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帪榇蠹艺淼恼Z文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一、理解作者贊美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的深刻含意。
二、學習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熔于一爐的寫法。
教學重點:
由描述巴黎的橋進而引申贊美中法兩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難點:
熔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等表達方式于一爐。
教學關鍵:同難點。
教學方法:設計“自讀思考和練習”,指導自讀、組織討論。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從指導學生學習“自讀提示”導入新課文的`學習。
二、范讀課文。
三、出示自讀思考題,指導自讀。
(一)基礎知識
1.查字典,給下列生字、詞注音。
閑暇 愫 奐 墩 潺 胯 溝壑 竣
2.解釋詞語:
①美輪美奐 ②全中情
、坭蜩蛉缟 ④潺潺
⑤藐視 ⑥情愫
3.造句。
、俑锌 ②淡妝素裹
、凵耥 ④遺留
。ǘ┙o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ㄈ┳髡咴谖闹袛懥擞行蔚臉蚝蜔o形的橋,詳細描寫了哪幾座有形的橋?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為什么要寫無形的橋呢?
。ㄋ模﹦澇鑫闹杏洈ⅰ⒄f明、議論、抒情的部分,試各舉一例,說說它們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ㄎ澹┯煤啙嵉恼Z言,概括出的中心。
四、檢查“基礎知識”的完成情況。
五、組織學生就(二)~(五)開展討論。
。ǘ┤目煞譃槿齻部分:
一部分(1—2)回憶巴黎的游蹤,贊美名勝古跡。
二部分(3—4)贊美巴黎有形的橋。
三部分(5)贊美巴黎無形的橋。
單元:
指導學習《巴》“自讀提示”,任意比較兩文章異同。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歷史資料提煉觀點的方法。
2、了解本文的語言特色:排偶句的運用。
3、認識賈誼對秦代暴政的批判──“仁義不施”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史論,而大半篇幅用于敘述秦王朝興亡的歷史過程,實際上是以史實作論據(jù),論證秦的迅速滅亡是由于“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因此,教學重點應是最后一段。
史論敘史不同于史傳,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主觀色彩;本文又是用駢體寫的,這種色彩就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要講清這一點就很難。此外,還要考慮到本文的背誦量較大,要使學生既能背得順暢,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
2、教學方法:
課文練習只要求背誦最后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學生負擔的考慮,但從教學的需要來看,背誦全文是大有好處的。為此,擬采用誦讀教法。
背誦應有嚴格要求,但個別地方可以放寬。如第2段列出九國的順序是“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而第5段則是,“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據(jù)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排列方法是以山東六大國置前,三小國置后,至于六大國中孰前孰后并無一定的準則。背誦時就不一定非照原文順序不可。其次,第2段還列出20個人名,是舉例性的,不過是作此隨手拈出(例如樂毅是“制兵”的人,而被列入“通意”一類),背誦時不一定一一背出,也不必照原文的順序?傊獜目傮w著眼,只要不違背作者本意,就可以不計較個別字眼,當然,關鍵的字眼決不容許出現(xiàn)錯誤,這是背誦長文(千字以上)的原則。
3、課時安排:
本文擬用3課時誦讀。
第一課時:簡介作者及《過秦論》寫作意圖,分析全文布局,誦讀第1、2兩段。
第二課時:誦讀第3、4段。
第三課時:誦讀第5段。
【預習安排】
1、朗讀課文2~3遍,要求字音準確:
補充注音如下:
因利乘便(chéng)殽函(xiào) 合從(zng)翟景(zhái)將數(shù)百之眾(jiàng)鏃(zú)笞(chī) 膏腴(yú) 萬乘勢之(shèng)召滑(shào)
2、思考下列問題:
、 本文是一篇史論,為什么大半篇幅是敘事?作者這樣敘事有什么目的?
、 文章將秦統(tǒng)一全國的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為什么這樣劃分?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作者和《過秦論》寫作意圖
賈誼的《過秦論》共有上、中、下三篇。我們學的是上篇,文中概括敘述了秦王朝的興亡過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它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這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了中篇,作者對這個觀點作了分析,并進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顧“天下之嗷嗷”,繼續(xù)實行暴政,“重之以無道”,然后從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則:“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這是作者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責秦王朝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君主──子嬰的過失。
《過秦論》鮮明地表現(xiàn)了賈誼的政治立場。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洛陽人。18歲時以能讀詩書、善屬文,為郡人所稱譽,廷尉吳公薦于漢文帝,被任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后為梁懷王太傅。32歲時郁郁而死。
賈誼生活在西漢初期,由于此前經(jīng)過500多年的戰(zhàn)爭破壞,社會經(jīng)濟凋敝,人口減少,所以他極力主張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評時政!哆^秦論》就是為宣傳這種主張寫的。論“古”是為了說“今”,這是讀本文時首先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
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
1、先按表達方式將全文分為兩部分:
、 記敘部分:寫秦王朝的興亡過程(前四段)。
⑵ 議論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再分析記敘部分的層次,可分兩大層。
、 興起的過程(前三段)。
、 滅亡的過程(第四段)。
三、誦讀第1段
在誦讀練習中以提問方式明確本段的內(nèi)容要點:
1、秦的地理優(yōu)勢;
2、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統(tǒng)一天下;
3、基本國策(耕戰(zhàn)、連衡)及成果。
史實補充:
1、“外連衡而斗諸侯”──這是跟上文“內(nèi)立法度……修守戰(zhàn)之具”相對應而言,其實這是后來的政策。有些“教參”上甚至把它跟連衡政策的創(chuàng)立人張儀聯(lián)在一起,這是不正確的,張儀相秦是在秦孝公死后十年,即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可見,史論敘史不同于史傳,,重在“會意”。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史記·魏世家》:“三十一年(即秦孝公22年,公元前340年),……秦將商君詐我將軍公子而襲奪其軍,破之。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薄皷|至河”。即秦得河西之地。這是秦以“詐力”奪取諸侯土地的一個突出的例子。按:這是秦取河西地的開始,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又獻河西地少梁(今陜西韓城南)。
三、誦讀第2段
提問:本段敘述了哪幾位秦國國君時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國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莊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間長達90年,作者是怎樣敘述這90年間的歷史的?
討論后,歸納如下:
1、將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間的事情集中到一點上來寫:秦的領土日益擴大引起諸侯恐懼,以諸侯反襯秦。孝文、莊襄二朝則一筆帶過。這是從總體上看。
2、寫秦擴大領土,按南、西、東、北四個方位說,顯出其軍事力量無比強大;寫諸侯,按“合從締交”“約從離衡”“從散約解”的順序說,并極力渲染其聲勢,以反襯秦人困諸侯之易(“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這是從局部來說的。
3、統(tǒng)觀此段敘史,近乎藝術概括方式,本質(zhì)是真實的,但客觀的歷史過程并非如此。
史實補充:“合從締交,相與為一”──蘇秦說六國從親,約在前334~前332年之間,其時蘇秦任從約長,并佩六國相印。“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這是第一次合從。前318年,蘇秦再次約從六國共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而歸(《年表》中作“五國”)。這是第二次合從。此外,前298年,魏、齊、韓三國曾聯(lián)合攻齊。還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于河外,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內(nèi)了。從上述史實可以看出,所謂“九國之師”只是一種籠統(tǒng)的說法,這也說明史論敘史跟史傳的不同。
背誦要求:
1、可以從“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直接過渡到“嘗以十倍之地”;
2、“于是六國之士……制其兵”這一段可略讀。
四、留作業(yè)
背誦第1、2段;準備誦讀第3、4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背誦第1、2段。
用提問過渡:本文題目是“過秦”,這兩段說到秦的過錯沒有?(沒有,雖然也表現(xiàn)了秦的“詐力”政策,但在斗爭中使用“詐力”是每一方都會有的,只是看誰用得更好。)既然如此,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為下文作鋪墊,以統(tǒng)一過程中的強大跟后來的迅速滅亡做對比。)所以,下段就先說秦的過錯。
二、誦讀第3段
1、先默讀一遍,說說秦始皇的過錯是什么。
2、找出寫過錯的那一層(“于是廢先王之道……陳利兵而誰何”)試用幾個字來概括秦始皇的對內(nèi)政策。(愚民、弱民、以民為敵。)
3、劃分全段層次并答問:
⑴ 首句寫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只有一個意思,卻連用四句來表達,為什么?
這是中國空前的統(tǒng)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鋪排;極言秦王朝的無比強大。
、 次寫擴大版圖,有什么作用?
仍是極言秦王朝的強大。要求注意“士不敢彎弓而抱怨”一句,是用來烘托秦始皇的威勢,可算是虛寫。如要實解就會出現(xiàn)矛盾,前218年,張良曾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誤中副車。⑶ 寫秦始皇的對內(nèi)政策這一層的要害是什么?
“不施仁義”,為結(jié)論張本。
補充解釋:“誰”“何”都是疑問代詞用如動詞,由此引申出“呵問他是誰”的意思。
以上二小層可合并為一層:寫秦始皇對內(nèi)、對外的政策。
、 末句寫始皇的設想,有什么作用?
反襯秦王朝滅亡之迅速。
(說明以上內(nèi)容可以在分層誦讀中依次討論。誦讀和討論是交叉進行的。在全班學生基本成誦之后,再提出下面的問題。)
4、本段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中有怎樣的'作用?
上文寫秦日益強大,為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本段寫統(tǒng)一后的措施說明秦已從攻勢轉(zhuǎn)為守勢;正因為措施不當,才導致了它的迅速滅亡,所以下段接著寫它的滅亡,作者“過秦”之意盡在其中。
三、誦讀第4段
默讀一遍后概括本段大意:陳涉起義,天下云集響應,并起亡秦。
提問:開頭寫始皇余威,有什么作用?(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作者寫陳涉起義的一段話中,要害是哪一句?(“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這說明了什么?(全國人民不滿秦王朝的統(tǒng)治。)它為下文哪一句作鋪墊?(“仁義不施”。)
再問“將數(shù)百之眾”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百萬之師”──秦人能打敗九國“百萬之師”,而不敵陳涉“數(shù)百之眾”,可以發(fā)人深思。)“斬木為兵”跟上文哪一句相照應?(“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這說明了什么?(“收兵”不足以遏止人民的反抗。)
在學生基本成誦后,還可以問:你怎樣看待賈誼對陳涉的評價?
教師小結(jié)時主要談兩點:
1、賈誼是對陳涉起義作出高度評價的第一人;
2、階級的偏見也是有的。
四、留作業(yè)
1、背誦第3、4段,準備誦讀第5段。
2、下面兩段話均摘自《過秦論(中)》,只要求看懂大意。讀后就以下兩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引文(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志,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quán),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quán),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引文(二):“二世……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珠,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⑴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句話應當怎樣解釋?
、 作者是怎樣分析陳涉起義的?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背誦課文第3、4段。
2、答問:讀過引文(二)后,再看課文第4段中關于陳涉的敘述,你認為“甕牖繩樞之子……倔起阡陌之中”這段話的總體意思是什么?(他不憑借高貴的地位和杰出的才能,卻很有號召力,就是因為他的奮起反抗符合人民大眾的心愿,但“才能不及中人”這句話卻帶有明顯的貶意。)從全段來看,其內(nèi)容可用引文(二)中哪些字眼來概括?(“民!薄耙讋印暴ぉみ@就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而“民!薄耙讋印,正是暴政所造成的結(jié)果。由此自然轉(zhuǎn)入議論。)
二、誦讀第5段
1、補充注釋:
、 “且夫天下非同小弱也”──意謂秦有天下,非同地方性政權(quán),其力量是不小的。
、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雍州的地勢、殽函的險固,還是原來那個樣子,意謂秦地的優(yōu)越地形并未發(fā)生變化。
、 棘──課本注,“棘”通“戟”。此與上文“斬木為兵”矛盾。按:“棘矜”應合解,即伐棘為矜,矜仗也!般I耰”又作:“耰鉏”,是一種農(nóng)具,類似今之長柄大鋤。這樣解釋,正好跟下文“鉤戟長鎩”對應成文。
、 同年而語──又可以寫作“同日而語”,相提并論之意。
、 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這句說的是秦統(tǒng)一全國以前的事。萬乘,戰(zhàn)國時的大國也稱“萬乘”。同列,秦與山東各國皆諸侯,故稱“同列”“序”“朝”為互文。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時秦很強大,所以八州諸侯都來朝拜它。按:從秦孝公到秦統(tǒng)一全國之前,共有140年,所以下文接著說“百有余年矣”。至“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才說到秦統(tǒng)一天下。
、 攻守之勢──“攻”,指統(tǒng)一六國以前;“守”,指統(tǒng)一六國之后。
2、劃分層次:第一層(開頭至“則不可同年而語矣”)對比論述九國之師和陳涉之眾的力量。開頭指出秦王朝的優(yōu)勢仍然存在,這是對比論述的前提。對比則表明陳涉的地位和農(nóng)民軍的武器及素質(zhì)遠不如九國之君及其部隊。要害是“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這八字,是為全文的結(jié)句設伏的。第二層(“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至結(jié)句)照應全篇,歸納中心論點!叭磺亍币韵滤木湔諔1、2段,“然后”二句照應第3段,“一夫”三句照應第4段!叭柿x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為全文中心論點。
3、誦讀詣導:本段是全文的重心,句句都是說秦之過,一定要讀得有氣勢,表達出作者“過秦”的深意。
、 且夫──推進一層,領起議論的口氣。
、 以下連用六個“也”,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
、 排比句中的重音是:“非屬(于)”“非銡(于)”“非抗(于)”和“非及”。(“非及”后其實也可加“于”)。
⑷ “向時之士也”后作一頓,為下句轉(zhuǎn)折畜勢。
、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也”后有較長停頓。如去掉“也字”,再增“何也”一句,答案即是全文結(jié)句,可見作者有意為下文蓄勢,所以述而不問。
、 “試使”三句,重復上文之意,換假設口氣,再作一鉏。
⑺ “然秦”三句作低回之勢,以下節(jié)節(jié)升高,至“為天下笑者”達于頂峰,稍作一頓,再逼出“何也”一句。
、 “仁義不施”是一篇綱領,用深責語氣讀;“攻守之勢異”用解釋語氣讀,寓“不知天下之勢”之意。
(以上內(nèi)容都穿插在誦讀過程中說明。)
三、總結(jié)全文
1、歸納全文中心:
提問學生: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借古喻今,勸諫西漢統(tǒng)治者實行仁政以安民。
試從前面的引文(二)中找出一句話來說明。
“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
2、分析本文論證方法:
、 以史實為論據(jù):
問:本文前三段純屬敘史,這跟作者要論證的觀點有什么關系?
秦統(tǒng)一全國前對諸侯處于攻勢,統(tǒng)一后對全國人民處于守勢,是為了說明“攻守之勢異”這一點的。
問:秦王朝在這不同的兩個時期內(nèi)所采取的政策有區(qū)別嗎?
處于攻勢時期采用的是詐力政策,處于守勢時期采用的是壓迫人民的政策,二者在本質(zhì)上是沒有區(qū)別的。
試用引文(一)中的話來說明:
“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問:“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包含了怎樣的意思?
仁義不施。
⑵ 對比論證:
問:第5段以九國之師跟陳涉做對比,有什么作用?
九國之師擁有大批謀士、精良武器和訓練有素的士兵無法戰(zhàn)勝秦國,而一群斬木為兵的農(nóng)民軍卻戰(zhàn)勝了秦國,這說明秦的暴虐無道已使它失去天下之民。
試用引文(二)中的話來說明:‘
“民!暴ぉり惿娴摹靶切侵稹秉c燃了燎原烈焰。
問:本文還有哪些對比?
秦人“開關延敵”與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的對比;“會盟而謀弱秦”與“爭割地而賂秦”的對比;“序八州而朝同列”與“一夫作難而七廟隳”的對比。(指出:這些對比跟論證只有間接的關系。)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準確翻譯、背誦全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簡潔、運用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方法。
3、了解更多刻苦讀書,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
教學重難點:
1、準確翻譯、背誦全文,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簡潔、運用細節(jié)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
復備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當我們在評論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過得失時,我們又常常發(fā)現(xiàn)這些英雄的身邊總有賢臣相隨。同學們能從歷史長廊中舉出一些賢臣的例子嗎?(學生舉例,教師可適當補充,并引出趙普并簡介。)
二、檢查預習,了解趙普:
1、走近趙普——學生簡介趙普情況。
趙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則平。后周時為趙匡胤的幕僚,任掌書記,策劃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奪取政權(quán)。宋初任樞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時又兩次為相,淳化三年因病辭職,封魏國公,他少時為吏,讀書不多。相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2、加點字注音
闔戶啟篋處決既薨
發(fā)篋齷齪奏牘
3、加點詞解釋
少習吏事寡學術發(fā)篋視之
齷齪明日顏色深沉有岸谷
三、熟讀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師范讀課文,或指名朗讀(朗讀水平高的學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準確把握句子的語氣語調(diào)。
3、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理解語句意思。要求:小組內(nèi)全文翻譯,其他成員幫助糾錯;不理解的字詞、語句,在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在書上標記出來,舉手質(zhì)疑。教師引導解疑。
4、詞句理解檢測教師對一字多義,詞類活用等重點詞語加以提醒;對特殊句式,如:①、太祖常勸以讀書。(省略句、倒裝句)②、讀之竟日。(倒裝句)等句子的翻譯可予以指導。
(注: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可將文言文翻譯的常識滲透給學生,如保留法、補充法、調(diào)整語序法,并突出詞類活用、古今異意、一詞多義的字。)
四、作業(yè)
1、預習課文,解讀趙普形象
第二課時
初備
復備
一、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1、齊讀課文。
2、思考并小組討論: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的兩件事,并說說從中可以看出趙普的哪些性格特點?你喜歡這個人物嗎?
②、本文刻畫人物語言簡潔,且善用細節(jié)描寫,請舉例說明。
板書
刻苦讀書(讀書)--勤奮好學:“晚年手不釋卷”;
“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
奏薦人才(薦官)——冷靜沉著:“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
—意志堅定:一奏、二奏、三奏、四奏,“復奏如初”
以天下為己任
二、調(diào)動積累,拓展延伸:
1、趙普晚年讀書“手不釋卷”刻苦讀書,請你根據(jù)自己的積累,再寫出兩到三個有關刻苦讀書的成語。
例如:學而不厭韋編三絕鑿壁偷光
2、“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和故事層出不窮,你能分別舉出一二,并談談他們對你的成長所產(chǎn)生的影響嗎?學習了課文,你認為為官者應具備怎樣的才能?(學生交流)
三、課堂總結(jié),勉勵學生:
側(cè)重鼓勵學生胸懷天下,努力學習。(這是學生讀完全篇最大的啟發(fā))
四、布置作業(yè),理解運用: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課外多收集趙普的有關資料,以《我心中的趙普》為題,寫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
3、完成相關練習。
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一、日積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優(yōu)美詞語,讀一讀。
2、寫摘抄筆記
3、讀成語、名言
體會持之以恒、培養(yǎng)習慣的重要性。
你還收集了哪些?
二、閱讀
1、《大龍郵票》
進行默讀練習,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找出的主要信息。
你的感想是什么?
2、《郵票是怎樣誕生的》
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找出的主要信息。
復述的大意,同學評價。
三、鞏固復習。
1 選擇正確的讀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
參謀(à óu )
琢磨(zhuó zuó)
秦俑(ōnɡ ǒnɡ)
2 選詞填空。
采用采取采納
班主任()了同學們的意見。
羅斯福()了普及集郵的許多措施。
我們的書本是()再生紙漿制造出來的'。
歌頌贊揚贊美
美麗的集郵冊()了偉大的祖國。
游客禁不住()江南秀美的風光。
誠實守信的行為應該得到()。
第二課時
一、綜合實踐
1 在郵票展覽會上,我做了準備我的發(fā)言是
2 開卷有益中的,我最喜歡因為
3 在記敘一件事情或說明一件事物時,應當真實編造,因為
二、金鑰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聲讀一讀。
2、評價時要注意些什么?
三、鞏固復習
1、讀片段完成練習
羅斯福曾經(jīng)以總統(tǒng)的名義,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郵的措施。他讓人把一部郵票印刷機裝在一輛巡回車上,開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車上陳列著美國的各種郵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開展了一個捐獻郵票慰問傷員的運動,羅斯福積極參加,不間斷地把自己的重復的郵票捐獻給傷員,一直到他去世。
這段講了羅斯福為了
做了許多工作,包括
2、給下面的詞語找個近義詞。
不間斷 捐獻
3、羅斯福做為一位總統(tǒng),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我對此的看法是
第三課時(大顯身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舉行郵票展示會,這節(jié)我們繼續(xù)舉辦郵票展示會
二、學生上臺談我最喜歡的郵票
三、仿寫《大龍郵票》寫上說明的文字。
第四、五課時
。曌髀裕
七、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找出表達廣玉蘭特點的句子,品讀感悟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愛、贊美廣玉蘭的原因。
2.能通過對文中描寫廣玉蘭的優(yōu)美句子的朗讀及廣玉蘭圖片的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3.指導感情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個自然段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1.能找出表達廣玉蘭特點的句子,品讀感悟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愛、贊美廣玉蘭的原因。
2.能通過對文中描寫廣玉蘭的優(yōu)美句子的朗讀及廣玉蘭圖片的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感知美。
1.這堂課,我們繼續(xù)走近美麗的廣玉蘭,讓我們美美地喊一喊她的名字,齊讀課題。
2.我們知道作者陳荒煤非常喜愛廣玉蘭,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這種喜愛之情嗎?(指一生回答)
出示: “我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饼R讀。
作者愛的是廣玉蘭的什么呀?
(板書:幽香 純潔 旺盛的生命力)
3.上節(jié)課,我們從花香入手,品味了廣玉蘭的淡淡幽香,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來品味它的純潔和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ǘ、品讀課文,感悟美
A:品花瓣的純潔之美
1.五、六月份是廣玉蘭花盛開的季節(jié),潔凈高雅的花朵綴滿枝頭,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二自然段,看課文是從哪兩方面寫出了廣玉蘭花瓣的純潔之美的呢?(板書:花色 花質(zhì))
2.出示: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我也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質(zhì)感,說它玉琢冰雕吧,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
請大家自由讀讀這句話,想想為什么連這樣一個大作家也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和質(zhì)感呢?抓住關鍵詞好好體會,把你的體會融入朗讀中。
3.交流
理解“玉琢冰雕” (細膩有光澤,晶瑩潔凈)
4.廣玉蘭具有獨特的美,白中泛青,柔中寓剛,富有彈性,美得連這樣一個大作者也“無法用語言文字準確形容了”,但我們可以通過深情并茂的朗讀來表達對它的贊美!能讀好嗎?自由讀——指名——齊讀
5.廣玉蘭花瓣的確美,無論是色彩還是質(zhì)感,都是那么純潔,怪不得作者感嘆道——(引讀)總之……
B、品花朵旺盛的生命力
過渡:是呀,優(yōu)美的詞句也不能概括廣玉蘭的全部內(nèi)涵,這純潔之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它花開的形態(tài)更是美不勝收。(板書:花形)
1.請大家速讀文章的第三小節(jié),看課文描寫了廣玉蘭花的哪幾種形態(tài)?
交流:含羞待放 剛剛綻放 完全盛開 已經(jīng)凋謝
2.哪種形態(tài)的花更讓你著迷呢?下面請大家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花形,再次細細地品讀,可以根據(jù)花的特點寫出喜歡的理由。
出示:
有的含羞待放,……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
3.交流:(隨機)
我最喜歡的是……
a“有的含羞待放……,鮮嫩可愛。”
。ㄏ矚g它 “含羞待放”的樣子,象個害羞的娃娃,喜歡它“碧綠”的顏色,“鮮嫩可愛”的樣子),老師可以根據(jù)回答說:你能讀出她的可愛嗎?你能讀出她的羞澀嗎?你能讀出她的靦腆嗎?聽了你的朗讀,老師感覺你介紹的好像不是廣玉蘭花了,而是一個害羞的'娃娃。適時地指導朗讀,讀出可愛。(女生齊讀)
b“有的剛剛開放……約有一寸長!
。ㄏ矚g它迷人的幽香,把小蜜蜂都吸引住了,也把我們陶醉了),引導學生抓住“迫不及待”感受廣玉蘭花的幽香,指導用急切、喜悅的心情來讀。
。ㄆ炔患按裁匆馑?從這個詞可以看出什么?哪個字寫出了迫不及待呀?你能讀一讀嗎?讀的時候要稍微快一點,就像一只快樂的小蜜蜂。)
(花香引來的蜜蜂越來越多,男生齊讀)
c“盛開著的玉蘭花……甜美、純潔、惹人喜愛。”
。ㄏ矚g它如嬰兒般 “潔白、柔嫩,惹人喜愛”的臉。如嬰兒般嬌嫩,忍不住想要去摸一摸),指名朗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
d“先前熱熱鬧鬧……,新生命的種子!
。m然沒有盛開的廣玉蘭花那樣的潔白、甜美,沒有含羞待放的廣玉蘭花的羞澀……但卻有孕育新生命的種子)
指導學生看圖,教師講述:這些像細珠似的紫紅色的小顆粒就是孕育新生命的種子,現(xiàn)在花凋謝了,但有了這些種子,這種子是生命的象征,來年還會生根、發(fā)芽、長葉,多么頑強的生命力。我想請我們六( )班的男子漢來讀!把廣玉蘭花旺盛的生命力讀好?指名朗讀,(多么可愛的小顆粒;)(這就是無比旺盛的生命力。)齊讀。
4.此時此刻,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廣玉蘭不僅僅是一株美麗的樹,還是一株充滿生機的樹,遠遠看上去,——
出示:
遠遠看上去,一株廣玉蘭就像是一個數(shù)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齊讀這句話。理解“數(shù)世同堂”“生生不息”(聯(lián)系廣玉蘭說)。
(理解得真好,能為大家讀好這兩個詞嗎?)
(把這兩個詞放入句子中,你的感受會更深。)指讀,齊讀。
師述:這個大家族之所以能數(shù)世同堂,生生不息,那就是因為它有著——指著板書(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5.是呀,含羞待放的鮮嫩可愛,剛剛綻放的清香四溢,盛開著的潔白柔嫩,凋謝了的正孕育生命,讓我們一起來贊一贊這株美麗的、充滿生機的廣玉蘭。(配樂齊讀)
6.指導認識課文第三小節(jié)的結(jié)構(gòu)
廣玉蘭美,文章寫得更美。作者先寫花開的各種形態(tài),接著具體介紹了花開的四種形態(tài),最后寫一株廣玉蘭就像一個大家族,這就是 “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
7.相信大家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把這充滿生機的廣玉蘭深深地印在腦海里。▽W生練習背誦這段)
出示第三小節(jié)相關詞語幫助背誦。(師生合作背誦)
C、品葉子旺盛的生命力
1.過渡:廣玉蘭的花如此美麗,富有生命力,其實它的葉子也是那么富有生命力(板書:葉子)
請同學們默讀4、5自然段,找出體現(xiàn)旺盛生命力的句子,用橫線劃出。
、.指名說,(密集油亮的綠葉……透著活潑。)從中體會到什么?
密集油亮的綠葉,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在寒冬的蕭瑟里,看不出有什么衰敗的跡象,這就叫“終年不敗”,這就是它旺盛生命力的又一體現(xiàn)。
生氣和活潑一般是用來形容什么的?(孩子)這里指的是什么?(廣玉蘭具有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誰能把廣玉蘭葉片旺盛的生命力讀好?指名朗讀。齊讀
、.還有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廣玉蘭充滿活力?“秋冬季節(jié)……裝點著自然”
是啊,廣玉蘭的綠葉終年不敗,多么富有生機,即使――引讀“秋冬季節(jié)……裝點著自然”,這是一種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齊讀。
。ㄈ┗貧w整體,升華美
1.廣玉蘭是如此的幽香與純潔,它的生命力又是如此旺盛,難怪作者要情不自禁地說——第6小節(jié)。齊讀
出示: “我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
2.作者愛,你愛嗎?(板書:愛,更愛)
3.再次齊讀。
4.廣玉蘭的確美,它本身就是歌,就是詩,讓人傾倒。老師把今天所學的內(nèi)容整理成了一首小詩,我們一起來欣賞。
。ǔ鍪拘≡姡
(四)、寫法遷移,表達美
羅丹說過;“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绷质a道邊平常的廣玉蘭,在作者眼里卻是那么美麗、獨特,我相信同學們也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歡哪種花,如果你想把它介紹給別人,你可以從這幾方面來進行具體介紹(師指板書述說)。
1.課后仔細觀察你喜歡的一種花,仿照第三自然段的總分總結(jié)構(gòu),寫出花的特點。
2.選擇你喜歡的一兩個自然段背一背。
板書設計:
幽香 花香
花色
18、廣玉蘭 純潔 花質(zhì)
愛 花形
旺盛生命力 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