從意到難的設計原則。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為自由“開火車”,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增加了開火車鉆山洞的內容。剛提到鉆山洞時很多幼兒特別興奮都不聽老師指令跑過去鉆山洞,由于人太多導致山同倒塌了。于是我抓住機會進行游戲規(guī)則的介紹:在鉆山洞時要一個跟一個走,不推不擠,這樣每一輛小火車就都能安全的鉆山洞了。所以我以后在教學中要善于觀察,抓住教育細節(jié)。根據教學活動中發(fā)生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力爭上好每一節(jié)課。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雞》,理解歌曲內容,懂得影響了別人要說"請原諒"、"對不起"。
2、嘗試根據歌曲內容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掛圖15號;《小朋友的書。我們都是好孩子》;磁帶及錄音機。
2、山羊、小公雞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甜嘴巴娃娃看到別人要有禮貌地打招呼,到別人家做客要輕輕地敲門,有禮貌地請求。今天我們教室里又來了兩個甜嘴巴的朋友,它們是誰呢?它們用甜嘴巴說了那些好聽的話呢?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發(fā)展。
說說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們說了哪些話?
三、欣賞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雞》
1、欣賞歌曲第一遍,提問:山羊和小公雞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山羊踩痛了小公雞,它是怎么做,又說了什么?
小公雞聽了后怎么樣,又說了什么呢?
2、欣賞歌曲第二遍,提問:山羊向小公雞表示歉意,歌曲里是怎么唱的?(幼兒學唱山羊向小公雞表示歉意的兩句歌詞)小公雞又是怎么唱的呢?(幼兒學唱小公雞唱的兩句歌詞)最后,兩個好朋友握握手,又說了什么?(請幼兒聽著旋律、和著節(jié)拍、節(jié)奏說"對不起"、"沒關系"、"再見"。
3、欣賞歌曲錄音,請幼兒注意聽歌曲第三、第四樂句音量的.變化,說說為什么要輕輕地唱?(體現山羊表示歉意和公雞原諒山羊的心情,他們都很懂禮貌)我們能稱甜嘴巴山羊和甜嘴巴公雞嗎?為什么?
4、幼兒跟著錄音邊唱歌曲邊自由表現歌曲內容。
四、嘗試表演。
1、教師和配班教師分別扮演山羊和小公雞,聽錄音表演歌曲內容。
2、請兩位幼兒分別扮演山羊和小公雞,聽錄音表演歌曲內容。
3、幼兒分組扮演山羊和小公雞,聽錄音表演歌曲內容。
。ńY束)教學反思:
《山羊踩痛小公雞》是一首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歌曲,容易幫助幼兒記憶。在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容,懂得影響了別人要說"請原諒"、"對不起"之外,還讓幼兒嘗試歌曲內容進行表演。在開始之余,教師利用前面的"甜嘴巴娃娃"來進行故事的延續(xù),然后在進行。分段欣賞,根據故事內容來記憶歌詞。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對歌曲內容進行表演。但是課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就是有些幼兒對歌曲的內容的記憶還是不能很全,經常唱一句,忘一句,以至于在后面的表演環(huán)節(jié)孩子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表演。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學青蛙跳的活動中,讓幼兒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練習雙腳跳,發(fā)展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勇敢的品質。
活動準備:
1.沙包(5個)、呼啦圈(5個)
2.音樂:《青蛙最偉大》、《我愛洗澡》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小青蛙,模仿青蛙跳,師生一起隨《青蛙最偉大》音樂,進入活動場地,“捉”害蟲去。
2.引導幼兒邊說兒歌邊做熱身運動。
兒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蟲本領大。胳膊伸一伸,腿兒蹲一蹲。 腰兒轉一轉,眼睛仔細看,害蟲找到了,跳起來吃掉它。
3.組織幼兒做游戲
。1)跳荷葉(呼啦圈),練習雙腳跳
。2)跳土堆(沙包),練習鞏固雙腳跳的技能
(3)跳小河,鼓勵孩子們想出其他辦法
。4)到了田地了,捉害蟲
4.青蛙寶寶們,把害蟲消滅光了,跟著媽媽回家,原路返回。
跳小河——跳土堆——跳荷葉
5.小青蛙跟著媽媽做放松動作。(背景音樂《我愛洗澡》)以小青蛙回家休息結束本次游戲活動。
小班教案 篇7
【課程介紹】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fā)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fā)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fā)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
它發(fā)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fā)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fā)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fā)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jié)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fā)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fā)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ㄈ⒂變和ㄟ^嘗一嘗,咬一咬,區(qū)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fā)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fā)出小鼓的聲音。
。ㄋ模、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fā)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小班教案 篇8
小班這個上學期的時候,孩子往往對認識數字很敏感,但對點數,特別是取物。沒有辦法實現取的實物與數字對應,根據這樣的情況,設計了這節(jié)課。
活動目標
1、能認識1-5的數字,并且正確點數。
2、能大膽取物,并能自我糾正錯誤。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點數
難點:自我糾正
活動準備
1-5數字卡片每人一套 ,1-5實物卡片每人一套,實物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活動開始:
引起興趣:數字手指游戲:小猴當秋千“五只小猴當秋千,笑話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吃掉一只)還有幾只小猴在當秋千!斑有4只小猴在當秋千”----------重復,一直到還有1只。
活動過程:
1、老師帶領幼兒復習1-5的`數字。
操作:每人一套數字卡片,請幼兒找出老師喊出的數字卡。反復幾次4和5多幾次?凑l舉得快。
2、教師帶領孩子進行1-5的點數復習,卡片
操作:每人一套數字實物卡片,請幼兒能把找出數字對應的實物,放在數字卡片的下面。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幼兒點數實物來糾正錯誤,請幼兒自行點數糾正。
3、游戲:
請幼兒在老師出示的數字后,聽到開始的聲音。在教室里找相應數量的實物玩具。不限樣數,只限數量。點數好了,請回自己的座位展示,并且和旁邊的幼兒互相驗證。反復幾次。
活動結束:
復習數字手指游戲:小猴當秋千。
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時,請幼兒跟隨教師來做搖色子跳步數的比賽游戲,請其他不比賽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數。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豐富幼兒生活知識經驗,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情感。
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表述。
活動準備:
各種有對應關系的圖片(茶壺、杯子;雨傘和套鞋、鎖和鑰匙、椅子、桌子)、實物若干份(與幼兒人數相符)
活動過程:
一、看看“好朋友”
指導:
1、出示圖片,請幼兒講講這些圖片的名字
指導語:我今天帶來了一些圖片,他們叫什么名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為這些圖片找找好朋友。
提問:你想為哪個客人找朋友?
它的朋友是什么?
二、找找好朋友
指導:為周圍的實物找找好朋友
提問:你為什么東西找朋友?
它的朋友是什么?
三、游戲:“你是我的好朋友”
指導語:我們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好朋友,F在我們就一邊聽音樂,一邊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好嗎?
設計思路:
最近《我的'好朋友》是
我班進行的主題活動之一,通過“找朋友”、“猜猜我的好朋友”、“小兔子生病了”、“禮物給好朋友”等系列活動,創(chuàng)設了“與同伴一起活動,分享快樂”的氛圍,逐漸培養(yǎng)起孩子喜歡自己的朋友,學會關心自己朋友的良好情感。
在“好朋友”的活動中,幼兒不僅體會集體游戲的快樂,同時通過看看、講講、找找等形式,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樂意于他人交流,并且在交流中豐富、提升幼兒生活知識經驗,綜合的完成教育目標。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藝術領域教案 小班教案04-01
春風小班教案 小班《春風》教案05-01
小班教案11-17
小班教案11-22
小班教案11-23
小班教案11-23
小班教案11-24
小班教案11-21
小班教案11-26
小班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