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華)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迅速發(fā)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為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2.了解課文中所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朗讀課文。
5.句子訓練。
教學重點
1.了解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2.進行詞句訓練。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三)理解詞語。
(四)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學重點
(一)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二)理清文章思路。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誰見過玻璃?你能說說玻璃有什么作用嗎?(教師板書:“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類型、新的品種)“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新型玻璃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教師緊緊地抓住學生的質(zhì)疑,進一步啟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以激勵性的語言導入新課:
學習了課文我們就全明白了。
(二)教師范讀課文。
1.學生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用筆畫下來。
(1)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
(2)夾絲玻璃;
(3)變色玻璃;
(4)吸熱玻璃;
(5)吸音玻璃。
2.這幾種新型玻璃,課文是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中介紹的?
3.第6自然段講的是什么?(新型玻璃在現(xiàn)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們將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
(三)指導分段。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同一個意思?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每個自然段講的都是一個獨立的.意思,因此均可以獨立成段。由此,可得出本課的自然段也就是它的結(jié)構(gòu)段。
(四)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
1.劃出生字、新詞及不理解的詞。
2.給生字按結(jié)構(gòu)分類歸納。
3.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例:熟字加偏旁“型、罪、恙、炎、調(diào)、促、粘、阻、蹤、付、店、廢。”
熟字換偏旁“淺”、“線”去掉“纟”換上“氵”;“粘”“戰(zhàn)”去掉“戈”換上“米”;“調(diào)”“綢”去掉“纟”換上“讠”。
編順口溜:兩“火”“炎”。
編謎語。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4.鞏固練習。
以組詞的形式來作鞏固練習。
教師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
比一比,再組詞。
型( )非( )足( )發(fā)( )付( )
刑( )罪( )促( )廢( )寸( )
占( )周( )且( )淺( )
店( )綢( )阻( )線( )
粘( )調(diào)( )祖( )踐( )
(五)理解不懂的詞。
1.提出不懂的詞,學生解答。
2.查字典,理解詞義。
例:安然無恙——形容很平安,沒有受到損害。
報警——一般指報告緊急情況。本課指發(fā)出緊急信號。是動詞。
警報——發(fā)出的表示有危險的信號。是名詞。
奇跡——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自動窗簾”——就是指變色玻璃。
“問世”——詞典中解釋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讀者見面。聯(lián)系上下文本課中的“問世”指“吸熱玻璃”早就生產(chǎn)出來和用戶見面了。
(六)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老師注意糾正學生的讀音。
1.“看守”中的“看”讀k1n,不讀k4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讀zh1n,不讀ni2n;“調(diào)節(jié)”中的“調(diào)”讀ti2o,不讀di4o。
2.“促”“罪”“阻”“蹤”是平舌音,“粘”是翹舌音,要讀準。
語文教案 篇2
一、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質(zhì)疑
1.投影出示太陽緩緩升起的動畫畫面,配上聲音:同學們,你們好!你們認識我嗎?
2.(教師板書課題:太陽)你們瞧!太陽公公正笑瞇瞇地看著我們,他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們想問太陽公公什么問題?
。ü烙媽W生會問:太陽公公,你離我們有多遠?太陽公公,你有多大?太陽公公,你有多熱?太陽公公,你是由什么構(gòu)成的?太陽公公,你與我們地球有什么關(guān)系?太陽公公,你為什么每天都從東方升起來,從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學生的提問,并將學生的問題分類概括。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有的問題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問題同學們可以從科普讀物、從網(wǎng)上了解;有些問題現(xiàn)在還是個謎,要等同學們長大后去探索。
那么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有關(guān)太陽的哪些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可自己讀,可找學習伙伴對讀,也可小組同學合作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導言:《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這類文章往往是一個自然段講清一個方面的問題。我們閱讀時,要邊讀邊思考:每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學生閱讀后歸納。
第1自然段:講太陽離我們很遠。第2自然段:講太陽很大。
第3自然段:講太陽會發(fā)光、發(fā)熱,溫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講太陽與植物、動物和人的關(guān)系。
第5自然段:講太陽與雨雪的關(guān)系。第6自然段:講太陽與風的關(guān)系。
第7自然段:講太陽與健康的關(guān)系。第8自然段:講太陽和人類關(guān)系密切。
3.根據(jù)敘述的內(nèi)容,可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板書: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關(guān)系密切
三、閱讀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你們聽(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F(xiàn)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
2、指名回答。
3、師:我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F(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4、分組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jié)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5、匯報交流。
。1)學習遠的學生匯報,教師就匯報適時引導,播放課件。
如,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20)幾年。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里面填的是數(shù)字,通過數(shù)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shù)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shù)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jù)的。這就是列數(shù)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shù)字
(2)學習大的學生匯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shù)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并進行小結(jié):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3)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6000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3000倍。
鼓勵同學們動手算出太陽的中心溫度是18000000度。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方法,使理論與實際例子相結(jié)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6.利用投影交流、評點,并隨機設問:
太陽的特點
怎樣寫
說明方法
遠
1.5億公里
走:3500年
飛機:20幾年
列數(shù)字
舉例子
大
130萬個地球
列數(shù)字
作比較
熱
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
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3000倍
列數(shù)字
文中如果不用數(shù)字,只說距離很遠很遠,溫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為什么?
文中把太陽與地球作比較有什么好處?
太陽表面溫度很高,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這樣寫好在哪里?
為何把太陽比做大火球?
7.在寫太陽遠、大、熱的特點時,作者很注意用詞的準確,你認為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四、指導朗讀,深入體悟太陽特點及表達方法。
1、自己練習朗讀感興趣的段落,讀出太陽的特點。
2、競賽的方式朗讀。
五、學習生字新詞
1.讓學生交流生字中易錯的地方,或編成字謎考同學。
2.正確讀寫詞語。(差不多、莊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較、殺菌、預防)
六、總結(jié)反饋
1.這一堂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你們看太陽公公都把眼睛瞇成了一條縫。(課件演示)聽,他又在說什么?(放聲音)同學們,你們學得很認真,你們想把我的有關(guān)知識介紹給更多的人,讓大家都了解我嗎?
2.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介紹太陽公公,分別練習詳細介紹和概括介紹,同桌對練。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怎樣從外洞入內(nèi)洞。
2、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三、教學難點:
1、通讀全文,了解游覽順序,理清文章條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同桌兩人輪流讀文,議自然段意。
3、指名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二)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讀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點。
3、討論。
(1)“新綠”“映山紅”什么意思?
(2)“或濃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艷”什么意思?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
(4)“時而”什么意思?
(三)練習朗讀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讀,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布置自學
1、提出自學要求:
認真讀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外洞和內(nèi)洞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可在書上圈圈畫畫,同桌也可討論討論。
(五)討論外洞特點。
1、課文中怎樣介紹外洞的?誰能把有關(guān)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
2、外洞的主要特點?(大)從哪兒體會到的?
(六)討論內(nèi)洞的特點。
1、課文怎樣介紹內(nèi)洞的?
2、從剛才讀的語句,可以看出內(nèi)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變化多端”什么意思?“顏色各異”什么意思?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它為什么叫雙龍洞嗎?
“蜿蜒”什么意思?
(七)討論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
1、課文哪一部分寫的?
2、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3、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八)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邊讀邊想象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nèi)洞的情景。
(九)理解泉水流經(jīng)的路線。
1、啟發(fā)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沖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僅寫了洞,而且寫了水。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寫水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閱讀思考,同桌互相討論。
3、集體討論。
板書:深黑的石洞——內(nèi)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五、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背誦從外洞進內(nèi)洞的那一段。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diào)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nèi)容
、 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
、 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五、教學設計
1、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體現(xiàn)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2、感知課文內(nèi)容
、 檢查生字詞。
、 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3、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zhì)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4、[教師小結(jié)]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jù)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chǎn)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jié)]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xù)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5、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xiàn)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fā)。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佟渡⒉健繁取度范嘁恍┚吧鑼。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谠谏⒉街袃蓛蓪ΨQ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垡孕∫姶蟮膶懛ǎ和ㄟ^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6、主題。
[教師小結(jié)]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jié)]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丶铱纯础罚瑢W生齊唱。
7、小結(jié)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gòu)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nèi)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七、信息反饋:
語文教案 篇5
第九課 風雨中我在成長
教學重點:
1、 人生難免有挫折和挫折的積極作用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2、 戰(zhàn)勝挫折的途徑和方法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ldqu;挫折是把雙刃劍&rdqu;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本課在教學方式上采用:(1)&ldqu;自主閱讀、感悟&rdqu;的`教學方式;(2)案例分析教學方式;(3)采用親身
體驗教學方式等;(4)分析對比的教學方式等。
在教學方法上,以學生參與性的教學活動為主,以講解為輔,重在引導。運用有利于教學的多種手段和形式,從多個角度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
課時安排:本課計劃用3課時授完。
第一課時(總第23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授第一框,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朗讀教材引言部分后教師導入本課的教學)
2、板書標題: 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二、講授新課
1、人生難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活動一:&ldqu;挫折就在我們身邊&rdqu;
議一議:
※ 自己有過以上類似的挫折經(jīng)歷嗎?
※ 自己經(jīng)歷的最嚴重的一次挫折是什么?當時的感受如何?
教師講述:
生活中不知是陽光明媚,也會有風風雨雨。事實告訴我們,挫折就發(fā)生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都會遇到挫折。什么是挫折呢?
每個人都有許多美好的期待和希望,為了實現(xiàn)它,都要做出種種努力。當由于受到多種阻礙和干擾而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時,便是遇到了挫折。
相關(guān)鏈接:&ldqu;關(guān)于挫折&rdqu;(見教材P96頁材料)
活動二:讀一讀,議一議
想一想:
※ 他們遇到的挫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 生活中有從來也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的人嗎?
教師講述:
偉人和名人會經(jīng)歷挫折,普通人也會經(jīng)歷挫折‐‐‐因為導致挫折的因素太多,人不可能完全避開這些因素而不遭遇挫折。(板書標題)
(2)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難免有挫折,人們正是在認識挫折、戰(zhàn)勝挫折的過程中成長和發(fā)展起來的。(學生朗讀教材)
相關(guān)鏈接:&ldqu;造成挫折的原因&rdqu;
2、挫折是把雙刃劍
活動三:&ldqu;挫折具有兩面性&rdqu;
議一議:
※搜集有關(guān)資料,以&ldqu;挫折到底是壞事還是好事&rdqu;為題進行辯論。
教師講述:
通過討論我們可以看出,挫折具有兩面性。
語文教案 篇6
1.初步閱讀。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介紹了鯨哪些方面的知識,弄清課文條理。
2.小組合作學習。在大致了解課文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以后,告知學生馬上要召開一個“科學新聞發(fā)布會”。要求人人爭當小科學家,準備在發(fā)布會上向大家介紹有關(guān)鯨的研究成果,前提是必須讀懂課文。然后,讓他們分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填寫下面的表格。在分組學習過程中要提醒學生,為了能講得讓別人一聽就懂,像鯨的呼吸方法和睡覺姿勢等內(nèi)容,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直觀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說明。
3.科學新聞發(fā)布會。創(chuàng)設新聞發(fā)布會的情境,教師作主持人,讓每個學習小組推選一名代表作“鯨研究專家”,匯報有關(guān)鯨的研究成果。每個小組可以有選擇地圍繞一個方面重點深入地談,以此促進學生消化吸收課文的`內(nèi)容和語言,有意識地把認識事物、學習語言、發(fā)展能力和訓練思維有機結(jié)合起來。還可以允許學生把課前閱讀收集到的資料向全班同學作介紹,激發(fā)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興趣。
語文教案 篇7
單元整體感知:
本單元以“我的快樂生活”為主題,編排了《自己去吧》、《好奇的孩子》、《我和我的小伙伴》、《小黃鶯唱歌》,以及一個綜合學習和一個口語交際《我小的時候》。課文素材大部分來源于一個個生動而有趣的小故事,從不同角度啟迪孩子們養(yǎng)成美好的精神品質(zhì),這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的去培養(yǎng):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jīng)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強自立;小木船和小禾苗得救靠的是小水滴們的團結(jié)合作、齊心協(xié)力;小黃鶯的成功得益于它能夠克服自卑與膽怯,變得勤奮又自信;愛迪生的成才源于他幼年時期就有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字:正確認讀四十九個生字。
2、寫字:正確書寫田字格里的二十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書寫工整、漂亮。認識新偏旁“土字兒旁”。
3、閱讀: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ǘ┻^程與方法
1、學生對讀書感興趣,在讀中體味文章所含主旨,聯(lián)系生活理解課文,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內(nèi)容。
2、在口語交際時能用普通話說一段連貫完整的話,愿意與人進行口語交際。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語文學習的情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孩子自強、自立、自信、積極探索和互助友愛的精神品質(zhì),感受生活的有趣和快樂。
課時設置:
21《自己去吧》……………………………………………………2課時
22《好奇的孩子》…………………………………………………2課時
23《我和我的小伙伴》……………………………………………2課時
24《小黃鶯唱歌》…………………………………………………2課時
口語交際:《我小的時候》……………………… ……………1-2課時
綜合學習五…………………………………………………………1-2課時
本單元共用去12課時,還剩余5課時用于擴展閱讀,或做書寫練習等。
讓孩子們在自由學習的空間翱翔
語文訓練是教師的“訓”和學生的“練”相統(tǒng)一的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離不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課堂上還給孩子一片自由學習的空間,以他們?yōu)橹黧w,教師輔之以導,才能將語文訓練落到實處,才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學中,筆者將如何讓學生輕松、快樂地掌握語文知識作為教學設計的思想,并在實際教學中貫穿始終,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利用插圖,展現(xiàn)情境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diào)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教學導入時,教者向孩子們展現(xiàn)了一幅北大荒的秋景圖,孩子們在插圖中發(fā)現(xiàn):高粱那么紅,河水那么清,那么北大荒的秋天還會有哪些景物呢?他們主動到課文中去找答案。此后,教者還展現(xiàn)了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斕的流云、成片大豆、火紅榛樹的畫面,莊稼那欣欣向榮的樣子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他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屏幕,有的孩子甚至學起了流云飄動、小魚游水的動作。教者便適時引導,孩子們輕松地理解了“五彩斑斕、清澈見底、挺拔”的意思,還知道了北大荒秋天的美麗。
二、以讀為本,培養(yǎng)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弊寣W生掌握基本的語文能力,是低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
1.閱讀教學以讀為本。教者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抽讀、賽讀、互讀。變化多端的朗讀必須被合理地運用,才能為教學服務,否則將成為花哨的形式主義。為了尋找北大荒秋天的美麗,教者請孩子們自己小聲讀。為了體會小魚、高粱和大豆以及人們的不同情緒,教者先請他們自讀體會,再抽讀,自評、他評后,又同桌互讀,教者適時示范朗讀,最后匯報齊讀。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或同桌相互讀,或師生對讀,還進行了男女生賽讀。孔子主張“學而思”,就是一邊讀一邊想,每一次“讀”教者都有不同的目的,多形式的讀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工具,使其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兒?
2.孩子是不會安分地待在“讀”的天地里,在讀懂、讀好后,教者為他們提供了講一講、演一演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說、去演。孩子們更加活躍了,扮演起各種植物或小動物來有模有樣,展現(xiàn)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還有的`孩子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課文讀得更生動、更有趣。讓孩子自我表現(xiàn)后,出示課后練習四,以練一練結(jié)束課文內(nèi)容。孩子在講、演、練的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鞏固了基礎知識,更展現(xiàn)了自己的才能,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三、想象作業(yè),鞏固知識
學完課文以后,讓同學們想象北大荒的秋天還有哪些景物,并動手畫一畫,可以畫天空,可以畫小河,可以畫原野,也可以畫茫茫的草甸子等等。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了想象能力,又進一步鞏固了課文的內(nèi)容,何樂而不為呢?
四、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通過北大荒以前的荒蕪和現(xiàn)在的美麗對比,孩子們理解了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教者啟發(fā):為了北大荒永遠美麗,為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永遠美麗,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再請孩子談收集到的自己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談自己如何把家鄉(xiāng)打扮得更加美麗?將課堂上所學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痹谌嫣岣邔W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要尊重孩子,在教學中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才能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教學要求
1.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認讀十三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自強自立、勇于實踐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小鴨、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分別學會了摘果子、游泳和飛翔。文章篇幅短小,但含義深刻。
小猴、小鴨、小鷹的媽媽為什么要讓他們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他們是怎么學會的,是課文理解的難點。
一、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你自己會做哪些事情?是怎么學會的?
二、感情朗讀,由扶到放,理解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在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通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以及相關(guān)的討論理解課文內(nèi)容。
全班共同學習第一段,說說小猴和媽媽的話分別用什么樣的語氣去讀!皨寢,我要吃果子”——對媽媽的依賴、請求;“樹上多著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現(xiàn)媽媽的鼓勵及對孩子的嚴格要求。
“這樣,小猴學會了爬樹!庇懻撔『锸窃鯓訉W會爬樹的,理解自己親自去做的必要性。
小組同學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說一說:每句話應該怎樣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三、課本劇表演,深化課文內(nèi)容
以小組為單位,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教師也要參與孩子們的表演,如飾演文中的媽媽。甚至可以改編文中的媽媽形象,扮成一位什么事都不讓孩子做、一切事情都包辦代替的媽媽,讓孩子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四、識記書寫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2.生字書寫。在學生自己練習的基礎上,交流寫字的體會,教師相機指導。
3.生字的鞏固復習!拔易鰟幼髂銇聿!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精選)語文教案07-22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11
語文教案07-20
(精選)語文教案08-01
【精選】語文教案08-03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