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jīng)》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jīng)》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jīng)》教案1
一、教學資料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二、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誦讀“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過誦讀,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小珍惜時間、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3、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古文凝練、深厚的語言美和抑揚頓挫的音律美。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懂得從小珍惜時間、刻苦學習的重要性。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三字經(jīng)》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戶曉。書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時孩子的蒙學教材。近年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三字經(jīng)》等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可見其影響之深遠……這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三字經(jīng)》。
。2)前面我們已經(jīng)背了《三字經(jīng)》中的很多資料,此刻我們來比比誰記得多、記得牢、記得巧。(不僅僅要背,還要說說怎樣記的。)
[推薦]
古文距離學生是遙遠的,但是,游戲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探索的欲望,使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學習的過程之中。
2、理解句意
。1)這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三字經(jīng)》里的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弊约鹤x,讀正確,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讀,正音。
(3)小組交流字詞的意思,以及對句子的理解。
。4)教師組織交流,重點點撥。
[推薦]
新課標強調(diào)學生用心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此處句子的教學,采用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思考、質(zhì)疑,然后小組合作、討論,最后一齊交流的學習過程。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又使學生互助合作,教師適時的點撥又恰到好處地解答了學生的疑惑。
3、拓展閱讀
。1)朗讀相關典故,幫忙深入理解句子的含義。
《大器晚成的蘇洵》和《韓愈苦讀》(見《三字經(jīng)》第108—109頁)
。2)你還明白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請給大家講一講。
。R白石、越王勾踐、劉邦、吳承恩)
。3)讀讀下列與本文相關的古詩詞,說說你的感受。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唐]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明白,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已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題弟侄書堂
[唐]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寒夜讀書
[宋]陸游
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
不是愛書即欲死,任從人笑作書癲。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摘抄詩中表示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的詩句,并有感情地誦讀。
。5)只要我們能堅持珍惜時間,刻苦勤學,就必須能成才。讓我們牢記這幾句話,背誦這天所學的《三字經(jīng)》。
[推薦]
新課標十分重視小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和文化的熏陶。這一部分的教學期望通過學生對相關資料的閱讀、背誦、感悟等多種形式,幫忙學生了解、學習、積累、深化對本次所學《三字經(jīng)》中相關資料的理解,同時領略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進而激發(fā)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4、自由創(chuàng)編
。1)《三字經(jīng)》是我國流傳很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是我國古代歷史禮貌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chǎn)。它三個字為一句,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每句只有三個字,但簡潔明了,含義深刻,又能讓我們一讀就懂。
此刻,我們是新時代的孩子,我們也來模仿,學著編幾句流暢的.《三字經(jīng)》。
(2)交流,比比誰編得更好,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選出最佳作品。
。3)每組的代表朗讀,評出班級“小作家”。
。4)自由選讀同學的優(yōu)秀作品。
[推薦]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構成與發(fā)展,著眼于學生語言潛力的構成,并力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潛力。所以,“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誦讀、積累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
5、總結延伸
。1)讀讀這天學的《三字經(jīng)》,然后進行背誦比賽。
。2)課后,自由組合成小組,為自己創(chuàng)編的“新三字經(jīng)”編歌、編曲,并歌唱。
[推薦]
為語文學習增添樂趣,并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潛力,同時又識記了學習資料,可謂一舉多得。
《三字經(jīng)》教案2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習背誦古典詩文的興趣。
2、通過了解《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的故事, 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體會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3、會背“昔孟母 擇臨處 子不學 斷機杼”。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背誦“昔孟母 擇臨處 子不學 斷機杼 。”
2、感知學習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由故事導入“三字經(jīng)”。
1、出示圖片(古代私塾)
2、提問: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看一看它的擺設,有桌椅, 桌上擺著筆墨紙硯,再想想?(我們學習的地方叫學校,古代人們學 習的地方就稱為“私塾”)
3、那你們知道古時候的孩子都學什么書嗎?(三字經(jīng) 百家姓 千 字文 弟子規(guī))
4、出示圖片:(三字經(jīng))
5、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學習《三字經(jīng)》(板書)
二:復習:齊背“人之初 性不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三:新授:
1、師導:你們知道為什么起名叫《三字經(jīng)》嗎?《三字經(jīng)》,三 字一句而得名,三個字一句話看起來很簡單,背起來也不難,可這里 面可藏著許多經(jīng)典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呢。
2、播放視頻:《孟母三遷》。故事:《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 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現(xiàn)在的山東省境內(nèi))。三歲時父親去世。
3、邊看邊想: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孟母搬了幾次家?最后搬到了 哪兒?為什么?這個故事精煉起來就是我們要學的《三字經(jīng)》里的六個字。
4、出示板書:“昔孟母 擇鄰處”(拼音文字一起出現(xiàn))
5、自己讀一讀,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來幫忙。
6、誰來試著讀一讀?(三人)糾正字音,讀正確,讀充分。(互相讀、 齊讀)
7、播放視頻《孟母斷機》
8、誰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故事:《孟母斷機》。對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里逃學回家, 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 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 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棽家痪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 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后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 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 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 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后專心讀書,發(fā)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圣 人的教誨,終于成為一代大儒,被后人稱為“亞圣”。
9、媽媽為什么生氣?(孟子逃學)機杼斷了結果怎樣?(不能織 布了)媽媽想告訴孟子什么?(孟子逃學學習不努力就如同這織布機 沒有用,成不了才)
10、三字經(jīng)里也用六個字記錄了這個故事。
11、出示板書:“ 子不學 斷機杼”。讀正確、讀充分。
12、連起這四句一起背一背。(全體、個別、拍手)
13、講五子登科的故事。
14、播放視頻:動畫音樂《三字經(jīng)》,大家一起唱。
四:拓展總結:
師:在家里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生自由暢談。
是啊,在我們成長的每時每刻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讓我們 珍惜他們的付出,努力學習,回報他們,回報社會!
“人之初,性本善”每天教室里都會傳出誦讀《三字經(jīng)》的朗朗 讀書聲!度纸(jīng)》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chǎn)。它短小的篇幅,蘊含著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三字一句, 兩字一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 但無可否認,《三字經(jīng)》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
記得小時候,似乎對《三字經(jīng)》的了解和認識一直只停留在它是 一本古老的書、篇幅很長,一直不以為然。偶爾從網(wǎng)上得知聯(lián)合國教 科組織已經(jīng)把《三字經(jīng)》列入《世界兒童道德叢書》,那都說明《三 字經(jīng)》的文化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同時為了讓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 一個熏陶,為了傳承經(jīng)典誦讀,為了給自己補上《三字經(jīng)》這一課, 我認認真真讀了這本書;與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通過研究學習 我發(fā)現(xiàn)《三字經(jīng)》里面確實有許多寶貴的東西,值得現(xiàn)代學生,甚至 成年人來讀一讀。
《三字經(jīng)》采用敘述和倫理并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 蘊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 的書。這本讀物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nèi)容包含了教 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說,廣泛而又言簡賅。 我為了實現(xiàn)和孩子們共同成長進步的目標,潛心研讀吟誦《三字經(jīng)》,并已開始教孩子們理解朗讀《三字經(jīng)》里面的故事,以期培養(yǎng)孩子們 的品德、禮貌、文化修養(yǎng)。更好的實現(xiàn)養(yǎng)成教育。
《三字經(jīng)》在結尾時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給子孫后代留下 什么遺產(chǎn)。作者的態(tài)度是“人遺子,金滿k;我教子,唯一經(jīng)。”
他說世上有許多人為子孫計,留下許多金銀財富給后代,教育子女, 唯有一冊經(jīng)書而已。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我很贊同這個觀點。讀了《三 字經(jīng)》,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而最大的收獲是 對孩子們進行中國經(jīng)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弘揚正氣, 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作為教師的我們,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一起學習,我們的 所作所為就是當代中小學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如果我們不提高自身的 修養(yǎng),又怎么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呢?所以,我覺得讀《三字經(jīng)》、 習《三字經(jīng)》,把《三字經(jīng)》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 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fā)揚。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教師,如果你的家中還有有待教育的子女, 如果你想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三字經(jīng)》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三字經(jīng)》教案3
教學目的
1、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jīng)
2、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可以增進團結,講謙讓是一種美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書是人類的營養(yǎng)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你們平時都讀了哪些課外書呢?(學生自由講)
1、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
在你讀過的課外書當中,你最喜歡哪一本?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
(1)同桌交流。(2)班級內(nèi)交流。(相機進行評價)
2、總結: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獲自然更豐富。
3、揭示揭題: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古代的孩子講謙讓的故事,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二、學文曉理:
。ㄒ唬、自讀
生借助拼音自讀一遍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二)、學文釋義
1、講(東漢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才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然后提問:(出示圖片)
。1)圖中誰是孔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來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卻是怎么做的呢?
(3)他為什么要給自己選一個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讓給了哥哥和弟弟,這說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時講謙讓,爸爸的表情怎樣?(課件展示插圖)爸爸看到孔融這樣做,心里會怎樣想?他會怎樣夸獎孔融?
。6)誰能學學爸爸的語氣夸夸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揚,心里會怎樣想?
。8)孔融這樣做,他的哥哥會怎樣想?弟弟呢?他們以后也會怎樣做呢?
2、小結: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在好處和方便面前不搶先,能讓人,他不僅受到了全家人的稱贊,也受到了世人的贊揚。所以,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孔融也成為了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3、那么,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什么呢?
4、老師朗讀三字經(jīng),請學生一起讀。
5、老師解釋語譯部分。
6、指導學生朗讀經(jīng)文,背誦經(jīng)文
7、故事情景再現(xiàn):學生表演。
三、擴展活動:
學習兒歌《謙讓歌》
《謙讓歌》好兒童,要謙讓,好處、方便,我不搶,要學孔融把梨讓,不搶先,能讓人,先別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三字經(jīng)》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理清課文內(nèi)容的層次。
能力目標
正確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思品目標
了解課文講述的道理和事例,從中吸取對自己成長有益的內(nèi)容。
教學重點:
理解字、詞和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給課文正確地劃分層次。
教具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查閱有關資料。課件制作。
第1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誰會背誦三字經(jīng)?給我們大家展示一下。
2.你對三字經(jīng)還有哪些了解?給大家說說。
《三字經(jīng)》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學者王應麟編撰,后經(jīng)明、清學者補充。它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nèi)容豐富,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記憶。
二、練習正確地朗讀課文
(一)檢查預習
1.誰來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訂正字音竇燕山讀一聲教五子讀一聲方少時讀四聲擇鄰處讀三聲。
2.倆人一組互相讀課文,注意訂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讀正確。
3.指名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
4.生字我們已經(jīng)都認識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嗎?
乃得筆順是先寫“橫折折折鉤”再寫撇。杼不要多寫一撇。琢不要忘記寫點。竇是上下結構,注意把字寫勻稱。
提起筆來把字組成詞語寫一遍。
三、看注釋,查字典理解短文內(nèi)容。
1.自己看注釋,查字典,說說短文的內(nèi)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集體交流,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遠;差別大。
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人生下來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受到的影響不同,每個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異。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對兒童進行教育,他們善良的天性就會因為外界的不良影響而改變,對兒童進行教育,最重要最寶貴的規(guī)律就是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孟子的母親為了孟子有良好的環(huán)境,曾經(jīng)幾次搬家,選擇好的鄰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學習,逃學回家,孟母十分生氣地折斷了織布機上的梭子,以此來教育孟子。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個兒子,都成了國家的有用之材。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對兒女只是養(yǎng)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對學生光教育而不嚴格要求,是做老師的懶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你不學習是不應該的,小時候不學習,長大了能有什么作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玉石不經(jīng)過打磨就不能成為有價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知道做人的道理。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四、把課文連起來讀一遍。
第2課時
一、理清課文層次,練習把課文背下來。
1.指名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幾方面來談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體交流,給課文劃分層次。
第一層:(第一行)人生下來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受到的影響不同,每個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異。
第二層:(2――5)孩子一生下來,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講究教育方法。
第三層(6――10)人要學習,要知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3.指導學生按照層次背誦。
第一層比較簡單,學生問題不大,直接比賽就可以。
第二層以提問形式進行背誦練習,如“人生下來為什么要進行教育?孟母是怎樣教育孟子的?”竇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樣?……”在此基礎上男女生對背,最后進行背誦比賽。
第三層方法同上。
二、思考。
談談你學習課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背誦。
推薦三字經(jīng)全文,讓有興趣的同學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繼續(xù)練習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三字經(jīng)》教案5
教學目的:
1、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jīng)
2、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可以增進團結,講謙讓是一種美德。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流程:
1、導入揭題
2、學文曉理
3、擴展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古代的孩子講謙讓的故事,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ǘ⿲W文曉理:
1、請學生借助拼音自讀一遍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補充:
2、講解這幾句的意思。 (東漢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才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
然后提問:(出示圖片)
(1)圖中誰是孔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來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卻是怎么做的呢?
(3)他為什么要給自己選一個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讓給了哥哥和弟弟,這說明了什么?
(5)孔融吃梨時講謙讓,爸爸的表情怎樣?(課件展示插圖)
。6)爸爸看到孔融這樣做,心里會怎樣想?他會怎樣夸獎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揚,心里會怎樣想?
。8)孔融這樣做,他的哥哥會怎樣想?弟弟呢?他們以后也會怎樣做呢?
小結: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在好處和方便面前不搶先,能讓人,他不僅受到了全家人的稱贊,也受到了世人的贊揚。所以,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孔融也成為了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3、那么,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什么呢?
4、老師朗讀三字經(jīng),請學生一起讀。
5、老師解釋語譯部分。
6、指導學生朗讀經(jīng)文,背誦經(jīng)文
7、故事情景再現(xiàn):學生表演。
《三字經(jīng)》教案6
一、授課目標
1、熟練誦讀《三字經(jīng)》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乃九族,人之倫”
2、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幾個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
3、感受“誠信,承諾”和“知音”的力量
二、授課基本內(nèi)容
第一節(jié)課:
誦讀《三字經(jīng)》里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此六畜,人所飼”
解釋五行五常六谷六畜
講歷史上一個有關信任和承諾的小故事:情同朱張
第二節(jié)課:
1、誦讀《三字經(jīng)》里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懼”至“乃九族,人之倫”
2、解釋七情八音九族
講一個關于知音的故事:伯牙斷琴
三、授課提綱
課前準備:黑板上板書本節(jié)課講授的新句子
第一節(jié)課:
1、復習前兩節(jié)課的內(nèi)容,了解孩子們對上次課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10分鐘)
2、導入:<<三字經(jīng)>>講完“三”和“四”,自然要接著講“五”和“六”
3、誦讀新句子(3-5分鐘)
先掃除生字:請學生指出生字,老師把讀音標注在黑板上,解釋字義,此課生字比較多,要多讀幾遍,便于記憶
然后朗讀:第一遍請1個學生上臺領讀;第二遍集體誦讀;
如果因生字讀得不流暢,可以變換方式多讀兩遍
4、解釋概念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zhì)的運動,起源于非常樸素的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古人用來五行的觀念來解釋變幻無窮的一切事物,對傳統(tǒng)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影響非常大,現(xiàn)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設計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為人處世方面五種最重要的東西:仁指仁愛,義指得體,禮指合乎規(guī)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專一守信。智和信要以仁、義、禮為前提,才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品質(zhì),所以說“不容紊”。這五種品質(zhì)現(xiàn)在仍然重要嗎?(可以請孩子們聯(lián)系實際生活講一講)
六谷:人們種植的幾種糧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黃米(粘的);稷:黃米(不粘的);麥:大麥,小麥;人們常說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沒有包括稻,因為很古的時候北方?jīng)]有稻子,F(xiàn)在,除了黃米,其他幾種作物仍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六畜:我們的祖先早在遠古時期,根據(jù)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對動物世界的認識程度,先后把馬、牛、羊、雞、狗和豬進行飼養(yǎng)馴化,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成為家畜。六畜的作用分別是什么?現(xiàn)在,馬的作用已經(jīng)減弱,其他幾樣還是很重要哦。
再次集體誦讀一遍(可選)
內(nèi)容小結:這幾句介紹了組成萬物和為人處世的五種重要的東西,以及人們賴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種重要主食和家畜。
5、講“情同朱張”的故事(板書:情同朱張,東漢,南陽,朱暉,張堪)
故事梗概:東漢人朱暉很講信義,朋友張堪生前曾囑托他照顧張的妻兒,張堪死后,朱暉就恪守承諾,年復一年地資助張堪的妻兒,并把太守獎勵給他兒子當官的.機會給了更具才能的張堪的兒子。
6、總結與回顧(5分鐘)
回顧五行,五常,六谷,六畜的概念,強調(diào)其重要性;
說明我們要像朱暉那樣,為人誠信,重視承諾,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集體誦讀一遍新授的句子。
課前準備:黑板上板書新授的句子
第二節(jié)課:
1、導入
2、誦讀新句子(3分鐘)
先掃除生字:請學生指出生字,老師把讀音標注在黑板上;
然后朗讀:第一遍請1個學生上臺領讀;第二遍集體誦讀;
如果因生字讀得不流暢,可以多讀一遍
3、解釋概念(7分鐘)
七情:喜悅,憤怒,哀傷,恐懼,喜愛,憎惡,欲望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七種情感,要正確對待。請學生上臺表演這種情緒,并說一說感受到這七種情緒的事情;
八音:中國傳統(tǒng)樂器的一種分類法,按照制成樂器的材料為分類標準,始于周朝。匏:葫蘆制作的吹奏樂器,比如笙;土:陶土制作的樂器,比如塤;革:皮革制作的樂器,比如鼓;木:木頭制作的打擊樂器,比如木魚;石,玉石制作的打擊樂器,比如磬;絲:通過絲弦發(fā)聲的演奏樂器,比如琴,瑟;竹:竹制樂器,如笛子,簫
[吹牛皮的來歷]牛皮與八音有關,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講的事不搭調(diào),是否夸大事實倒在其次。
九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關系;古時候,一個人如果犯了罪,可能要株連九族
4、欣賞一個千古傳誦的故事:伯牙斷琴(板書:俞伯牙,鐘子期,知音,春秋戰(zhàn)國,楚國)(10分鐘)
導入:《流水》一曲被錄入美國“航天者”號太空船上攜帶的一張鍍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發(fā)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級生物傳道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傳說《流水》一曲是由春秋時期的音樂家伯牙創(chuàng)作的。
講述伯牙絕弦謝知音的故事
朗誦古文:老師領讀一遍,學生自己朗讀一遍
5、總結與回顧(5分鐘)
回顧七情,八音,九族的概念,強調(diào)要正確對待各種情感,音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要記住伯牙斷琴這個動人的故事,簡單介紹下次課的內(nèi)容。
《三字經(jīng)》教案7
第一課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并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jīng)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體會《三字經(jīng)》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
《三字經(jīng)》故事,音樂磁帶,《三字經(jīng)》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復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 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fā)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
。ㄔ模喝酥,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jié)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jīng)》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jié)奏韻律。)
。4)拍手打節(jié)奏,齊聲背誦。
3、質(zhì)疑釋義。
(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jīng)》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匯報、質(zhì)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配樂,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拓展升華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今天學的《三字經(jīng)》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第二課
教學目標:
1、自由拼讀并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jīng)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體會《三字經(jīng)》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
《三字經(jīng)》故事,音樂磁帶,《三字經(jīng)》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復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
。ㄔ模何裘夏,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jié)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jīng)》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jié)奏韻律。)
(4)拍手打節(jié)奏,齊聲背誦。
3、質(zhì)疑釋義。
。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jīng)》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匯報、質(zhì)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ㄅ錁,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拓展升華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今天學的《三字經(jīng)》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第三課
教學內(nèi)容:
《三字經(jīng)》中的“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明白勤學好問、有所作為,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三字經(jīng)》部分內(nèi)容。
3、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和創(chuàng)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
教學重點:
對《三字經(jīng)》內(nèi)容及含義的理解,學習《三字經(jīng)》中有積極意義 的內(nèi)容。
教學難點:熟讀成誦。
教學模式:自讀感悟、集體交流、教師點撥。
教學過程
一、多種方式,復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fā)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
。ㄔ模吼B(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jié)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jīng)》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jié)奏韻律。)
(4)拍手打節(jié)奏,齊聲背誦。
3、質(zhì)疑釋義。
。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jīng)》說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讀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匯報、質(zhì)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ㄅ錁,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拓展升華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四、課外延伸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今天學的《三字經(jīng)》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三字經(jīng)》教案8
教學目標:交流《三字經(jīng)》的誦讀與理解,激發(fā)學生愛誦讀三字經(jīng),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
教學過程:
一、引入、介紹《三字經(jīng)》
《三字經(jīng)》自南宋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nèi)容包括了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F(xiàn)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三字經(jīng)》的內(nèi)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學,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diào)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并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shù),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shù)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了。
《三字經(jīng)》內(nèi)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xiàn)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后讀經(jīng)、子兩類的典籍。經(jīng)部子部書讀過后,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jīng)子通,讀諸史”。
二、小結: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給大家說說嗎?
《三字經(jīng)》教案9
一、班會主題
《三字經(jīng)》學歷史
二、題目
誦《三字經(jīng)》通圣人禮
三、活動目的
1.通過誦讀《三字經(jīng)》使學生明理、立志,養(yǎng)成良好習慣。
2.學習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
3.用《三字經(jīng)》中的事例指導學生日常言行。
四、活動準備
1.學生自己閱讀《三字經(jīng)》,理解其中的含義。
2.在班內(nèi)組織學生交流《三字經(jīng)》學習心得與感受。
五、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三字經(jīng)》的作者、背景
假期中,全班同學要通過不同形式查閱《三字經(jīng)》的作者以及簡介,可以通過網(wǎng)絡也可以閱讀書籍,對《三字經(jīng)》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二)查閱資料,了解《三字經(jīng)》的釋義
通過網(wǎng)絡、書籍等途徑,了解《三字經(jīng)》的釋義,背誦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三)學習《三字經(jīng)》中的小故事
可以一個人或多個人自愿結合,在假期中練習《三字經(jīng)》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給家人聽,用自己的筆寫下對故事的理解,還可以配上優(yōu)美的圖畫。
1.講故事“孟母三遷”。
孟子有一個深愛他的好母親。其實,天下的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愛表現(xiàn)在父母身上是那樣的真切。父母的愛是遮雨的傘,父母的愛是一陣清涼的風,父母的愛是滴落的淚水……
2.講故事“黃香溫席”。
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那我們應該怎樣回報他們呢?《黃香溫席》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嗎?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動了多少炎黃子孫!
3.表演情景劇《孔融讓梨》,學習謙讓美德。
晚輩孝順長輩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們感動,長輩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讓我們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兄弟姐妹之間又應該是怎樣的愛呢?我想問問大家,作為我們自己,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兄弟姐妹?
4.結合三個故事談一談你的體會,寫下學習、表演體會。
(四)人人明道理學做人
1.與父母交流《三字經(jīng)》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說一說平時我們的日常言行應該怎樣做。
(1)在遇到與兄妹爭執(zhí)時……
(2)在遇到與父母意見有分歧時……
六、活動延伸
1.續(xù)編、續(xù)寫、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能夠規(guī)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經(jīng)”。
2.編輯本班文明禮儀順口溜,如問好禮儀:停住腳,先開口;聲音大,露微笑。
3.布置相關內(nèi)容板報。
《三字經(jīng)》教案10
學習目標:
1、理解并背誦《三字經(jīng)》從
“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diào)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學習黃香和孔融的例子;
2、學習到一些為人處事的禮節(jié)和知識。
學習流程:
一、復習
理解并背誦《三字經(jīng)》第一課內(nèi)容
二、教師導入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今天理解并背誦《三字經(jīng)》第二部分內(nèi)容。
三、多種方式誦讀
。ㄒ唬、靜心自讀;
。ǘ、指名接讀;
。ㄈ、齊讀;
四、理解含義
1、今天我們學的`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義,給老師和同學們
講一講,指名講含義。
2、今天我們學的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義,提出來討論。
重點解釋“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里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jié)和知識。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3、老師補充《三字經(jīng)》中的故事《師文拜師》《孔融讓梨》,學生認真聽故事,聽后討論。
五、再讀
1、接龍讀。男生讀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為一段)
2、學生賽讀3、師生拍手齊讀
4、讓我們再來感情地讀一讀。
六、嘗試背誦
1、自由背誦。自己小聲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師生互動,考考你
。1)老師考學生。老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學生考老師。學生說上句,老師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過關者畫上紅旗)。
七、拓展升華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八、小結
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不僅把這段《三字經(jīng)》背好,在生活中還要按《三字經(jīng)》中說的那樣做,做一個文明有禮、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人。
《三字經(jīng)》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會讀、會背《三字經(jīng)》節(jié)選
2、圍繞“善”,讓學生在讀中知善、懂善,課后能積極行善。
教學重點:
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從讀中“悟善”、聽中“知善”、課后“行善”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三字經(jīng)》簡介導入,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后板書“熟讀《三字經(jīng)》,能知天下事。”
二、新授
1、以聽促讀(通讀)
①師出示教學內(nèi)容:“人之初。。。。。。老何為”
學生看拼音,自由習文。(師巡視指導讀音,教{jiaojiao}處{chuchu}
、趲煵シ哦嗝襟w中的范讀,學生邊聽邊畫自己喜歡的`句子。
、蹖W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朗讀(注意讀音)
2、以讀促學(熟讀)
①圍繞這66個字,展開朗讀(注意方式指導,讀出韻味)
如:a.搖頭晃腦讀
b.拍手讀
c.同桌擊掌讀
②教師示讀或是師生賽讀
3、以促聽思
、僖龑W生聽《孟母三遷》的故事。
、隗w會父母的辛勞,明白做個好孩子的條件
4.以背促悟
、僮寣W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學習、背誦《三字經(jīng)》節(jié)選
、趯W生表演背
5、以寫促行
、賴@“善”字的演變過程,讓孩子們明白做個“善良”人的基本條件
、趪@“善”,布置作業(yè)
a.回家后將今天所學內(nèi)容向父母匯報
b.每天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好事),結合課外實踐本。
三、總結
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三字經(jīng)》教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這幾篇課文。背誦《三字經(jīng)》節(jié)選。
2,會認至少十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在讀文中理解課文,利用插圖理解課文。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懂得一些道理。
教學過程
。ㄒ唬⿲耄和瑢W們還記得嗎,我們上學的時候先學習什么呢對,是漢語拼音。古時候的孩子們剛上學時首先要學習的卻不是拼音,而是幾本蒙書,比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幾本書的節(jié)選。
。ǘ┩ㄗx古文:教師給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們自由通讀這組文章。要求:正確,流利。
。ㄈ┙涣髡w感受:讀了這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ㄋ模┢肺鲑p讀:你最喜歡那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ㄎ澹┛偨Y體會,整合感悟:學生帶著各自對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讀本組文章。
。┳中蔚挠洃浥c書寫指導:
1,在這組文章中,你又認識了哪些字
2,出示本課的六個生字,讓學生分析字形,然后說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如:非字,學生可能會說:非字像個梯子,把梯子一分為二,再反過來拼裝而成。
。ㄆ撸┛偨Y與延伸: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蒙學讀本內(nèi)容是十分豐富的,我們今天只是讀了其中的幾個片段,同學們課下有時間的話,可以繼續(xù)誦讀。
《三字經(jīng)》教案13
活動目標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2、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3、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
活動過程
。ㄒ唬┱勗捇顒樱鹋d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nèi)フJ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叫想想。她在干什么?搭積木玩得可開心啦。這時候,誰在喊她?
。ǘ┏鍪疽曨l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的意思,并會用“哎”答應別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xiàn)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教師小結:集體喊、過度到個別喊。(真是有禮貌的孩子,你回答的真快啊等等)教師:我們都知道爸爸媽媽喊我們名字的時候要趕快回答“哎”,想想聽到了嗎?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苯處煟涸诤芫煤芫靡郧暗男『⒆铀麄円裁靼走@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三)播放視頻2,理解語句“父母命,行勿懶!睅煟喊职謰寢尯拔覀兠值臅r候要馬上答應,那爸爸媽媽讓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視頻2。
2、師幼討論。
教師:媽媽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媽媽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想想做得真不錯,我們表揚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幼兒討論教師: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誰來說一說。
情景表演:幼兒:媽媽喊我洗手,我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那我們試一試。**孩子,到媽媽這里來,要吃飯了,把手洗洗干凈吧。(要下命令式,讓孩子去做事情)
3、誦讀句子教師小結:孩子們都明白了爸爸媽媽讓我們做的事情,都知道馬上去做,不偷懶。弟子規(guī)中有一句好聽的話也是說得這件事情。我們一起聽一聽。(播放課件2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出示相應字卡)一起讀一讀。分角色讀
4、幼兒體驗。
教師:爸爸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你能馬上去做不偷懶,那老師喊你們做事情,你們愿意嗎?孩子們(哎)請你們把這句好聽的話告訴客人老師吧。(播放課件2)(四)誦讀,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師:剛才我們學了弟子規(guī)里兩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跟著電腦里的老師讀一讀吧?(一起誦讀)讓我們再跟著電腦里的老師讀一讀,好嗎?
教師:剛才跟著電腦里的老師讀了讀,那現(xiàn)在我們自己來讀一讀吧。(完整欣賞,輕聲跟讀)分角色誦讀:男孩子們,你們讀下好嗎?女孩子們,你們再讀一次聽聽好嗎?孩子們,立正,我們一起讀給客人老師聽一聽,好嗎?
教師總結:今天好開心,孩子們都會讀弟子規(guī)中的兩句話,明白了話的意思。讓我們一起去告訴別的班級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播放音樂,幼兒拍手誦讀離開)
《三字經(jīng)》教案14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三字經(jīng)》。ǔ鍪揪渥樱┫嚷犚欢武浺簦。úシ配浺簦
師:瞧,他讀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經(jīng)躍躍欲試了,誰先來讀讀看?
師:誰敢來跟他比試比試?注意讀準字音!
師:這里有幾個生字,我們來認識它們,跟著老師讀;
齡 能 融 讓 梨 弟 (領讀)
師:還有誰比他們讀得還好?請舉手!
師:這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讀呀!這樣,咱們男女生交叉讀,女生讀紅顏色標注的部分,男生讀藍顏色標注的部分。女生先讀,香九齡——(引讀)
師:我們一起把這段話快速地讀出來!香九齡——(引讀)
師:放慢速度,再來讀讀看!香九齡——(引讀)
二、講解故事。
其實,這段話蘊藏著兩個小故事呢!先來看第一個故事吧!
配樂,結合動畫敘述黃香溫席的故事。
1、師:古時候,有一位叫黃香的小朋友。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與體弱的父親相依為命。他知道父親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非常心疼父親。夏天天熱,每晚他都先把父親的.枕席扇涼,以便讓父親安睡。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體溫把被褥捂熱,以免父親著涼。正因為黃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長大后在做人、求學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師:多懂事的孩子呀,咱們也要向他學習!《三字經(jīng)》里是怎樣寫他的?打開書到第4頁,找找看!
相機出示句子:“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師:誰再來試試?
師:女生學著她的樣子一起讀!香九齡——(引讀)
2、師:第二個故事講的是誰呢?先來認識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圖片)他叫孔融!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誰來說說?
師:聽了剛才的故事,一定有聰明的小朋友能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誰來說?
師:對呀,孔融讓梨的故事這么長,可古人只用了十二個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ǔ鍪揪渥樱喝谒臍q,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一起來讀!
師:小孔融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讓給哥哥們吃,他對兄弟是多么友愛!
過渡:在剛才的句子中,我們知道了一個人必須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順父母、恭敬兄長,其次才是學習各種常識。這就是《三字經(jīng)》中所說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
三、指導背誦。
過渡:這么好的句子,老師相信小朋友們一定已經(jīng)熟記在心了,F(xiàn)在,老師就要考考你們了,會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準備準備,自己讀讀!
師:現(xiàn)在來看大屏幕!
。1) 你能把它們補充完整嗎?
香九齡,_________。孝于親,_________。
融四歲,_________。弟于長,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數(shù),_________。
(評:字字正確!)
。2) 這樣,你還會填嗎?
香九齡,_________。孝于親,_________。
融四歲,_________。弟于長,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數(shù),_________。
。ㄔu:很有感情!)
(3)(出示黃香的圖片)《三字經(jīng)》中是怎樣寫他的?
一起背!香九齡——(引讀)
。ǔ鍪究兹诘膱D片)你能背出和這幅圖有關的句子嗎?
一起背!融四歲——(引讀)
首孝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師:小朋友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把這幾句背下來,真用心!我們一起來背!拍著小手,搖著腦袋。香九齡——(引讀)
四、課外延伸。
學了剛才的句子,我們認識了兩位可愛的小朋友黃香和孔融。他們都是孝順父母、團結兄弟姐妹的好孩子。你們身邊也一定有許多這樣的小黃香、小孔融。利用下課時間,去收集他們的故事,下節(jié)課在班上講給同學們聽聽!
《三字經(jīng)》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教學目標
1. 引領學生誦讀“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過誦讀,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小珍惜時間、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3. 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古文凝練、深厚的語言美和抑揚頓挫的音律美。
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過誦讀,引導學生懂得從小珍惜時間、刻苦學習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三字經(jīng)》在中華大地上流傳了千年之久,幾乎家喻戶曉。書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時孩子的蒙學教材。近年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三字經(jīng)》等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可見其影響之深遠……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三字經(jīng)》。
二、 理解句意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三字經(jīng)》里的一段:“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讀,正音。
3. 小組交流字詞的意思,以及對句子的'理解。
4. 教師組織交流,重點點撥。
三、拓展閱讀
1. 朗讀相關典故,幫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義。
《蘇洵壯年好學》
2.你還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請給大家講一講。
。R白石、越王勾踐、劉邦、吳承恩)
3.讀讀下列與本文相關的古詩詞,說說你的感受。
長 歌 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觀書有感
。鬯危葜祆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四、總結延伸
只要我們能堅持珍惜時間,刻苦勤學,就一定能成才的。讓我們牢記這幾句話,背誦今天所學的《三字經(jīng)》。
【《三字經(jīng)》教案】相關文章:
三字經(jīng)教案06-14
《三字經(jīng)》教案08-10
三字經(jīng)教案01-21
【精品】《三字經(jīng)》教案05-28
《三字經(jīng)》教案優(yōu)秀04-22
【實用】《三字經(jīng)》教案07-20
關于《三字經(jīng)》教案06-05
《三字經(jīng)》教案(精)07-30
《三字經(jīng)》教案[實用]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