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中班教案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電腦活動:
小桌面,大天地
活動目標:
1、 認識桌面。
2、 學會操作任務欄。
活動重點:
1、 桌面上有哪些圖標組成。
2、 任務欄的作用及操作。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打開電腦,說說桌面上有哪些圖標。主要認識以下圖標:我的電腦、我的.文檔、回收站、網(wǎng)上鄰居、任務欄等。
2、打開每個圖標的窗口,看看里面的內(nèi)容,簡單介紹一下各自的作用。
3、什么是任務欄:桌面下面的長條(指示給幼兒看)就叫任務欄。
4、任務欄上有什么東西呢?比如:“開始”按扭、小喇叭、時鐘等。
5、雙擊“時鐘”看看會出現(xiàn)什么?
6、幼兒自己操作一下任務欄,并能將任務欄在桌面的四個方向任意改變。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穿著冬衣御寒的作用,知道一些常用的取暖用具。
2、嘗試根據(jù)根據(jù)服裝不同的功用分類。
【活動準備】
。ㄕJ知準備)知道冬天需要穿戴的服裝。
。ú牧蠝蕚洌┩总浖⒉僮靼
【教學重點】認識冬天穿的服裝和取暖用具。
【教學難點】選擇適宜冬季穿著的'衣服和帽子。
【活動過程】
一、談論,引出主題:
說說新年音樂會上新年老人的衣著。
問:他什么要穿這么多的衣服?
冬天到了,你們都穿上了什么?穿上這些服裝有什么感覺?
到了冬天,除了穿上這些衣服,還有什么辦法暖和一些?(引導幼兒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講述)
小結:冬天來到了,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厚厚、高高的靴子,出門時還戴上了帽子、口罩和圍巾,這樣就能擋住寒風,不怕冷了。到了屋子里,還可以用熱水袋、取暖器、電熱毯、洗澡的時候還可以用浴霸,這樣就不會冷了,這些就是取暖用具,但是在用這些取暖用具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要在大人在家的時候才可以用,避免燙傷。
二、暖洋洋的商店:
。ǔ鍪就总浖┒尥抟蚕牒托履昀先艘黄饋,想一想她能出門嗎?為什么?
請你到暖洋洋的商店幫她買冬裝吧。(出示圖片:冬天和夏天的服裝)
引導幼兒將服裝根據(jù)不同的功用分類。(冬天和夏天)
三、動手操作:
介紹方法:為寶寶選擇適宜冬季穿著的衣服和帽子,穿上(撕貼)后涂色。
幼兒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四、活動結束,整理物品。
中班教案 篇3
目標“幫助幼兒獲得有關事物形狀、數(shù)量及其關系的感性經(jīng)驗,形成粗淺的數(shù)學概念”,在我的理解中,數(shù)學的概念有很多,如數(shù)的概念、運算的概念、量與計量的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統(tǒng)計的概念等,這些概念是構成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重要內(nèi)容,它們是互相聯(lián)系的。
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數(shù)學打交道,積累著有關數(shù)、形、時、空的表象,如孩子們吃的餅干是圓圓的,用的毛巾是方方的,玩的繩子是長長的,這同時也涉及辨認形體、空間、測量等多方面的知識。
積木是幼兒熟悉的伴隨幼兒長大的玩具,積木有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各種大小,選擇幼兒熟悉的積木作為教具,進行分類、排序等活動.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數(shù)學概念是可行的。大班的.孩子抽象思維已有一定發(fā)展,求知欲比較旺盛,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比較濃厚,對游戲的熱情比較高漲。根據(jù)《綱要》精神,創(chuàng)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觀察、實踐、創(chuàng)造、體驗,使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由此,根據(jù)所提供的目標,設計本次大班認知活動“給積木寶寶排隊”,旨在根據(jù)積木大小、形狀、顏色不同,設計排序規(guī)律的同時,幫助幼兒理解排序的內(nèi)涵,更好地進行認知活動。
活動目標
根據(jù)物體量的差異和數(shù)量的不同進行正逆排序,從而初步讓幼兒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和可逆性。因此確立以下。
。1)鼓勵幼兒在給積木排隊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物體排列傳遞性、可逆性,發(fā)展幼兒,維。
(2)增強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活動重點
鼓勵幼兒在給積木排隊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發(fā)展幼兒思維。
活動難點
排序的傳遞性、可逆性。
分析目標
。1)為認知目標,重點在于幼兒在給積木排隊的活動中.比較、發(fā)現(xiàn)、推斷積木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并能大膽設計排序規(guī)律進行排序活動。其中學習并了解排序的可逆規(guī)律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雖然對于大班孩子來說,理解排序的傳遞性、可逆性確實有一定難度,因為活動中有些排序規(guī)律需要幼兒進行推斷、思考,并不是十分明顯地在幼兒面前呈現(xiàn)。但在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觀察、操作機會,并在活動中師生之間、同伴之間有一定交流,幼兒通過努力,能夠理解排序的規(guī)律.掌握設計要領,難點應該可以解決。
。2)主要是激發(fā)幼兒對認知活動的興趣,是個情感目標。
其他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設計排列圖示,張貼在科學區(qū),供其他幼兒討論填寫.使排序活動繼續(xù)延伸下去,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序列知識和能力。 ”
1.活動游戲化。
整個活動采用“給積木寶寶排隊”游戲的形式,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探索、自主游戲的活動環(huán)境,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2.教具選擇生活化。
積木是幼兒平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有大小、顏色、形狀不同之分,幼兒通過隨意擺放,設計出不同的排序規(guī)律,并能在今后玩積木時,繼續(xù)開展其他認知活動,為幼兒進行探究提供了可能。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筷子不僅是中國古代人發(fā)明的,而且也是我們中國人日常進餐時最重要的餐具。所以我們的孩子從小不僅要了解我們的筷子文化而且還要學會使用筷子!吨改稀分幸裁鞔_指出:為了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xié)調,幼兒在4—5歲就要開始學會用筷子吃飯。因此,我設計了本節(jié)教學活動,讓幼兒在摸、看、玩筷子的過程中練習并學會安全地使用筷子。
活動目標:
1、通過摸、看、玩筷子,讓幼兒了解筷子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以及筷子的用途和特點。
2、讓幼兒練習使用筷子并學會用筷子夾物品。
3、引導幼兒知道如何安全使用筷子。
重點:讓幼兒練習使用筷子并學會用筷子夾物品。
難點:引導幼兒知道如何熟練、安全地使用筷子。
活動準備:筷子(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碗(5個),用紙盒蓋裝好的豆子,每桌各兩份。
教學方法:啟發(fā)提問法、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活動法、游戲法。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老師在上課前要出個謎語讓大家來猜,看看哪個小朋友能最先猜出來。
兩姐妹,一樣長,酸甜苦辣它先嘗。
猜一種餐具。(謎底:筷子。)
師:筷子是每天都要和我們見面的小伙伴,它在我們干什么的時候幫助了我們呢?對,吃飯的.時候它幫助了我們,所以它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今天老師就來和小朋友們一起來重新認識一下我們的朋友——筷子!
2、認識筷子。
。1)師:小朋友可以觀察一下你們桌子上的筷子,摸摸看,你們的筷子是用哪種材料做成的?你們還見過什么材料做成的筷子?
師幼共同討論各種筷子的質地、顏色后并欣賞五顏六色、質地豐富的筷子PPT(竹筷、木筷、塑料筷、不銹鋼筷、象牙筷、銀筷)。
。2)讓幼兒討論,筷子有哪些作用?
師:小朋友們,筷子我們非常熟悉,它有哪些作用呢?(用餐、敲打、玩具等。)
師:筷子啊,還會變魔術呢,不信你們看。
師將一些筷子擺成好看的形狀(十字、三角形、正方形),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并讓他們自己動手在桌上也擺出各種圖形。
師:筷子啊,還會奏樂呢,不信你們聽。
。ㄒ唤M幼兒用筷子敲桌子、一組幼兒用筷子敲筷子、5個幼兒用筷子敲碗、師打四拍節(jié)奏,師幼共同用筷子演奏打擊樂)。
3、學習正確使用筷子。
。1)幼兒人手一雙筷子,師教幼兒用筷子的正確方法: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一根筷子,虎口、無名指壓住另一根筷子,幼兒嘗試練習(同時出示握筷姿勢PPT)。
。2)師:現(xiàn)在老師要來考考大家,看看你們學得怎么樣?
4、幼兒在游戲中鍛煉使用筷子。
游戲:聽話的筷子。
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用正確的姿勢拿筷子夾紙盒蓋里的豆子并注意安全,看誰夾得最多。用完筷子后要整齊放好。
師: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夾很多豆子呢?那是因為這些小朋友拿筷子的姿勢很正確,所以筷子在他們的手中就很聽話。(讓夾豆子多的小朋友上前為幼兒展示她們拿筷子的正確姿勢。)
教師小結:筷子真聽話,讓它夾什么它就夾。今天我們重新認識了筷子,以后我們要和筷子做好朋友,在家吃飯時多使用筷子。好不好?
教學反思:
對于本節(jié)教學活動,我的設計本意是:先通過讓幼兒了解筷子、欣賞筷子、玩筷子這一系列的活動去激起幼兒想正確使用筷子的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合理地安排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最終導致了我的教學重點(讓幼兒練習使用筷子并學會用筷子夾物品)沒有凸顯出來,這讓我的整節(jié)活動有頭重腳輕之感。另外我的教學流程和教學語言不夠精煉。比如,在師幼共同討論過某些筷子的質地后,在欣賞筷子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又重復了一遍這些筷子的質地,這不僅占用了時間而且顯得很繁瑣。如果在欣賞筷子時對已了解材質的筷子只需一閃而過就可以了。同時我的教學語言也很隨意,沒有起到承上啟下、啟發(fā)幼兒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正這些缺點,多總結經(jīng)驗,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不同的鈴聲的不同作用。
2、 欣賞并朗誦兒歌《鈴兒在說話》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事先錄好各種鈴聲(如門鈴聲、電話鈴聲、鬧鐘鈴聲、風鈴聲、車鈴聲等)
2、 鬧鐘、風鈴、自行車鈴、電話、門鈴等圖片或事物。
3、 大字卡一套(門鈴、電話鈴、鬧鈴、風鈴、車鈴),小字卡人手一套,(放在盤子中)
4、兒歌《鈴兒會說話》的大海報一張,上面寫有兒歌內(nèi)容,但在什么丁零響處留白。以便于填寫各種鈴聲。
重點與難點
了解鈴聲傳遞信息的'作用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老師最近聽到了一些有趣的說話聲,我把它們都錄了下來呢,大家想不想聽!
2、引導幼兒傾聽鈴聲錄音,是誰在說話,猜猜它們在說什么話?(幼兒可自由回答)
二、理解鈴聲
1、我這里有好多鈴聲,我們再來聽一聽,
聽辨各種鈴聲,并用問答歌的形式來說說是什么鈴兒響了
——“小朋友猜一猜,什么鈴兒在說話?”
引導幼兒認讀漢字“門鈴、鬧鈴、電話鈴、車鈴、風鈴”
教師用兒歌小結每種鈴聲的意思。
2、我們把這些好聽的鈴聲放在一起就能變成一首兒歌《鈴兒在說話》(出示兒歌海報)
三、欣賞兒歌
1、幼兒根據(jù)圖片兒歌。
——我拿一張圖片,你們來說說是什么鈴在響,它要告訴我們什么。如:出示鬧鐘:鬧鐘丁零響,媽 媽快上班。
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地念兒歌。
2、幼兒分組練習:選出一位組長出示圖片。
3、比比哪組念得最棒。價值分析:
從鈴聲導入,突出活動主題,激發(fā)幼兒興趣。
結合生活中的鈴聲,調動幼兒的經(jīng)驗來了解鈴聲的不同作用,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兒歌的內(nèi)容。
利用不同的練習形式,讓幼兒學會有韻律地念兒歌。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感受身體創(chuàng)意造型的趣味。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完成好的親子學習單。
2、小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1、欣賞小動物圖片,問問幼兒是否會模仿圖片中動物的動作。
2、請幼兒上臺表演動作,讓其他幼兒猜一猜。
3、身體變魔術。
全班進行表演,根據(jù)老師出示的動物圖片進行扮演。
分小組游戲。
4、去找好朋友玩一玩“身體變魔術”的游戲。
建議:
宜運用寬敞空間,讓幼兒能更自在地活動身體。
附:親子學習單
我會
班級:姓名:
我向我的朋友兔子學跳,我向我的朋友鳥兒學飛,我向我的.朋友小狗學,跑,還有呢?
請小朋友想一想:還可以向其他的動物朋友學什么動作呢?
活動結束:
請幼兒一起探討。
展開閱讀全文
中班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綱要》強調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課程內(nèi)容,我們幼兒園座落在古樸的三坊七巷內(nèi),有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藝術活動《扁肉燕》做為我們開展的系列活動《福州小吃》之一,選擇了福州有名的風味小吃——扁肉燕為題材,讓幼兒大膽的進行創(chuàng)編,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二、活動目標:
1、能根據(jù)包肉燕的步驟大膽的進行動作創(chuàng)編;
2、能感受樂曲的性質并跟隨樂曲大膽地進行表演。
三、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通過各種方式了解了“福州小吃肉燕”
物質準備:多媒體廚師服裝
四、活動過程:
。ㄒ唬┯變罕硌莞V萃{進場。
。ǘ┮钥翠浵裥问揭霂椭變夯貞洶庋嗟那榫凹斑^程(教師解說)
福州的風味小吃可真多呢!前幾天我們都包了扁肉燕,一起看看當時的錄像吧!
。ǘ琊W,包肉燕,煮肉燕)
。ㄈ└鶕(jù)樂曲,編排肉燕的制作過程。
老師這兒有一首樂曲《包肉燕》,我們一起聽聽吧!
。ㄋ模┮龑в變簽橹谱魅庋鄤(chuàng)編動作
。ㄎ澹┙涣鞣窒
“讓我們裝扮成小廚師,一起來做好吃的肉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