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紅、黃、藍顏料制作“花花布”。
2.感受兩種顏色交疊產(chǎn)生的不一樣的美,發(fā)展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用水調(diào)好的紅、黃、藍3種顏料若干盤。
2.裁好的白色方形宣紙若干,紙巾,固定好的長線繩,夾子。
3.幼兒學習資源⑤第33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⑤第33頁。
提問:彩色的花布上有哪些顏色?圖案是什么樣的?
2.引導幼兒嘗試制作彩色“花花布”。
。1)討論:彩色花布是怎么做成的?
。2)出示調(diào)好的紅、黃、藍三種顏色,每組兩種顏色各一盤。請幼兒用宣紙自由嘗試做“花布”。
。3)請幼兒將自己制作的“花布”和教師出示的彩色花布比較,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示范:將宣紙對邊(或?qū)牵┱蹆纱,然后將折好的紙的四角分別蘸一種顏色,稍停一會,再將四角分別蘸另一種顏色,最后慢慢將紙打開,感受兩種顏色交疊產(chǎn)生的.不一樣的美。
。5)請幼兒按教師的方法再嘗試制作“花花布”。
3.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欣賞“花花布”。
將幼兒做好的“花花布”用夾子夾在線繩上,與同伴說說自己的圖案像什么,發(fā)展想象力。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目測出小和大。
2、知道物體要通過比較才能比較出小和大,不同的物體比較有不同的結(jié)果。
3、進一步提高分析、判斷的能力,有初步的邏輯思維。
4、體驗數(shù)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一堆未吹過的氣球;
2、事先布置的教室。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入話題:小朋友們,今天老師來上班的路上看到一棵好大好大的樹,它比咱們幼兒園里的樹都要大。你們見過大樹嗎?引發(fā)幼兒興趣,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見過的大的物體”。
2、教師逐步深入“那么小朋友們都見過很多大的東西,請小朋友們看看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大的物體呢?”教師可用“小手圈一圈,眼睛瞧一瞧”的游戲引導孩子觀察教室。
3、教師可跟著孩子的腳步進一步誘導幼兒發(fā)現(xiàn)大的物體是通過和小的物體比較而來的。比如孩子發(fā)現(xiàn)黑板是大的,那么教師可展示一塊小黑板,啟發(fā)孩子大黑板和小黑板相比才能比出教室的黑板比較大。
4、孩子有了比較的概念后,教師可利用游戲檢驗孩子的`掌握情況。這時進行“吹氣球”比賽。讓孩子隨意吹出一個氣球,然后小組比較,拿出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接著教師把幾組小組的氣球放到一起,再請小朋友判斷哪個氣球最大,哪個氣球最小。教師可提問孩子思考“為什么剛才你們組的氣球是最大的,現(xiàn)在卻不是呢?”讓孩子知道不同的物體比較有不同的大小,參照物不一樣。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該活動是由小班主題“動物的花花衣”中生成的。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本次活動時,著重從師幼互動的有效預設人手,通過情境的預設、游戲的預設,從而提高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小班初期,幼兒仍處于繪畫的涂鴉期,繪畫的有意性明顯缺乏。因此引導幼兒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感受繪畫的快樂,激起幼兒參與繪畫活動的興趣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1.活動情景性。在本次活動中,蛋寶寶的形象、蛋寶寶的故事、蛋寶寶做游戲的情景始終貫穿整個活動,把幼兒帶入一個情景,試圖通過與蛋寶寶一起游戲,參與繪畫活動。
2.活動游戲性。寶寶們在進行涂畫時’設計了游戲的語言:“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圓圓的。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大大的。”以此來提示幼兒涂畫一個大大的、圓圓的雞蛋,形象的“骨碌碌”’提示幼兒用繞圈的方法進行繪畫。
活動目標:
1.用涂鴉的方法,進行油畫棒的涂畫,嘗試涂畫圓。
2.在故事情景和繪畫操作中,感受繪畫的快樂。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shù)氣質(zhì)。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油畫棒、畫紙等繪畫工具(人手一份);圍裙式故事背景與故事人物(一套)。
活動過程:
一、蛋寶寶不見了
。ㄔ诖谁h(huán)節(jié),教師直接導人情景,通過扮演雞媽媽和雞寶寶的角色,在’隋感上很快與幼兒形成積極互動,通過有效提問喚醒幼兒的原有經(jīng)驗,說說雞蛋的形狀、顏色等特征,為接下來的繪畫活動進行鋪墊。)
1.導人情景:雞媽媽生了一窩蛋寶寶,可是粗心的雞媽媽找不到自己的寶寶了,剛剛出生的寶寶長得什么樣呢?(寶寶剛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時候,是一個雞蛋。)
2.動作模仿: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滾一滾。
小結(jié):蛋寶寶是圓圓的`,所以是會滾的。
二、蛋寶寶要長大
。ㄔ诖谁h(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兒歌化的語言進行引導,鼓勵幼兒用油畫棒涂鴉的方法繪畫蛋寶寶。兒歌化的語言在此環(huán)節(jié)成為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的主要手段。)
1.蛋寶寶不想長大。
導語:蛋寶寶不想長大,因為這樣就可以一直讓媽媽抱著。
提問:誰來告訴蛋寶寶,長大了有什么好處?
動作示范:當幼兒說出一個長大的優(yōu)點,教師便用油畫棒涂畫一個蛋寶寶。(把幼兒在涂畫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用故事情景的語言加以解決,如:畫得太小、畫得不圓。)
小結(jié):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圓圓的。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大大的。蛋寶寶。
三、蛋寶寶長大了
。ㄔ诖谁h(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自己的演示與幼兒形成互動,讓幼兒看到雞蛋如何變小雞,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參與涂鴉活動的興趣。)
導語:長大了真好,可以認識許多新朋友。好像蛋寶寶們有動靜,怎么了? (對蛋寶寶進行添畫,蛋寶寶出殼變成了小雞。)
動作模仿:蛋寶寶變小雞。
四、延伸活動
用水彩筆繪畫短線,使雞蛋變成小雞,用手指蘸顏料點畫草地。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喜歡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能看懂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2、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所見所想告訴老師與同伴。
活動準備:動畫片段 貓和老鼠套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1、小朋友來看動畫片嘍!貓和老鼠喜歡看嗎?為什么?
2、今天貓和老鼠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快來看一看!
二、觀看片斷(完整欣賞)
1、你看見了什么?
2、貓在干什么?老鼠在干什么?
3、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三、分段觀看,提問
1、貓在干什么?為什么哈哈大笑?
2、小老鼠怎么從洞里出來的?
3、小老鼠想干什么?想了哪些辦法去看這本書的?
4、你覺得貓愿意給老鼠看書嗎?你從哪里看出它不愿意?
5、小老鼠到底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6、結(jié)果,貓怎么了?哪里受傷了?怎么會受傷的?
四、完整觀看,提問(利用套偶)
(老師)聽聽!誰在說話?
。▌偛牛液拓堅谝黄鸬臅r候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嗎?)
1、剛才是誰說的話?
2、小老鼠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夠好?
3、小老鼠想看書,應該怎么對貓說呢?
4、貓應該怎么辦呢?
5、看看它們兩個怎么樣了?(成了一隊好朋友)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撕紙技能,鞏固認識三角形。
2、練習使用粘貼材料,掌握粘貼技能。
3、提高幼兒在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性。
活動準備:有齒孔的彩紙、粘貼用具(雙面膠或膠水)、畫紙及彩筆、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探索撕紙。
1.請小朋友看看彩紙上有什么呀?(針孔)
2.針孔把這一張紙分成了兩個什么圖形?(三角形)
3.請你們想一個辦法把這兩個三角形分開。(幼兒練習撕紙)
4.請能力強的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撕的,并演示一下。(教師小結(jié):先折一下,再沿針孔撕。)
5.你們互相看一看手中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
6.這些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呀?(幼兒討論,發(fā)表見解)你們看看動畫片里的三角形拼成了什么漂亮、好玩的東西來。
二、幼兒觀看圖片。
1.你們看到了什么?……
2.這些圖案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三角形、圓形)
3.如果撕不出圓形來怎么辦?(用彩筆畫)
4.請小朋友開始撕紙粘貼,看誰能做出和別人不同的圖畫來。
三、幼兒撕紙粘貼,提醒幼兒將撕下來的紙放入小盒內(nèi),注意桌面地面清潔。
1.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可以先擺一擺再粘貼。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創(chuàng)造性粘貼出和老師、小朋友不同的作品,并添畫相關(guān)情節(jié),使畫面更有內(nèi)容。
四、展覽講評:幼兒互評,老師講評,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
小班教案 篇6
適用游戲:
銀行游戲
適用年齡段:
小班
制作材料:
廢舊紙盒、綠色彩紙、紅色、白色、黑色及時貼、透明膠帶。
制作要點:
紙盒的大小約為60*30。數(shù)字按鍵用數(shù)字貼紙制作。小班幼兒按數(shù)字鍵即可取錢,中大班幼兒的游戲情節(jié)可逐步豐富,可以提供廢舊銀行卡、自制數(shù)額卡等相關(guān)輔助材料。
設計思路:
自動取款機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有些幼兒經(jīng)常跟隨家長去銀行取錢,所以他們對自動取款機都比較熟悉。在我們小班銀行游戲中,剛開始我們請了一名工作人員負責給顧客發(fā)錢,由于顧客很少去銀行取錢,導致銀行工作人員對待這一工作失去興趣,所以大部分幼兒都不愿做銀行游戲。經(jīng)過討論,有的幼兒提起爸爸媽媽在取款機上自己取錢的,因此在銀行游戲中增添了自動取款機的玩具,這個自制玩具一方面可以使幼兒嘗試自助取款過程,另一方面也解決了銀行游戲中的單調(diào),幼兒在取款的.過程中對數(shù)字有了一個鞏固的過程。
使用說明:
取款機可制作設置成全自動,在取款機里面放入紙幣,幼兒根據(jù)需要自己取款。
玩具特色:
利用廢舊的餅干盒、彩色紙、透明膠帶制作,取材方便,廢物利用,節(jié)約能源。把盒子用彩色紙包裝好后直接在盒子上挖洞、切割,制作過程簡單、快速。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聽聽念念兒歌,讓幼兒學會抹肥皂。
2、讓他們知道要用肥皂才能將手洗干凈。
活動準備:
盆、肥皂、
活動過程:
1、情景感知
教師念兒歌
2、交流體驗
(1)幼兒議議,怎樣才能使小手洗干凈?
(2)肥皂多涂好不好?
。3)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3、行為鞏固
幼兒試試抹肥皂,細細搓洗,教師觀察指導,并提醒個別幼兒不玩弄肥皂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并發(fā)現(xiàn)物體的大小,粗細,高矮,多少與三只熊的關(guān)系。
2.樂意為三只熊擺放早餐并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只小筐筐、6個蘋果,畫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通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導入:小朋友們都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今天,有一家的小動物來我
們這做客,你們猜猜會是哪家小動物呢?看看他們是誰?(小熊的一家)那小熊的一家都有誰呢?(爸爸、媽媽、寶寶)
2.哪個是爸爸?為什么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么?
那哪個是媽媽呢?媽媽長的怎么樣?媽媽比誰高,比誰矮,所以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
二、創(chuàng)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過分碗這一事件,區(qū)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三只熊在干什么呢?它們要吃早餐了,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只熊今天吃的早餐是什么。(蛋糕、玉米、蘋果、蜂蜜)吃早餐前要準備餐具,出示ppt碗。
2.看哪個給爸爸的?(最大的)什么顏色的?(紅色)說一下理由,為什么要給爸爸最大的。
3.哪個給寶寶呢?(最小的)什么顏色的?(藍色)
4.那最左邊的綠色的給誰?(媽媽)
5.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分的.對不對。
6.教師小結(jié):三只大小不一樣的碗,最大的給爸爸,最小的給寶寶,不大也不小的給媽媽。有了餐具開始吃早餐了。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關(guān)系
1.第一樣東西吃什么呢?看好了,(蜂蜜)
2.你知道哪瓶蜂蜜是給爸爸吃的?為什么?三瓶瓶子一樣嗎?(不一樣)中間的瓶子最高,所以要給爸爸吃。
3.那哪瓶給熊寶寶吃?為什么?
4.哪瓶給熊媽媽?為什么?
5.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不對。對吧?(對)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
1.引導語:接下來要吃第幾樣東西啊,(第二樣)第二樣早餐是什么?剛剛
蜂蜜瓶子有高有矮的,我們一下子就看出來了。這次吃的東西,它們長的一樣高的,(出示:玉米)你們看都是一樣高的是嗎?一樣高的玉米,哪個給爸爸吃,哪個給媽媽吃,哪個給寶寶吃,誰會分一分呢?為什么?三根玉米一樣長,為什么第一個要給爸爸。
2.通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
那這個除了說胖,還有一個詞叫粗 。(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
3.教師小結(jié):你看這三跟一樣長的玉米,可是它的粗細不一樣,粗的玉米看上去,是多還是少?(多)粗的看上去要多一點,那細的呢,看上去要少一點,你們現(xiàn)在明白了嗎?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分的對不對。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接下來要吃什么呢?(蘋果)數(shù)數(shù)看,一共要吃幾個蘋果?6
個蘋果給三只熊分,到底怎么分呢?你們可要聽好了。
2.熊爸爸要吃得多一點,熊寶寶要吃得少一點,熊媽媽要吃不多也不少。
3.老師在后面給你們準備了一個小筐筐,里面放了6個蘋果,請你把蘋果分給三只熊,插在哪兒呢?插在紅線上面。明白了嗎?做好了就放在桌上。
4.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復講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熊爸爸要吃得多一點,熊寶寶要吃得少一點,熊媽媽要吃不多也不少。
5.幼兒操作好回到座位上。
6.評價:找出不同答案,進行對照分析。
看看老師找了幾種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哪個對,哪個不對,為什么?請做錯的幼兒上來重新擺放。
六、情境“分蛋糕”
1.引導語:想一想還有一樣什么東西沒分,(蛋糕)。
2.打開ppt我們來看看怎么分。
3.結(jié)束:熊寶寶一家在小朋友的細心分配下,肚子也吃飽了,它們要休息了,我們小朋友也休息一會兒吧。
小班教案 篇9
設計意圖:小班幼兒剛?cè)雸@不久,處于班級常規(guī)建立初期,普遍規(guī)則意識不強,教育的重點是鍛煉他們聽指令的能力和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幾名幼兒追著被風吹動的樹葉跑,而且來回追得很起勁。一方面滿足幼兒的活動意愿,另一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我選擇了《風婆婆和小樹葉》的游戲活動,
活動目標:
1、樂意積極參與游戲,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
2、初步學習在奔跑時用眼睛觀察前方,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3、能聽信號練習走、跑交替。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觀察秋天起風時落葉飛舞、飄動的.景象。
2、風婆婆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一、準備部分:
1、一起念兒歌《片片飛來象蝴蝶》,邊做相應動作。
2、提問幫助幼兒回憶和表現(xiàn)風與樹葉飄動的關(guān)系。
——小朋友看到風來了,小樹葉會怎樣?
——教師發(fā)出信號,幼兒根據(jù)信號做相應的動作:站立、跑、走、蹲下。
二、游戲過程:師幼一起玩游戲“風婆婆和小樹葉”。
1、教師交代游戲玩法和注意事項:教師來做“風婆婆”,幼兒來做“小樹葉”,“小樹葉”聽“風婆婆”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幼兒在玩游戲時,要眼睛看前方,避免碰撞;嘴巴不張開,以免咳嗽等。
2、師幼共同玩游戲3~4遍。教師可根據(jù)幼兒的運動能力調(diào)整走、跑的時間,同時提醒幼兒按教師發(fā)出的信號行動。
3、表揚與大家一起玩游戲時沒有碰撞到別人的幼兒。
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組織幼兒撿樹葉后,讓幼兒手持樹葉玩此游戲,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
活動反思: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增強了規(guī)則意識,在奔跑時知道用眼睛觀察前方,避免了碰撞。
小班教案 篇10
數(shù)學活動:
下面應該排什么
目標:1、學習簡單的按顏色、形狀、大小、種類等不同規(guī)律進行排序。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初步的分析能力。
。、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準備:1、圖譜a:大小不同的紫色三角形
。猓捍笮∠嗤,顏色不同的圓
。悖侯伾煌陌雸A和正方形
。洌侯伾煌奶O果和茄子
。、圖形若干
。、幼兒用書《下面應該排什么》
。、水彩筆
過程:
一、直接引題
。薄ⅲǔ鍪緢D譜a)上面有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三角形,大小不同)
。、請你仔細看看上面的三角形,它們是怎么排隊的?
。、請你告訴我下面應該排什么?(幼兒說,師演示)
二、進一步學習排序
1、(出示圖譜b)請你看看這組圖譜,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病⑹前词裁错樞蚺诺?
。场⒄垈別幼兒來排。他排的對嗎?為什么
4、小結(jié):我們幫三角形一個大一個小,一個大一個小排隊或幫圓一個綠一個紅,一個綠一個紅排隊的方法叫排序。
。怠ⅲǔ鍪緢D譜c):請你們告訴我,它們是怎么排隊的?
。、請個別幼兒上來排。他排的對嗎?為什么?
。、(出示圖譜d):請你看看這張圖譜是按什么順序排的?
。、根據(jù)順序,請幼兒一個一個上來排,如中途排錯了,糾正好再排。
。埂偛盼覀儼匆粋蘋果一個茄子,一個蘋果一個茄子的排隊的方法叫什么?
三、幼兒作業(yè)
1、給你們準備了作業(yè)紙,請你們按照排序的方法給它們排隊。
。病⒂變鹤鳂I(yè),師指導。
。、教師批改作業(yè)并講評。
四、排隊游戲
。薄F(xiàn)在老師要帶你們出去玩,不過有一要求,只有做到了,才可以出去玩。
。病⒄埬惆匆粋男孩一個女孩的方法排隊。
3、帶幼兒出去做游戲。
【小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春風小班教案 小班《春風》教案05-01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9
【精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8-21
小班教案11-18
小班教案11-18
小班教案11-19
小班教案11-17
小班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