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必備8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數學是研究現(xiàn)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對幼兒來說,學數學算是他們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自身需要。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F(xiàn)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
數學不是教師強加給幼兒的概念,也不是記憶不完的知識,而是在生活的事件與材料中隱含著的事物屬性與關系。這句話給數學與生活的關系作了極好的界定。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如何將生活本質的.具體形象性、隨意性與數學概念的抽象性、嚴謹性有機地統(tǒng)一在以集體教學形式組織的幼兒園數學活動中,這是一個極具專業(yè)性的問題。
活動目標:
1、能對相關聯(lián)的物體進行匹配。
2、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物體之間的聯(lián)系。
3、愿意講述自己對應匹配的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動物卡貓、狗、熊、猴、兔各一個,食物卡魚、骨頭、玉米、香蕉、蘿卜各一個。
2.學具:喂動物(6套),分大。6套),接龍(2組各6套),手套配對(6套)。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活動
。1)師:動物園里有許多可愛的動物寶寶,(集體出示小動物)有誰呢?我們一起和它打個招呼吧!
。2)師:開飯時間到了,我們送動物寶寶到餐廳去好嗎?怎么坐呢?從最前面開始,一張椅子做一個小動物。(請一位幼兒試著排排。)
。3)師:飼養(yǎng)員都為動物寶寶準備了哪些好吃的?(出示食物貼圖)
(4)師:動物寶寶都餓壞了,你知道每個動物寶寶喜歡吃什么嗎?誰愿意來試試?(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要放在它面前的盤子里,放好后還要告訴它,請你吃)
2.介紹各組活動,強調要求及規(guī)則
。1)重點指導新活動:提醒幼兒把動物寶寶喜歡吃的食物放在它面前的餐盤里,然后說一說你喂它吃什么。
(2)請幼兒介紹各組游戲名稱,及玩法。
3.幼兒分組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1)指導新活動組,引導幼兒看清動物送上相應的食物,并提醒幼兒表述。
(2)指導接龍,提示幼兒將相同的圖片相接在一起。
4.小結,評價活動情況
。1)請幼兒把沒有演示完的活動做完,并帶領幼兒一起說一說。
。2)了解參加新活動的人數,表揚肯大聲表述的幼兒。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還是很濃,課堂氣氛活躍。能力強的幼兒掌握比較快,能力弱的幼兒還不懂期中的含義。課后的整理學具的過程中,大部分孩子都能夠自己整理,只有幾個孩子不會整理,和同組的孩子搞混,需要以后不斷地練習。
中班教案 篇2
游戲目標: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反應能力。
游戲準備:空場地、西瓜(頭飾)
游戲玩法:
大家分散蹲下當西瓜,一個當選瓜人,游戲開始,選瓜人可以跑到任何一個人的身邊,輕輕地拍頭問:"西瓜熟了沒有"?被拍人如果不想當追者就回答說:"沒有熟"。被拍人要是愿意當追者,就說:"熟了"。馬上可以站起來去拍選瓜人,一旦拍著,選瓜人就要表演一個節(jié)目,選瓜人跑累了可以蹲下當西瓜,此時追者就變成了選瓜人,游戲重新開始。
教學反思:
游戲是最適宜于促進幼兒主體性和個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將理念轉化為行為,注重在活動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把握時機及時引導,促使孩子們更深入進行游戲,讓孩子在健康游戲中得到更多的發(fā)展。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用說唱的方式進行雙聲部合唱。
2、在演唱時能控制自己的音量,盡量使兩個聲部保持和諧一致。
3、體驗與同伴、老師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哈哈鏡若干;
2、高矮胖瘦四個小人,圖譜一張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用說唱的方式進行雙聲部合唱,體驗與同伴、老師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難點:
能進行雙聲部的演唱,在演唱時能控制自己的音量,盡量使兩個聲部保持和諧一致。
活動過程:
一、回憶照哈哈鏡的經驗
1、師:你們有沒有照過哈哈鏡呀?照哈哈鏡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小結:照哈哈鏡時有的會變高,有的會變矮,有的會變瘦;有的會變胖。
[此環(huán)節(jié)老師通過讓幼兒經驗回憶,喚起幼兒照哈哈鏡的記憶,既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又讓幼兒知道照哈哈鏡會有不同的現(xiàn)象,為下面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二、借助圖譜,分別練習歌曲中說、唱兩聲部。
。ㄒ唬┲攸c學習歌曲中說的部分。
1、今天也有一位小朋友來照哈哈鏡了,看看他變成了什么樣呢?(出示圖譜)讓幼兒來說說變成什么樣了。
2、教師引導“照一照那個變……”的`句式來回答。如:照一照那個變高了;照一照那個變矮了;
3、幼兒完整學說四句話:照一照那個變高了;照一照那個變矮了;照一照那個變胖了了;照一照那個變瘦了;
4、師幼玩照鏡子游戲:
老師當鏡子,幼兒當照鏡子的人,當老師說照一照那個變胖了時,幼兒來做變瘦的動作,其它類似。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讓幼兒學習歌曲中的說部分,在這里教師采用了圖譜的形式來幫助幼兒記憶和學習說唱的四句歌詞,并用照鏡子游戲來幫助幼兒提高學習的興趣,動靜交替,給與幼兒新的刺激點,激發(fā)幼兒的有意注意。]
。ǘW唱歌曲第一聲部
1、老師把照哈哈鏡的游戲變成了一首歌,你們來聽聽看,老師老師唱了些什么?教師清唱歌曲一遍。
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除了照鏡子的事情你還聽到了什么?(出示第二聲部中唱的圖譜)
3、幼兒學唱歌曲兩遍。注意糾正唱錯的地方
4、邊做動作邊唱。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學唱歌曲的第一聲部,教師用“歌曲里除了照鏡子的事情你還聽到了什么”的問題來幫助幼兒有意識的記憶其它歌詞,并通過邊唱邊做動作的形式幫助幼兒完整記憶歌詞,提高演唱興趣,符合幼兒喜歡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特點。]
。ǘ⿲W唱歌曲第二聲部
1、嘗試雙聲部合唱。
。1)、教師與幼兒合作演唱,教師唱第一聲部,幼兒唱第二聲部。(接下來老師要和你們合作唱這首歌曲,怎么合作,這是個秘密。等會你們唱我們剛剛學的,老師唱我自己的,聽聽我們是怎么合作的?)
。2)、剛才我們是怎么合作的?(你們唱了什么?我唱了什么?當你們在做什么的時候我在唱哈哈鏡?)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在他們說“照一照那個變高了……”的時候,老師唱的是哈哈鏡,一共唱了四次。
。3)師幼再次合作(1-2遍)
2、幼兒學習二聲部演唱
。1)、想不想和老師交換著唱?還記得我是怎么唱的嗎?
幼兒先練習第二聲部兩遍,然后與教師交換聲部合作唱。
。2)、幼兒分聲部合作演唱。
。3)、與家長合作演唱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讓幼兒學習二聲部的演唱,老師通過師幼合作、幼幼合作、親子合作的方式來幫助幼兒鞏固練習二聲部的演唱。讓幼兒在與老師、同伴、家長的游戲中學習,符合幼兒玩中學的學習特點。]
三、延伸:哈哈鏡還會把我們照成什么有趣的樣子呢?讓我們再去照一照,唱一唱,然后把它編到歌曲里來,回到家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唱唱這首歌。幼兒隨音樂出場。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學會蹲跳、連續(xù)跳,掌握正確的起跳和落地姿勢。
2、樂于參加體育活動,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心。
活動準備:
戶外活動場地,荷葉若干,小蟲子若干,配樂。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名稱:小蝌蚪變小青蛙。
教師:今天上課以前先跟老師來做小蝌蚪變小青蛙的律動吧。
"小蝌蚪游啊游,游啊游,游啊游。啊!后腿長出來了。啊!前腿長出來啦。尾巴不見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尾巴不見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小蝌蚪變成大青蛙。呱呱呱"引導幼兒做動作,注意節(jié)奏。
2、名稱:小青蛙模仿操。
教師:現(xiàn)在小蝌蚪變成大青蛙了,我們一起再來做做青蛙操第1個8拍:青蛙五指張開手臂伸縮,同時兩腿下蹲。
第2個8拍:五指張開在耳側,半蹲的同時上半身轉向左右觀看第3個8拍:俯下四次做吃蟲狀。
第4個8拍:連跳四次叫"呱"
二、主要活動
1、引導和啟發(fā)幼兒在蹲跳和連續(xù)跳。
1)教師:小青蛙們生活在池塘里,他們喜歡在荷葉上跳來跳去?矗覀兩砗蟮某靥晾镞呌心敲炊嗟暮扇~,小青蛙們怎樣跳才能不落到水里去呢?請你們去試一試,從池塘這邊跳到池塘那邊去。
隊形如下:
2)幼兒排好隊一個接一個的到荷葉上試跳,教師注意觀察。
2、重點講解在荷葉上蹲跳的方法。
1)教師:剛才你們都在荷葉上跳了跳,你們是怎樣跳的呢?
現(xiàn)在來跟著老師來跳跳,雙腳并攏,落地的時候雙腿微微的彎曲,向前跳。我們用這種方法來跳荷葉吧!
2)要求:排好隊一個一個的跳,等前面的小朋友跳過了池塘,下一個小朋友才開始,跳完的小朋友從兩邊回去。不能掉到池塘里面去了哦!
3)把荷葉排成兩排,讓幼兒在荷葉上連續(xù)跳躍過池塘。提醒幼兒規(guī)則,不能掉到池塘里去了。
三、游戲"小青蛙抓害蟲"
1、教師:池塘那邊的農田里有許多的害蟲,農民伯伯們想請小青蛙幫助他們把農田里的害蟲都給抓走。從池塘的荷葉上跳到對面的農田里的'捉害蟲,捉到害蟲后從荷葉的兩邊走回來,把害蟲放進筐子里邊,然后再去桌不同的害蟲,直到把害蟲全部捉完。最后把害蟲吃掉。(把荷葉排成一排,讓幼兒跳過池塘)●●●●●●●●●●●●
2、在跳過池塘的時候,掉進水里的小青蛙必須回到池塘邊重來。
四、放松活動
1、教師:小青蛙們,你們吃飽了嗎?我們一起到池塘里游泳吧!
2、教師帶領幼兒做小碎步,雙臂模仿劃水的動作回到教室里休息。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動作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期,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fā)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體育活動“青跳跳跳”。通過模仿青蛙的動作,學習蹲跳,學習雙腳并攏向前跳。為了達到以上兩個活動目標,我為本次活動準備了小青蛙操及音樂、在場地上布置了鞋盒子作為荷葉,并用舊報紙制作了小蟲子若干,考慮到我為孩子們選擇的青蛙音樂操的動作和節(jié)奏比較快,所以在課前先教了孩子們動作。
本次活動以運動為載體,通過創(chuàng)設簡單的游戲情景、使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體驗運動的快樂;顒右婚_始,帶領幼兒隨著音樂走成一個大圓模仿小動物走、跳等動作,在引導幼兒進行隊形隊列練習,接著引導幼兒隨音樂做小青蛙操;顒拥幕静糠,我設計了模仿小青蛙動作、學習蹲撐跳為主要環(huán)節(jié)。在活動的結束部分,引到幼兒跟著老師進行簡單的放松活動。整個活動力求在師幼間的積極互動中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學習蹲跳,并學習雙腳并攏地朝前跳,訓練肌肉的耐力。
就孩子們參與程度來分析,孩子們積極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但是在活動中孩子們的運動量太大,有些體質偏弱的孩子整個活動下來很吃力,孩子們對老師準備的小青蛙音樂非常的感興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和了解十二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及排列得順序,學習序數1—12,能真確使用“12”以內序數詞表達物體的排列次序。
2、在為十二生肖送禮物的游戲中,感受過新年的快樂。
3、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jié)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已基本掌握了關于十二生肖的來歷及排列順序。
材料準備:1-12的數字牌、十二生肖動物桌面教具、十二生肖鐘。
活動重點:
學習序數1—12。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引出主題
出示生肖鐘,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興趣。
1、今天杜老師帶來一樣東西,一起來看看是什么?
2、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鐘有什么不一樣?(平時看到的鐘用數字表示時間的,今天的鐘是用動物來表示的。)
3、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動物?
4、一共有幾只?
師小結:這十二種動物我們叫做十二生肖也叫做十二屬相,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在我們中國流傳了幾千年。
二、結合生肖,學習序數
1、十二生肖是有順序的,有誰知道是怎么排列的?
2、誰排第一?第五是誰?
3、猴子排在第幾?羊呢?那豬呢?等等。
小結:十二生肖是排著隊來,它們都有自己的號碼,是挨著順序來的。
4、游戲:誰不見了
規(guī)則:用完整的話說出“排在第幾的誰不見了”
兒歌:一二三四五六七,請你閉上小眼睛,七六五四三二一,睜開眼睛看一看,什么生肖不見了。
(1)出示桌面上的一群未排隊的十二生肖
、夔娒嫔系氖ぐぶ樞,排好了隊,這里的十二生肖站得亂七八糟,誰來幫幫忙,讓它們的隊伍也是整整齊齊的。(請一幼兒上來排,其他幼兒糾正。)
、谡堄變洪]上眼,教師抽掉兩頭兩張(鼠和豬)
提問:誰不見了?
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排在第幾的誰不見了”
③請幼兒閉上眼,教師抽掉中間一張(羊)(空擋保留)
提問:誰不見了?
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排在第幾的誰不見了”
、苷堄變洪]上眼,教師抽掉中間一張(馬) (不保留空擋)
提問:誰不見了?
幼兒用完整的話說出“排在第幾的誰不見了”
5、送禮物
馬上就要過年了,我們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禮物要送給十二生肖,每人選一樣禮物。在送的時候請你說一句好聽的話:我打算送給排在第幾的什么動物什么禮物。也可以說說新年祝福的話。
三、遷移運用,解決質疑
1、老師知道班級里,有的小朋友屬馬的,有的`小朋友屬羊的,你們知道誰大呀?(比較馬、羊排列順序)
小結:排在前面的是先出生的,排在后面的是后出生的。
2、老師和班里的有些小朋友一樣都是屬羊的,我們一樣大嗎?為什么?
小結:十二生肖是十二年一個輪回的,老師是前面輪回到的,小朋友是后面輪回到的。
十二生肖還有許多小秘密,以后我們再來討論吧。
活動反思:
《十二生肖》這一活動的構思和組織,是來源于教師對幼兒實際發(fā)展水平的把握和幼兒發(fā)展要求有所了解,以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提高為根本目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其探索創(chuàng)新的欲望,讓幼兒充分參與到活動中去,成為活動的主角。所以該活動上的比較成功。孩子在層層遞進的過程中感知1-12的序列,并理解了序數的真正含義,最后的提升部分也大出我所料,孩子竟能解釋什么叫輪回。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比以前聰明。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積極自主地活動,體驗到游戲的快樂。
2、 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用以紙制品為主的材料進行制作,發(fā)展動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3、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5、 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 小池塘場景, 以紙制品為主的制作材料及制作工具。
2、 捕撈工具:釣魚桿、魚網等。
3、 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1) 組織幼兒郊游,來到池塘邊!斑@是誰的池塘?”
(2) 觀看情境表演
。3) 師:老爺爺為什么這么著急呀,那該怎么辦?(幼兒發(fā)表意意見)
2、 使用紙制品制作
。1) 出示材料,幼兒探討可以做什么(小魚、小蝦、螃蟹等)
。2) 幼兒動手制作“池塘里的'水生動物”
。3) 互相欣賞,分享快樂
3、 利用各種工具捕撈
。1) 師:瞧,我們做了這么多的小魚、小蝦,老爺爺一定特別開心
。2) 情境表演:老爺爺“咦,這些小魚小蝦都是誰放的呀?”
。ㄓ變杭娂姼嬖V老爺爺)“這么多的魚蝦,我用什么辦法把它們撈上來呢?
。3) 幼兒選擇工具進行捕撈,并分類放置。
4、 活動結束:幫助老爺爺把魚蝦送回家。
活動反思: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真實的情景體境,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中建構新的知識經驗。而教師堅持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根據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勢利導給予啟發(fā)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整個活動以情激趣,以情激學,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發(fā)揮了師生互動作用,使幼兒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聽聲音"點、默數5以內的數,并能找出相應的數字。
2、讓幼兒嘗試著了解"多1"或"少1"的數概念。
3、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
1.供幼兒踩的板板6~8塊,上面寫有數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鐵罐),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玩法一:
1.師出示鐵罐和糖果引起幼兒興趣。"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糖罐和許多糖果,我們一起來想想能做什么呢?""聽聲音數糖果'的游戲。現(xiàn)在小朋友分成兩組:蘋果組和西瓜組,我們來比一比哪組的孩子最棒。"
2.請小朋友們用雙手蒙住自己的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里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后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后才能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聽到放進了幾顆糖果,并要及時驗證)具體規(guī)則如下: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哦。
聽完后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后才能站起來大聲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板板,上面有數字,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幾呀?"(教師一邊放板板,一邊讓幼兒認認板板上的數字)
2."這次游戲的玩法和剛才的.不一樣。小朋友蒙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里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后不能馬上說出答案。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有這個數字的板板。"規(guī)則: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時不能擁擠,用腳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來我們再玩一個更有難度的游戲,也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里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后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比這個數字多1的板板。踩對的孩子老師要來抱一抱他,還有好吃的糖果獎勵。"
2.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玩"少1"的游戲。("多1"或"少1"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依據幼兒的游戲水平及時調整)規(guī)則: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板板。
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能積極投入,高潮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游戲中的規(guī)則簡單,幼兒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游戲具有趣味性,默數是中班上學期不常用的一種數數方法,所以幼兒很喜歡。聽完聲音后不能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聽到命令后才能報出答案或去踩相應的板板,小小的一個動作既幫助幼兒遵守了游戲規(guī)則,又讓他們沉浸在游戲情節(jié)中。
對于教師來說,我也非常喜歡這則活動。其一這個活動教具少,便于操作。其二是規(guī)則簡單,便于教師交待清楚。其三是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幼兒在活動中練習了默數、手口一致點數、嘗試理解"多1"或"少1"的數概念等。整個活動貫穿了"形式不變內容變"的設計原則,讓幼兒反復練習,卻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個活動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教師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戲規(guī)則,游戲后要有驗證環(huán)節(jié),因為驗證就是手口一致點數的過程,也是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和體驗數數時最后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這一數概念。
中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許許多多與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關的符號標志也慢慢溶入了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它們不一定依賴語言或文字,但卻清楚地提示著大家,自覺的遵守這些符號標志是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是大家不容忽視的問題。但這些符號標志對于幼兒而言是熟悉但也陌生的,他們經?吹剑瑓s很少去認識理解與主動遵守。我設計本次活動就是要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認識掌握一些常見的符號、標志,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從而養(yǎng)成從小自覺按公共場所的符號標志行事的好習慣,做個合格的小公民。
一、活動目的:
1、讓幼兒認識掌握生活中常見的符號,并說說符號的作用,掌握一定的規(guī)律。
2、知道公共場所中符號標志的重要性,養(yǎng)成自覺按符號標志行事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禁止駛入、禁止行人通過、火警電話、滅火器、人行橫道標志、禁止燃放煙火等各種常見的信號標志;錄音機、磁帶、掛圖及場景布置。
2、事先帶領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符號標志。
三、活動過程:
1、教師以手式“暫停”“安靜”“真棒”安定情緒,疑惑口吻引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手式——暫!醋笫謾M平放,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頂掌心〉、安靜〈食指放在嘴上〉、真棒〈豎起大拇指〉)
問:剛才老師都沒說話,小朋友怎么知道要安靜呢?——會說話的符號。你們還看到過哪些會說話的符號呢?
小結: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會說話的符號,它們不用說出來也不用寫出來可是大家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
。病ふ視f話的`符號
師:今天咱們班也來了許多會說話的符號,請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找。
要求:找到后說一說它們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可自己說一說也可告訴老師或小朋友)
3、提問,講述。(出示符號標志掛圖,引導幼兒大膽講述)
師:你看到了什么符號?能不能在圖中找到?它有什么作用?看到它你應該怎么做?
4、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認識禁止符號。
師:有一種符號,如果看到它這件事情就一定不能做,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ㄟm當提示,引導幼兒找出共性——禁止符號,舉例說明如吹喇叭前面加禁止符號就是“禁止吹喇叭”,吸煙上面加禁止符號便是“禁止吸煙”)。
。怠⒂螒颍郝糜
師:認識了那么多的符號,現(xiàn)在一起去旅游吧!
。1)要求:注意看“會說話的符號”,看到一個符號要先說一說那是什么標志,我們該怎么做,然后再沿路游玩。(播放
音樂——小司機,幼兒在音樂律動中愉快進入游戲)。
。2)情境設置:超市偶然失火——幼兒發(fā)現(xiàn)——急呼救火
(3)教師提問,幼兒討論講述:著火了怎么辦?
。4)現(xiàn)場演習:(重點指導幼兒打火警電話及找緊急出口撤離火場)
。5)討論總結:教育幼兒不要玩火,因為年齡小遇到火災應先保護自己,可喊人,可打火警電話,但必須學會找緊急出口盡快離開現(xiàn)場;教育幼兒每到一處都要先看清“會說話的符號”,按符號標志行事。
。、延伸:在幼兒園里、日常生活中尋找“會說話的符號”。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主題活動,安全知識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扎下根子,其安全自衛(wèi)和防衛(wèi)能力將有較大提高。使幼兒真正地感受到了標志與規(guī)則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顒又刑峁┝擞變撼浞值刈杂杀憩F(xiàn)的機會,展示自己的特長,促進了幼兒個性發(fā)展。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經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精選】07-21
中班教案(經典)08-02
(經典)中班教案08-07
[精選]中班教案08-21
【經典】中班教案08-23
(精選)中班教案07-27
【精選】中班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