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韵率切【幨占淼娜昙墧(shù)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1
教學目標:結(jié)合具體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經(jīng)歷比較圖形大小的過程,探索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割補法,擺方塊等),積累比較圖形的直接經(jīng)驗;在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結(jié)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shù)學課本、剪刀、比較大小的卡紙兩張、1元硬幣和1角硬幣各一枚、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卡紙。
學具準備:剪刀、比較大小的卡紙兩張;1元硬幣和1角硬幣各十枚;小方格紙20張;大方格紙1張。
教學設(shè)計:
一、(五分鐘)問題導入
1.師提問:這,是我們的數(shù)學書,這一頁是我們數(shù)學書的封面,老師想請一位同學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數(shù)學書的封面都是“平平的”;大家看大屏幕,這本語文書和數(shù)學書一樣也有“平平的面”,它們的面誰大?誰?(一樣大);讓學生仔細觀察1元硬幣和1角硬幣的正面,它們的表面誰大?誰小?這是生活中常見的樹葉,它們的表面誰大?誰。
2.師揭題: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同學們能不能找一找,比一比,這些物體的面誰大?誰小?比如:黑板的面和講臺的面比,誰大?誰?學生找出生活中的面,并比較大小,教師問全體同學:是否同意?引導學生說:黑板的面比課桌的面大,課桌的面比椅子的面大,課桌的面比尺子的面大……
這么多的比較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稱作物體的面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新的知識——什么是面積。(板書課題:什么是面積)
二、(十分鐘)探索新知
1.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認識面積。
教師說:教師在板書時提問學生:比如說,陳老師現(xiàn)在在黑板上寫字,對嗎?那么黑板面的面積是什么呢?(剛才我們學習了,物體表面的大小稱作物體的面積)那么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課桌面的大小就是課桌面的面積;書的表面(也就是封面)的大小就是這本書封面的面積;硬幣表面的大小就是硬幣表面的面積;樹葉表面的大小就是樹葉表面的面積。
學生說:教師歸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引導學生說一說前面看到的物體的面積。學生匯報:黑板面的大小就叫黑板面的面積;課桌面的大小就叫課桌面的面積;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叫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硬幣表面的大小就叫硬幣表面的面積;樹葉表面的大小就叫樹葉表面的面積……
用“面積”比大小:剛才我們找到了一些物體的面,引導學生用我們剛剛學習的“面積”這個詞來描述一下他們的大小,如:黑板表面的面積比課桌表面的面積大;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和語文書封面的面積一樣大;1元硬幣的表面比1角硬幣表面的面積大;紅色樹葉表面的在面積比綠色樹葉表面的面積大……
2.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認識面積。
出示課件:封閉圖形的面積。這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現(xiàn)在老師要把剛才我樣找到的面取出來,這些圖形你們認識嗎?請學生回答:(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物體的面積,接下來,我們就要認識這些封閉圖形(教師用手比劃比劃)的面積,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教師用圖形示范: 這個圓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學生模仿:
3.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學到這,我們回頭望一望:請哪位同學告訴大家,什么是我們今天剛學到的新的數(shù)學知識?什么是面積?(大面積的提問學生,引導他們說出:一個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最后歸納出完整的數(shù)學術(shù)語: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學生齊讀)
出示課件A:兩圖形比較面積大小,提問學生怎么知道?用眼睛看,取個名字——觀察法(板書)。
出示課件B:剛才同學們比較了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那么,3個圖形面積的大小,你們會比較嗎?誰的面積最大?誰的面積最?
出示課件C:4個圖形面積的比較,你們會嗎?誰最大?誰最?
出示放大的C課件:請同學們睜大眼睛,認真觀察,這正方形和長方形誰大?誰?顯然,用剛才的觀察法能不能準確的進行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恳龑W生說出:觀察法不好用了。那總得想辦法解決,如果老師給你們這些工具,出示課件,你們是不是又有點小小的想法呢?
(十分鐘)學生活動: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你們的收獲(表揚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并及時歸納記錄比較方法(板書):觀察法、擺硬幣法、擺圖形法、剪拼法(這個名稱你們同意嗎?)、重疊法、數(shù)格子法。用實物展臺展示學生的收獲過程,并進行說明怎么比:
、儆糜矌艛[,請一對同桌上臺展示,問用擺的方法怎么進行比較?觀察他們的合作過程。
出示課件,教師提出異議:能不能這樣擺?4個1元硬幣和10個1角硬幣。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得出結(jié)論:必須用統(tǒng)一大小的硬幣來比較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否則是不正確的。
、谟眯》礁駭[,用小方格擺大長方形和大正方形。說明有缺陷:風吹無法進行。大長方形用10個小方格,大正方形用9個小方格,說明大長方形的面積比大正方形的面積大。
、塾眉舻都,先問有沒有學生這么做的,如果沒有可問學生會不會用剪的方法進行比較?并請學生演示剪的過程,剪完后進行重疊比較面積的大小。
④數(shù)格子法,先把大長方形和大正方形重疊在方格紙上,沿著過緣畫下來,再進行數(shù)格子,誰的格子多,誰的面積就大。
剛才我們把使用的比較方法都記錄下來了:
觀察法、擺硬幣法、擺圖形法、剪拼法(這個名稱你們同意嗎?)、重疊法、數(shù)格子法等,我們班的同學找到了這么多種的比較方法,我們一起用掌聲鼓勵一下自己!
三、(十分鐘)鞏固練習
1.同學們累了嗎?好!現(xiàn)在老師帶大家參觀一下南平北站,美嗎?現(xiàn)在建筑工人要對南平北站進行美化,要用方磚鋪滿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最少?(課件展示)
同時說明:用越小的小正方形測量物體的面積,結(jié)果越是準確!
2.建筑工人又說了:如果我打算用7塊方磚鋪一個美麗的圖案,你們打算鋪成一個什么形狀的圖案呢?有想法嗎?打開課本49頁,把你們的想法,畫在下面的方格上。
學生活動,畫一個即可,教師進行展示,得出結(jié)論:面積大小相同的圖形,形狀可以不一樣。
3.如果建筑工人想在剛才的空地上用彩色的方磚鋪出這些圖形,請問每種顏色的方磚應(yīng)該準備幾塊呢?
注意兩點:用連線的方法明確使用的數(shù)量;兩個半塊就看成一塊。
小結(jié):可用拼湊割補的方法移動圖形的位置,更快更準地計算它們的面積(正方形)。
4.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老師想給同學們留下難一點的問題(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圖形分別是什么形狀?今天晚上同學們和家長一起數(shù)一數(shù)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個方格,并且再設(shè)計一個與這個圖案面積相等的圖案,明天帶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四、(三分鐘)鞏固新知
出示課件:如何比較下面圖形的面積?有一個同學是這樣比較的:量出每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能比較了。能這樣比較嗎?不能!這種方法比的是周長,可是我們今天要比的是面積!學生思考后意識到:物體的周長是物體表面邊長的總和,而物體的面積是指物體表面的大小。
五、(二分鐘)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數(shù)學概念掌握的真清晰,真好!時間過得真快,又臨近下課了,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呢:新的數(shù)學知識——面積,好!誰來給大家說說,什么是面積?(教師進行大面積的提問)要求學生復述: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49?5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理解“什么是面積”,能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面積”,會用比較好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什么是面積”,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合作、討論、交流、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找出更優(yōu)的比較方法,然后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態(tài)度。
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能運用數(shù)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結(jié)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難點: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硬幣、小正方形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師:期中考試剛剛過去,在這次期中考試中我們班的某某進步很大,老師現(xiàn)在向他表示祝賀。(與某某擊掌)
師:大家觀察一下,老師和某某擊掌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老師的手大。
師:這“手大”,指的是手的.什么大呢?
生:手的面積大。
師:哦,是面積大,(板書:面積)那到底什么是面積呢?
設(shè)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擊掌,比較手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來引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chǔ)。
二、結(jié)合實例,理解含義
師:大家先來看看老師的手,它的表面到底有多大?你能確切地說一下嗎?
(生先觀察,然后獨立回答)
師:我認為你們說得都不太準確,我有一個好辦法(投影展示手印)。這就是老師手表面的大小。誰還想看看自己的手的表面有多大?
生:(李曉明)印手印。(實物投影展示)
師:同學們觀察這兩只手的表面,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老師手的表面大,李曉明手的表面小。
師:(自言自語)看來手的表面有大有小!同學們再看,老師手的表面與黑板表面比,誰大誰?
師: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物體,請你摸摸它們的表面,比比誰大誰小,摸完后互相說一說可以嗎?
(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摸得非常認真,一定比出它們的大小了吧?請坐好,誰來給大家說一說?
。ㄉ孕〗M為單位匯報)
師: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生: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去摸周圍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shù)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對!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
師: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積。你能說說其他物體表面的面積嗎?
指名同學說一說。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請同學們?nèi)芜x一個物體的面,用你喜歡的方式把它畫下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設(shè)計意圖:此項內(nèi)容的設(shè)計讓學生在認識物體表面面積的基礎(chǔ)上,通過動手操作,把物體的一個表面畫下來,這樣就由“面”過渡到了“形”,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做了鋪墊。
師:看來大家都完成了,請坐好。這些是同學們的作品(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作品)。請你說說你用什么方法,選的是什么物體的哪個面。
生匯報。
師:我們看這幾個圖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這幾個圖形有大有小。
師: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它們都是封閉的圖形。
師:你們能完整地概括一下你的發(fā)現(xiàn)嗎?
生:它們都是封閉的圖形,并且有大有小。
師:對!它們都是封閉圖形,并且有大有小。(板書:封閉圖形大。┓忾]圖形的大小也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學到這里,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積了嗎?
指名說一說。
師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探究方法,比較大小
師:我們已經(jīng)明確了面積的含義,看!這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投影展示)哪個面積大呢?
生1:長方形紙片大。
生2:正方形紙片大。
生3:……
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也是不統(tǒng)一的。能不能同桌合作,想辦法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呢?
師:我們可以利用學具想想辦法。
。▽W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愿意介紹一下你們的方法?
。ǜ鹘M代表到前面演示、介紹比較的方法和結(jié)果)還有其他方法嗎?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學生回答,師板書:剪拼、擺圖形、畫格子……)
設(shè)計意圖: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方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個性的舞臺,讓他們在交流中彼此借鑒,取長補短。
小結(jié):這些方法都可以比出圖形面積的大小,但要注意,在使用擺圖形、畫格子的方法時,所用圖形和格子的大小一定要一致。
四、課題小結(jié):
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我們把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叫作它們的面積。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3
一、教學目標
(一)在觀察操作等活動的基礎(chǔ)上,理解面積的含義。
(二)進行比較大小的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的多樣性策略,感知用正方形測量、比較的優(yōu)點。
。ㄈ┩ㄟ^方格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二、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51人,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完成作業(yè),已經(jīng)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仍有少數(shù)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學習不主動,上課開小差,課后作業(yè)完成不及時,做作業(yè)速度很慢,正確率不高,有時甚至忘了做作業(yè)。在這學期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數(shù)學教學中注重提升學困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以提高成績。
三、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四、教學難點
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五、教學準備
課件、油畫棒、塑料方格片、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小正方體、硬幣、剪刀、尺子、兩片樹葉、正方體。
六、教學過程
。ㄒ唬┘と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喜歡)老師也很喜歡。春天,樹木、小草都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小樹葉經(jīng)過昨天一場大雨洗禮之后變得更綠更清新可愛了,于是,我做了兩片樹葉,可還沒來得及涂顏色,想請2個同學做一個涂色的小游戲。看誰涂的又快又均勻,準備好了嗎?開始。ㄉ浚
師問:大家猜猜,誰先涂完?想一想,為什么xxx先涂完呢?
生:xxx的樹葉大,xxx的樹葉小。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樹葉的表面有大有小,樹葉的面小,涂的就快,樹葉的面大,用的時間就多,非常感謝這兩位同學讓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師:那我們把剛才涂的有大有小的樹葉的表面就叫做樹葉的面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方面的知識。(板書課題:什么是面積)
。ǘ┩ㄟ^比較、觀察、實際操作,初步感知面積的概念
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1)摸一摸,說一說
師:現(xiàn)在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物體,我們來找一找摸一摸它們的表面,好嗎?
誰來說一說你摸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比一比
師:數(shù)學書和課桌面,這兩個面哪個大?哪個。
師:摸文具盒的上面,再摸尺子的面,哪個面大呢?
師:你真了不起,老師想和你擊掌慶祝一下。同學們,觀察我們兩個人的手掌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兩個手掌面一個大,一個小,老師的手掌面大,學生的手掌面小。
師:老師的手掌面大,你的手掌面小,那是因為老師是大人,你們是小孩,等到你們長大的時候,你們的手掌也許會比老師的還要大。
師:剛才我們看到、摸到的都是物體的表面,這些物體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每一個表面都有它確定的大小,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 大。
師:接下來,老師想再考考大家,看會不會把你們難倒。準備好了嗎?(出示長方體)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師拿一個長方體,你們認識老師手里拿的這個物體嗎?(長方體。)讓學生指一指其中一個面的面積。如果把這個面描到黑板上,這個面變成了什么?(長方形)原來這個面的大小就成了長方形的大小,那長方形的面積在哪里?(長方形表面的大。┻@條邊線是什么呢?(周長)師攛掉一個邊,問:還能找到長方形的面積嗎?(不能)為什么?(它不是封閉圖形)那什么樣的圖形才有面積呢?(封閉圖形)
(2)畫一畫。同學們在紙上用尺子畫一個圖形,畫好后用彩筆涂出這個圖形的面積。
展示。涂好的是它的面積,但那條邊線是什么?(周長)
(3)電腦博士也給大家?guī)砹硕Y物,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出示課件
2、3)看畫面上有什么?這些圖形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師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全班齊讀意義。 (4)接下來要考考大家,看看咱們班的同學誰是最棒的!下面哪些圖形有它們的面積?(出示課件4)
3.探究比較物體表面大小的方法
(1)比較大小相差懸殊的兩個圖形。
師:我們已經(jīng)明確了面積的含義,看。ǔ鍪菊n件5)這2個長方形哪個面積大那個面積小呢?
生:左大,右小。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出來的。
師小結(jié):對,我們在比較差別較大的面積的大小的時候,用眼睛看就可以確定大小。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看來同學們的'眼力還真不錯,下面老師還要考驗一下大家的動手能力。大家有信心嗎?(有)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6)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長方形的面積大,正方形的面積小。
生:正方形的面積大,長方形的面積小。
生:一樣大。
師:噢,現(xiàn)在有三種答案了,那么到底誰猜的對呢?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動手比一比。
師:好,那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硬幣、小正方形、塑料片和尺子,動手比一比。不過我這里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在比之前呢,要先在小組內(nèi)討論一下,你們小組用什么方法比較?然后再選擇方法和材料比一比。(學生討論后動手操作)
師: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1:我們組是用剪拼的辦法來比的。演示操作過程。
師:真棒!請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學生鼓掌)
師:請你們組來匯報。
生2:我們組是用擺硬幣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里面能擺8個硬幣,正方形里面能擺9個硬幣。所以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這種方法,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老師,我發(fā)現(xiàn)兩個硬幣之間有一定的空隙。
師:所以,用擺硬幣這種方法呢,還是有一定的缺點的。
師,你們組是用什么方法來比較的呢?
生:我們組是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長方形中有8個格子,正方形中有9個格子,所以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種方法,與剛才的擺硬幣的方法相比,有什么優(yōu)點呢?
生:這種方法很嚴密,沒有空隙,這樣很準確。
師:你也很了不起,不僅觀察的仔細,而且語言表達也很清晰、完整。掌聲送給他們。
(學生在介紹方法時,教師做適當?shù)狞c評)
師小結(jié):同學們想出的方法真多,老師真佩服你們。我們在比較面積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方法,但必須是科學的、合理的,同學們剛才就做的很好。 師:我們隨電腦博士一起看一下他是怎么分析的呢?(演示課件7——9)
(3)強化用來度量面積的小方格的大小必須一樣。
師:同學們表現(xiàn)這么出色,老師獎勵你們休息一下,放松一小會。咱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師:男生閉上眼睛,(出示課件10)女生觀察它的面積是幾。女生閉上眼睛,男生觀察它的面積是幾?
那男生和女生誰說的面積大呢?(男生)一起來看大屏幕。原來這兩個圖形方格一樣多,面積卻不一樣大!學生驚訝,這是為什么呢?
師小結(jié):看來度量面積的大小要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用來度量面積的小正方形的大小不同,量出的結(jié)果也就不同,因此,我們度量面積時必須采用同樣大小的小正方形。
4.設(shè)計圖形,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大小
師:試一試自己設(shè)計圖形,看誰最有創(chuàng)意!(出示課件11)
(1)畫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
(2)學生獨立設(shè)計
(3)組織學生交流、展示。 (三)結(jié)合實際生活,鞏固所學
師:老師想帶大家去數(shù)學城堡里闖關(guān),闖關(guān)成功后會有禮物等著你哦!大家想要什么禮物呢?()可老師想,一個信任的目光,友好的微笑,找到一位好朋友,得到大家的掌聲會比任何禮物更令我們開心,對嗎?想得到大家的掌聲嗎?加油!
1.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小。(書上50頁第1題,出示課件12)
學生:用觀察法比較。
2.動手做。剪下附頁2中圖4,比一比哪個圖形面積最大,與同 伴說說你的比較方法。(書上50頁第2題,出示課件13)
學生:用分割裁剪法或畫格法。
3.如圖,用方磚鋪滿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最少?(書上50頁第3題,出示課件14)
師:哪個圖形的面積大?
生:圖3最大,有12個格子。
師:有哪兩個面積是一樣的,再找一找什么不一樣。
生:圖1圖4面積一樣,它們的形狀不一樣。
師:這說明,面積一樣的圖形,它們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4.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等于幾個小方格。(書上50頁第4題,出示課件15)
師:從第一個圖形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兩個圖形形狀一樣,面積也一樣大。
師:再觀察第二個圖形和第三圖形,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5.哪個圖案面積大?(書上50頁第5題,出示課件16) 師:同學們的眼力真厲害,現(xiàn)在到展示你們聰明才智的時候了,這兩個圖案你能知道誰的面積大嗎?這可有難度了?
(學生獨立思考,匯報,教師利用課件配合) 6.找一找,說一說。
師:在我們的教室就有許多的物體,你能從中找到兩種物體比一比它們面積的大小嗎?
生:獎狀的面積比黑板的面積小。
生:文具盒的面積小,課桌的面積大。
生:門的面積大,凳子的面積小。
師:同學們,我們再來回憶下,什么是周長?什么是面積?(出示課件17、18)
(四)小結(jié)
師:同學們說的太棒了!時間過得真快呀,下課的鈴聲就要響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說給大家聽聽,好嗎?(出示課件19)
生:這節(jié)課我認識了物體的面積。
生:學到了多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這些都是你們的收獲,老師有一句話要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能牢記。(出示課件20)“周長一條線,面積一大片。周長在四周,面積在里面。周長求長短,面積求大小”。
。ㄎ澹┳鳂I(yè)
畫一幅最有創(chuàng)意的,并且使面積等于18個小方格的圖。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4
學科:數(shù)學授課年級:三年設(shè)計人:仲彥
章節(jié)名稱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第四單元
課題
量一量
計劃學時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們實際的大小。
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
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通過動手操作、歸納、整理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
結(jié)合具體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媒體內(nèi)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導入
激趣導入新課
組織抽紙涂色比賽:教師為學生準備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紙放在信封中,當學生的代表抽出紙片并高高舉起示意時。學生們的反應(yīng)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紙片的一方群情激憤認為這樣不公平,而抽到小紙的一方則興高采烈。
為什么不公平?(引導學生說出紙的面積的大小不同,)
學生進行抽紙涂色比賽。體會面積大小不同的重要性。
5分
探究
一、怎樣才能使比賽公平
在學生們都知道要想比賽公平就需要紙的面積要統(tǒng)一的基礎(chǔ)上,追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這三種紙他們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嗎?到底相差多少嗎?比較一下。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認識1平方厘米
。、拿出最小的一個正方形,用尺量一量它的邊長。揭示“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B、我們找一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2)認識1平方分米
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課桌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可能感覺有難度,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
教師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揭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3)認識1平方米
小組討論:如果要量操場的面積有多大,我們應(yīng)該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呢?
教師引出1平方米的大小
生活中有哪些物體表面接近1米?
請同學估算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以小組為單位,用你們喜歡的方式來比較一下。小組動手操作,測量比較。
小組代表可能匯報的內(nèi)容
同桌合作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拼一個面積為6平方厘米的平面圖形。
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分米大約有多大?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
請學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量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
請學生說一說,用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測量數(shù)學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5分
鞏固與拓展
1、練一練第一題
2、第二題
3、第三題
學生口答
學生同桌一起數(shù)一數(shù),再添出面積的大小
同桌合作量一量
10分
總結(jié)
今天我們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shù)學。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善于動腦,仔細思考。你們一定能用你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不少難題。
學生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5分
板書設(shè)計
量一量
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
教后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面積的含義,了解面積的概念。
(2)用多種方法探究比較面積的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感知面積。
(2)通過學生觀察、圖形重疊、數(shù)方格等辦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3)課件演示比較面積大小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歸納和動手操作能力。
(2)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與他人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了解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圖形的大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難點:
深刻認識什么是面積,分辨面積與周長的區(qū)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鍛煉數(shù)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1、正方形和長方形若干個。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師:在一年級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物體,那么大家回憶一下,誰能舉一些平面圖形的例子再舉一些物體呢?
生: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物體如冰箱、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鞋盒、火柴盒等。
師: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什么是面積。(板書課題:什么是面積)
二、理解(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1、學生小組活動摸物體的表面。(教師走下座位了解學生對物體表面認識情況。)
師:請大家看看xx同學是怎樣摸這個文具盒的?
生:我認為盒子的表面應(yīng)該是裸露在外所有的面,而他沒有找完整,只找了其中一部分。(討論)
2、教師摸數(shù)學課本的表面。并告訴學生所摸到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注:重讀強調(diào)大小二字)
3、學生摸課本、鉛筆盒、課桌的表面說說它們的面積。
師:拿起你們的課本像老師這樣摸一摸。再說說課本表面的面積?
用這樣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表面、摸一摸課桌的桌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
生1:我摸的是文具盒的表面,我是這樣摸的。(邊說邊展示)文具盒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生2:我摸的是桌面,我是這樣摸的。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4、探討面積的定義。
師:同學們討論討論什么是面積?
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注:大小用著重號
二、理解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物體有面積,那么圖形有面積嗎?
生:有。
1、出示圖形
師:請大家說一說它們的面積。
生:長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圖(2)(3)學生出現(xiàn)爭議,討論并得出結(jié)論這個圖形沒有面積。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師:它們都是圖形,象(1)(4)這樣的圖形叫封閉圖形。象(2)(3)這樣的圖形叫開放圖形。而封閉圖形可以計算面積。
(補充板書:或封閉圖形幾個字)
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比較面積的大小
1、觀察下面圖形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生:綠色的長方形的面積大,藍色圖形的面積小。
2、小組活動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師:你有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嗎?拿出你的學具在小組內(nèi)先試試看。(課本附頁中同上圖形)
3、回報探究成果
生1:把這兩個圖形重疊在一塊,比較剩余部分的面積大小。
生2:利用硬幣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
生3:用小方塊擺一擺。
生4:畫格子在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
4、課件演示用重疊法、數(shù)格子比較面積的方法。
四、拓展應(yīng)用:
1、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為什么?
2.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3.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五、小結(jié)
你今天有那些收獲?你還想知道什么?
(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知道了什么是封閉圖形的面積,比較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那么一個物體表面的面積或封閉圖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大呢?下節(jié)課我們就會知道了。
板書設(shè)計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什么是面積》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圓的面積的教案11-24
《什么是面積》教學反思08-31
什么是面積教學反思08-31
三年級數(shù)學面積和面積單位說課稿01-12
《面積和面積單位》數(shù)學說課稿01-06
面積的教案11-19
數(shù)學面積的教學設(shè)計06-04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