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9篇[優(yōu)]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廬山的云霧》,知道了廬山云霧的變幻無常,很神奇,廬山的云霧到底神奇在何處?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二、整體感知,初步體會特點
1.請同學們拿起課文紙,輕輕地讀課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寫了廬山的云霧。
2.默讀2、3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廬山云霧特點的詞語。
3.指名說,齊讀。(板書:千姿百態(tài) 瞬息萬變)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廬山的云霧到底什么樣,能給人如此奇妙的感覺?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并思考,這一段是圍繞著哪句話來寫的?用———畫出來。 生讀,師巡)
(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變成紅色) (板書:千姿百態(tài))
2、“ 千姿百態(tài)”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樣子
3、廬山的云霧都有哪些樣子呢? 一生回答后,老師再與學生接讀這幾個比喻句:師說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4、仔細觀察圖片,思考:哪一幅圖對應書上哪一句話,說說你的依據。
A:那些籠罩在山頭的云霧,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
、偕筋^的云霧
、凇盎\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郯咨q帽
B:那些纏繞在半山的云霧,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
①半山的云霧
、 纏繞:條狀物回旋地束縛在別的物體上
③一條條玉帶
C:云霧彌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①山谷
、 彌漫:充滿,布滿
、勖C5拇蠛
D:云霧遮擋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偕椒
、 遮擋:遮蔽攔擋
、劬薮蟮奶炷
5、齊讀這一段話
師述:大家看,這一段中,作者第一句先總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第一句是這一段的中心句。后四句再詳細介紹廬山的云霧是怎樣千姿百態(tài)的!這種寫作方法叫做總分寫法。
其次,作者在寫每一種云霧又運用了恰當的比喻,把云霧寫得既生動又具體。再看,這四句話,雖然都寫云霧,但寫法又是不一樣的。
同學們,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試著來用一用這些寫作方法。
6、出示填空,試著背誦
廬山的云霧( )。
那些( )在( )的云霧,就像是( );
那些( )在( )的云霧,又像是( )。
云霧( )山谷,它是( );
云霧( )山峰,它又是( )。
總結:本段圍繞中心句,從四個方位展示了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突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這是廬山云霧的一種靜態(tài)美。(板書)
過度:廬山的云霧不僅千姿百態(tài),而且瞬息萬變。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節(jié),找出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橫線劃出來。指讀,齊讀。
2、瞬息萬變是什么意思?瞬:一眨眼 息:一呼吸
3、理解“變化之快”,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理解“變化之多”,變成了哪些事物?
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它僅僅只變了書上的這幾種嗎?你從哪看出來的?想象一下,廬山云霧還會有怎樣的變化?
理解“變化之大”,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
5、怎樣才能讀出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能表現云霧變化快的詞句可以讀得重一些,快一些。
6、指名讀。評價。
7、齊讀。
小結:這一段和第二小節(jié)一樣,也是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這是廬山云霧的動態(tài)美。(板書)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播放畫面 這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深深吸引了游人,游人都不想回家了。這就是流連忘返
你曾經在哪玩得不想回家呢?用上“流連忘返”造一個句子。
同學們,這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出示第一節(jié))當你
廬山的美遠不止那變幻無常的云霧,引讀: 景色秀麗的廬山
同學們請看:播放畫面:
六、拓展閱讀:欣賞古詩
從古至今,有許多詩人,都被廬山的美景所深深吸引,從而留下了傳世佳作。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最著名的兩首。
(出示、齊讀古詩。)
師:你喜歡廬山嗎?為什么?
其實,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到處都是美麗的風光。我們應為生在這美麗的祖國而感到自豪。
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廬山,陶醉其中吧,齊讀全文。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畫小手,會拼讀詞組,知道小手能干哪些事情,圍繞小手的用處,練習說話。
2.按照從左到右的筆順規(guī)則,照樣子練寫鉛筆字“們、葉、江”
3.朗讀背誦兒歌,試著仿寫兒歌。
4.仔細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練習對話,學會禮貌地向別人借東西、還東西。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畫小手,會拼讀詞組,知道小手能干哪些事情,圍繞小手的用處,練習說話。
2.仔細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練習對話,學會禮貌地向別人借東西、還東西。
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學生準備白紙、鉛筆
教學時間:三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審題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要求。
二、指導
1.指導觀察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
圖上畫了什么地方?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樣?
2.指導畫小手。
。1)圖上的小朋友是怎樣畫小手的?畫小手需要哪些東西?怎樣畫才能畫得又快又像呢?
。2)指名回答。
。3)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手示范。
。4)邊畫邊講解:畫小手時,一定要注意把白紙平整地擺放在桌上,左手五個手指分開,按住紙不要移動。右手用筆在手掌和五個手指間畫,這樣就畫好小手了。
。5)學生拿出紙筆,練習畫小手。
(6)反饋,集體評議,展示畫得好的。
3.指導說小手。
。1)出示圖畫
(2)認讀拼音詞。
、俪鍪酒匆粼~:pāi píqiú ná kuài zi
dǎdiàn nǎo
、谥该x,正音:ná、nǎo(鼻音)kuài、diàn(三拼音節(jié))kuài zi (輕聲)
、鄢鍪驹~,認讀:拍皮球、拿筷子、打電腦
、苤该x,齊讀。
(3)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會拍皮球,會打電腦,還會拿筷子吃飯,手的作用可真大!
(4)說說我們的小手還可以做哪些事?(教師相機糾正動詞是否用得準確。)
4.練習說話。
。1)指導說好開頭第一句話。(我有一雙靈巧的手……或者:我的小手真能干……)
(2)用上面的詞語說一段話。
我有一雙靈巧的手。我的小手可以( ),可以( ),可以( ),還可以( )。我的小手真了不起!
三、練習
1.齊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2..完成同步導學。
第二課時
教學“寫好鉛筆字”
1.審題
指名讀題,老師講解題目要求。
2.指導。
。1)認讀:們、葉、江
。2)指名按照筆順書空,這三個字的結構有什么共同之處。(左右結構,從左到右書寫)
。3)三個字左右兩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寬)
。4)復習描紅、仿影要求:一筆描成,筆筆到位。
。5)教師范寫。
3、練習
(1)集體書空練習。
。2)學生在書上的田字格中描紅、仿影。
(3)學生在田字格中臨寫,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進行個別輔導。
4.反饋。展示寫的好的字,指出書寫時存在的問題。
教學讀讀背背
1.指名讀第題目。說說題目中有哪些要求。(朗讀、背誦)
2.指導朗讀
。1)學生借助拼音自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相機正音。
(3)同桌互查。
。4)指名讀。齊讀。
3.看圖理解兒歌的意思。
(1)圖上畫了什么?
。2)兒歌中把爸爸、媽媽比作什么?把我又比作什么?
。3)“我是一只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間飛來飛去。”告訴我們什么?(我得到了父母的愛,生活很幸福,很快樂。)
4.練習讀背。
。1)自由讀,練習背誦。
。2)檢查背誦。
5.我來當個小詩人
。1)小朋友們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生活十分幸福,就像小鳥離不開大樹,大樹喜愛小鳥一樣。如果讓你來編編兒歌,你打算怎么寫呢?讓我們也來當當小詩人吧!
。2)出示小詩,讀一讀。
爸爸是一朵小花,
媽媽是一朵小花。
我是一只快樂的小蝴蝶,
在兩朵小花間飛來飛去。
(3)學生仿照著創(chuàng)作小詩,現場說一說。
6.作業(yè):
。1)把創(chuàng)作的小詩說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2)完成同步導學。
第三課時
一、審題
二、指導
1.指導學生逐幅看圖,說說每幅畫的意思。
2.指導說話。
(1)小猴是怎樣問熊貓借鉛筆的?熊貓是怎樣說,怎樣做的.?
(2)小猴在干什么?小猴是怎樣還鉛筆的?熊貓是怎樣說的?
三、練習
1.指名回答圖旁的問題。
2.將兩幅圖的內容連起來說說。
四、反饋
1.同桌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上臺分角色表演。
3.評議。
(1)教師相機點撥:你們看,小猴說話多有禮貌呀,在向別人借鉛筆時用了“請”字。
。2)小猴得到了熊貓的幫助,應該對熊貓說“謝謝”。熊貓也會客氣地對小猴說“不用謝”。
4.學生演練。
5.評價小結:我們在向別人借東西,用過以后要及時歸還。借東西、還東西都要注意應該把話說清楚,還要注意禮貌,用上禮貌用語“請”“行嗎”“謝謝”“不客氣”“不用謝”等。
五、拓寬內容,強化交際本領。
1.除了借鉛筆,平時,同學之間還互相借過哪些學習用品?你是怎樣向別人借的?怎樣還的?別人又是怎樣說的?
2.分小組練習表演。
3.評出最佳表演獎。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掌握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
3、明確本學期語文教學常規(guī)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走近語文,魅力無窮。
1、“家”字解析-----上面是“宀”,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多在屋子里養(yǎng)豬,所以房子里有豬就成了人家的標志。
2、笑話------公交車上超擠,有一女人站在門口。從車后面擠過來一個gg要下車,跟那女的說了一句:“讓一下,下車”。那個女的沒有動。gg擠過去時就踩到她了。
結果那女人好厲害的,不停地罵:“神經病啊你!神經病啊你!~~”,還超大聲,搞得全車都在看。gg一直沒有說話,下車時忍不了了,回頭對那女人說:“復讀機呀你!”
后邊有幾個搞笑的小孩,不停地扮演剛才的一幕,甲說:“你神經病呀你!…………”乙說:“你復讀機呀你…………”全車人暴笑~!
后來,有個小mm也要下車,擠過去怯怯地說:“我~我~我想下去,我不是神經病~!”
全車人再次暴笑~!那個女人沒有說話,可是從邊上飄來一句話:“你是不是沒電了?”
全車人暴笑不止~! (適當分析,語文在生活中的妙用)
3、問學生:在生活中,是否見到語文的身影?舉例說明。
----------日常交談、廣告、對聯、合同……
二、語文的概念
1、語文
“語文”一詞出現的歷史并不長。1905年,中國官方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與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語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當時稱為“國文”課。30年代后期。葉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現代漢語詞典》的解法是指‘語言和文學的簡稱’”。《新華詞典》注為“‘語言和文學’,也指‘語言和文章’或‘語言和文學’”。今天,語文多指語言文字與文學表達的結合。
2、“大語文”
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
3、聽--- 學會傾聽,聽懂表面意思,聽出言外之意。
說--- 在聽的基礎上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學會表達的技巧,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
讀---- 學會閱讀
寫---- 寫作
三、初一新生如何學好語文
知變化
(1)、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升學壓力小,初中階段學習科目多,任務重,中考壓力大,需要合理安排時間,掌握科學方法,不能再沿用小學階段的學習模式。
(2)、小學語文知識單一,內容簡單,初中知識豐富內容復雜,文體多樣。
(3)、小學學語文以老師教讀帶讀為主,中學學語文則在老師指導點撥下學生自學為主,學生需要自己用心去體會感受。
(4)、小學以上課聽課為主,中學則要先預習再聽課,先復習再做作業(yè),學生自己自主學習,自己發(fā)現問題。升入初中后要求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老師由過去的“保姆型”變?yōu)椤爸笇汀,這就要求學生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自學能力。
那么、如何學好語文呢?
1、首先,要培養(yǎng)語文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一想語文的重要性,想一想語文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你就會對學語文充滿興趣。
2、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要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
預習主要是要解決四個問題:
a、大聲朗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包括不會讀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
b、了解課文大意,如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介紹了什么人或描寫了什么景,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c、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試完成課后題。
d、讀了這篇文章,你自己有什么真實的感受,最好能寫下來。
e、圈點勾畫法
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還有利于我們日后的復習歸納整理,復習時只要翻翻書,重點難點一目了然。勾畫圈點的符號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畫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點句等)。
“~~~~”畫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畫在文章段落旁邊(精彩語段或結論)
“?”點在生字、生詞下面。
“□”圈畫出重要的字,詞或優(yōu)美詞語。
“!”畫在某句、段旁,表示此處需要認真思考。
“?”畫在某句、段旁,表示自學中或聽課時有疑問,需向人請教或查閱參考書。
“①、②、③”標在有關文段、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文章有幾個自然段,或某段中包含了幾個要點。
書上做的標記符號沒有統一規(guī)定,你也可以自己設計一套適合自己學習習慣的符號使用,標記符號一經使用就不要隨意改變。但應注意不要在書上標注太多的符號,因為標的太多反而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2)、學會上課聽講。
要做到:看、聽、記、問、思五點:
a、眼看
科學實驗表明,從記憶的保持速度上說,“看”的記憶為最好,上課時看老師講課,看黑板上的板書,掛圖、投影等,看課文內容。課堂上老師既是演員又是導演,要注意看老師的表情,手勢等各種體態(tài)語言,板書是老師精心設計的一課的重點內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爭做到過目不忘,在老師的指導下看課文內容,邊看邊思邊記。眼、腦、手并用,學習效果好。
b、耳聽
上課時要耳聽一方。聽老師的講析,聽老師的提問,聽同學的發(fā)言,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積極思考,聽出重點、難點、疑點。只要認真用心聽,聽出這幾個關鍵,不僅可以以點帶面,提高記憶力,還可以增強理解力。
c、筆記
老師提的要求是重點,如“××段要重點分析理解,××內容了解即可。”老師講的結論也是重點,這往往是“畫龍點睛”之筆。
記在哪?語文課上一般記在書上即可,學完一課后再歸納整理記到筆記本上,整理總結的過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過程。
怎樣記?充分利用老師講課的'間隙,如重復、停頓、板書時搶記,逐漸培養(yǎng)聽記結合的能力。
d、積極答問
課上答問,一種是“內心獨白”自問默答;另一種是老師提問時,與同學齊答或舉手起立獨答。
e、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用用心思考,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但是如果在老師啟發(fā)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傊,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認真復習
德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他是發(fā)現記憶遺忘規(guī)律的第一人。他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后不久進行一次復習,乙組不予復習,一天后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后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梢姡皶r復習可以在學習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課后應及時把老師講的和板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過一遍?纯茨芟肫鸲嗌,忘了多少。然后翻開筆記,查找漏缺。
b、復習之后,再做作業(yè),不能夠一邊做作業(yè)一邊翻書找答案。不懂做的題目先放一邊,把會做的題目做完,剩下那些不會做的,就是接下來再次復習的重點。將相應的知識點復習一遍之后再做作業(yè)。一定要做到做完作業(yè),就已經將今天的知識全部掌握下來。
c、要反復復習。學完一課復習一次,學完一個單元,復習一次。學習一階段系統總結一遍。期末再重點復習一次。通過這種步步為營的復習,形成的知識聯系就不會消退。
3、關于寫作
(1)廣泛閱讀、博覽群書。
養(yǎng)成睡前閱讀半小時的習慣,可以讀名著,也可以讀微型小說,或自己感興趣的文學作品,并學會做批注,盡可能的寫讀書筆記。
(2)、多寫多練。
養(yǎng)成寫日記、周記的習慣,并且做到言之有物,不寫流水賬,把每天的所見所聞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點記下來,并有自己的觀點看法。
還應做到把文質兼美的課文當作自己學習寫作的范文,尤其是初一學生寫作文應從有意識的模仿開始,然后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四、本學期教學常規(guī)要求
1、練字
每天一頁,先摹后臨,要求上交檢查。并做到一月一個小進步,一學期一個大進步?梢宰杂蓪,也可以每天專門只練某一個字。
2、預習檢查
準備一本預習本,將預習所做到的步驟逐一寫到其中,有些步驟可以附上相應內容,也可以寫在書本上一起檢查。
3、周記
每周一篇,字數400以上。由教師指定相應主題。
4、讀書筆記
讀名著,寫感受或摘抄并賞析優(yōu)美句子,或者其他有效形式皆可。
5、作文素材積累
指定主題的人物事例或名言積累。可以和讀書筆記相結合。
6、名著
《魯賓遜漂流記》,每周一定的閱讀量,并且在單元考中占據一定比例分值。
五、作業(yè)
按照預習要求,完成第二課的預習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4
目的:把握人物形象,《陳奐生上城》..。
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重點: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難點: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方法:自讀、分析、鑒賞
過程:
一、文章導讀
作者高曉聲,1928年生于江蘇省武進縣。1950年,他發(fā)表了第一個短篇小說《收田財》。此后,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一些詩歌、小說、劇本等。1957年,被劃成“右派”,遂回家鄉(xiāng)武進農村。經過二十多年之后,1979年,他又回到了文學隊伍。長期艱苦的農村生活成了他創(chuàng)作的豐富源泉。1979年一年內,他就發(fā)表了《李順大造屋》、《“漏斗戶”主》等十一篇小說,次年出版子《1979年小說集》。其中《李順大造屋》榮獲1979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一等獎。1980年,又寫出了《陳奐生上城》、《魚鉤》等十多個短篇小說,其中《陳奐生上城》再次獲獎。
高曉聲擅長描寫農村生活,善于從普通農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并揭示具有重大意義的社會問題,探索我國農民坎坷曲折的命運與心路歷程的變化,文筆簡練幽默,格調寓莊于諧,在新時期文苑獨樹一幟。
陳奐生系列小說(包括《“漏斗戶”主》、《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yè)》、《陳奐生包產》、《陳奐生戰(zhàn)術》、《種田大戶》、《陳奐生出國》等)反映農民陳奐生的人生歷程!吧铣恰睘槠渖顜磙D機,“包產”使他找到歸宿,“出國”則標志著他走向成熟。從這個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農村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所發(fā)生的深刻變化和廣大農民艱難行進的身影,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陳奐生上城》..》。
二、情節(jié)
這篇小說質樸自然,但情節(jié)設計精巧,耐人尋味。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漏斗戶主”上城竟住進高級房間,可謂奇遇。這個奇遇的形成,有兩個因素:一是偶染感冒,一是巧遇書記。這兩個因素使“奇遇”成了自然。
賣油繩的設計。能做油繩賣,可見糧油有余,陳奐生的喜悅便油然而生;賣掉油繩身上連本帶利大概八塊錢,五元錢的房租能付,但卻心痛不已。
買帽子。既見昔日的貧困,又見今日稍有改善。由此透露“今年好像變嬌了”,正預示“今夜”要得感冒了。
對精神生活的渴求。既反映昔日所受貧困的.壓抑,又反映農民精神面貌的變化。
車站的地點,這里油繩好賣,這里有茶水,有長椅,與吳書記巧遇,也非此莫屬。
書記巧遇陳奐生。既反映當時干群的親密關系,又使陳奐生住進高級房間成為可能。
感冒的設計尤為妙巧。高燒時神志不清,錘一夜就好,用第二天回憶的方法補敘深夜發(fā)生的事情就毫無破綻。
三、測試
下面幾句的話的語序已經打亂,請排列
①比店里的新鮮,比店里好吃,這旅行包里裝的盡是它。
、谒ベu什么?賣油繩。
③一共六斤,賣完了,穩(wěn)賺三元錢。
④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動手做成的。
、葸用小塑料袋包裝好,有五根一袋的,有十根一袋的,又好看,又干凈。
、藿裉熳龊媒裉熨u,格啦嘣脆,又香又酥。
對下面文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陳奐生想到這里,聽見自己的心撲撲跳得比打鐘還響,合上的眼皮,流出晶瑩的淚珠,在眼角膛里停留片刻,便一條線掛下來了。這個吳書記真是大好人,竟看得起他陳奐生,把他當朋友,見他一旦有難,能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救了他一條性命,實在難得。
A.陳奐生因吳書記送他去招待所這件事非常感動,他的眼淚表示了他對黨的關懷的感激。
B.陳奐生認為吳書記是自己的朋友;吳書記救了他的命是友誼的體現。
C.陳奐生認為吳書記是大好人,大好人就是救人于危難之中。
D.陳奐生身上存有封建的小農意識,他認為吳書記救他是一種“拔刀相助”的講義氣行為,而不理解這是黨的干部對人民的關心與愛護。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特殊母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
2、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從生活自理的角度,為人生奠基。
【教學準備】
媒體資源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當你生病的時候,你是怎么辦的,是自己一個人去醫(yī)院看病還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呢?(學生討論回答)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她在兒子生病發(fā)燒時卻忍心讓他獨自一個人去醫(yī)院看病。這位母親為什么會這樣做呢?我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看看誰先找到其中的原因。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過查工具書,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進一步學習課文。
3、引導學生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重點感悟
1、在朗讀過程中思考:哪些句子最讓你感動,為什么?
2、小組內交流,無法解決的問題留待進一步閱讀時解決。
教師點撥:
。1)“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2)“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煉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煉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傆幸惶,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么準確,但聊勝于無!
這段話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翱谑谝粡埪肪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路線圖”泛指面對生活、面對困難種種應對的辦法,指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這是做父母的責任。
小結:題目中的.“學會看病”指的是讓誰學會看病?母親為什么要求兒子自己去看病?你覺得母親的行為合適嗎?為什么?
四、作業(yè)設計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樣培養(yǎng)你的自理能力,當時你的的想法又是怎樣的?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運用不同的音樂實踐參與活動,體驗歌曲的風格與形式,表現少年活潑、歡樂情緒。
2、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
3、在歌唱實踐中不斷激發(fā)學生情感,培養(yǎng)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完整學唱歌曲,并有感情地演唱。
2、學生能用自信、堅定、雄壯的聲音準確表現歌曲。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觀看圖片
雄鷹雛鷹: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你看他是誰?【圖—鷹】
生:鷹、老鷹...
師:大家說對了,是鷹,你看它在天空飛翔的姿勢帥不帥?。。。。帥,但是它可不是生來就會飛的,為了讓他們學習飛行,鷹媽媽會把他們從高高的懸崖上摔下去,經過一次又一次這樣的殘酷訓練,那些膽小的幼鷹最后會被摔死,只有那些勇敢的雛鷹憑著自己不怕困難的信心,最后張開翅膀學會了飛翔。那你們覺得我們是不是該學習它們這種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生:是的。
師:為了讓更多人學習這種精神,人們還專門寫了一首歌《雛鷹之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首歌的背景這首歌是20世紀90年代初團中央發(fā)動的《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少先隊教育活動,旨在把全國少年培養(yǎng)成“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紀的接班人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所以說這首歌專為你們這個階段的少年寫的一首歌,今天那就讓我們自豪、自信地來學習這首《雛鷹之歌》吧!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38頁。
二、新課教學
1、師: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歌,請同學們感受,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說的很棒)
2、師:下面,讓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歌曲,思考兩個問題:你覺得這首歌
可以分為幾部分?演唱的順序是怎樣的?看看哪個同學聽的仔細認真。
。▋刹糠郑┥骸ぁぁで皟尚械母柙~讀2遍。因為這里有個【反復記號】,那其余的部分讀
也是兩遍,這里有個D.C.【從頭反復】,那這兩遍的結束句是一樣的嗎?...不是....大家觀察的`很仔細。
三、學習歌曲
1、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
師:接下來大家跟我把歌詞讀一讀。我讀一句,你們讀一句。生:···
師:剛才大家讀得很整齊,也很認真。
2、學唱旋律
師:
下面跟著老師的琴分句學唱歌曲旋律,
3、用啦輕聲演唱歌曲
4、我彈一句旋律,請你們把歌詞填進去。準備好了嗎?
5、歌曲難點教學
、俸蟀肱钠鸪叮玻埃
越過高山
、谝蛔侄嘁
。叮担叮瞪倌臧
、鄹枨攸c句的演唱。祖國明天的雄鷹。上行收尾
我們是跨世紀的少年。
④音樂記號:認識下滑音記號。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潑詼諧(同學們在唱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一些音樂記號?)
生:....下滑音,上滑音。
師:你觀察的很仔細,同學們看這一句,----(圖符1)有下滑音的地方聽
起來,有什么感覺呢?你聽,-----師范唱【藍天里...中】誰來說一說?生:像坐滑梯一樣滑下去。
師:你的感覺真準,你說的真形象,請坐。
師:接下來我們連起來唱一遍
6、跟琴連起來唱一遍。
7、加入節(jié)奏(拍手)(合伴奏)
師:剛才在唱歌的時候我還發(fā)現第一行中有幾個拍手的節(jié)奏型。你會嗎?(生自由思考。)師:大家拍對了,你看,----
師示范。大家一起來試試。。。生示范。
師:接下來我想請大家拍拍你的小手,來給演唱加上這兩處拍手伴奏。跟著伴奏唱一遍。
8、分男女聲演唱。
四、拓展延伸體驗音樂
1、觀看圖片
進入了21世紀不少作曲家譜寫了很多少年兒童勵志歌曲,其中在512汶川大地震英雄少年表彰晚會上的歌曲《英雄少年》最為激人奮進。
2、聆聽《英雄少年》
五、思想教育
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雛鷹之歌》,也學習了下滑音記等一些音樂記號,并體會到了音樂記號給我們帶來的無限樂趣。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像歌里的雛鷹一樣,勇敢堅強、不怕困難,做個堅定自信、勇往直前的好少年。
教學反思:
《雛鷹之歌》是一首比較新的歌,而且好聽,很有勁,學生挺喜歡的。這首歌有兩個特點,一、是帶有新疆地區(qū)的音樂風格。二、是有許多的下滑音。因此,我設計了考核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競賽中學習,在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解決了教學的難點。
在教授《雛鷹之歌》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下滑音,及無形中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再次,這首歌的曲調節(jié)奏較復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我主要通過聆聽范唱,范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的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律的輪廓后,讓學生看譜唱曲。為了加強其記憶,我還在教學中加入了律動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在感動中一步步學習體驗歌曲的旋律走向。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達廣玉蘭特點的句子,品讀感悟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愛、贊美廣玉蘭的原因。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點詞句的賞讀,體會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
教學準備:
1、親自去觀察廣玉蘭。
2、搜集有關具有堅韌不拔品質的植物的詩句。
3、文中的圖片和文字投影。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有這樣一種樹,它高大挺拔、花朵高雅、葉子常青。它就是-----廣玉蘭[板書] 真美啊!齊讀課題。
2、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廣玉蘭》的第一課時。廣玉蘭的氣味幽香,花瓣純潔。在陳荒煤先生的細膩描繪下廣玉蘭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用書中詞語說說廣玉蘭給你留下的印象嗎?
( 二)、精讀感悟
1、我們通過學習認識了幽香、純潔的廣玉蘭。但比起它的幽香、純潔。作者更愛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
師:讓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自然段,來仔細欣賞廣玉蘭開花的不同形態(tài)。
2、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態(tài)的廣玉蘭花?你最喜歡哪種形態(tài)的`廣玉蘭花呢?把你最喜歡的這一種形態(tài)介紹給大家,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3、自讀,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指導朗讀。[出示四幅圖]含羞待放
。1) 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從哪個詞看出來?[含羞待放]
。2) 你仿佛看到什么?這就寫出了廣玉蘭像個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你能讀出害羞的語氣嗎?(指名讀、男女生讀)剛剛綻放
(3) 這個句子也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從哪個詞看出來?[迫不及待] 這個詞寫出了小蜜蜂什么心情?
。4) 為什么小蜜蜂那樣迫不及待鉆進花苞?猜猜看?[花香花美] (個別讀、齊讀)嬰兒的笑臉
。5) 這句話把盛開的廣玉蘭比作什么?為什么? (因為他們都是純潔甜美的。) (個別讀)
。6) (美嗎?聽到甜聲,可沒看到同學們的甜美的笑臉,誰能再讀一讀?)
。4) 有沒有誰喜歡凋謝的廣玉蘭?(個別讀)
。7) 為什么喜歡凋謝的廣玉蘭?你從凋謝了的廣玉蘭感受到什么?
。8) 對呀,這顆粒就是新生命的種子。這雖然沒有其余幾種形態(tài)花美麗。其實里面蘊含著一種美。生命之美、希望之美、力量之美。
。9) “數世同堂”是什么意思?周圍數世同堂的家庭是怎樣的? 放在這段話里怎么講?
。10) 出示:這就叫數世同堂。有的話凋謝了,旁邊又盛開著。這一朵剛開,那一朵含羞待放。不斷有花謝,不斷也有花開著。這就叫——生生不息。 你從中又體會到什么?[生命力]齊讀。
5、師:同學們仿佛看到了美麗潔白、生命力旺盛的廣玉蘭花。下面請同學們看著圖,引用文中的有關語句,向同桌介紹你喜歡的一種形態(tài)的花。
6、這么優(yōu)美的文字,我們怎么不把它留在心間呢。選擇最喜歡的試背。(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指名背誦。
7、小結: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敢說這不僅僅是一株美麗的樹,更是一株充滿生機的樹。
作者為什么把廣玉蘭寫得如此富有神韻,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交流,總結歸納:總分總結構、結尾呼應、并列關系、運用比喻擬人等。 的確,作者深受廣玉蘭,所以用心觀賞,用心感悟。抓住特點,運用多種表達方法。才把廣玉蘭寫得生動具體。
語文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閱讀要求中指出:誦讀兒童詩歌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由此,本教學設計旨在通過誦讀詩歌感受小朋友從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變化過程,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點。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學習生字,增強識字興趣,讓識字、寫字、讀課文變得和諧統一。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生字,做字卡。(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課件播放視頻,感受夜色的神秘與美麗。
(1)師生共同欣賞視頻,伴隨著悠揚的旋律,多媒體課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導問:說一說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夜晚。
(3)教師追問:在這樣漆黑的夜晚,你們害怕嗎?
(4)學生依據平時的生活體驗,談一談對夜晚的感受。
預設①:我特別害怕夜晚,因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體,只能看到一團黑影。
預設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歡夜晚美麗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課題。
過渡:美麗的夜晚讓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讓人充滿遐想,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夜色》,看一看課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導入,引導學生走進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與美好,說出自己對夜晚的感受,將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課文內容自然地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神秘與興趣學習。
二、初讀詩歌,認讀生詞
1.自由朗讀詩歌。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2)學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讀詩歌,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字音。
(3)小組內比賽讀課文,一名同學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糾正字音。
(4)指名分別朗讀兩小節(jié),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學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復拼讀圈畫的生字。認識新偏旁“廠”。
(3)同桌相互檢查,當小老師糾正對方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3.教師組織學生匯報識字情況。
(1)多媒體課件出示生詞:膽子、勇敢、往來、外面、窗戶、忙亂、偏見、散步、原來、好像、微笑。
(2)開火車認讀生詞,教師適時糾正字音。
教學反思
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悟教學。通過出示《靜夜思》背景插圖,優(yōu)美的配樂,李白的圖像,以及理解“霜”這個詞的圖片等,能夠很好地帶領學生走進詩的意境,開啟學生想象的大門,走進詩人思鄉(xiāng)的情懷中。
(3)游戲環(huán)節(jié)――小火車過站臺,每過一個站臺出示一個本課生字,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4)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交流記憶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初讀課文,感受詩歌大意的同時認讀生字。教師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朗讀中識字、認字,通過圈畫生字、拼讀生字等多種方法識字,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三、誦讀詩歌,體會詩歌情感變化
1.逐段朗讀,感受“我”的心情變化。
(1)在第一小節(jié)中,找出描寫“我”害怕夜晚的句子,讀一讀。
預設:我從前膽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媽媽把勇敢的故事講了又講,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亂跳……
(2)指導朗讀第一小節(jié):“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亂跳!弊x這兩句時,音調放低些,讀出害怕的語氣。
(3)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小節(jié),學生朗讀時教師適時指導。
(4)全班齊讀,讀出小朋友對夜晚害怕的心情。
(5)第二小節(jié)中,找出描寫“我”從害怕夜晚到變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讀一讀。
預設: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來花草都像白天一樣微笑。從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
(6)指導朗讀第二小節(jié):“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這一句話本是“我”不想出去,可是爸爸偏要拉“我”出去,要讀出無可奈何又撒嬌的語氣,“偏要”一詞要讀得重一些!霸瓉砘ú荻枷癜滋煲粯游⑿Α,當“我”出去時,“我”發(fā)現原來外面和“我”想象的不同,外面的夜晚沒有想象中的可怕,反而景色迷人,這句話讀出既驚訝又欣賞的語氣!拔乙材芸匆娦▲B怎樣在月光下睡覺”,這句話讀得輕一點兒、慢一些,仿佛真的有小鳥在月光下睡覺。
(7)指名學生朗讀匯報,注意伴隨著小朋友心情的變化,朗讀語氣也要發(fā)生變化。
(8)朗讀比賽,讀中體會小朋友從害怕夜色到喜歡夜色的心理變化。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以讀為主,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匯報朗讀、多種形式來誦讀課文,仿佛看到了夜色神秘而又迷人的景色,體會小朋友從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變化過程。逐段品讀,突出了段落的呈現特點,又降低了讀課文的難度。
四、集中識字,指導書寫
1.過渡:通過誦讀詩歌,我們體會到了小朋友的心理變化過程,這些語言當中還藏著一些有趣的生字寶寶,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2.指導書寫生字――看、笑、外、晚、再。
(1)學習生字――看。
、僖龑W生在第一小節(jié)中找出生字“看”,并讀出這句話。
、谥笇W生學習“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運用字形記憶法識記生字。
、圩x出詩歌中帶有“看”字的這句話,體會小朋友害怕夜晚的心理。
(2)學習生字――笑。
①教師在黑板演示,學生書空,學寫生字――笑。
、趲熒,做一做微笑的動作,體會微笑時人們的心情。
(3)學習生字――外。
、儆^察生字結構,學生匯報識記方法。
(夕+卜=外)
、诮處熢诤诎迳蠒鴮憹h字,學生書空。
、圩⒁狻安贰钡膶懛,先寫垂露豎,再寫點。
(4)學習生字――晚、再。
、儆^察生字結構,學習書寫。
、趲熒餐瑫鴮懮,比一比誰寫得工整、漂亮。
3.比較識字法:書寫帶有“巴”的生字――“色”“爸”。
(1)觀察生字“色”“爸”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傧嗤荷舷陆Y構,下面都是“巴”字。
、诓煌簳鴮憽吧弊郑厦嫔孕∫恍。書寫“爸”字,上面稍大一些。
(2)比賽書寫漢字,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書寫漢字,比一比哪個小組寫得美觀、大方。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了解生字的含義,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識字與生活相結合,不僅僅記住字形,還理解生字的意義。
五、總結全文,再次感受夜色
1.教師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誦詩歌,感受小朋友對夜晚從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變化,體會了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還認識了許多有趣的生字,讓我們再讀一讀詩歌,體會夜晚美麗迷人的景色。
2.播放音樂,學生配樂朗誦詩歌。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梳理本課學習內容,學生帶著對夜色美好的情感誦讀詩歌。再次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點。
板書設計
夜色
害怕――不害怕
從前膽子很小――現在喜歡夜晚
教學反思
《夜色》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歌,本文以小朋友對夜色的情感變化貫穿全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的學情特點,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夜晚,感受深夜時,孩子們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語言。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簡短的詩歌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朗讀訓練中與識字教學相結合,在讀中識字,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正確書寫漢字的能力。
語文教案 篇9
《散文詩兩首》之——荷葉 母親
冰 心
學 習 目 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2、體會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來抒發(fā)對母親的
熱愛的寫法。
3、感受作者在詩歌中所抒發(fā)的真摯情感,體
會人間至愛親情。
作 者 簡 介
宋體冰心,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讀者》等。
解釋下列詞語:
聽 讀 感 知
這篇課文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體現這種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動——
母親。∧闶呛扇~,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研 讀 感 悟
1、課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寫紅蓮的?分別描寫怎樣的紅蓮?
2、請找出文中描寫紅蓮時作者心情變化的詞句。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07-27
語文教案(精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