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與浮》大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教案匯總(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蟬的外形特征和習性。
2、對蟬有探究興趣,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蟬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樂幼教課件-照片:蟬
2.樂幼教課件-聲音:蟬。
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課件聲音演示:聽聽誰在叫,引起幼兒興趣。
播放《蟬》的叫聲,聽一聽,是什么叫聲?猜猜是誰?
二、展開
1.課件-照片:引導幼兒觀察《蟬》
(1)蟬是什么樣子的? (黑褐色)
(2)蟬的頭上有什么?
。^上有一對復眼,一對短短的觸角,嘴像針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么?
。ū成嫌袃蓪Ρ《该鞯某岚。)
(4)身體下面有什么?
。ㄉ眢w下面有三對足。肚子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
2.師幼討論,蟬的聲音是怎樣發(fā)出來的?
。ㄐ巯s在夏天發(fā)出“知了、知了”的`聲音,這種聲音是蟬的翅膀振動發(fā)出的。)
三、結束
討論:蟬生活在哪里?吃什么?
(蟬生活在樹上,靠吸樹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樹木,是害蟲。)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食品袋上的數字代表不同的意義。
2、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用處。
活動準備:不同包裝的食品,超市廣告紙
活動過程:
一、探索:食品袋上的數字
1、尋找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日期。
--爸爸媽媽帶我們去商店購買食物時,都會在食品袋上找兩個重要的日期,你們知道是哪兩個日期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2、討論:食品袋包裝上為什么要注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從這些日期看,我們可以獲得什么性息?
小結:所有的食品都必須在這個時間段里吃完,食品過了保質期,就會變質,就不能再吃了。
3、保質期表示的方法
1)直接標明
2)推薦日期,如3個月、6個月。牛奶、蛋糕等食品的保質期一般很短,只有幾天。
—怎么判斷食品是否過了保質期?過期的食品怎么辦?
—水果往往不寫明保質期,不同的水果的保質期不同,所以買好水果后,要盡快吃完。
小結:在購買食物時,要注意看清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樣可以保證我們吃上新鮮、衛(wèi)生的食品。
二、食品上的凈含量
1、尋找食品袋上的凈含量標表示。
出示兩包包裝不同的食品,請幼兒看看、猜猜,哪個包裝袋里的食品多?
2、凈含量的表示方式。
1)表示重量的.單位一般有“克”“千克”等。
2)表示含量的單位一般有“毫升”“升”等。
引導幼兒觀察食品包裝袋,找到凈含量標志,如250克重的袋裝薯片、25毫升的盒裝牛奶,讓幼兒感知這些食品的含量有多少。
小結:這些數字都表示食品的重量和容量,數字越大,表示食品的量越多,價格也貴,數字越小,表示食品的量越少,價格相對也便宜。
3、討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去買食品時會挑選量多的?
。ㄈ硕嗟臅r候、喜歡吃的時候等等)
三、食物分一分
每組一份操作紙,尋找每一組中食品保質期最長的食品,把它圈出來。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幼兒雖然對幾何形體有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幼兒對一些現實物體容易混淆,特別是圓柱體的物體,孩子往往和圓形和球體分不清楚。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圓柱體,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特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fā)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征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活動準備:
用各種圓柱體制成的機器人一個。胡蘿卜、粉筆、小刀。人手十枚一樣大小的硬幣。漿糊、長方形紙8張、水筆8盒廢衛(wèi)生紙筒8個、各色臘光紙若干、吸管一籃、薯片筒若干、各種空心小形體。
活動過程:
1、通過機器人柱柱激發(fā)參觀圓柱世界的興致。
2、聽音樂開火車帶領幼兒到《柱柱世界》,通過反復嘗試初步認識圓柱體,引導幼兒體驗圓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引導幼兒第一次游戲嘗試,知道圓柱體的名稱。
讓幼兒任意挑選一種玩具,自由感知圓柱世界的秘密。
啟發(fā)提問:你玩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形狀?你還發(fā)現了圓柱世界的.什么秘密?鼓勵幼兒完整表述自己的經驗,重點能說出它像什么形狀?
以機器人口吻小結:《柱柱世界》里的每樣東西都像柱子一樣,這種形體就叫圓柱體。
。2)量一量說一說引導幼兒第二次測量嘗試,感知圓柱體的特征。
啟發(fā)嘗試:你發(fā)現圓柱體是什么樣的?它跟圓形一樣嗎?請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每個圓柱體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覺?能用手,繩子,尺子量一量圓柱體的兩端和中間是否一樣?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fā)現。
小結:圓柱體的兩端是兩個一樣大的圓形,中間部分一樣粗,放倒了還會滾動。
3、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鞏固認識圓柱體,提高幼兒對圓柱世界的辨別能力。
疊一疊,變一變,讓幼兒在比較嘗試中加深對圓柱體的印象。啟發(fā)提問:你知道硬幣是什么形狀的?你能不能用許多硬幣變一個圓柱體?幼兒操作,你是怎么變的?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疊起來像什么?
小結:一個一個一樣大的圓形疊起來像圓柱體。
4、讓幼兒想辦法,把粉筆、胡蘿卜變成圓柱體。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導生活中找出圓柱體的物體,并畫出來。
2、體育角內放高蹺、圓柱狀沙袋、棍、易拉罐、滾筒等,進一步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3、在美工區(qū)各種圓柱材料,讓幼兒通過小制作延伸幼兒對圓柱世界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再看看、玩玩、想想、量量、做做過程中,充分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教師始終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引導幼兒通過兩次探索嘗試基本掌握了圓柱體的特征,又通過變一變、削一削進行鞏固。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積極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削一削,把粉筆、胡蘿卜變成圓柱體,孩子們在操作時難度較大。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內容:大班科學活動《你猜,我猜,大家猜》
活動目的:
1、通過讓幼兒猜答案,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去思考問題。
2、在“競猜”中,豐富孩子的科學知識,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四張。
2、《十萬個為什么》的碟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師:“森林里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二、基本過程:
1、(1)出示幻燈片:“你們猜猜看,大象怕老鼠嗎?為什么?”
幼兒自由競猜,并說出自己的理由,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2)出示三個答案標志,讓幼兒選擇,請幼兒想好自己的選擇合,等老師說:“1、2、3”后,就到各自的選擇的答案所代表位置坐好。如選“1”的坐在左邊的一排,選“2”的坐在中間一排,選“3”的.坐右邊一排。
請幼兒說出自己選擇的理由。
。3)“到底誰的答案正確呢?請看……”師放碟片。
。4)幼兒再次回答,哪個答案正確,并說出理由。
師小結:大象怕老鼠,因為老鼠會鉆到大象的鼻子里去。
2、按上面的方法讓幼兒猜:啄木鳥在找蟲子的時候,為什么樣要先用嘴敲敲樹皮?
(因為它通過用嘴敲可以聽出敲的地方是空心的,還是實的,空的疾里面就可能有蟲子)
3、熱天狗的舌頭為什么要伸出來?(為了散熱)
4、刺猬怕誰?(怕狐貍和黃鼠狼:因為狐貍很聰明,它會把刺猬扔到河里去淹死它再吃;黃鼠狼會放臭屁,小刺猬會把卷起來的身體伸展開來)
三、“森林還有很多小動物間的有趣的故事,你們還想聽嗎?”到室外去找(教師布置好動物園)小動物,給小動物編故事,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大膽地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2、幼兒能夠大膽的運用完整語言表達,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3、能夠在創(chuàng)意中感受拼圖帶來的樂趣,及交流的愉悅。
二、活動準備:
各種玩具、七巧板
三、活動過程:
1、老師:今天我們班請來新朋友,它們的名字叫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你們高興嗎?我們一起來看它們的表演吧!
教師操作讓這些圖形變各種姿勢和小朋友打招呼。
2、欣賞新朋友變出的各種造型。
3、請個別小朋友上來給我們的新朋友變造型,激發(fā)幼兒對創(chuàng)意感興趣,激發(fā)幼兒主動創(chuàng)意的'能力。
4、老師:你們看看這些漂亮的圖案是什么變的(玩具)
5、幼兒操作活動
、俳處熃Y合實物引導幼兒了解不同的材質的玩具。
②請幼兒選取自己的玩具,讓他們動手拼一拼。
、壅堄變赫故咀约旱淖髌,說一說自己拼出的事什么?
、苡變汉献髌磮D,教師巡回指導。
6、游戲活動:玩具找朋友
、俳處煆耐婢咧心贸銎渲幸粋形狀(如圓珠)請小朋友找到相同的形狀并舉起來。
、诎延變悍殖尚〗M,請他們以組為單位玩玩具找朋友的游戲。
7、教師評價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折紙方式改變紙張形狀,發(fā)現紙張形狀變化與承重之間的關系。
2、在動手探索中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樂趣。
3、理解團結合作力量大。
活動準備:
手工紙,形狀大小相同的積木若干,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手工紙,請幼兒說說它能干什么。
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用它來做實驗。
二、幼兒實驗
實驗一:
。1)教師請幼兒嘗試不用任何材料幫助,讓紙片站在桌面上。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2)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小結:改變紙片形狀就可以。
實驗二:
(1)教師請幼兒試一試,站起來的紙片能不能承受一塊積木的'重量?
(2)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請操作成功的幼兒講講他的經驗。對沒有成功的幼兒進行引導和鼓勵。
實驗三:
。1)請幼兒繼續(xù)挑戰(zhàn),讓紙片頂起更多的積木。
。2)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請紙片頂起最多的積木的幼兒介紹,為什么他的紙片能承受這么重的重量。
(3)教師小結:紙片圍成的圓柱體,它的粗細跟它的力量是有些關系的。
實驗四:
。1)師幼一起挑戰(zhàn)最有力量的紙片,看它是否能頂起一本大厚書?
(2)播放幻燈片,請幼兒觀看,思考并得到啟示:一根柱子的力量是有限的,許多柱子合作,團結起來,力量就會變得很強大。
。3)繼續(xù)將實驗完成。
三、活動延伸:
提問幼兒:我們還能繼續(xù)在大書上加重量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白天和黑夜是輪流變化的。
2.能用繪畫表現在同一地點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景象。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白天和黑夜》。
2.地球儀(在地球儀的'中國地域上貼一紅五星)、手電筒,活動前設法讓活動室的光線暗淡一些。
3.黑色卡紙及白色鉛畫紙幼兒人手各一張(依據幼兒的情況盡量選擇小一些的紙),油畫棒或蠟筆若干,膠水或雙面膠、短繩。
活動過程:
一、討論、實驗:白天和黑夜
1.請幼兒討論:黑夜是怎么來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樣輪換的?可點擊“白天黑夜的輪換”。
2.教師出示地球儀,請幼兒找到中國的位置,然后將打亮的電筒固定在離地球儀有一定距離的一側。教師操縱地球儀自轉,并對幼兒解釋,手電的光就像是太陽光。當中國地域對著光源時,請幼兒說中國是白天還是夜晚。當中國地域背離光源時,再請幼兒判斷中國是白天還是夜晚。教師繼續(xù)轉動地球,讓幼兒觀察并判斷白天、夜晚的轉換情況。請幾位幼兒操作嘗試這個試驗。
二、繪畫操作:白天和黑夜
1.請幼兒說說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請幼兒用語言描述同一場景在白天和黑夜呈現出的不同景象。教師注意引導:白天和黑夜各有各的特點,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是很美好的時光。
3.教師給幼兒分發(fā)繪畫工具,請他們在白紙上和黑紙上分別畫出任意一個地點白天和黑夜不同的情景。教師巡回指導。
4.幼兒作品完成后,請他們把黑白兩幅作品的背面互相粘貼,并在中間夾上繩子(如圖)。作品《白天與黑夜》便完成了。
三、分享與展示
1.請幼兒展示和交流作品。
2.將作品穿起來掛在教室中。
活動反思:
白天和黑夜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自然現象,大班孩子對于這一現象并不陌生,雖然自己每天都在經歷著白天和黑夜的轉換,但是卻不曾思考過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同時他們對于神秘的宇宙會十分感興趣。日夜的變化的理論如果單純的講給幼兒聽,是很抽象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動手實驗、游戲、感知水的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兒要節(jié)約用水。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區(qū)游戲和日常生活中,啟發(fā)幼兒觀察水的.特點。
2、游戲材料準備:容器、鹽、糖、水車若干、酒精燈。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形式猜水
2、提問:你在哪里見到過水?(啟發(fā)幼兒描述自己見到水的情形。)
3、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水和玩具,請小朋友做個實驗,看看水有什么變化?
實驗要求: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及發(fā)生的變化,不浪費水。
4、分5個小組游戲,幼兒自選一組參加。
1)水的三態(tài)組:你們把冰加熱后發(fā)現什么了?
2)溶解組:把鹽、糖放進水里攪拌后,它怎么不見了?
3)沉浮組:把東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現象?
4)流動組:為什么小籃子裝不住水?
5)沖力組:為什么把水澆在水車上,它就會轉?
5、
1)唉,小朋友,到這組來看看,這些小朋友都發(fā)現了什么?請全班小朋友一起觀察冰溶化的現象,并請一個小朋友講述他們的發(fā)現: 加熱 加熱
冰------水------水蒸汽
提問:a、把水蒸汽變成冰應該怎么辦?
b、夏天時,下了一場大雨,地上都濕了,為什么太陽出來,地上的水就干了?(啟發(fā)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并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2)溶解組小朋友講解:把鹽、糖、沙子放在水里,攪拌后,鹽和糖溶解在水里了,沙子沒有溶解,說明水能溶解某些東西,有的東西不能溶解。
3)沉浮組小朋友講解:各種東西放在水里后,有的東西沉下去了,有些東西浮在水面上,說明水有浮力。
4)流動組的小朋友講解:用小籃子舀不起水,說明水是流動的。
5)水的沖力組:水倒在水車上,水車轉了,說明水有沖力,有力量。
通過以上幼兒親手實驗、觀察、講述培養(yǎng)了幼兒動手實驗的興趣,觀察的能力及分析,講述能力等。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的形式讓幼兒體會到探究創(chuàng)新的過程和快樂,活動中利用生活經驗交流討論、多媒體引導、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想象,操作實驗、創(chuàng)新實驗交流、記錄總結等活動,引導幼兒創(chuàng)新動腦思維,教師適當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嘗試著探索創(chuàng)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嘗試活動,使幼兒發(fā)現肥皂的外形特處和用途。
2. 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司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3. 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 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藥皂、嬰兒皂每組一份。2. 臟手絹若干,臉盆四只。
3. 吹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三、活動過程
。ㄒ唬、 嘗試一: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外部特征,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1. 請小朋友試著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什么味道。
2. 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司進行嘗試。
3. 請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介紹給大家。
4. 師生共同部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味道。
。ǘ、 嘗試二:洗手間
1. 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師提問:手絹臟了,你們能把它變干凈嗎?
2. 幼兒嘗試洗手絹,教師個別指導,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洗的.過程中手絹和水的變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 討論:肥皂的用途。
4. 總結。
。ㄈ、 嘗試三:游戲“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兒動手嘗試,引導并鼓勵幼兒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