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全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邊看教師指揮邊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根據(jù)模仿動作的變化,選擇、記憶樂器分配方案及演奏步驟。
3.注意傾聽他人演奏。集體演奏時,要保持聲音和諧、統(tǒng)一。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5.能大膽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容、情感。
活動準備:
1.碰鈴、圓舞板、鈴鼓若干。
2.看過幼兒用書〈進行曲〉,已會隨音樂做模仿解放軍的動作。
活動過程:
。ㄒ唬┯變涸谧慌赃厬(zhàn)立,隨音樂做模仿解放軍的動作。
老師:國慶節(jié)到了,解放軍叔叔們要參加一個盛大的閱兵活動,他們正在認真練習,準備以最好狀態(tài)迎接這次活動。我們都是小解放軍,讓我們一起邊聽音樂邊表演,好嗎?
。ǘ┯變嚎唇處熤笓],學習分聲部做模仿解放軍的動作。
1.老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按老師的指揮來表演。我的眼睛看到哪邊的小朋友、動作指向哪邊,就請那邊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做動作。
2.將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扮演海、陸、空三軍,按照配器方案的要求,分聲部做模仿動作。教師用模仿動作指揮。
(三)師幼共同討論配器方案。
1.師:陸、海、空三軍要用三種不同的打擊樂器演奏。陸軍(海軍、空軍)可以用什么樂器演奏?三軍一起的時候怎么演奏?
2.教師:揮旗時可以用什么樂器?怎么演奏?拍手歡呼的時候呢?開禮炮時怎么演奏?
。ㄋ模┙處熡脴菲髂7聞幼鳛闃非樽。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模仿演奏樂器的動作。
師:我們可以用手做什么動作來表示敲小鈴(圓舞板、鈴鼓)?下面我們一起來聽音樂、看老師指揮,做模仿演奏打擊樂器的動作。
2、教師用模仿演奏樂器的動作指揮,幼兒嘗試做模仿演奏樂器的動作,來“演奏“樂曲。
(五)幼兒使用打擊樂器進行演奏。
1.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演奏打擊樂器。
師:請小朋友把座位下的樂器拿出來,用樂器來為樂曲伴奏。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在哪一樂句處加入大鼓,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敲擊大鼓。
師:你們覺得在樂曲的什么地方適合敲擊大鼓?
3.請一位幼兒敲擊大鼓,其他幼兒使用自己的樂器共同合作,完整地演奏全曲。
4.教師引導幼兒輪流敲擊大鼓,再次演奏樂曲。
活動延伸:
在幼兒熟練掌握演奏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即興變換配器方案,進一步來合作演奏這首曲子。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展示的是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引入新課環(huán)節(jié),設計學生的活動首先要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和能力基礎,這樣學生才有學習的動力,才能體會到音樂的輕松與快樂,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的教學。但是在請同學對音樂做出身體律動時,有小部分同學積極性不高,這需要教師及時去反思,調(diào)整教學方法,關注這一小部分同學,用親和的態(tài)度和強烈的感染力去感染同學們,帶動這小部分不愿意動的同學們。
大班教案 篇2
主題設計意圖:
春雨過后,幼兒在戶外活動時間,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聚在一起談論著,我悄悄走過去,這是,聽到孩子們討論,蚯蚓的眼睛、嘴巴在哪里?那它用什么呼吸呀!盛帥搶著說:"蚯蚓用皮膚呼吸,我在少兒頻道看到的彩虹姐姐說的。"孩子們的一輪越來越又興趣,話題越來越豐富,身為教師的我們作為一名活動的觀察者,教育契機的撲捉者,本能地意識到只要稍加引導,便會將個別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變成一個大家共同的話題。于是在傾聽孩子們的對話過程中,我們及時判斷并肯定了生成主題的可能性與教育價值。
動物與幼兒有著天然的密切關系,所以這一主題的確定可滿足幼兒探索動物世界,激發(fā)幼兒喜愛動物的情感,這一主題活動可以集中兩周內(nèi)完成。
主題目標:
1、能有興趣地搜集動物圖片,標本、模型等信息。不斷擴大探索的事業(yè),能用連貫的語言或自己熟悉的符號,圖像,大膽自信地表現(xiàn)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積極參與、觀察認識、飼養(yǎng)照顧小動物,能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動物認識和情感。
3、了解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趣事及動物與人們的密切關系。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主題目標:
1、社會生活:
(1)獲取關于蚯蚓的各種知識,了解蚯蚓有趣的生活情景。
(2)理解、尊重、喜愛蚯蚓,能以恰當?shù)姆绞綄Υ游铩?/p>
2、身體運動:
學習蚯蚓爬,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時一伸一縮的現(xiàn)象,鍛煉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diào)性。
3、語言交流:
(1)理解兒歌"蚯蚓"的內(nèi)容,有表情地學念兒歌,初步嘗試更換兒歌中間段的詞,仿編兒歌。
(2)學習傾聽故事,產(chǎn)生情感共鳴--喜愛蚯蚓,理解尊重蚯蚓。
4、科學探究:
(1)和幼兒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飼養(yǎng)蚯蚓,讓幼兒觀察蚯蚓松土的現(xiàn)象。
(3)做蚯蚓再生的實驗,讓幼兒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領。
5、藝術表現(xiàn):
學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蚯蚓的外形特征,大膽表現(xiàn)蚯蚓王國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6、家長參與
(1)向家長發(fā)放主題活動的通知,并提出相應的親子家庭活動建議。
(2)請家長向孩子介紹有關蚯蚓的知識,利用雨天后帶領幼兒戶外觀察蚯蚓,尋找蚯蚓的家--泥洞,豐富幼兒對蚯蚓的認識。
(3)發(fā)動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蚯蚓的各類資料。
7、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自然角中飼養(yǎng)蚯蚓,讓幼兒觀察蚯蚓松土的現(xiàn)象。
(2)語言區(qū)提供有關蚯蚓的圖書、圖片,兒歌、錄音機、相關的磁帶。豐富幼兒對蚯蚓的認識。
(3)益智區(qū)提供金魚缸,瓶內(nèi)裝有蚯蚓,供幼兒觀察蚯蚓的生活習性。
(4)美工區(qū):拼帖蚯蚓的各種圖片、水彩筆、蠟筆、半成品、泥工、廢舊物品、剪刀、膠水等。
(5)利用走廊、區(qū)角等地方張貼各種蚯蚓的圖片、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發(fā)展,逐步參與各種墻飾的布置,進行幼兒作品展。
小班孩子情感豐富,他們喜歡動物,與動物之間似乎天生有著一種必然的聯(lián)系,千變?nèi)f化的動物世界總是能引起他們極大的注意。他們也總是對各種動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與探索欲望。
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常常見他們的身影蹲在草叢中尋找著……原來他們對小小蚯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蚯蚓的家在哪里?""蚯蚓有媽媽嗎?""蚯蚓吃什么?""蚯蚓能活多長時間?"等等。結合"親親小動物"環(huán)境教育實踐活動,我圍繞"蚯蚓"組織了一系列探索活動實錄。
活動反思:
1.選材生活化《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索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本活動的內(nèi)容主體來源于生活,結合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關愛人類的朋友——蚯蚓。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參與活動,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環(huán)境寬松化整個活動注重每個孩子的參與、探索、研究。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研究、尋找、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能很好合作。教師在活動中是材料的提供者,問題的觀察者和探索活動的引導者、啟發(fā)者,為幼兒提供了寬松、自由的探索氛圍。幼兒充分體驗了自主活動的樂趣,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意識。
3.材料豐富化本次活動的材料,看似簡單,其實蘊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我們提供了若干條蚯蚓和相關的探索輔助材料避免了幼兒操作時的爭搶,有提供了自主選擇、探索的機會。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體驗誠實守信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從小誠實待人的好品質(zhì)。
2、教育幼兒做錯事要主動承認,勇于講真話,做個誠實的孩子。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誠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捧空盆的孩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孩子們,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喜歡聽嗎?(喜歡)那好,但要求你們都要認真傾聽并思考,等下看誰能回答老師的問題。
二、活動過程:
1、播放配有錄音的課件(手捧空盆的孩子),孩子靜靜的聽
2、聽完后,師問:國王怎么選未來的國王?幼兒互相討論——(誠實的)最后選得到嗎?(選到),他是誰。浚ㄐ廴眨,他種的化開嗎?(沒開),為什么不開花呢?(因為國王發(fā)給孩子們的花籽已經(jīng)煮過)但其他的孩子為什么能種出不同顏色的花來呢?(那些孩子為了能博得國王的喜歡,并能當上未來的國王,把另外的.花種子種上)你們認為這些孩子做得對嗎?說說你們的理由和看法。
3、國王為什么選擇把沒有種出花來的孩子(雄日)做將來的國王?(因為他誠實)
4、對于捧著不同顏色的漂亮鮮花的花盆來到國王面前的孩子,國王為什么高興不起來?而對于只捧著一只空盆并眼淚汪汪的孩子,國王卻高興地把他抱起來?引導啟發(fā)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能比較通順的表達。
三、孩子們,我們學習了這個故事,你們知道了國王是喜歡怎么樣的孩子吧!老師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也都喜歡誠實的孩子,那么,你們打算做一個怎么樣的孩子呢?
四、誠實是美德,幼兒時不誠實的人是不受到小朋友歡迎和喜歡,長大了還是不誠實的是要受人歧視,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和尊敬,找不到自己的工作,影響自己的前途。因此從幼兒開始,我們要爭取做個誠實的孩子,以后長大了更要做一個誠實的對社會樂于奉獻的人。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滑板滑行練習幼兒手臂的肌張力,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
2、在游戲中,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和克服困難的意識與能力。
3、發(fā)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xié)調(diào)性。
4、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障礙物、滑板等。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入游戲場地。
1.出示滑板。
師:小朋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
2.了解滑板的構造。
師:滑板有哪幾部分組成?它們分別有什么用處?
(二)玩滑板。
1.幼兒自由地玩滑板。
師:玩滑板的時候,我們的腳應該放在哪里,手可以做什么動作,保持身體平衡?滑動的時候安全方面還要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請你們?nèi)ネ娼o老師看一看。
2.激發(fā)幼兒合作玩滑板。
師:玩滑板的本領你們都學會了嗎?在學的`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一個人能解決嗎?那有什么好的方法我們可以一起去嘗試一下呢?如果你和朋友一起玩,你準備怎么玩?找個朋友玩一玩。
3.互相交流玩的方法和經(jīng)驗。
師:和朋友玩的時候,你的滑板滑動了嗎?你們是怎么玩的?請你來做一做,大家一起來學一學。
4.幼兒嘗試不同的方法玩滑板。
(三)探索滑板的技巧。
1.師:剛才幾種滑動的方法中,你覺得哪種方法比較好?為什么?
2.重新找朋友,鞏固滑動的技巧。
(四)游戲。
1.設置障礙。
師:剛才我們是直線滑動的,現(xiàn)在在我們的場地上多了什么?我們在滑動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
2.幼兒自由練習,探索轉(zhuǎn)彎的方法。
3.游戲:繞過障礙順利回到我們的游樂場地,幼兒自由玩滑板。
【活動反思】
這次游戲叫“快樂玩滑板”,聽到可以玩滑板,小朋友們都很興奮,有些會手舞足蹈、亂跑亂跳。到了戶外玩游戲小朋友們都很歡悅,這帶來的一個負面效果是紀律難以控制,易造成局面失控。小朋友排好隊,站好,聽我說話,這個過程也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若是沒有老師的幫助,估計我花的時間和精力會更多。到后來回教室玩游戲時用了鈴鐺,紀律馬上好多了。下次帶著鈴鐺去戶外游戲會有利于游戲的順利開展。
這次游戲的缺陷仍是在講解規(guī)則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只是站著,手拿滑板和小朋友講述游戲規(guī)則,而自己沒有進行現(xiàn)身示范或者是請個別小朋友來示范。解說也不夠到位。在講解“用胸貼在滑板用手向前滑”時,沒有講準確,應該說是用“胸腹部”去貼,而且提示在用手滑的同時將腳翹起來,可以減少摩擦滑的更快,若是當時有請小朋友示范這樣的錯誤時可以彌補的,將游戲玩法說的到位準確。所以游戲示范在游戲活動里起著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的。在游戲解說方面我還需要多加注意,吸取經(jīng)驗教訓,總結過失,盡快進步起來。
不僅如此,我在細節(jié)把握方面也有很大不足。對小朋友的指導用語要精確,多用兒童化的語言,注意說話的詞語把握,盡力做到一個老師的樣子。
在帶游戲活動時,要在腦海里面認為“他們是不會玩這個游戲,我要教他們玩這個新游戲”,而不是想著“他們已經(jīng)會玩這個游戲”,這樣行為表現(xiàn)方面也會有改善,游戲解說也會更加精細,減少一些錯漏失誤。
一句話,同志尚需努力,而我一直在路上。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內(nèi)容:學習歌曲《三條魚》音樂游戲《小魚兒》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的快慢與情緒表達的關系。
2、初步掌握打擊樂器在音樂中得使用,并體會到打擊樂器使用后音樂得變化。
3、培養(yǎng)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和樂意與人交往得生活態(tài)度。懂得愛同伴,愛老師,
愛父母。
4、體驗把自己得愛給別人得同時自己也是很快樂得。
活動準備: 《三條魚》歌曲《小魚兒》背景音樂 電子琴
小魚頭飾 美麗得池塘背景 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2’
二、講授歌詞 體會小魚得心情變化 10’
(一)小魚找朋友。
1、教師扮演小魚,一邊做魚游動作,一邊用緩慢的速度讀出“一條魚,水里游,孤孤單單在發(fā)愁”,并伴隨孤獨、苦惱的表情。
2、引導幼兒討論:這條魚怎么了?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它?
(二)和小魚做朋友。
1、教師將小魚頭飾拿下,放在黑板上,請出另外一條魚
2、請幼兒大膽想象兩條魚在一起的情景,啟發(fā)幼兒用簡單的動作、表情來表現(xiàn)。
3、教師和一個幼兒一邊做魚游的動作,一邊用中速讀出“兩條魚,水里游,搖搖尾巴點點頭”,并伴隨高興的表情。
教師帶領孩子學學動作,邊學邊做。
4、請幼兒想象三條魚在一起玩耍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合適的動作、表情來表現(xiàn)。
5、教師和兩個幼兒一邊做魚游的動作,一邊用較快的'速度唱出“三條魚,水里游,快快樂樂做朋友”,并伴隨愉快的表情。
6、帶領幼兒跟著鋼琴伴奏完整學唱歌曲。
三、和小魚做游戲。
1、我們這么多小朋友都做小魚的朋友,小魚肯定很高興!我們一起和小魚做游戲吧!
2、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感受共同游戲的快樂。
四、配合打擊樂器來演唱歌曲
教授如何使用打擊樂器來給音樂伴奏 師生共同演奏音樂并讓其他幼兒伴唱。感受打擊樂器演奏帶來得快樂。
五、舞蹈小魚兒
全班帶上小魚頭飾,大家一起變成快樂得小魚在美麗得池塘里盡情得游泳。教師示范舞蹈動作,幼兒跟學讓我們一起變成快樂得魚兒。同時引導幼兒團結友愛、關心他人。感受共同游戲得樂趣。
六、小結
讓我們和我們得小伙伴隨著音樂盡情得舞蹈、快樂得游泳。游出池塘,游向廣闊得大海吧!
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幫助幼兒復習前面已經(jīng)學過的計數(shù)和合成。
使幼兒對于集合中子集合補集的概念又初步的認識,這也有助于幼兒今后的數(shù)理邏輯的發(fā)展。
教學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花朵實物卡或其他實物卡,數(shù)字卡,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顏色特性卡個兩張。
教學過程:
教師先請幼兒認識三種顏色的特性卡,請幼兒思考用什么方法表示“不是紅色”“不是黃色”和“不是藍色”
2,把幼兒想出的方法向全班進行展示,并請大家認可。
3,教師請三名幼兒幼兒按自己的喜好把三種顏色的花朵實物卡隨機貼在磁性黑板上。
4,請幼兒對紅色花朵的數(shù)量進行計數(shù),把正確的'數(shù)字卡貼在紅色指示卡下面的表格里。
5,再請一名幼兒對除了紅色花朵以外的花朵進行計數(shù),把正確的數(shù)字卡貼在幼兒表示“不是紅色”的磁鐵下面。
6.再請其他幼兒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字和磁性黑板上的實物卡進行計數(shù),把正確的數(shù)字貼在表格的最下方。
7,請大家對最后的結果進行檢驗。
8,其他顏色的花朵分類和計數(shù)同上面方法。
9,教師交流小結,回顧所學,結束課堂。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閱讀圖畫書《棒棒天使》,理解圖文中的相反詞。
2、通過自主閱讀、集體討論、圖卡配對等方式,感受棒棒與胖胖特征反差的幽默,理解畫面情節(jié)中相對感念的情趣。
3、體驗個體的獨特與友情的`無間。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14本、自制PPT、自制圖卡(相反詞)20張、禮物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棒棒與胖胖
·師:你們有好朋友嗎?我也有好朋友,今天我還想把他們兩介紹給大家。
·出示棒棒與胖胖:一個叫“棒棒”,另一個叫“胖胖”。你能認出誰是“棒棒”誰是“胖胖”嗎?(引導幼兒觀察人物外貌的特征)
·理解相反詞,并總結:他倆是對好朋友,但都有自己的與眾不同。一個又高又瘦,一個又矮又胖。高和矮是對相反詞,表示相反的意思。那胖和瘦呢?
二、理解畫面情節(jié)中”相對”概念的情趣
·師:這對有著相反外表的好朋友,他們之間還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一起去圖畫書中看一看吧!
、庞變鹤灾鏖喿x。人手一本小書。
、萍w討論
·問題層次一:“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為什么有趣?”(教師對應出示PPT圖片)
·問題層次二:“他們在干什么?有沒有‘相反’的事情”(引導幼兒對比人物行動的反差)
·出示相應的圖卡:胖—瘦、高—矮、上—下、多—少、大—小、橫—豎、干—濕、長—短、輕—重、上翹—下沉。
·總結:棒棒和胖胖不僅外表相反,還做出許多相反的事情,也把我們大家給逗樂了。在棒棒和胖胖的身上或身邊還有沒有什么特別東西或動物,他們之間會不會也是相反的呢?我們再閱讀以下圖畫書吧!
、怯變涸俅巫灾鏖喿x。(從穿戴、持物及畫面背景中發(fā)現(xiàn)反差)
三、送給棒棒和胖胖的禮物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我介紹的這兩位好朋友嗎?想跟他們朋友嘛,那我們送給紀念品給他們吧。
·幼兒從圖書袋中取出禮物卡,并根據(jù)物品的大小、胖瘦、長短、多少分別送給棒棒和胖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