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虞世南蟬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虞世南蟬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虞世南蟬教案1
教學目標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體悟生命的意義,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
一、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1)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2)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的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
2、 教學難點:了解先抑后揚及由事物引發(fā)哲理的寫作方法。
3、教學過程
二、話語導入
同學們,在新學期開始之前,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個炎熱煩悶的夏天,每到夏天,在某個不經意的午后,我們可以若隱若現(xiàn)地聽到窗外知了的鳴叫,仿佛在提醒著我們夏天的炎熱,增加我們的煩悶感,那么有誰知道知了,也就是蟬的生命歷程呢?
蟬,古稱蜩、蚱蟬等,俗名“知了”、爬樹猴。蟬遍布全世界,已知品種有3000余種之多。蟬的一生有四個階段,即卵、幼蟲、擬蛹和成蟲。雌蟬通常于7~8月份產卵于孔,幼蟲孵化后會隨樹枝或自造細絲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蟲在地下生活的時間很長,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過4~5年,長的要經過12~13年。我國古人按蟬的出現(xiàn)時間分為春蟬、夏蟬和寒蟬。 蟬的生命歷程:
① 卵在樹洞生活10個月左右。
、谟紫x在六月七月爬出來。
、蹆蓚月后,若蟲第二次脫皮,成為二齡若蟲。
④一年后,長大兩倍,變成四齡若蟲。
、菰龠^兩年,長大兩倍,脫皮成為五齡若蟲,在夏天爬出地面。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簡介:小思 原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原籍廣東番禺,1939年香港出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翌年進入羅富國師范學院進修,獲教育文憑。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當研究員。1981年,以論文《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獲香港大學碩士學位。她以筆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談》、《承教小記》、《日影行》、《不遷》、《彤云箋》、《香港文學散文》等。
2、 給下列生字詞注音并解釋。
收斂 () 寬恕() 短暫 () 聒聒 () 脆弱 ()卑微 () 一絲不茍 ()淘洗 ()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對蟬的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變化?你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作者這樣寫蟬采用的是什么寫法?
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
看到一只病蟬,微小病弱。
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令作者驚訝。
蟬為了延續(xù)生命,必須好好活著。作者對蟬有了好感,甚至敬意。
抑 → 轉折→ 揚 (先抑后揚)
2、通過一抑一揚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3、文章通過寫蟬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生活的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的延續(xù),就必須好好的活著。
4、找出文章的文眼,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過!笔侨牡奈难。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原因,也是由蟬引發(fā)的關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5、《蟬》一文中的“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 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
于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簡而意豐。
6、怎樣理解“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 秋風來了,果實成熟了,對人們來說,秋天是金色的,是快樂的,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但是對于蟬來說,卻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蟬來說,卻意味著生命的結束。生命雖然短暫,蟬卻執(zhí)著地等待“我”,對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7、《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
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五、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蟬的古詩詞呢?
蟬
唐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釋義: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為官,就應該造福一方百姓,做人,就應該實實在在,真誠坦蕩,多行善事。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生命的名人名言嗎?
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美]富蘭克林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 ——[英]莎士比亞
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致
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猍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虞世南蟬教案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文章并掌握文章基本內容。
2、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及先抑后揚的寫作方法。
3、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生命。
教學重點:
感受作品語言柔美、細膩的風格,學習文章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先抑后揚的寫法。 教學難點:
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教學時數(shù):一節(jié)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大自然是一曲曲最動聽的歌,是一首首最抒情的詩,是一個個既古老而更新鮮的故事。我們都有過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感受自然的經歷。大千世界,萬紫千紅,朝暉夕陰、山峰雄奇、海洋深沉,曾引起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的遐思。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作家小思的《蟬》,看看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你認識蟬嗎?你對它有多少了解?簡介蟬的一生。
蟬的一生有四個階段,即卵、幼蟲、擬蛹和成蟲。雌蟬通常于7~8月份產卵于孔,幼蟲孵化后會隨樹枝或自造細絲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蟲在地下生活的時間很長,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過4~5年,長的要經過12~13年。我國古人按蟬的出現(xiàn)時間分為春蟬、夏蟬和寒蟬。
四、作者簡介
五、預習檢查
收斂(liǎn):本課指收攏。
聒聒(guō):持續(xù)嘈雜,本課指不停地叫。
寬。╯hù) :寬容饒恕。
六、熟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以往對蟬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tài)度?
2、作者后來對蟬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呢?是什么讓他思想轉變呢?
3、請分別用一個字概括作者對蟬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這是一種什么寫法?一揚一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文章的文眼。
。ㄎ难郏壕褪墙沂疚恼轮行牡淖盅,它是文章的窗戶,就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樣,它可以揭示主旨,升華意境我,涵蓋內容,往往奠定文字的感情基調。)
七、體會句子的含義
《蟬》中的“想起秋風顏色”,“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于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
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扒镲L”暗示蟬的生命的結束,也暗示了蟬的生命之偉大,表達了“我”對蟬的寬容、理解與崇敬。從蟬的生命歷程中使我們感受到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與偉大的,人生也是一樣,不管生命如何的短暫,如何的微不足道,我們都應該好好的活著,而且要活得有意義。
八、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揚托物言志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蟬引發(fā)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xiàn)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zhí)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xù),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本課寫作手法之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lián)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征等。
九、課外延伸訓練詠物詩欣賞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宋.蘇軾)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蜂》羅隱)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虞世南)
譯: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于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高官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詩的最后評點道,這完全是由于蟬能夠“居高聲自遠”,而不是由于憑借秋風一類外力所致。這些詩句的弦外之音,它們所隱喻的深層意義無非是說,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這種居高致遠完全來自人格美的力量,絕非依憑見風使舵,或者什么權勢、關節(jié)和捧場所能得到的。
十、請你欣賞某一種植物,發(fā)揮聯(lián)想,想想產生哪些感悟,托物言志。
白 楊 她,一柄綠光閃閃的長劍,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藍天。也許,一場暴風會把她連根拔去。但,縱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誰彎一彎!
藤 他糾纏著丁香,往上爬,爬,爬??終于把花掛上樹梢。丁香被纏死了,砍作柴燒了。他倒在地上,喘著氣,窺視著另一株樹??
仙人掌 它不想用鮮花向主人獻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園,也不給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著,繁殖著兒女??
梅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愛情來得最遲。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誘蝴蝶的時候,她卻把自己悄悄地許給了冬天的白雪。輕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別的花不配被白雪撫愛一樣。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麗。
毒菌 在陽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現(xiàn)了。白天,用美麗的彩衣,黑夜,用暗綠的磷火,誘惑人類。然而,連三歲孩子也不去睬他。因為,媽媽說過,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草木篇》是一組托物言志的微型散文詩。詩人通過對五種植物的描繪,借以抒寫自己對人生的真知灼見。
白楊這“一柄綠光閃閃”、“高指藍天”的長劍,傲然高聳;“孤伶伶地立在平原”,“也許,一場暴風會把她連根拔去”,道出了白楊生存環(huán)境之惡劣;但“縱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誰彎一彎”,抒寫出那種在任何險惡的環(huán)境中也絕不卑躬屈膝的傲骨;白楊的挺立與正直,站立或者倒下同樣偉大。野藤的天生個性就是寄生。它只知一味地“往上爬,爬,爬??”,為了達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擇任何手段,乃至不惜置他人于死地。仙人掌“遍身披上刺刀”,沒有
絲毫的奴顏媚骨,終至被逐出花園,縱然是“在野地里,在沙漠中”,也頑強地展示著綠意盈盈的生命;仙人掌的不屈不撓,令人肅然起敬。梅花“把自己悄悄地許給了冬天”,在忠貞不渝地漫長期待中贏得遲來的愛,“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麗”,真可謂“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毒菌“用美麗的彩衣”、“用暗綠的磷火”誘惑人類,而本質上則是“毒蛇吐的唾液”,從而提醒人們要善于識破兩面派的偽裝。
《草木篇》在藝術構思上以小見大,在表現(xiàn)手法上托物喻人,在感情抒發(fā)上憎愛分明,在語言運用上剛柔并濟,堪稱當代詠物詩中的佳作。
【虞世南蟬教案】相關文章:
《蟬》教案11-08
大班美術教案:蟬01-09
《螳螂捕蟬》教案03-07
[經典]《螳螂捕蟬》教案15篇03-28
《螳螂捕蟬》教案設計優(yōu)秀01-19
《蟬》的教學反思01-03
瘸蟬教學反思02-25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08-04
蟬八上教學反思通用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