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營養(yǎng)不良和肥胖,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在家庭餐桌上,幼兒是"主宰者",挑食、暴食任意為之。針對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特選擇"自助配菜"為活動主題。
怎樣使幼兒自主、自愿地投入活動?我的設計思想是:以觀菜、分菜激發(fā)興趣;以自由選配菜色突出重點、活躍氣氛、深化主題;以錄像解決難點,最終達到警醒幼兒的目的。
活動目標:
。、了解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yǎng),人體需要多種營養(yǎng)。
。、初步學會合理搭配各種菜肴,糾正自己的.偏食行為。
3、通過自助配菜活動,養(yǎng)成一定自主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數(shù)張反應營養(yǎng)不良性疾病的醫(yī)用圖片(如佝僂病、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偏胖幼兒的錄像。
。、實物投影儀、錄像機、電視機。
3、各種蔬菜、葷菜,如白菜、菠菜、蒜苔、筍瓜、胡蘿卜、海帶、紫菜、雞蛋、西紅柿、黃瓜、豆腐、干絲、豬肉、豬肝、雞肉、帶魚。盛菜筐若干,夾子與筐同數(shù)。
活動過程:
。、請小朋友說出各種菜的名稱,引導幼兒把菜分成蔬菜、葷菜、海產品、豆制品四大類。
2、第一次選、配菜。
。ǎ保┓謨山M進行,要求幼兒不爭搶,選擇三至四種菜,種類和數(shù)量不限。
(2)幼兒討論、回答。
。、幼兒討論怎樣吃菜,身體才能更健康。
。ǎ保⿲嵨锿队,針對幼兒選菜中的偏食現(xiàn)象,引導幼兒討論偏食的危害。根據(jù)幼兒的具體問題,教師出示醫(yī)用圖片的投影,引導幼兒邊看邊討論。
。ǎ玻┙Y合錄像,引導幼兒了解暴飲暴食的危害。
。ǎ常┰俅谓M織幼兒討論如何選擇食物。
。、第二次配菜,鞏固幼兒對營養(yǎng)平衡的認識。
。、幼兒分成四組,協(xié)商配菜。
活動延伸:請伙房的叔叔現(xiàn)場做菜,幼兒品嘗自助餐。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美麗的樹葉,感知樹葉色彩和線條的美。
2、了解各種裝飾樹葉的手法,進一步學習用簡潔的線條和花紋裝飾樹葉。
3、在彩色葉面上細心地裝飾,注意不畫到葉片的外面。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5、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梧桐、銀杏、楓葉、枇杷樹葉
2.這些形狀的彩色樹葉30張
3.這4種樹葉形(大的)裝飾過的各一張
4.風聲一段
5.大樹一棵
教學過程:
啟發(fā)談話師:小朋友,大家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你們喜歡不喜歡秋天呀?老師也非常喜歡秋天。因為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變得更美了,綠的、黃的、紅的,色彩好豐富呀。
看這里的葉子有什么顏色?
你們誰認識這些葉子嗎?
有誰知道這片綠的是什么葉子?是什么形狀?
。ǹ偨Y)師:大家都說得很好,這些葉子呀,不但顏色很漂亮,形狀也很好看,看不但有橢圓的、扇形的,甚至還有像銷售已有的形狀呢。
師:秋天來了,天氣變涼了,風葉越刮越大了!
聽!……這是什么聲音。 L這么大?!
拉開布簾,師指著地上的落葉師:地上有這么多的落葉,我們一起來撿落葉吧。
師:請小朋友來觀察一下自己手中的葉子,它是什么形狀的?
師:秋天的樹葉真美,可是昨晚秋風姐姐告訴了我一個方法,能讓樹葉變得更漂亮,大家想不想看呀?
出示泛畫,你覺得那片樹葉裝飾的最漂亮?為什么?
還有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哪一片?為什么?
師:大家想不想把自己的`書也變得和老師這的一樣漂亮?好,那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把樹葉變漂亮。
師:我們呀,想一想,畫一畫,想一想,畫一畫。
在畫小圓點的時候,有些可以畫的緊一點多一點,有些呢就畫得分開一點少一點點和點之間的距離畫的大一點,在畫這個方格的時候,我們可以把方格可以一個隔著一個涂色也可以呀一個的格子斜對面的格子涂色師:秋風姐姐呀真聰明,能把樹葉裝飾的真漂亮,你能把你的樹葉裝飾的和這些一樣漂亮嗎?你想把你的樹葉裝飾的和這些一樣漂亮嗎?你想怎么裝飾?請你拿了你的樹葉端著小椅子到后面的桌上去畫畫,四人一組。注意不要把黑線畫到葉子的外面。
等幼兒畫完后貼到樹上看!我們幫這個樹打扮成了個五彩樹,多漂亮啊。我們一起把這個樹拿回去給教師的小朋友看好不好呀!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名稱:
《動物的尾巴》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動物尾巴的興趣,愿意了解它們的功用。
2、引導幼兒了解幾種動物尾巴的妙用,培養(yǎng)幼兒傾聽的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親子作業(yè):收集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圖片或書籍,布置展區(qū)。
2、“動物尾巴妙用”的錄像帶。
3、“動物尾巴妙用”的圖片資料。
4、鳥、魚、牛、松鼠等動物的拼圖每人一份。
5、彩筆、膠棒、剪刀、彩紙、廢紙盤。
活動思路:
“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為大班幼兒提供了探索動物奧妙的機會。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只小鳥誤入教室,因尾巴受傷不能飛出教室,我向幼兒講明了其中的原因及鳥的尾巴的用途,幼兒非常感興趣。為了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滿足幼兒探索的欲望,我又給幼兒拋出了問題“還有哪些動物的`尾巴用處比較大?”邀請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布置了圖片展區(qū)、錄像區(qū)等。此活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并整合多領域的教學方式方法,利用多種資源,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孩子為主體、滿足孩子的興趣及需求、實現(xiàn)家園共育、多領域整合的課程新理念。
活動首先以邀請小朋友參加動物展覽會為由,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開車到達圖片展區(qū)后,邀請幼兒自選喜歡的拼圖制作動物門票,發(fā)揮幼兒參與活動的自主性、調動幼兒的探索欲望。進入交流展區(qū),采取幼兒分組自由交流不同動物尾巴的用途和個別幼兒介紹門票上動物尾巴的用途等方式,引導幼兒相互分享經(jīng)驗學會傾聽,滿足了幼兒探索其他動物尾巴的用途的愿望,然后教師以“問答歌”——《小朋友想一想》總結鳥、魚、牛、松鼠等動物尾巴的妙用。進入錄像區(qū),觀看“動物尾巴妙用”的錄像帶,引導幼兒了解更多的動物尾巴的用途,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動物尾巴的興趣;顒拥淖詈螅M入作品區(qū)邀請幼兒以繪畫或粘貼的形式記錄自己參觀展覽會的收獲——“最喜歡的動物尾巴”豐富展區(qū)內容,讓幼兒獲得的經(jīng)驗和收獲得到升華。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收到“邀請函”參加動物尾巴展覽會。
2、自制拼圖門票,進入相應的圖片展區(qū),自由討論、探索鳥、魚、牛、松鼠尾巴的妙用。
3、進入交流區(qū),互相交流動物尾巴的妙用。
。1)自由坐位,互相交流所展示的不同動物尾巴的妙用。
。2)請個別介紹自己所看到的動物尾巴的妙用。
(3)教師以問答歌《小朋友想一想》總結幼兒所探索到的動物尾巴的妙用。
4、進入錄像區(qū),了解更多動物尾巴的妙用,請幼兒談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澳阆矚g誰的尾巴?”“它的尾巴有什么用?”
5、進入作品區(qū),幼兒以繪畫“我最喜歡的動物尾巴”記錄自己參觀后的收獲。
6、將自己的作品布置到圖片展區(qū),自由交流欣賞。
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江南民歌《水鄉(xiāng)歌兒多》,感受歌曲優(yōu)美、抒情的意境,了解歌曲內容。
2、在使用襯詞“喲羅喂”伴唱的過程中感受襯詞的重復和趣味性,體驗游戲互動的快樂。
3、對欣賞歌曲感興趣,激發(fā)熱愛水鄉(xiāng)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音樂視頻;投影儀;大圖譜。
小圖片、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ㄒ唬﹥A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的風格特征。
教師帶領幼兒搖船進入場地。(創(chuàng)設情境,放入場音樂)引導幼兒安靜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風格特征。
師:聽了這首水鄉(xiāng)歌,感覺怎么樣?
。ǘ┻M一步感受、欣賞歌曲,了解歌曲內容。
幼兒再次傾聽欣賞,并找出相應的小圖片。
師:你從歌里聽到了哪些景色?
。ㄈ┱J識圖譜,并分段欣賞歌曲,找出襯詞“喲羅喂”。
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教師清唱歌曲。
引導幼兒找出歌曲中的襯詞,并了解“喲羅喂”所表達的`含義。
。ㄋ模┮龑в變航Y合圖譜用襯詞“喲羅喂”伴唱。
師:現(xiàn)在我們來聽聽看歌里面怎么唱“喲羅喂”的?(揭示“喲羅喂”圖譜)引導幼兒找出“喲羅喂”的不同之處。
師:這么多的“喲羅喂”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哪里唱的高?哪里唱的低?
教師帶領幼兒單獨唱襯詞“喲羅喂”。
師:咦,這里打招呼怎么打?和剛才有什么不同?(喲羅羅喂)
4.教師示范唱歌詞,指導幼兒用“喲羅喂”伴唱表演。
5.播放視頻,幼兒分組參與伴唱表演。
6.欣賞第三段,并引導幼兒繼續(xù)嘗試唱一唱第三段中的襯詞部分。
師:水鄉(xiāng)的景色很美,水鄉(xiāng)的人兒也很美,我們來聽聽歌里是怎么唱的?
。ㄎ澹┙Y束部分:
師:讓我們搖著小船再去找找其他美麗的景色吧,以后也把它唱進這首歌里!(邊唱邊做動作,搖船走出活動室)
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把圈兒想象成各種物體進行游戲。
2、練習鉆、爬、跳、跑等基本動作,嘗試合作游戲。
教學準備:
塑料圈兒每人一個
教學過程:
一、自由玩圈
1、幼兒自由玩圈,可獨立玩或多人玩。
2、教師觀察幼兒活動,鼓勵幼兒將圈當作替代物體進行游戲。如當幼兒將圈當作汽車方向盤時,教師要及時肯定,并鼓勵其再想出其他玩法。對一些不會玩圈的'幼兒,教師應給予一些暗示和啟發(fā)。
二、我的圈兒會變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玩圈時把圈兒變成了什么,并玩給大家看。如:用圈兒做山洞,鉆進鉆出;用圈兒做陀螺,放在地上轉動;用圈兒做烏龜殼,扮烏龜在地上爬;把兩個圈套在手臂上做小鳥翅膀,等等。
2、想一想圈兒還能變成什么?
三、讓圈兒一起變
1、引導幼兒嘗試合作玩圈兒,將圈兒想象成各種物體進行游戲。如:幾個圈合在一起做小河,練習跳躍;部分幼兒手持圈兒垂直排列成隧道,其他幼兒鉆玩,等等。
2、幼兒互相欣賞各自想出的玩法,并嘗試玩一玩他人想出的玩法。
大班教案 篇6
設計背景
《學習相鄰數(shù)》是學前大班的一節(jié)數(shù)學活動,是讓幼兒讓幼兒正確理解相鄰數(shù),掌握10以內的相鄰數(shù)。通過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學習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戲的方法,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正確理解相鄰數(shù),掌握10以內的相鄰數(shù)。
2、發(fā)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學習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戲的方法,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相鄰數(shù)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教學難點:理解相鄰數(shù)的含義,知道相鄰數(shù)間多1和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1~10的蘋果卡片和1~10的梨卡片,,1~10的蘑菇房子,10個小動物卡片。音樂及視頻。
活動過程
一、到森林里游玩
1、(播放去郊游音樂)。蘋果隊的小朋友按1——10的順序排好隊,并大聲說出自己手中卡片的數(shù)字是幾。
2、草莓隊的小朋友按1——10的順序排好隊,大聲說出自己手中卡片的數(shù)字是幾。師提問:和你挨著的朋友是誰?你的鄰居是誰?你的好朋友是誰?
二、小動物搬家
1、森林王國今天特別熱鬧,小動物搬到它們的新房子里,(出示10個蘑菇房子)
2、到底有誰搬到房子里去了呢?“誰住在1號房子?誰住在2號房子?……10號房子住著誰?”逐個出示10個小動物卡片,并粘貼在蘑菇房子下。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小動物搬家的情景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給小動物找鄰居
1、小動物們住在一起可高興了,他們不但搬進了新房子,還有了新鄰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住在幾號房,離它最近的哪兩個動物各住在幾號房?2號房是小鴨子,它的鄰居是1號的大公雞和3號房間的小山羊。
2、請小朋友幫小動物找一找鄰居,并及時鼓勵,總結多數(shù)小動物有兩個鄰居。
[設計意圖:幫助小動物找鄰居,并及時鼓勵總結出小動物都有兩個鄰居。]
四、給數(shù)字寶寶找鄰居
1、生活中我們把緊挨著你的叫鄰居?稍跀(shù)學中,數(shù)字寶寶也有自己的鄰居,數(shù)字寶寶的鄰居叫相鄰數(shù)。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什么叫相鄰數(shù)。
2、機靈狗要給大家講一講什么叫相鄰數(shù)。(播放視頻)
3、強調什么叫大鄰居和小鄰居。
[設計意圖:讓幼兒理解相鄰數(shù)是比它小1的和比它大1的數(shù)。]
五、送禮物
1、天快黑了,我們也要和小動物們說再見了,臨走之前,把你手中的水果送給它們好嗎?
2、你想把手中的水果送給誰?為什么?
3、老師有個要求:你把卡片送給它的鄰居。
六、小結
小朋友,我們今天學習的相鄰數(shù),還幫小動物找到了它的鄰居,小朋友們在游戲中玩得很快樂,也希望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互相合作,同時我們要愛護、保護可愛的小動物。
火車快開了,我們快坐上火車出發(fā)吧。(播放音樂。)
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學習點、線、面之間的構成關系。
2、通過封閉區(qū)域面積的涂色與形狀的聯(lián)想,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大小均勻的小石子若干。
3、兩端粗細均勻的鉛筆和水彩筆若干。
4、油畫棒。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導幼兒對點、線、面構成的興趣。
教師:數(shù)學王國里住著三種人。一種是點,他們小小的;一種是面,他們細細長長的;一種是面,他們有不同的形狀。面總是看不起線,經(jīng)常欺負線,而線又看不起點,經(jīng)常欺負點。小小的點經(jīng)常被欺負。有一天數(shù)學王國來了一個智慧老人,他的所有的點、所有的線、所有的面說:“你們不要瞧不起這個,欺負那個,其實你們都是一家人。
2、操作中體驗點與線的關系。
。1)你們看這是什么?(小石子)小石子像不像個點?
。2)教師將小石子一個挨著一個排成一條直線。
教師:你們看我是怎樣用小石子鋪成一條細細長的路的?這條路細細的像不像一條線。一顆顆的小石子像不像一個點?
。3)教師小結:這條路是用小石子一顆挨著一顆鋪成的。這條線是由一個一個的.點挨在一起組成的額。線是由點組成的,一個一個的點團結起來就可以變成一條線。
3、操作中體驗線與面的構成。
(1)教師出示鉛筆。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么?(鉛筆)鉛筆像不像一條線?
。2)教師將鉛筆一支挨著一只排成一塊長方形。
教師:我把這支鉛筆整齊地一枝挨著一枝排起來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一支支的鉛筆像不像一條線?這些鉛筆排在一起像不像一塊長方形木板?
(3)教師小結:這塊長方形木板是用一枝枝鉛筆排成的。這個長方形是由一條條的線緊挨在一起組成的。一條條的線團結起來就可以變成一個面。
。4)聽了智慧老人的話,點、線、面相處的很和睦。一個個的也團結起來組成了很多有趣的圖形。
4、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1)打開幼兒用書教師講解示范。
教師:后來人們把這兩條線連在一起就變成了一條線。讓幾條線“手拉手“變成了一個面。
。2)教師現(xiàn)在請你們把圖面上有星星的面圖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請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提示,獨立完成涂色的工作,并與所有的幼兒一起討論涂上顏色的部分像什么圖案。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用清楚的語言"圍繞"我的進步積極、有序進行交談。
2、學習用修補的方式保持和豐富話題。
3、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進步,分享進步的喜悅。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1、小紅花每人一朵,大紅花一朵。
2、ppt《幸運大搜索》(將孩子的照片循環(huán)播放,教師聽音樂隨意點擊停止,畫面就會停在某個孩子的照片上)。
3、幼兒展示進步需要的相關材料(照片、作品)。
活動重難點:
能用清楚的語言"圍繞"我的進步積極、有序進行交談。
學習用修補的方式保持和豐富話題。
指導要點:
運用語言引導,通過同伴評價、作品呈現(xiàn)、照片輔助三種修補方式引導談話,豐富話題。
活動過程:
1、出示照片,激發(fā)談話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照片,看看是哪位小朋友?他們都有哪些進步?
教師小結:他們都有了進步、××學習方面有了進步,××現(xiàn)在能幫忙媽媽掃地等。
2、請幼兒輪流說說自己有哪些進步。
3、集中談論"我最大的進步"。
。1)討論:什么是"最大的進步".提問:你最大的進步是什么?"最大"是什么意思?
小結;:最大的進步就是變化比較明顯的,自己可以明顯感受到的,或別人可以感受到的進步。
。2)自由交談:我最大的進步(請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最大的進步)
4、游戲:《幸運大搜索》
教師:咱們一起玩《幸運大搜索》的'游戲,搜到誰,誰就來說,好嗎?
要求:幼兒談論自己進步時,不光要說有什么進步,還要告訴人家開始你怎樣,后來又怎樣了,這樣別人對你的進步就了解得更清楚了。
當幼兒表述不夠豐富或不知如何表述時可請同伴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直接用語言對該幼兒的談話進行補充充。如:你認為他變化最明顯的地方在哪里?也可以呈現(xiàn)幼兒的作品或通過照片呈現(xiàn),幫助幼兒回憶生活經(jīng)驗,使話題得以繼續(xù)和豐富。
5、想辦法記住別人的進步,欣賞別人。
我們都說出了自己的進步,F(xiàn)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記住朋友的進步?(這里是為了讓幼兒關注自己的同伴,更重要的是引導幼兒有意傾聽、有意注意。)
6、談談別人的進步。
每位幼兒拿一朵小紅花,送給另一位小朋友,并告訴大家為什么要把這朵小紅花送給他。教師要注意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的進步和優(yōu)點并表達出來。
7、小結。
教師從幼兒在園期間,一日活動的各方面所取得的進步進行總結,也可舉某些幼兒具體的進步事例來說明或者班級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活動時取得的好成績進行說明。把大家的進步歸結到集體的進步,大家為集體爭得了榮譽,把一朵大紅花掛在教室的門口,激勵幼兒不斷進步,樹立初步的集體榮譽感。
評價要素:
活動中幼兒是否能大膽連貫的講述,是否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進步。
活動建議:
1、美工活動:組織幼兒制作四種不同的"小獎杯"分別送給班上學習好、身體好、團結好、勞動好的孩子。
2、請家長以表揚信的形式將幼兒一年來取得的進步寫出來,公布在班級的"夸寶寶"專欄里。
3、引導幼兒圍繞"我的進步",學習用多種方法修補談話內容,積極有序地進行交談。
大班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大班科學活動《紙橋》通過情境式設計鼓勵幼兒挑戰(zhàn)困難,運用對紙張的改變進行自由探究、分享經(jīng)驗、邏輯推理,鼓勵幼兒在多次的互動探究中發(fā)現(xiàn)不同形式的紙橋面的特點。
二、活動目標
1.在玩紙過程中積累改變紙的形狀可以使紙橋的承重能力發(fā)生變化的經(jīng)驗。
2.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紙的承重力的探索感知,體驗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三、活動過程
科學活動需要教師設計一個嚴謹?shù)慕贪,所以在活動設計時我們就將搭建紙橋時的一些不定因素進行了排除,比如說河的寬度要一樣,橋墩的寬度也要一樣,因為在不同的條件下出現(xiàn)的情況也會不一樣,比如橋墩的距離不一樣,那么橋面的承重也不一樣,所以今天的活動重點是讓幼兒探索橋面變化后承重力有沒有變化。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是引導幼兒,幼兒是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哪一種紙橋最堅固。
在一開始設計時我將活動設計為三部分,也加入了一些記錄表請幼兒記錄,先是設計情景開展造紙橋活動,第二部分請幼兒用積木檢驗是否可以通行,第三次是在探索發(fā)現(xiàn)哪一種方法的橋面最堅固。后來在試教中發(fā)現(xiàn)記錄表放置在活動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所以舍棄了,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大班幼兒的經(jīng)驗積累已經(jīng)很充分了,所以在試教后決定將造橋和檢驗橋是否可以通行放置到了同一環(huán)節(jié),再在第三環(huán)節(jié)拓寬幼兒思維讓幼兒在探索發(fā)現(xiàn)更多的方法,比一比哪一種方法可以使橋更堅固。
試教時,我總害怕孩子沒有朝我想的方向進行,所以就在幼兒沒有探索后就講出了各種方法,使得幼兒只是在檢驗我講述,而沒有很好的進行思考探索。后來在劉老師和周老師的強調后,我也更加的明白科學活動需要是教師的引導以及幼兒的探索,要給予幼兒更多的.機會自己講述自己探索。所以整個活動從幼兒出發(fā),盡量引導幼兒觀察、體驗、探究、思考,調動孩子進行探索學習,從根本上改變幼兒被動學習的局面,讓他們輕松愉快地進行探索,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境界。
在活動呈現(xiàn)的時候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比如說在幼兒的每一次操作后進行梳理時沒有講到點上,沒有讓幼兒很好的了解更深一層次。所以在活動中有一些混亂。希望在一次次的科學活動中我對科學課堂的理解也能更進一步,對科學活動的開展也能更加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