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必備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贂J“烘”等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劾斫庹n文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從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課前準備
、佟俺笮▲啞薄肮u”“鴨媽媽”“鴨姐姐”“小姑娘”“獵狗”“小鳥”“天鵝”的頭飾。
、谡n件:丑小鴨出生、出走的動畫片。
、凵帧⑸~卡。
第一課時
播放動畫片,導入新課
、俨シ拧冻笮▲啞穭赢嬈寣W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②學生說說看見了什么,整體感知丑小鴨出生后的遭遇。
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①范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想有什么問題。
、趯W生質(zhì)疑。
、蹖W生互相解答,老師參與。
、芙柚匆,自讀課文。
a.自讀全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與同桌合作讀準字音。
b.小組合作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老師巡視指導容易讀錯的句子。(易錯的字:烘、虧)
c.同學之間認讀生字,交流記字的方法。
⑤小組內(nèi)輪流讀課文,小組長組織同學注意傾聽,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
、扌〗M間競賽讀課文,看看哪組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哒f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鞏固生字
、僮x生字卡片。(齊讀、指讀、小組內(nèi)合作認讀)
、谟米鲇螒虻姆椒柟躺帧#ㄕO果或給動物名字)
課堂練習
①讀詞語。(出示軟件認讀)
、诜e累詞語。(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畫下來,讀一讀。也可以抄在詞語集錦本上)
課件作業(yè)
觀看動畫片,了解《丑小鴨》的'故事情節(jié)。
第二課時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趣
、伲ǔ鍪拒浖,播放“海報”)內(nèi)容如下:我校雛鷹電視臺招收為故事《丑小鴨》配音的小演員,歡迎廣大學生踴躍參加。
②明確目標:配音需要把課文讀得流利、動聽,這樣才能更好地感染別人。故事讀得流利,我們已經(jīng)做到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看看誰讀得動聽,打動聽眾的心。
自行探索,感悟課文
①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評讀、小組輪流讀、輕聲讀),看看有什么感受?
②讀完課文后會有很多感受吧,小組內(nèi)先交流一下。(通過表演或讀一讀表達感受)
小組交流,匯報體會
、俨シ拧冻笮▲啞烦錾鷷r的影碟,讓學生說說丑小鴨出生時的樣子,體會其“丑”。并復述第1、2段內(nèi)容。
、谛〗M合作,匯報感受。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內(nèi)容,讀后說說這一段落給你什么感受?(小組間相互補充,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或表演來匯報)
a.第3段重點理解“討厭”“欺負”“孤單”,體會丑小鴨的可憐。
b.第4段重點通過表演小鳥“譏笑”和獵狗“追趕”體會丑小鴨的可憐。
c.第5段重點通過學生想像丑小鴨是怎樣“悄悄過日子”來體會丑小鴨的可憐。
d.第6段重點通過觀看錄像丑小鴨趴在冰面上凍僵了,體會丑小鴨的可憐。
e.第7段重點通過讀“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只漂亮的天鵝呀!”這句話,體會丑小鴨高興、愉快、激動、幸福的心情。
拓寬空間,升華認識
、偌偃邕@只“丑小鴨”來到你的身邊,你會對它說些什么?
、谶@只“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后,見到了“鴨媽媽”“哥哥”“姐姐”會說些什么?
配音競賽,評選配音演員
①小組內(nèi)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配音演員競選。
、谕瑢W與老師對競選者進行評議。
③合格小演員推薦給校雛鷹電視臺。
第三課時
鞏固練習
①認讀要求認識的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集體讀。
b.分組競賽認讀。
②自薦講《丑小鴨》的故事。
、鄯中〗M交流自己積累的本課詞句。
寫字指導
、僦笇в^察。
a.看看本課生字都是什么結構?書寫時注意什么?
b.注意區(qū)別“鵝”和“鴨”。
c.“蛋殼”“欺負”“翅膀”三個詞語較難寫,應重點觀察。
②示范指導。
a.范寫“鵝”和“翅膀”兩個詞。(提示部件的擺放,讓學生認真看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b.“鵝”為左右結構,應注意左窄右寬;“翅”字,注意捺應該伸長;“膀”應左窄右寬。
、蹖W生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④展示書寫的字,師生評議。
完成課后練習,閱讀“我知道”
、倜鞔_課后練習“讀讀寫寫”的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谕阑ハ嘤喺
、圩宰x“我知道”,再說說自己還讀過安徒生的哪些作品。
課外作業(yè)
選看《安徒生童話選》。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綠樹成陰、鮮花盛開、風景優(yōu)美、名勝古跡、高樓大廈、川流不息”中的幾個詞語說幾句話。
4、感受北京的美,熱愛祖國的首都。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背誦課文第3、4段。
2、難點:用課后練習里6個詞語中的幾個詞語說兩三句話。
課前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第26課《北京》。齊讀課題。
2、到過北京的同學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過?
3、北京多美呀!沒去過的小朋友不用著急,現(xiàn)在我們馬上出發(fā)去北京游玩。
二、范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范讀,出示課件。學生看、聽。
2、聽教師讀課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三、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讀完后畫出課文中的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看圖。
(1)課文有幾幅圖,圖上畫的分別是什么?
(2)課文介紹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讀后知道了什么?
3、放第二段錄音,學生邊聽邊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4、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
(1)讀完這一段,你又知道了京的什么?
(2)出示課件,讓學生結畫面和上下文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兩個詞語的意思。利用課建立節(jié)“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讀。
5、學生自由讀第四段,出示課件。
(1)這一段又給我們介紹了北的哪些地方?這些地方美嗎?
(2)結合課件理解“風景優(yōu)美、高樓大廈、名勝古跡”等詞的意思。
(3)指導學生帶著喜、贊美的感情朗讀這一段。
6、分組讀二、三、四自然段。
討論:你愛北京嗎?為什么?
7、提問引讀第五自然段。
(1)哪兒美?愛什么?
(2)這一段集中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8、齊讀第五段,讀出愛北京的語氣。
五、指導背誦
1、懷著熱愛、贊美的情,朗讀全文。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儆懈星榈卣b讀課文,把握內(nèi)容,體會感情。
、诶砬褰Y構,展開合理聯(lián)想和想像。
、墼鰪娗笾囵B(yǎng)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wǎng)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并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學生參觀相關展覽,進一步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為學習本課做準備。
○教學內(nèi)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yōu)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設計
精心導入
、倏刹捎枚嗝襟w電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并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谝部捎靡魳穼耄骸赌爵~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么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xiàn),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感知內(nèi)容
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ㄟ^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yōu)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贊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后呼應,節(jié)奏鮮明,音樂性強,易于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范讀。(配樂范讀課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ù笃聊煌队俺鍪荆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nèi)容。
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后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c.詩歌分為三層:1—2節(jié)通過發(fā)問,引發(fā)聯(lián)想;3—6節(jié)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jié)回應發(fā)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后,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研讀賞析
①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還應學會細致研究好的章節(jié)、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ù笃聊怀鍪締栴}組,學生思考并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jié),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nèi)容在朗讀后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fā)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發(fā)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偨Y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xiàn)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zhì)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翱滔碌赖腊櫦y”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余的內(nèi)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③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jié)奏,反復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lián)想想像悟中心。
簡單的內(nèi)容歸結、板書:
發(fā)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芎献魈骄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xù)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么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么?
a.質(zhì)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zhì)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b.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錄像或圖片,介紹某種古生物。
◆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延伸作業(yè)
參觀或查閱資料后,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
2、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請大家回憶我們曾經(jīng)學習過哪些描寫紅軍的文章?你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
2、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
3、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
二、解題,補充課外資料。
1、讀了課題,你查找了哪些與有關的資料?
(1)介紹有關二萬五千里的資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qū)根據(jù)地,開始二萬五千里,北上抗日。在的途中,黨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錯誤路線的統(tǒng)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介紹紅軍二萬五千里的路線。教師投影出示紅軍的地形圖。
紅軍第一方面軍在1934年10月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fā),經(jīng)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肅、陜西等十一個省。在整個的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了千辛萬苦,擊敗了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xù)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jù)地。1936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首詩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10月即將結束的時候?qū)懙摹?/p>
。3)有關作者毛澤東的資料。
。4)介紹這首詩的體裁。
這是一首七言詩。所謂的七言詩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個字,一共有八句話。就是七律。七律詩中間四句兩兩相對應,而且朗讀的時候還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jié)奏。
2、教師小結:非常感謝同學們給大家?guī)淼倪@些資料。通過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這是一首七言律詩,那么,現(xiàn)在我們自由讀讀這首詩,體會舒適的韻律與節(jié)奏。
3、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
4、教師小結:這首詩一共有八句話,每兩句子為一聯(lián),分別被稱作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
三、再讀詩句,質(zhì)疑解疑。
1、讀讀全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標畫在書上,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2、學生質(zhì)疑。(字詞)
3、根據(jù)大家的提問,運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進行自學。
4、學生匯報交流,集體解疑。
遠征:指兩萬五千里。
只等閑:等閑是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閑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精神。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shù),在課文里是指無數(shù)的山、無數(shù)的水。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騰:向上跳躍,起伏跳躍。
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磅礴:氣勢雄偉。
開顏:臉上露出笑容,內(nèi)心充滿喜悅。
5、交流解疑后的感受。
四、指導朗讀,教學生演唱《》。
五、布置作業(yè)
1、思考每句詩的意思。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讀全詩,領會詩句的意思。
1、自由朗讀全詩,想想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作者在怎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
二、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
1、學習首聯(lián)。
。1)請同學們讀讀首聯(lián),有哪些語句不理解?
。2)學生質(zhì)疑。
。3)師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閑”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閑:空閑、閑置;等閑:如同空閑、等于閑置。
引申的意思:把這個詞帶入詩句中,聯(lián)系上文說說“等閑”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無足重輕。)
理解“只”。
投影出示:
(4)讀首聯(lián),讀出語氣。
。5)同學之間評讀。
(6)紅軍戰(zhàn)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7)時,戰(zhàn)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理解“千、萬”的含義。)
。8)紅軍戰(zhàn)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tài)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9)用自己的話說說首聯(lián)的含義。
。10)再次朗讀首聯(lián),想想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什么樣的精神?(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2、學習頷聯(lián)。
。1)讀讀這一聯(lián),找出哪些是難以理解的詞語?(五嶺逶迤、烏蒙磅礴)
。2)哪些詞是說明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
。3)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
(騰: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4)投影練習:
把( )比作翻著的細小的浪花。
把( )比作( )。
。5)再讀這一聯(lián)。
A.用“不僅……而且”回答。(不僅寫出了的艱難,而且表現(xiàn)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B.朗讀頷聯(lián)。
3、學習頸聯(lián)。
。1)如果說頷聯(lián)是千山的寫照,那么頸聯(lián)就是萬水的說明。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3)說說這兩句的大意。
(4)質(zhì)疑:為什么說暖、寒?
。5)討論歸納: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只敵船,活捉了守衛(wèi)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jīng)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著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昂北憩F(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6)再讀這一段。體會思想感情。
4、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小結
從這兩聯(lián)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1)討論后回答。
。2)這里所說的困難僅僅指千山萬水嗎?
(3)除去這些自然界中的困難,還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學生甲:萬水千山不僅僅指自然界的困難,還泛指所有的困難。
學生乙:紅軍在的過程當中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比如:在中,天上每日幾十架敵機偵查轟炸,地上有幾十萬的大軍圍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
。4)再讀這兩聯(lián),體會思想感情。
。5)這兩聯(lián)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呢?
。6)學生討論自學。
學生甲:這兩聯(lián),兩兩相對,就被稱為對仗。
五嶺 逶迤 騰 細浪。
烏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橋橫 鐵索 寒。
學生乙:我發(fā)現(xiàn)這首詩押an的韻。
。7)自由朗讀。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1、回憶前三聯(lián)的內(nèi)容。
2、想一想前三聯(lián)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尾聯(lián)。
1、讀尾聯(lián)。
2、岷山——紅軍翻過的最后一座山。此時,紅軍戰(zhàn)士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3、讀出這種心情。
4、理解:
。1)更喜:對勝利充滿信心。
(2)盡開顏:
投影出示:
什么人“喜笑顏開?”
。t一、四方面軍以及所有的革命軍民)
5、品讀。
三、總結全詩。
1、談談你學完全詩后的感受。
2、那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3、紅軍戰(zhàn)士的哪些品質(zhì)值得你學習?
四、吟誦詩句,背誦詩文。
1、反復朗讀課文,運用停頓、節(jié)奏、重音等讀音技巧,再現(xiàn)詩中意境。入情朗讀。(可以采用配樂朗讀。)
2、檢查背誦。
五、作業(yè)
1、朗讀并背誦。
2、預習下一課。
附: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畫風》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5課,課文主要講了宋濤、陳丹、趙小藝一起畫畫兒時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即“誰能畫風”。是小藝首先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最后還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了風的樣子。我們喜歡宋濤,因為他敢想,善于提出問題;我們也喜歡陳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于向別人學習;我們更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戰(zhàn),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所以,我在教學中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這節(jié)課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這節(jié)課主要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新詞并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詞匯。
教學難點:有感情朗讀課文,懂得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善于動腦的能力。
教學準備: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質(zhì)疑激趣,引出課題。
1、錄音放出刮風的聲音,讓學生說說聽到什么聲音?(生齊說)(板書:風)它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學生自由發(fā)言)
2、直奔主題: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就跟它有關,題目就叫《畫風》(板書:畫)
3、(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后,你會提出哪些問題呢?(學生自由提問題)老師對問題進行梳理。并歸納出兩大問題。
課件出示:
1、誰在畫風?
2、他們是怎樣動腦筋把風畫出來的?
指名讀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不認識的字圈一圈,再互相請教。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學習生字。
。1)(出示課件)三個小朋友及它們的名字,并認讀生字。
。2)指名認讀生字,分組讀生字。
。3)把名字分解,再讀生字并組詞(師點擊生字,生開火車形式讀)
4、再讀課文,解決第一個問題,誰在畫風?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板書:趙小藝
陳丹
宋濤
三、圖文并茂,探究學習
1、那三位小朋友是怎樣動腦筋把風畫出來的呢?
2、利用課件學習三幅畫
課件顯示三幅畫,學生欣賞,并結合問題進行思考。
(1)你喜歡誰的畫?
。2)他的畫上都畫了什么?
。3)從哪兒可以看出有風?
3、小組討論交流(以上思考題連起來說一說)
4、指名匯報(任意說出一幅)
課件演示:(風吹旗飄、風車轉、雨絲斜、小樹彎)明白風與它們的聯(lián)系。
教師板書:
畫風風車轉
小樹彎
雨絲斜
四、朗讀感悟深入理解
1、逐句指導朗讀重點句子與段落。
課件顯示:
。1)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指導朗讀,教師重點指導重音“彎彎的”有感情齊讀。
(2)宋濤說:“誰能畫風?”
陳丹說:“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
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指四名學生分角色表演,邊讀邊做動作,演感受。
師生一起分角色來讀。
2、全文分角色朗讀,自己找小伙伴,四個人一小組練讀。
3、教師小結過渡。
五、馳騁想象鼓勵創(chuàng)新。(訓練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1、師放錄音,引導學生想象
2、學生實際操作,動筆畫風。
3、展示作品。
六、全課總結,課下延伸
課件顯示:
1、風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又給人類帶來哪些壞處?
2、怎樣讓風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附板書設計如下:
15畫風
趙小藝紅旗飄
風車轉
陳丹小樹彎
宋濤雨絲斜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海燕”這一敢于搏擊暴風雨的勇敢形象,學習它不懼怕困難的戰(zhàn)斗精神。
2.進一步學習象征、映襯、對比等寫作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學習象征手法。
教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激趣導入)
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在高爾基充滿激情的描繪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給人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嗎?好,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高爾基的深受列寧、斯大林的贊賞,被譽為“戰(zhàn)斗的革命詩歌”——《海燕》又稱《海燕之歌》。
二、檢查預習情況(現(xiàn)代文預習6步法)
學生回答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海燕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為什么?
1) 暴風雨即將來臨時,海燕是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動
表現(xiàn)了對暴風雨的渴望,在海上高傲地飛翔。
2) 暴風雨迫近時,海燕是一個搏風擊浪,積極戰(zhàn)斗,以其歡
樂的情懷,必勝的信念,迎接暴風雨的到來的形象。
3) 暴風雨將臨時的奇觀,反復抒寫海燕是一個呼喚暴風雨的
戰(zhàn)斗者的形象。
2、課文贊美海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贊美海燕的勇敢、樂觀、大聲疾呼的形象,不懼怕困難的戰(zhàn)斗精神。
如:“碰”寫出勇敢低飛,觸及海浪;“沖”寫出迅猛高翔,銳不可擋。用擬人的手法,寫海燕斗志昂揚,渴望暴風雨的到來。然后著重寫“聲音”。正面描寫“叫喊”的勇敢,再從烏云聽出了“叫喊”的憤怒的力量和勝利的信心,側面烘托這“叫喊”具有震懾敵膽的威力,運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爭的精神。
四、、深入探究
本文除了海燕,還描寫了海鷗、海鴨、企鵝的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海燕形象的高大。
五、體驗與反思
1、學習本文后,你喜歡哪一形象?并說明理由。
2、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類似暴風雨的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你應該怎樣做呢?試就這個話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六、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飛翔時,它會對海鷗、海鴨、企鵝說些什么?試以“海燕的宣言”為題,寫一段話,充分表現(xiàn)出海燕的心理活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人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高爾基的《海燕》。
二、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重音、停頓的處理。
三、深入研討:
1、文中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大海的.波濤象征什么? 象征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暴風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風暴;
海燕象征什么?象征英勇善戰(zhàn)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qū)者; 海鷗、海鴨、企鵝象征什么?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它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2、象征與比喻的比較:
兩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幾分相似,但適用的程度和表達的范圍上明顯不同。
比喻只是借助喻體形象化地表現(xiàn)本體;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僅僅局限于自身,還蘊含著別的意義。而詩的意圖,象征的對象,恰如隱身在那別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長于用單純的揭示復雜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種托具體形象、寄深遠意蘊的藝術手段。比喻只是一種修辭手法,只針對一種現(xiàn)象。
如“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這個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矯健。象征是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往往體現(xiàn)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從一句話來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義。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構思全文,把一切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讓它們分別象征斗爭的形勢、環(huán)境和各種力量,表現(xiàn)了在1905年俄國革命前夜的社會現(xiàn)象,預示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
四、小結
作者創(chuàng)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歡呼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為無產(chǎn)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頌歌。《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的節(jié)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具備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給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今天,也可以從另外角度來閱讀這篇散文詩,如不懼怕困難,迎著困難前進,與困難斗爭,其樂無窮等。
五、布置作業(yè)
1.研討與練習四。
2.學習本文后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六、附板書設計
高傲飛翔 大聲疾呼 穿過烏云
海燕 勇敢 對比
海鷗 海鴨 企鵝 膽怯
不怕困難 迎接困難————戰(zhàn)斗精神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精選】語文教案08-03
語文教案(精選)08-27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21
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11-18
語文教案11-19
語文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