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目標:
1、在掌握圖形○△□的基礎上,認識長方形。
2、能識別日常生活中長方形的物品。
準備:
1、形狀指偶,小房子三間(房子上分別畫著○△□)
2、每組一盒裝有○△□長方形的圖形卡片
3、幼兒用書《數(shù)圖形》
過程:
1、圖形娃娃找家門:
引出圖形:
我是什么娃娃?有人說我像太陽。
我是什么娃娃?有人說我像紅領巾
我是什么娃娃?有人說我像手帕
圖形娃娃和說對的小朋友握手。
送圖形娃娃回家:
幼兒按照圖形娃娃家的標志,從盒子里取出相應的圖形放到圖形娃娃的家里:
————————————為什么它找不到家?它是誰?(長方形)
2、介紹長方形朋友:
長放形、正方形比較:
———————————我長得與哪個圖形寶寶最像?
長方形與正方形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可以提供正方形、長方形讓幼兒操作比較。)
尋找生活中長方形的用品
————————————師: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長方形的`?
1、圖形變變變:
幼兒拿一張正方形的紙,通過折疊的方法變成另一種圖形。
2、幼兒操作:
師:請你數(shù)一數(shù),有幾種圖形,每種圖形有幾個?
中班教案 篇2
科目:主題綜合課(語言、健康、音樂)班級:中班
活動目標:1、激發(fā)幼兒對故事的興趣,感受故事帶來的樂趣。
2、初步了解眼睛、耳朵、鼻子的主要作用,學習簡單的疾病預防知識和自我保護方法。
3、訓練和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意識。
重點難點:了解和學習五官的自我保護方法。
活動準備: 獅子、小熊、小豬、狐貍、小猴頭飾 ,布置動物診所,小紅旗、大紅花等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你要猜不著,對著我瞧瞧。(眼睛) 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鼻子) 左邊一座山,右邊一座山, 天天在一起,永遠不見面。(耳朵)教師小結(jié):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眉毛是我們?nèi)梭w的重要器官,我們通叫做五官,如果一個人長得好看,我們就說這個人五官端正、眉清目秀。
二、通過兒歌讓幼兒了解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
教師小結(jié):五官對我們?nèi)梭w真是太重要了,哪一個器官出了問題,人都會很不舒服。
三、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角色游戲“動物診所”。教師扮演獅子醫(yī)生,在給小動物治病的過程中讓幼兒了解五官常見疾病的防治知識。1、眼睛里迷進了灰塵或沙子,千萬不要用臟手去揉,要用干凈的紗布輕輕地擦出來。2、不要往鼻孔里塞異物,也不要隨便挖鼻孔,遇到灰塵時要用手把鼻子捂住,要學會正確的擦鼻涕方法。3、不要把異物塞入耳朵,不大聲對著別人的耳朵喊叫,遇到很大的聲音時要把耳朵捂住,如果耳朵里飛進了小蟲,要用光亮或濃香的物品把小蟲引出來,如果耳朵里進了水,可單腳側(cè)身跳讓水流出來。
四、游戲“有獎競答”。全體幼兒分成紅、黃、綠三組,分別用三面小旗代表,教師提出健康安全方面的問題,各組搶答,答對的得一朵光榮花,最后比比哪隊得的`花多。1、吃飯以前要干什么? 2、吮吸手指好不好?為什么?3、吃完飯必須喝口水干什么? 4、睡覺前吃糖為什么不好? 5、什么時候必須刷牙?6、眼睛里進了灰塵應該怎么辦?7、看電視時,眼睛離電視很近好不好?為什么?8、用手挖鼻孔好嗎?應該怎樣擦鼻涕? 9、遇到灰塵或難聞的氣味時應該怎么辦?10、鼻子出血了怎么辦?11、對著別人的耳朵大聲喊叫對不對?12、 耳朵里進了小蟲子怎么辦?13、在大廈,如果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怎么辦?14、有不認識的人要帶你去玩或著給你買東西吃,你應該怎么辦?15、愛生氣的孩子好不好?愛發(fā)脾氣的孩子好不好? 教師評議比賽情況,為得光榮花多的隊鼓掌。
結(jié)束部分:齊唱表情歌,表達自己因為健康而快樂、幸福的感覺。
活動延伸:收集關(guān)于五官的圖片,布置活動室;幼兒相互之間做指五官的游戲。
中班教案 篇3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1.理解禮貌不僅是會使用文明用語,還要態(tài)度和氣。
2.學習用和藹、熱情的態(tài)度辦事。
準備: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個。
活動與指導:
1.觀看情境表演:在商店里內(nèi)容大意:甲售貨員說話和氣、辦事主動。例如,當她看見老奶奶來了主動詢問: “您買點什么呀?”“我要買牙膏”!拔覀冞@兒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華牙膏、藍天六必治、還有高露潔,你要哪一種呀?”當顧客買完東西,她還會說: “您慢走!再見!歡迎下次再來!”而乙售貨員則正相反,他態(tài)度不好,從不關(guān)注顧客的需要。見人來了也不問要什么,顧客所要的東西沒有,他也不主動介紹商品,一直站在那里沒事干。即便顧客走,他也不說再見。結(jié)果顧客一來就愛找甲,而乙則沒人搭理,他很奇怪為什么賣不出東西?
2.討論:
(1)你喜歡哪個售貨員?為什么?
(2)為什么甲能賣出東西,顧客盈門,而乙則冷冷清清呢?他該怎樣做才是好售貨員。
3.小結(jié)禮貌待客的方式是態(tài)度主動又和氣。
4.請五至六名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扮演顧客玩商店購物游戲,練習正確禮貌交往。根據(jù)情況,游戲可輪換角色。
幼兒園中班社會活動教案--元宵節(jié)
有益的學習經(jīng)驗:
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叫花燈節(jié)。了解相關(guān)的民俗文化。
準備:
有關(guān)元宵節(jié)的錄相、元宵一盒、花燈等。
活動與指導:
1.猜謎語:湯園。說說這是過什么節(jié)的一種吃食。引出談話主題:元宵節(jié)。
2.觀看錄相元宵節(jié)。讓幼兒說說從錄相中看到了什么。
3.講解元宵節(jié)的來歷和有關(guān)習俗。
讓幼兒知道元宵節(jié)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點花燈和猜燈謎。元宵又叫湯圓,它象征著全家團圓,生活幸福甜美。點花燈是為了讓節(jié)日的'夜晚明亮,歡快。人們?yōu)榱嗽鎏韸蕵返那槿,還在燈上寫上謎語,讓大家來猜,猜中有獎,非常有趣。這個節(jié)日從古代傳下來的,現(xiàn)在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花燈的樣子越做越多,工藝越來越復雜,每年過節(jié)時,各地都有花燈展,鼓勵小朋友隨家人節(jié)日去賞燈。井告訴幼兒電視臺屆時還要播放相關(guān)節(jié)目,請大家注意收看,體驗全家一起過節(jié)的樂趣。
3.請幼兒觀看傳統(tǒng)花燈的樣子和吃元宵。說說自己見過什么樣的花燈,吃過什么餡的元宵。
備注:
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來歷,有這樣一種傳說。元宵節(jié)起源于漢朝。據(jù)說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雉)臨朝稱制,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呂雉死后,周勃、陳平等人掃除諸呂,擁立劉恒為帝,即漢文帝。因為掃除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這夜,漢文帝就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傳說,教師了解即可,不必詳細講給幼兒聽,若講,酌情簡化。
中班教案 篇4
一、目標:
1、引導幼兒用手和小豬走路、睡覺、扇耳朵、搖尾巴等動作表現(xiàn)歌曲中小豬憨厚、可愛的形象。
2、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歌唱,并唱準│×× ××│和│××××│的節(jié)奏。
3、培養(yǎng)幼兒在集體表演時候合理利用空間,不你推我擠。
二、準備:每人一個小豬頭飾、豬媽媽頭飾一個、一片草地、音樂磁帶《小豬睡覺》。
三、過程:1、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T:小豬寶寶們 S:哎!
T:今天的天氣真好,媽媽要帶你們到草地上去玩,你們高興嗎?S:高興。(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各種小豬走路的動作進教室)
T:(帶領幼兒圍著草地轉(zhuǎn)一圈)草地到了,這里的草真嫩呀!哎喲,媽媽的肚子好餓呀,你們餓嗎?S:餓了。T:那我們就找個地方吃草吧!(教師與幼兒一起吃草)
T:寶寶們! S:哎!
T:吃飽了嗎? S:吃飽了。
T:吃飽了那我們就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吧!(請幼兒坐到位置上)
T:嗯,肚子已經(jīng)吃飽了,那你們現(xiàn)在最想干什么呢?S:玩、睡覺、做游戲……T:媽媽呀也想睡覺了,那你們跟媽媽一起睡覺吧!媽媽睡覺的時候還要打呼嚕呢!豬寶寶們可要聽仔細了,媽媽是怎樣打呼嚕的。(邊睡覺邊打呼嚕 唱:呼嚕嚕嚕 嚕 呼嚕嚕嚕 嚕)
T:剛才媽媽是怎樣打呼嚕的呀?哪個寶寶來學一學?(請幾位幼兒學)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集體學幾遍)
T:真棒,寶寶們學得真像。媽媽睡的很香很香的時候還要這樣打呼嚕呢!(唱:呼嚕 呼嚕 呼嚕 呼嚕) 誰來學一學?(請幾位幼兒學)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集體學幾遍)
T:寶寶們真可愛,也會和媽媽一樣打呼嚕。媽媽還會念一首好聽的`兒歌呢!這首兒歌里就有豬寶寶們打呼嚕的聲音,聽到這個聲音,寶寶們可以跟媽媽一起念,一起學好嗎?(配樂,有感情地念一遍歌詞,邊做手指動作打呼嚕時唱出來)這首兒歌好聽嗎?那寶寶們就跟媽媽一起來說好嗎?(集體說幾遍)
二、學唱歌曲:
T:媽媽還會把這首兒歌唱成歌呢。ㄓ斜砬榈胤冻槐椋鍪种竸幼鳎⿲殞殏兿氩幌雽W啊?那就跟媽媽一起唱吧!(教師與幼兒一起唱幾遍,配樂)這首歌里面①小豬吃飽了在干什么?②它是怎么睡學的?(閉上眼睛睡覺)③大耳朵在干什么?(大耳朵在扇扇)④小尾巴在干什么?(小尾巴在搖搖)
T:剛才呀我們是用小手表演了小豬睡覺,現(xiàn)在呢媽媽要寶寶用自己的小身體來表演了。下面呀媽媽來唱,寶寶們來表演,看看哪個寶寶表演得最棒。(聽琴聲范唱,幼兒做動作)
T:這個寶寶表演得真好,上來表演給大家看一下好嗎?(請個別表演好的幼兒到前面來表演)真棒,我們一起來表揚一下。①小豬有個大肚皮,吃飽了之后它是怎么走路的?②閉上眼睛睡覺怎么做?③大耳朵扇扇又可以怎么表演?④小尾巴在搖搖可以做什么動作?⑤打呼嚕時可以做什么動作呢?引導幼兒給歌詞編動作。
T:現(xiàn)在呀,媽媽來唱,寶寶們來表演。寶寶們準備好了嗎?S:準備好了。(師唱,幼兒表演)
T:寶寶們表演得真好,媽媽好羨慕呀,想要跟你們比賽了,現(xiàn)在呀請寶寶們來唱,媽媽來表演,好嗎?S:好。(幼兒唱,教師表演)T:媽媽表演得好不好?S:好。T:那下面寶寶們就和媽媽一起來表演吧。◣熒餐硌荩
T:嗯,寶寶們表演得真好,媽媽呀真高興,可是這首好聽的歌呀還沒有名字呢!請寶寶們幫這首歌取一個名字好嗎?S:豬寶寶、小豬吃草……
三、結(jié)束:
T:豬寶寶們,你們累不累?
S:累了。
T:走,咱們回家休息吧!(聽音樂走出教室)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聽信號變化不同的腳步走法。
2、在游戲中培養(yǎng)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和及時反應能力。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輕快的音樂。
2、三種走法的標記。腳尖走、蹲著走、倒退走。
3、設置三條小路。(兩條直線、一條s曲線)
4、口哨。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聽音樂跟著教師做準備運動。
2、基本活動:
——教師:這里有三條路,小朋友們可以用哪些有趣的走路方法走呢?現(xiàn)在你們?nèi)ピ囋嚢伞?/p>
——幼兒嘗試去走。教師小結(jié)并請幼兒上前示范。
——剛剛小朋友們走得很有意思,有的用腳尖走,有的蹲著走,有的'倒著走的。老師準備三條標記,你們看看它們代表怎樣的走法?
——教師將標記分別放在三條小路前,鼓勵幼兒進行嘗試。
——幼兒嘗試看標記走小路。
3、游戲:腳步變變變。
——將三條小路連起來變成一條路。
——游戲規(guī)則:聽教師的口哨聲,變換腳步走小路(一聲腳尖走,二聲代表下蹲走,三聲代表倒退走)。游戲2-3遍。
4、放松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坐在長凳上跟著音樂做放松運動。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nèi)容,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懂得尊敬、關(guān)心長輩,愛護弟妹。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故事錄音《孔融讓梨》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引起興趣:
師:你們認識這個小男孩嗎?它的名字叫孔融。今天我們要來聽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如果個別幼兒知道此故事,可以先請他介紹故事內(nèi)容。)
2、傾聽故事,理解感受:
師:孔融家里一共有幾個人?孔融是第幾個孩子?
孔融為什么要挑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
孔融是怎樣對爸爸說的?(請幼兒學講孔融的話)
你喜歡孔融嗎?為什么?
3、設計情景,情感遷移:
這是一個很久以前的故事,為什么到今天大家還在講呢?
假如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呢?
經(jīng)驗聯(lián)想:你關(guān)心過別人嗎?
假設情景:
如果你坐在公共汽車上,上來了一位小妹妹,車上已經(jīng)沒有座位了,你會怎么做?(鼓勵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假如小弟弟喜歡你的玩具,你會怎么辦呢?(表揚個別幼兒)
看到小妹妹摔跤了,你會怎么做?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鞋子的基本特征、種類及不同的用途,了解在合適的場合和合適的季節(jié)穿合適的鞋子。
2、積極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男女、季節(jié)、天氣、職業(yè)的人物圖,與人物可以粘貼匹配的各類鞋子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老師說出謎面:“小小兩只船,大小都一樣,要走一起走,要停一起停。”
2、幼兒猜出謎底:鞋子。
3、議論:怎樣能猜出謎底,我們聽到謎面怎樣說。
4、進入了關(guān)于“鞋子”的話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關(guān)于鞋子的事情!
二、觀察辨錯
1、觀察自己的鞋,交流今天我穿了一雙什么鞋?
2、展示一群穿錯鞋的小朋友,觀察他們各自穿的鞋:雨天穿布鞋、冬天穿涼鞋、夏天穿棉鞋、運動時穿皮鞋、男孩穿女孩的鞋等。
3、小朋友穿的是什么鞋?這樣穿鞋合適嗎?。他們該穿什么鞋呢?
4、與身邊的`同伴議論后說說該怎樣換鞋,以及自己的理由。
三、了解鞋的用處
1、小朋友聽了大家的意見,都把鞋脫了下來,他們發(fā)現(xiàn)光腳丫很舒服,不想穿鞋了,行不行呢?
2、幼兒分成“行”與“不行”兩組,交換地說說各自的理由。
3、教師征求意見,最終發(fā)現(xiàn)有些時候可以不穿鞋,有些時候非穿鞋不可。
四、鞋子匹配
1、觀察畫面上的人,想一想他們需要穿哪種鞋子。
2、從邊上的圖畫里找出適合的鞋,貼在對應的小朋友腳上。
3、觀察分辨:他們的鞋穿得是否合適,若有疑問繼續(xù)討論調(diào)整。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只有善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才能達到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對兒童進行感性教育,應當從直觀教學入手。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有助于幼兒直接感受和理解語言。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中班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做饅頭的活動了解饅頭要經(jīng)過和面、發(fā)酵、加堿、成型和蒸汽蒸等過程,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
二、適用對象
4~5歲幼兒。
三、活動過程
和面。
幼兒觀察、擺弄面粉的形態(tài),討論怎樣將面粉和成面,幼兒用帶有標線的杯子實驗和一碗面需要多少水。
(1)看一看:面粉是什么樣?
(2)幼兒討論:怎樣使面粉變成面團?
(3)幼兒操作:向面粉里倒水,用匙子攪拌。
(4)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①倒了三格水,和出的面粉像稀泥,稀稀的。
、诘沽藘筛袼,面粉能變成面團。
、鄣沽艘桓袼,面粉能捏成面團,但還有多余的面粉。
發(fā)酵。
幼兒將和好的面團放在暖和的'地方用濕布蓋好,第二天幼兒拿起面團聞一聞,面酸了。教師引導幼兒取少量的堿加水調(diào)勻后放在發(fā)酸的面團中揉,聞一聞直到面團不酸為止。幼兒用塑料小刀將面團切成各種形狀的饅頭。
蒸饅頭。
將切好的饅頭放到籠屜中蒸20分鐘,熱騰騰的饅頭蒸出來了。幼兒品嘗自己做的饅頭并分享快樂。
吃饅頭。
幼兒掰開饅頭,發(fā)現(xiàn)里面有小坑坑,怎么回事呢?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并用兒童語言表述。
點評
“做饅頭”是以探究為主線的制作活動,題目貼近生活。做饅頭要先發(fā)面,面變酸了再加食用堿,面不酸了再放到蒸鍋上去蒸,這樣饅頭就做成了。饅頭做成功的關(guān)鍵是要和好面,還要控制加水和加堿的量。對于活動的知識點,可以內(nèi)化成幼兒的語言。如對發(fā)酸的面加堿會不酸,可以這樣幫助幼兒理解:酸和堿是兩個小淘氣,一見面就打架,冒出許多小氣泡,這個小氣泡是二氧化碳。蒸饅頭要加熱,一加熱二氧化碳就跑出去了,它的小房子就空了,就成了饅頭里的小坑坑。小坑坑實際上就是二氧化碳占據(jù)的空間。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4-24
中班教案04-24
中班教案04-24
中班教案04-24
中班教案04-24
中班教案04-24
中班教案04-24
中班教案04-24
中班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